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工商基层
❶ 如何发挥基层工商联作用的体会和思考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工商联的成长历程,结合市一级工商联的具体职能定位,工商联必须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当好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同时,面对经济新常态、十八大宏伟蓝图,工商联要以法治思维调整步履跟上发展的节拍,迎接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
为了共圆中国梦,除了发挥好五大职能作用外,工商联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发挥政治引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社会群体,自身构成多元,素质参差不齐,思想观念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十分明显。对这一群体的教育引导工作,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任重道远,工商联必须担负其政治责任。 为此,工商联要通过教育培训、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队伍建设、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等系列活动,发挥其政治引导作用,要在“联”字上狠下功夫,广泛联系各级各类商会,通过它们辐射到每个会员成员企业直至覆盖全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力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落下一个人,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为构建政治新生态做贡献; 经济新常态需要政治新生态的支撑。政治新生态的主要特征是:“立德树人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法治建设法治教育永远在路上”、“道德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等。在依法治理国家的今天,认真探索新常态下工商联与商会工作的新内涵及职能定位,发挥好工商联的作用是当下中国共产党及工商联系统每一名干部的政治责任。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发展,以及机制体制改革没能及时跟进,导致国内政商关系发生很大的扭曲。部分政府机构、官员热衷于设租寻租,一些企业也卷入其中。随着反腐的深入、简政放权以及依法治国的步步推进,政商关系亟须构建新的生态与模式,政治新生态的构建势在必行,工商联将大有作为。为此,工商联要充分发挥三性特征,在“联”上狠下功夫,引导各级可类商会领袖及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通过他们辐射全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构建政治新生态、营造健康的绿色经济发展环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坚持法律底线、坚持道德规则、坚持公正标尺、坚持行为革命。在未来政商关系互动中,只有用法治底线、道德规范、公正标尺、行为准则为政商关系的新模式保驾护航,才能真正形成官商交往“相敬如宾”的政治新生态。 助力新常态下新发展; “新常态”是中共中央把握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适应新常态主体是企业,如何来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这是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工商联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无数事实证明,非公有制企业特有的转身快、灵敏度高之特点,使得他们在变革中往往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当前,对他们来说关键是要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了顺应经济新常态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飞跃,工商联要认真学习消化“十三五”规划,在“联”字上狠下功夫,广泛联系各级各类商会领袖及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协调社会各方力量为他们服务,并通过他们的辐射示范作用,帮助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尽快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变。发挥商会优势实现共同富裕; 目前,全国工商联所属各类商会已超过3.5万个,拥有会员近400万,数量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毋容置疑,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就业、增加税收、市场繁荣、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下扶贫任务仍然艰巨的背景下,为了真正实现“先富带后富,直到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想,工商联要在“联”字上狠下功夫,广泛联系各级各类商会,引导企业家为弘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民营企业家。在商会内部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愿望和目标,使会员之间可以“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通过会员企业辐射整个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❷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工商执法队伍建设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法治政府,必须要建设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确保严格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新形势与新任务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要求愈来愈高,基层工商所肩负的市场监管与行政执法任务也愈加繁重。各地在基层工商执法队伍建设上虽作了不少有益的实践与探索,但行政执法行为不够规范、执法力量薄弱、人民满意度不够高等问题仍在一定程度存在。如何加强基层工商执法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市场监管执法水平乃是摆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一、“四个入手”树形象,着力提高基层工商执法队伍建设整体水平 (一)从提高领导班子建设水平入手,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班子建设是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核心,班子建设得好坏,直接影响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增强法制观念,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培养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发挥各级领导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成员的表率作用,领导干部要坚持下基层,深入执法工作第一线,搞好指导监督,狠抓工作落实。 (二)从加强队容风纪管理入手,努力塑造队伍良好形象。 队容风纪是一支队伍形象的直接体现,是队伍素质的最直观、最外在的反映。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抓起,保持队伍良好的仪容举止、行为规范。要坚持文明执法、礼貌待人,努力塑造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社会广泛认可的良好队伍形象。 (三)从提高队伍执法水平入手,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 。要把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根据广安市行政执法队伍实际,全面开展法律业务知识学习和遵纪守法教育,采取岗前教育、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守法,坚持依法办事、秉公执法,不断提高执法工作水平,坚持严格执法。 (四)从加强廉政建设入手,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廉洁自律、秉公执法,是队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严格贯彻执行中央、省、市以及队伍制定的廉政方面的规章制度,坚决查处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违纪行为,提高广大执法人员遵纪守法、拒腐防变能力。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寓执法于服务之中,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密切执法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对违反廉政纪律的人员予以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二、狠抓“四化”,整体提升干部职工自身素质(一)教育学习经常化。 要将教育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鼓励支持基层工商干部职工在学中练、干中学;把创建学习型机关与争创岗位能手、办案能手、服务明星紧密联系;要积极鼓励全系统干部职工通过自考、函授、中短期培训等方式,广泛参加政治思想理论和业务技能学习,改善基层工商干部职工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应对市场监管执法中的复杂矛盾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二)业务培训季训化。 机关科室应紧紧围绕上级组织的工作部署,抓住市场监管与执法重点,由相关科室承办,组织基层工商干部职工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结合新的法律法规的实施颁布,聘请法理学专家按季对基层商干部职工进行法制学习培训,加强对工商执法办案技巧的学习。(三)工作情况月评整改化。 对基层工商所及其干部职工的市场监管与执法情况,实行月评通报、限期整改制度。基层工商所(队)要重点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工商注册登记、各类市场专项整治、经济违法案件查处、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按月向局机关作出书面汇报,并由局机关组织相关科室组成综合评审小组,通过汇总梳理分析、征求社会意见、到基层所(队)和被监管对象及消费者申(投)诉对象中抽查核实的办法,从中认真查找存在的不足,做到及时查纠、及时弥补。(四)廉洁自律情况公示化。 监察部门对基层工商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情况,尤其是对工商所(队)班子成员的廉洁自律情况,实行通报公示制度。对干部职工的执法执纪、廉洁自律的情况,客观公正地按季(或按月)在工商所所在地予以通报和公示。三、创新监管,努力提高基层工商监管执法的水平(一)创新监管理念,改革监管模式。 基层工商所要正确处理好行政收费职能与市场监管执法职能间的关系;要把市场监管与行政执法工作摆在首位,切实做到履职到位、监管到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市场监管执法经验。(二)监管问责重落实,改革用人制度。 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的原则,严格落实好科室、工商所、巡查人员间的市场监管层级责任追究。对局机关及各工商所(队)工作人员的配备,可积极推行“双聘双选”与“末位惩处”相结合的用人机制,以干部职工个人年度工作考评及社会民主测评意见为参照,大胆改革用人制度,从中发现和选配一批政治思想过硬、纪律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干部职工作为中层干部的后备人选,通过竞岗,调整充实到各科股(室)、工商所(队)的领导班子中去。(三)拓宽监管领域,改革监管措施。 广泛吸纳全系统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建议,促使他们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不断拓宽监管领域,大力改革监管措施,革除陈规陋习,在运用司法、经济、行政手段监管市场上狠下功夫,及时弥补监管中尚存的监管盲区和空白,努力探索创新符合实际的较为完善的市场监管新机制。(四)规范执法程序,改革办案模式。 基层工商所(队)在其所(队)人员中挑选业务精通、办案经验丰富的同志,组建专门的执法办案机构,负责辖区内一般程序案件的查办及辖区内重特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对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特大恶性案件,工商局应当及时成立专案组负责查办,形成工商所“自办+经济检查大队协办+专案组直接查办”的工商执法办案新模式。 四、建立“四项考评管理机制”,促进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一)建立标准控制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 把执法成效、办案质量、队容风纪、办公秩序、财务管理、信访工作、新闻报道等各项工作和各项岗位职责细化,制定目标、标准,层层落实,把目标任务落到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形成“部门担任务、队伍担指标”的责任格局。 (二)建立检查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落到实处。 采取日常检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平时抽查与年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和岗位标准进行检查考评,聘请行风监督员,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建立督办整改机制,确保各项任务及时完成。 要及时办理领导交办的事项,及时处理群众举报案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对未按时限要求办理的,进行督办整改,跟踪问效,并给予相应的处罚,促进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四)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严格按照优则奖、劣则罚的原则,完善执法工作和自身建设等队伍管理方面内容的考评办法,把工作业绩与奖励挂钩;严格按照优则上、庸则下的原则,完善人员岗位责任工作成效考评办法,将考评结果与奖惩、培训、职务升降、公务员考核挂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激发队伍的工作热情,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和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❸ 我国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发点是什么
一、关于全会决定起草背景和过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即着手研究和考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落实这个顶层设计,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
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贯彻落实这些部署和要求,关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强调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
基于这样的考虑,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并作出决定。为此,成立由我任组长,张德江同志、王岐山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两位省里的领导同志参加的文件起草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文件起草工作。
1月27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2月12日,文件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文件起草工作正式启动。2月18日至25日,文件起草组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14个省区市进行调研。
从各方面反馈的意见和实地调研情况看,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并作出决定,意义重大而深远,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期盼。大家普遍希望通过这个决定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深刻阐明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针对法治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出强有力的措施,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作出顶层设计。
文件起草组在成立以来的8个多月时间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论证,反复讨论修改。其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分别审议全会决定。8月初,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党内老同志意见,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
从反馈的情况看,各方面一致认为,全会决定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有针对性地回应了人民群众呼声和社会关切。各方面一致认为,全会决定鲜明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论断,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方向、道路、抓手,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中央责成文件起草组认真梳理和研究这些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对全会决定作出重要修改。
二、关于全会决定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中央政治局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领域,必须立足全局和长远来统筹谋划。全会决定应该旗帜鲜明就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回答,既充分肯定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又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新观点新举措;既抓住法治建设的关键,又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要求;既高屋建瓴、搞好顶层设计,又脚踏实地、做到切实管用;既讲近功,又求长效。
全会决定起草突出了5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工作部署,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二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要求,而不是就法治论法治。三是反映目前法治工作基本格局,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4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四是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直面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力争提出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五是立足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又不照抄照搬别国模式。
全会决定共分三大板块。导语和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属于总论。第一部分旗帜鲜明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科学内涵,阐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重大问题。
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构成第二板块,从目前法治工作基本格局出发,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行论述和部署。第二部分讲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从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4个方面展开,对宪法实施和监督提出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通过部署重点领域立法体现依法治国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关系。第三部分讲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从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6个方面展开。第四部分讲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从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进严格司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6个方面展开。第五部分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从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4个方面展开。
第六部分、第七部分和结束语构成第三板块。第六部分讲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从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3个方面展开。第七部分讲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从坚持依法执政、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加强涉外法律工作7个方面展开。最后,号召全党全国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❹ 依法治国何时在基层生效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17
❺ 如何将依法治国运用于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在每一个社会结构的微单元中都担当着组织引领作用。俗语讲,“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到每一项中央政策精神的贯彻落实,小到一家一户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基层党组织用双脚来丈量,桩桩件件做到位。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同样基层党组织也为广大群众所依赖,在群众中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各项任务,是以每个群众都能享受到公平正义为前提,范文写作 www.fwwang.cn需要落实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基层党组织无疑要挑起这副重担。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书。”党员干部生活在基层群众中间,广大群众既会用“放大镜”关注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也会用“显微镜”挑剔每一个党员干部的问题毛病,党员干部怎么做,党组织怎么办,直接决定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在多元利益和多元价值的冲击下,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套取国家补贴等现象不断曝光,基层党员干部中的“苍蝇”成为群众反感的众矢之的,从不同角度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法治在基层的落实。
基层党组织由一个个党员干部组成,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表现都是法治在基层落实的缩影。依法治国在基层的落地生根,既需要每一个基层党员干部成为法治建设的标杆,范文参考写作网,教您怎样写范文 www.fwwang.cn率先带头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培养法治思维,从不逾越法治的“高压线”;也需要他们成为推进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保持清廉之风秉公用权、依法用权,秉承公平正义精神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让权力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行使,赢得群众的信赖。
党的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力量在基层。尽管有“苍蝇”,也有“老鼠屎”,但只要主流是清澈的,只要始终保持激浊扬清的价值导向,努力让每一个党员都成为维护法治权威、践行法治精神的一面旗帜,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推动法治建设的坚强基石,依法治国必然会在基层牢牢扎根,使每一个群众都能享受到法治阳光的照射,享受到法治带来的公平正义之红利。
❻ 依法治国与基层工作的几点思考
基层工作,直接接触群众,涉及群众利益,是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益,践行公务员宗旨,履行好自己职能。
❼ 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什么作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我们要积极发挥广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了依法治国问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我们要积极发挥广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的有序开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党的基层组织最多,基层党员数量最为庞大。根据中组部2012年底数据,我国共有基层党组织420.1万个,共产党员8512.7万名。我们必须依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广大基层党员,使广大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依法治国要重行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依法治国,立法很重要,但关键在执行。一部法律再好,被束之高阁,得不到有效执行也是废纸一张。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要加强。法律得不到有效执行,难点也在基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需要加强。
三、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自觉守法意识。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有13.7亿人口。提高这么庞大的人口的守法意识,做到自觉守法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加强宣传,任重而道远。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❽ 如何在基层工作中开展依法治国工作
一、党的基层组织最多,基层党员数量最为庞大。根据中组部2012年底数据,我国共有基层党组织420.1万个,共产党员8512.7万名。我们必须依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广大基层党员,使广大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依法治国要重行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依法治国,立法很重要,但关键在执行。一部法律再好,被束之高阁,得不到有效执行也是废纸一张。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要加强。法律得不到有效执行,难点也在基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需要加强。
三、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自觉守法意识。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有13.7亿人口。提高这么庞大的人口的守法意识,做到自觉守法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加强宣传,任重而道远。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