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主观的
1. 道德是人们认识主观世界的一种方式对吗
对,但不全面。
1、道德是调整个人和他人之间关系的劝导性的行为规范,通过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系。
2、道德具有认识功能,既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主观世界,也有助于认识客观世界。
2. 道德是人为的主观标准吗
道德标准是主观形成的,它是人类的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之一。它作为人类的一种行为规范,虽然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力度大,但也是与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维护着人类社会的和谐,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3. 道德行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道德一定具有主观性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没有主观性就不存在道德,道德只能存在于主体的思维中,所以必然具有主观性。问题是,道德是否具有客观性。要么具有,要么不具有。如果不具有,那么道德就对人没有了动力。人不必按照道德律令来行动。因为没有客观性也就会缺乏普遍性或者是绝对普遍性。比如尼采和马克思,都认为道德只是统治者的工具,是一种思想枷锁。
所以这种道德观下,道德具有客观性的表现是一方面这种道德被客观物所影响,一方面能影响一定量的主体。不具有客观性表现在不同的主体因为阶级的不同具有不同的道德。那么就没有一个客观的不变的道德。而且这样道德变成了利益,甚至是消融道德的,也许是否认道德存在的。这种情况下,不具备客观性的因素导致结果是道德无力,道德缺乏说服力。我认为这种道德观是倾向于道德没有客观性的。说道德具有客观性则是儒家学说的论证,康德也有过涉及。此处只讲儒家。儒家经过发展,在道德问题上,认为道德是与宇宙本体分不开的。
宇宙本体是个客观的实在。这个本体具有客观性,而这个客观性在人的身上所投射的就是道德。这就是儒家心性说的研究内容。儒家通过这种方式把人内心的道德和客观的本体相联系,然后借着本体的客观性就有了客观性。这样道德就有了动力。可是事实的残酷性是,形上学,本体论被认为是失败的,是精致的艺术品而不是真理。所以这种道德客观性也就不成立了。
4. 为什么道德主观认识和社会客观评价可能产生差别
道德是人类社会独有的。动物不讲道德,有一点类似道德的行为也是本能,是进化形成的行为特点。
人和动物本质上一样,人性本私,个体之间充满竞争。但人类社会高度的分工,已经使个体无法脱离社会独立生存。这就需要一套规则,来调整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制止人与人之间的恶性竞争对社会的破坏力。这就是人的社会性的来源依据。
但是,来源于本私人性的社会性,却使个体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由于个体能力不同等差异,能力强的个体对社会贡献大,理应从社会获取较多回报,却由于没有好的制度约束,这些个体形成了对普通个体的支配、奴役、压榨和盘剥。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行为还是建立在暴力维护的权力基础之上。
利用暴力维护社会不解体,掩盖和抵消了反社会性行为对社会的破坏作用,掩盖了人在本私人性驱使下作恶的丑恶,从而使某些个体这样做不受惩罚,在客观上把人的动物性弱肉强食竞争保持并发挥到了极致。
道德精神就是为了对抗和制约以上这种恶的体制、恶的“动物性弱肉强食竞争”现象和价值观而产生的。是规范人的社会性,使之保持公正善良的精神原则,也是人道主义原则。人的符合道德精神的社会性是善的,反对道德精神的社会性是邪恶的。前者如从奉行坚守道德底线的普通人到奉行高尚道德的君子;后者从打家劫舍的强盗到邪恶的专制大魔头(例如希特勒、东条英机等),他们的社会性是建立在掠夺奴役他人信念之上的。
道德精神不是用来评价本真人性的。因为人性本私,既不善也不恶,无可评价。它是用来评价人的社会性行为的。评价人们奉行的价值观的。因为内心信奉什么样的价值观,个体的社会性行为就存在什么样的表现。部分个体知道自己奉行的价值观丑陋不堪,因而不敢公开承认,他们总是把自己的真实信仰包装起来,说一套做一套,利用假话骗人。但其行动无法掩饰他们真实信仰的价值观。
5. 道德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我是正方
你是正方的话,那么道德就是主观的。这种二元对立的问题,一般都是辩证的看待。
6. 伦理与道德的概念及其区别是什么
伦理与道德的概念及其区别是就日常用法来说,伦理是客观的、外在的、社会性的,道德是主观的、内在的、个体性的。就价值本身来说,伦理的核心是正当,道德的核心是善。就规范来说,伦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独特性。就评价尺度来说,伦理关于对错,道德关于善恶。
伦理虽然也是规则性的,但偏重于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类之间的关系,其价值态度和立场是在相互关系发生的,追求一种正义与和谐的境界。道德或美德主要是个体对自我的道德要求与规范。
道德的特点
正因为道德的自我性、主体性特点,也使道德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不可共享性特点,道德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当自己受到良心谴责或心灵安慰时,往往是闭门思过或“独乐乐”。伦理正好相反,伦理是客观的。
是在相互关系中产生的,是交互主体性作用的结果,不会因个人好恶而改变其性质,相对于道德而言,带明显的可公度性和可共享性。所以,黑格尔把道德看作自由意志的主观精神的形式,而把伦理则看成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
统一体是家庭、市民社会、国家这些客观存在的伦理实体。道德在本质上是自律的,而伦理偏重于他律。因道德的自主性特。
道德常常是对自己发出的价值指令,而伦理因是双方或多方关系的角逐,需要有超越于任何一方利益之上的行为规则,伦理的指令常常是“你们应当如何”或“大家应当如何”,这对于伦理主体而言具有某种外在制约性。
7. 道德的是指什么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行为、活动。道德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道德包含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客观方面,指一定的社会关系对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包括道德关系、道德理想、道德标准、道德原则和规范等等。它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为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等等。道德的主观方面,包括道德行为或道德活动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等。这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转化为个人道德的实践,实现这个转化过程,需要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提高个人对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从而逐渐形成个人的道德信念、道德习惯和道德风格。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8. 道德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其实道德一定程度上来说属于主观层面,不是客观的。
9. 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分别是什么
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分别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社会关系。
道德作为一种内社会容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9)道德是主观的扩展阅读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1、道德的认识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道德的调节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除了上述主要功能,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