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专家对国际商业道德

专家对国际商业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5-04 00:29:35

1. 国际商事合同规则和中国合同法的比较

合同法与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比较分析与适用

我国最近几十年在国际贸易和其他商务往来方面日渐活跃。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国际经济交往的游戏规则,更是不能置身度外,熟视无睹,国内法与国际公约、惯例、通则等游戏规则的接轨已势在必行。我国现行的合同法的一些相关规则已经借鉴了一些世界先进的立法理念,因此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国际法学界的赞誉。其实,不独中国,其他如德国、瑞士、荷兰、法国等国家都在做与国际接轨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一、关于法律适用范围的比较

1、通则的适用范围

我国1999年颁布的《合同法》与国际私法协会公布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以下简称通则)[1]有一定关联性,通则的有些规定,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可以适用的。我国《合同法》第126条规定,“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该条规定与通则前言第2款规定一致,即在当事人一致其合同受通则管辖时,适用通则。因此,我国当事人在与涉外当事人签订合同时可约定适用通则。该通则比《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公约》适用范围要更宽泛得多,具有相当的灵活性。除国际商事合同外,该通则也可替代国内法适用。如前言第4条规定,“当无法确定合同的适用法律对某一问题的相关规则的,通则可对该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该条规定旨在说明,即使合同是由某一特定国内法管辖,但对案件解决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从通则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往我国的司法实践在处理案件遇到困难时,一般求助司法解释、学理解释,还有专家论证。现在通则关于交易纠纷的一些规定又给我们开辟了解决纠纷的途径。通则不是国际公约,不具有强制性,适用与否完全可依当事人的意思选择,但是要明确的是,通则是由近20个国家的法律专家对国际交易的规则进行潜心研究的成果,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它较之国际货物买卖公约适用范围要宽泛得多。参照通则的有关规定,可为我国《合同法》的立法与适用拾遗补缺。通则的宽容之处在于,任何规定都不得限制根据有关国际法原则而应适用的强制性规则的适用,无论这些理制性规则是国家的、国际的还是超国家的(1.4条);除通则另有规定外,当事人可以排除通则的适用,或者减损或改变通则任何条款的效力。因通则所具有的这种非强制性,当事人根据各自的情况既可以排除或部分排除该原则适用,使之更适合于当事人的特殊交易需要。“凡属于通则范围之内但又未被通则明确规定的问题,应尽可能地根据通则确定的基本原则来处理”(1.6),这就给我们在实务中遇到法律障碍的时候提供了有益的鉴镜。

2、关于格式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合同法》关于格式条款共有三个条款,从表面上看对出具格式合同一方不利,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少,非但起不到保护非格式合同一方,而且往往成为出具格式合同免责的武器。《合同法》第39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第41条“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于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格式合同亦称定式合同或标准合同,对于同一种类、性质并且重复交易的行为,采用标准文本,既节约了交易成本、洽谈时间、条款的争议,也有平等待人的“镜像”。这是人们通过长年累月的交易总结出来的经验,对此应予肯定。但是格式合同的弊端也很多,一是不允许当事人协商和修改(如借款合同、租赁合同、保险合同、房屋买卖合同等);二是绝大多数条款,特别是免责条款都对出示格式合同一方有利,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强奸民意。而缔约的另一方往往是弱势群体,对某些条款即使不同意,但迫于急需无奈,也只有违心签字;三是有些专业术语,作为缔约的另一方难以理解,糊里糊涂签了字;四是这类合同都是出具格式合同的一方代理人或中介人代办,但这些人为了急于收取代理费或中介费的功利目的,常常会对另一方作虚假承诺。对于格式合同最为人们诟病的是保险合同。无论是人寿保险还是财产保险,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部门立法,其目的并不在于“保险”,而在于“圈钱”。所以保险合同纠纷频繁出现,投保人屡受拒赔之苦。笔者经常承办这类案件,对于法律上的障碍困惑费解。

首先,所谓通常理解,可以说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无任何标准,这又给法官提供了自由裁量的空间,谁送礼多,谁就获胜。投保人是弱势群体,纵然满身是嘴,也难抵法官的“通常理解”。比如前例中的重大疾病保险合同的心脏病(心肌梗塞)一条,投保人和保险人完全可以各执一词。投保人称心率过速是心脏病的一种,保险人抗辩说,按通常的语法理解,这里的心脏病仅指心肌梗塞。从字面上看,保险人是有道理的,因为按照中国语法习惯的心脏病,只是特指括号里的“心肌梗塞”,这本身就会使法官处于两难境地,在实务中肯定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诠释。

我们认为通则对于确认格式合同条款效力的规定倒是切中时弊:第2.20条(1)如果标准条款中某个条款是对方不能合理预见的, 则该条款无效, 除非对方明确地表示接受;(2)在确定某条款是否属于这种性质时, 应考虑到该条款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方式。第3.10条:(1)如在订立合同时,合同或其个别条款不合理地对另一方当事人过分有利,则一方当事人可宣告该合同或个别条款无效。除其它因素外,尚应考虑下列情况:(a)该另一方当事人不公平地利用了对方当事人的依赖、经济困境或迫切需要,或者不公平地利用了对方当事人的缺乏远见、无知、无经验或缺乏谈判技巧的事实,以及(b)合同的性质和合同的目的。(2)依有权宣告合同无效一方当事人的请求,法院可修改该合同或条款以使其符合公平交易的合理商业标准。(3)依收到宣告合同无效通知的一方当事人的请求,法院也可以如前款所述修改该合同或该个别条款,条件是该方当事人在收到通知后,并在对方当事人依赖该通知行事以前及时告知发送通知一方当事人。本章第13条(2)款的规定相应适用。” 我们认为,《通则》这些条款胜过《合同法》关于格式合同的所有条款,为此,我们建议关于在将来的《合同法》的司法解释中应将《通则》条款纳入国内法,这对于格式合同的纠纷处理将大有裨益。

3、关于合同的效力

《合同法》第52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我们认为,对于上述合同规定无效,非但不能保护另一方(守约方)的合法财产利益,恰恰减轻了对不法民事行为人的惩罚力度。对此应借鉴通则第3.3条:(1)合同订立时不可能履行所承担义务的事实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2)合同订立时一方当事人无权处置与合同相关联之财产的事实本身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通则规定的即使是自始不能履行的合同,如一方当事人已将所有的房屋出卖给另一方并已过户,在合同已无法履行的情况下,并不影响合同效力,判令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损失。在一方当事人将无权处置他人的财产的情况下,也不影响合同效力。这就是对擅自签订合同坑害他人的所谓不道德的人予以惩罚,对于欺诈、胁迫等致合同无效的条款,通则的规定也有利于受害人一方。请看通则第3.11条:(1)如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或一方当事人错误归因于第三人,或为第三人知道或理应知道,而第三人的行为由另一方当事人负责,则可宣告合同无效,其条件与由另一方当事人本身签订的合同宣告无效的条件相同。(2)如欺诈、胁迫或重大悬殊归因于第三人,而其行为不由另一方当事人负责,如果另一方当事人知道或理应知道此欺诈、胁迫或重大悬殊,或者在合同宣告无效时还未本着对合同的信赖行事,可以宣告合同无效。这两条较优于合同法的地方在于:第一,对于合同的有效与否的决定权由守约一方决定。可以承认有效,也可以宣告无效,合同的效力不是由法律规定。第二,守约方宣告无效是对另一方的严厉惩罚。因为该条所谓的欺诈,其原因并不在于缔约的一方,而在于第三方的原因,这与合同法第52条之规定大相径庭。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法律规范也属法律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应当根据国情合理继受、过滤和消化对我们有益的立法理念,这应当成为我们的共识。关于格式合同的效力,除《通则》可资借鉴外,其他大陆法系国家的规定也可参考。如德国《民法典》第138条第2款将“程序性的”和“实质性的”公平标准合而为一:(1)合同履行和相对履行之间“明显地不相称”,(2) 并且一方当事人“通过利用另一方当事人的困境、缺乏经验、缺乏判断力或无重大的决断力”而达成的合同,则合同无效。 [2]以色列对格式合同(标准合同)的限制更为严格,该国《合同法》第14条规定,“就契约文句之全部参酌其他情事检讨后确信限制文句对顾客不利,或给予供给等以有危害顾客之虞之利益等,证明该文句之全部或一部为无效”。[3]世界各国对格式合同的免责条款有的称为“灰色条款”,有的称“黑色条款”,对此效力都作了严格的限制,这符合20世纪以来的照顾弱者的立法潮流,对合同自由原则进行了修正,为此有学者将当前的时代称为“从契约到身份的回归” 的时代,颇有几分合理之处。 因此,笔者建议在未来修改合同法或作出司法解释时,将格式合同对另一方当事人不利的免责条款,规定法院可以直接认定无效,这比所谓通常“理解”更为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

二、关于要约与承诺的比较

我国《合同法》借鉴通则最多的部分是要约和承诺的方式部分,即第1条—31条、34条,共计20条之多。这部分条款涵盖要约、要约邀请、要约的撤回、要约的撤销、承诺及承诺的期限及撤回等。通则关于要约和承诺计有12条,即2.1—2.12。两者内容大致相仿,但有些差异是值得重视的。《合同法》第13条,“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通则第2.1条规定,合同可通过要约的承诺或通过当事人能充分表明其合意的行为而成立。但《合同法》对合同的订立方式只采用要约、承诺方式似乎绝对,也不大符合人们的交易习惯,而《通则》在要约和承诺之外加上“可通过当事人的能充分表明其合意的行为而成立”则宽容和豁达,而且囊括其他所有的合意行为。仅此一点,合同法就稍逊一筹。市场交易的实践表明,所有的合同并不都是要约和承诺达成的。关于通则乃至其他民法典在订立合同方式局限于要约和承诺的错误已被德国法学家海因?克茨所发现。这位德国民法学家尖锐地指出各国立法的偏颇,“近来很多民法典规定,要约和承诺是合同订约的惟一方式”,这是错误的和非理性的。他认为,订立合同的要约和承诺的规则基本上是从18世纪发展起来的。《葡萄牙民法典》和《奥地利民法典》几乎没有涉及这一问题,在《法国民法典》中根本没有提及。但是,近年许多国家的民法典都规定了要约和承诺是订立合同的唯一方式。如《德国民法典》第145条“向他人发出订立合同的要约的人,受要约约束,但要约人已排除要约的约束力的除外” ;第147条“(1)向在场者发出的要约,只能立即承诺之……(2)向不在场者发出的要约,只能到要约人在通常情况下可预期收到答复时为止承诺之。” [4] 《瑞士民法典》第5条,“向不在场当事人发出的,没有承诺期限的要约,在要约人收到以合理方式在合理的时间内送达的承诺之前,要约有效。要约人可以推定其要约在合理的时间内到达要约人。在合理时间内发出的承诺,但到达要约人时迟到的,要约人应当立即将比情况通知对方。否则承诺产生法律效力。” [5] 2002年第1版第2页的《日本民法典》第521条、第522条也有此规定。荷兰1892年新修改的债法总则第217条,“合同经要约和承诺而成立,” [6] 也只能通过要约和承诺才能订立合同。意大利、蒙古等国也都未忽视要约和承诺这个20世纪最新的合同法范畴。除大陆法系国家民法之外,英美国家大都把要约作为合同订立的一个要素,尽管各国合同法理论或实务中对要约称谓有所不同,诸如投价、发盘、建议等,对承诺的称谓在各国贸易实务中称为“还盘”等。[7] 我国《合同法》借鉴通则最多的也是在关于订立合同须有要约和承诺的方式方面。笔者上引的德民、瑞债均指要约和承诺是指“不在场”的情景下才适用。我国《合同法》实际上根本没有必要必须将“同意”写进要约和承诺中,因为双方当事人是面对面地订立合同。这是我国《合同法》食洋不化,照抄照搬,违反人们交易习惯的结果。在罗马时代,合同义务原本是以订立契约为目的确立的。订约时双方当事人都需要亲自到场,即使这种手段被放弃,一般来说合同的订立仍需要双方当事人在场。……因此,罗马法学家从未认为有必要将“同意”用要约和承诺这两种陈述方式单独地表示出来。这种需要中介在可信赖的邮政服务出现和远距离订阅合同成为可能之后,才成为可能,这就是德民和瑞债指的双方当事人不是面对面的“不在场”的情况下才适用要约和承诺。如果将所有的交易都定格在要约和承诺的一种方式上,这是错误的。毫无疑问,在许多业已订立的合同案件中,任意将一方当事人的行为视为要约而把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视为承诺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我们以土地买卖为例,其文件已起草并已公证,并由双方当事人同时签字,因此,很难说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发出了要约,且另一方当事人表示了他的“承诺” ;再如,一位消费者用现金买一包香烟时,显然,双方当事人是在订立协议。但是,将整个程序分解为“要约”和“承诺”,并讨论卖方交付一包香烟是否就算作出了“要约”和“承诺” ,卖方交付一包香烟是否就算作出了“要约”,或买方在收款处交付了现款是否就算作出了“承诺”,这几乎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或许对新任律师有些用处。在强行将合同订分立为“要约”和“承诺”时,另一难以处理的情形是,相对方向的建议和反建议在进行长时间的协商谈判后才达成协议,在合同成立时,很难作出明确决定,但是那种认为合同应通过要约和承诺订立的思想对于完成任务毫无意义。[8]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订立合同从理论上讲,有要约和承诺是成立的。但对于面对面的交易行为,很难界定哪一方是要约,哪一方是承诺。如律师与当事人谈代理费的数额时,通常是在讨价还价过程中达成的代理协议。比如就某一收费标准,律师提议按标的额的5%收费,委托人说太高能否按3%,律师说不行,最少也得按4.5%,双方最后达成按财产比例的3.5%收费。这种讨价还价中有要约,有反要约(新的要约);有承诺,有否定承诺,双方在订立合同时,互有要约和承诺,两种方式混合在一起,很难分得清何者为要约,何者为承诺。当然,在人对机器或物发生交易的场合,如自动售货机、投币买地铁票、在宾馆使用备用的特殊物品如安全套等,只要开封,就可视为承诺。物品上标明的价款是要约,投币或开封视为承诺,这是简易的交易,但是大量的交易远非如此简单。再如,建筑工程合同的订立则更为复杂。一般认为,招标公告是要约邀请,建筑施工单位前去投标是要约,招标人接受投标是承诺,一旦接受,合同便正式成立。[9] 笔者对这种认识不敢苟同。在司法实践中,招投标仅是建设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整个建设施工合同中的一个链条,就投标人前去投标而言,因投标人数众多,在未开标之前,尚未涉及建设项目实体内容,即未涉及项目、价款、履行方式等合同主要条款情况下,合同即使是成立了,也是无内容的。按照我国《招投标法》规定,建设工程招投标有如下环节:招标(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发中标通知书→签订建设工程合同。建设部标准合同文本第二部分“通用条款”对此有明确的解释。上述组成部分均为建设施工合同的组成部分。这是一连串的民事行为,最后归纳在一个总的合同之中。若按高尔森教授的观点,在招投标中,投标人只要前去竞标合同就成立了,但一旦未中标,按此逻辑可以告投标人违约了,然而这岂不荒唐?笔者用此案例证明,何为要约、何为承诺并非楚河汉界一目了然。至此,我们认为,通则第2.1条的“或通过当事人的能充分表明其合意的行为”合同即成立的规定更加符合交易习惯。德民和瑞民将要约、承诺限缩在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均有理论的、立法的和实践的意义。因此,我们在代理具体案件的实务操作时不妨借鉴一下通行的相关规定,以解除法律解释上的困惑和障碍。

三、缔约过失:先合同责任、后合同责任、侵权责任?

对于缔约过失责任,是合同责任、非合同责任,还是侵权责任,目前在理论界尚存争议。缔约过失责任理论是由德国目的主义法学家耶林于1861年发表的《缔约上的过失、契约无效于未臻完全时的损害》这篇著名的论文中创立的,被誉为法学上的重大发现,填补了法学上的盲区,其基本内容是指一方违反先合同义务,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信赖利益损失时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个理论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承认。1994年通则第2.15条(恶意谈判)规定:(1)当事人可以自由进行谈判,并对未达成协议不承担责任;(2)但是,如果一方当事人以恶意进行谈判,或恶意终止谈判,则该方当事人应对因此给另一方当事人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3)恶意,特别是指一方当事人在无意与对方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开始或继续进行谈判。

对于缔约过失责任,《欧洲合同法通则》称之为磋商过程中的责任。该通则与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缔约过失关于恶意谈判中的第2.301条1——3项,第2.302条关于保密义务的规定几乎完全一致,这充分说明了国际商事游戏规则的趋同化乃大势所趋,人类的文明成果可以相互吸纳互为消长。[11] 诚如德国法学家海因?克茨在《欧洲合同法》德文原著前言中所预言的那样:如果说欧洲在经济方面必然要形成统一的单一市场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欧洲的私法起码在某种程度上势必要统一起来,那一天终会来临,鸿沟将会被填平。[12]这是智者之识。笔者认为何止欧洲,在将来的某一天世界会统一于一个游戏规则,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乐观的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我国《合同法》不仅成功的消化了耶林的缔约过失理论,而且在借鉴了通则的基础上还有一定的发展。

缔约过失的前合同义务的体现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磋商;(2)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3)未尽协力义务;(4)未尽先义务,以及未尽保密义务。

缔约过失后合同义务体现在第58条,即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就是梁慧星先生所讲的“合同关系虽然消灭了,法律仍要求当事人负某种义务,违反了这种义务就要承担责任。这个责任不属于侵权责任,也不属违约责任,类似合同义务。” [13]

除此之外,还有后合同义务,即附随义务。该义务在缔约前存在,在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也存在,合同法第92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即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根据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办、保密义务。我国《合同法》所提出新的规范,并未将缔约过失责任局限在缔约前的通则之中,而是根据市场交易的复杂性,加大了保护交易安全、惩罚违约的力度。遗憾的是,有的论文在2006年还引用明显过时的观点,[14] 仍局限在缔约前的过失责任范围内,这就落后于我国《合同法》何止十万八千里!所谓缔约过失责任,德国法称为先合同责任,它摇摆于合同法和侵权法之间。在缔约过失责任产生之初,关于应当将其置于何种责任之下的争议便开始了。迄今为止依然争论未休。据笔者归纳,在大陆法系之间关于缔约责任有三种归属方式:第一种方式为先合同义务,德国自2002年起将缔约过失纳入了合同法的框架之内(见《德国民法典》第311条第2款和第3款),其可归纳有如下原则:注意义务、信赖责任、附随义务、保护义务。如一方违反上述义务,则承担原合同可得利益。案件类型有缔约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害,受损义务导致合同终止等。 缔约过失理论付诸于司法实践始于德国1911年的一宗“油毯”判例。帝国法院在该案中将适用于合同责任的规则延伸到了与侵权责任更为相关的事实上。一位女士走进一家商店,在购买了许多商品后,向店员说明要买一卷油毯。店员从货架上抽出她要买的一卷油毯时,不小心让另外两卷油毯从货价上滚落下来,砸伤了这位顾客和她的儿子。帝国法院将合同原则适用于这一案件,并论证说:原告是带着购买油毯的意愿走进这家商店的。因此在双方之间便产生了导致销售者应当保护消费者的特定关系。违反此义务,便应当承担合同损害赔偿的责任。由此引发的是,合同责任原则究竟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适用于侵权事实领域?德国法官的论证表明,假如人们走进一家商店在收银台前等候过程中却踩在乳酪上而滑倒在地板上,合同责任应当包括这种侵权行为。依据油毯一案,若第三人与意在缔结合同之人之间存在某种特定关系,则注意义务则可能延伸到第三人身上。[15]我国近年也多有这种判例,如上海一家书店一学生从电梯掉下摔伤;北京一旅客雨天在饭店门前滑倒摔伤等,都是按缔约过失对待的。 梁慧星教授也举过一个商场因工作人员疏忽未盖地下室盖板,将一顾客脊骨损伤的案例,也称之为缔约过失责任。这是将缔约过失责任扩大化的倾向,值得商榷(下文将涉及该问题)。第二种方式为侵权行为。如2002年9月17日欧洲法院在判决中认为,根据国际管辖法,恶意终止合同磋商的损害赔偿责任应由《布鲁塞尔条约》第5条第3款调整。该款的调整对象是侵权行为或类似行为。将违反诚信原则、恶意终止合同磋商归属于侵权法,法国、比利时及卢森堡等多国持此观点。法国主流观点认为先合同责任属于侵权性质。1988年法典对此法律观点予以确认。比利时法学界的立法观点同样倾向于合同责任归于侵权责任之中,卢森堡法律体系主流观点也将先合同责任纳入侵权责任之中。第三种方式为将缔约过失与侵权责任相区别,其代表性的国家是希腊。其民法典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态度,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将所有先缔约出现的损失或侵害都往缔约过失篮子里装。《希腊民法典》第197-198条依据缔约的目的来界定何为缔约过失、何为侵权行为。该法典首先承认缔约过失的赔偿责任,对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和先合同的首要地位予以确认,并创造健康的商业交易关系。对此,法学家们举例说,假使某人走进一家商店打量陈列的商品,或走进一家餐馆找位子,并不属于希腊所理解的缔约过失责任范围,因为他们与合同标的之间没有任何内在联系。对学者们经常引述的德国法院判决的缔约过失案例,如“亚麻油地毡案”、“顾客香蕉皮滑倒案”、“菜叶案”,[16]希腊法学家认为应当适用侵权法,而不是缔约过失责任,所说缔约过失应为缔约时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恶意磋商或违反保密义务等才符合缔约过失构成要素。对此观点,笔者甚表赞赏。现略陈述浅见如下:

首先,要认定是否属缔约过失责任,应按缔约过失理论和通则、合同法的观点和规范去把握,即本文前面引用的如恶意磋商、隐瞒真相、协力义务、告知义务、附随义务等。如违反这些原则性规范可以确认缔约过失责任。第二,要依照当事人是否有缔约之目的认定是否确属缔约过失责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节假日或闲暇时,逛商店习以为常,有购物的,也有以消遣为目的的(不在少数)。第三,要把握缔约过失法律概念的含义。缔约过失责任概念有三层含义:一是缔约是前提,无缔约的明确目的,即使受到伤害也不能往缔约上靠。二是须有过失。过失有两种含义,一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二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这两种都不含故意之意。三是在具备前两个要素的情况下才存在责任承担问题。只有具备这三个要件,才构成民事行为的缔约过失责任。

2. 请经济专家帮帮忙回答。。万分感谢

国际市场文化环境,?
说的有点不清晰,市场是指的营销文化还是什么,.还是单独的文化环境,.
我都举例出来把,!

单独的文化环境包含的内容:
国际文化环境
文化的定义与特色
文化的构成要素
国家文化差异之分析架构
文化在国际管理的涵义
文化的全球整合
『国家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欧洲迪士尼乐园的失败
文化的定义与特色
什麼是文化
是一种从后天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人们可用来诠释自己的体验,产生社会行为,并由一群人,组织或社会所共同具有(share)
由人类所创造出来的非自然现象,并由一群人所共同遵循,那就是一种文化.
文化的特质
学习性
累积性
准则性
文化的构成要素
语言
宗教
教育水准
社会阶层
价值观与态度
习惯与礼仪
国家文化差异之分析架构
Hofstede之分析架构
权力距离
不确定性避免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阳刚与阴柔
Hofstede模式之限制
一个国家可能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而Hofstede却假设每一国家只存在一个文化
Hofstede研究对象以IBM在世界各地员工为主,可能产生偏颇
Hofstede的研究团队大部分欧美人士所组成,或许本身就存在主观的看法与偏颇
其研究在1983年发表,过於陈旧,可能不适用现在状况
文化在国际管理的涵义
跨国文化的挑战
了解跨国文化的差异
找出全球文化的共通性
企业驻外经理人应具有世界观
我国政府对海外投资活动之管制
跨国文化与国际管理
跨国文化与企业竞争力
劳资关系
创新及企业家精神
跨国文化与海外市场进入模式
投资国的国家文化特徵与进入模式
国家文化差异与进入模式
跨国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文化的全球整合
文化同质化
每个地区与周围各地的文化有相互重叠及相似
文化全球化
许多地区的文化逐渐消失,而被某一地区的文化所完全取代

国际营销-文化环境:
营销方式要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条件。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 。微观环境主要包括企业本身的状况,供应者,中间商,竞争者,顾客和各种公众,它们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水平、经营素质以及为目标市场服务的市场营销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采用什么样的能力。微观环境又要受到宏观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宏观环境是指那些给企业带来营销机会和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和社会条件,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技术环境,物质自然环境和金融环境等。
(一)国际市场营销中的文化因素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价值观,伦理道德,宗教,美术,艺术,风尚习俗等。人类学家一致认为,每种文化都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文化非遗传之物,而是由人们后天学习获得的;第二,知识、信念、道德、习惯和其他各种文化要素构成相互联系、大小各异的总体;第三,文化是由特定社会集团成员具有理智的行为特征所构成。它不仅体现我们自己的行为,而且体现我们对他人行为的要求。
他们也认为,“文化”一词的范围是由该词的定义所包含的成分来表现的。这些成分包括:物质文化,社会机构,人类与宇宙,审美学和语言。
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个性。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个性标准,由此将世界上的人们分成法国人、日本人、美国人等。当然,这并不是说,凡法国人个性皆同。遗传 基因和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影响个性的形成。因此,各种文化个性都有一定的伸缩范围。尽管如此,不同文化的典型个性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各种不同的文化又有一些共同特征,这些文化共性反映了人类共同的生物本能,反映了人类 应付物质和社会环境的共同需要。它们包括年龄、性别、社会组织、政府、家庭、住宿、医药、产权、宗教、工具制造和贸易等。�
文化不是静止的, 而是运动变化的。有几种因素会带来文化的变化:
1.文化借用
人们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会借入一些被认为是有用的其他文化。并会对它进行调整,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此,文化通过不断的传授,会产生广泛的行为模式,但它却仍然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根本特点。对于国际市场营销人员来说 ,文化的这一“相似但却不同”的特点,对于深入理解和感觉这种文化具有重要义。
2.文化抵制
文化的发展不是没有阻力的。新事物能不能接受及接受程度,取决于人们对这一事物感兴趣的程度以及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改变方式。一般来说,人们最容易接受那些兴趣大、破坏力小的新事物。产生文化抵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是民族中心主义倾向,有时是实际生活不需要,或者是因为理解上、习惯上或信仰上不需要,或者是由于物质环境条件不具备而现在暂时不需要。,当一种新事物威胁到原有文化的神圣性,或与传统文化发生巨大冲突时 ,文化抵制就表现得非常强烈。�
3.营销人员的作用
文化差异会为营销活动的开展带来困难,但并不是所有的营销活动都需要通过文化变革才能被接受。实际上,许多成功的、极具竞争性的营销是通过“文化适合战略”而完成的。就其本质而言,是用一种尽量适合现存文化的“改良措施”推进“类似产品”的渗透。营销人员必须有这样的认识,只要经过艰苦的努力,不论成功与否,它都会给某种文化打上一定的烙印。
在众多环境中,文化环境是影响国际营销的核心因素,因为:�
(1)文化渗透于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诸如产品要根据各国文化特点与要求设计,价格要根据 各国消费者不同价值观念及支付能力定价,分销要根据各国不同文化与习惯选择分销渠道, 促销则根据各国文化特点设计广告。�
(2)国际营销者的活动又构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活动推动着文化的发展。其活动既适应了文化又创造新文化,诸如创造新需求、新的生活方式等。�
(3)市场营销成果的好坏受文化的裁判。消费者对产品接受与否,均是其文化意识的反应。
适应一国的文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困难。这是因为文化环境能在根本上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社会行为,即人们的行为无时不存在一种自我参照准则。当我们进入异域文化时,自我参照准则就会发生作用。每一种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国际市场营销中我们应该记住一句话:“文化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之分,只有差异。”
(二)国际营销中的商业惯例�
国际市场营销者在向外国市场销售产品和服务时,肯定走的是一条布满障碍的道路。因此,了解商业文化、经营态度,以及做生意的方法有助于排除这些障碍。如果不以灵活的态度去接受或容忍诸如洗浴方式、饭菜味道、衣着式样和思维方式等习惯,那么身在异邦的商人就很难取得满意的经营成果。�
1.文化与商业习惯的关系 �
一个国家的商业习惯与该国的文化是密切相关的,犹如语言一样,商业习惯也是文化环境的组成部分。由于东道国的文化在商业活动中肯定会占据支配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营销人员最为重要的是要学会调整自己,以适应东道国的文化。
在接触一种新文化之前,营销人员应该学会自问几个问题:(1)我所了解的东道国文化,特别是商业习惯到底有多少?(2)我对东道国公民的看法和观点如何?是持之有据,还是陈旧僵 化?(3)如何将这些看法和观点与本民族的文化区别开来?
惟有投身于生活环境中,才能发现东道国文化的行为和规则。文化环境是商业习俗的建筑材料,它包括问候、告别、工作、用餐、谈判、管理、上学、儿女保育和玩耍等等。就文化的要素而言,下面几方面是影响商业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观,礼仪、交往方式与图案和颜色。除了上述三个方面外,人的性格、语言等也是影响商业习惯的重要因素。
2.企业经营结构
商业习惯的差异和变动明显地反应在各国企业结构上。企业的经营结构模式影响企业的决策和权力构成,即影响企业决策与企业市场行为,其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规模。一般来说,大型企业由于向外扩张,在管理方式上更易具有国际化色彩,它们的行为一般比较规范,讲信誉,讲道德,特别重视长远利益。相反, 小型企业则很少受到国外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它们缺乏国际经营的经验,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
(2)企业所有制。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其经营观念、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一般有三种模式:政府所有制,家庭(家族)所有制和合作制。政府所有制企 业,更多地考虑政府的利益,且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家族式企业,更多地考虑家庭利益,且带有家族式管理的特点。至于合作式企业,管理更具有科学性。�
(3)企业权力结构。为了进行国际贸易谈判,了解企业的权力结构对于国际营销人员是非常重要的。权力结构一般分为三层:最高层人员决策 ,分权决策和委员会决策。最高权力决策中,人员比较单一, 首要的问题是判断个人权力。但在委员会决策体系中,有必要弄清每个委员在企业中的作用或与产品的关系。总而言之,权力结构不同,营销方式也会不同。�
(4)企业各种公众。企业行为会受到各种公众——政府、消费者、劳工和股东的影响。在当今的社会中,企业已从狭隘的追逐私利转向了对广大公众负责的经营意识上。在有些国家里,企业对政府惟命是从,而在另一些国家里,金融界则支配着企业的活动。总之,企业与其各个公众之间的关系,会对经营者的态度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国际营销人员应该理解和运用这种关系。
3.做生意的方式 �
国际营销人员在理解了各种企业经营结构后,开始真正做生意时仍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例如,谈判的接触层次,谈判重点,商业礼节和道德标准等。�
(1)接触层次。各个国家的商业习俗不同接触的级别也不同。例如,在欧洲和阿拉伯国家,经理人员的权威很大,因此谈判接触往往在较高层次进行。美国则不同,许多企业给管理的下层委托授权较多,因此营销人员有可能接触到中下层经理。�
远东地区文化强调合作与集体决策。在这些国家里,与营销人员打交道的不是个人而是集体 。此时头衔或职位很重要,许多公司不允许以个人名义签发信函。在地中海地区,情况正好相反,联系可以与直接负责事情的本人进行,而不是与一个官员或有头衔的人接洽。�
(2)交流方式。语言是市场营销人员交流的基本工具。然而,有些人连一种语言的初浅含义都没法理解,更谈不上对态度和倾向性意图的理解。大概没有任何语言能够轻而易举地被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且不同的语言词义概念又相差甚远 。日本人不愿意用日语写合同,喜欢用英语写合同,除了其他原因外,是因为日语在语义上有些含混,不太具体。�
语言交流,无论多么不准确,它还是能表达出一定的意思。但是,商业中大部分交流信息不是用语言表达的,而是隐含在其他交流信息中。如无声语言、体语等。
(3)礼节与效率。为人随和、不拘小节似乎是美国人的行为习惯,但这种表面上的随随便便并不等于工作马马虎虎。一名英国经理这样评价过:“在鸡尾酒会或晚宴上,美国人还在上班 。当他们发现某人的谈吐和想法很重要时,会很快记录下来,以备后用。”�
急于想成功的营销人员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心理。拉丁美洲的商人很讲究友谊,即使如此, 他们也不愿意把经营同个人生活扯在一起。相反,日本人喜欢把工作与个人生活结合起来。 他们很有礼节,时而谈生活时而谈工作,慢条斯理,常常使美国人和欧洲人失去耐心和冷静 。
(4)谈判重点。同样是汽车这个产品,各个国家由于环境的不同,追求和谈判的重点也就不一样。有些商人注重质量,有些注重式样,而有些则注重价格.要注意商业谈判会受到政府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干预,因此诸如通货的有效性、商品进出的审批、产品性能及包装、广告、雇员条件、利润补偿和其他因素都可能成为谈判的重点。�
(5)企业道德。显然道德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国家内,也没有明确的道德标准和共同的参考依据。商业道德在国际市场上更为复杂,在一个国家被认为是正当的事情,在另一个国家可能完全不被接受。例如,馈赠礼品是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认可的行为,在美国就不流行,甚至还会遭到谴责。礼品变为贿赂又是另外一种问题。世界各国都在试图区分礼品与贿赂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办法是规定一个金额范围,但这也难以界定。例如,在德国,超过40美元的礼品就为贿赂。但在另一个国家里,为了签订一个肉类加工厂合同,东道国企业在完全合乎法律手续的条款中规定,要对方企业捐款125万美元建设一个儿童医院。数额相差之大,很难得出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
笼统地讲企业道德是容易的,但是当你面对某些“独裁者”,要作出是否投资百万元才能保住自己的财产或利益时,决策就很困难。正如一个外国商人说的:“这不是道德,这是在做生意。”一切道德问题,都取决于个人或董事会在实用主义和绝对道德之间的取舍.

3. 基于双方成功合作的目标,避免给任何一方造成因为了解不足而带来的商业风险,我们设定了这些条件:

您好!以下是内容和步骤:一、求同存异和实现双赢的原则: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谈判的双方或多方都有着一定的共同利益,但他们之间也存在商业利益的冲突。应该承认,在商务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矛盾和冲突,而关键是我们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来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就买卖合同来讲,一般都有单独的条款,规定解决合同纠纷的方法,如双方应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也可请专家或双方信任的第三者进行调解;如果还不能解决合同争议,合同当事人可以将争议提交指定的仲裁机构来进行裁决。即使当事人不约定仲裁条款,合同当事人还可以选择司法诉讼的方式来解决争议。但是,一般来讲,买卖合同的当事人都不情愿采取将合同争议提交仲裁或诉讼来解决,因为仲裁或诉讼等方式使得合同的任何当事人对争议的解决失去了控制。这些解决争议的方法作为防备措施,只不过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国际商务谈判与国内商务谈判的区别主要是谈判环境和谈判对象有别,即国际商务谈判的地点可能在国外,涉及的对象可能是外国人。因此,谈判双方之间就存在商业习俗、法律制度、文化背景、甚至是人的因素等方面的差别。尽管存在上述差别,但我们更应该看到他们的共性。特别是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下,讨论共性更具有实际意义。在这里,我们需要对国际上一般能接受的谈判原则和方法进行研究和介绍。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提供给我国外经贸人员一个面对国际经营环境可以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果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个别差异性较大的情况出现,希望外经贸人员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根据以下的框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谈判效果。二、双赢的谈判应该符合的标准:商务谈判并不是在商务冲突出现时才进行。商务谈判是谈判各方当事人在追求共同商业目标,实现双方商业利益整个过程中一个不断地化解冲突、实现谈判者最大利益的手段。实践证明,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上,谁能够有效地掌握这一手段,谁就会在商务活动中顺利地实现自己的商业目标,取得自己期待的主要商业利益。在这里需要强调指出,谈判的结果并不一定是“你赢我输”或“我赢你输”。谈判双方首先要树立“双赢”的概念。一场谈判的结局应该使谈判的双方都要有“赢”的感觉。采取什么样的谈判手段、谈判方法和谈判原则来达到这样的结局,乃是我们学习谈判和研究谈判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往我们看到的谈判技巧,许多都集中在介绍谈判一方想方设法采取一些手段来对付谈判对手,特别是片面追 求一方取胜的所谓“技巧”,而我们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的谈判原则,是要让所有的谈判者都能遵循和接受,并且能够在不断实践中加以运用。从商务发展角度来看,谈判应使得双方都得到商务发展的机会,即实现双赢,为此,应满足以下3个标准:1、谈判要达成一个明智的协议:明智协议的核心特点就是双赢,谈判的结果应满足谈判各方的合法利益,能够公平地解决谈判各方的利益冲突,而且还要考虑到符合公众利益。考察立场争辩式谈判,我们认为,这种谈判方式使谈判内容和立场局限在一个方面,双方只重视各自的立场,而往往忽视了满足谈判双方的实际潜在的需要。2、谈判的方式必须有效率:谈判的方式之所以应有助于提高谈判效率,是因为谈判达成协议的效率,也应该是双赢的内容之一,因为效率高的谈判,使双方都有更多的精力拓展商业机会。而立场争辩式谈判往往使双方争辩不休,难以选择双方满意的方案,有时简直是无谓地消耗时间,从而给谈判各方带来压力,增加谈判不成功的风险。3、谈判应该可以改进或至少不会伤害谈判各方的关系:谈判的结果是要取得利益,然而,利益的取得却不能以破坏或伤害谈判各方的关系为代价。从发展的眼光看,商务上的合作关系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然而,立场争辩式谈判却往往忽视了保持商业关系的重要性,使谈判变成了各方意愿的较量,看谁在谈判中更固执己见或更易让步。这样的谈判,往往会使谈判者在心理上产生不良的反应,容易伤害“脸面”,从而破坏谈判各方关系的续存。三、双赢谈判的步骤:在商务谈判中,谈判的双方毕竟不是敌对关系,但也并非不存在利益冲突和矛盾。在没有任何技巧与原则的谈判中,谈判者往往会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要么谈判陷入僵局,要么双方在达成协议后总觉得双方的目标都未达到,或者谈判一方总有失掉了一场对局的感觉。导致此种结果有两种重要原因:一种原因是,谈判双方至少有一方在谈判中缺乏诚意;另一种原因是,这两方的谈判者都未能正确掌握谈判的原则与技巧。在谈判双方彼此存在长期合作诚意的前提条件下,谈判的步骤应该为申明价值(Claiming Value)、创造价值(Creating Value)和克服障碍((Overcoming Barriers to Agreement)三个步骤。 我们的目的就是给每一位商务谈判者提供一个有效掌握谈判进程的框架。许多国外的著名商学院都是遵循这样的步骤来训练学生的谈判技巧与能力。现将这3个步骤分述如下:1、申明价值:此阶段为谈判的初级阶段,谈判双方彼此应充分沟通各自的利益需要。此阶段的关键步骤是弄清对方的真正需求,因此,其主要的技巧就是多向对方提出问题,探询对方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也要酌情申明自身的利益所在。因为你越了解对方的真正实际需求,就越能知道如何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同时对方知道了你的利益所在,也才能满足你的要求。然而,我们也看到有许多所谓“商务谈判技巧”在故意迷惑对方,让对方不知道你的真正需要和利益所在,甚至想方设法误导对方,如果你总是误导对方,那么最终吃亏的可能是你自己。2、创造价值:此阶段为谈判的中级阶段,双方彼此沟通,往往申明了各自的利益所在,了解对方的实际需要。但是,以此达成的协议,并不一定对双方都是利益最大化,也可能不是最佳方案。因此,谈判中双方需要想方设法去寻求更佳的方案,为谈判各方找到最大的利益,这一步骤就是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阶段,往往是商务谈判最容易忽略的阶段。一般的商务谈判很少有谈判者能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去充分创造、比较与衡量最佳的解决方案。因此,也就使得谈判者往往总觉得谈判结果不尽如人意,没有能够达到“赢”的感觉,或者总有一点遗憾。由此看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使谈判双方达到利益最大化,寻求实现双赢的最佳方案就显得非常重要。3、克服障碍:此阶段往往是谈判的攻坚阶段,谈判的障碍一般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谈判双方彼此利益存在冲突;另一个是谈判者自身在决策程序上存在障碍。前一种障碍是需要双方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来协调利益;后者就需要谈判无障碍的一方主动去帮助另一方迅速作出适当决策。上述商务谈判的步骤是谈判者在任何商务谈判中都适用的原则。只要谈判双方都牢记这一谈判步骤,并有效地遵循适当的方法,就能使谈判的结果达到双赢,并使双方利益都得到最大化。

4. Ja的JA的课程

目前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济南、西安、苏州、杭州、四川和昆明等地1000余所大、中、小学校开展19种课程和活动。这些课程和活动主要侧重于就业准备、创新创业、金融理财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培养。 JA中国的小学课程旨在帮助在校的小学生了解身边的经济现象,建立起对商业社会的初步认识。JA中国在目前运行着4个小学常规课程及活动,通过循序渐进的互动式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等经济和商业概念,从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技能。
我们的城市:
讨论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和职业机会。
《我们的城市》为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设计,包含了9个主题活动。从经济的视角出发,向学生介绍构成城市的主要职能部门,并通过对城市的交通设施、水资源状况和垃圾处理问题的探讨,鼓励学生模拟经营环保产品,启发他们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的世界:
讲授进出口、国家之间的联系和贸易。
《我们的世界》为四年级到六年级的小学生设计,它包含了8个主题活动,学生们从在教室里寻找其他国家的产品开始了解他们身边的国际市场,在欢笑声和合作中,学生们将学会有关经济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最后通过设计简单的商业计划来检验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创造力。
理财小高手:
帮助学生了解金钱的作用和获取途径,学习理性消费,探索职业兴趣并树立正确职业道德观。
《理财小高手》是一门适合五、六年级学生学习的经济商业课程。它帮助 学生了解金钱的作用和获取途径,学习理性消费,并且帮助他们探索职业兴趣和树立正确职业道德观。此外,本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阅读分析和团队合作等能力。
农民工子弟学校项目:
为农民工子弟传授商业和经济知识,帮助他们获得改善现有生活的机会和能力。
JA中国希望这些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在活动中,企业的员工将担任志愿者教师,走入课堂,通过互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基本商业知识和经济现象,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志愿者身体力行,在孩子们心中树立了积极的榜样,帮助他们获得自信以及改善现有生活的能力。
我们的社区:
安全出行、交通红绿灯、横穿马路、交通标志、交通规则、交通行为、未来交通
我们的社区课程由国际专家开发,JA中国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共同推出针对6 至10岁的儿童的公民教育内容。将课程分为AB两篇,A篇为安全童行篇,B篇为公民素养篇。本篇是安全童行篇的内容。安全童行篇包含三个模块8个主题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体验的游戏,在老 师的引导下掌握如何安全过马路、如何产生正确的交通行为,以及运用自己的想像创造未来的交通安全。 通过学习,儿童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安全,使行为越来越理性和成熟。爱护自己 和他人的生命,正是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表现。同时,此课程也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了学生安全出 行的教育资源、防范危险所需的有效信息。 JA中国的中学课程旨在帮助在校的初中生学习关于商业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在校高中生的经济、商业、创业、职业、理财等技能和综合素质,激发他们对对商业的兴趣,并注重培养他们的品格。JA中国目前运行着8个中学常规课程及活动,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概念、公司运营等商业知识,以及个人理财、职业启蒙等与未来就业和创业息息相关的技能,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对经济和商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将来在全球经济中获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JA中国还通过与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的相关德育教育部门合作,在900多所中学开展《生活的准则》活动,用创新的德育模式,帮助中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国际市场
讲授各个国家的人和文化是如何通过贸易联系起来的。
《国际市场》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所设计,包含8个主题活动。学生们将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小组讨论,学习基本的经济商业概念,了解商业贸易如何在世界范围内进行, 并探索职业兴趣和企业家精神。
生活的准则
引导孩子们发现自己一生应当遵循的价值观,并用作文的形式写下他们的 心得。
《生活的准则》征文竞赛是一项在全球广泛开展并且影响深远的学生作文竞赛。它使学生有机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对他们最为重要的观念和原则,帮助他们深入思考、探寻并且形成将影响他们一生的积极的个人价值观。由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JA中国《生活的准则——2008年征文比赛获奖作文集锦》入选了新闻出版总署的《2009年农家书屋重点图书推荐目录》,将由中央拨款采购,赠送给各村的农家书屋,供农村青少年阅读。
青年理财
教授学生金融概念,例如:消费、投资、预算、借贷、保险等等。
《青年理财》由12次课组成。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们熟悉理财术语和概念,帮助他们在特定的文化和个人价值观的前提下,学会如何以最佳的方式为自己理财,建立良好的理财习惯,使之成为自己日常财务生活的一部分。
学生公司
由学生组建一家公司,在运营、管理公司过程中向学生教授关于把握机会、承担责任等知识。
《学生公司》由15 次课组成。学生将在企业志愿者的辅导下创办一个学生公司,学习发售股票、召开股东会、竞选管理人、生产和销售产品、财务登记、开展评估、清算公司。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将学到商业运行的方式,还将了解市场经济体系的结构和它所带来的益处。
JA经济学
介绍微观、宏观和国际经济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在电脑软件模拟下的商业环境中进行重要决策,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管理概念和决策方法。
《JA经济学》针对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设计,由12至15次课组成。该课程将通过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模拟企业决策,体验和理解经济学概念,了解宏微观经济变量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JA会为该课程学生举办每年一度的商业挑战赛,为他们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JA 银行实务
教给学生银行运作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在一个竞争性的环境下成功地经营一家银行。
《银行实务》由5次课组成。学生们将了解银行产品服务、管理、以及如何规划自身在银行业的职业发展。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模拟软件来了解银行经理人的职责,学习制定银行产品、研发、销售等一系列决策,了解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地经营和管理银行。
成功技能
为培养和发展高中生求职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而设计的课程。
《JA成功技能》针对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设计。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企业志愿者以生动丰富的课程、体验式的教学,满足不同高中生对人生规划和职业教育的需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和实践一些对于寻找工作、获得工作和维持工作有用的技能,并且思考个人人生发展,设计职业规划策略。
JA职业见习日
是一年一度的企业参观见习活动,鼓励学生与企业志愿者面对面地交流,了解学校教育与未来职业的联系。
JA职业见习日是JA中国举行的每年一度的中学生职业教育启蒙活动。学生将有机会进入一家公司,跟随一位职员导师——企业志愿者,通过观察和与导师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书本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体会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与未来职业的联系。 JA中国的大学课程旨在帮助在校大学生学习与个人发展紧密相关的职业和商业技能,一方面帮助他们为未来职业和个人发展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品格、创造力和领导力,为培养未来中国的商业领袖做出贡献。JA目前运行着10个常规课程和活动,这些课程和活动将提高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能力,帮助大学生了解公司运营及管理等商业知识,拓展大学生对商业道德的理解,培养其理财观念、增加其对银行运作及风险管理的了解。在与各行各业在职人员的交流及小组活动中,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合作等软性技巧也会获得提高。
事业启航
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工作场所的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计的课程。
《事业启航》由5次课组成。该课程能够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们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出思考和规划。来自企业的志愿者将和同学们分享职业选择及职业发展的心得和建议,帮助同学了解与职业发展相关的技能,以及如何培养职业精神等。
企业经营决策实战模拟
通过在电脑软件模拟下的商业环境中进行重要决策,来帮助学生掌握管理概念和决策方法。
学生将以一个名为企业经营实战模拟(MESE)的电脑软件为平台,组建虚拟公司的管理团队,做出关于公司产品的价格、产量、市场营销、设备投资和研发等决策,并在虚拟市场上与其他公司竞争。学生们不仅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还培养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每年,JA中国将举办地区性的商业挑战赛。
大学生创业大赛
JA中国通过该项目,将致力于启发青年人(18岁到30岁)去思考如何通过在市场经济中去了解、发现大众的需求,并号召有志于创业的年轻人能够通过尝试、实践、运作满足大众需求的企业。
我们希望,青年人的创业计划不仅能够谋得利益,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在市场经济中,通过自己的产品、服务,或者通过技术的提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满足社会中的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全球商业道德
教育学生应全面考虑对本国和国际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做出符合道德标准 的商业决定。
《全球商业道德》由3次课组成。学生们将认识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做出符合道德标准的商业决定的必要性。企业志愿者将引导学生讨论虚拟和现实的商业案例,探索和培养个人价值观,学习并运用案例分析方法。JA会为该课程学生举办每年一度的案例分析大赛,为他们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重要概念——道德准则、共同价值观、灰色地带、道德标准派系、德性论、Plus案例分析法、全球商业道德分析法、公司文化和制度、商业道德在中国。
JA志愿者日
是一年一度的商界志愿者大型活动,旨在倡导回馈社会、帮助他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JA志愿者日是JA中国组织的商界志愿者大型活动,旨在帮助在校学生有更多的与来自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沟通交流的机会,提倡回馈社会、帮助他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JA领导力论坛
旨在鼓励企业领袖走进大学校园与学生分享培养领导力的心得体会。
JA领导力论坛旨在鼓励企业领袖走进大学校园,与学生分享培养领导力的心得体会,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企业领袖的风范,为他们树立真实的榜样。

5. 急需大量关于加纳企业伦理、商业道德的资料

一、 企业的社会责任概述
(一) 企业社会责任定义、性质

1.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社会责任(Society Responsibility SR),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名词。应该怎样理解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于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的一些学者通常认为:企业社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决策者采取保护与促进社会福利行动的义务;琼斯福.马可圭里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仅负有经济与法律上的义务,而且更负有超越这些义务的其他责任;笔者认为,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或经营过程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或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特别是在进行决策时,除了要考虑投资人的利益或企业本身的利益之外,还应适当考虑与企业行为有密切关系的其他利益群体及社会的利益,除了要考虑其行为对自身是否有利外,还应考虑对他人是否有不利的影响,如是否会造成公害、环境污染、浪费资源等。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对这些问题进行考虑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避免,其行为本身就是在承担社会责任。

2.企业社会责任性质:正是由于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事实上的客观上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性,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企业所采取的一些行为兼具自身与社会双重影响属性。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就是一种企业自身对人类社会所承担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具有社会属性,是社会对企业组织的外在要求。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组织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企业组织是存在于社会组织当中,两者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也正是这样,一个国家的公民要对国家屐行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企业做为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更要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两者的关系应该是“鱼水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企业建立和发展与社会环境休戚相关,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来源,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对这个社会履行社会责任,改善社会环境,使得这个社会整体环境更适合企业更好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活动需要在社会环境中发生,企业应承担自己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社会后果。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类

从法律角度可分为:法定和非法定的企业社会责任

法定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法律性条文规定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义务。比如,企业所缴纳的税金,企业的产品质量等。非法定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除国家法定的企业社会责任以外的,企业愿意自主承担的社会义务。

从范围可分为:企业内层社会责任和企业外层社会责任

所谓企业内层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企业内部的投资者、雇员、客户、当地社会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外层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政府、国内机构、社会团体、媒体、贸易机构、竞争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 企业社会责任的产生背景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起源于欧洲,在早期企业组织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单位,利润最大化是其追求的永恒主题,它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去完成本应由政府或社会完成的工作,其行为只要不违法,以何种手段和方式去追求利润都无可厚非。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企业不采用欺骗和舞弊等手段实现它的收益目标,就是为整个社会谋求了最大的利益。、这种过份狭窄的企业经营目标,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各种社会公害也相伴而来。如严重环境污染,损害消费者利危害企业雇员安全及影响雇员健康,社会贫富悬殊等等,对社会生活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就使西方国家政府及社会公众不得不开始重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即要求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兼顾企业职工、消费者、社会公众及国家的利益,履行保护环境、消除污染等社会责任,将企业的经营目标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

三、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 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1.社会利益一体化之必然:就企业生存目的而言,不能简单地说它是营利性的社会经济实体,是为谋求最大利润的实现而存在着的经济组织。这种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应当摒弃。企业需要以其特有的组织形式立足社会,攫取更多更高的利润,但这不是企业的唯一目的,也不是其主要目的。我们知道,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简单协作到工厂手工业,再到机器大工业的变化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相应经历了从独资企业到合伙企业,再到公司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企业就不是完全独立自主的。它为国家原始资本的积累服务,为国民贸易交往的便利服务,它一开始就背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和社会重任。1600年,经英国女王特许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就是适例。同样是经女王特许的(1711年)的南海公司,由于其违规违法操作引发“南海泡沫”事件,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英国法制史专家霍兹活斯总结这一事件指出:当时形势所真正需要的立法是使合股公司更易取得法人资格,并且防止公司设立及管理人员的欺诈行为,从而保护股东及社会利益。这也说明,企业自其成立至其正式运作,都一直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社会需要企业,因为它不是仅是先进的生产方式的必然——该组织的出现人们无法抗拒,更重要在于企业能以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和先进的运营方式,创造着前所未有的成果——高度的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国家进步、社会繁荣与企业效益的正当发挥着内在联系,企业天然负有服务国家与社会的重任。另一方面,离开了国家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无论是经济的,还是政治的,企业将无发展的空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与国家和社会同步的,国家、社会整体利益实质蕴含着企业个体利益。企业如果尽可能多的分担国家与社会责任,就能有效地营造出自己赖以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良好的宏观空间,自己的成长才有了更多的切实保障。若企业行为将可能损及国家与社会利益,应迅速停止,或采取有效的防范补救措施。可见,企业承担履行社会责任,本质就是社会利益一体化的外在反映,并非是企业的一种额责任。

2.建设企业民主的需要:企业民主是指企业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企业承担履行社会责任,即是企业民主的内在要求,又是落实企业民主的保障,这可从现代公司作为经济组织和公司作为“政治”组织两方面强烈地体现。公司是经济实体,是以营利为目的,作为现代最先进的企业形式,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这是其它任何社会组织所无法比拟的。也正是基于公司这种独特的经济优势,影响甚至决定着社会的进程。社会进步或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莫不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这其中发挥重要影响力的只能是其中坚力量——公司及公司经济。为使公司的经济力量发挥其正态效应,促进社会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必须使其经济行为符合社会整体利益,亦即公司自其实施行为伊始,就应着眼于长远和全局,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而欲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实施公司经营行为的民主决策。再则,公司作为“政治”组织,这并非指公司有如政府那样完整的组织机构和相同的社会职能,主要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言。一个地方的一家或若干家经济实力雄厚的公司(企业)承担着本地税负的缴纳,更重要的是作为当地的主要企业,支撑着地方政府的运转,从而间接地控制支配着政府,使政府实际成为企业的代言人。如制定明显带有利益倾斜的行为措施,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擅自减免应激税费等,欲杜绝此行为,必需还民主真实面貌。

倡行企业民主是大势所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恪守企业经营行为的民主理念,通过精心设计具体条款反映在经济法津当中,企业社会责任无疑是在微观经济基础推行民主的必然要求。诚如刘俊海博士所言:“如果一家公司不仅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赚钱,而且还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那么,这家公司不仅可以被称为民主化的公司,而且可以被称为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

(二)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总的来说,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可以赢得声誉和组织认同,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使企业得以保持生命力,保持长期可持续地发展。从社会角度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社会发生变革时,可以应对社会变革的消极影响,降低或减少由于社会变革因素而必须付出的改革成本。加速我国有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成熟悉的步伐。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意义表现为:

1. 满足公众利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对企业的期望越来越多,很多人支持企业追求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目标。

2. 增加企业利润: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可获取企业的长期利润,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归因于责任行为所带来的良好社区关系和企业形象。

3. 承担道德义务:企业能够具有且应该具有社会意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且还符合自身利益。

4. 塑造良好的形象,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无论在企业组织内部还是企业组织外部都会得到认可,以在组织或个人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形象。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还可以改善企业所在地生产经营环境。

5. 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注重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6. 阻止政府的进一步管制:在传统企业中政府管制致使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经济成本过高,企业缺乏自主性,灵活性,而现代企业承担社会可减少政府的这种管制。

7. 责任和权力相称。没有无权力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权力和义务是对称的,做为一个企业不能光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

8. 符合股东利益:股价上浮,在股市来看,有社会责任的企业通常被看作是风险较低的和透明度较高的,从而持有该企业的股票会带来较高得利益。

四、当前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当前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与国家政府在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方面,企业社会责任过重,界限划不清。在中国,国有企业办社会,几十年来已形成很大的摊子,一年支出约在3000亿元,从事企业后勤工作的职工约有2000万人。全国国有企业职工7460人,后勤工作人员约占27%,全国国有企业总资产中,后勤资产达1亿元。占有这样多资产、拥有这样多的人员,负担着国有企业职工及家属的生活服务工作,实际上是替国家和社会了承担了一部分社会服务职能和任务。据有关资料显示:1994年全国3.4万户地方国有工业企业,共有各类学校16873所,医疗卫生机构3619个,每年支付的教育经费15亿元。医疗卫生费20亿元,支付新办学校、医院职工工资20亿元,购建职工住房支出50多亿元,支付离退休统筹170亿元。这些数字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社会福利负担,大体反应了我国国有企业承担社会重负的总体水平,虽在近几年,我国加大了这方面的改革力度,但一些地方性国有企业还没有完全甩掉这些包袱。

2.企业不考虑环境问题。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来,企业在这个进程中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在全球范围内,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气候系统紊乱,洪水、干旱、赤潮、荒漠化等自然灾害剧增,酸雨加剧,南极出现臭氧空洞等等,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忧虑和抗议。在中国,大气污染、水污染、城市垃圾、工业废弃物排放、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沙尘暴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3.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没有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意识,没有正确的经营理念。而这方面涉及更多的是企业失信、欺诈行为危害社会,极大地增加了经济生活中的交易成本,败坏了商业风气和市场环境,影响到企业甚至一国的经济发展。

世界上的主要经济大国,都曾经历过从信用缺失到逐渐健全的过程。过去和现在,即使在信用制度较为发达的国家,也不断发生违背商业道德和法律的欺诈行为。美国自安然公司事件以来,财务丑闻不断,股市大幅下跌,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回升。现在,人们寄希望于实践,寄希望于诚实的商业行为。

4.我国企业在建立社会责任体制方面不够健全,有些个别企业一提到企业社会责任感觉是非常陌生,根本不知其内容是什么。

(二) 当前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原因

从当前功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 我国在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项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导致业与国家政府在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方面,界限划不清的主要原因。政府管理部门只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而对企业守法行为的监督力度不够。即使有些地方政府了解情况,也并没有从整体上积极推进,没有制定相关条例,地方政府仅仅是看到了与企业目前经济利益的关系,而没有看到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长期发展的关系。

2. 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没有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意识,没有正确的经营理念。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的领导者忽视这方面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没有强化诚信经营的自律意识,没有建立诚信经营的自律机制。企业没有从企业文化、治理结构、奖惩机制、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加强防范和化解信用危机。国家缺少各种有关诚信经营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使企业诚信经营无章可循。这一点上,与国外的一些大的企业相比,相距甚远,象日本的松下公司在这点上做得非常出色,松下提出,企业的使命就是最重要讲究诚信,把物美价廉的产品充分地供应给社会,企业经营不是私事,而是公事。企业的技术力量,销售力量,资金力量以及人才等,虽然都是重要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正确的经营理念,只有在正确的经营理念基础上,才能真正有效地使人员、技术和资金发挥作用。在千变万化的社会形势中,企业若要对问题采取无误、恰当的对策,其基本依据仍然是企业的经营理念。

3. 企业在从生产一直到销售没有建立起绿色环保体系。不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没有想到企业的再发展是与这个社会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对其未来的一种理性思考,它的实施需要有超前认识作为指导。这些都要求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要有系统性和创造性。 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企业的行为虽然是个体行为,但无数的个体行为作用于环境的时候,可能会破坏环境的承载能力,制约人类未来的发展,因此,企业应克制自己对环境无限制的索取,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我国有些企业没有真正走向市场,导致企业社会责任体制不够健全,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应本着向前看的思想,借鉴或创新,来完善企业的社会责任体制。

五、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休戚相关,企业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来源,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融入到社会群体之中,与各种组织产生互动。企业在享受社会赋予的自由及机会时,能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动做出回报。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使企业得以保持生命力,保持长期可持续地发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执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前瞻性的规划,既涉及体制、机制问题,也涉及到政治、文化的范畴,所以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市场和实际来运作。

1. 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应遵循的原则:

(1)综合效益原则。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应只重视自己的利益,还应考虑相关利害关系人及全社会的综合利益;不应单纯追求企业效率,要多方面考虑经济行为的实际影响,特别是它的负面影响,关注综合效益; (2)公平与正义原则。(3)可持续发展原则。

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做法:

保护环境的责任:企业既受环境影响又影响着环境,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角度看,企业有承担环保责任,企业是一种社会机构。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不可能从真空中赚钱,经济活动需要在社会环境中发生,企业应承担自己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社会后果。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政府和商家不能只考虑如何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盈利,而应计算提高增长率和利润给社会所带来的实际成本和利益。如果兴建工厂可以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加速经济增长,但也会带来污染,破坏环境,那么就要考虑这座工厂带给社会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企业需要为公司的盈利和股东分红最大化而努力,是否也需要采取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这两种想法具有互补性。企业在谋求长远利益时需要采取符合职业道德的做法。因此,成功的企业要在利润和责任、公平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以促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对环境的责任:(1)企业要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特别要在推动环保技术的应用方面发挥示范作用,以人为本、以人为善;(2)企业要以“绿色产品”为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对象。(3)企业要治理环境;

企业对员工的责任:(1)不岐视员工。(2)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3)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4)善待员工的其它措施。企业对顾客的责任:对消费者和合作者负责,创造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讲究诚信。

企业对顾客的责任:(1)提供安全的产品,保证顾客的权利。(2)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3)提供售后服务。(4)提供必要的指导。(5)赋予顾客的自主选择权利。

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市场经济是有序的市场竞争,公平的市场竞争,做为企业不能搞恶意竞争,处理好同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保证投资者在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保证投资者的股权收入;企业对社会的责任:认真纳税,用挖渠放水的方法安置就业;要与环境相融,为所在地区的建设和环保贡献人力、财力、物力;加强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用自身努力回报社会,建立创新意识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和形象,赢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认同。以在公众心目对企业形成良好的印象,创建最佳的企业形象。对企业来说,推行社会政策,也是不可或缺的事项,在企业内部成立监督部门,监督企业的社会政策,注重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相关信息的批露。

六、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势

(一)从国内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势

从我国国内发展角度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正在得到不断得强化和不断的发展。包括企业引入社会责任管理体系(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简称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一种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兴的管理标准体系。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制度。传统会计仅仅将企业看作是一个单纯的盈利组织,而不是社会组织,因而所提供的信息往 局限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状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则不予计量和报告。现在企业要求我们要运用会计特有的方法来协调企业 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矛盾,影响企业的经营观点,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使企业的经营行为正常健康化。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社会责任信息,了解社会各方面对企业的反映,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合理调整经营行为。

在发展企业的同时,注意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已上升为一种战略高度,包括企业在人才的培养、制度的制订、产品的研发等方面。

(三) 从国际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势

企业不仅更加遵守企业伦理和商业道德,而且已开始成体系地推进企业公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像惠普公司在2003年4月,就发布了首次《社会和环境责任年度报告》。报告中明确地把企业公司责任上升到惠普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一部分。报告系统地发布了惠普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成就和计划,标志着惠普公司企业公民体系的建立,也折射出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趋势。其内容包括关心人力资本,回报社会,保护环境,将供应商纳入企业公民体系。

参考资料:http://www.machineuser.com/manage/Article/Innovation/enterprise/200701/24625.htm

6. 谈谈企业对商业道德的关注和社会责任的承担,为什么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绿色治理的观念就是在综合考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层次之后,提出的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治理观念,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思路。

构建多元、协同的绿色治理机制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事关人类存续和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模式。近几十年来,环境问题愈发严重,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绿色治理是以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治理主体参与、治理手段实施和治理机制协同的“公共事务性活动”。治理主体包括形式、结构和成员各不相同的企业、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众。应秉承“多元化治理”的秩序观,从系统观和全球观的角度出发,识别治理系统中各主体的关联性,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诉求,建立多元治理主体协同的治理机制。

绿色治理综合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层次,强调各主体间平等、自愿、协调、合作的关系。企业作为主要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主体,是绿色治理的重要主体和关键行动者;政府是绿色治理的顶层设计者和政策制定者,为其他主体参与绿色治理提供制度与平台;社会组织应主要作为绿色治理的倡议督导者;公众是绿色治理的广泛参与者。

以绿色治理理念指导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其首要要求是逐步培育绿色文化。将绿色治理理念纳入到企业愿景、使命和章程中。以绿色标准、指南或行为准则为基础,对绿色治理行为进行有效的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

基于绿色治理理念完善公司治理架构和管理体系。形成“董事会负责、管理层执行、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的多层次治理体系。确保绿色治理制度的科学性及其实施和更新。成立专门绿色工作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机构,定期召开绿色治理专题工作会议,负责指导和监督企业日常的绿色生产经营活动,并建立、完善沟通渠道,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绿色管理。在供应链、采购和生产等多方面推行绿色理念,优先选择环境影响最小化的产品和服务,采用更严格的环境标准以及能效和节能技术,提供环境友好型的产品和服务。另外,还应推行绿色考核,应把环保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加强项目建设中的环境评估和环境保护,鼓励环保行为。

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清晰、准确、充分地披露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已知和潜在的影响,使利益相关方能够准确地评估组织的决策和活动对他们利益的影响。定期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企业的能源效率状况、环境治理等环境信息。应公开披露所使用和排放的相关有害材料的数量和类型,及其在正常运行和意外泄露情况下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能风险。

为防止意外或不可预见的消极影响而采取必要的风险防控措施。应基于风险防控

7. 多元化价值观的今天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伦理意识

企业道德,积极在企业管理中的道德意识,道德良心,道德规则,道德行为的总和。商业道德作为从事经营活动,包括管理伦理,商业伦理,竞争,道德品质,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方面的价值内涵。

1。在企业管理中形成的伦理问题

经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活动,反映人的素质,尤其是精神素质和活动的劳动标准和劳动态度,其实质是人的价值的追求?和价值实现。企业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细胞,通过人与事,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生活中的生产力因素。其实是企业绩效的素质和精神风貌,其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表现的质量。因此,公司有现代意义上的企业道德的化身构成团体,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重点放在道德。

道德是依靠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信念,以维持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意识和道德的人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处理相互关系。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社会实践。日常生产生活中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任何个人的做法,必须与他人发生接触,影响他人或社会互动,也将与他人或社会冲突的,道德的其间所扮演的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个体行为,以及人们调整一定的社会要求的方向;同时,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自己的认可和发展,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的表现,但也肯定是发展的一种方式。的生产和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活动的开展在社会上,因此,他们的行为,自然应该是道德因素。

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的全面质量提高很快。企业和组织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人性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代社会中的行为,很多企业在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往往倾向低估的社会和人类在业务策略及管理,甚至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干出许多恶人事迹。和短期的发展,许多企业来说,当前的全球性污染的原因,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物种灭绝,资源匮乏等一系列的后果,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严重威胁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人们开始商业道德,道德建设要注意,那就是停止的传统利益和企业至上主义倾向,清除和防止一切造成的弊端,使企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一个企业或组织,首先要受制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发展的企业,法律,法规和其他企业行为的约束行为。然而,人们制定法律条文,规定不能涵盖所有人类的生活内容,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它限制的行为是人的基本行为,其标准往往是最低标准,有时法律,法规的制定也有一定的的滞后性,所以很多商家往往钻法律的空子,或仅仅达到不违法,这样的行为是不利于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作为一个非强制性的社会约束机制,与“硬约束”的法??律相比,道德是一种“软约束”,它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它是这一特点的主动隐形人施加广泛影响,发挥法律的作用将无法实现。通过加强道德约束机制,可以使人们的行为从“自律”到“自律”的转变。一个商业道德,深入贯彻落实每一个动作,然后它会自觉地按照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发展更符合长期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理论的不断更新。 20世纪初,在经验管理阶段,企业的管理理论提高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科学的发展和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是非常低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的泰勒首次提出了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该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即所有的人类行为,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利,人们工作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上的回报,忽视了情感的需要,缺乏伦理研究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重大关系,而忽略了心理,道德的关系。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这一理论很快被替换。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是“社会”的人在工作的物质利益,只是一个很小的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员工更加注重友好的人民与周围和睦相处,尊重调动生产积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理论增加了人性化,注重激励的管理人员,精神,道德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后来,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以进一步探索的内在因素,特别是道德因素的重要性,指出,人们的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归根到底是一个 - ----伦理需求的内在价值,这反映了什么样的人一个设定的值,和追求的理想,和谐的人际关系,道德关系的愿望。为了满足道德的要求,是激励因素是一个高的水平。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Z理论”,在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威廉·大内提出的,进一步证实了他的道德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信任,微妙的人际亲密的情况下,以上三点,没有一个社会可以取得成功。 “Z理论强调努力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企业内部,充分体现了从电阻值是管理思想的最高表现。

总之,无论是从企业内部或从外部环境看,企业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以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2。道德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道德在其特定的社会功能的发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内部代码的职业道德,以纠正人们的行为和人际软约束条件,以使企业以清除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如一个系列的冲突的道德类别和道德的界限,它有一个明确的正确的和错误的,良好的方法和邪恶,道德标准和提高工作效率。道德的规范力量,帮助企业建立整体价值?和发扬的企业精神,以帮助群体行为合理化,以提高集团整体业绩。有没有一般的伦理和道德素质的加强,最终会阻碍企业发展的力度和速度,甚至导致了企业的发展,在十字路口。

在企业管理中,道德方根起到以下作用:1。崇高的业务目标,为企业的发展指出正确的方向。崇高的目标与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和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企业的目标,给企业带来了庄严的使命感,指出了方向企业的发展。 2。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有利于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配置。经理用道德的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经理人的个人魅力可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主要由道德品质决定的经理的经理的个人魅力,它可以产生管理者的威信,赢得了工作人员的信任,帮助两人之间的通信,它可以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工作人员产生一种的归属感,安全感,责任感,并进一步转化对企业的忠诚度,强大的凝聚力。 5。企业伦理内涵的基础上的社会保障。产品质量,企业信益和服务是一个企业的三大要素的基础上的社会,坚持以一流的产品意识,产品的道德内涵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以信益最重要的是坚持一流的服务意识和行动。 6重点的社会福利企业的长远发展的动力。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企业不仅要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完成任务的社会,并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7。高尚的道德意识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伦理问题

道德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而不是

不可替代的。许多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的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存在的这些要求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3.1传统道德的道德冲突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有一代,发展,消亡的过程,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与合适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一些继承传统道德观念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但其影响将较长或较短的时期在人的行为或大或小的影响与时并进的内存,还没有形成了新的道德,或没有足够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经常在矛盾和困惑的状态。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企业内部,也使管理人员就麻烦了。如果我们继续按照旧道德不符合,不利于发展企业法“,通过一个新的道德,会导致员工仍然按照旧道德,甚至反对,以及抑制,因为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样,一个电阻。作为一个管理者,从长远发展的企业,坚决克服这种阻力。首先,管理者应该加强自己的位置,只有自己的坚定立场,有可能影响他人。其次,那些坚持旧思想的员工,一方面,你要因势利导,这样的员工更有可能信任的人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对公共道德的话,或让员工通过适当的渠道的新的道德优势,为企业和个人了解的目的,和那里的工作人员是在认识的转变:另一方面,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奖惩手段施加新的道德,但需要支付必须注意这些奖励和惩罚的后果的直接利益密切相关的奖励对象。使用奖惩手段可以使用的激励机制,因为不当的惩罚措施,可能会导致冲突和对立。此外,使用奖惩手段,员工可以有意识地按照新的道德准则,可以逐渐淡出,直至取消使用。

3.2由于地区差异造成的不同的道德观念?道德困境

道德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道德,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会影响形成。

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许多国际问题,当然也包括伦理问题。对于一家跨国公司,其子公司分布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道德准则,中国公司设立在不同的文化习俗企业,坚持以入乡随俗不采用他们的方法,并已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事实证明,这实际上是罗马人或无用当地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发展的跨国公司,如果可能的话,通过世界,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道德行为的基准,然后更容易扩展的业务运作,只要他们遵守它可以跨越不同国家的法律,并有助于一致的社会正义的实现。但问题是,这种思想的现实,目前世界的趋势是普遍的和辛勤工作平行,一方面,大量从各国际组织统一的趋势,另一方面,尊重民族,地域,宗教,不同的行业,独特的企业文化是多元化的趋势。没有单方面自以为是强加给其他普遍性的咨询不受欢迎的,已经陷入盲目强调多元化的文化相对主义的危险。现实的情况是,当一个国家被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在他的国家可能不会是正确的,而国家的道德准则和产生摩擦和麻烦,问题的一些共同点为基础,以确定共同的道德准则。在一般情况下,第一个想法?任何一个国家,也有一些糟粕,应该放弃一些违背人类的基本道德准则的概念应该改变这部分。总之,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不应拘泥于任何一方固定的模式,而应该站在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互相学习,并逐步在全球范围内普遍的行为规范,制度化,参与国际活动的团体或国家队。

3.3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不同的高度和制造的管理困境

法律和道德的企业行为,起到了制约作用。扮演一个最基本的法律效力,但一些法律规定的道德要求更符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法律约束的缺陷,加强道德约束的互补作用的法律约束。

利润最大化是最终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有些人认为,只要它是不是非法的,无用的东西不能做,一些企业和管理者的社会道德。一些企业是法律上是不合理的,更符合道德的要求。在20世纪,佛罗里达国际等离子体经常采集的血浆一些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然后再高价出售,尼加拉瓜大地震,该公司立即购买了一台等离子数量的来自非洲的廉价和昂贵的价格出售尼加拉瓜收益高额利润。该公司的行为并不违法,也姬利润最大化,但违背了最基本的人道主义,违反道德的。该公司的一致谴责,美国公众的行为,并是公司政府吊销营业执照的位置。

随着公众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企业的一种违反道德的行为是不违反法律的将不再视而不见。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利润。”西方理论家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即:企业社会责任不仅需要追求利润,但也承担起社会责任,其行为是不公平的,是合法的,更合理的道德,即使企业已获得如果在短期内的高利润,但其行为缺乏道德不被认可的公众的最后损失或只是利润不说话的责任,遵守法律,但违背道德的做法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有先见之明,也很值得,因为他们可以得到公众的信任和支持,甚至不惜牺牲一些眼前的利益,长远利益的企业,并发展业务的企业必须是一枝独秀,利润也不是问题。

3.4如何处理员工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企业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员工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一些企业中,由于缺乏有效的重视和保护员工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如有权自由表达,隐私和安全的工作环境的权利。数据表明,美国的一些公司,以确保公司的商业秘密的理由偷偷审核工作人员的信件,私人电话窃听员工。此外,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维护外商投资企业员工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外国经理的员工在我们外交的一些企业随意殴打惩罚搜身和其他反盗窃事件屡有发生,在其他发达国家,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甚至,有的甚至是员工的基本生命权不能得到保证。 1999年4月,一家台资企业在广东番禺火,由于一般反工人偷偷出去,锁定了店门口,并没有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造成数十名工人失去了他们的生命在火焰中。员工为企业法“,有责任和义务遵守合理的规则和法规的企业,但违反上述员工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只会使员工对企业的伤心和失望,甚至公然抵制,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不仅关注企业的发展,也注重对员工的关怀。护理包括不仅是经济,更重要的是员工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得到保障,只有这样,员工的安全感,归属感,将竭诚为企业做出贡献,有利于企业的凝聚力,增加向心力迫使气体。

3.5如何正确对待消费者

最后所享受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有权选择自己想要的,“消费者是上帝”这

的口号越来越受欢迎。面临的问题,如何妥善处理学校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

目前,一些公司坚信,生产不仅满足了消费者,也可以创建一个消费者。开始生产,满足消费。很多商家为了销售自己的产品或帮助台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欺骗或欺骗消费者。如夸大的商品的性能,产品本身有潜在的危险回避的,所以消费者不能做出明确的选择。可以说,消费者不能明智??的选择商品或服务,包括提供信息不足或信息失真的主要负。持续在一些国家,西方消费者运动的口号“消费者有权知道”,我们的服务行业也作出了承诺,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和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保护自己的消费权利意识时钟管理的逐步加强,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问题,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了解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

企业的管理者也值得玩味的创造需求。人类需要大量的合理性,一些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如吸烟问题,吸烟有害健康是常识的人,但仍然有许多烟草公司为了拓展市场,宣传,以吸引人们吸烟,特别是年轻人和妇女。这创造了需求,我们宁可不要。随着人类在保护意识和识别能力提高,创造了危害人类健康和安全,甚至人类的生存需求,才应该受到谴责,抑制,这家企业最终只能注定。据悉,在1999年,美国消费者因吸烟而向法院起诉烟草公司,对烟草公司赔偿约为400亿美元,给消费者带来损失的受害者。如何发展人类健康的需求已成为一个摆在了生产前的伦理问题。

3.6如何处理与其他企业的关系问题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经理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开动脑筋,有的甚至采取非法手段或合法不合理的舒适。在短期内,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将带来盈利能力的时刻,但与完整的法律制度,社会公平竞争的重要性,这些工具将失去它的用途。即使在目前的颜色不公平的手段可能不会是有效的,如果每个人都参与不正当竞争,最后只有两败俱伤。例如,在该项目的招标,投标人的贿赂投标方负责,买入价值超过招标方的最终负担能力的投标方只能放弃他们,从而使第三方富集。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到社区层面的努力,但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以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只有所有的公司都在做真正的社会是一个健康的竞争状态。

3.7企业经营管理者固有的伦理问题

企业的管理者作为决策者在企业和领导人的行为,自己的伦理问题不能被忽略。企业人员招聘和内部人员的晋升问题,有些管理者往往是个人情感的出发点,裙带关系优先照顾自己的亲人朋友和其他完全不顾其是否要从事的工作相当的能力,结果引起通过企业的低素质人员,谁是在自己的位置,不谋其政。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将影响到公司的形象,以及作为管理者自身的形象。在企业管理中,一些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感,为了谋取私利,贪污腐败,损公肥私,退化的现象并不少见,有些人。经理的个人风格会影响到企业的文化,所以一定要注意。

3.8员工的道德问题

员工是主要生产和经营活动,他们的道德状况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企业的发展。缺乏职业道德,损害到企业的形象,员工们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任何业务要??取得成功,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保护。企业形象是所有企业成员的形状,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些公司的形象不佳,这是由于个别员工缺乏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对待消费者的态度生硬和粗鲁的行为,甚至坑害消费者的行为,除了大量的拒绝服务现象,这些都是侵犯和蔑视消费者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由于这些人的职业道德素质低,最终损害企业的形象和利益。

此外,许多员工的企业的感情,责任意识淡薄,更关心自己的物质利益,在企业的发展中,一些员工故意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个人利益的获得,那么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不感兴趣,影响人的合法权益的收购。

4。商业道德企业建设

有一个品种的伦理问题的操作和管理的企业法,解决这些问题,在需要以加强道德建设来完成,而道德从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建设,以启动测试做更全面,更彻底。在企业内部,企业管理者在他们的思想,澄清一些模糊和错误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企业道德的建设和盈利能力的辩证关系,认真处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道德关系的利益,而商业加强员工的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境界。

4.1加强社会监督约束企业行为。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它的行为是社会的监督之下。企业的监管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监督,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的法律监督,环境监督和自我监督。

法律手段的强制手段的国家,有没有还高的权威。可以提高道德权威和道德建设,首先是作为一种手段来促进法律监督。软的约束,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包括企业行为),和一些的道德价值观??在法律上,依靠上国部队执行,并可以做它普遍认可的社会,以提高所有成员的权力社会认可的,不违反原则。其次,我们可以提高的道德准则。道德的社会效果,不只是抽象的原则,一定要到一个具体的行为守则,制定的法律规定,一些道德要求酒吧文化,制度化,使以规则为基础的。施加特定的限制,以法律的形式对企业行为,其行为标准化。第三,要加强道德监督。思想道德修养课,向好和惩罚的基本功能,但惩恶也是不可缺少的方面。法律监督的特点是强制性的,更严格的治疗恶性手段,以监督行为的企业,将作为一种威慑的各种非道德行为。强制性的法律监督企业行为,来确定价值取向,有助于迅速扭转企业行为失范的状态。

环境监理是检验一个企业是否履行道德义务必须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如果过于宽松的道德环境,是没有约束力的,将是不利的道德行为的目的和严格的环境监管,并采取预防措施,并监督企业放弃了从良恶性,加快完善的道德风尚。环境的监管,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监督的传播,大众传播媒体的一致好评和恶性线的企业善行谴责。这种监督的舆论无疑会产生巨大的效益,良好的行为受到社会的尊重,恶性离去的被藐视,从而提醒不时检查自己的行为。二是人的监督。空间增大的道德环境的变化,增加了人际的流动性和不熟悉的,还必须加强人力监督之下。企业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目标范围越来越广的企业更多的社会行为,互相监督,可以使企业的道德行为的进一步扩大企业间的交流,这是一个很好的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三,组织的监督。全系列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如官方,企业,民间团体),这样的非道德行为无处藏身,这是有效地促进改善日常的监督对企业线风扇的行为。

道德行业最终取决于个人的具体行为来完成的,如果个人的道德行为的监督下,被迫的,不是真正的道德行为。 “道德基础的人类精神的自我调节。”每一个道德主体,以成为社会的道德要求,内在的道德义务是需要引导他们的社会行为,从而向实现心血来潮而不逾矩的境界健全的道德,这提高道德认识,道德感情的文化,道德意志的训练,积累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自我监控是不是有点链接各地。只有不断地自我控制,自我反省,这表明,道德境界的监督下,可能会继续提高,成为一个非常个人的道德意识。

4.2企业经营者的各种关系,以增进了解。

4.2.1“义”与“利”

8. 什么是专家型企业

达能公司可以算专家型企业
专家型组织要有专家型员工。专家型组织是适应知识经济的主导模式,其组织有六个特点:一是职务定位专家化;二是专家职位扩大化;三是通过内部训练和外部招募组织合格的专家型员工;四是专家队伍结构合理;五是使专家员工得到更多的自治、尊严和利益;六是建立专家之间交流、沟通、学习、合作、整合的组织机制。 对专家的认识,并不是有高学历、高职称、经验丰富的人就是专家。专家型员工应该具备几种条件:有较高的智力、情商和逆境商数(如忍耐力和坚持力);有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掌握专业领域内系统、前沿的理论知识与相关应用领域内的各项技能;拥有专业领域与相关应用领域全面、丰富的经验;具备专业领域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与国际规范接轨;在专业领域与相关应用领域中,具有设计多种选择方案,进行优化分析,达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职业道德与商业道德。 我国企业在研究与开发、技术开发管理、知识管理、业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策划、营销、广告、公关、生产、融资、并购、财务、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专家型员工。 专家的水平,可分为企业级、省级、国家级、世界级。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专家型员工水平级别的竞争。只有拥有国家级水平以上的专家团队才最终会赢。 如何构建专家型组织?建立专家型组织,专家队伍必然结构合理。这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纵向管理层次。企业需要的专家有三类:集团管理专家,事业单位(如事业部、子公司)管理专家,职能部分管理专家。二是从横向职能分,可分为人事管理、财务、营销、研究开发等方面的专家。不同层次、不同职能的专家,其知识结构、技术结构、经验结构、职业道德结构是不同的。 建立专家型组织,应使专家型员工得到更多的自治。这么做是为了留住专家,并最大程度地激发专家的能力和潜力,也是适应知识经济对创新与应变的要求。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改变对专家的领导方式,放弃指导、命令、现场与过程的操纵控制、人治等做法,采取目标管理、组织协调、建立共同价值观与共同远景、适当的授权自治、产权制度制衡、平等交流、支持服务等办法。其次,承认专家型人才的知识资本价值,通过分红、参股、期权等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专家型员工的努力程度,留住人才。再次,帮助每个专家型人才设计和实施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使其专业能力提高、职务提升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相吻合。 建立专家型组织,要建立专家之间相互沟通、学习的组织机制。 推行学习型组织的五种方法: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景愿、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建立上下级平等交流、沟通、合作的管理方式;推行专业互补的专家合作方式;推行打破部门隔离的跨部门工作小组和矩阵结构的组织形式;采取流程规范、网络化交流与管理、扁平化组织等做法,减少管理层次;推行跨边界、甚至无边界的学习合作方式,与国内、国际上的机构、顾客、贸易伙伴进行交流、学习、合作;成立知识管理机制,设置知识管理职务和专门部门,负责信息技术的建设、运用,负责知识的收集、整理、保护、利用、传播,实现对知识的控制和最大地发挥知识的效用。

9. 对于一个国家 主导宗教或者道德体系的不同会对国际商务带来什么影响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呵呵: 道德体系,宗教情操,宗教情操决定社会道德体系。道德体系决定社会综合水平。比如基督教影响下的美国,德国,英国,瑞士,意大利,法国,是世界中和水平比较高的国家。世界最好的大学,最大的商业产生在这些国家。所以道德体系,宗教情操,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影响着国际对这个国家信任,影响着与这个国家的贸易来往。
道德体系,宗教情操,还影响这国民的道德水准,社会风气,以及商业,工业制造行业,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商品质量,商业道德,商业理念,这些都会影响国际商务。
我们纵观全世界,质量最好的手表生产于瑞士,瑞士是基督教国家,汽车等机械行业质量最好的在德国,德国是基督教国家,最好的BOSE音箱在美国,美国是基督教国家,最好的葡萄酒在法国,法国是基督教国家。可见主导宗教,带来的影响多么巨大,不止是国际商务这一小部分,影响乃是整体的全方位的。

10. CXCX的运营模式

摘要 CXCX品牌创立于2012年

热点内容
试论述国际商法的基本作用 发布:2025-01-12 00:03:41 浏览:725
华东政法大学东方法学 发布:2025-01-11 23:36:41 浏览:222
司法部公证管理规章有哪些 发布:2025-01-11 23:03:26 浏览:269
法人变更了还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1 22:45:01 浏览:485
关于党支部上墙张贴的规章 发布:2025-01-11 22:11:03 浏览:146
在职法律硕士报名条件 发布:2025-01-11 22:10:51 浏览:764
医生的诊断证明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1 22:04:02 浏览:647
江苏省法律援助机构接待的来访咨询量 发布:2025-01-11 21:56:07 浏览:884
环境法律责任的内容包括 发布:2025-01-11 21:24:29 浏览:906
泰州法院飓风行动 发布:2025-01-11 21:24:21 浏览: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