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的古文

道德的古文

发布时间: 2020-12-22 17:19:34

① 关于论述道德的古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淮南子:"名与道不两明.人受名,则道不用;道胜人,则名息矣.道与人竞长,章人者,息道者也.人章道息,则危不远矣.故世有盛名,则衰之日至矣.欲尸名者,必为善;欲为善者,必生事.事生,则释公而就私,背数而任已.欲见誉于为善,而立名于为质,则治不修故,而事不须时.治不修故,则多责;事不须时,则无功.责多功鲜,无以塞之,则妄发而邀当,妄为而要中.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事之败也,不足以敝身.故重为善若重为非,而几于道矣."

孔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还有先秦诸子论德八则
http://..com/question/33437955.html?si=3

② 关于古代君子高尚品德的诗或文言文

《陋室铭》,《爱莲说》

1、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沉沦:指沉船、溺人.
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贼寇.这是荀子处世做人的原则,时过千年,仍值得我们借鉴.
2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晶莹如冰的心藏于内,高洁如玉壶之形现于外,比喻为人内外纯洁,品质高尚.
2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比喻清白正直之士,虽一时被诬陷,但历尽千辛万苦,其崇高品德终究会被人们认识的.现用以说明凡事经过艰苦努力,终能获得宝贵成果.
29、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朝•王冕《墨梅》)
这是通过自画的墨梅表现出作者清高绝俗的节操.
3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③ 孟子关于思想道德的古文

1、道,可道,非常道。
2、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7、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8、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9、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10、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1、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2、上善若水。
1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15、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16、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17、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9、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
20、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21、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22、致虚极,守静笃。
23、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24、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5、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26、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2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2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3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32、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3、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神明。
34、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35、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36、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3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8、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0、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4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2、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43、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44、柔弱胜刚强。
45、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6、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4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48、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49、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5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④ 文言文“道德”二字的含义

文言文中道与德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词语。
按照《道德经》的解释。“道”是版万物万法之源,创造权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
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也是道的体现,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
后来,道德这个词才有了现在的含义。

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⑤ 有关道德的古文、名句有哪些 请标明出处、作者.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版.为天下谷,常德乃足权,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老子 道德经

⑥ 经典的关于美好品德的古文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回陋室,惟吾德答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全文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为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有蛟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谈笑、来往都是学识渊博的人,没有知识浅薄的人。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云亭。孔子说:“(只要住的人品德高尚)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⑦ 有关道德的古文、名句有哪些请标明出处、作者.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专,为天下属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老子
道德经

⑧ 有关道德的古文、名句有哪些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版守其辱,为天下谷权。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老子
道德经

⑨ 关于公民道德素养的古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淮南子:"名与道不两明.人受名,则道不用;道胜人,则名息矣.道与人竞长,章人者,息道者也.人章道息,则危不远矣.故世有盛名,则衰之日至矣.欲尸名者,必为善;欲为善者,必生事.事生,则释公而就私,背数而任已.欲见誉于为善,而立名于为质,则治不修故,而事不须时.治不修故,则多责;事不须时,则无功.责多功鲜,无以塞之,则妄发而邀当,妄为而要中.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事之败也,不足以敝身.故重为善若重为非,而几于道矣."
孔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⑩ 与道德有关的文言文

大道之行 不错滴
淮南子:

热点内容
劳动法团建 发布:2025-01-23 06:38:49 浏览:868
公司法律顾问年度总结报告 发布:2025-01-23 06:30:36 浏览:143
经济法合同法提纲 发布:2025-01-23 06:30:27 浏览:456
陪标有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3 06:14:52 浏览:15
安全标准化法律法规清单 发布:2025-01-23 05:55:24 浏览:658
公司法修改回购 发布:2025-01-23 05:43:20 浏览:271
经济法产品质量多选题 发布:2025-01-23 05:43:10 浏览:170
民法上的时效是指 发布:2025-01-23 04:38:28 浏览:31
刑事诉讼法签字 发布:2025-01-23 04:32:04 浏览:933
洪公法院 发布:2025-01-23 04:30:23 浏览: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