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道德风险理论以及对我国金融监管有什么启示
①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相关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无疑为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提供了反面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引起人们对中国住房按揭贷款市场潜在风险的高度关注。中国会不会重蹈美国次贷危机之覆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次贷危机对完善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具有重要启示。
一、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完善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次贷危机表面上是美国房价走低、利率走高所致,根本原因是资金供应方降低信贷门槛、忽视风险管理,需求方过度借贷、反复抵押融资。尽管这种风险基本上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已经分散了,但是这些风险并没有消失,一旦条件具备,风险就会暴露出来,而且风险通过证券化的渠道影响更为广泛。著名金融学者易宪容认为,中国按揭贷款实际上比美国次级债券的风险要高。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逆转,其潜在风险必然会暴露出来,国内银行所面临的危机肯定会比美国次级债券出现的危机要严重。[ 1 ]可以说,完善房地产信贷及其证券化风险防
范的法律制度是中国避免重蹈覆辙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住房按揭贷款的信用门槛。2007 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规定, 90平方米以下的首套自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20%; 90平方米以上的不得低于30%;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 ,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 1倍,而且贷款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应随套数增加而大幅度提高,且借款人偿还住房贷款的月支出不得高于其月收入的50%。在紧接着的《补充通知》中明确“以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为单位认定房贷次数”。在次贷危机阴云密布的背景下出台上述严格住房消费信贷管理的措施,表明我国监管层已经意识到了住
房按揭贷款市场的高风险,显示了监管层切实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决心。其次,要完善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金融资产证券化是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与理论研究的热点。经济学界广泛探讨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如交易结构风险、信用风险、提前偿还风险和利率风险。法学界则重点研究了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所面临的主要法律障碍,如资产支持证券性质界定的模糊性、SPV (特殊目的公司)运作模式所存在的法律问题、“破产隔离”与“真实出售”以及实质性风险转让的法律依据等 。目前规范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法律是2005年央行颁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和中国银监会颁
布的《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
法》。以上法律对信贷资产业务的市场准入和风
险管理做出了专门规定,专门设立了“业务规则与
·25·
【金融理论】阳建勋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风险管理”一章,对资产证券化的各个参与主体提
出了统一的风险管理要求,强调了金融机构的内部
风险隔离和风险揭示问题,要求参与证券化交易的
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隔离机制。以上法
律属于部门规章,法律层次较低,难以解决现存的
一些法律问题。应当借鉴国外资产证券化风险防
范的经验教训,尽快制定专门的金融资产证券化
法,处理好外部监管和内控制度之间的关系,完善
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监管。
二、加强市场化监管,完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
制度
次贷危机表明,要减少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必
须构建完善的市场纪律约束机制,加强市场化监管。
以存款保险为核心的金融安全网在强调金融安全的
同时也加大了金融机构经营上的道德风险。也许激
励结构的最重要的部分是:使所有方都明白,即是管
理良好,银行也可能倒闭,因为银行业务涉及风险承
担的问题。而监管当局将允许那些偿付能力不足的
银行倒闭。不幸的是,监管当局不可能做出一个完
全可信的、不救助破产银行的事前承诺,但是,可以
建立一个增加承诺难度的体制[ 3 ] 。新《巴塞尔银行
监管委员会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也强调监管不能够
代替市场约束。
①中国企业新闻网:《美国70年最大金融体制改革出台》, http: / /www. cenn. cn /News/2008 - 4 /200842135338. shtml, 2008 - 4 - 3。
加强市场化监管要求构建完善的金融市场准入
机制、金融市场行为监管机制和金融市场退出机制。
必须根除金融领域“不破产、无风险”的传统观念,
并充分认识到金融破产制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第
一,可以有效抑制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第二,存款
人的破产观念转变必然带来风险意识的提高,进而
自觉对银行通过“用脚投票”等方式来监督银行的
监督管理,从而加强市场约束的力量。[ 4 ]尽管我国的
《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和《证券法》等法律已经明
确规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
是自我经营、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企业法人,但是
我国的金融市场退出机制尚不完善。2006 年制定
的《企业破产法》第134 条规定:“金融机构实施破
产的,国务院可以根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
制定实施办法。”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
已进入立法进程。它对于完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
度,提供银行经营风险的激励具有重要意义。一旦
危机发生,它能够为政府干预危机措施的效果提供
威慑力,同时也有利于确定政府干预的合理界限,防
止政府过度干预破坏市场约束机制。
三、加强监管成本意识,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是一种典型的分权型多头
监管模式,被称为伞式监管+功能监管的体制,实际
上是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的混合体,监管机构形成
横向和纵向交叉的网状监管格局[ 5 ] 。这种监管体系
存在的明显不足是容易造成重复监管或监管真空,
从而导致金融体系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金融监
管机构之间的协调。1999 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案》规定由美联储作为综合监管的上级机构对金融
控股公司进行总体监管,其它监管机构负责功能性
监管,OCC、FD IC等监管机构负责对银行进行监管,
SEC和州保险监管机构分别对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
进行监管,即美国在原有分业监管的框架下加强了
各金融机构的协调和综合。
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美联储以及美国财政部联邦
住房局等监管机构采取了干预措施,但收效甚微。这
引发了人们对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反思,最终引发了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革命。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
2008年3月31日宣布,美国政府将对金融监管体制
进行全面改革:第一,扩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监
管权限,除监管商业银行外,还将有权监管投资银行、
对冲基金等其他可能给金融体系造成风险的商业机
构。第二,新建“金融审慎管理局”,整合银行监管权。
把目前由5个联邦机构负责的日常银行监管事务收
归“金融审慎管理局”统一负责。第三,新建“商业行
为监管局”,负责规范商业活动和保护消费者利益。
主要行使目前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
会的职能。此外,还新建了“抵押贷款创设委员会”和
“全国保险管理局”,将抵押贷款经纪人和保险业监管
权从各州政府分管逐步收归联邦政府统一管理。美
国媒体称,这将是美国自上世纪经济“大萧条”以来最
大的一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①
次级按揭贷款债券涉及到银行、证券和保险等
各个金融行业,如保险公司、投资公司甚至养老基金
都是次级债的重要投资者。次贷危机的发生表明美
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对投
机风险产生了监管真空,最终引发了系统性的金融
风险爆发。此次金融大改革中美联储的监管权力进
·26·
【金融理论】阳建勋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一步扩大,作为“市场稳定监管者”不仅可以监管银
行、金融控股公司,还可以有权监管投资银行、对冲
基金等其他可能给金融体系造成风险的商业机构。
这表明其加大了金融监管协调的力度。另外,减少
多头监管者,整合金融监管机构,为协调金融监管清
除了障碍。
美国的经验教训警示中国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
适合本国国情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2003 年中国
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一行三会”的金融分业监管
体制的形成。在混业经营趋势下,完善金融监管协
调机制也成为我国近年来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问
题。在立法上,《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5 条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
国务院其他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信息共
享机制。”《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6条规定:“国务
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务
院其他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信息共享机
制。”在实践中, 2004 年6 月28 日,中国银监会、证
监会、保监会正式公布《三大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管
分工合作备忘录》,以制度形式赋予了监管联席会议
制度:积极协调配合,避免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的使
命。但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实践效果不尽人意,而
且作为重要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主体的中国人民银
行被排除在外。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在国际金融论坛
第三届年会上透露,我国正在尝试建立中央银行、财
政部门和金融监管等有关部门之间的金融监管协调
机制,以适应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趋势的需要。
另外,我们必须要加强金融监管的成本意识。
不仅要考虑到新增监管机构增加的直接费用以及采
取金融监管措施的必要费用,还应当考虑这些措施
可能导致的市场损失,这是政府监管替代市场调节
的一种机会成本。这是我们过去往往容易忽略的。
例如我国是否真的需要建立一个凌驾于“一行三
会”之上的机构———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 还是通
过扩大中央银行的权力赋予其履行金融监管协调的
最终职责? 这取决于不同监管方式之间的成本比较
以及边际监管成本与边际监管收益之间的比较。一
般而言,金融监管协调的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这
是进行金融监管协调的经济学基础。增设金融监管
协调委员会的成本大于通过扩大中央银行权力增加
的成本,就成本最小化而言,应赋予中央银行以协调
金融监管的最终职责。
四、谨防国际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
合作
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
机以来的一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受损失的不
仅是美国的金融机构,欧洲与亚太地区的金融机构
也损失惨重。实际上从遭受冲击和损失的程度看,
欧洲的金融机构远甚于美国的金融机构,甚至有市
场人士认为这一次次按风波实际上主要是由欧洲的
金融机构为美国的金融风险埋单[ 6 ] 。难怪欧洲央行
会率先对金融系统注资以增加市场流动性。中国亦
有不少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
如共汇出109 亿美元资金的银行系QD II、基金系
QD II,近期纷纷遭遇净值缩水。金融全球化也是金
融风险的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波动会影响
人们对国内金融市场的预期,增加国内金融市场的
风险。中国金融机构及监管层应当谨慎防范国际金
融风险,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稳步有序地推
进金融开放。
为了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必须加强金融监
管的国际合作。金融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的机制主
要包括信息交换、政策的相互融合、危机管理、确定合
作的中介目标以及联合行动 。如为了控制次贷危
机的蔓延,美联储与全球主要国家央行联手行动,向
金融系统注资,以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引发了全球股
市的积极调整。中国已经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证监会国际组织、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等
国际金融组织,并且与许多国家或地区签订了金融谅
解备忘录,为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我们应当善于利用金融监管合作机制,获取信
息,了解政策甚至要求就某些具体目标采取联合行动
以更好地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②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你好,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影响大致有三点:
1、直接影响。主要行业是银行等金融业。例如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平安保险等机构,购买了很多美国的“债券”,由于美国银行倒闭,损失巨大......
2、进出口影响。由于美国(及其他国家)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进口业务大幅缩减,使我国的出口行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于倒闭。为此国家提出“扩大内需”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3、从思想上,应该认真反思“超前消费”的做法。现在美国的国民已经有所认识了。我们更应该正确看待。
③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验教训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蔓延成全球性危机。目前要对这场危机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作出全面评估还为时尚早,但其中的教训可以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一些启示。 应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实体经济是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实实在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则是指市场经济中在信用制度和资本证券化基础上产生的虚拟资本的活动。实体经济是经济活动的基础,虚拟经济是在经济发展进入一定阶段在实体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济形式,其发展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并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当虚拟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时,虚拟经济发展会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时,则会产生经济泡沫,造成经济虚假繁荣,严重时会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甚至危机。因此,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并根据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积极发展虚拟经济,使二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而不能相互脱节。应正确认识、妥善处理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金融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要求金融不断创新,以支持整体经济发展。金融创新包括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组织创新、金融体系创新、金融秩序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等。但必须明确,创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金融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同任何创新都有风险一样,金融创新也会有风险。而且,由于金融具有特殊的运作规律,金融创新的风险往往更具严重性。所以,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的关系,在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要预见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建立健全监管和防范机制。为促进经济发展,无疑要致力于金融创新,但同时一定要加强金融监管,努力保证金融安全。 应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市场经济自发发展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必须明确,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它存在缺陷和失灵,主要表现在:市场主体分散决策,难以自动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难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会导致而不能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公共物品受损等外部不经济问题。因此,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把二者内在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应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进行科学的政府宏观调控。应正确认识、妥善处理金融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联系加强,开放成为世界潮流,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置身于世界金融体系之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借鉴别国经验加快本国发展。开放不仅是一般的经济开放,金融也要对外开放。但是,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是充满风险的,别国发生的金融危机有可能通过开放的途径传递到国内,国际投机资本也可能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国内金融危机。此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开放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也会造成本国利益的损失。所以,在金融对外开放的同时,一定要增强金融发展的独立自主和风险防范意识,把对外开放与金融自主结合起来。坚持自主是基础,要在自主的基础上利用对外开放的机遇,趋利避害。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应与国内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政府的监管能力相匹配。
④ 金融危机带给我们什么教训和启发
信用、债务永远是危机的起点。笔者此前也反复强调过,所有的危机都离不开债务,而债务背后又是信用支撑。美国让那些没有还款能力的人也去买房、贷款,最终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人们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了流动性危机。而这还属于微观层面,等到流动性危机开始扩散时,便引发了正式的债务危机,最终酿成金融风暴。
而反观国内,由于去杠杆,房企、债、P2P有些扛不住了,债务暴雷从以前的地方性小平台蔓延到国企、上市公司。所以,为什么今年央行会降准和超预期释放流动性,因为不这样的话就必定会重蹈覆辙。然而在当时为了缓解危机、刺激经济,四万亿计划出世实属无奈,而且一定程度上又恢复到了过去的粗犷型发展模式。所以这次当国内流动性危机显现时,决策层只有未雨绸缪,推进艰难的结构性改革。把经济结构优化,钱去该去的地方,做好“既要又要”,错过了一次机会,不能再错过第二次。
⑤ 世界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从这次危机中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启示和教训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6�1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从金融层面上讲,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冲击可能不会太大。因为中国的金融系统还没有与世界接轨,货币还没实现可自由兑换,中国的决策者对于购买外国资产一直持非常谨慎的态度。第二个层面,是实体经济层面。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日发表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金融危机正使世界经济进入“严重低迷”时期。欧美发达国家增长大幅放缓,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会大幅度萎缩,这对于对外贸依存度很高的中国来说,贸易顺差增幅放缓甚至负增长,对中国GDP的增长会产生影响。第三个层面,是信心的问题。目前中国政府和企业家们对中国未来经济的稳定还是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不过,在国际经济的低迷情势下,信心受到影响他们还会增加投资吗?这是一个问题。戴科认为,不管如何,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已经是事实。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已经比去年下降了两个百分点,明年经济增长可能会更缓慢。不过,中国的经济仍在增长,通胀仍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中国经济远没有“滞胀”的风险。戴科说,中国人经常说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他很赞同这句话。在这场经济危机中以及在未来世界金融秩序中,中国正在扮演并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这是肯定的。按照购买力计算,中国对全球GDP的贡献已经超过10%,欧盟和美国的贡献超过20%。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投资者之一,中国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权利和责任不可避免地也加大了,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和金融秩序的参与者,也将成为新秩序的制订者
⑥ 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1、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控制,认识和防范房贷的市场风险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与几年前的美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居民购房热情高涨,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规模快速发展;按揭贷款者存在信用等级低的现象;为应对经济危机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购房者涌入房地产市场,但是随着中国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贷款基准利率还会继续上调,借款人的偿付压力会随之增大,他们会越来越难以预测未来偿付现金支出的变化。
2、要正确认识金融产品及衍生品的功能,在追求金融产品多样化同时,要将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次贷通过证券化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注意和分散了商业银行的风险,并且使其顺利收回资金,但是由于对次级债券缺少正确的评估,以及大量金融衍生商品的出现,使得市场在追求高收益的时候,忽略了次级债券的大量风险因素。
3、严格限制信贷资金进入证券、期货和房地产市场,防止资产泡沫的产生和膨胀 次贷危机之所以迅速由信贷市场传递到资本市场,又对信贷市场造成重大打击,是因为在产品创新不断加快的现代金融体系,风险的跨市场传播较以前亦明显加快,而且由于经济危机并未完全结束,投资环境并没有完全的转好。
4、要在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的同时,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运作,完善中介机构行业规范 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社会性的信用危机。无论是贷款者还是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机中,虽然有美联储和证监会的严格监管,但是似乎他们都出卖了自己的信用,整个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存在大量的道德风险。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特定的条件下,难免会产生一些参与者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换取自身利益的行为,这就要求监管部门积极对市场加以引导,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6)金融危机的道德风险理论以及对我国金融监管有什么启示扩展阅读:
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发展成了确实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再次出现大幅震荡并且迅速在第一时间波及到我国。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造成的损失虽然有限,但是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会产生影响,有可能加剧资产价格膨胀及金融市场大幅波动。
⑦ 经济危机给金融业带来的启示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是万恶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局限性的结果。
在财产私有制条件下资本逐利而生,当发生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冲突时,为了局部小利益而损害整体大利益的事经常发生。私有制度局限性表现在这方面。比如万恶资本主义的日本有一个垄断航空油料进出口权的日本航空油料进出口株事会社,依靠行政垄断油料经营权,在日本国内以高于国际市场3到6倍的价格出售航空油料。日本人民使用航空工具时在此项成本上高于国际市场好几倍,说白了就是花了几倍的代价做了人家一样的事。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垄断保护了小集团利益必然有此结果。万恶的资本主义日本政府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受制于小集团利益沦为小集团利益保护伞,根本原因就是资本私有制度!
这种私有制度局限性在本次危机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资本逐利,大量资本注入房地产业金融业等貌似有高收益的行业,而看上去收益不高的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经济基础动摇。美国政府受制于资产阶级,救市计划中还是在保护小集团利益,偏重于救金融、房地产汽车等资产阶级利益最重的部位,而对全民利益最相关的农业第一产业投入和政策还是远远不够。结果还是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全民利益受损,同时小集团利益受到保护。
在危机酝酿的几年中,先是房市泡沫表现出来,后有金融泡沫表现出来,这期间万恶资本主义政府做了些什么呢。不停维护楼市和金融业,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利率一降再降,并在金融系统流动性严重不足时大量注资。这样饮鸩止渴的做法看上去保护了小集团利益,让房产商和银行苟延残喘了几年。但全民利益受到重创,资本过度投入房市和金融业,这种情况持续数年终于积众难返,泡沫爆破引发的危机让全球一并受灾。同时期的中国政府表现得非常好,在泡沫出现初期就一路政策打压,多次提高利率运用经济杠杆调控,另一方面全力提升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扶持政策不断,使整体经济的基础面得以加固。也使中国最有机会独善其身。
两种不同方式根本区别在于资本主义政府维护小集团利益导致危机,社会主义政府维护全体民众最根本利益,在危机中突显中流抵柱作用。
人性的贪婪加上所有制上缺陷,必然导致危机,这不是第一次,也一定不是最后一次。
扫描人类经济活动,可发现公平、质效、GDP是经济危机的三个关键点。其中公平因素包括不公平分配和不公平交易,是引发经济危机的根源。凯恩斯理论、市场信息测不准则是公平、质效、GDP三者关系处理不好的重要原因。相应地,预防和消除经济危机也要从控制贫富悬殊和不允许资金链断裂入手。信息测不准靠技术进步,刷新凯恩斯理论需要对经济界的统治思想换届。经济发展总是从公平到不公平,从公平、质效、GDP三者平衡到不平衡,最后进入经济危机状态;经济危机往往从金融危机开始,而我们应从土地切入调动资金作战。
不公平分配的后果是贫富悬殊,贫富悬殊的后果是购买力分配不均,购买力不均的后果是穷人无钱消费以致生活困难,富有者金钱过剩以致GDP积压过剩。生活困难则违反了生产目的人生意义,产品积压过剩则会导致生产金回收率低,生产资金链断裂,使生产陷入困境,工人失业。失业没有收入,购买力进一步下降。这就是分配不公造成的生产与消费二萧条的实业危机,诱发点是产品卖不出资金收不回。可见,资金链断裂是实体经济陷入困境的前凑,因而可以判断实业危机的前凑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通常是借贷关系非正常运行,债权债务不能依法按约及时理清,发生信誉危机,导致金融企业破产金融市场瘫痪,资金链断裂。可见经济危机的本质是资金链断裂。直接断裂是指债权债务不依法按约及时兑现的经贸交换不公平,导致金融危机。间接断裂又包括三方面,一是分配不公造成的贫富悬殊,二是经济信息测不的产消结构失衡,三是基于凯恩斯理论的宏调积累生成的生产过剩。这三方面使得生产过剩堵塞产-消通道,使商品不能换回货币,无疑是一种资金链断裂。
从理论上讲,凯恩斯边际理论使人们担心未来变得理性化而一切向钱看,进而不择手段地从事洗钱、盗骗、剥削,导致信誉危机金融危机出现。凯恩斯理论突出国民收入用于投资与消费,则边际效应会积累产大于消费。从主观上讲,政府官员制造或放任分配不公累积贫富悬殊导致购买力不足发展到生产过剩。从客观上讲,产、消信息测不准必然使结构性过剩。后三者会导致实业经济危机。
通过分析可找出形成经济危机根原的关键词为:资金链断裂、金融危机、分配不公平交易不公平、贫富悬殊、产-消通道不通、产消信息测不准、凯恩斯边际论内生累积产大于消、实业危机。也可得到经济危机的形成过程为:①经济高潮危机潜伏期;②不公平分配累积贫富悬殊期;③经营不善出现信用危机进而发展为金融危机期;④购买力分布不均,产消结构不平衡,产-消通道受堵,消费市场进入萎缩期;⑤资金链断裂,生产不能为继,生产进入萎缩期;⑥劳动者失业无收入,民不聊生。
⑧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影响和启示
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溢出美国,使得世界流动性过剩,引起世界大量国家出现资产泡沫,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美国的金融危机,本质上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而这引起了美国流动性的紧缩,信贷紧张,又导致其他国家也受到影响。发展中国家资产市场泡沫的破灭,甚至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和日本房地产市场面临压力。所有这些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无关系。
美国政府主动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是引起危机在房地产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两房”的设立和运作,有效地降低了抵押贷款利率,推动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
美国监管的放松和过于复杂衍生工具的过度使用,加剧了危机的程度和危害。监管的放松,使得金融机构的竞争过于激烈,使根本不具备能力的消费者获得了住房,杠杆率大幅提高,金融资产过度膨胀,信息披露不充分。过于复杂的衍生工具,尤其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使得风险评估变得困难,过于依赖于评级机构,也使得风险承担者与控制者严重分离,不利于风险的有效控制。当基础资产出现问题时,金融机构多倍收缩金融资产,引起连锁反应,产生巨大的系统风险。
国研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及金融体系会有哪些影响?尤其是将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
陈道富:从危机的结果来看,由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事实上是带有全球性的。危机不仅仅表现在美国本土,欧洲、日本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动荡。美国本身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逆差国,美元又是全球最主要的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更重要的是,美国的金融资产被全世界持有,不仅金融机构卷入其中,各国央行也深陷其中。在经济、金融联系如此密切的世界中,这么大的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不可能不波及美国以外,世界各国受到牵连在所难免。
目前,危机还在扩散,已从单纯的次贷危机向其他消费贷款蔓延。由于金融机构的破产压力,股票、债券市场也面临危机。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资本金受到侵蚀,贷款会更加谨慎,也会有所收缩,加上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在下降,金融危机有进一步向实体经济传递的危险,进而再加剧当前的金融危机。从当前的情景看,危机至少在短期内不会结束。
危机的影响,既取决于危机本身的性质,也取决于危机的处理方法,包括世界其它国家的应对策略。从目前危机发展的情况来看,美国此次危机是一次比较大的金融危机,损失肯定不低于其八十年代发生的储贷危机,是否会达到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谈到的 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程度,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如果控制不好,危机进一步恶化是有可能的。
美国的这一次金融危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波及到了中国。从金融的角度看,危机初期,得益于中国金融体系相对保守和封闭,中国的金融机构直接的对外金融交往并不多,没有大量持有美国的金融资产,包括次级债、 “两房 ”担保和发行的债券,以及破产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等。但是危机爆发以后,中国部分金融机构入股了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在账面上蒙受了损失。从总体上看,量还不是特别大,还不会引发金融危机。但亏损在金融机构的分布并不均匀,部分金融机构的压力较大,需关注。
此外,中国政府持有大量 “两房债券 ”和美国国债,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外汇储备会有一定影响。但美国政府介入“两房”,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当然,我们仍需要做好各种充分准备,毕竟美国政府没有做出明确的承诺。
当然,美国的金融危机也使得全球资金的移动出现变化,中国可能面临跨国资金的大进大出,这需要重点关注。
从实体经济来看,由于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给我国的出口、经济增长带来下行压力。
但是,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也不完全都是负面影响。在危机恶化之前,世界面临通货膨胀上升,经济下行的滞胀风险。与此相一致,中国经济也面临较大挑战,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降,通货膨胀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居高不下。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化,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调整,缓解世界能源、原材料以及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的供求紧张状况。更重要的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化,严重打击了国际投机势力,石油、大宗商品中的投机因素大大降低,价格快速下降。这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中国通胀的压力,舒缓了中国宏观政策方面面临的困境,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向防止经济过快下滑上。
国研网:您如何评价美国政府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策略?
陈道富: 首先应该看到,美国面对这么大的金融危机,还能够把危机的影响控制在目前的水平,确实让各国见识到美国金融体系的灵活性,以及美国在处理危机时表现出的务实,既体现出原则性,也体现了艺术性,更不同于美国开给其他国家的治理危机处方。危机若发生在其它国家,肯定就不是目前这个样子了。当然,美国金融体系也有不完善、不安全的地方,存在一定的漏洞,否则不会发生此次危机。
国研网:中国央行于9月15日宣布下调 “存款准备金率和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是否是针对美国此次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救市措施?
陈道富: 美联储、美国财政部以及各国央行都在积极救市。这些国家都曾经历过金融危机,在处理危机方面比较有经验。此次救市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危机带来的过于剧烈的伤害。
尽管央行此次发布调低 “双率”的政策,时间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给市场造成中国参与救市计划的联想。但从目前来看,政策更多的是针对国内的经济形势,不大可能纯粹是为了配合美国的救市计划。调低 “双率 ”的政策,是经过研究并在事前提出的,绝对不是随便出台的偶然政策。央行调低“双率 ”的政策,在保持对国内通胀可能反弹的控制的基础上,更重视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尤其关注中小企业。当然,美国金融危机的恶化,消除了原有的某些不确定性,更加坚定了中国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有助于中国政府果断作出决策。同时,这个政策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前瞻性的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可能对我国金融体系流动性的影响。
国研网:到目前为止,我们至少可以从此次危机得到哪些启示 ?
陈道富: 危机远没有结束,现在谈启示有些为时过早。而且不同的人,视角不同,得出的启示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我相信,这次危机过后,不仅仅美国,世界各国都会从各方面进行深刻的反省,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监管政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发展等方面,都会有所突破。
一是长期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加上政府信用介入等引起市场激励机制的扭曲,容易引起泡沫经济,而泡沫经济最终都是要破的。或者说,金融的根在经济,过分脱离经济发展金融,最终是要发生危机的。但金融发展具有自我膨胀倾向。
二是过于复杂的衍生工具,在带来流动性等好处的同时,也引起市场风险的承担主体和风险控制主体严重分离,不利于对风险的评估、控制。更重要的是,衍生工具大量表现为表外业务,现有的信息披露要求和监管措施还无法有效应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手段相当脆弱,尤其在高杠杆的环境中发生系统性风险时更是如此。进一步研究并加强监管是必要的。
三是金融机构的损失与实体经济的损失,其宏观影响差距极大。金融机构发生损失,将引起金融机构不得不多倍收缩资产,进而引起资产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进一步恶化金融机构的损失。尽快将损失剥离出金融机构,有利于控制损失的传递和多倍收缩效应。
四是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时,一定要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受现有规则限制,该改规则的时候就要改规则,该注入流动性的时候就应该注入。在处理这次危机时,美国政府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去解决问题,行政力量也很强大,该出手时毫不手软。金融危机发生时,市场存在大量正反馈机制,或者说市场高度相关,并且恶化速度很快。保持市场必要的信心是最重要的,否则大量干预措施都会失去效果。因此,把握干预的时机,果断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危机时期,对部分金融机构的保护是必要的,必须保证有金融机构来实现必要的金融功能。
国研网:反思美国的此次危机,中国还可以更深层次的思考哪些更基本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那些应对措施?
陈道富: 我们除了可以就事论事的从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机制以及政府应对策略等方面,反思美国的这次危机,还可以更深层次的思考一些更基本的问题,如重新思考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思考金融的内在不稳定等理论问题。
谈到应对措施,我想危机已经发生了,我国也已经受到影响。因此,我国需要做的,一是尽可能减少现有损失,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在减少损失方面,中国要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加强与美国各界的沟通,特别是政府沟通,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同时,我国应认真研究美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形势,避免错误的投资。二是应充分评估金融机构的损失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尤其要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防止损失在国内的传递和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
国研网: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这次危机的表现,对于中国构建金融安全体系有哪些借鉴意义?
陈道富: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这次危机的表现,确实让我们见识到了美国金融体系的灵活性。中国在构建自己的金融安全体系时,最核心的是如何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金融体系的灵活性。对风险和危机的防范,使金融体系具备对风险和危机的抵抗力。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需要加快金融的对内自由化,以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
其次,金融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加强有效监管是很重要的。监管部门需要与市场主体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陷于“主管部门”,同时应加强监管部门的协调,更多的从保护中小投资者、保户和储户的角度加强监管。
再次,需要尽快建立我国的金融安全网。我国已经有了保险保障基金和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避免将其简单的作为救助金融机构的工具。
最后,还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危机处理预案和协调机制。美国在这方面的协调响应机制值得中国借鉴。虽然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和国会之间也存在争议,但在一些基本原则方面能达成共识。
当前,在国际金融动荡的背景下,中国应严格资本账户管制,密切关注各类资本的跨国流动,防止由于国际资金的大进大出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严重的冲击。同时,协调好汇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在通胀可控的前提下维持经济增长。经济的稳定增长,是金融安全的根本。
⑨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启示、我们该怎么办
喧闹已久的美国大选终于落下了乱哄哄的帷幕,奥巴马高票当选揭开了黑人领导白人的历史。有关奥巴马和麦凯恩的政策分析,可参考后文,这里不在赘述。笔者想说的是,美国经过小布什的8年折腾,确实有点散架的意思,全国上下到处都显示出衰败的迹象。截止到目前为止,尽管国际社会展开了大型的救赎,但效果甚微,无论是前期在北京召开的亚欧首脑会议,还是即将召开的G20国峰会,笔者对他们的成果都表示不乐观。
毕竟这是一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美国和华尔街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这个后果也需要有人来埋单,否则也对不起天道轮回之说。作为中国人,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从美国此次金融危机中该吸取什么教训,日后的道路我们该如何行走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我们都知道,就现有的人类经济形态而言,主要就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二元结构。实体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石,是所有真实财富的最终创造者,它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变化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而虚拟经济则是这个社会经济的上层建筑,它本身并不创造财富,它的存在只是起到对实体经济运行进行调节的一种作用,后来逐渐的演化成对全社会的财富和经济资源进行重新再分配的作用,因此它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就具有两面性,发挥的好可以让实体经济更好的运行,如果发挥的不好则会使实体经济遭受反噬。而目前的局势就是如此,次贷危机的发生,正是由于华尔街的过分贪婪,过分的运用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财富的掠夺,才造成了此次金融危机的大爆发。
而美国社会自从克林顿下台之后,由于小布什政府实行的是小政府政策,因此对市场经济的监管也陷入了缺位状态。而美国经济经过百年左右的大发展,实体经济的潜力基本上已经挖尽,要想继续在实体经济里寻找一个全新的增长点来带动社会的发展难度系数非常之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精英社会就开始了另外两条比较容易的道路,第一条就是进行产业大转移,将一些非核心、非主流的产业进行大规模的海外移植,但是一旦这个口子看了之后,美国人渐渐掌控不住这个汹涌澎湃的潮流了,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高度融合,美国的一些核心产业也开始了外流,这就造成了美国实体经济在全球地位的不断下降,美国的根基受到了严重的侵蚀和动摇。另外一条路就是大力发展虚拟经济,美国经济进行海外移植,但还是需要将利润回流到美国,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虚拟经济这个上层建筑进行合理的运作,可以达到非常理想中的状态。于是,美国经济开始走向了这种道路,即虚拟经济+海外产业的发展模式。但殊不知,海外产业的风险也是巨大的,首先将自身产业的外移会掏空本国经济的基础,损伤国内实体经济的元气,其次海外产业还要受到当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而这些美国是难以掌控的,因此美国的经济风险在无形之中就被不断的无奈放大。
虚拟经济+海外产业的模式还不够满足华尔街的贪欲,华尔街是个彻头彻尾的经济人,其对国家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好的概念,在他们眼中,除了利润还是利润。因此华尔街在掠夺海外财富的同时,也不忘搜刮美国人民的财富,而地产业此时作为最佳的财富掠夺工具也就就出现了。在华尔街的运作下,美国地产业的利润被掌管命脉的人竭尽所能的搜刮着,而风险也就被无限的放大,于是终究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在这中间,美国政府也不会说恶意的参与到里面去,但是作为一国社会的掌门人,其应该负有必要的监管职责,可正是由于共和党的小布什信奉自由主义经济导致其过渡的不作为,才使华尔街在其鼻子底下的阴谋予以得逞。时至今日,华尔街在将全球的利润大头包括美国国民的财富在内收入囊中之后早已逃遁,而所留下的则是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目前的局势是美国的虚拟经济+海外产业的模式已经彻底崩溃,所以后面最重要的不是修正这个经济发展模式,而是要寻找一个全新的模式来代替这个。但现在最困难的也就是这个,即下一个经济发展模式和下一个经济增长点会在那里?这是一个在经济史上非常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然也是困难重重。
奥巴马正是面临这个困境,其所主张的经济政策对于美国经济的疗伤确实非常利好。他是民主党人,该党一直秉承着保守主义的政策,而针对此次金融危机,奥巴马主要的经济理念是:扩大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缓和贫富矛盾,尽量减少美国财富的外流,努力创造美国社会的共同繁荣。从上面的话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奥巴马的政策观念里主要是以民生为主题,试图借此来重新恢复美国国民的信心,刺激国内的社会总需并减少消费、就业机会和财富等外流,从而来拯救美国实体经济自身的衰退,试图重新回到前期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系里去。
其实无论奥巴马的政策是重振美国的本国经济产业还是阻止本国财富的外流,都是致力于改善美国本国的经济形式。但即使奥巴马能够遏制此次衰退,可下一个经济引擎在那里?很明显,这个问题就现在而言对世界人民都是一个未知数。但如果找不到这个X的答案,哪么即使这侧次危机过去了,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有下一个,再下一个危机的来临,因为这是在迷途之中所必须要面临的囚徒困境。当然,天塌下来总是要高个子来顶的,美国就是这样,所以这个问题还是由美国人自己来解决吧。我们现在重点来看看美国的虚拟经济+海外产业+地产策略所引起的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有何启示。
首先我们先看看美国的经济模式即虚拟经济+海外产业+地产引擎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最终的失败对我们的启示。这个启示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就工业文明时期而言,一国的经济形态其最终的财富创造者永远是实体经济,换据话说一国实体经济的强弱永远决定着该国经济规模的大小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因此我们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断的夯实和提示自己的制造业经济的基础和档次。第二,虚拟经济可以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润滑促进作用,但是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财富,因此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永远只是一个配角,无论它头上有多少耀眼的光环,我们都不要迷失自己的判断,都不能跟实体经济搞本末倒置。如果有人刻意的鼓吹虚拟经济的作用,哪么有理由怀疑他想利用这个工具进行大规模的财富再分配,这种人其心可诛。第三,地产尤其是类似地产这种大型的资金密集消费品,虽然可以促进消费,但是一定要记住这种刺激消费是挖掘一国消费的潜力,这个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使用,但如果过分使用的话,则肯定会对本国的消费能力造成反噬,因此这个工具最好不要用。决定一国消费能力大小最根本的因素还是本国国民到底拥有多少可值得消费的富裕财富,因此如果想从根本上改变本国内需的状况,还需从根本上增加本国的财富,否则在财富一定的情况下,恶意的透支和提取只能是走华尔街的老路。另外,由于住房涉及民生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则后果更难预料,在经济危机和民生问题的纠缠之下,华尔街的失败肯定会在中国继续上演。
这几点其实可以通过对一些世界上工业文明的国家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比如德国和美国。德国人从来只搞自己的工业,虚拟经济只是适当的搞搞,为制造业提供更方便的工具,而房地产压根就不考虑。在工业领域里,日本跟德国就不是一个层次的,只有美国可以跟德国较劲,但是美国人却不务正业,大搞虚拟经济,试图借此掌握全球财富的最高端,并对全球利润进行再分配。所以德国人在历次的金融危机中几乎不受影响,此次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澜,而美国则总是会在历次的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股灾、黑色星期几等等都是从美国传到全世界的。很遗憾的是我国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走上了美国的老路,而没有重视德国的经营,所以才有此次金融危机之劫。不过我国跟美国还不一样,我国的工业文明才刚开始,我们在这条道路上走的并不远,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加轻松的回头。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不完善的地方,还意味着我们可供挖掘的潜力很大,因此我们有条件更快的走出此次危机。但是未来的路如果还按照美国这种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来的话,那么迟早我们也会走上美国华尔街的老路。所以,我们应该脚踏实地的发展自己的工业文明,一步一步的积累自己的财富,不断夯实自己的经济基础,这才是正经的道路,,当然这个需要时间,谁也着急不来。否则在发展过程中好大喜功过,总盼望着一口吃个大胖子的话,那么反而可能会如汉朝的武帝,盛极而衰的日子不久也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