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中的等字

立法中的等字

发布时间: 2022-05-03 07:54:13

1. 法律条文中的条款项目的区分的三、“项”

一般来讲,“项”是以列举的形式对前段文字的说明。如《立法法》第八条规定:下列回事项只能答制定法律:(一)国家主权的事项;(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三)......该条中的(一)、(二)、(三)......(十)等就是该条的十个项。该十项是对前段文字中“下列事项”的说明。所以,含有项的法条,其前段文字中一般都有“下列”二字或相应的文字表述。
“项”前冠以数字以对列举的内容进行排列。如上所述,各项前都冠以(一)、(二)、(三)、(四)等数字,而且这些数字只能以中文数字加括号的形式出现。
“项”的适用。对含有项的法条,适用时应当适用到项。如果不适用到项,有适用法律不正确之嫌。
根据立法技术的不同需要,“项”可以依附于条,也可以依附于款。即条中可以有项,款中也可以有项。

2. 司法宪法立法的区别

司法主要指审判权的行使,单就这两个字看,是动词。在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检察院和法专院。 宪法,是阐明国属家根本性质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法律。是名词。 立法,是立法机关通过法律规定的手续和手段对法律的创设。也是一个动词。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性法规由地方人大来。

3. 法律中每个文字的含义是如何规定的

在确定法律文本含义的过程中,有无具体法律依据。如果遇到一个睁眼说瞎话的人,把“是”理解为“not”怎么办。提问者强调他问的是汉语基本词汇,而不是法律专业名词。事实上,确定法律中文字的含义是有具体法律依据的,并不是简单的“约定俗成”。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法律签署公布后,及时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和中国人大网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载。”第三款:“在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文本为标准文本。”我国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后,会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中国人大网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载,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文本为标准文本。(对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标准文本,在《立法法》的其他条款中也有规定,在此不一一赘述)接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九条:“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第一款:“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作为国家机关发行的出版物,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应当使用规范汉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另外,《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6年2月20日)中要求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撰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的现代汉语词典。因此,可以将该所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作为确定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词汇含义的依据。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2011)》中提及的典型案件申请再审人深圳市蓝鹰五金塑胶制品厂(以下简称蓝鹰厂)与被申请人罗士中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2011)民提字第248号】中,就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来确定“贯穿”一词的含义。由于国家机关是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对法律文本进行的公布。所以,当你阅读我国法律的标准文本时,请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理解。把“是”理解为“not”,把“领导”理解为“follow”,都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4. 检察院起诉书中 能否有“等”字

可以存在。因为在商业秘密中,起诉书也不能具体进行描述,所以是可以用“等”来描述。我的建议是到人民法院复印检察院移交的审查起诉材料,那里的证据材料是比较齐全的,而且只要你是本案当事人都可以复印。所以强烈建议你速到人民法院复印材料,以防不备

5. 条款项怎么区分

法律分析:1、法律规范的“条”,是组成法律规范的基本单位。一部法律,都是由若干法条组成的。法律规范条文的适用,一个法条只有一款的,应当直接适用该法条,不应称作该条第一款;一个法条有两款或者两款以上的,应当适用到款。如《立法法》第一条。

2、“款”是“条”的组成部分。“款”的表现形式为条中的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为一款。款前均无数字。有数字排列的不称为款。如《立法法》第七条共包含三款内容。

3、一般来讲,“项”是以列举的形式对前段文字的说明。如《立法法》第八条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一)国家主权的事项;(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等等。该条中的(一)、(二)、(三)......(十)等就是该条的十个项。该十项是对前段文字中“下列事项”的说明。所以,含有项的法条,其前段文字中一般都有“下列”二字或相应的文字表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八条 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

(七)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十)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一)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6. 条款项目怎么区分

法律是由编、章、节、条、款、项、目构成。一部法律根据《立法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一般由编、章、节、条、款、项、目组成。编、章、节是对法条的归类。

所以,在使用法律时只需引用到条、款、项、目即可,无需指出该条所在的编、章、节。因此,弄懂法律规范中条、款、项、目的含义,在执法活动中正确使用法律规范的条、款、项、目,对于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是大有益处的。其条款项目具体如下:

法律条文条款项目

一、“条”

法律规范的“条”,是组成法律规范的基本单位。一部法律,都是由若干法条组成的。

法律规范条文的适用,一个法条只有一款的,应当直接适用该法条,不应称作该条第一款;一个法条有两款或者两款以上的,应当适用到款。关于条的数目的书写应使用中文,如《立法法》第十条。不能使用阿拉伯数字,不能写成《立法法》第10条。至少在2000年《立法法》施行以后不能使用。

二、“款”

“款”是“条”的组成部分。“款”的表现形式为条中的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为一款。款前均无数字。有数字排列的不称为款。

“款”的适用。款一般可以独立适用。关于引用款时的数目的书写一般应当使用中文,不用阿拉伯数字。如《立法法》第五十四条第二款,不写作《立法法》第五十四条第2款。

三、“项”

一般来讲,“项”是以列举的形式对前段文字的说明。如《立法法》第八条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一)国家主权的事项;(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三)......该条中的(一)、(二)、(三)......(十)等就是该条的十个项。

该十项是对前段文字中“下列事项”的说明。所以,含有项的法条,其前段文字中一般都有“下列”二字或相应的文字表述。

“项”前冠以数字以对列举的内容进行排列。如上所述,各项前都冠以(一)、(二)、(三)、(四)等数字,而且这些数字只能以中文数字加括号的形式出现。

“项”的适用。对含有项的法条,适用时应当适用到项。如果不适用到项,有适用法律不正确之嫌。

四、“目”

“目”隶属于项,是法律规范中最小的单位。如《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证据不足的;

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职权的;

5.滥用职权的。

这五种情形,就是该项的五个目。

“目”的特性与作用与“项”相似,不同的是项对条或款的列举式说明,而“目”是对项的列举式说明。项的前面冠以中文数字加括号,而“目”的前面则冠以阿拉伯数字,并在阿拉伯数字后加点(在具体引用法条的目时,只注明阿拉伯数字,无须加点)。

“目”的适用。如果某个法条或款的内容有“项”,而“项”下还有“目”的,在适用法律时就应当适用到“目”。

7. 立法要先行这五个字是什么意思谢谢。

“立法要先行”这个说法有些奇怪。“要”这个字其实是有问题的。立法方回面,有先行立法答,也有滞后立法。立法并不是都“必须”先行的。在大量社会现象出现时,为防止这些社会现象所导致的集中和突发的社会问题,立法部门可以进行先行立法,规范某些社会关系,建立某些社会要求。这是所谓的先行立法。而某些社会现象已经出现后,需要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治理。就属于滞后性的立法。立法当然需要考虑到社会关系和现象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但是,立法永远是滞后于社会关系和现象的发展的。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扩展解释。所以我不知道你所说的“立法要先行”是指哪个方面的意思。可以补充问题之后再讨论。

8. 如何引用法律规定中的条、款、项、目

1.条是法律规定中具体条文的基本划分,是构成具体法律规定的基本单位。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就是由六十条组成的。

2.款是条的组成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每一款都是一个独立的内容或是对其前一款内容的补充表述。款的表现形式为条中的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为一款。该自然段前不冠以数字以排列其顺序。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有两款,分别是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和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款前均无数字。有数字排列的不称为款。

3.项是以列举的形式对前段文字的说明。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帐簿的;(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帐簿但未设置的;(三)(四)(五)(六),该六项是对前段文字中下列情形的说明。项前冠以数字以对列举的内容进行排列。

根据立法技术的不同需要,项可以依附于条,也可以依附于款。即条中可以有项,款中也可以有项。

4.目隶属于项,是法律规范中最小的单位。目的特性与作用与项相似,不同的是项对条或款的列举式说明,而目是对项的列举式说明。

如《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1、主要证据不足的;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职权的;5、滥用职权的。这五种情形,就是该项的五个目。


拓展资料

法律条文中的条款项目的区分,是由编、章、节、条、款、项、目构成的法律条款项目区分。弄懂法律规范中条、款、项、目的含义,在执法活动中正确使用法律规范的条、款、项、目,对于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网络法律条文中的条款项目的区分

9. 法律上的“以上”“以下”的确切含义

法律条文中的“以上”、“以下”,是常见的表范围用语,其含义是否包含本数或本级,立法者的意图、法律文本的表述、受众的理解,往往是不尽一致的,因此要根据具体法律条款分析。

立法者对“以上”、“以下”用语的含义存在分歧,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八条第二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此“以上”,是否包含本级即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法律文本表达的意思不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十条规定,外国投资者设立外资企业,应当通过拟设立外资企业所在地的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这里的此“以上”,显然不包含本级即县级人民政府。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这二部法律法规分别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制定,但是至少可以说明,立法者对“以上”用语的含义存在分歧,“以下”同理。

“以上”、“以下”之类的词语,往往关系是非界限、政策界限。如果不能以有效方式对它们加以限定或说明,就容易产生歧义。对含义不确定的词或词组进行限定修饰,有4种方式:准确表述法,括注法,附专门条款解释法,专门行文解释法。

这实际上涉及到立法语言技术问题,需要在《立法法》的修订或实施细则中予以规范,以提高立法技术,保证立法质量。

(9)立法中的等字扩展阅读:

汉语学界对“以上”、“以下”用语的含义同样存在争论,应该包括本数或本级以宁夏大学教授王明仁的观点为代表。他认为,从有文献可查的古汉语开始,“以上”、“以下”的表意和用法都是非常明确的、始终一贯的。

即它在表达范围时从来就包括范围的起点和止点在内,也就是包括一般所说的“本数”、“本级”在内。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渐出现混乱,到了七八十年代混乱愈演愈烈,其表现也是多种多样。

此外,受众对“以上”、“以下”用语的含义也有不同理解。受众的文化程度不同,对“以上”、“以下”用语的含义理解不同,受众因利益或动机左右,导致产生有利于自身的理解。

如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医疗机构任用两名以上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应从重处罚。两名以上是否包含两名,因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行政相对人受利益驱使,自然会产生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理解,引发诉求。

现行法律条文关于“以上”、“以下”用语的含义及表现形式,法律条文作为法律规范的载体,有很强的规范性。如果法律用语含义产生歧义,将丧失法的指引、评价、预测和教育作用。但是目前不同的法律部门,对此用语的含义规定不一,特别是行政法部门。

现行法律条文关于“以上”、“以下”的含义及表现形式如下:《民法通则》第一百五十五条: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包括本数。该法用专门条款,明确了用语的含义。

刑法》第九十九条: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该法用专门条款,明确了用语的含义。行政法因没有统一的行政法典,不同的行政法律关于“以上”、“以下”是否包括本数(本级),没有统一规定,用法上较为混乱。主要表现为未明确用语含义。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又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一条第(一)项:任用两名以上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以上”是否包含本级或本数(县级人民政府或两名),法律未作说明,容易产生歧义。

10. 中国法律里面经常有数额较大、巨大等含糊字眼。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不断发展,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也在不断变化。比如10年前有的人可能挣500块,现在可能挣到3000块。因此,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像盗窃的立案标准是800元,但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就是1000元。但是法律一旦制定后就不得随意改动,否则有损于法律的威严性,所以一般都使用比较笼统地词语。在司法部门内部有一套定罪量刑的标准供参考,在制裁犯罪的时候还是有统一标准的。

热点内容
杨谦教授的三商法 发布:2025-01-12 03:51:48 浏览:500
港区国安法执法与司法 发布:2025-01-12 03:27:58 浏览:688
下列法律责任形式中属于行政罚款 发布:2025-01-12 03:03:39 浏览:156
捡到东西毁坏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2 03:01:13 浏览:701
新疆流动人口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2 02:42:34 浏览:403
大学生的恋爱道德观 发布:2025-01-12 02:26:07 浏览:496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目的 发布:2025-01-12 01:43:57 浏览:144
劳动法妇女节 发布:2025-01-12 01:37:44 浏览:228
古田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2 01:10:23 浏览:489
行政法哪些法规重要 发布:2025-01-12 01:08:44 浏览: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