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贵州建设

法治贵州建设

发布时间: 2022-05-03 03:55:35

❶ 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创造了西部样本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摘要 "中新网贵阳2月6日电 题:改革开放40年:看贵州“三个变化、两个创新”

❷ 贵州省普法责任清单

法律分析:贵州省普法责任清单主要包括(一)落实普法责任。(二) 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三)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四)加强全体工作人员学法用法。(五)适时开展新颁布法律法规专题宣传。(六)充分运用各类平台开展普法宣传。(七)深入开展以案释法工作。(八)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法律依据:《贵州省省司法厅省法宣办关于实行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的通知》 四、行动计划

(三)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主要内容:持续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扫黑除恶斗争”“早婚早育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的法治宣传,结合“12.4”国家宪法日、中华慈善日、老年节、社工宣传周、清明节、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和不同时期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民政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责任单位:厅机关各处(室、局)。

完成时限:全年。

(四)加强全体工作人员学法用法。

主要内容: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开展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的学习;把重大事项依法决策、依法履职等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考核内容,在晋升和入职人员培训中加入法治教育内容;认真组织开展在线学法及考试,网上学法参考率、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

责任单位:厅办公室(机关党办)、人事处、政策法规处、厅机关各处(室、局)。

完成时限:全年。

(五)适时开展新颁布法律法规专题宣传。

主要内容:对新颁布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退役军人保障法》《贵州省法治宣传条例》等适时开展专题普法宣传,力求上述法律法规深入人心、正确实施。

责任单位:厅儿童福利处、政策法规处等。

完成时限:全年。

(六)充分运用各类平台开展普法宣传。

主要内容:在厅门户网站及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加强普法、释法。积极参与全国、全省年度法治人物评选、法治作品征集展播活动,制作推介优秀民政法治文化作品,讲好民政法治故事,普及法律知识,弘扬社会正气。

责任单位:厅信息中心、政策法规处、厅机关各处(室、局)。

完成时限:全年。

(七)深入开展以案释法工作。

主要内容:按照《省司法厅 省法宣办关于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的实施意见》规定,结合立法、执法、管理、服务全过程开展普法宣传。通过执法公开、开设“以案释法”专栏等形式开展经常性以案释法活动。

责任单位:厅政策法规处、信息中心、各执法处(局)。

完成时限:全年。

(八)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主要内容:大力加强民政法治文化建设,把法治文化纳入厅机关文化建设内容,通过组织开展法治讲座、执法培训等活动,在厅机关大楼显示屏、法治宣传栏发布法治宣传内容等方式引导厅机关全体人员广泛参与,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责任单位:厅政策法规处、办公室(机关党办)、信息中心、各相关处(室、局)。

完成时限:全年。

❸ 法治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1、目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2、要求: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3、任务: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4、强调: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中国法治建设的最高目标:

中国法治建设的最高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❹ 贵州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当坚持贯彻什么

法律分析: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应当坚持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与分类实施、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依法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应当接受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第四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鼓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村民委员会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人民调解工作,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❺ 贵州省拨乱反正过程中落实的政策有( )。

法律分析:统战政策、民族政策、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❻ 贵州经验形成五个绿色,五个结合,的建设格局分别是什么

“五个绿色”: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坚持多彩贵州拒绝污染,聚焦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四型”产业。目前,全省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已提高到37%。

二是因势利导建造绿色家园。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5个县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30%的县(区、市)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省级新农村示范点157个、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省级示范点192个。

三是持续用力筑牢绿色屏障。大力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四大工程,完成退耕还林607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270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5406平方公里。

强力实施六盘水市水城河环境污染源等十大污染源治理和磷化工、火电等十大行业治污减排全面达标排放专项行动,启动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实施草海综合治理五大工程,全面全域取缔网箱养鱼;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3478件群众举报投诉件全部办结。

四是与时俱进完善绿色制度。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等国家试点,全面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取消地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10个县GDP考核,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问责。

五是久久为功培育绿色文化。连续十年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每年6月18日确定为“贵州生态日”,举办了“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和“巡山、巡城”等系列活动,编制了大中小学、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读本,全面开展了生态县、生态村等生态文明创建活动。

“五个结合”:

一是大生态与大扶贫相结合。实施生态扶贫十大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助推全省30万以上贫困户、10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增收。最近正在开展单株碳汇精准扶贫试点,探索“互联网+生态建设+精准扶贫”的扶贫新模式。

二是大生态与大数据相结合。在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同时,运用大数据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环境大数据监控全覆盖。2016年以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等获批建设,苹果中国云服务、华为数据中心、腾讯数据中心等项目落地贵州。

三是大生态与大旅游相结合。2017年贵州成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7%和41%。梵净山成功申遗,贵州世界自然遗产地达4处,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多彩贵州正风行天下。

四是大生态与大健康相结合。促进绿色与健康相得益彰。2017年大健康医药产业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80亿元,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650万亩,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五是大生态与大开放相结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处理“五个关系”,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

与云南、四川共同设立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基金。与重庆、四川、云南共同建立长江上游四省市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和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机制。与重庆建立绿色产业、绿色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机制。

(6)法治贵州建设扩展阅读

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贵州要围绕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建设、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生态脱贫攻坚、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五大示范区”战略定位,开展绿色屏障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生态脱贫、生态文明大数据、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文明法治、生态文明对外交流合作、绿色绩效评价考核等八项制度创新试验。

两年来,通过积极探索实践,贵州基本建立了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较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一是探索有利于守住生态底线的制度。大力推动“多规合一”试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等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索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工作。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257万亩,建成省市县三级“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实现所有河流、湖泊、水库河长制全覆盖。率先在全国实行全域取消网箱养鱼。

二是培育激发绿色新动能的制度。掀起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下大力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促进农村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共进。建立培育发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等政策机制,改革矿业权出让收益由收缴制变为征收制,实现排污权有偿交易1.53亿元。

贵安新区获批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生态文明大数据共享和应用平台基本建成。开展绿色经济统计试点。农村“三变”改革深入推进。

三是建立大生态与大扶贫深度融合制度。探索建立了易地扶贫搬迁“贵州模式”,对迁出地进行土地复垦或生态修复。率先在全国出台生态扶贫专项政策,实施生态扶贫十大工程,推动“大生态”与“大扶贫”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四是出台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地方生态环境法规体系和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制度。率先出台全国首部省级层面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颁布实施30余部配套法规。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成立公检法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门机构,率先开展由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探索,全省环境资源司法机构达108个,实现全覆盖。

五是建立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连续成功举办十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会议和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建立中外前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组成的国际咨询会,与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组织以及瑞士等发达国家建立了务实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

❼ 贵州哪一年实现,法制社会的阶段性,具体目标

贵州哪一年实现法制社会的阶段性具体的目标啊,法制社会它肯定是分化这个阶段的,它不同的阶段实现的目标的年数也是不一样的,具体的目标也认为是不一样的。

❽ 十八大三中全会以来贵州社会治理过程中实施的六项工程是什么

摘要 您好,六项工程是: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工程、公正司法天平工程、全民守法宣教工程、法治惠民服务工程、生态文明法治工程、法治监督检查工程等法治建设“六大工程”

❾ 法治贵州建设的目的

法治文化建设的目的大致有三个:1、增强全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特别是注重引导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内容,确立起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2、培育公民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建设的目的,不仅是法律知识的传播,重要的是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传播法治文化,创新法治实践,培养起全民发自内心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的意识和法律信仰;3、构建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文化价值体系。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促进全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尊法,深化普法宣传,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是可以实现的。但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文化价值观的真正形成,需要从根本上通过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度来实现。

❿ 法治贵州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建设“法治贵州”是一个渐进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长期任务。

力争用五年至七年时专间,推进依法治国属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地方立法更加完备,公共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各类社会主体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提高,经济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努力实现涉农地方法规规章制度更加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更加完善,乡村执法质量明显提高,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更加精准有效,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

到2035年,乡村法治可信赖、权利有保障、义务必履行、道德应遵守,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开创新局面,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法治乡村基本建成。

健全完善与贵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涉农法规体系,根据《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情况,加快推进我省土地管理方面法规制度的研究工作。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乡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等立法研究。

依法开展涉农规章的立法后评估工作,提高农业农村领域立法科学性,促进相关规章有效实施。

热点内容
港区国安法执法与司法 发布:2025-01-12 03:27:58 浏览:688
下列法律责任形式中属于行政罚款 发布:2025-01-12 03:03:39 浏览:156
捡到东西毁坏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2 03:01:13 浏览:701
新疆流动人口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2 02:42:34 浏览:403
大学生的恋爱道德观 发布:2025-01-12 02:26:07 浏览:496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目的 发布:2025-01-12 01:43:57 浏览:144
劳动法妇女节 发布:2025-01-12 01:37:44 浏览:228
古田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2 01:10:23 浏览:489
行政法哪些法规重要 发布:2025-01-12 01:08:44 浏览:407
试论述国际商法的基本作用 发布:2025-01-12 00:03:41 浏览: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