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什么是道德理论

什么是道德理论

发布时间: 2022-05-03 05:30:10

道德是怎样产生的,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本质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一个比较完整的伦理学体系,一般都应该包含两大部分:规范道德和理论伦理(道德哲学)。前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应当怎样做。后者则是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一般说来,道德信条体现在一定的风尚习俗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几条道德箴言,从现实生活中将它们整理归类并不难,问题在于这些箴言和信条的依据。所以后者才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不仅需要了解人的行为怎样才符合道德,而且还要进一步了解道德何以成为道德。

㈡ 道德理论体系通常可以叫做什么

道德的本质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道德即具有阶级性,同时也具有一般的社会属性。道德是具体的和发展变化的。道德: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㈢ “道德”的定义是什么

下面是听婵释禅先生给“道德”下的定义和相关道德理论,可供参考.
听婵释禅先生给“道德”下的定义.所谓“道德”:就是人类、国家和民族,以及国家和民族统领下的政府、政党、企业、家庭等各层级组织和人民等共同“倡导、认可、约定而形成”的,并需要“自觉或是强制性”发扬光大、遵循遵守的可以使其相对应人群获得“和谐稳定共存共处”效果和权益的具有最基本“公共性和普适性”意义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听婵释禅先生认为:道德是一种常规性文化或是文化现象.“道德”的全称应该叫做:“公共道德”.“政治道德、经济道德、社会道德”的全称应该叫:政治公共道德、经济公共道德、社会公共道德.是全体“公”众,“共”同倡导、认可、约定的在人类生存、生活和社会发展等过程中所形成的共识,并在其相应人群里“普”遍“适”用的“思想理念”集合的常规性、普适性文化或是文化现象.
“道德”离开了人类的群体性“公共”活动,也就不成其为“道德”.“道德”是针对“人类整体”而言的; “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内部的政府、政党、行业、企业、家庭等各层级组织和其人民等的“人群集聚体”而言的.
他认为:道德是法律之母,是法律得以形成的基础、基石和源泉.所有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等都是“道德”所演化、演变、派生出来的“子孙后代”.马列毛学、公有制和私有制学、科技学、经济学、资本学、管理学、儒学、道学、法学、佛学等各门各派的“学说、学理、学技”等,都是这种“道德”的思想理念的基础、基石和源泉.
听婵释禅先生认为: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等(简称:法度),是程序性、规范性、操作性很强并需要强制力执行的“规范性”道德.所以,也有人把法律法规等叫做“硬道德”.“以德治国”,说的就是以“道德”治理国家,简称叫“德治”.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等“不能管辖、管理”的所有方方面面,都要由“公共道德”来全方位进行收底和管辖、管理.“公共道德”是人类可以维系和谐稳定共存共处的最基础、最基本的底线.人类社会一旦无所顾及地冲破这个维系各层级组织体内部人们共同倡导、认可和约定并达成和谐稳定共存共处“共识”的道德底线,那么不仅这些“公共道德”将会导致彻底地沦丧,而且依据已经沦丧的“道德之母”所制定出来的所有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等的“规范性道德”也必将充满邪恶.

㈣ “道德”的定义是什么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丑德不称其为德,所以,道德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中性。

(4)什么是道德理论扩展阅读

在历史和生活里,迫于道德压力而“自杀”者并不少见。道德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对人的修养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类是靠道德的建立来作保障的。道德的传承也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劳动和创造,以致分门别类地产生各自的要求和水准。——选自叶千华《心灵夜语》第348页“浅说道德法律爱情”。

“道德”离开了人类的群体性“公共”活动,也就不成其为“道德”。 “道德”是针对“人类整体”而言的; “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内部的政府、政党、行业、企业、家庭等各层级组织和其人民等的“人群集聚体”而言的。

耿阁认为:“若能较为全方位系统的彻悟老子的思想理论的话其结论大慨(这里只能用“大概”一词)就是这样的,即:“说到永恒的这个“道”它常常是以与同时无间的德无间结合的方式表现为“有大行大为”的这个大德的道德之功能的同时而既所本然又所必然的所能达到的无所不能为无所不可为的那种地步或之境界的。”

这一句话的意思说的是:“道”和“德”之间的关系的问题。”“道”和“德”之间是一体的。“道”和“德”之间是不可分割的。“道”和“德”之间是整体无间的。无道是无德的。有道是有德的。无德是无道的。有德是有道的。“道”和“德”之间是“无间整体”“整体无间”之一体的。

㈤ 人文主义的道德观念和政治理想是什么

道德观念:以人为本,民本思想,人文历史作为参考资料,以民为主,休养生息
政治理想:大同世界,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平国度

㈥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主要内容是什么

所谓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的基本看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道德领域的反映与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职业道德观则是马克思主义对新闻工作者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的基本看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职业道德领域的反映与体现。

马克思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对新闻职业道德原则、道德权利、道德义务和道德规范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看法。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一系列观点和理念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基础和核心,它是决定和统率其它内容的东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无产阶级各项事业的基本方针,同时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石。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共产党宣言》,第36-37页,人民出版社)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共产党人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而存在,而战斗的。

毛泽东的表述则更加明确。他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还说:"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591、592页,人民出版社)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但体现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工作宗旨和工作方针,也包含着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要求,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观的基本内涵和核心内容。

1991年1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这个准则后来又经1994年4月和1997年1月两次修订,成为全国新闻界共同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条例

这个准则规定了对新闻工作者的六项基本要求,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这六条准则包括了对新闻工作者在政治、思想、业务多方面的道德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职业道德观及其行为实践的一种具体表述和体现。六条准则集中表述了一个核心思想:即新闻工作者必须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真理;必须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事实负责、对法律负责。它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在品质和作风方面的严格要求,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当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回答时间:2007-7-2 11:46 |

我不是瞬弟弟

㈦ 科尔伯格道德阶段理论是什么

这一知识点在历年教师招聘考试中曾多次考察,考察形式以客观题为主,即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形式出现。出题角度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侧重识记类考查,二是侧重理解类考查,尤其是儿童道德发展各阶段特点的理解。

(一)道德两难故事法

道德两难故事是指在一个故事中提出两个相互冲突而难以抉择价值问题,让儿童听完故事后,回答一系列的问题,以此判断其道德发展的水平。在科尔伯格采用的“道德两难故事法”中,最典型的是“”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被试参加讨论,如:海因兹该不该偷药?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海因兹犯了法,从道义上看,这种行为好不好?为什么?通过大量的研究,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二)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0~9岁)

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对权威的外在服从。这一水平包括2个阶段。

㈧ 什么是道德

定义道德
[586] (2005-10-28)

论道德的书不少,国外的有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尼采的《论道德的谱系》、康德的《论道德情感》;国内最早的有老子的《道德经》。而涉及道德的评论则多如牛毛。

老子的道德经讲述的是世事生、化、转变的存亡道理,太过深奥,现今的道德理论和概念与〈道德经〉所描述的相去太远了。而各种关于道德的论述是什么情操、情感、同情心、善、…等等,我认为都言之未尽,故此凑个热闹也来小议道德。

以前对道德论述都难以有固定的定义,在此我对道德定下颇具共性的定义,具体描述如下:道德是社会的一种共同期望值,人们对它有追求达到的需求。

社会期望值有许多,容易达到和遵守的就成为了法律,次一级的期望就成为了准则和规范。难以达到的,大家又都很希望完成的标准就成为了道德。

道德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社会、文化、宗教、群体会形成不同的道德观念,这是因为不同的期望值所造成的;不同的时间也会形成不同的道德观念,因为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展,因此期望值也发生变化。

社会对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道德要求,同样的男欢女爱,在平常人来说无可厚非,可是对于禁欲或节欲的僧侣或教士来说就是相当不道德的事。平常人通过帮别人的忙获得利益就没什么可说的,可是如果是领了工资花纳税人钱的官员通过帮别人的忙来获取利益就是不能容忍的不道德的腐败行为。从以上的两个例子来看道德的标准是不确定的,难以统一的,这也是道德的统一定义迟迟没出现的原因。

但是,人类也有一些共通的、统一的道德标准,助人、不欺骗、尊老敬幼、热爱国家、热爱民族、……,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期望值。

一个国家和社会除了历史习惯形成的期望值也即道德观念外,还有一些期望值即道德观念需要当政者来进行引导的。如对国家建设贡献大的、见义勇为的进行奖励就可以形成见义勇为和争为国家做贡献的社会风气,久着这些就会形成期望值变为道德观念,相反的事物就会被视作不道德的。因此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对于社会道德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保持一贯性很有利于观念的形成。

在国际社会中道德的观念经常的发生冲突。恐怖分子认为道德的为宗教和亲友复仇的观念,在帝国主义者来讲就会认为是不道德的,这就是道德的冲突。宗教和文化不同的冲突看似难以调解,可实际实行起来却不难。看看新加坡,不同的种族、文化、宗教在一起和平的相处,就知道儒家文化的魅力。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就预言过:“今后的中国是融合全人类的核心”。

期望值出来后,也即道德标准被人接受后,它还有发生作用的机制。当有些人做了不道德的事后,法律惩罚不了时,道德就起作用了。因为大家认可的标准被公然的践踏,也就必然的引起公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不与来往或限制他的行动,总体的效果就是使不道德者受到即期或远期的损失。例如:美国侵略伊拉克,几乎全部国家都认为是不 道德的,可是有没有什么的惩罚机制,可是大家对它这种做法的戒备与提防致使美国的影响力下降,因此也增加了美国的各种政治成本和其他的成本,总体的、长期的令美国遭受损失。迫使美国现在就逐步改变自己的策略。这就是道德的作用机制。因此中国的 “己所不欲,勿施他人”是长期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结论。

因此道德的定义可以是这样的:道德是社会或特定群体的共同期望值,是一种行为的标准,人们对这样的标准有努力达成的期望。道德有限制和惩罚不道德的有力机制。

㈨ 道德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的本质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一个比较完整的伦理学体系,一般都应该包含两大部分:规范道德和理论伦理(道德哲学).前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应当怎样做.后者则是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一般说来,道德信条体现在一定的风尚习俗之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几条道德箴言,从现实生活中将它们整理归类并不难,问题在于这些箴言和信条的依据.所以后者才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不仅需要了解人的行为怎样才符合道德,而且还要进一步了解道德何以成为道德.
具体的道德规范是多种多样的,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用这些规范作为准绳;可是要判断已知的道德规范何以就是一定道德的,就不能以道德本身作为标准,应当寻找道德以外的淮绳,即道德的目的性.
约翰.密尔的功利主义认为,功利乃是道德的目的,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快乐,趋乐避苦的.密尔认为这是一个公理,是经验事实.他说:“只有人真正见到这个东西才能够证明这个东西是见得到的,只有人听到这个声音才能够证明这个声音是听得见的,同理,我觉得只有人真正欲望这个东西才是这个东西是可欲的那个意见所可有的证明.”这就是说,快乐之所以是人的最终目的就是因为人们在事实上是以此为目的的.对于快乐的可欲性,密尔说:“不是极乐狂喜的生活,而是痛苦少而暂,快乐多而有变化,并且主动的快乐比被动的断然占多数的生活,全部生活中间有一些片刻的极乐.”人追求的快乐本质上乃是精神上的.所以密尔反驳责难者道,如果说快乐论是猪的主义,不是功利论者把人降格到猪的水平,而是那些攻击者把人与猪等同起来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人除了享受猪的快乐之外.好象就没有别的快乐可享受似的.
密尔认为,道德之所以必需,就在于乃是追求快乐的工具.而公道与否的外在标准则是功利.人们认为不公正的行为往往是人的自由权利受到侵犯,或者财产受到侵犯,或者阻止别得到他应得的东西,或者一个人得到了他不应得的东西以失信等等.公道的行为恰好反过来:留重别人的自由和财权,获得自己应得的一份,守约等等.另外,道德之所以成为必需,还在于人们需要互相帮助,建立友谊,制订契约.社会生活关系决定了建立一定的道德就在于确保这种关系.只有无损他人,共同生活才能保证.
那么,既然人人追求快乐,道德的普遍约束力又从何而来呢?这要靠理性的利害权衡,靠人类以往的全部经验.——这是密尔的所谓“联想原理”.“人类由经验知道各种行为的趋势;人生的一切利害上打算并一切道德上规律都是依据于这种经验的.”通过以经验为依据的理性权衡,我们就能知道获得功用的最佳方式,而这个最佳方式是道德方式.道德归根到底不过是对最好的行为方式的认识和规定.我不说谎,因为我的理性告诉我,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比说谎带来的好处大得多;我不偷窃,因为我知道,偷窃是要受到惩罚的,况且我也有自己的财产要保护;我反对某些个入侵害公氮因为我明白,公益中也有我的一分.总之,目的论使我知道我该追求什么,理性让我知道我该怎样追求,由此产生道德.
就此把功利主义理解为利己主义,那就错了.功利主义的道德原则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密尔说:“功利主义认为行为上是非标准的幸福并不是行为者一己的幸福,乃是一切与这行为有关的人的幸福.例如,功用主义需要行为者对于自己的与别人的幸福严格地看作平等,象一个与事无关而仁慈的旁观者一样.从拿撒勒的耶稣的黄金律内,我们见到功用伦理学的全部精神.待人象期望人待你一样,爱你的邻人象爱你自己.做到了这两件,那就是功用主义的道德做到理论的完备”.根据联想原理,外在事物与人本性的某种愿望有着真实的联系.密尔认为这一自然基础就是人类的社会感情,“人是天然的社会动物”,人的社会性深入人的情感就形成人的社会感情.这是产生利他主义的心理基础.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合作的.既有合作,就会产生出公共利益为他们的共同目标.共同目标的形成使“他们自己的目的和别人的目的变成同一了;至少他们暂时觉得别人的利益就是他们自己的利益.一切对社会的联系的加强,并社会的一切健康的发展,使人人觉得在实际上顾到他人福利于自己更为有利.这种加强与发展也使人人越把自己的感情与别人的福利化为一体或是至少自己感情越变越对别人利益加以实际上的重视.他后来就觉得自己是一个自然重视别人的人”.社会产生合作,合作产生共同利益,继而产生共同的追求目标.这是利他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由此,利己和利他得到了统一.
因此,密尔主张要尽可能地保证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合谐一致.他说,要使人们将最大幸福主义作为自己的实践道德,“功利主义有两个训令:第一,法律与社会组织应该使个个人的幸福或利益,尽量与全体利益调合.第二,教育与舆论对于人的品格是有极大的影响力的,在达两方面应该利用这种影响在人心中把他一已的幸福与全体的幸福紧密联结.尤其是,为关顾全体幸福而应有的那种种积极的与消极的行为,应该与他自己的幸福相联系.”
那么,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该如何实施呢?密尔认为道德习惯的形成有两条途径:第一是利用外部制裁,造成苦与乐同道德之间的伦理联想,从而使遵循道德成为习惯.第二,广泛的社会生活、共同的利益把人们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在个人身上培养一种社会感情即在个人的心目中既有自己的分量,亦有他人的位置.
功利主义由边沁创立,密尔发扬广大,成为体系.尽管今天功利主义作为学派早已不复存在,然而,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是深远的,也是极有参考价值的.尤其是在约翰.密尔的这本著作中,功利主义伦理观发挥的淋漓尽致,其锐利的论战笔调和完备的理论体系,更令人倍加叹服.

热点内容
吴春燕民法 发布:2024-11-05 21:22:09 浏览:286
最新劳动法2013全文 发布:2024-11-05 19:11:30 浏览:105
比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异 发布:2024-11-05 18:47:44 浏览:561
劳动法离职后工作服的规定 发布:2024-11-05 18:42:47 浏览:855
劳动法直接辞职有工资吗 发布:2024-11-05 18:36:40 浏览:117
玉溪红塔区法院 发布:2024-11-05 18:35:12 浏览:204
2017劳动法流产假 发布:2024-11-05 14:20:40 浏览:255
顶级律师年薪 发布:2024-11-05 13:45:14 浏览: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诵2017 发布:2024-11-05 13:12:32 浏览:68
上诉法院流程 发布:2024-11-05 11:37:58 浏览: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