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答疑

道德经答疑

发布时间: 2022-05-04 20:12:14

㈠ 老子所说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真正意思

绝非自私的意思:

1、讲通俗一点就是:“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啊!”

2、还认为是诸子百家中扬子的代表思想:若无个体的有序存在,则天地的大环境就会混乱,乃至灭亡。

㈡ 如何解答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精神

其实这在老子文化里是一个很宏大的问题,我从三方面来尝试简单的解答一下。第一方面就是从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来理解。我们在这里把为读作四声,也就是为什么的为,所以无谓就是不为什么而做事情。许多人觉得人生就是金银财宝,功名利禄,但这些东西都是越强求越难以得到。而当你不为了这些去过自己的人生,也许就会发现这些难以追寻到的东西会自己来找你,这也就是老子所推崇的无为而治,追求不求而得的自然。

以上三方面从表面字意,生活环境及处事方法上探讨了什么叫老子所说的无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㈢ 道德经第二章疑难,请高人解答

说这么一段话为了表明凡事都是相对的,不必刻意追根究底,既然如此,就不要太执着了。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好恶,功成业就而不自居。也正由于不居功,所以就无所谓失去。

㈣ 求文学高手 或者 道教高手 解答 上德无为,行不言之教;大成若缺,天得一以清

《道德经》中的原句。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上德是指那些道行很高的人,他们顺应道的要求而做事,从宇宙万物的产生到发展过程来看是不能用任何语言可以说清楚的,它应是一种自然的法则,人们只能去效法遵从。大成若缺体现了道家所追求的是内在的积累而不是外在的浮华;第三十九章:“道亦称一”。“天得一以清”与“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都是在论述道的伟大作用,没有东西可以脱离了道而生存的,这里的 “一”也就是指的是道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我的理解为:那些道行很高的人,他们顺应道的要求,遵从自然法则而做事,无为而治,无为而行;最完美的事物好像还不完美,但其用处没有一点不方便,因而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应该追求内在的积累而不是外在的浮华;自然界一切都在流动着、变化着,这些变化是统一的:一为天地之大道,天得到这个"一"而清明。

㈤ 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就提出“道可道,非常道” 为什么后续还要论道

有一个传说,说是有一个叫伊喜的向老子请问道法要义,所以说老子是随缘而说,非主动论道回.这是为世人答答疑解惑.归类为善行善举之状.
这种行举并没有上升到论道的境界.
非也,非也,
非为论道,
实为随缘而行.
随缘自在,自在随缘.

㈥ 谈谈你对"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含义以及老子思想的理解. 哪位朋友能解答这个问题 要详细点

“治大国如烹小鲜”原文为“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老子的一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章。
关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一种解释说,小鲜是很嫩的,如果老是翻过来、翻过去,就会弄碎了;因此治理大国也不能来回折腾。这种解释虽然接近本意,但没讲到“妙”处。懂得烹饪的人都知道,烹饪技术(?艺术)的核心部分,就是掌握火候。而小鲜,又是各种烹饪材料中最为娇嫩的,更要细心伺侯。所以治理大国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那么,怎么掌握火候,大国又如何可以被比作小鲜?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也可以大而化之道来。简单地说,治理国家,首先要考虑人民的性质。从经济学角度看,人民的性质就是趋利避害。如果政府能够提供和维系一套基本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任何个人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就对社会有利;在做对社会有害的事情时,就对自己有害,就可以使全社会的成员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使社会繁荣起来。一般而言,这套制度包括保护产权、维持秩序、调解纠纷的功能。 一旦有了这么一个制度框架,人们明确地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成本,什么是自己的收益,从而自动地按照对成本和收益的计算行事。

㈦ 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就提出“道可道,非常道” 为什么后续还要论道

有一个传说,说是有一个叫伊喜的向老子请问道法要义,所以说老子是随缘而说,回非主动论答道。这是为世人答疑解惑。归类为善行善举之状。
这种行举并没有上升到论道的境界。
非也,非也,
非为论道,
实为随缘而行。
随缘自在,自在随缘。

㈧ 孔子和老子的故事有哪些

  1. 孔子师老子,师徒俩互相赞誉,留下了千古佳话。孔子见老子之前,对老子已很崇拜,他说:“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既见老子之后,认为老子的知识和见解,高深莫测,不及企及,犹如“乘风云而上天”的“龙”。“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大为惊叹。老子则比喻孔子为凤凰。《御览》卷915引《庄子》云:“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曰,前为谁?对曰,子路,勇且有力,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颜渊为仁,子张为武。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名凤凰,……凤凰之文,戴圣婴仁,左智右贤”。老子以凤鸟比喻孔子,不独有偶,楚狂接舆陆通,过孔子而歌曰:“凤兮凤兮!”L亦喻孔子为凤。孔子喻老子为“龙”,老子喻孔子为“凤”,而一龙一凤,龙凤呈祥,历来是中华古老文明的标志和吉祥如意的象征。

  2. 孔子到周天子所在地洛阳见老子问礼(老子,亦称老聃,与孔子同时代人,其生卒年代和身世,今已无法确考。)老子告诉孔子说“我听说‘富贵者赠送人以财物,仁人者赠送人以格言’。我不能富贵,但窃冒了‘仁人’的称号,所以我只有赠送你以嘉言。就是‘一个聪明深察的人而所以走近于死亡者,就是因为他喜好议论别人的是非;—个博辨广大的人,而所以危害其本身者,就是因为他喜好揭发别人的罪过。为人子者不要只知有己,为人臣者不要只知有己。”

  3. 老子与孔子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子伫立岸边,不觉感叹人生苦短,尚未建功立业。老子以道法自然来释答。最后,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孔子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㈨ 道德经里面关于这个问题的原文,求高手解答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章

热点内容
贵州保护条例 发布:2025-01-11 21:00:27 浏览:122
改年龄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11 20:48:30 浏览:370
劳动法第三十八条的内容 发布:2025-01-11 20:12:40 浏览:399
建管所涉及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1 20:07:44 浏览:359
reach法规第七条 发布:2025-01-11 19:57:29 浏览:125
民事诉讼法18条19条 发布:2025-01-11 19:07:54 浏览:238
民法中的监护 发布:2025-01-11 18:17:39 浏览:606
央视社会与法平安365几点 发布:2025-01-11 18:01:47 浏览:966
巴中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发布:2025-01-11 16:56:01 浏览:566
宰杀家禽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1 16:24:48 浏览: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