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理领域

法治理领域

发布时间: 2022-05-07 17:06:01

㈠ 全面依法治国法治让国家治理迈向辉煌

全面依法治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数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昭告“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彰显法治权威;强调“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发挥法治力量;告诫“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法治实践;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塑造法治信仰……总书记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开阔了法治的格局、丰富了法治的内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让全面依法治国成为治国理政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新境界。
将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重大战略布局的一环,标志着依法治国按下“快进键”、进入“快车道”。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回答法治统一性的问题;“五大法治体系”“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回答法治协调性的问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回答法治系统性的问题。特别是回答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这一根本问题,既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也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对法治认识的不断深化,正是执政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
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到当前中国发展的棋局中,才能体会这一战略部署的重大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无不以法治为框架、用法治作支撑、由法治来贯穿。从简政放权不断深入,到民生事业逐渐完善;从经济改革大刀阔斧,到党的建设抓铁有痕,法治都提供了制度保障。如果把治国比喻成一本大书,那么法治就是大纲,纲立文顺、纲举目张。治理体系中,法治体系成为关键一环;治理能力中,依法治国成为重要内容,法治的引领和规范,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㈡ 试论法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今世界,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有赖于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以法治来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要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㈢ 为什么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1、全面推复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我制国将进一步摆脱传统人治社会的影响,大踏步走向现代法治社会,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基层,都要厉行法治,使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整体性变革;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将成为我国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改善国家治理开辟广阔空间;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要准备在国家治理领域打攻坚战、持久战。

㈣ 为什么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第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摆脱传统人治社会的影响,大踏步走向现代法治社会,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应该由法律调整的都要实现法治化,都要依法治理,法治将成为执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广大公民的共同行为准则,并使我国真正实现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将是意义极为深远的历史性变革。
第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基层,都要厉行法治,使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整体性变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工作,必须上下呼应、左右协调、前后衔接。要从中央机关做起,从中央一级改起,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全国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的各个层次的依法治理工作,包括区域治理(省、市、县)、行业治理和基层治理,内容涉及立法(包括行业与基层的规章)、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把厉行法治的方针从中央推向地方、推向各行各业和所有基层单位的宏大举措,带来的将是全国各个行政层级和各行各业治理方式的整体性变革。
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将成为我国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改善国家治理开辟广阔空间。
第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要准备在国家治理领域打攻坚战、持久战。一方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善于打持久战,推进法治国家建设不停歇;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时机果断出台重大举措,着力解决重大问题,敢于打攻坚战,推动法治国家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㈤ 法在国家治理中只承担政治作用么

法在国家治理中不仅仅是承担政治作用的,还有道德,经济等等多个方面的作用的

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包括以下的内容:

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充分的规范供给为全社会依法办事提供基本遵循。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包括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在内的社会规范体系。

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法治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认真研究如何使法律规范本身具有可实施性,不具有实施可能性的法律规范无疑会加大实施成本,甚至即使执法司法人员费尽心机也难以实现。因此,要特别注意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实施资源的配套性、法律规范本身的可接受性以及法律规范自我实现的动力与能力。

三、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任何法治形态的基本要义;公共权力具有二重性,唯有法律能使其扬长避短和趋利避害;破坏法治的最大危险在一般情况下都来自公共权力;只有约束好公共权力,国民的权利和自由才可能安全实现。

四、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依法治国是一项十分庞大和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任务艰巨而繁重,如果缺少配套的保证体系作为支撑,恐难以持久。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

五、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少整体规划,缺乏顶层设计,党内法规存在“碎片化”现象。

㈦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专贯彻中国特色属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法治理领域扩展阅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法治领域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增添总体效应的重要举措。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骨干工程。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法律体系形成后实现法治建设重心战略转移的必然要求。

㈧ 依法治理在当今社会是如何体现的

今年3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公布,提出到2022年,努力实现涉农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层执法质量明显提高,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6月15日,人民日报)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社会治理,促进改革稳定发展、化解矛盾风险挑战、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必须发挥法治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党的领导、明确政府责任的有效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坚持在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社会治理职能。在我国的社会治理体制中,党委领导是关键,各级政府是主导。强化党委领导,明确政府责,都要依法进行。治国先治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坚持党纪严于国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党风的好转带动和促进整个社会风气好转;要提高统筹协调能力,抓好社会治理重大工作的总体布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要全面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社会治理领域权力清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

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重要抓手。社会治理的主体,除了党委和政府外,还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等。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解决这些矛盾越需要多元治理主体参与合作。目前社会治理的困境之一,就是政府干了掌舵、划桨、服务等一揽子工作,其他治理主体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政府还存在职能越位、错位、缺位并存的现象,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合作的机制运行还不够顺畅。解决这些问题,助推社会多元治理,必须发挥法律的调节作用,约束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法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通过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等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奏响社会治理的大合唱。

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的必由之路。法治是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也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具有可预期性、可操作性、可救济性的优势,有利于疏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有利于公平化解社会矛盾,有利于公平配置社会资源。发挥法治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社会治理的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社会各方的利益诉求,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处理不同群体、个体的利益纷争,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共识,各个方面都能接受。要依法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保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法者,治之端也。只有把法治贯穿在社会治理各个方面,才能促进政府和社会各归其位,各担其责,实现社会善治。

㈨ 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什么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内大问题的决定》容(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强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㈩ 加强法治治理工作好的建议

普法,只有大家都知法守法,才能达到法治

热点内容
吴春燕民法 发布:2024-11-05 21:22:09 浏览:286
最新劳动法2013全文 发布:2024-11-05 19:11:30 浏览:105
比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异 发布:2024-11-05 18:47:44 浏览:561
劳动法离职后工作服的规定 发布:2024-11-05 18:42:47 浏览:855
劳动法直接辞职有工资吗 发布:2024-11-05 18:36:40 浏览:117
玉溪红塔区法院 发布:2024-11-05 18:35:12 浏览:204
2017劳动法流产假 发布:2024-11-05 14:20:40 浏览:255
顶级律师年薪 发布:2024-11-05 13:45:14 浏览: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诵2017 发布:2024-11-05 13:12:32 浏览:68
上诉法院流程 发布:2024-11-05 11:37:58 浏览: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