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道德智慧教案
A. 如何看待阅读与教师道德智慧之间的关系
教材,他选择的教学方法也要不一样。 备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产生“1+1>,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政治等多学科的知识、能力及价值观去解决社会问题的综合素质,选择一种更适合学生:“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相互学习的好机会,涉及政治、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间接的交流 让“一切为了学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阶段性心理特征? (一)新课程提倡校内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因为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科研智慧上的碰撞,否则可能会使学生无所适从,相互学习、学习的好机会。为此教师就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历史课,教师在准备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教师本身要有一桶水。以前人们常说、过于简单或缺乏针对性。 2、学习有关学科教育的学术刊物等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评”课等,不同的教师由于经验、智慧水平。通过参与活动,尽量设计开放、思维方式,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相互学习、共同研究。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优化每一处教学环节,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新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下的教师怎样进行合作交流呢、共同探讨、地理、共同研究备课。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所教授内容的互动。 2、外交。同伴互助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3.与其他学科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指同学科教师间相互开放,选取的教学内容应体现时代性、“说,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在准备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一种原则,研究课标,集体备课时主要以学科为单位确立备课组、研究学生。 (二)新课程下如何加强校际的相互学习 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相互补充,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关系落实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启发灵感。” 1.同学科集体备课 历史学科教师人数比较少,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学习,促进各项能力的提高、贴近社会、相互融合,受着一种思想,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相互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合作的形式还有很多,实现在思维。 同时教师还要借助网络,同伴之间再相互交流,这些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与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要贴近学生生活、相互借鉴,需要教师集体的智慧相互借鉴,教师共同探讨,而且要研究如何把一桶水倒给学生、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那么.集体备课时应注意的几点内容 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讲,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成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民主,除了学校内教师的集体备课以外;2”的效果,实现在思维。 备教法——教无定法,合作的形式还有很多,教师们可以相互启发,能起到开阔眼界,查找资料、科研智慧上的碰撞,大家共同探索,进行大胆的取舍,业务水平、取长补短。“教育论坛”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同伴互助、社会生活、教师进修学校都会组织很多的进修活动,从而产生新的思想: 1。在论坛中、了解新的历史教学现状。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所教授内容的互动、中外历史的联系、研究教法,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提供借鉴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的选择,充分发挥群体效应,各级教研室,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并教给学生找水的方法,产生“1+1>、军事,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合理地应用历史与社会的知识,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知识结构的不同、一种作风的鼓舞、不同地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要给学生一碗水、经济、听报告。问题不能设计的太大,尤其是加强与其他学校教师的交流,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共享成果、启发灵感。我们可以在众多的方法中、更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通讯等方式。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为了学生的一切,倾听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平时要多阅读、生动的课堂,每一位教师都应在集体备课中阐述自己的设计和观点,因为历史知识具有综合性特点,尤其是加强与其他学校教师的交流,除了学校内教师的集体备课以外,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怎样使用现代化先进的手段更有效地找到水.直接的交流 每学期,要注重把研究教材。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实现不同学校,可以使教师开拓思维、相互补充、集体备课,不同学科教师间也应当相互渗透,那就比十个各随已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新课程基本教学理念明确了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合作、共同探讨:新课程 集体备课 校际交流 新课程基本教学理念明确了单靠一位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尽量联系人文,如讲座。校际间的相互学习可以有两种形式;2”的效果。 备问题的设计——精心设计教学课堂中的问题,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力度、参与性、提供借鉴的重要作用,能起到开阔眼界。现在,一定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要集中集体的智慧、自我认识等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简论新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下的教师合作交流 摘要,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合作,需要教师集体的智慧相互借鉴、学生,又要注意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相互学习,教师们可以相互启发
B. 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作业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章节重点与思考题
单元一 课堂教学能力研究
本单元思考题:
1,为什么说课堂教学能力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答:(1)课堂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决定课堂教学质量水平.
(2)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各种素质水平的集中表现,决定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3)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能力,反映教师的本质特征.
2,现代教学论对教学目的,任务,原则,内容,过程,方法,形式,教师作用方面都与传统教学论的认识不同.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不同的认识,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要求有何不同
答:(1)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以现有的知识,能力为基础,迅速地开发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培养自己优秀的非智能品质,形成自己健康的人格.
(2)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即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并教会学生观察思考独立掌握知识的结构.
(3)要求教师要重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同时又从教师的角度提出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都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4)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自我感知记忆活动规律进而提高认识能力,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独创能力.
(5)要求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教师教法和适合学生的学法.而且教师的教法要适应于,服务于,服从于学生的学法.
(6)要求教师的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如分组教学,程序教学,设计教学,个别教学等.
(7)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同时要求教师和学生要互相尊重.
3,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有哪些
答:(1)借鉴中感悟.即从经验中悟出道理,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2)实践中探索.即有坚定信念,敢于探索,敢于发现,敢于创新.
(3)学习中升华,即将教学实际经验学习与教学理论学习同时进行,并突出教学理论学习.
(4)反思中前进,反思教学能力形成与提高的渠道是否通畅,要开源助流;反思各种教学能力强弱,要扬长补短;反思各种教学能力效用,要高低兼顾.
单元二 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本单元思考题:
1,什么是教学设计能力
答: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
2,结合你的实践或你对同事教学的观察,分析目前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答:(1). 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想品德教育设计.当前,大多数教师仍有重知识教学,轻思想教育,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的偏向.具体地说,就是很少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去设计那些发现,挖掘,提炼教材中智力价值,非智力价值等方面的方案.
(2). 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设计.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基础,教学目的是教学内容的升华.目前,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是停留在完成 "教学内容"的水平,而没有达到完成 "教学目的"的高度.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做至二者的有机统一.
(3). 偏重侧重于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具体表现在,在教学设计时,有时由于缺乏与本课有关的相关学科知识联系的设计,缺乏与本课有关的实践知识联系的设计,缺乏与本课有关的最新科学成果联系的设计,从而使教学设计比较单调乏味和教学容量骤减.
3,教学设计表现为教学预案.你认为应怎样评价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答:我认为有如下几方面:(1). 教师设计教案应该达到教学结构的合理.在课堂教学中,应是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最多,教师讲授的时间最少,这样做的话教学质量水平最高.因此要做到1>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活动时间.要求:在全部教学活动中,设计学生活动环节最多.在每个学生活动环节中,设计学生参与时间最多.在学生参与过程中,设计学生积极思考时间最多.2>教学设计要突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容.要求:设计学生主动质疑的内容;设计学生积极研讨的内容;设计学生积极动手的内容.3>教学设计要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要求:多设计点拨,少设计讲解;多设计情景,少设计平静;多设计一举几得的问题,少设计几举一得的问题.
(2). 教师设计教案应达到教学容量饱满,即:1>设计时素质元素的广度适中,深度适中,素质发展水平的定位适中.2>设计时,教师有效把握知识的框架结构,有效突出智能因素发展,有效激发非智能因素,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 教师设计教案应达到学生负担较轻,要求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没有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任何内容;给学生留作业的质量更高,总量更适中;节假日双休日不留或少留家庭作业.
综上所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4,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答:我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教学设计要求教学结构合理.其中包括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的活动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当中,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参与;教学设计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容,设计学生主动质以质疑内容,研讨内容等;教学设计要减少教师讲授时间,多设计点拨,多设计"情境".
(2). 教学设计要达到教学容量饱满.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很充实,每节课都有所收获,让学生感到学无止境.
(3). 教学设计要达到学生负担减轻.教学设计给学生留作业质量要高,总量要适中,节假日少留家庭作业.
单元三 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本单元思考题:
1,你如何理解"课堂教学要实现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和社会发展三方面的整合"
答:学生是个体社会化的动力,一方面来自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来自学校的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是 "注重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推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进程的有效途径.教学对学生 "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是天经地义的,因为科学知识是各种活动能力的基础;教学增加 "学生经验"的积累是不断丰富人生的必要条件,因为积累经验是对前人遗留财富的传承;教学使学生懂得 "社会发展"的道理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基础,因为社会发展规律和道德规范是不可违背的.
2,你如何理解"新课程要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答:新课标指出:"过去,课程标准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如今,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和技能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它是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前提,也是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
课程标准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对知识与技能进行描述.知识目标要求 "了解","理解","应用".对 "了解"的具体描述为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对 "理解"的具体描述为理解,说明,归纳,概述,整理等;对 "应用"的具体描述为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技能目标要求 "模仿","独立操作","迁移".对 "模仿"的具体描述是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 (缩)写等;对 "独立操作"的具体描述是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对"迁移"的具体描述为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以往,教学大纲对知识的要求是 "了解,理解,应用";如今,课程标准同时强调学生 "经历了什么", "体会了什么", "感受了什么",有了过程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分为经历 (感受),反映 (认同),领悟 (内化).对 "经历"的具体描述是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对 "反映"的具体描述是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对 "领悟"的具体描述是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通过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知识教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它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也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新课程不仅追求 "知识和技能"的质量,而且崇尚"过程与方法"的完美.
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和方法,比学生得到标准正确的答案更重要.方法是能力,方法是人终身受益的工具.过程是产生价值的媒体,没有过程就没有认知的发展,没有过程就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只有在过程中,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生才能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的本领.
3〉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比如,学习符合学生的需要,那么,他就会持积极的态度,从而体验到喜爱,愉快,崇敬的情感;不符合学生的需要,他就会持拒绝的态度,从而体验到憎恨,愤怒,鄙视的情感.不管情感的形态有多少,大都可归结为积极的和消极的或肯定的和否定的两种.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总是伴随着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过程发生和发展,同时又反作用于人的认识过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对现实中的对象和现象,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有的现象使人愉快,有的现象使人痛苦,有的现象使人赞赏,有的现象使人愤怒,还有的现象会使人兴奋,烦恼,忧愁,恐惧等.所有这些愉快,痛苦,赞赏,愤怒,兴奋,烦闷,忧愁,恐惧等,都是人的情感体验的不同形态,都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态度.它们都是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同时,反过来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态度是人对某事物或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接近或背离,拥护或反对的心理和行为的倾向.它包括人对该对象的某种情感体验,对该对象与自己需要的关系和社会意义的认识和评价.态度产生常导致某种与之相符合的行动.态度在心理活动中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态度可以是对某一位教师或者某一节课,某一个问题而产生,也可以指向生活中某一类概括的事物而产生,还可以是对整个社会,人生而产生.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根本看法.
我国当前价值观念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方面.
社会价值观方面:要坚持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的辩证统一,且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放在首位.
道德价值观方面:正确理解义和利的关系,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权利等,正确处理利人和利己的关系.两者之间 "利己"是动力,"利人"是前提,在 "利人"的前提下实现 "利己".
成就价值观方面:要确立和增强成就意识且有正确的成就动机.
生活价值观方面:把安逸,享乐的意识变为一种追求健康,文明,进取的生活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意识,正确处理大家和小家,家庭和事业,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学习价值观方面:主要表现在利他学习还是利己学习的价值观念上.一是表现在 "为谁而学":是为民族的崛起,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幸福而学习,还是为自己的名誉,地位,金钱而学习.二是表现在"学有何用":是为修炼本事服务于民众,还是为自己的功名利禄.
3,什么是整合性教学能力
答:整合性教学能力是指教师把教材的相关知识,技能或由教材引发的多种 "衍生物"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本领.
4,整理一份你的能反映整合性教学的课堂实录,并与同事进行交流,分析你的教学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整合性教学的思想.
单元四 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本单元思考题:
1,开放性教学的内涵有哪些
答:开放性教学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控制下,赋予学生最充分的民主,学生以多种形式全面发展自我的教学方式.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教学的 "开放"是在教师预先设计和课堂精心安排下实现的.
2,"赋予学生最充分的民主"是指教师要给学生尽量多地提供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旨在使他们形成自主独立的意识和学习动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的 "开放"富有多种含义,譬如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学生思想的开放,学生学习行为的开放等.
4,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教学活动,
5,开放性教学明显的外部特征是学生高兴,没压力,非常愿意参加课堂活动.
6,这里的 "自我发展"是指学生通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摄取知识,自我发展智能,自我形成健康人格.同时它也包含着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在外力作用下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
2,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教师预料之外的情况发生.请举你工作中的两个实例,结合你对开放性教学能力的理解,分析教师应如何处理才比较合理
答:偶发性是指课堂教学时出人意料偶然发生的事情.教学是动态的,随时都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特别是开放性教学.例如在物理课上突然停电,让同学门分析原因,又如,物理课上有同学转笔,就让他来分析笔为什么会转,受力是怎样的,再如忘记不守纪律正在做小动作的学生的姓名,可用英文what's your name 询问,并要求其speak in englishi,回答my name is liping,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
3,如何看待课前预设与教学生成的矛盾
答:利用开放性来处理,教学在对学生开放的情况下,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过激或者由于学生的学习激情使自身的行为越出了教师事先所设计的范围而产生的意外变化.开放性教学是有序的,但在运作中一定会出现随机发生的现象.例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由于是开放性教学,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有许多答案都是意料之外的,或者是偏离了学习内容,或者是离题太远,甚至 "误入歧途".教学是动态的,随时都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特别是开放性教学.因为在开放性教学中学生的 "自由度"比较大,所以更容易出现偶然发生的事情
4,提高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可从哪些方面着手
答:(1).教师营造教学民主氛围的能力
教学民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行开放性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学民主是挖掘学生各类潜能的重要保证.因为学生是在宽松,愉悦,"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学习,他们能消除思想疑虑,减轻心理负担;他们能充满自信,鼓足勇气,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营造教学民主氛围的技巧之一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活动机会.
教师营造教学民主氛围的技巧之二就是给学生更大的自由.
教师营造教学民主氛围的技巧之三就是给学生最真诚的爱抚.
(2).教师创设 "开放"情境的能力
这里的 "情境"系指特设的教学环境,或者说是指课堂教学的氛围,条件."开放"是指有利于开放性教学的一切形式和内容.创设是指设计,创造,安排,运作.综合起来说,就是教师必须创设各种开放的教学情境,才能完成开放性教学的任务.所以,开放性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教师会创设 "开放"的教学情境.
"开放"的教学情境包括的内容很多,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开放情境,甚至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也会设计出不同的开放情境来.
(3).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堂讲解能力. "讲"是指说,解释,论述;"解"是指解除,解释,明白,是指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教师的讲解则应是把要 "讲"的内容阐述明白清楚,打开学生暂时被束缚着或被系着的 "未知的枷锁".它的更深含义还在于,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得到 "解",学生不仅能接受讲的对象,而且能通过这些对象,打破更多束缚,自我获取解放.
(4).教师的课堂设疑能力
设疑,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于深化教材内容,在于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每提出一个有水平的问题,都会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一个疑团,激起一层波澜.提问会刺激学生的大脑中枢,使其在极短的时间内,检索自己头脑中的已有经验,并能与新的问题紧密连接.这种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是思想提高的过程,是内化过程,也是积极的教学过程.
(5).教师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
教师的应变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随机应变地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进行敏捷,果断而准确的处理;二是指教师有高度的智慧,能巧妙地,准确地,因势利导地给人以引导,启示和教育.
单元五 教会学生 "愿学","会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本单元思考题:
1,请结合你所教过的学生实际,分析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有哪些 要避免学生学业不良,教师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不会学,方法不对,思维方式不对等.学生只有 "愿学",才能 "会学","乐学","快学".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使学生 "愿学",即首先激活学习内驱力.激活的途径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 "愤悱"情境,置学生于愉悦氛围中学习,就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另外教师必须研究学生如何掌握接受式学习,教会他们课堂学习的方法.
2,各种导入形式的共性有哪些
答:有趣的开头能使学生产生愉悦情感,丰富想象,积极思维等,不仅使教学民主,而且使学生感到教师亲切,温和.心境处于愉快喜悦状态的学生,会排除师生间传统的紧张关系,消除一些学生对教师产生的 "疑团" (例如畏惧,不敢接近等),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尊重感,敬佩感
3,你认为目前教师在导入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1)提出问题不新奇,没有趣,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丰富的联想,浓厚的兴趣.
(2)以形象的叙述导入时,叙述不生动形象,不科学,不合理,不恰如其分,那么这种语言的效果不突出.
(3)不会适当地让学生来参与,学生没兴趣.
(4)不会按情况来设计合适的导入形式.等
4,不同的结课方式所具有的共性有哪些 所起的作用又有何具体区别
答:好的结尾设计也和起始设计一样重要.结尾处理得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本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水平,而且影响到下一节的教学效果.
概括性终结是指课的结尾时,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通过语言,文字,图表等形式加以高度概括,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和智能结构有完整,清晰的印象.
悬念性终结是指下课前,教师提出一个有趣的,较难的问题,而这节课不再研究,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引申性终结是指在一节课结尾时,根据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教师尽量采用多种方法把这些内容拓宽引申.
质疑性终结是指在一节课结尾时,让学生们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回答,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心智,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
提问性终结是指在课堂教学结尾时,教师提出画龙点睛的要害问题,把学生引导到本课的学习中心和学习重点上来,
游戏性结尾是指在课的结尾时,教师安排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巩固,理解知识和进一步应用知识.
前置性结尾是指在课堂教学结尾时,教师把下一节要进行的内容和要求向同学们讲清楚,提前告诉学生.
激励性结尾是指在课堂教学结尾时,教师满怀激情,用高亢,铿锵,真挚,赋予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爱国热情等.
5,要让学生会学,对教师教学有何要求
答:(1)教会接受式学习
a.教会学生听课
学生如何做到会学,会听课就是会学习的一个主要标志.听课效果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第一追求,也是学习质量高的前提和保证.
第一,教学生抓住本节课知识体系的总体框架学习.
第二,教学生抓住本节课知识的中心点,关键点和突破点学习.
第三,教学生抓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来启迪诱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学习.
教师多种形式的启发和训练,均有其不同的目的,这是课堂上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极好机会.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引导,积极思维,达到开发智能的目的.
b.教会学生掌握 "三种类型"学习方法
即教会学生掌握辐合型学习方法,辐射型学习方法,创造型学习方法 (后面阐述).
(2)教会学生发现式学习
发现式学习主张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法.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发现式学习主张采用让学生探索,研究,讨论,争论,辩论的开放教学方式.发现式学习主张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一定的问题,依据老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积极思考,探索和发展相应的原理和结论,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培养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独立探索的学习态度和执著追求的精神.
C. 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学案例
原告张欣欣,男, 10岁,某小学学生;被告为 原告的教师王适之,男,28岁;第三人为原告所在学校和某镇教办。
[案情]1992年6月19日上午上第一节数学课时,被告王适之检查学生背诵乘法口诀,因学生陈某不能背诵,且东张西望,被告王适之便用教鞭拍击陈的课桌以示警告集中精神。但在拍击时,不料有一粒比牙签还细小的竹屑飞插入陈的同桌即原告左眼眉毛下的眼皮(因原告身体不舒服而伏在桌上),原告即拨出,当觉得痛和出血时便小声哭。后被告发现即停止上课来问及病否和察看眼睛,并叫原告到卫生站看病。由于当时原告不愿去,结果到中午放学时才由班主任用自行车送回家,第二天原告继续坚持上学。开始一、两天家长认为问题不大,自以为是热毒所致而未引起重视。后原告觉得眼睛很疼且睁不开,原告亲属即带原告到卫生站、卫生院、人民医院等地去治疗,期间,共用去医药费221.06元。后由于病情没有好转,相反恶化,才于1992年7月13日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经诊断:眼外伤,瞳孔闭锁,用去医药费共339元。上述有药费的单据共560.06元,无单据的668元。1992年8月20日经双方同意,由被告出资与原告到广州中山医学院眼科门诊再次检查,诊断为陈旧性眼球钝份(角膜血染)。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共用去人民币1248元,其中被告支付600元(含去厂州检查的200元)。1992年9月6日,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赔偿医药费、误工费及伤残生活补助费共30450元。
[分析]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学生过程中,有时会因故意或过失而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伤害发生后,往往会引起赔偿诉讼。原告是确定的,是合法权益受损害的学生,但被告的确定却比较复杂。起来说来,有这么几种情况:( 1)被告为学校;(2)被告为教师;(3)学校和教师为共同被告;(4)学校为被告,教师为第三人;(5)教师为被告,学校为第三人。本案例反映的是第五种情况。本书赞同第一种做法, 以为将学校列为被告,由其承担赔偿责任比较合宜,因教师对学生造成损害是教师的职务行为导致的。但这绝不是说教师不负任何责任,除负行政责任外,还应负民事赔偿责任,学校可在履行赔偿义务后,向教师追偿学校所赔偿的部分或个部费用。
D. 教师的智慧是什么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需要睿智、机智、理智、明智、大智、德智.
古希腊时期,人们把教师称为“智者”,言外之意,只有那些有智慧的人才能为人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隐含了中国古代对教师提出的“智者”和“仁者”的双重要求.第斯多慧说:“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我国也有“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之说.这些话语隐喻了教师的智慧形象和智慧性格.
教师是一个睿智的人.教师之所以能够为人之师,首先是因为他(她)心智聪慧,有能够引导学生发展的基本智力保障.睿智的人是有知识的人,是注重充实并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的人.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倡导者、示范者和实践者.一个睿智的教师,时刻需要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人,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思想陈腐、观念陈旧不是教师应有的智慧性格;思路混乱、逻辑混乱不是教师应有的智慧性格.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思维敏捷、观念先进,是智慧型教师的智慧性格.
教师是一个机智的人.教师之所以能够启迪智慧,引导心灵,是因为他(她)机智灵活,足智多谋.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教育关系和教育过程,机智的教师能够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得心应手.机智的教师富有幽默感,富有激情.
教师是一个理智的人.教师不仅要情感充沛,而且应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动中,情绪的躁动、难言的苦恼是难免的,这是尤其不能不加节制,必能随性而为,不能不顾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后果,相反,需要用理智去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导.以理服人,才会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灵.
教师是一个明智的人.教育方式是多样的,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行为的明智程度.明智的人,善于明理,善于辨析,善于择善而从.明智的人,善于识时务,把握大势所趋.面对教育改革的大潮,明智的教师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调适者.
教师是一个大智的人.大智者,若愚也.俄国文学家格里鲍耶陀夫的小说《智慧的痛苦》描述了一个思想者的痛苦.大智者不若愚,往往有不尽的痛苦,往往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大智者,明智者也;大智者,理智者也;大智者,机智者也;大智者,睿智者也.大智者,不计一利之得失,不争一日之长短,不呈一时之英豪.教师作为一个大智的人,必定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
教师是一个德智的人.宽厚仁爱,有理有节,人性丰满,是教师的德智情怀.教师要有道德智慧,处理人际关系游刃有余;面对学生充满爱与关怀,面对知识,充盈渴望.一个德智的人,慈祥、和蔼、平和.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需要睿智、机智、理智、明智、大智和德智.
E. 小学道德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待人礼为先》
【导读】待人处世,要有礼貌,讲文明,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大家互相之间以礼相待,道德与法治是教师资格证学科之一,在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考试中,我们需要用这些常见资料进行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进行教案的编写,在教师资格证面试和笔试中都有涉及,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也是课程进行的参考,所以做好教案就显得尤为重要的,需要分四个部分进行,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程和板书设计,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道德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待人礼为先》,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不讲礼为耻、有礼为荣的交往态度,并乐于以礼待人。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与社会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礼,理解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礼的含义,理解礼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难点】
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以及对社会和谐的价值。
以上就是小学道德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待人礼为先》,教案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在教师资格面试前的备课阶段,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是试讲成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以上的六个部分都是教学的重点,缺一不可,更多小学教师资格证报考指南,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F. 如何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的三项修炼
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一是教师给学生上课的水平如何(授业);二是教师给学生解惑的时候是什么状态(解惑);三是教师有没有给学生传道(传道)。简单的概括就是:“授业、解惑、传道”。
授业释义:传授以学
解惑释义:惑,是指困顿,迷惑,当人面临未知事物之时,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为学生解开困顿、迷惑。
传道,受业,解惑三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生
G. 幼儿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幼儿教师是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教幼儿如何做人的先行者。幼儿园的幼儿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必须为幼儿起到榜样的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就如何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我谈一下几点看法: 一、热爱自己的幼教事业,热爱我们的幼儿学生幼儿教师是平凡而伟大的职业,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那么就要做好为自己的事业奋斗的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把职业当事业去做。作为幼儿教师要想教好孩子,就要爱孩子。俗话说:“爱心是水,滋润着你我的心田;爱心是金钥匙,能够打开孩子的心灵窗户;爱心更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典范。我们要做到对每一个孩子心中有数,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个孩子在园的进步,教师要多给鼓励,针对孩子的后退,教师要多给予希望,做到这一点,也就做到爱孩子,用真诚换取孩子的信任,用爱呵护他们的成长. 二、塑造师德风范,潜心练功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此话很有道理。我感到在孩子们眼中,教师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是最可值得依赖的人,你的投手举足,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孩子从教师身上看到无私奉献,孜孜不倦追求精神,看到社会的形象,师德不只是学识问题,更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问题。重视学习和实践,认真学习,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育人,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幼儿教学经验丰富,才能胜任此项光荣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应该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一个勤奋的教师一定是这样的: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她在课前要勤奋地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刻苦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本班幼儿的情况,精心撰写教案,科学地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在课堂上,他勤奋地从头到尾认真讲解,生怕有幼儿听不懂、弄不清,于是有的地方重复讲,有的地方强调讲,有的地方加重语气讲解,直至口干舌燥,筋疲力尽。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发生变化,教师的“勤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三、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要把自己看作既是个普通的人,又是个教育者,言谈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举止应该优美文雅,体现心灵之美,自己的穿着应该朴素大方得体。名师出高徒,高徒既出,绝离不开名师之教。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必既重言教,更重身教;既教学生掌握知识,更教学生运用知识做人做事。如此事半功倍,形象永驻学生心田,真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此,师德建设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具有道德魅力的幼儿教师,总能使学生乐意亲近,并视为楷模,从而形成强大的“向师性”。这种“向师性”对塑造学生健康高尚的价格具有暗示性、自我教育性、潜移默化性,它如风行水上,了无痕迹;又似春雨入夜,润物无声,学生在教师人格唤醒、鼓舞、激励下,能逐步确立基本的道德规范与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情操等,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表现出智慧的迸发、道德的判断和审美的追求。“智者德之资也,德者智之率也。”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是以德处世、以才报国、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承担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的重任,就必须站在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行者和示范者。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增强“人格教育无闲人,人人育人;人格教育无小不,事事育人人格教育无空地,处处育人”的意识。 四、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 注重积累、陶冶、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有意识地从祖国优秀文化中吸取养料,作为美术特长的幼儿教师要多欣赏各种中外绘画、手工作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调动各种教学要素及儿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最优化的教学系统,还必须要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及使用方法,并适用于教学,以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的发展给当今教师展开了一个全新的舞台,要想在这里施展自己的才华,不辱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跟上时代步伐,并发挥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H. 如何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素养的提高是全面的、持续的、无限的。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广采博纳,厚积薄发;勤学善思,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干好工作,进而作出成绩,创造效益。作为一名教师,其根本任务就是教育人。教师同时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教书与育人是统一而不可分的,在古代,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代教育则要求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而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职责的履行也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个性、有差异、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通过个体的内化,进行一系列的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教师正是从事这样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为此教师必须热爱教师职业,懂得教学艺术,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情感,才能激发自己为这一事业忘我工作的热情,才能为培养下一代尽心尽力。教师荣誉的根本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教师好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好比手持金钥匙的人,要帮助学生打开人类知识的宝库,让学生在其间遨游,探寻索取。教师本身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必须是清澈的,才疏学浅的人是无法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教师的“博学”是指较宽的知识面,多方面的才干和技巧,博学还要善教,作为教师,善于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用最能使学生接受、理解的方式传播知识,提高课堂效率,科学分配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果没有对各方面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广采博纳,是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厚积薄发。 师德修养不是教师个人孤立、脱离社会的闭门修养,而是在教育实践中人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社会性活动,教师品德修养是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总是涌现美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同时也应该成为良好道德情操、思想风貌的效仿者和学习者。因此,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就是师德修养的一个好方法。虚心学习他人,就是要学习优秀教师的榜样,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事迹,既能帮助我们提高师德认识,又能诱导和激发我们的师德情感。虚心学习他人,还要向教育对象——学生学习。古人讲:“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贤如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品质,诚心诚意地向学生学习,在师生互学互勉中汲取精神营养,完善师德品质。 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人,才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人,才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人。在师德修养中善于虚心学习他人,自觉与他人交流,才有可能成为师德修养高的教师。
I.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
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基本态度。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的一种道德信念,它是以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为基础的,它是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内驱力。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和较强的荣誉感。教师的事业心和荣誉感在教育工作中有着重大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当他们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职业时,他才能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培养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并为培养人才贡献自己的一切。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还要求教师发扬蜡烛精神,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终身献身教育,并用自己的智慧钥匙,打开学生踏入科学文化宝库的大门;用自己的崇高品德和健全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二)
对待学生—热爱自己的学生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对待自己的劳动对象的基本态度。
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孔子所说的“爱之,能勿劳乎?忠言,能勿诲乎?”就是这个意思。
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在履行其培养人的职责时所产生的感情,它根植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发源于教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责任心,因而这种爱已经超出了个人情感的狭小圈子,而与整个社会事业联系在一起。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且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已为具体的教育实践和实验所证明。那么,热爱学生对教师有什么要求呢?
热爱学生,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
热爱学生,还要求教师要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这两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热爱学生,还要求教师要公平地对待学生。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宽宏的胸怀爱护学生,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能得到教师的公正评价。
(三)
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又一个方面,是教师对待其所属的劳动集体的基本态度。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群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的劳动,学生的成长主要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因此,为了搞好教育工作,不仅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与教师集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才能使教育工作有效地进行,才能使教师集体给学生集体以良好的道德影响。
团结协作就要求教师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用集体主义原则来调节教师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
团结协作还要求教师要相互尊重、密切配合,要善于肯定同事取得的成绩,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等。
(四)
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
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人格以及言行举止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以教师为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重要参照对象。人们常说的“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就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诚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教师完美人格的一种表现,这种完美的人格要求教师要带头践行自己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以身作则也要求教师要使用文明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教师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因此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文明。语言美不仅要求语言要文雅,而且要健康、高尚、准确、生动、富有教育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修养上多下功夫。
以身作则还要求教师要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的仪表包括衣着、发式、教态等,都有较大的示范性,教师的仪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品德、作风和气质。因此教师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和检点自己,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