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公民个体道德化的摇篮

公民个体道德化的摇篮

发布时间: 2022-05-03 23:21:51

⑴ 浙传思修的内容

一、谈自己的理想,为什么?【未来要做的三件最重要的事】
二、说立志与躬行(结合自己的实际)
1,立志当高远(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
2,立志做大事。
3,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的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实的学习和工作中)。
三、说逆境与顺境(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陈述克服逆境和处于顺境的经验教训。
1, 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到遇到逆境的准备;
2, 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
3,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一、如何理解爱国主义所体现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说明。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
二、为什么我们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谈如何做。)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不只是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自己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最主要的是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深入了解祖国有两的历史文化传统。);
4,(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力量。);
三、为什么说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结合实际说明。
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人,应该成为什么人,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创造的成果做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舞台、指明方向。
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厚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
四、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正是处于对自己故土家园、骨肉同胞和灿烂文化的眷恋与热爱,中华各民族才能够求同存异、维护整体,在自己的国土上繁衍生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发展,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2,团结统一。它植根于中华大地,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有汾河离乱,但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各个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相待、共赴国难、共度难关的优良传统;
3,爱好和平。这不仅表现在中华民族各兄弟民族之间以和为贵、携手共进等方面,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
4,勤劳勇敢。这是中华民族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重要精神动力。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是兴家立国之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勇敢是广为推崇褒扬的美德,它要求人们要有无所畏惧的精神和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要有置个人得失、贫富、生死于度外的勇气;
5, 自强不息。它具体体现为坚贞刚毅的品质、不屈不饶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一、谈谈你自己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并说明理由。
1,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A.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
B.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C.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2,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A.人生须认真。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B.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
C.人生应乐观。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心理基础;
D.人生要进取。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
二、谈谈你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理解。说说自己到目前为止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为什么你认为是最有意义的。
1,定义: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2,内涵:
A.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B.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3,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3, 评价:
A.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B.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D.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三、从自己大学生活中的切身感受,谈身心和谐的现实意义,如何实现这种和谐。
1, 现实意义:
A.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
B.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
C.为大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方法: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C.合理调控情绪;
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四、结合自己大学生活的实际,谈谈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一些原则及其意义。
1, 平等——前提;
2, 诚信——保证(基本准则);
3, 宽容——不可少的条件(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
4, 互助——必然要求(有助于增强彼此的理解,加强彼此的感情)。
五、分析个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1, 个人利益与是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2, 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道德的社会作用和道德的力量的理解。
1,道德的社会作用:
A.道德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B.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C.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D.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E.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F.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2,道德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是广泛的、深刻的,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意志、行为和品格,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道德的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材料)结合自己的道德实践,谈谈道德践履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
1,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善于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
2,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
3,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
4,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
5,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三、谈谈你对荣辱的理解。
“荣”、“辱”是一对基本道德范畴,“荣”即荣誉,“辱”即耻辱,两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荣誉是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诉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
四、举例说明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1,指引作用(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包括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如:义务教育);
2,预测作用(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对待定行为的法律后果进行预测,从而自觉、自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更加符合法律的规定);
3,评价作用(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上的作用,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4,强制作用(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如:警察、法庭、监狱等)。
五、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要求。
1,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2,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3,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4,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
六、如何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劳动的权利。
1,《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劳动法》、《合同法》等;
3,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途径。
七、结婚的条件和程序。
1,必备条件:
A.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B.必须达到法定年龄;
C.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2,禁止条件:
A.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B.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3,程序:
A.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
B.符合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C,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
八、婚姻无效包括哪几种情形。
1, 重婚的;
2, 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3, 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4, 未到法定婚龄的;
5, 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结婚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一、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出特定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A.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B.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C.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哪些部门法构成。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2,民法商法
3, 行政法
4, 经济法
5, 社会法
6, 刑法
7,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 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3,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4,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5, 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6, 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四、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2, 总量上的等值关系(在总量上总是等值或等额的;两者互相包含);
3,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五、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和培养途径。
1, 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2, 培养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一、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1, 特征:
A.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诸如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基本国策等,都在宪法中做了明确规定;
B.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即体现为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又体现为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最高行为准则;
C.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一方面,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籍贯,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并非普通的立法机关。另一方面,通过、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
2,原则:
A.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宪法从法律上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执政地位,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意志;
B.人民主权原则。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C.公民权利原则。以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的重要标志。宪法确认和保护的公民权利也就是人权保障在国家根本法中的体现;
D.法治原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一切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E.民主集中制原则。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通过这种民主形式集中起来,并通过各种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二、大学生应当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
1,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全;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2,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三、试述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1,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2,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四、诉讼时效的概念及种类。
1,概念: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
2, 种类:
A.普通诉讼时效。适用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分为两类: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短期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B.特殊诉讼时效。
五、消费者的权利有哪些。
1, 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 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3, 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4, 公平交易的权利;
5, 因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6, 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7, 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8, 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9, 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六、举例说明故意犯罪形态。
1,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
2,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意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3,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4, 犯罪既遂: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七、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处罚。
1,主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意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2,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3, 胁从犯。应当按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4,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⑵ 大学素质教育中,什么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处理他人事物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道德修养教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借此,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浅谈一个个人一点肤浅的观点。

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在大学期间学英模、赶先进,加强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

[b]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呢?[/b]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四化建设的重任呢?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我们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由于我国经济落后,教育投资相对于发达国家如杯水车薪,教育体制毕竟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进入大学教育的学生毕竟是经过激烈竞争的优胜者,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题海战略为主,父母、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良好的成绩所掩盖,这叫“以优遮百丑”,这样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要好好享受一翻,没有负担放纵自己,长此以往就很危险,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教育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们的大学教育应当注重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最后,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非典”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非典”结束后将这些“白衣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

以上的观点和看法是我对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有益探索,是为我们高校素质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它必将对我们高等教育的跨世纪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⑶ 求一篇以 我心中的道德规范为题的作文 800字 急~~~~~

1规范在我心中(适于八年级以下)
德育教育的培养应从培养幼儿社会化入手,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融入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学习主要是学习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学习待人接物及处事规范。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结构的普遍形成,幼儿的生存环境日益优越,物质条件极大丰厚,幼儿在家中“如众星捧月”。他们不需要照顾弟弟妹妹,更不需要与他人分享食品与玩具。生活在爱的氛围之中,处处感受到被爱,而家长很少需要他们给与和付出。然而,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结构并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变得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懂得索取,不知道回报的不建康行为意识,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做好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家庭幸福的保证与前提,同时也是一项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
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教育幼儿正确的与他人相处,使幼儿与同伴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逐步使幼儿学会在得到成人、同伴关心爱护的同时,知道承担社会角色,心中有他人,强化幼儿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之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是我们目前幼儿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社会上有正直善良、有欺诈虚伪、有真善美、有假丑恶、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事物,教师与家长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随时随地,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明辨是非,学有榜样,行有规范,在幼儿幼小的心中播下爱与道德的种子。因为模仿是幼儿期学习的主要手段,所以,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在孩子社会社会化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社会化培养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摇篮,父母必须以良好的道德修养,个性品质,为孩子做出榜样。例如:我班有一位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叼蛮、任性、为我独尊,只要少有一点不合心意,便会 动手打老师及小朋友,玩具扔满地经常发脾气。入园后,经过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教育和家长的密切配合,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正当我们为教育的成功感到欣慰时,孩子病了,接回奶奶家调养,二十多天过去了,孩子回到了幼儿园变化如初,情况出现了反复。调查其原因,我们得知,爷爷奶奶误认为“不能把孩子教育的太老实,当今社会老实人吃亏”。老师们听后非常震惊,同时也很伤心。这个例子代表了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由此不难看出,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有待于全民素质的提高,幼儿家长心理素质道德水准的提高。因为家庭教育,其实就是父母及家庭成员和孩子共同社会化的过程,如果家长的社会化程度不高,那么他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吗?“近墨者黑”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孩子的个性心里品质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社会化程度能提高吗?我们认为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本身就是道德素质教育,也是最早、最长期的德育教育。家长和老师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幼儿社会化培养这一重任,不辱使命,把祖国的花朵培养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材。

2文明在我心中

马路上的红绿灯,是用来警示人们不要乱穿马路,不要违反交通规则;而我们要将文明、道德规范记心中,就必须要在心中时时刻刻点亮一盏红绿灯。
就在今天,但我准备过马路时,我想起了在N年前在此马路口,发生的这样一幕并不和谐的画面:明明是红灯,却又一辆三轮车像“领头将军”似的率先过了马路,紧接着又有几个“副将”也跟了过去,“小卒”们耐不住性子,又不甘落后也争相闯了红灯,只有汽车这一种群没有跟过去。当时我不禁呆了几秒,脱口而出:“这也太不文明了!”而如今,马路上的车、行人都秩序井然,有条不紊,遵循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在我思考的几秒钟之间,绿灯也只剩下六秒了,我便没有再“涉险”通过,宁可再多等一分钟,也不差这几秒,因为那样既不文明,也不安全,我感觉到自己心中的绿灯亮了,于是我微笑了。
我走进了一个博物馆,这里正在举办一个书画展,参展的人很多,但是秩序井然,没有人故意破环这宁静的气氛,有的只是大家低声的谈论,以及默契的相视一笑。我也参与到他们当中,和他们一起欣赏书画,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这种温馨的气氛以及绍兴人的文明礼仪。在温馨的气氛之中,柔和的绿灯再次点亮。
暑假期间,我到外婆家去游玩,迷人的山、水之景,让我陶醉在其中,留恋而忘返。俊朗的大山,高而雄伟,以及柔美的水,细而绵长,并随着风儿轻轻荡漾,高山配流水,真是天生一对!而且,现在河岸边更是少了许多白色垃圾以及污染物。我暗暗高兴,想:“还记得几年前的河道似乎还垃圾成堆,先如今则到处是一片绿色,充满着生机与活力,青山,绿水,绿灯闪耀,说明人民的生活意识已经提高了!
文明是映射一个人品质的镜子,它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而是需要长久的努力、学习、实践。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懂得文明礼仪,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只有做到了这些基本要求,我们才能算是一个懂文明讲文明的合格公民。生活中,吃饭、上课、娱乐、交谈、人际交往之中都处处见文明,所以,将文明记心中十分重要,现如今,我们的家乡绍兴已达到了文明城市的高标准。
争创全国文明城,争做文明绍兴人。文明在我心中,让绿灯永远点亮,也让文明之火永远传递!

3道德在我心中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简单的说,就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和评价人们行为的准则。人们通常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观念来评价人的行为,从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这无疑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也不乏一些令日担忧的事:一些年轻人口中流行一句口头禅:“找乐”。只要有人喊这句话,便马上会得到响应。比如:雪后,马路被一伙小青年划出一道道又亮又滑的“冰沟”,然后,站在一旁对着骑自行车的人无端发笑。有人被笑得莫名其妙,一慌神车子猛地摔了个仰面朝天,引起一阵阵狂笑。
这是以别人的痛苦来换取自己的快乐。实际上这是一种损人又利己的极为可耻的行为,请想想吧!如果这个骑车人摔成重伤,那医疗费谁来承担呢?如果这个人因伤致残、致死,难道那些无聊的人不用负法律责任吗?它们以“找乐”开始,而以害人害己告终。因此,这种玩笑开不得,这种“乐事”祸害无穷,是违反了道德行为,是社会所不能允许的,所唾骂的。
当然不是所有找乐都会被人所驱逐。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以为人民服务为乐;跳水名将高敏为祖国的荣誉,忍着伤痛在1992年奥运会中夺得一枚枚跳水金牌,他是以为祖国增添荣誉为乐;张海迪顽强抗病魔,身残志不残,以能为人类作贡献为乐……甚至一个清洁工,不怕苦与累,清扫大街,她以为社会环保为乐,他们的“乐”是为了他人的幸福而乐,是为了人民的欢乐,然后自得其乐。
当然除了“找乐”还有许多关于道德的小事在你我身边发生:如交通规则,在很多人的眼里都不以为然。违反了交通规则,有的人只不过淡淡地一笑,说:“违反了,最多罚点钱,有什么了不起的!”有了这种轻视交通规则的态度,难怪会出交通事故呢。
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人的责任。无视交通规则,在马路上抢道、打打闹闹、闯红灯、骑车带人,都可能造成大大小小的灾祸。
我曾目睹过一场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马路的拐角处,红灯亮着,突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青年飞穿过马路的横道线,这时右边急驰而来一辆卡车,刹车!来不及了,一个活蹦乱跳的青年,顿时在车轮下丧命了。
类似的事例屡见不鲜,都是由于轻视交通法规不讲道德,把它看成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所造成的。
总而言之,道德行为人人能做到,我想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共产主义道德是最崇高、最美好的道德,它是我们新时代青少年进行自我完善的修养准则。

楼主,我个人觉得第三篇还不错,希望可以帮到你哦。祝你幸福哦

⑷ 什么是公民个体道德化的摇篮

家庭美德是公民个体道德化的摇篮。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

⑸ 怎样进行幼儿的品德教育

要培养孩子勇敢的性格,必须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经常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不要随便指责、嘲笑、挖苦和恐吓孩子,以免形成幼儿遇事胆小畏缩的心理。家长还可教给孩子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使孩子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孩子的胆怯行为大多因缺乏自信心才产生的,而自信心又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上的。例如:幼儿会对雷电、风暴感到恐怖,对黑暗感到不安,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造成的。家长若给其讲解有关知识,教给一些相应的处理方法,孩子的恐惧感就会减轻不少。如果孩子确实不够勇敢,能力较弱、天赋较差,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要尽可能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如当孩子完成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后,要立即给予肯定,不管这事多么小,多么微不足道。这样做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好处的。

此外,家长还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事、故事、电影、戏剧等文艺作品中富有勇敢精神的形象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总的来说,幼儿天生爱动,他们是在动中发展动作、发展智力、发展品德个性的。故家长在多种活动中应正确诱导和培养其自控力,使其成为既活泼开朗,又善于控制自己性格的人。

⑹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社会条件和影响

社会条件:
1、古希腊山多,岛屿多,良港多,平原少,土地贫瘠。由山岭、海域、水域隔开的小块陆地,形成小国寡民为特征的城邦体制(主要因素)容易实行民主体制。同时小国寡民的城邦要保证其独立和发展,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也需要通过民主增强凝聚力。也导致商品经济发达,易于形成平等、互利、诚信,平等、民主、开放等共同的价值观,同时使新兴的工商业阶层兴起,迫切追求民主权利。
2、政治家不懈的努力和平民,特别是新兴工商业阶层的抗争。
3、奴隶制经济发展,为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
4、受原始社会的民主习惯影响和亚非文明的影响。
影响:
1、促进了希腊的全面繁荣,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成为西方文化的摇篮。
2、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其思想与实践(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权力分立等思想与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础。

⑺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对待富贵,我们应做到孔子所说的什么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一: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会涉及我们的价值观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首先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突破,一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二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不好,但只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规律,就可以变坏事为好事,把工作做得更好。
2.其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
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
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当前在校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⑻ 关于“锤炼道德品质,塑造完美人生”的论文

一、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要求社会主义道德的知识内容和品德要求关于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与价值观所阐发的知识内容和现实要求在道德领域的延伸和具体化,是实践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行为规定和价值规范。是以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为逻辑基础的,它贯彻了党的“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体现了“以德育人”和“以法教人”相统一,帮助大学生全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精神。在阐发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即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爱情与婚姻家庭生活的道德要求时,同时也阐发了这三大领域的法律要求,提供了一个从具体到一般的逻辑理路,架构了一个从道德到法律过渡的桥梁,也体现了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道德和法律的不可分割性,形成了从理想或思想到道德、从道德到法律,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统一的框架体系。 其次,从各自的特征和功能及其互补性来看,就理想或思想部分和道德部分而言,如果说,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人生观、价值观是具有统领性的,它是人的精神风貌的一种综合呈现,道德则是具体行为活动的准则,它要解决的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应当”问题,提供的是人们在具体的行为选择时的价值导向。显然,这两者的互补所体现的是从一般到具体、从虚到实的逻辑理路。同样,就道德部分和法律部分而言,如果说,道德主要是诉诸人们行为活动的“应当”,这种“应当”相对地说,主要是通过内化为人们的观念、情感、意志、信念,唤起人们的道德良知和荣誉感,端正人们行为选择的动机来达成的,那么,法律则以“他律”的硬调控方式直面人们行为的“结果”,法律虽然不是完全不管人们的行为动机,但是它所关注的是人们行为结果所造成的法律事实,法律必须重证据就体现了这种精神。法律以一种强制的形式,通过唤起人们对自己权利与义务的关注,使人们明确自己的行为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从而强化人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角色的观念。所以,从理想或思想→道德→法律,贯彻了这样一种逻辑理路:人们人格的塑造和品质的培养,理想是灵魂、是先导,行为是血肉、是确证,而行为的结果则是判断、裁定的最后依据。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社会的和谐,首先是法律秩序,进而是道德秩序,最后是对意义世界或价值世界的追求,这是一种由形而下向形而上的运动。但从一个人的品德与人格的形成与完善来看则相反,它首先应该注重的是意义世界或价值世界的建构,然后是行为应当体系的确立,最后才是对行为法律后果的关注。这就是古人所一再强调的做人要以“立志为先”、“励志为要”、“知耻为诫”的道理,也是邓小平提出的培养“四有”新人的表述顺序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原因。这是一种由形而上向形而下的运动。本书的逻辑体系就是在这两者的双向运动的互动中,以大学生在其人生所处的特殊阶段和现实状况与问题为依据而确立的。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是,从一般道德理论知识到社会主义道德;从社会主义道德同人类道德文化优秀遗产的历史联系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从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到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最后落脚到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的途径和方法上。 二、影响道德品质形成的因素 道德品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常被称为品格、品行、品性、品德或德性。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和凝结,是一个人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品德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分,与个体的存在和发展紧密相关,是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在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养以及个人主观努力等因素的影响。(1)社会环境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水平对道德行为的产生及发展,乃至对道德行为的手段及内容起着决定作用,不同的生产关系,不同的经济地位,决定着不同道德活动。所以,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首先是受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任何现实的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既定的客观条件、脱离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存在。人的行为和认知水平是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状况、生产资料水平相联系的,人类正是在生存需要的驱使上,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开始从事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人类的行为不仅仅是满足于生存需要,从此而产生了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行为的动力更多来自与生活资料水平相适应的享受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发展空间和领域越来越广,个人的道德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社会化和广泛化。为此,社会发展不仅要求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发展要与社会规范相适应,还会通过意识形态、社会舆论和媒体宣传等形式来强化对个人道德品质的要求,从而促进个体道德品质的发展。(2)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施加影响的教育形式。一方面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堂教学,如通过思想品德课、政治课、实践课等,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进行灌输和培养;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自身的模范作用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发生影响。因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天然的信赖,教师很容易形成自身的权威地位,教师良好的品行就容易被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模仿;第三,学生通过学校生活建立的交往关系促进自身道德品质的养成,在自己与同学、同伴,与老师、他人的交往中,学会处理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并养成合作、友爱、诚实、进取等道德品质。因此,学校的良好教育、教师的为人师表、班极的友善的氛围、伙伴的友好合作,都会对个体的品质的形成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学校忽视道德教育、教师不能为人师表、校风班风不良、交友不慎,也会对道德品质的塑造起到反作用。(3)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体成长的摇篮,也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主要通过三方面影响孩子:第一,父母的表率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胜过任何说教,孩子通过与父母的朝夕相处,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父母的道德观念,模仿父母的言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很重要的方式是模仿。儿童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社会化的过程。父母良好品格会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反之,会给孩子负面影响,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第二,家庭氛围。家庭和睦,家人相互关心,互相尊重,是孩子形成良好品德的外在条件。第三,父母教养方式。有些学者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种:专制型、民主型、溺爱型和放任型。当然只有民主型教养方式是最有利于孩子良好品德形成的。(4)个人主观努力人并不是消极被动适应环境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品德形成中,外部环境的因素只有通过主体内在的认识才能发生作用,个体的主观努力是决定性因素。人有自由、自觉选择的能力,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能自觉认识和选择自己道德品质发展的方向。三、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在社会对个体不断地教育和训练,和个体自身不懈地锻炼和修养中的形成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过一个由道德认识上升为道德情感,再由道德情感上升为道德意志,最后通过道德行为体现出来的过程。(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道德认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感性认识,即道德生活中的感觉和经验;另一种是理性认识,即道德概念和运用概念做出的判断。道德认识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如学生对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公物和爱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意义,都有了较好的了解和理解,就表明他们的道德认识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道德认识包道德观念、道德概念、道德信念、道德评价等方面。其中,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信念的形成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衡量青年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基础和前提。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越了解,对道德要求越认同,就越能自觉自愿地去践行。相反,如果对社会规范及其意义了解不深入,对道德的社会作用不认同,就不可能按照社会的要求去做,甚至会反其道而行之,成为一个完全没有道德的人。提高道德认识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第一步,但道德观念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只能是来自于社会生活实践。所以作为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提高道德认识水平。(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认识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的心理体验和态度倾向。这种情感既反映了人们的道德需要,又表现出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一般地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或是他人、本人的行为,凡是符合自己的道德认识或自己所维护的道德观念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例如,我们对英雄模范人物产生敬佩之情,对损人利己的人产生厌恶的情感,对自己的舍己为人的行为感到欣慰,对自己的过失言行感到羞愧等等。可见,道德情感是一种自我意志监督的力量,它能使人悔过自新,保持良好的行为。(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人们按照社会的道德要求进行道德抉择和道德行为时,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体现在实现道德目标过程中的支持与控制行为的力量,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道德行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要求个人做出必要的克制或者牺牲,那么这种行为并不是人的自发行为,是要意志参与其中的。雷锋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道德楷模,他能始终如一地牺牲自己,帮助他人,这其中没有道德意志的参与是无法实现的。正如毛泽东指出: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道德意志能使人抵御现实中的各种诱惑,不以外界环境为转移,始终坚持道德行为。道德意志的过程一般经历下决心、树信心、立恒心三个阶段。大学生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平时要注重培养自身的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意志力。面对挫折不灰心、不气馁、不轻易屈服外在的压力,自己认定是正确的就要坚持到底。(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按照社会的道德规范采取的言论和行动。它是品德的外显成分,是实现道德动机达到道德目的的手段。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它们与一般的技能、习惯并无本质的区别,只是在完成一定的道德任务时,它们便具有了道德的性质。道德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实现道德目的,它将指导道德行为做出对他人和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事情,不致于好心办坏事。道德意志调节和控制着人的道德行为,使其贯彻始终,经过多次反复和实践,便形成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品德形成的客观标志。古人说:“不因恶小而为之,不因善小而不为”,说得就是强化道德行为,形成道德习惯,提升道德品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结构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互为前提、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一般来说,道德认识是品德结构的思想基础,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道德情感是伴随着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在一定的情境下,道德情感的激发又会促进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深化和交融的结果就产生了道德动机。道德动机是一股内部动力,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它驱动人以道德意志来实行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道德行为习惯是在道德知、情、意的基础形成的。是个人品德一个循环中的终末环节,也是更高循环中的依据和基础。道德行为既可使道德知、情、意得到检验,又可以加深和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知、情、意、行是相互交融、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如果对道德观念认识不清,那么知、情、意、行就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如果道德情感体验不深,就会缺少推动道德行为的力量;如果意志不坚定,道德信念就会动摇,情感也不易控制;如果不重视对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就可能使学生言行脱节,产生只会说不会做的情况。就会出现大学生知、行不统一的问题。 四、加强道德修养和锤炼道德品质中世纪著名的诗人但丁曾经说过: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德的一个重要作用。爱因斯坦也说:“光靠科学和技术,不能把人类带向幸福与高尚的生活。人类有理由将崇高道德准则的发现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人无德行不可立于世,德乃修身之首,思想道德教育为重中之重。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主力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历史进程对当代大学生在各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大学生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及其巨大的社会功能、重要意t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接班人。通过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的深入学习,我们大学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和实践其内容。 (一)培养和完善个体道德人格 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完善需要我们社会学校和我们同学的共同努力,但我们学过哲学知道,内因是起主要决定作用的,因此要完善道德人格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主要可以通过一下几种途径: 第一,努力学习。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通过不断的学习,不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是完展自身的道德人格,并进一步树立自己的道德信仰。 第三,积善。这就是精心地保持自己的善行。战国时伦理思想家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高尚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不是一夜之间能够养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积善过程。 第四,慎独。其实,内心深处的念头,最隐蔽的不为人知的行为,最细微的举动,最能显示一个人的灵魂。《礼记.中庸》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的修养方法,源自人们高度的道德觉悟和自觉精神。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诚信包含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定,还是一种社会资本,它对日常的经济活动,人际交往,社会稳定等等都会产生影响。新时期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方法: (1)结合实际开展诚信教育。 (2)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 (3)构建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 (4)建立相应的道德约束惩罚机制。 (5)培养完善的人格。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概括起来主要有: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礼让,强调科克骄防矜。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渴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都渴望自己活的精彩。历史证明,只有那些专为公共福利服务,使自己高尚的人才是伟大的人;那些能使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人。看看我们现代很多的成功人士,他们所具有的高尚的道德人格其实是推动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正如包尔生先生在他的《伦理学体系》一书中提到的“善良的人活得好,而邪恶的人活得糟。”

⑼ 什么是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处理家庭版问题时所遵循的高尚的权道德规范。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家庭美德属于家庭道德范畴,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 家庭美德
准则。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包括关于家庭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家庭美德的规范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即调节夫妻、父母同子女、兄弟姐妹、长辈与晚辈、邻里之间,调节家庭与国家、社会、集体之间的行为准则,它也是评价人们在恋爱、婚姻、家庭、邻里之间交往中的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家庭美德的规范是家庭美德的核心和主干。家庭美德还包括在家庭生活中,在道德意识支配指导下,按照家庭美德规范行动,逐渐形成的人们的道德品质、美德。希望帮你忙

热点内容
试论述国际商法的基本作用 发布:2025-01-12 00:03:41 浏览:725
华东政法大学东方法学 发布:2025-01-11 23:36:41 浏览:222
司法部公证管理规章有哪些 发布:2025-01-11 23:03:26 浏览:269
法人变更了还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1 22:45:01 浏览:485
关于党支部上墙张贴的规章 发布:2025-01-11 22:11:03 浏览:146
在职法律硕士报名条件 发布:2025-01-11 22:10:51 浏览:764
医生的诊断证明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1 22:04:02 浏览:647
江苏省法律援助机构接待的来访咨询量 发布:2025-01-11 21:56:07 浏览:884
环境法律责任的内容包括 发布:2025-01-11 21:24:29 浏览:906
泰州法院飓风行动 发布:2025-01-11 21:24:21 浏览: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