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约束失范

道德约束失范

发布时间: 2022-05-05 20:50:23

① 简答道德失范行为的类型有哪些

一) “道德失范”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伦理原则体系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个人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控、失序和混乱。道德失范表征出社会精神层面的某种危机和剧烈冲突,它常常是社会急剧变革或转型时期的产物。

(二) “道德失范”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所谓“道德失范”是指旧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被普遍否定,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而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不具有对社会成员的有效约束力,使得社会成员的行为处在一种规范真空的社会状态中。

2、所谓道德失范,就是指在道德领域的一些准则或规范,已经不能够通过社会的舆论压力或人们的内心确信来有效地调整和控制人们行为。

3、所谓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规范约束力的失去或弱化,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具有道德责任能力的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不遵守本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丢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良心的行为现象。

4、所谓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道德规范体系,个人行为丧失是非善恶标准,由不同道德观、价值观相互冲突所造成的道德混乱和无序现象。

5、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

② 如何对学生的失范行为进行教育控制

国内对学生行为失范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社会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社会步入转型期,教育改革也步入快速发展期,这些引起教育、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关于学生失范行为的研究也逐步增多。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学生的失范行为无论从行为类型、涉及领域,还是失范行为的数量、危害性而言,都呈现恶化趋势。当前研究多集中在现实情境,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缺少交叉学科的应用实效性。
一、学生失范行为常见类型及其消极心理反应
1.学生失范行为常见类型
(1)学习失范行为
当前社会转型期的大环境下,部分学生的生活观念较原来的学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出现违背正常教育与学习规律的失范行为。如考试作弊行为增多,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沉溺于将来挣大钱、干大事的不现实的想法中,平时旷课频繁,考试时依靠作弊过关应付,期待及格就行,有的学生仅仅把目标放在毕业后靠父母掏钱上大学、拿文凭上。也有部分学生抱着“反正学习不好,没有希望”的想法,每天放纵和放松自己,无所事事,在对学习的烦闷和无聊中混日子。此类失范行为消磨了学生的朝气和斗志,导致部分学生成为混日子一族,经常下决心、经常做计划,最后都变成了后悔和叹息。
(2)生活方式领域的失范行为
除了学习,生活方式的失范也出现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个别学生因早恋或对异性的好感、好奇出现过早的性行为,甚至造成初中女生十五六岁怀孕的严重后果,这一失范行为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学习和生活,尤其给女生造成生理和精神的双重伤害,也影响了校风、班风。早恋的失范行为往往成为女生受伤害的开始,也影响了当事人与其他同学的正常人际交往,给个人的身心成长造成非常大的消极影响。
(3)道德领域的失范行为
道德失范在学生中突出表现为公德意识的缺乏和自私自利的膨胀。正如有学者所言,道德失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行为主体因为心灵中的意义系统危机而表现在行为层面的越轨现象。当前部分学生重物质享受,缺乏精神追求,致使自身人生目标低俗化,出现享乐至上、拜金主义、拼家长官位、拼家长身价等现象,在物质享受、吃喝穿着方面浮华攀比,甚至有的学生出入成人娱乐场所虚度年华。在班级里,有的学生为了争班干、团干,不惜通过请客、送礼物而达到拉选票、买选票的目的,这些虽是学生中的少数群体,但其负面影响极大,极易导致其他学生的模仿与学习,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效果。此外,公德意识的淡漠也是当前学生群体较之以前学生的明显变化。责任感和正义感的缺失、守信用程度的降低都是其明显表现。
(4)网络失范行为
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是指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出现的网络成瘾行为,以及违反道德、违反公德或违法犯罪的非理性行为。我国的学生网络犯罪始于电子邮件诈骗案(1994年),此后,相继出现了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盗窃、诈骗的违法犯罪行为。如利用侵入手段在网上盗窃、贩卖账号而牟利,致使某公司经济利益受损的学生卢某(2001年)。除了网络犯罪行为,当前学生常见的数量最多的网络失范行为内容还涉及考试成绩的篡改,学术论文、文章的抄袭,色情聊天、色情网站的浏览,盗版软件的大量翻用,沉溺网络游戏等。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对其防范也应该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2.学生失范行为的消极心理反应
(1)消极自我认知
认知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属性以及属性间关系的反映,同时还包括个体对客观事物及人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等心理活动。而学生的消极认知是指学生在生活过程中对个体自身、对周围条件和环境、对人和事物的认识感受及评价。当学生出现失范行为时其内心明白自己辜负了家长、老师和学校对自己的角色期待而易产生自卑、自傲、自负等不合理的心理表现,导致个体内心产生过低的自我评价,在学业过程中缺乏主见。某些学生因心理承受力不够而使自己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导致感知觉功能受损,逐渐产生心理问题。
(2)消极情绪反应
情绪是伴随着人的认知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需要而产生的倾向性态度和体验。出现心理危机、失范行为的学生,其情绪反应一般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焦虑。学习生活中,多数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特别是学习成绩不理想、感觉自身条件不够优秀的学生表现更为明显。在学业过程中易出现紧张、烦躁、休息质量不高、食欲不佳等症状。其二是抑郁。学生因自身气质和性格特点以及外在的学业、交往不顺利等因素,会出现抑郁症状,严重者还发展为抑郁症。出现抑郁的学生表现为思考能力降低,思维狭窄,常内疚、自责。这些学生会感觉到学业无望,进而无所事事,悲观失望,严重者可出现自杀或者攻击他人、攻击社会的结果。其三是易激惹。易激惹是个体的一种反应过度状态,表现为烦恼、急躁或愤怒,属于情感异常的症状表现。出现失范行为的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剧烈的情感反应,即使遇到轻微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况也会发生。如极易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与周围的人争执不已等。所以失范行为和情绪反应又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
(3)消极心理应对
消极行为表现是指学生为消解或减轻学业过程中的消极感受自然出现或主动采取的一些防御方法及手段,是学生自身失范行为的一方面。包括:一是逆反。一些学生因自身需要不能满足或因较多的挫折感而产生逆反心理,同时因缺乏良好的个性修养以及群体性消极心理的影响,很容易产生问题行为,诸如逃课、损坏公物、对抗老师、迁怒和报复学校等。二是逃避。有些学生在学业过程中因害怕给周围同学、朋友、家长留下不好的印象而过分谨小慎微,以致出现懦弱、退缩。这样的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不敢面对现实。三是攻击。因学业过程的不顺利,个别出现抑郁或其他心理问题的学生出现攻击行为,如自伤或攻击他人、社会等。二、学生失范行为的教育策略
1.个体层面的学生失范行为教育
(1)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的支持和教育明显影响了个体的性格形成、处事方式和行为选择,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在学习、交往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家庭作为个体的坚强后盾,要在个人成长方面提供充分的精神支持和心理帮助。当前家庭教育功能非常弱,尤其是来自农村、城市贫困家庭的学生,其家庭往往是父母在外地打工挣钱,物质生活的满足与否是其更为关心的问题,子女的精神成长及心理感受成为被忽略的内容。这些致使部分学生和家庭的亲密度降低,来自其家庭的成长教育比较少。针对这一现状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就要依托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有效减少留守儿童数量,促进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
(2)学校教育
当前学校在学生个体方面的成长教育基本是事后教育状态,即针对学生个体的教育基本空白,常态的个体教育往往是本人做出了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或者遇上了其他非正常的事情,被班主任、管理老师约去单独谈话。针对学生失范行为除了要强化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帮扶小组等传统形式强化班级纪律和校规、校纪。还要利用新的教育媒介,通过教室网络、多媒体视频等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观摩有教育意义的影片、纪录片等提升学生素质,让学生从真实案例、同龄人事件中汲取教训,学习经验。让学生从认知、审美的角度欣赏和喜欢高雅的作品,摒弃低俗趣味的内容。做好班主任的培养和管理工作,提高班主任待遇,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为其做好育人工作奠定基础,变失范行为的事后教育为提前预防。
(3)心理教育
学校另一个针对学生个体的教育途径是心理咨询中的个体咨询,但是这个途径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虽然个体心理咨询属于事前教育,但它的前提是学生本人自愿前往咨询,且自身意识到有进行心理咨询的内在需要。因为心理咨询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工作特点,尤其是强调咨询的自愿性和保密性,这就使心理咨询师在个体咨询工作中处于开展工作的被动状态,即使意识到来访的学生还有未解决的心理问题,咨询师也多是等待或者无为,而不能像普通教师或者管理者、班主任一样主动找来访学生处理事情。也正因如此,学校心理咨询师往往成为学生倾诉秘密的安全对象,但往往不能短期内解决问题,而遗留问题有可能成为学生失范行为的来源。所以要加强学校群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有效预防和减少失范行为。
2.群体层面的学生失范行为教育
(1)课堂教育
学校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潜移默化和德育的途径来实现。贯穿其中的是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和引导。道德是调整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公众的信念和社会传统发挥教育作用的精神力量,是主流社会成员遵守和评价,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道德约束和评价着个体的行为,并成为个体评价他人的内化标准。这些要贯穿学校课堂教育的始终,通过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身体力行地给学生进行示范达到道德规范和习惯传承的目的。具体来说,当前的学生教育要通过所设置课程教育和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内容:为社会服务的人生目的,为强国富民而自觉努力学习,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避免“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人生误区,克服狭隘的个人价值观,从学生思想深处预防、抑制和抵制违法犯罪动机的产生,从而预防违纪、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预防学生失范行为。
(2)学校思想素质教育
学校教育不仅应包括各科知识内容的学习,还应包括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内容的实践与应用,包括对学生进行个体认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心智锻炼和情商培养。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课堂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社会、关注世界,不仅实现自身发展的学习和生活目标,而且要进行理想教育,培养学生胸怀远大理想,为社会、为人类的未来而思考。学生只有积极主动拓展视野,放眼世界,把促进自身发展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之中,形成个体和社会大环境的良性互动,才能成长为具有开阔胸襟的有志青年,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成长和人格升华,从而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有效避免出现失范行为。
(3)校园文化影响
学生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来源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对学生失范行为的防范和教育工作也要从学生个体自身和所处环境两个方面进行,要通过他律与自律来干预学生个体的失范行为。进行他律,要通过强化校规、校纪的作用,对学生失范行为进行外在约束。自律则是指通过校园文化熏陶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免疫力。从外在环境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有益于吸引学生注意力,陶冶学生情操,优化育人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孤独感、失落感,帮助减少其烦躁、空虚、逆反、嫉妒等不良心理。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班集体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和情绪上的干扰,促进人际交往,提升交际能力,协调人际关系。

③ 医德医风失范的原因

当前我国医务人员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医疗法制法规建设滞后。在法律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极少数道德自律能力不强的医务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法律有隙可钻,进而形成"波纹"效应,导致医疗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二)国家补偿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医务人员待遇偏低。政府经费拔付严重不足,医务人员待遇渴望改善,病人的医疗费用又要尽可能降低,导致公立医疗单位财政几成"无米之炊"。出现了少数医务人员从自身利益出发,乱收费、重复检查、收受甚至索要"红包"、"回扣"及开大处万、开单提成等问题。

(三)道德评价尺度出现多重标准,医务人员价值取向偏颇。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时期,少数医务人员以所属医院的经济利益作为道德评价标准,没有认识到我国医疗服务事业的公益性,忽略了人道主义精神,以至发生道德失范。

(四)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少数医务人员将市场经济原则完全引入到卫生事业领域,导致医疗职业活动违背人文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卫生工作宗旨,把医疗活动视为谋取私利的手段。

(五)医疗服务价格与价值背离,只有少数大城市、大牌医院出现的"看病难、看病贵"成了社会矛

盾的焦点之一。医院成了这种矛盾的主要承受者是不公平的。直接造成了"医患"矛盾突出、医务人员

思想压力增大,感情上"不服气"这是其一。其二是社会上强调人权的至高无上,忽视了生命的重要性,医疗服务的价值严重淡化,导致了"搞导弹不如卖鸡蛋"的怪现象。

(六)医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滑坡。对恪尽职守、高度负责的正面典型褒扬不够,对医疗腐败现象缺乏惩处力度,末形成有利于责任意识培育和强化的环境和氛围。

(七)社会办医监管不力,从业人员鱼龙混,"专科"、"名医"满天飞,利欲熏心,谋利不择手段,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整体医疗工作的良好形象。这是一个不容忽视、极待解决的问题。

三、如何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观念灌输给医

务人员,使其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德风范,并使他们对这种医德逐渐从认知走向认同,最后内化为意识,转化为自觉践行的医疗活动道德行为。

1,加强医务人员道德建设,必须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我国卫生事业为具有一定福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直接践行政府的这一福利政策,其医德如何关系到国家这一福利政策和实现,关系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此外,卫生工作还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及对人权的尊重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故必须对医务人员进行道德规范教育,使医德转化为医务人员的个人内在品质,从而能在诊疗活动中真正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加强医德建设,必须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近几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医疗活动透明度的增加,医疗纠纷有逐年增加之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医务人员的医德水平不高,部分医务人员对患者不负责任。可见,只有增加医德建设,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每一个医务人员认识到自已所从事行业的特殊、崇高和神圣,才能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3、努力塑造医务人员的道德人格是由医德认识、医德情感、医德意志、医德信念和医德习惯这五种要素构成的,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1)在道德认识上,要使医务人员对医德有一个较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2)在道德情感方面,要增强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道德情感,使之形成对国家负责、对人民健康负责的高度责任心和廉洁行医的“医务人员道德良心”,这种道德情感的形成是医务人员廉洁行医的内在动力;(3)在道德意志方面,要培养、锻炼医务人员坚忍不拔的精神,自觉抵制私心杂念和不正之风,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4)在道德信念上要着重培养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信念;(5)在道德习惯上,要注意从日常医疗工作入手,使其行为在一定道德模式的支配下,逐渐定型化,自觉化。

(二)完善医务人员道德规范:放眼当今世界,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化,制度化已成大势所趋。西方的医德医风建设开始向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与此相比,我国卫生部下发的有关法规和规定中,虽然对医务人员的道德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远没有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医务人员道德法制化的建设迫在眉睫。

(三)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由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正在探索进行中,有些措施及法规难以一步到位,助长了少数医务人员的道德越轨,助长了道德约束上的言行不一。因些,必须深化和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奖“廉”罚“腐”,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使其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

(四)加强监督制约关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医务人员道德规范机制和道德养成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必须加强监督制约,建立相应的评价和监督机制,规范从业资格,加强医疗市场的监管,对于有损医德医风建设的情况,不能安之若素,更不能姑息纵容。

(五)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医德与社会公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整个社会尊重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医务人员良好医德的形成。对医务人员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尊重,加强医务人员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动,为医德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了20字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当前医德医风建设应与社会公德建设和基础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从而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④ 诚析当前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成因

网络交往的特殊性对当前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包括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生活方式。目前,大学生之所以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主 要是基于以下的两个原因:“自律道德”的弱化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
1.“自律道德”的弱化
“自律道德”是指人们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时,主要是受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支配,而不是外部规范的制约。其道德判断具有主观性,是道德发展水平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由于互联网环境的特殊性,如互联网的不太友好及开放自由,网络和现实的分离,网络环境的“去个性化”状态,这些都将导致大学生的主观价值标准模糊和自主意识降低,自律道德弱化,并因此而造成网络道德失范。
2.“他律道德”难以形成
“他律道德”是指人们在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时,受到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果,而不是主观的动机。他律的道德标准具有客观性。由于互联网缺少规范和监督,大学生难以形成这种受制于外部规范的“他律道德”。
在网络社会中,由于个体“现实身份”的丧失和“平等身份”的获得,将不再受到原有社会规范的影响,因此,网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现实社会的 “他律道德”是建立在规范和权威的基础上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当个体触及社会的规范及他人的利益时,他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压力和自我良心带来的拷问,也就是必须考虑到道德成本的问题。在实施行为的过程中,他将会进行理性的道德判断,考察行为将带来的压力自己能否承受,然后才决定是否实施行为,这就要求他对大多数的信息进行分析。然而在网络空间,个体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与现实社会的直接对话,责任之外的其他人很难对不道德的行为采取相应的道德措施。此时道德行为的维护也仅仅表现为行为者本身的“道德感”。在这种情况下,行为者可以随意解释其行为来为自己辩护。互联网正面临着道德评价体系的缺失,个体在互联网的行为很少会被人评价,即使有评价,其道德约束力和现实压力也是极其有限的。所以,“ 他律道德”在网络空间就很难形成。大多数人在这种缺少评价和制约的环境中,会表现出与自己性格和现实身份不一致的行为。
综上所述,网络“自律道德”弱化和“他律道德”难以形成最主要和关键的因素是网络中缺少行为的引导和监督机制,网络中的个体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再加上部分大学生在现实中的自主道德意识存在问题,网络环境在此起到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网络的道德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对策

1.提高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
网络社会是一个无中心的资源共享、多元价值共存的社会,各种道德的非道德的不道德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上的传统的道德规范由于不适应网络运行的新环境而受到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冲击,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而形同虚设。人的道德的发展有一个从无律到他律最后发展到自律的过程。在网络中他律因素已经不存在或很少存在,主体必须具有自律精神才能做出道德行为。对于学校德育而言,网络社会的影响是一个现实的客观存在。学校德育只能对多元信息的选择和接受环节进行调控,以形成学校德育对象本身的鉴赏、批判能力,培养青年大学生自律精神,提高网络道德素质,加强网络道德自律,自觉趋利避害。
2.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学习者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学生应该具有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学习有价值的信息的意识,并把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的意识。提高青年学生对网络文化信息的判断力,是减少校园网络文化消极影响的根本措施。学校应重视网络知识培训,提高学生使用网络的水平,提高他们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抵御信息污染的能力,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到更多、更新、更有用的信息,达到学习知识、陶冶情操 、培养美德的目的。
3.形成健全的网络人格
心理学家认为,大学生之所以上网成瘾,是由于大学生自我发育不成熟,人格不健全。教师和社会心理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心理教育观念和模式,应当给学生“网民”提供 “影响”、“选择”、“服务”和“引导”,而不是提供 “说服”、“说教”或“灌输”,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心理生活为中心,促进“网络人”的人格现代化。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立足于培养学生现代化 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网络社会人格”。
4.营造环境
营造大学生绿色网络学习生活环境。要采取积极的引导对策,从思想上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提高学生自身的免疫力,帮助他们自觉抵御不良的信息侵袭。可以精心设计网上活动,为学生提供发挥潜能、开展创造性学习的舞台;可以用科学、健康、 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学生,提倡读书、上网相结合的正确学习方式,使网上学习成为读书学习的延伸和升华;也可以及时组织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网上讨论,积极引导学生过健康有益的网上生活。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引导大学生树立网络道德意识
首先,我们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教育引导 大学生树立网络意识。其次,要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在网络社会中,目的和手段应当都是正当的。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之间,总是有本质区别和原则界限的,绝不容混淆。第三,要处理好大节与小节的关系。网络社会中的“小节无关紧要”论是不对的、有害的。在这里,大学 生应记住并实施一句古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教育大学生讲究网络礼仪
网络礼仪是网民行为文明程度的标志和尺度。一个大学生如果连 这些起码的网德要求都做不到或不会做,很难相信他能遵循更严格、更高的网络道德标准。从人的直接交往,到电话交往,再到网络交往,是人类交往方式的进步和变化,与此相适应也要求大学生采用新的交往礼仪。
3.要求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虚拟的网上活动与现实社会的活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网络人的自由在本质上是理性的,网络人必须具有道德意识,不能认为匿名、数字化式的交往就可以随意制造信息垃圾,进行信息欺诈。面对着形形色色的网络问题,热衷于在网上冲浪的大学生必须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按照网络道德规范的普遍要求来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

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一般方法

1.加强理论研究,增强教育的系统性
在电子空间中,人将摆脱诸如邻里角色、现实直观角色等物理实在中制约人们的道德环境,而在超地域的范围内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因此,必须加强网络道德理论研究,克服过分崇尚科技理性、工具理性的倾向。将注意的焦点从纯粹的网络技术转向人自身,从“技术地解决”转向“伦理地关注”和“伦理地解释”,力求在开发和使用网络技术的同时明确地把“以人为目的”的伦理精神注入其中,使网络化的社会生活、交往方式不致陷入“技术因素大于人的因素”的伦理困境。更进一步,可以尝试将研究的问题划分为具体问题、交叉问题和理论问题等层次,有系统、有秩序地分别加以考察而不致在面对大量涉及极广的问题时无所适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网络道德提升到理论和实践相联的高度,使网络道德教育具有完整的系统性。
2.加强规范操作,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在进行网络道德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操作,可以极大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要在注重网络道德的深入人心、切合实际的同时,创造具有普遍化、标准化技术背景的监督环境。这就要求网络主体对自身的道德责任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同时也能感到外界要求自己遵循各种道德规范的无处不在的强烈压力以及违约责任。此外,对目前许多暂时性的具体操作规范、网络协议,应努力避免规范之间的自相矛盾和规范自身形式的凌乱和内容的不合理。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将这些规范、协议汇集起来加以统筹编纂,重点放在其合乎现实和可操作性上。同时注重国际化也是赋予网络道德以可操作性的一种必然趋势。
3.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倡导网络道德礼仪新风的同时,要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网络道德约束机制,即通过利益调控机制和法律制裁手段等强制措施来促进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施。可以制定包括《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校园网文明公约》、《大学生网络违纪处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另外,还应通过舆论来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通过舆论的力量,传导、褒扬善举德行,谴责、鞭挞缺德行为,从而使整个网络社会形成扬善惩恶、扶正驱邪的良好道德动力和压力,随时引导、激励、敦促大学生做有道德的网民。
4.加强发展前瞻,增强教育的持续性
与生态伦理、环境伦理出于同样的理由,网络道德也应兼顾全局,着眼长远,注重道德主体及理论自身的可持续性。唯其如此,才能使得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尤其是信息资源的分配、使用格局逐渐趋于协调、稳定,网络所具有的信息共享的巨大优势才能得以合理的发挥和发展。其实,网络将不仅作为即时性的工具,更作为人类社会历时性的生活理念而存在,必将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网络道德的价值标准中还应该涵盖融合了文化传统、时代精神与未来理想的历史尺度,将网络和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视为价值关怀的直接目标。

⑤ 道德失范对大学生廉洁修身有哪些负面影响

推荐参考大安法师讲述:法布施最殊胜,欢迎赞助我们

大安法师:严峻的道德危机

2015/8/4 21:18:00 热度:1047

严峻的道德危机

提到道德问题,已经感觉到道德滑坡的概念已经不能概述了,要用比较严峻一点的概念——道德危机了。这些年来,我们只要生活在中国大陆,就深刻感觉到,很多的问题都是道德的问题,而且非常严峻。

比如,毒奶粉的问题,地沟油的问题,社会治安恶性案件不断提升的问题,贪污腐化的问题,全社会的这种虚假问题,已经感觉到道德的底线都难以保持,就像高山上滚下来的一块石头,已经没有底线了,一直要滚到山脚下为止。

所以我们现在谈的道德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学术问题,乃是于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中国的环境当中,每个人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道德的严峻现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于是,改变这种道德的现状,每个人都要思维我能从中起到什么作用?我们自古以来维系中国伦理道德的依据,一直是轮回和因果的观念,只是在近百年来,这两块基石被完全抽掉了。

于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新伦理学体系,比如我们的教科书,说什么是道德?道德是社会规范的总和。它把道德概述于一系列规范的总和,变成了一个意识形态的东西。它不能契合到人心里面去,它不能为人为什么要行道德找到一个理论依据,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所在。

当每一个人都没有道德的时候,都没有道德感的时候,这样的人际关系多么可怕!这样的社会多么恐怖!为什么大家生活的这么不开心?有了因果的、轮回的观念,我们才能有敬畏感。没有这两块基石,我们就一点恭敬、一点畏惧感都没有,什么都敢干,无所畏惧。

曾有一个大学生,开车把人家撞倒了,看到人家没有死,再补八刀……然后竟然有个学者教授还给他辩护:他是弹钢琴的,那个补八刀是他弹钢琴的习惯性动作。可怕啊!

当每个人都无所畏惧的时候,那就麻烦了。因为每个人都有伤害其他人的力量。你欺负我,我没办法,我就找个炸弹上飞机,跟飞机同归于尽。这个事情也出现过啊。我就放把火,我跟你同归于尽,现在很多村庄都出现这个事情,他心里不平衡,干脆我们这几家一起死吧,碰到一点不如意,他就要自杀。

但问题是,我们中国出现了很多问题的时候,大家集体沉默,这就更可怕了!

这就等于一个人的身体,可能会哪个地方感染病毒,或者五脏六腑出问题,但一旦出问题的时候,身体其他健康的细胞会紧急动员起来在这里围堵,如果都不能动员其他好的细胞来围堵病毒细胞的话,那身体里这个病毒细胞就所向无敌,全身溃烂,那为什么不能围堵?

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我们的良知麻木了,我们自己就没有道德感了。很多老百姓骂贪官这样那样,但是他自己有良知吗?他也没有啊,一旦他当上了这个位置上,他照样贪啊!问题在这里。

连我们的小孩,都把贪官作为人生最高理想的时候,你说这个社会已经可悲到什么程度!这不能怪这个小孩子,小孩子的世界价值观是我们成人给他整个灌输过去的。问题严峻的摆在面前,我们不能再粉饰了,我们粉饰的时间已经太久了!把鲜花盖在牛粪上,最后倒霉的还是我们这个民族,我们每一个公民啊。

我们现在吃饭都有危机感啊,菜不知是不是敌敌畏泡的、地沟油弄的;喝杯牛奶不知道里面有多少的化学成分;茅台酒里也不知道百分之多少的比例是假的。我们已经到了这个程度,完全被那种非道德的东西给包围了啊!不安全啊,连我们呼吸的空气,都被污染了。这样一个浊恶的情况,难道我们每个人不要反省吗?

导致这些现象的出现,有种种原因,其中道德出现重大的危机,是一个根本原因之一。也可能正因为这样的一种危机的意识,才使得我们现在中国人,又要回归国学热!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人之异于禽兽几希,君子存之,小人去之!”那种良知良能,那种自我的道德约束机制,我们多么希望回归啊!

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重新回到儒家文化、大乘佛法,来重建我们的道德体系,给我们的道德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已经是非常迫切的事了。

⑥ 什么是伦理道德的失范,这里的失范是什么意思可以解释清楚且么,举个例子最好了。

范,法、法则、规则之意。失范就是失去了规则,没有约束。

⑦ 什么是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是指社来会生活中基本自道德规范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社会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以及失灵,并由此产生整个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无序。 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 二、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网络交往的特殊性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包括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生活方式。目前,之所以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主要是基于以下的两个原因: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

⑧ 如何看待部分大学生道德缺失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及行为特征产生的原因

1.经济丰裕形成享乐心理。特定的这一部分大学生物质条件优越,生活富裕,从小就不需要吃苦,加之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一心只为孩子提供过于优越的生活条件,缺少精神上的关爱,从而让孩子的物质人格过度发展。这些大学生缺少生活上和将来工作上的压力,不懂得珍惜,不具备刚性人格,贪图享乐。

2.家庭溺爱形成唯我心理。在特定的这些大学生家庭中,家长们总是害怕孩子吃苦,都把孩子视为掌中宝,他们自然也就成为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而当今社会人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一部分人的拜金思想,对金钱和物质无限渴望与追求,也助长了这些大学生的优越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至高无上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稳固了他们的唯我心理。

3.安全无忧形成惰性心理。在特定的这一部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中,有一部分的家长有着严重的焦虑症,他们总是害怕孩子受到伤害,于是把孩子保护的严严实实,将孩子捧在手心里。对孩子的事情向来都是大包大揽、全部包办,总是认为给孩子付出再多的东西都是应该的,对孩子无限宽容。这种无忧无虑,没有任何事可以伤害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让这些大学生形成了惰性的心理,并且没有责任感。

4.道德约束形成逆反心理。这些特定大学生的父母总是让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强大的光环之中,不能让他们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得到发展。这些父母的出发点是绝对没有错的,绝对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有更好的发展,但是他们的这种做法往往让孩子无法理解,无法接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们的逆反心理。

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1.平等的贫富心理沟通教育。大学是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公平发展机会的教育机构,为每一个受教者都建立起平等的良好的教育风气,让同学们在一起和谐的相处。然而在现今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财富之手往往扮演着神通广大的角色。要真正的在心灵上互相接纳才能真正的实现贫富的平等,才能使社会和谐的发展。

2.伟大的事业奋斗史教育。这一教育环节应以榜样示范的形式进行,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向他们讲述一些企业家的伟大创业史,让他们认识到,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产生过无数令人崇敬的人物和震撼人心的事件。其中最为引人注目,对人类文化最有影响的要数人类历史上各领域中最伟大的人物及由这些人物所完成的最伟大的事业,要让当代大学生们学习这些人物对真理的矢志不移的坚持,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的精神。

3.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这些特定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人要成功,他首先必须对生活乃至人生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而怎样设定人生目标,如何通过努力达到目标,这就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帮助学生科学分析自己的兴趣和性格基础,分析自己的职业优势和职业劣势,从而让他们对置业生涯规划有更深的认识。

⑨ 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失范

而涂尔干则把“失范”说成“与道德规范不一致的社会现象。”现行社会学著作普遍将其定义为:“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主要是指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负面作用的破坏性越轨行为。”[4]可见失范是相对于社会规范而言,社会规范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行为模式。它一方面是对人们社会行为和社会相互关系基本要求的概话,另一方面,它是通过某种习俗、传统方式固定下来或由国家及社会组织认可,构成一定社会普遍遵循的行为的准则。根据控制手段和产生的历史顺序,社会规范可划分为习俗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纪律规范、法律规范。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规范是对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道德关系的概括和反映。道德规范从一部分习俗规范变化而来,以信念、习惯和内心情感等内在的因素为基础,以善与恶、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等观念为评价尺度,在舆论和教育等控制下发挥作用。 职业道德是指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是道德活动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化。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傅维利主编《师德读本》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应分为“师道”和“师德”,师道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总体道德要求,具有外在性、统一性和强制性特征;师德是已内化到教师个体心理结构中,实际制约教师个体职业行为的心理品质,具有内在性、自觉性和个体性特征。[5]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态度、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约定俗成及明确规定的标准,是根据道德原则调整教育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道德标准,是对教育专业行为的具体要求。3、教师职业道德失范 据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资料,未见学术界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明确定义,根据以上对“失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应该定义为:教师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⑩ 违反教师道德规范的处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教师履职履责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和师德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

老师,这些“红线”咱不能踩!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近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对2014年印发的版本进行了修订。该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办法》明确将对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11种行为进行处理。该办法中所称中小学教师(包括民办学校教师)是指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特殊教育机构、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

随小编一起看详细内容↓↓↓

第一条 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师是指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特殊教育机构、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

前款所称中小学教师包括民办学校教师。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处理包括处分和其他处理。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期限为24个月。是中共党员的,同时给予党纪处分。

其他处理包括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申报人才计划等方面的资格。取消相关资格的处理执行期限不得少于24个月。

教师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条 应予处理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如下:

(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三)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五)歧视、侮辱学生,虐待、伤害学生。

(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面临危险时,不顾学生安危,擅离职守,自行逃离。

(七)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有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

(八)在招生、考试、推优、保送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九)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教辅材料、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

(十)组织、参与有偿补课,或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十一)其他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第五条 学校及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发现教师存在违反第四条列举行为的,应当及时组织调查核实,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作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听取教师的陈述和申辩,听取学生、其他教师、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代表意见,并告知教师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对于拟给予降低岗位等级以上的处分,教师要求听证的,拟作出处理决定的部门应当组织听证。

第六条 给予教师处理,应当坚持公平公正、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应当与其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七条 给予教师处理按照以下权限决定:

(一)警告和记过处分,公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民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决定,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二)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处分,由教师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

(三)开除处分,公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民办学校教师或者未纳入人事编制管理的教师由所在学校决定并解除其聘任合同,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四)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申报人才计划等方面资格的其他处理,按照管理权限,由教师所在学校或主管部门视其情节轻重作出决定。

第八条 处理决定应当书面通知教师本人并载明认定的事实、理由、依据、期限及申诉途径等内容。

第九条 教师不服处理决定的,可以向学校主管教育部门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学校主管教育部门的上一级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对教师的处理,在期满后根据悔改表现予以延期或解除,处理决定和处理解除决定都应完整存入人事档案及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条 教师受到处分的,符合《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撤销其教师资格。

教师受处分期间暂缓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教师受记过以上处分期间不能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第十一条 教师被依法判处刑罚的,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教师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丧失教师资格。

第十二条 学校及主管教育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师德师风建设管理职责,有下列情形的,上一级行政部门应当视情节轻重采取约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等方式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日常教育督导不到位;

(二)师德失范问题排查发现不及时;

(三)对已发现的师德失范行为处置不力、方式不当或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推诿隐瞒的;

(四)已作出的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决定落实不到位,师德失范行为整改不彻底;

(五)多次出现师德失范问题或因师德失范行为引起不良社会影响;

(六)其他应当问责的失职失责情形。

第十三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这些行为将被处理!

近日,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本办法所称幼儿园教师包括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教师。

《办法》明确将对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11种行为进行处理,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采用学校教育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等行为。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一起看详细内容↓↓↓

第一条 为规范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幼儿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幼儿园教师包括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教师。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处理包括处分和其他处理。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期限为24个月。是中共党员的,同时给予党纪处分。

其他处理包括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申报人才计划等方面的资格。取消相关资格的处理执行期限不得少于24个月。

教师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条 应予处理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如下:

(一)在保教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和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三)通过保教活动、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在工作期间玩忽职守、消极怠工,或空岗、未经批准找人替班,利用职务之便兼职兼薪。

(五)在保教活动中遇突发事件、面临危险时,不顾幼儿安危,擅离职守,自行逃离。

(六)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歧视、侮辱幼儿,猥亵、虐待、伤害幼儿。

(七)采用学校教育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组织有碍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

(八)在入园招生、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九)索要、收受幼儿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推销幼儿读物、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

(十)组织幼儿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表演、竞赛活动,或泄露幼儿与家长的信息。

(十一)其他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第五条 幼儿园及幼儿园主管部门发现教师存在第四条列举行为的,应当及时组织调查核实,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作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听取教师的陈述和申辩,调查了解幼儿情况,听取其他教师、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代表意见,并告知教师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对于拟给予降低岗位等级以上的处分,教师要求听证的,拟作出处理决定的部门应当组织听证。

第六条 给予教师处理,应当坚持公平公正、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应当与其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七条 给予教师处理按照以下权限决定:

(一)警告和记过处分,公办幼儿园教师由所在幼儿园提出建议,幼儿园主管部门决定。民办幼儿园教师由所在幼儿园提出建议,幼儿园举办者做出决定,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二)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处分,公办幼儿园由教师所在幼儿园提出建议,幼儿园主管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民办幼儿园教师由所在幼儿园提出建议,幼儿园举办者做出决定,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三)开除处分,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由所在幼儿园提出建议,幼儿园主管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未纳入编制管理的教师由所在幼儿园决定并解除其聘任合同,报主管部门备案。民办幼儿园教师由所在幼儿园提出建议,幼儿园举办者做出决定并解除其聘任合同,报主管部门备案。

(四)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申报人才计划等方面资格的其他处理,按照管理权限,由教师所在幼儿园或主管部门视其情节轻重作出决定。

第八条 处理决定应当书面通知教师本人并载明认定的事实、理由、依据、期限及申诉途径等内容。

第九条 教师不服处理决定的,可以向幼儿园主管部门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幼儿园主管部门的上一级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对教师的处理,在期满后根据悔改表现予以延期或解除,处理决定和处理解除决定都应完整存入人事档案及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条 教师受到处分的,符合《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撤销其教师资格。

教师受处分期间暂缓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教师受记过以上处分期间不能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第十一条 教师被依法判处刑罚的,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教师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丧失教师资格。

第十二条 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举办者及主管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师德师风建设管理职责,有下列情形的,上一级行政部门应当视情节轻重采取约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等方式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日常教育督导不到位;

(二)师德失范问题排查发现不及时;

(三)对已发现的师德失范行为处置不力、方式不当或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推诿隐瞒的;

(四)已作出的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决定落实不到位,师德失范行为整改不彻底;

(五)多次出现师德失范问题或因师德失范行为引起不良社会影响;

(六)其他应当问责的失职失责情形。

第十三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教育部印发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指导意见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对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高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失范行为受理与调查处理机制,指定或设立专门组织负责。

《意见》具体有哪些内容?随小编看全文↓↓↓

教师〔2018〕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规范高校教师履职履责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新时代高校教师道德风尚,努力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校教师队伍,现就教师违反《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规定,发生师德失范行为的处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各高校要严格落实师德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牵头部门明确、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工作机制。党委书记和校长抓师德同责,是师德建设第一责任人。院(系)行政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师德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院(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也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二、高校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严格遵守师德规范,严以律己,为人师表,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发生师德失范行为,本人要承担相应责任。

三、对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高校教师出现违反师德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或处分。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其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干部选任、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资格。担任研究生导师的,还应采取限制招生名额、停止招生资格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的处理。以上取消相关资格处理的执行期限不得少于24个月。情节较重应当给予处分的,还应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需要解除聘用合同的,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应当依据《教师资格条例》报请主管教育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是中共党员的,同时给予党纪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四、对师德失范行为的处理,应坚持公平公正、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适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五、高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失范行为受理与调查处理机制,指定或设立专门组织负责,明确受理、调查、认定、处理、复核、监督等处理程序。在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调查过程中,应听取教师本人的陈述和申辩,同时当事各方均不应公开调查的有关内容。教师对处理决定不服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出复核、申诉。对高校教师的处理,在期满后根据悔改表现予以延期或解除,处理决定和处理解除决定都应完整存入个人人事档案。

六、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权责对等、分级负责、层层落实、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原则。对于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职责权限和责任划分进行问责:

(一)师德师风制度建设、日常教育监督、舆论宣传、预防工作不到位;

(二)师德失范问题排查发现不及时;

(三)对已发现的师德失范行为处置不力、方式不当;

(四)已作出的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决定落实不到位,师德失范行为整改不彻底;

(五)多次出现师德失范问题或因师德失范行为引起不良社会影响;

(六)其他应当问责的失职失责情形。

七、教师出现师德失范问题,所在院(系)行政主要负责人和党组织主要负责人需向学校分别做出检讨,由学校依据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采取约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等方式进行问责。

八、教师出现师德失范问题,学校需向上级主管部门做出说明,并引以为戒,进行自查自纠与落实整改。如有学校反复出现师德失范问题,分管校领导应向学校做出检讨,学校应在上级主管部门督导下进行整改。

九、各地各校应当依据本意见制定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十、民办高校的劳动人事管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对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处理,遵照本指导意见执行。

教育部

2018年11月8日

热点内容
民法中的监护 发布:2025-01-11 18:17:39 浏览:606
央视社会与法平安365几点 发布:2025-01-11 18:01:47 浏览:966
巴中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发布:2025-01-11 16:56:01 浏览:566
宰杀家禽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1 16:24:48 浏览:237
在我国会计法规 发布:2025-01-11 16:23:10 浏览:556
袁世凯立法称帝 发布:2025-01-11 15:26:46 浏览:733
大同肖律师 发布:2025-01-11 15:25:57 浏览:13
儿童虚拟游戏法规 发布:2025-01-11 15:23:05 浏览:111
车锁有问题厂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1 15:17:47 浏览:577
2017劳动法主动辞职 发布:2025-01-11 15:15:24 浏览: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