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魏军法学

魏军法学

发布时间: 2022-05-05 23:32:05

1. 商鞅的妻子是谁

商鞅的妻子史无记载,但是他们的下场是被司马迁记下来的,他们都与商鞅一起被杀,商鞅是断子绝孙了。
商鞅的妻子是谁?
商鞅的妻子史无记载。
嬴荧玉是孙皓晖先生的长篇小说《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中虚构的女主角,也是剧中商鞅的老婆。荧玉是秦献公的小女儿,秦孝公和公子虔的小妹。她是一个非常开朗阳光的美丽公主,不带一点娇气,颇有巾帼豪侠气概,且心怀家国,为了国家和爱人可以做任何事。
曾化名黑林,男装跟随景监去打探六国分秦之事。在安邑洞香春见到卫鞅,心生倾慕之意。
后来卫鞅迫于情势,与白雪分离而娶荧玉公主为妻。荧玉给与卫鞅最大的理解和包容,她用自己最真挚的爱和最全面的体贴,赢得了卫鞅的爱和敬重。荧玉还希望卫鞅把白雪接来一起生活。秦孝公病危时,荧玉为了完成兄长的心愿,不顾身孕飞马去接远在墨家的玄奇,为此她失去了孩子。

秦孝公死后,众元老陷害商鞅,秦惠文王也借此欲除商鞅这个权臣。
荧玉痛骂秦惠文王,又深恨自己救不了商鞅,怨愤悲痛之下竟一夜白头,衰弱将死。景监,车英,令狐送昏迷的荧玉去云阳国狱见商鞅。商鞅见了荧玉,悲痛万分。商鞅知道自己将死,而荧玉爱他甚于生命,为了让衰弱的荧玉可以好好的活下去,商鞅把她安排到玄奇的隐居地,希望玄奇能慢慢的为她疗伤。
商鞅与白雪的遗体被百姓运回商於。下葬时没有陪葬的衣饰。这时有蒙面的女子(玄奇)赶到,送来了荧玉为商鞅白雪准备的30套衣饰。
历史上的商鞅家族
商鞅是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卫国国君的庶枝,因此商鞅又称公孙鞅,也称卫鞅。入秦后因军功被封于商,因此称商鞅。卫国在战国时期已经十分弱小,周边的魏国、韩国、赵国经常向卫国征夫。魏国更是经常干涉卫国的内政,到了商鞅时期,卫国基本上成了魏国的附庸国。
商鞅离开卫国求学于法家早期代表人物李悝,而李悝则是孔子弟子子夏的门生。之后商鞅为魏相公叔座的门客,任中庶子之职。公叔痤死之前向魏王推荐了商鞅,并请魏王如果不用卫鞅则杀掉。魏王没有采纳公叔痤的建议,卫鞅逃离了卫国,来到了秦国。当时秦献公死,秦孝公刚即位不久。当时的秦国自秦献公即位之时就已经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初见效果,在与魏国的几次交战中都取得了胜利。秦孝公即位时21岁,他想使秦国进一步强盛,因此下令求贤。卫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入秦的。
卫鞅入秦后,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关系见到了秦孝公。开始时卫鞅对秦孝公讲帝道、王道之术,都没有引起秦孝公的兴趣。后来商鞅对孝公大谈强国之术,引起孝公的重视,于是任用卫鞅进行变法。变法初期,新法遭到了秦国上下的反对,孝公的太子公子驷犯罪,商鞅就处罚了公子驷的两个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两人。新法实行了10年,秦国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在与魏国的战争中几乎把魏国打的满地找牙。而且魏国其间也数次败于齐国,因此最后被逼迁都大梁(河南开封)。卫鞅因军功被封于商,因此商鞅号称商君。
商鞅在推行新法过程中,完全靠的是秦孝公的支持。而且法家的措施并不注重礼乐的作用,而一味任用重刑酷法。变法使秦国富强,最终灭掉六国,结事了战国列国纷绉的局面,便是他的弊端最后也把秦朝推向了绝路,使秦朝历二世就骤然灭亡。
商鞅本人在变法过程中得罪了公子虔等人。公子虔在第二次违法时,商鞅把他处以劓刑,就是割去了鼻子。秦孝公死,公子驷即位,是为秦惠文王。他对商鞅没有好感,而公子虔等人告商鞅谋反。于是商鞅就想逃往魏国,但是魏国恨他曾欺骗公子卬而破魏军,于是不接纳。商鞅没办法,只好返回秦国,到了他的封地商邑。他利用自己的私家武装进攻郑(陕西郑县),秦军进攻商鞅,并在渑池杀掉了商鞅,其尸体被处以车裂,全家也被处斩。
成语“作法自毙”说是就是商鞅的故事。
商鞅是哪个学派的?
商鞅是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秦国在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山东齐、楚、燕、赵、魏、韩这六个大国。其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比山东各国晚了很久。如鲁国“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后186年。可是这时,秦国已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人殉的恶习。次年又迁都栎阳。

2. 为什么说商鞅变法收效最为明显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全力支持。秦孝公对于商鞅的支持信任可以说是变法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我来探讨一下秦孝公为什么能够如此的重用商鞅。简单来说,就是,商鞅对秦孝公很有用,同时又很没有威胁。法家主张尽所有可能把权力都集中在君主手里,所以一向很得最高统治者的欢心。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有用的。这是法家的作用,而商鞅个人还有其他因素。
1。商鞅深刻了解魏国的内部情况。秦由于文化上的落后,长期被其他六国排斥。‘以夷狄遇之,不与中国之会盟’。所以,孝公即位的时候对六国的具体情况基本上是抓瞎的。而商鞅长期学习,生活,工作在魏国,对于魏国的内部情况,包括高层才能知道的情况都是很了解的。(他是魏国丞相的亲信),而魏国作为六国最强的国家,是当时秦东进的主要敌人,主要障碍。秦了解了魏国的山川地理,形式险要,物产气候,还有兵力虚实,周边国家对它的牵制程度等等,就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战略方针政策,事半功倍。(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知道这么多的情况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象现在上网查查就行了)
象孙膑也和商鞅是因为差不多的情况得到重用。但是孙膑在魏国呆的时间和官府层级都不如商鞅,所以对魏国的全面了解也就不如商鞅,孙膑只是比较了解庞涓。
2。同时,魏国作为战国最早变法的国家。它的变法改制的经验知识也是各国学习的对象,魏国的人容易受到各国的招揽。商鞅入秦时候就带着李悝的法经。
由上两点,可知商鞅对于秦国来说是很实用的。而商鞅对于孝公个人而言,他比较放心的地方在于。
1。商鞅是外国人,在当时情况下,外国人不可能作秦的君主,丞相已经是他们能作到的最高位置了,这一点就比孝公身边的那些亲戚贵族要令人放心的多。(这些贵族的王族身份和势力是对君主威胁最大的)而且商鞅还帮助孝公打击贵族,显然这点很让孝公舒服。
2。商鞅的名声很差。这点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名声很差反而容易得到重用呢?唐朝唐德宗的时候,卢杞是众所周知的奸臣,有人问德宗,他为什么不用陆贽这样又能干又忠心的大臣,反而总是离不开人人喊打的卢杞呢?他回答说,人皆言其臭,我唯闻其香。是啊,如果人人都觉得商鞅不是好人,刻薄寡恩,在老百姓那里就不会跟着他造反,在官员那里就不会有人和他拉帮结派。这种人用起来是最放心的。更何况商鞅的政策是经过孝公同意的,孝公内心还觉得商鞅是替他分担了骂名,忠心可嘉啊。
3。商鞅以实际行动消除了孝公对他的最后的疑虑。商鞅是卫人,而卫国在战国时期一直是魏国的属国,两国关系密切。商鞅本人长期学习和生活在魏国。起码可以说是半个魏人,这也是他能够了解新的法学知识和魏国内情的原因。但孝公因此担心他对于朋友,亲戚,故国还有感情羁绊,不能全心为己。商鞅利用和魏国主帅公子卯的朋友关系,在双方开战前先抓住了公子卯,从而大败魏军。这个类似投名状的东西一面清楚表明商鞅从此和魏国绝情绝义了,自然被魏国人所彻底仇恨(后来他逃命去魏国的时候别人就完全不理他),另一方面却得到了孝公的彻底信任,马上给他一大块封地,作为外国人,这已经是相当难得的最高物质奖赏了。
这场战争有两个地方可以比较。就可以看到区别了。

3. 商鞅的妻子是谁,历史上商鞅妻子最后结局是什么

商鞅又名卫鞅、公孙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商鞅是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由于商鞅变法得罪了公子虔等人,后来秦献公死后,秦惠王上位,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于是下令逮捕商鞅。荧玉痛骂秦惠文王,又深深痛恨自己救不了商鞅,怨愤悲痛之下竟然一夜白头,衰弱得快要死掉。商鞅在逃亡路上一路遇阻,最终被抓进云阳国狱,最终被处以车裂,全家也被抄斩。

4. 卫鞅为什么改名为商鞅

最近我在研究战国史,商鞅的名字其实很有意思,我来详细说一下。

商鞅是一位改变中国历史的法学家、政治家,更是一位优秀的改革家。这么厉害的人物竟然有四个名字,分别是:商鞅、商君、公孙鞅、卫鞅。那么这四个名字都是哪来的呢?

商鞅的“商君”称号从此而来,后世为了详细区别,取其封地的“商”字,普遍把公孙鞅、卫鞅、商君叫为:商鞅。

5. 战国七雄的实力该如何排名,为什么这样排

战国七雄的通常排序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但这个排序不是按实力,我的理解是:齐楚是老牌诸侯强国,齐称霸先于楚,故齐排在前;秦燕是老牌诸侯国,秦强于燕,故秦排在前;而赵魏韩是新生诸侯国,由晋国分裂而来,所以排在最后。而赵魏韩三国的排列顺序,是按照地理位置从北到南。

至于战国七雄的实力如何,不同阶段彼此的实力有所增减。但无论如何增减,韩国和燕国始终没有称霸天下的实力,尽管韩国在申不害变法期间兴盛一时,燕国在燕昭王的治理下几乎灭亡齐国。


第四阶段:秦国称霸,赵国崛起。时间跨度:齐闵王末年——长平之战(前260年)

齐闵王末年,燕昭王以乐毅为统帅,出兵齐国。此战,燕国大获全胜,齐湣王狼狈出逃莒城,为楚国将领淖齿所害。其后,齐国虽有田单复国,但齐国从此一蹶不振,霸业彻底烟消云散。而此前,赵国在赵武灵王的改革下,逐渐崛起,灭中山,破娄烦,开疆辟土,俨然有与秦国争雄之势。不过,秦国始终保持对赵国的优势,后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国,赵国也因此一蹶不振。

第五阶段:秦国是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

长平之战后,最后一个可以威胁秦国的诸侯国——赵国衰落,秦国从此再无敌手,以绝对优势碾压六国。等到秦始皇即位,“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终于横扫六国,统一中国。

6. 求战果时期魏国的著名武将,及其封号爵位。

庞涓:(?-前342),战国时期魏国人。在魏国任大将。公元前354年,庞涓率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率军直捣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庞涓撤军回救。疲惫不堪的魏军走到桂陵(今河南长垣北)遇到埋伏在那里的齐军。齐军以逸待劳,大破魏军。“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成为历史上的著名战例。此后,庞涓又于公元前342年迎战援救韩国的齐军,中了孙膑的增兵减灶之计而冒进,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遭到齐军伏兵攻击,庞涓兵败自杀。

芒卯:前273年,秦昭王派遣白起进攻魏国,孟尝君田文举荐芒卯为主帅,率领魏国军队与秦军交战。白起在华阳大败魏军,斩获魏军十三万人,芒卯战败而逃,举荐人田文因而被魏安厘王免去丞相一职。

魏无忌:信陵君(?—前243年):姬姓,魏氏,名无忌,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厘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信陵君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
安厘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论排位信陵君为四公子之首。

李悝:嬴
姓,李氏,名悝,一作克。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濮阳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有的古书中还将李克写成“里克”,或讹作“李兑”、“季
充”。李悝为魏文侯到武侯时人,曾受业于子夏弟子曾申门下,作过中山相和上地守。上地在河西,故李悝经常和秦人交锋作战。桓谭以为李悝为文侯师,班固、高诱以为是文侯之相。由于先秦文献缺乏记载,故此说尚难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悝能参与机密,为文侯心腹之臣。

乐羊:中山国人,战国时魏国魏文侯时期的大将。是乐毅先祖。

西门豹:中国战国时期魏国人。生卒年不详。魏文侯(公元前446~前396年在位)时任邺(今河南省安阳市区北18公里处)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

7. 战国首霸魏国源源不断的输出人才,竟是魏国衰落的原因吗

公元前225年,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的秦国将目标投向了魏国,王贲率领大秦铁骑进攻魏国,以河渠之水灌魏国都城大梁,大梁城墙被毁,魏王假向秦军请降,曾经的战国第一强国落下了帷幕。

时间回到180多年前,那是战国的开始,晋国的三个贵族联合瓜分了晋国,魏国开始出现在历史之中。魏国的第一任君主魏文侯魏斯任用士人,这些出身卑微的士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报答魏文侯的知遇之恩,为魏国成为战国第一个强国奠定了基础。

然成也士人,败也士人,魏国因士人而兴起,同样也因士人而衰落。魏国虽然重用士人,但国君从未真正的信任过士人,这才是魏国悲剧的起点。

与孙武并称的军事奇才——吴起

这也形成了魏国盛产士人,但是人才却大量流失的诡异现象。魏国的士人虽多,却没有为魏国的强大而出工出力,反而是流往外国资敌,帮助其他国家强大。

楚国与秦国是最好的明证,吴起与商鞅的变法推动了楚国与秦国的发展,两个国家强大后又都压迫魏国的生存空间,形成了死循环。

换句话说,魏国的失败源于对士人的不信任,源于自身的自傲,或许也与魏国成功太早有关。秦国与楚国都在危机的边缘,迫切需要有才之士的加入,求贤若渴,商鞅等人的加入,催化了秦国的发展,也压倒了魏国的希望。

8. 历史上卫鞅带过兵打仗吗(就是商君,商鞅)

河西之战
收复河西失地、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是秦献公、秦孝公两代国君的愿望。秦孝公继位后,更是将收复河西失地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之一。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卫国,夺取了漆及富丘两地(均在今河南省长垣县),此举招致了魏国的干涉:魏国派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秦孝公则趁魏军主力出击之机,派军队偷袭魏国,进攻魏河西长城重要据点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南) ,大败魏军,歼灭守军七千人并占领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南),此战为秦孝公时期收复失地的序幕,商鞅作为收复河西失地的主将,在战争中显示了他的军事及外交才能。而秦国也在经过了两次变法后国力逐渐强大。
安邑固阳之战
公元前353年,赵成侯派使者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兵分两路救援赵国,一路齐军与宋国景㪨、卫国公孙仓所率部队会合,围攻魏国的襄陵(今河南省睢县)。 同年,魏军主 力攻破赵国首都邯郸,但在桂陵之战被另一路由田忌、孙膑所率领的齐国军队击败。楚宣王也派大将景舍率兵救援赵国,夺取了魏国睢水、濊水之间的土地。 秦孝公趁魏国国内空虚之机,于公元前352年任命商鞅为大良造,率兵长驱直入,包围魏国并占领魏国旧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 魏惠王急忙派军队在上郡要地固阳(即定阳,今陕西省延安市东)以东修建崤山长城(东南起崤山,西北至黄河)来阻止秦军的进攻。公元前351年,商鞅又率兵包围并占领固阳。

西鄙之战
公元前341年,秦国联合齐、赵两国攻打魏国。同年九月,秦孝公派商鞅进攻魏河东,魏派公子卬迎战。两军对峙时,商鞅派使者送信给公子卬,说:“我当初与公子相处的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我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公子卬赴会时被商鞅埋伏的甲士俘虏,商鞅趁机攻击魏军,魏军大败。魏惠王被迫割让河西部分土地求和,此时魏惠王说:“寡人真后悔没有听公叔痤的话。”商鞅因战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热点内容
民法中的监护 发布:2025-01-11 18:17:39 浏览:606
央视社会与法平安365几点 发布:2025-01-11 18:01:47 浏览:966
巴中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发布:2025-01-11 16:56:01 浏览:566
宰杀家禽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1 16:24:48 浏览:237
在我国会计法规 发布:2025-01-11 16:23:10 浏览:556
袁世凯立法称帝 发布:2025-01-11 15:26:46 浏览:733
大同肖律师 发布:2025-01-11 15:25:57 浏览:13
儿童虚拟游戏法规 发布:2025-01-11 15:23:05 浏览:111
车锁有问题厂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1 15:17:47 浏览:577
2017劳动法主动辞职 发布:2025-01-11 15:15:24 浏览: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