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依法治军故事

依法治军故事

发布时间: 2022-05-04 10:15:00

㈠ 中国国防咋样

中国军力与国力的不匹配已经成为中国成为世界上真正有影响的大国的巨大障碍,这也是中国在系列国际事件中屡遭暗算、屡遭打击、数次受辱的根本所在。在这时候,我们不得不想到俄罗斯,一个经济规模仅占中国三分之一的国家,它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是一个没落的国家,甚至被排到了所谓的“二流国家”的行列(部分专家观点),但就是这个国家,却不会遭受公然的“轰炸大使馆”的污辱,也同样不会遇到“南海撞机”的无奈,还有,它同样有一个分裂国家的“车臣问题”,却不会有哪个国家公然敢于声称对其拥有协防义务,更不用说提供先进的所谓防御性武器了――虽然有很多国家想这么做,但它们还是终归不敢。我们再把思维转到中国的晋代,重新把“石崇斗富”的故事拿到这里来读一读:石崇富甲一方,敢于与当朝的权臣(名字与职位已经忘记,但可以肯定权势很大)比富,每每都把这个权臣羞辱一顿,但在该权臣终于恼怒成凶时,也就到了石崇生命的结束。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石崇经济力量不可谓不大,但在“武力”面前,他却不但不能够风光依旧,反而失去了做人的资格――可悲可叹。 对于刚才的两个案例,从第一个当中,我们可以受到启示,而从第二个案例中,我们应该学到教训。总观中国的当前状况,我感觉她就像中国古代的“石崇”,即使她还没有那么富,而且也没有他那么“冒失”和不自量力,但她却拥有类似于他的“脆弱”气质――即使这种“脆弱”表现得也不是那么明显。每每想到这些,一种危机感油然而生,再看到美国人的霸道嘴脸,势有不把中国逼到死角誓不甘休的架势,更替国家着急,对民族的未来着急――我不能够接受在未来几百年后,当后人谈起历史的时候,说一个曾经辉煌过上千年的大国与她儒雅的富有人性的文化一同湮灭,虽然那时可能还有一个叫中国的国度,还有很多黑头发黄皮肤的人在那里生长,但她已经没有了独立的国格,那里的人民信仰着野蛮血腥的“民主”。 中国的“脆弱”,其最主要的表现是国防的虚弱无力,这已经与中国的经济成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成为某些国家轻视中国存在的根本原因。发展国防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但是,中国的国防建设却是在一种手忙脚乱的情况下进行的(台湾问题逐步严峻引起),发展战略不清晰,或者不科学,已经成为中国国防建设的软肋,必须给予更正,否则后果不是越建越强,而是越建越弱。总的来说,中国的国防建设存在以下几个不利局面既解决措施。 1、紧跟欧美模式。对于经济,从学苏联再到学欧美,从计划到市场,在当前主流意识下,我不敢造次,硬说市场经济不好,但是对于军事,我却敢说,一味的学习美国,按照美国模式建军势必造成武侠小说中的“师傅打徒弟”的现象。中国大地上到处都在炒新军事革命的概念,上至军委,下至士兵,每个人都能够对新军事革命说上几句,而且千篇一律,都是把我军建成一支信息化部队当成当前中国新军事革命的目标,对此我感到茫然,而且感到担心,非常担心。众所周知,海湾战争掀起了世界的新军事革命的浪潮,每个局外国家都对美国的信息化武器感到新奇和震惊,就是这种观念,造成了许多国家把军队变革成信息化部队当成未来几十年的目标――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中国当前面临的如此严峻复杂的安全形势的话,如果这个国家所面对的对手和它处于同一起跑线的话,对于这种提高军队作战效能的改革方式无可厚非,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却绝对不能够把建设信息化部队当成未来军事革命的主要目标,如果这样,我们将只有挨打的份:我们未来的主要敌人是企图遏制中国强大发展的美国,一个嗜血成性的“流氓国度”,十足的恐怖源泉,百般的无耻无赖的国家。而美国人强大的空间能力,在战时将把信息化战争的关键组成部分――各式卫星通过各种手段消灭得一干二净――如果它愿意的话,看你怎么和它打信息化战争,看你怎么联合作战!在2004年出版的《美军军事转型》中,美军没有对世界各国的信息化进程感到丝毫的担忧,倒是对核武器、空间能力给予强烈的关注,由此看出,我们把大量的金钱投入到与美国人相差甚远(美国的信息化水平一般人认为是70%――80%,而中国则为10%不到)的领域去与之竞争,结果只能是永远赶不上――这也是美国人的战略,要维持与其他国家关键技术的时代差。即使能够达到相同的水平,届时美国人强大的空间力量足以把中国的所有卫星消灭掉,那时候,所谓的信息化装备都将重新返回到机械化时代,由此可见,我们的追逐显得那么没有意义,相反,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金钱。因此,对于我们的军事革命,我们要有一种创新意识,还要有创新的勇气,更要有创新的智慧,基于我们未来的作战任务,必须重新考量我们的军事革命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技术支撑。 2、国家不重视。在“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深远影响下,中国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在加上“军队要忍耐”,“军队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大局”等具有针对军队指令性的号召下,军队建设停滞不前,几乎马放南山,这是中国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失误,也是我们整天鼓吹的“社会协调发展”的违背。在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家综合实力的时候,没有一个研究机构把国防力量放在要素排序的前两名之外,可见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国家不重视首先表现在投资过少,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持续多年的经费在几十亿美元,实在是中国国防建设的悲哀,也是国防战略的重大失误。其次对国防工业不重视,对机器破旧,人才短缺流失现象不给予充分的重视;对倒闭转产听之任之;改革思路在利益惯性下变形错乱,仍然不能实现“竞争”带来效益的局面;对国防工业投资力度不够,却把宝贵的资金投入到到目前为止仍然看不出对中国长期发展具有显著作用的房地产、汽车等低技术含量的行业中(中国汽车行业的悲哀所在是它本来应该成为带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排头兵,但诸多原因造成无法或不愿意在技术上进行过多的投资,因此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中国的汽车行业几乎没有几个企业能够生产发动机)。但就是这样的行业,国家仍然把它当成宝,不下定决心给予整合,却让它们无情的吞噬国人本来不多的财富,这也是中国经济畸形表现之一。而房地产则更是比汽车来说更加可恶,它不但占用了大量的资金,造成金融系统的濒临崩溃,而且给中国经济造成大量泡沫,为未来发展带来巨大风险,但就是这样的行业,却也成为当前经济中的“亮点”,实在感到可笑和无奈。)。 3、军队人才短缺。军队已经不能像建国初期那样把中国最优秀的人才都集中起来,反而成了知识化程度最低的公共部门之一,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又一大失误。当我们在嘲笑一个事实――军人都是大老粗――的时候,我们在拿自己的未来人身安全、尊严开玩笑。在一定意义上,国防建设应该主要是全国人民的事,而军队的责任是利用现有条件练好本领,为保家卫国储备经验和能力,因此军队战斗力的基础还需要全国人民把钱投入到军队建设中来,不要幻想“想叫马儿跑,又想叫马儿不吃草”。中国军队当前人才的获得很尴尬,在整个社会市场经济观念无孔不入的前提下,根本无法把大量优秀人才吸引到部队,即使个别人才到了部队,也无法长期忍受清苦的生活而选择离开。因此把军事人才纳入市场体系,通过提高待遇水平(物质作为主要因素),从全社会吸引优秀人才,应该成为未来的必然选择――如果市场经济还要继续的话。 每当国人在国家受到侮辱和轻视而感到愤怒的时候,我们无不想知道我们的军队到哪里去了,进而感到中国军队的如此软弱,但就在大家幸福生活的时候,有几个人能够想到军人呢,有几个人能够关心远在他乡,驻扎在边疆荒漠的军人呢。抗洪英雄的短暂荣光换不来中国绝大多数普通人对他们生存状况的关注,甚至还有些人认为军人丢掉生民换取国人的平安是一种“宿命”,这是一种非常自私的人,可以想象当国家危难的时候,这种人一定是汉*,至少是帮凶――在他们的胸口中流淌着冷酷的残忍的血。中国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拼争中已经感到了疲倦,无不珍视用辛勤汗水换来的现有财富,这是中国选择市场的必然,但决不能够把它当作培养冷酷无情,自私自利品性的源泉。还有,当国人了解中国高级军官投敌卖国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不对他们痛恨的咬牙切齿,也会流露出对军队的失望。这些败类是人民的天敌,不可饶恕,必须给予正法。但是在我们分析原因的时候,不能不得到一个结论:他们需要钱,他们是被钱砸倒的。在这时候,有几个人会联想到中国军人的收入呢,是清苦的生活(相对于相同级别的地方干部)让它们出卖灵魂,背叛国家,给中国国防建设造成重大障碍。 当我们了解外军军官的知识水平时,没有一个人会不感到它的强大是那么理所当然,即使是印度,这个我们有些人实在看不起的国家――它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它的军队中,营职以上军官拥有硕士学位的达到40%以上,而俄罗斯则要求其作战指挥军官必须具有硕士学位。而我们呢,部队中拥有硕士学位的有几个呢,即使有几个,也大多干不了几年就走了,这就是差距――巨大的差距。在一般人的眼里,指挥打仗不需要学历,稍微培训就可以胜任,这是大错特错的观念,好像就是前一阶段的报道,38军的坦克集团训练中,竟然把信息战端口全部封死,原因就是不会使用――人才为积呀。稍微了解部队的人,都有一个印象,新的装备大多会停在库房里,原因是没有人操作,而领导害怕搞坏了而承担责任,多么可怕!! 中国军队需要人才,让可爱的,富有远见的中国人民带着为生活打拼的疲惫,怀抱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予军人最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为中国国防的发展做出贡献。 4、人治军队现象严重,依法治军流于形式。中国缓慢的法制化进程同样也影响军队领导体制的改革,往往造成“依法治军

㈡ 求《孙子兵法》的课件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军事家孙武的著名军事论著。1972年4月,银雀山1号西汉墓中出土《孙子》竹简233枚,该书总结了春秋以前的战争经验,在2500年的中外军事思想当中影响深远,被誉为“兵学圣典”、“天下第一兵书”。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兵圣—孙武
孙子名武,字长卿。子是古代人们对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老师、先生的意思。孙子就是对孙武的尊称。孙武出生于春秋末年(公元前6世纪末—前5世纪初)的齐国。现山东地区惠民、广饶一带。具体的生卒年代已无从考证,从他活动的时间来看,大约和孔子是同时代的,因此后人尊称他们是“文武二圣人”。
公元前512年,经吴国大将伍子胥的数次推荐,孙武以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阖闾。他对战争及战术、战法等一系列新颖独特的见解引起了吴王的共鸣与赞赏。吴王召出宫中美女180人,让孙武当场演练兵法。在演练中,孙武任命吴王两位爱妃为队长,并向她们约束了法令。但这两位队长不听号令,嬉笑不止。孙武为了体现依法治军的思想,将两位不听号令的队长斩首示众,又重新任两位队长把队伍演练的井井有条。吴王知道孙武确实会用兵,就任他为大将军。这就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吴公斩姬”的故事。孙武在仕于吴王阖闾期间,与伍子胥等人多次对楚国进行轮番袭扰。吴楚柏举之战是我国战史上第一次千里奔袭的成功战例。也是一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成功战例。长期受楚欺凌的吴国决定兴兵伐楚。公元前506年冬天,吴王阖闾亲自率领军队3万人进攻楚国。吴军由姑苏沿淮河西进,在蔡、唐军的掩护下,通过大隧、直辕、冥厄三关要隘,突入齿境,同楚军隔汉水对峙。。吴军不失时机后退诱敌,把楚军引到战场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乘机打败楚军。楚军遭到重创向西溃退,吴军不给楚军喘息的机会,以“半济而击”的战术,打败楚军。吴军五战五胜,取得了以3万军队破楚20万大军的辉煌战绩。(击溃战)
孙武在吴国的争霸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灵活运用自己的兵法,在战争的实践中证明了他的军事才华,检验了自己的军事理论,为吴国取得争霸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卓越的战功。从孙武一生来看,他不但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卓越的军事理论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家。倍受历代中外军事家、政治家的尊崇,誉为“兵圣”。
十三篇
一、 计篇
1、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也。
释:战争是关系国家战略全局的大事情,维系着民众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不慎密考察、不认真研究的。
2、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
得算少也。
释:未开战之前对战略的筹划周密就胜过对方的,是因为筹
划周密使获胜的条件充分;反之是因为筹划不周密使获胜的条件少。
《计篇》是十三篇的纲领,具有提掣全书的作用。论述了通
过战略运筹分析敌对双方有关战争的基本因素。
本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孙子的战争观、谋略观及战术思想在本篇中都有十分精彩的阐述。
重战、慎战和善战是孙子战争观的三个主要表现方面。重战,即重视战争、认真探讨研究战争;慎战,即慎重的对待战争;善战,即善于指导战争。
孙子认为战争之所以是国家的大事,是因为军队之间的生死搏斗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因此,对待可能遭到的临国侵略,未必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如果要远征他地,一定要在兵力、物力、财力上进行周密的筹划,作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另一方面,战争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之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此在用兵之前,一定要认真考虑,决不可以草率用兵。
二、 作战篇
1、故兵贵胜,不贵久。
释:用兵作战,贵在速胜,不宜久战久拖。
2、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释:精通军事的将帅,是人民命运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全的
主宰。
战争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深入敌国作战,将增加供给的困难,造成国家财力消耗,加重人民负担,会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地位,所以要速战速决。
三、 谋攻篇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释:百战百胜不是好中最好的,不用交战而使敌人屈服才是最好
的。
通过谋略在战略上战胜敌人。主要论述了“全胜”的战略思想及实现的方法和条件。这是孙武对战争所期望达到的最理想境界,也是孙子高人之处。
传播应用
在国内,东汉末年,曹操撰成《孙子略解》,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孙子》注本。成为最早注释〈孙子〉的人,唐代杜牧成为曹操后第二大注家。
在外国的流传以朝鲜(百济、新罗)为最早。18世纪传入西方。在唐朝武则天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开始首次在国内讲述了这部巨著公元1772年,法国神父约瑟夫阿米欧把它带到了法国。1860年,俄国成为《孙子》在国外传播的第四个国家。《孙子》有汉、满、西夏、女真、蒙古、维吾尔语六种。西夏文《孙子》译本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少数民族文字译本,原本现存俄罗斯】。
《孙子》在当今世界上的影响已远远的超出了军事领域。被广泛的应用于政治、外交、经济、商业、教育、体育等领域。它对解决社会问题、人际关系都有指导作用。

㈢ 请从古代法律角度分析曹操割发 代首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三国典故,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往事越千年。现代法治不论在理念上、制度上、程序上,还是社会要求上,都与古代法治大相径庭。历史的烟尘虽然已经湮没了枭雄,但现代法治的大树就在古代法治的幼芽上成长起来,却是曹操无论如何料想不到的。放眼将来,千年之后的法治又将是何景象?恐怕也无人知道。

一千多年前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是作为领导人模范执法的典故流传至今的。故事自始至终充满了戏剧性:曹操颁布禁令———自己触犯禁令———主动请罪———谋士为其开脱———割发代首———军纪肃然,立法者在陷于受自己法律制裁的困境之后,比较高明地执行了法律,剧情以圆满的结局落幕。虽然“割发代首”还不是那么公正,与现代法治相去甚远,但其朴素的法治思想,在那个时代尤显难能可贵。因此,这个囊括了立法、执法、法律解释、变通执法等法治元素在内的故事,堪为古今法治比较分析的绝佳样本。
严格执法是法治的第一要义。古今皆强调严格执法,但只有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才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严格执法。
严格执法的第一个要求是法律不能被虚置。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和条件,就必须运用法律加以规范。第二个要求是执法不能打折扣。法律只有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才能充分发挥其规范功能。第三个要求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样情况同样处理。
但是严格执法始终面临严峻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平等性问题。在曹操的时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是对一部分人平等。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中国的皇权是游离于法律之外的。这是对历史状况的精辟概括。事实上,曹操完全可以不受自己法律的拘束。他作为领导人,主动要求罪加己身,带头模范执法,对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其积极意义是明显的。但这只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明选择,而不是法律的强行要求。第二个挑战是执法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问题。执行法律免不了解释法律、变通法律,但严格执法是第一位的,只有在严格执法会导致与立法目的相反的效果的时候,灵活性才能被考虑。通过行使自由裁量权变通执法弥补立法的不足,使得法律更加适应条件的变化,更好地实现立法目的。
但是,解释法律要本着立法的真意,以谨慎之心为之,不能脱离法律的价值追求胡乱解释。变通执法要由有权主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对曹操来讲,从尴尬的境地脱身,虽然有赖于谋士郭嘉救急得当,但更主要的是曹操集立法权和司法权于一身的混合主体身份优势,可以一言立法、一言废法,置身法外,谋士的话只是一个下台阶的理由。因此,只有现代民主社会才为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供了可能。民主社会主权在民,民主加上法制,人人都在法律之下,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人物,权力受到基于民主的明确的程序制约。封建社会主权在君,法律是治民的工具,君主在法律之上,权力不受严格的程序控制。在当今时代,我们在建设民主法治国家的过程中,仍然要面对上述两个挑战,我们应对挑战的方式和结果,则可以作为衡量法治水平的一个标尺。
立法是法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曹操的禁令由于立法问题而导致执行困难。首先是违背了利益平衡原则,毁坏庄稼就要处死终归是过于看重了庄稼而轻贱了人命,即使违法的是自己的心腹爱将也难以做到严格执法。在民主法治社会,立法的过程是权利制约权力、权力制衡权力、权利博弈权利的过程,最终确定的立法目标、价值取向和利益保护水平必然是中庸而不冒进的、保守而不激进的,是兼顾各方利益的。
二是立法的决策过程缺乏民意参与,听凭领导人率性而为。我们不知道禁令的具体出台过程,但我想即便有别人参与,也大抵是顺着曹操的意思去出言支招,断不会直言相抗。这与现代民主政治中的参与完全是两回事。民主社会中的参与是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和规范的民意决策,而不是简单的建言献策。
三是立法粗疏空泛。“践踏庄稼者斩”,固然简短有力,掷地有声,但作为政策指导可以,作为法律则不严密。完备的规则必须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能够切合实际地尽可能关照到各种可能性,并对不同情况配置不同的处理方法,形成严密合理的规则体系。禁止军队毁坏庄稼,在立法上应该区分故意、过失和意外事件,区分行为后果的严重程度等等,再施以相应的处罚,如可以规定责令赔偿、责令赔礼道歉、公开责罚、降级降职、扣减军饷等等。果真若此,对曹操不折不扣地执法也没有大障碍了。

㈣ 依法从严治军历史沿革

主席强调指出:“从严治军是建设强大军队的铁律。古语说得好,慈不掌兵。稀稀拉拉,松松垮垮,就不成其为军队,就打不了仗,更不可能打胜仗。”这就告诫我们,纪律是军队的命脉,必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用钢铁般的纪律来保证强军目标的实现。

古往今来,从严治军都被认为是兵家治军之铁律。历代军事家无不把严明纪律作为治军之道、制胜之基。3000多年前,武王伐纣,拜姜尚为帅,姜尚出征前在帅府挂出“斩法纪律牌”,开列条款“十七斩”,令到法行,三军用命,终在“牧野之战”中以5万兵力一举打败纣王17万大军。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吴起就曾说过,“兵不在众,以治为胜。”“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民族英雄岳飞治军以军纪严明著称,素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之美誉,令金军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慨叹!明代屡胜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也非常推崇“严号令”“明恩威”,要求兵士“擂鼓进军,虽水火不却步;鸣金收兵,虽金银不贪”。他们之所以在血火交织的人类战争史上谱写出壮丽篇章,无一不和他们从严治军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军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始终把从严治军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从建军初期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后来颁布的一系列条令条例,贯穿了我军令行禁止的严明军纪。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藏区时,毛泽东妻弟贺敏仁是个红小鬼,跟着红军长征走到了藏区,有一天贺敏仁饿得实在受不了,就和几个战士跑到喇嘛寺找东西吃,没找到,但看到有银元和铜板,就拿了一些去买吃的东西,被发现后执行纪律枪决。对此,毛泽东只说了一句话:“红军就应该有铁的纪律。”1937年,曾任旅长的黄克功对陕北公学女学生刘茜逼婚未遂,将其枪杀,经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审判,被判以死刑。有人提出国难当头,人才难得,可让他戴罪杀敌。黄克功也给党中央、中央军委写信,要求从轻处理,戴罪立功。毛主席接信后,当即就给边区法院院长雷经天写信,支持法院判决,信中就讲:“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和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厉的纪律”。1947年9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警卫团副连长赵桂良因为偷拿老百姓粉条被执行枪决。人们为他求情时,邓小平说:“部队作风纪律的好坏,关系部队胜败存亡,关系部队的生命。一支部队作风纪律坏了,就是这支部队政治危机的开始,就等于给自己挖掘坟墓。”1949年5月25日,经历了半个多月炮火洗礼的上海,终于迎来了解放后的第一个清晨,市民们惊奇地发现,蒙蒙细雨中,潮湿的马路边,躺满了和衣抱枪的解放军战士。当夜攻入上海市区的第三野战军十万大军全部露宿街头,让国内外刮目相看。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鲍大可说:“我认为这是红色中国的第一张‘上海公报’。”年轻的民族资本家荣毅仁当时正准备从上海迁往香港,亲眼目睹大军睡马路,遂改变主意决定留下来参加新中国建设,后来做出了许多贡献,晚年成为国家领导人。由此可见,我军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有严明的纪律作保证。

从严治军是古今中外治军之道的精要所在,依法治军是现代军队建设的一般规律。作为中国军队,必须始终牢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使从严治党、从严治军方针落到实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力标准牢固确立,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坚强保证。

㈤ 历史上体现出治军应该以人为本的具体事例

胡锦涛主席指出:军队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建军治军的重要理念。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原则,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反映了我军性质和宗旨的本质要求,揭示了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中,既要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又要坚持主体性与客体性、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一致。具体来讲,要把握好“三性”:

突出特殊性,紧密结合部队建设实际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我军所讲的“人”具有三层含义:一是指由我军性质所决定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二是指军人这一特定社会群体意义上的人;三是指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军人个人。这种“人”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贯彻“以人为本”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为人民服务与为官兵服务的关系;弘扬牺牲奉献精神与维护官兵正当利益的关系;坚持依法从严治军与发扬军队民主、注重人文关怀的关系。总之,军队贯彻以人为本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认真遵循胡主席所教导的,切实把爱护官兵生命与培育战斗精神统一起来,把关心官兵个人发展与从严治军统一起来,把尊重官兵权益与确保一切行动听指挥统一起来,使以人为本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真正得到贯彻和体现。

把握规律性,坚持以科学辩证的方法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必须掌握科学辩证的方法:要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帮助人的功能,积极促进官兵全面素质的提高,把工作重点放在提升官兵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官兵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上;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着眼增强官兵的首创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强调共性的同时,积极引导官兵张扬个性,把个性发展纳入部队建设的正常轨道,使官兵在保持共性、张扬个性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要坚持说服教育与自我改造、自我教育相统一,充分尊重官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主体地位,激励官兵挖掘自身潜力,从自身实际出发展开自我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要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感染力。自觉把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作为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有机统一起来,自觉真学真信真用党的创新理论,把为民爱民、关注民生、尊重民意,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基本能力和基础底线,切实为官兵当好表率,做好样子,使官兵在接受教育中心悦诚服。

注重长远性,切实以政策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不能仅靠行政手段,根本的是要发挥政策法规的制约作用。党的十七大后,我们党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大力推行党内民主。我军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特殊集团,且大多数是党员,更应积极稳妥地推进部队民主建设,通过完善法规制度,使官兵真正成为部队建设的主人、军队权力的源泉、军内行动的主体:在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政策制度要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家的政策制度改革相吻合;在干部调整使用上,要切实使官兵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择权得到尊重和保护,真正把群众公认、德才优秀的干部用起来;在工程建设、集中采购、选改士官、征集兵员等部队敏感事务上,要着眼维护人民群众和官兵的正当权益,使研究制定的政策制度更具有科学性操作性和透明度,以利于制度落到实处;在高级领导和机关的权力运行上,也需要通过政策法规强化制约机制,解决好监督不到位和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真正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㈥ 浅议如何打造新时期公安消防铁军

打造公安消防铁军,是推进消防事业发展进步的创新之举,是全面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强警之策,是新时期履行新使命和消防队伍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不仅要有非同寻常的认识、非同寻常的决心,更要有非同寻常的举措;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高度的负责态度,更要有铁的队伍和铁的纪律作风;不仅要有特殊的装备,更要有特殊的训练、承担特殊的使命。应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努力来实现:
一、注重育“人”
合格的军人,没有战斗精神的军队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只有不断加强官兵战斗精神培育,使广大官兵始终保持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才能在应对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强大的精神支柱是凝聚兵心、克服困难、打赢胜仗的重要保证。我们桐乡大队要充分结合当前部队深入开展的“弘扬公安消防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和“双争”活动,坚定官兵理想信念,强化爱军精武意识,用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教育部队、熏陶官兵,使官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官兵保家卫国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官兵自觉献身消防事业,苦练打赢本领,做到“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同时我们还要结合基层部队的“两个经常性”工作的开展,把战斗精神培育渗入警营文化建设中。通过组织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各类活动,以先进文化为武器,不断提高官兵的综合能力素质,使官兵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昂扬的精神状态。
在加强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教育的同时,我们桐乡大队也要通过开展各类活动1.向全体官兵发出打造铁军倡议书活动。喊出铁军建设向我看齐的口号,激发官兵“有红旗就夺,有第一就争”的争先创优意识;2.开展“铁军建设我该怎么做”讨论活动。进一步明确每名官兵在铁军建设中自己的职责使命,为开展打造铁军奠定扎实的基础;3.开展“听红色故事、观红色电影、看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官兵连续作战、顽强拼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组织我为铁军建设“献一计”活动。充分发动每名官兵为铁军建设提供金点子、好主意,为铁军建设出谋划策;5.开展一次“读一本好书励人生”活动。组织官兵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活动,学习保尔?柯察金“坚忍不拔、坚定不移、百炼成钢”的精神,锻造官兵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二、注重立“制”
强化制度保障,全力打造官兵钢铁式纪律。铁的纪律就是具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纪律观念。我们要通过三个结合来打造官兵铁的纪律。1.结合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强化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理念。严格贯彻落实部队的三大条例,强化官兵的纪律观念,大力培养官兵的服从意识和纪律观念,做到纪律似铁、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在狠抓制度规定的贯彻执行上下功夫,坚决纠正思想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驰等问题。2.结合当前部队开展的“安全双百日竞赛”活动,层层落实铁的管理。强化部队管理和日常工作的检查、督促,狠抓部队作风纪律、士官队伍和正规化建设及安全防事故工作,做到部队营区管理严格规范,门卫值班制度落实到位,一日生活制度正规有序,官兵警容风纪、礼节礼貌和精神面貌良好。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官兵“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切实加强对官兵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了解,及时掌握官兵社会交往的真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3.结合两个经常性工作,做深做细部队管理工作。中队干部与士兵真正做到“五同”、“五勤、三及时”(即勤看、勤问、勤思考、勤分析、勤做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弄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三贴近”和“四个知道(知道在哪里、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一个跟上”,真正把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管理工作做在平时,延伸到灭火救援现场和训练场。同时要按时召开部队管理教育和“两个经常性”工作分析会,督促每名干部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多强调“居安思危”,牢牢把握安全工作的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和重点人员,有的放矢地作好预防工作,有效克服抓管理心中无数,抓安全没有方向,不出事盲目乐观,出了事上下埋怨的现象。从规范一日生活秩序严起、从每一次接警出动做起、从官兵一言一行抓起,培养雷厉风行、敢打硬仗的战斗作风,树立“铁心向党、铁胆攻坚、铁血为民”的品牌。
三、注重固“本”
提供硬件支撑,不断巩固部队钢铁式装备。根据中央军委新颁布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部局基层大、中队建设标准的相关要求,着力加强部队基本建设和装备建设,一方面桐乡大队将对营房内部设施进行整修,并进一步完善和增添相关设备,为履行职责使命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根据部局铁军装备配备标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装备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主动向政府领导汇报消防应急救援工作情况,争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合理规划特种装备的购置,避免重复建设,把宝贵的经费用到最急需的地方;二是加大装备的配备力度。结合本区域灾害事故的实际,按照“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性能先进,防护达标”的原则,加强高精尖装备的配备落实;三是加大装备的应用力度。组织器材的培训应用工作,积极开展“五知一能活动”,使官兵充分掌握装备的技术性能,能熟练地操作使用,发挥装备的最大效能。并加大对装备器材的维护保养,保持装备的良好状态。通过开展“人人爱装备活动”,广泛开展“学标准、学制度、爱装备”和装备管理“无损坏、无丢失、无锈蚀、无霉变”的“四无”活动,突出“练为战”的目标,广泛开展装备技术操作竞赛活动,使日常的装备训练更加贴近火场。
四、注重执“法”
公正文明执法,大力提升执法钢铁式水平。牢固树立执法质量是消防工作的生命线意识,强化抓法制就是抓全局、抓法制就是抓队伍的理念。桐乡大队始终要把树立执法为民思想作为价值去向,有效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以制度促规范。根据实际明确监督检查、建审、火调等各个执法岗位的具体职责和执法责任,并落实到具体的人员,通过实行岗位责任制,确保职责明晰、权责统一。二是以程序促规范。对内部审批流程责任分解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的审批时限、主责承办人,明确区分审、验人员,严格实施主责承办制,在每一项执法工作中都分别形成一套与执法工作相适应的工作程序,并借助信息化技术规范审批流程,推行电子警务,坚决实施法律文书制作、法核、审批等环节网上运行,杜绝监督执法“体外运作”和执法随意性及不规范行为,从而提高执法的效率。三是以素质促规范。监督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执法水平和质量,是落实监督执法规范化的主体保障。为此,监督干部定期业务学习和执法工作分析制度,通过业务学习,集中讨论的方式重点解决执法水平不一致,执法尺度不统一,法规条款理解不全面的问题。同时监督干部还要加强消防专业知识以外的其它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使自身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执法能力,具备指导、帮助单位进行消防安全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的能力。
五、注重抓“钢”
坚持严格训练,全面提高部队钢铁式战斗力。苦练出精兵。科学正规有序艰苦的训练,是提高部队攻坚作战能力,提高打赢能力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紧紧围绕打造消防铁军的总要求,强化队伍的体能训练,强化队伍的专业训练,努力打造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过硬消防铁军。
一是注重基础、强化技能。1.理论知识训练是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依据。开展理论学习,强化队员对高层、地下、大空间、大跨度等建筑火灾和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进攻路径、攻坚要点、避险逃生等方面知识的熟悉掌握。2.体能训练是高效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基础。采取魔鬼式训练法、趣味体能训练法、组合训练法、“七个一”训练法,(每天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杠端臂曲伸、100个引体向上、一套体能综合训练操、一次负重登楼、一次5000米跑)等方法加强基础体能训练,保证官兵体能素质不断增强。3.心理素质训练是官兵保持战斗力的重要环节。采取烟热训练设施、拓展训练设施等加强官兵的心理训练,主要训练队员在高温、浓烟、高空和亡人条件下的预判、反应和处变能力,突出了队员的认知、应变能力训练,不断提高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4.技能训练是实现“内攻近战、强攻排险”任务的前提。在技能训练上,反复开展立体进攻、纵深进攻、排险抑爆、破拆堵漏、紧急避险等操法训练,强化了恶劣条件下队员的作战能力,不断提高官兵打赢战斗的基本能力。
二是注重应用,强化养成。无论是先进战术、战法、车辆器材,还是强攻近战理念;无论是战斗中的协同配合,还是安全措施的采取,都必须坚持平时养成,战时应用的原则。只有在实战中不断锻炼提高、规范养成官兵的战斗素养、战斗技能,才能实现训战一致,战时提高的目的。加强官兵的平时养成,提高灭火救援能力。1.突出训练的专业化,实现一专多能。灭火救援任务需求是多元化的,不同的现场,不同的阶段,需要的攻坚任务都会有所不同。在训练中将依托攻坚组训练基本操法,突出破拆、堵漏等专业的各种科目训练,又要加强其他所有科目训练,真正达到一专多能,一组多用,最大限度满足灭火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2.突出训练的思维化,实现模拟演练。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规律可循。为了达到训练实效,满足战时所需,不断总结灭火救援工作实践,总结设定高层、地下、易燃易爆、人员密集场所等各种场所,在不同部位、不同时段、灾情不同阶段的想定作业条件,根据不同的基本处置操法、战法,加强开展有针对性的模拟演练,使官兵入脑入心,应对自如,提高临机处置能力。3.突出训练的实战化,实现合成训练。灭火救援战斗,不是单一作战小组的独立战斗,需要多方协同,方能彰显功效。这就需要我们必须立足实战,加强平时的合成训练演练。既要加强中队内部的协同训练,又要加强与专职队的协同训练。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合成训练演练,不断提高作战的默契配合,协同作战,提高部队合成攻坚能力。
综上,要打造新时期下公安消防铁军就必须要在“敢打”和“必胜”这两个方面下功夫。“敢打”,就是在面对火灾和应急救援时消消防部队要有“亮剑”精神,面对灾害事故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敢打敢拼,在精神上、气势上彻底压倒对方。“没有金刚钻,揽不得瓷器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打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必胜”铁军,英勇善战的战斗精神,精良的装备、充沛的体能和丰富的技能是实现消防铁军的保证。

㈦ 《黄克功案件》电影哪能看啊

主 演
成泰燊,王凯,毛孩,黄海冰,戴江,马薇薇,杨佳音, 章劼 ,蔡宜达,李大川
片 长
92分钟
上映时间
2014年12月4日

㈧ 我军条令条例建设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主席是我军条令条例建设的奠基人

毛泽东主席在创建和领导我们这支人民军队的过程中,一贯重视以条令条例为主体的军队法规建设。是他提出了制定我军法规,加强正规化建设的一系列理论,并且亲自审查和修改我军的共同条令、政治工作条例,提出了制定我军自己的战斗条令,为我军条令条例建设奠定了基础。

早在井冈山斗争之初,毛泽东就为我军制定了第一部法规,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部规范我军纪律的法规,虽然只有几十个字,却包含了军事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以及俘虏政策等广泛的内容。它伴随我军近八十个春秋,至今仍作为我军纪律的重要内容,写进了《纪律条令》。

1929年12月,在著名的古田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编制红军法规”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任务,在短短的9个月中,我军第一批条令条例和其它法规就诞生了。1930年9月在中央军事委员会召开的扩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中国工农红军纪律暂行条例草案》、《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军制草案》,并于10月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军依法治军的开端。

长征途中,战斗十分频繁,条件非常艰苦,为强化我军纪律,毛泽东还与彭德怀一起签发训令,颁布了《奖惩条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修订了《内务条令》、《纪律条令》、制定了《八路军司令部〈军、师、旅、团〉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等法规。

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又提出制定政治工作条例的任务。他说:“一九四九年必须使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在军委政治部领导下,做出关于‘新式整军运动’、‘党委制’、‘革命军人委员会’、‘连队支部工作’等项的总结,并制成条例或章程,以便普及全军,成为定制。”

罗荣桓元帅主持修订政工条例

20世纪50年代初,我军开展了正规化建设,当时准备实行“三大制度”(义务兵役制、军官薪金制和军衔制)。有的同志认为搞正规化建设,不必再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了,主张取消政治委员,实行单一首长制。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不同意这些意见。他建议认真总结我军的丰富经验,在颁布《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的同时,修订和颁布我军的《政治工作条例》。

1953年夏季,罗荣桓在北戴河疗养。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来看望他,他向彭德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说:“现在有些同志认为政治工作制度过时了,政治委员作用不大了,要学习苏联,搞一长制。如果那样做,从井冈山时期就搞起来的政治工作传统不就丢掉了吗?”彭德怀认真倾听了罗荣桓的肺腑之言。他感到罗荣桓讲得很有道理,从而更增强了坚持军队政治工作制度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的决心。

罗帅多次找编写《政治工作条例》的同志谈话,要求大家首先要学习好古田会议决议和毛泽东的著作,深刻领会我军的建军原则。同时,要认真总结我军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研究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发展,研究、借鉴苏军的有益经验,编写出适应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需要的条例。

1954年4月15日,经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批准,《政治工作条例》正式颁布全军施行。

当然,《条例》的颁布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部队在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机械搬用外来经验而忽视自身光荣传统的现象时有发生。1955年至1956年间,罗荣桓抱病到部队视察,亲自了解了许多这方面的情况。

为了克服这一类忽视和削弱人民军队光荣传统的倾向,1955年8月1日,在即将实行军衔制的时候,他撰写了《继续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一文,明确指出:“目前部队中,削弱我军光荣传统的现象是存在的,并且有某些滋长,这是一个极端危险的倾向。”

叶剑英元帅主持制定战斗条令

编写我军自己的战斗条令,是我军建军史上的一个创举。我军打了几十年仗,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创立了我们自己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只是由于长期处于作战环境,还没有来得及写成条令。在叶剑英元帅领导下,军事科学院建院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编写我军战斗条令。

为完成这项任务,经中央军委同意,1958年底叶帅在武汉主持召开了有军委各总部、军兵种、各大军区领导同志参加的编写条令座谈会。1959年1月,又召开了全军科学研究工作会议。会后出现了全军动手抓科研、编条令的新局面。叶帅提出首先编写合成军队战斗条令概则,然后编写军、师战斗条令,再编写团、营和连以下战斗条令。并且先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学院和南京军区、沈阳军区等单位写出6本合成军队战斗概则,然后,对6个本子进行分析比较,取长补短,综合成一个本子,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编写出高质量的条令。

1959年7月,各大单位编写的合成军队战斗条令概则完成后,叶帅在南京主持召开了编写战斗条令概则专业会议。当时南京天气炎热,叶帅冒着酷暑,白天主持会议,晚间在地下室里亲自动手修改。6本《概则》稿,几十万字,他边看边改,反复推敲,经常工作到深夜。同时他还组织到会同志进行综合审修,最后整理成一个本子。在发动全军专业人员修改《概则》的同时,编写军、师战斗条令,团、营战斗条令和连以下战斗条令的工作也“兵分三路”展开了。后来又分别在北京、吉林、武汉进行汇稿和审修。

中央军委于1961年5月颁布了《合成军队战斗条令概则》和《步兵战斗条令》,1963年5月颁布了《合成军队军师战斗条令》和《合成军队团营战斗条令》。1962年以后,各军兵种依据《合成军队战斗条令概则》制定的《空军战斗条令》、《海军战斗条令》以及炮兵、装甲兵、通信兵、防化兵、工程兵、铁道兵等军兵种战斗条令也相继颁布。这些条令的颁布,为全军平时训练、战备和战时作战提供了依据。

刘伯承元帅译校外军条令

研究军事学术和搞好军事翻译工作的入口处在哪里?被誉为“军事翻译家”的刘伯承元帅认为,应该从条令入手。他把条令看作是过去作战经验的结晶,是未来战争制胜的指南。因此,在他的翻译生涯中费精力最多的就是翻译条令。

1930年至1931年初,刘伯承参加和主持翻译了《苏军步兵战斗条令》。1933年在反“围剿”的紧张斗争中,他又摘译了苏军《步兵战斗条令(第一部)》中关于“对空防御动作”一节、《苏联红军野外作战条令》中的游击队动作部分,选译了《苏联红军司令部野外勤务教令》。在红军长征途中,他一直珍藏着长达300余页的《苏联红军司令部野外勤务教令》,1935年八、九月间,他又续译了这部教令的剩余部分,将它奉献给红军官兵。

1938年12月,苏联红军颁布了新的《步兵战斗条令(第一部)》。为吸取苏联红军的作战经验,战胜日本侵略者,刘伯承与左权合作翻译了这部条令。他在翻译和介绍苏联红军战斗条令时,特别注意弄清这些条令产生的背景和条件,从中体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军事思想和研究苏联红军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作战经验,并且紧密结合我军建设和作战的实际,精心撰写“前言”、“后记”、“附言”。引导大家从我军作战的实际出发,灵活地运用这些条令。

新中国建立后,刘伯承担任军事学院院长,工作非常繁忙,仍然亲自校译条令。尤其感人的是在1953年夏天,他利用到大连休假重新校译《苏联红军野战条令(草案)》。这本条令军训部已经翻译出版,并依据条令的内容编写了教材,已经用于教学。但刘帅对校译稿不够满意,他说:“条令是军事学院最基本的教材,非常重要,一定要翻译得十分准确,不能有含糊其辞的地方,不能有丝毫差错。”当时他已61岁,仅有的一只好眼睛又患上了青光眼,但他仍拿着放大镜逐段逐句推敲修改,20多万字的译稿他修改了三遍。第一遍用墨汁改,第二遍用蓝墨水改,第三遍用红墨水修改定稿。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他严格要求,精心组织下,付印的条令做到了不错一个字,不错一个标点符号。

刘帅不仅热心翻译、介绍苏联红军的战斗条令,而且非常关心我军自己的条令建设,严格、认真地贯彻执行我军条令。1951年初,军事学院成立时,准备举行阅兵,有些同志认为没有必要,刘帅等领导同志坚决依据正规化的要求,认真组织了阅兵。当时适逢我军新修订的《内务条令(草案)》、《纪律条令(草案)》和新编写的《队列条令(草案)》发到军事学院,军委委托刘帅组织军事学院全体干部、教员和学员对条令进行修改。刘帅认真组织大家修改这三部条令。条令颁发后刘帅又带领全院同志认真贯彻执行,很快在学院建立了正规的生活秩序和教学秩序,促进了军事学院的正规化建设。

㈨ “割发代首”的故事简述

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曰: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 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意思是说:有一次,曹操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

㈩ 新时期依法从严治军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新时期依法从严治军的具体要求:
1、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核心,就是从落实法规制度上捍卫军魂,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依照宪法和法律实施对国家各项事业包括对军队的领导。我军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必须强化宪法和法律意识,模范遵守体现党的政治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国家法律法令,坚决维护国家宪法和法律尊严,坚决贯彻落实军队条令条例,通过强有力的部队政治工作和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2、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重点解决军队纪检、巡视、审计、司法监督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的问题,以编密扎紧制度的笼子,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3、依法履行使命任务。新时期我军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已由传统守土卫疆向更广阔空间范围遂行任务转变,由维护传统安全向维护综合安全转变,对依法遂行多样化任务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只有依靠法治的坚强支撑,才能在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考验中履行好职责使命。特别是打赢现代高科技战争,信息化程度高、联合作战要求严,离不开法的规范;武器装备新、参战力量多,离不开法的管理;作战要素全、协同难度大,离不开法的保障。只有依法依规从严治军,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诸军兵种体系作战效能,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4、依法深化军队改革。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要求领导管理理念和治理模式向现代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进行根本性转变。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将全面推动我军由大变强的历史转型,全面突破“两个能力不够”“两个差距很大”的瓶颈制约,全面破解我军建设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难题,面临的压力、阻力、障碍、困难前所未有。必须把法治和改革有机统一起来,发挥法治规范性优势,为改革确立制度遵循;发挥法治稳定性优势,最大限度控制改革风险;发挥法治引导性优势,寻求改革最大公约数;发挥法治强制性优势,使改革举措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有力有序推进。

热点内容
华东政法大学东方法学 发布:2025-01-11 23:36:41 浏览:222
司法部公证管理规章有哪些 发布:2025-01-11 23:03:26 浏览:269
法人变更了还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1 22:45:01 浏览:485
关于党支部上墙张贴的规章 发布:2025-01-11 22:11:03 浏览:146
在职法律硕士报名条件 发布:2025-01-11 22:10:51 浏览:764
医生的诊断证明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1 22:04:02 浏览:647
江苏省法律援助机构接待的来访咨询量 发布:2025-01-11 21:56:07 浏览:884
环境法律责任的内容包括 发布:2025-01-11 21:24:29 浏览:906
泰州法院飓风行动 发布:2025-01-11 21:24:21 浏览:349
行政法原则口诀 发布:2025-01-11 21:15:06 浏览: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