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中国梦的法治保障

中国梦的法治保障

发布时间: 2022-05-08 01:33:27

A. 如何让法治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保驾护航

如何让法治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保驾护航?
党的十八大将法治定位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定位为我们所要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提出要深入开展学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的确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总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国家治理转型的价值追求,是党60余年执政的历史经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方能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保驾护航。
一、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
理解和诠释法治价值观,应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结合起来。
法律至上是法治价值观的首要要求。法律至上要求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即已建立的法律秩序获得普遍的服从。维护法律权威,必须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它意味着必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要坚决反对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严格执行法律以制止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行为。通过认真实施法律、加强法律监督来确立法治的公信力。法治价值观要求至上的法律必须为“良法”。即良法之治。良法,即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的,体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与意志的法律。法律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要求,不能超出一定的经济基础而超前立法,也不能不顾生产力的发展而滞后立法;法律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意志,为广大人民实现当家做主权利提供条件,旨在维护、实现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法律应当符合自身发展规律,体系合理,内在协调,能实现法自身的科学发展。
法治价值观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的目的在于通过法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和实施法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法治价值观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2004年,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衡量社会主义法治的终极标准是能否有效保障人民权利、回应人民诉求、满足人民期待。防止权力滥用、制约和监督权力是法治价值观的基本蕴涵,也是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权力之间必须实现分工与制约。这是法治的重要原则。即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人民代表大会根本制度,建立各负其责、互相监督的权力架构。权力要受到法律的制约,接受法律的监督。权力行使是一种责任,怠于行使或滥用职权,都是失职渎职,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权力受到监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准则。违法行使权力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二、法治是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
法治作为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发展的必然,是党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
我国处于并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基本国情。法治确立为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十八大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从“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出发而提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的主体确认、运行规则、责任追究都仰赖法律制度及其实施。通过法治实现民主,是真正保障人民主体地位,有效实现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权益的途径。法治是先进文化的制度保障,先进文化为法治提供伦理与精神的基础。法治与先进文化价值同向,互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生态文明建设,没有一定的法律制度保障,没有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作为支撑,只是“沙滩上的城堡”,是美丽的空中楼阁。从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出发,法治确立为核心价值观是势所当然。
将法治确立为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转型的价值追求,是现代国家实现善治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怎样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家,是党一直在思考和从事的事业。总结60余年来党执政的历史经验,新形势下,党要率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必须将法治确立为核心价值观,以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凝练核心价值观,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借鉴域外文明与传承中国文化、人类共同文明与中国特色国情有机统一起来。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个层面价值观存在交织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法治贯穿于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中,是实现国家富强民主、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保证,而法治践行仰赖后者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石、文化底蕴和社会氛围。法治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守护神,通过惩治不符合个人主流价值观的行为提供价值导向功能,而法治践行有赖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提供守法意识的土壤和规则实施的道德基础。法治同自由、平等、公正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法治的目的在于实现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发展。缺乏法治的自由是无限度的自由,社会将陷入“丛林法则”的无序。法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内在地蕴涵着平等和公正。通过法治的强有力保障才能让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让人人享有公平正义的阳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三、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必须通过法治来实现。一定意义上讲,中国梦,也是法治梦。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要求我们坚持中国法治道路、弘扬中国法治精神、凝聚中国法治力量,方能实现法治中国梦。
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必须坚持中国法治道路,加快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法治建设实践中探索形成的,是经过实践证明符合中国国情、反映法治规律的正确道路。坚定中国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对宪法法律负责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具有一致性。坚定中国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新形势下,依法执政必须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依法执政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即进一步理顺党委与人大、政协、政府、司法机关以及人民团体等各方面的关系,推动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协调统筹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坚定中国法治道路,加快法治国家建设,必须既要重视顶层设计,也要重视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法治建设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需要专门的法律技巧,需要纵向地分析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方位,横向地参考国际法治发展趋势并紧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通盘考虑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必须弘扬中国法治精神,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精神是法治社会普遍尊崇的法治价值追求的总和,而法治文化是法治精神普遍化实践和实现的结果。近现代法治发源于西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发展到现在已经历数百年历史,其法治文明有益因素应当为我们借鉴学习。中华古代法制文明中存在诸多有益于我国法治建设的因素,比如德主刑辅、礼法共治、息讼止争等,均值得我们今天细加分析借鉴,要看得起、不自大、善梳理、勤学习、勇扬弃。积极培植和践行法治价值观决非一日之功,既不能统统照搬、全盘抄袭,也不能以邻为壑、逢西必反,而要坚持拿来主义,善于借鉴西方法治文明,努力传承中华古代法制文明,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的法治建设经验,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实现法治文化的自强。
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必须让法治软实力发挥力量,成为推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正能量。法治是一种软实力,力量的发生在于法律得到普遍的信仰和遵守。法治力量不仅仅在于惩治、规范,更在于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为公民的内心信仰和行为准则。任何人都应当遵守法律,违反法律应当平等地接受法律制裁。法治因实施而生公信力,因公信力而产生强大的力量。法治的力量还在于亲和力。法治亲和力在于人们坚信法治、坚持依法办事,不再信权不信法、信访不信法。法治软实力的产生还要求激发公民守法意识。伴随市场经济而涌入的物欲主义、拜金主义等导致社会道德价值取向产生混乱,判断“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标准丧失基本准则,一些行业、领域、地方存在不以荣为荣,反以耻为荣,不以守法为荣,反以违法为荣的道德倒错现象。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小悦悦事件、“潜规则”问题,等等。必须继续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律素质,推动全民守法意识的确立。
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需要将法治融入核心价值体系协同推进,传递释放正能量。十八大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界定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三足鼎立,一体同向,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践行法治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法治思维和规则意识,而将法治纳入核心价值体系一体建设、协同推进则能实现相互促进,达到整体最优。唯有坚定法治道路,弘扬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才能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保驾护航;只有系统性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能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B. 为什么说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简答题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法治的共性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意味着使人民群众、全社会对正义的要求法律化、制度化,使权力的运行程序化、公开化。用法治的方式治理国家,形成公平公正正义的社会环境,既是保障所有人有梦想成真的可能,也是实现由每个人的梦汇聚而成的中国梦的前提,更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应有之义。因此,建设法治中国不仅是中国梦的具体目标之一,也是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之一。

C. 为什么说:“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雄厚的物质财富做基础,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需要法治保障。

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创造出雄厚的物质财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需要法律法规的调节与约束。依法治国对市场经济的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真正尊重市场行为;有效维持市场主体公平的竞争秩序,确保市场有效有序运转,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法治原则是:对于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对于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更是进一步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行为,强化了政府的市场思维,调节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将政府职能从聚焦于事前审批,转换到依法建立健全积极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上来。政府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怎么干,都只有一个依据,就是法律。
邓小平同志1992年春天视察深圳时就曾发出感慨,“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这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定下法制基调。“法治”和“市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两大关键词。据说这一年,北京新成立的公司以每月2000家的速度递增,全市库存的公司执照8月份即全数发光,北京市工商局不得不紧急从天津调运一万个执照以解燃眉之急。改革对社会的激活、法治对市场的促进,由此可见一斑。
如何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既管住政府这只手,又用好政府这只手?关键词有两个:一是简政放权,二是加强监管。事实上,很多对投资项目的前置审批都是不合理的。搞市场经济,本来就是谁投资谁承担风险,大部分投资决策就应该下放给市场主体。这样的审批不取消不下放,不仅不能优化投资,徒做无用功,还会为权力寻租提供机会。另一方面,减少事前审批,事中事后的监管必须跟上。目前,我们的监管随意性较大,一有问题就搞“突击”监管,搞“大检查”。这容易造成监管缺位失位和错位越位并存,令选择性监管大行其道,将直接影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建立。因此,法治规范下重规则、重机制的监管方式和手段非常重要。
法治是有效维持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秩序的保障。市场主体有效参与竞争和创新需要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竞争能带来繁荣,有法治保障的竞争才能带来永续繁荣。现在,公平的市场秩序没有完全形成,对侵犯知识产权、搞假冒伪劣或坑蒙拐骗惩治不力,这样,守法诚信经营的企业,成本相对就高,这是不公平的,也必然会影响竞争的效率和市场的活力。
这其中,有前面提到的监管不到位不科学的原因,需要政府完善和创新监管,特别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抽查机制、责任追溯制度,规范自由裁量权,堵塞缝隙和漏洞。同时,也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本身尚不完善,特别是产权归属不明晰,产权保护不得力和纠纷解决机制不固定,结果不确定等原因。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导向,就是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通过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同时,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以更多激发市场活力、更快释放改革红利、有效遏制权力寻租,有效抑制腐败。

D. 为什么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法治保障

依法治国是实现来中国梦的源必然路径,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实现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实现中国梦。

  1. 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大基本方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法治是保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维系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利益的关键所在,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法治护航

  2.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坚持依宪治国。宪法是法治的基础,没有宪法,就不会有法治,也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没有宪法,民主的事实将无法得到法律的承认;没有宪法,基本民主制度的建立,也将无法得到实现。宪法还是检验一个国家是不是法治国家的标准,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法治国家,在于是否有切实发挥作用的宪法。所以在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核心就是要坚持依宪治国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依法治国这一强大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要发挥依法治国在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建成更加完善的法治国家而不断奋斗

E. 如何有效的依法治国为中国梦保驾护航

总书记强调指出:“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国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才能真正地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落地生根,才能借此不断激发每个中国人的潜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发挥巨大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不实现“法治梦”,就不可能实现“中国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英明论断。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完善司法公开制度,依法加强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让任何社会矛盾都可以通过法治加以解决,让民众享受到公平正义,完成中国向现代文明国家的成功转变。历史证明,不实行法治,不依法治国,中华民族不可能复兴,中国不可能真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更是一个国家走向伟大复兴的标志。法治兴则国家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共建共享法治建设的成果,才能享受到法律温暖的阳光。法治,是个人、团体、政党、社会进行一切活动最起码的底线,没有这个底线,任何国家即使再强大、再富有,也只是徒有其表。法高于权,用法律将权力关进笼子里,用法律斩断人们对不义之财的巨大欲望。今天的中国,有很多法律都还处于简单粗陋、有的甚至还处于空白匮乏的局面。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物质欲集中爆发的一个时期,一些人对权力与金钱的崇拜与欲望超出理性,甚至为其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在于不仅是要让犯罪之人、腐败之人接受法律的制裁,更是要以法防患于未然,用法律的威严与透明将其快要伸出的手硬生生地给逼回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中国梦能够早日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法治是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将由此走上康庄大道。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粗放发展阶段转向科学发展阶段,必须通过法治克服短期化、功利化倾向;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通过法治形成更加规范有序推进改革的方式;社会进入“转型期”,必须通过法治化解复杂的深层次矛盾。对于正处在改革关键时期、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法治更加需要渗透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样我们的全体人民才能尝到法治所赐予我们每一个人的福利。因此,法治将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健全反腐倡廉制度,树立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将由此走上康庄大道。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梦,要依靠全体人民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什么时候法治执行得好,国家就能发展富强;只有通过法治保障,才能实现人民幸福。如果没有法治,社会秩序将处于一片混沌之中;如果没有法治,市场经济将是混乱一片;如果没有法治,人们的权利与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没有法治,权力寻租与贪污腐败得不到控制与铲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执行得越彻底,贯彻得越全面,中国的发展就越科学、越健康。法治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定能够使中国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精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美好图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为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我们相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治国理政的重大布局指引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早日从图景走向现实!

F. 如何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法治是保障。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实现中国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法学专家认为,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而树立执法司法权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政能力尤显重要。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要求领导干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执政。
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法治建设进程。
震惊全国的贵州瓮安事件中,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的一段话发人深省:这次事件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事情屡有发生,而在处置这些矛盾纠纷和群体事件过程中,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甚至随意动用警力。
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急功近利,为追逐政绩抛开法律,严重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引发各种恶性事件和社会冲突。在处理这些严重社会矛盾时,又不依法办事,或试图通过高压手段“治乱”,或试图通过乱许愿“花钱买平安”,悖离法治精神,激化社会矛盾。
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行政的能力。通过改革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问责制度,不断引导和激励公权力执掌者主动、自觉、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同时,通过健全、完善法律、制度、机制,不断改善法治环境,为公权力执掌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供条件和保障。
深化行政执法改革更加讲究效率和效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权威媒体解读,这是党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家治理”首次代替“国家管理”出现。
从“管理”到“治理”,意味着国家与社会、人民的关系,更加强调制度化和规范化,更加讲究效率和效果,更加契合法治精神。实现“治理”,需要规范行政执法加以保障。
以某地停车收费为例。多头管理之下,黑收费员乱收停车费现象却没人能管。市政市容委表示,乱收费问题应该向发改委举报;发改委又称,他们只有权处置正规停车场不按标准收费,监管不到非法停车场;城管部门则表示,没有强制执法权,管理黑收费员有难处……行政执法机构林立,权责不清,相互冲突或者推诿塞责导致执法效率低下,执法效果不佳。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应该建立执法权相对集中的统一执法体制,在地方政府属地管理情形下,在城市管理、文化市场管理、农业管理等领域推行的相对集中执法基础上,扩大相对集中执法范围,重点解决城乡规划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群众反映强烈领域执法机构分散、执法力量不足等问题,减少多头管理带来的低效和混乱。
推行中央和省级政府垂直的行政执法体制,探索扩大垂直管理领域,摆脱地方政府源于地方保护而干预行政执法,解决行政执法不够独立公正的问题。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公正、高效、权威,这是运用司法手段解决化解矛盾所能达到的社会效果。建成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是美丽中国梦的社会状态体现。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司法权威面临挑战和考验,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党政机关“下令”司法机关参与非司法活动,变相剥夺当事人司法救济机会;一些司法机关本身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甚至造成冤假错案。
司法公正是保障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前提。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但在管理体制上,司法机关人财物依赖于地方党委政府,难免会出现个别领导干部干扰司法公正、地方政府出于区域利益考虑牺牲司法公正等现象,导致司法权存在地方化倾向。而在司法机关内部,司法人员实行行政化管理,执法办案活动通过行政方式作出决定,可能导致司法活动不按诉讼规律运行。
针对实现司法公正中存在的问题,宋英辉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此作出了相应回应,明确提出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他同时强调,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要同时做好规范行使司法权工作,防止出现滥用司法权现象。

G. 为什么说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实现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实现中国梦。

H.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性保障对吗

对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制度建设,离不开法治保障。新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进步与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法治的同步发展,法治兴则中国兴,法治废则中国危。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

I. 如何理解用法治保障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法治是国家富强的制度基石.实现中国梦,前提是国家富强.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有坚实基础,人民幸福才有根本指望.今天,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日益展现出光明前景.法治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覆盖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各领域,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基石.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奋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让法治中国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中国相伴而行.
法治是民族振兴的制度保障.实现民族振兴,主要是指中华民族开启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方位演进的新征程,追赶上走过几百年历程的世界现代化潮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以现代化中国的国力和形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要如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必须继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与精华,积极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加强法治建设.只有真正实现法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获得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法治是人民幸福的根本要求.实现中国梦,目的就是人民幸福.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社会公正、民心稳定、人民幸福的关键还是法治.法治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方式,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只有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法治建设的最高目标,才能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使亿万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成长进步的机会,从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法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法治是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方式.
法治捍卫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法治能够巩固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依据进行各项制度安排,既可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经济权益和生存条件,又能够促进人的潜能、创造力的提升;既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服务,也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既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法治增进社会共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法治不仅是衡量社会行为的基本价值尺度,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法治有助于凝聚改革的思想共识、价值共识、制度共识和行为共识,还可以通过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定程序来汇聚民意、反映民情、集中民智, 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不同利益主体求同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筑牢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根基.始终沿着法治轨道推进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最终变为现实.

J. 为什么说“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

依复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制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热点内容
一元麻将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1 10:51:36 浏览:808
经济法专业可以兼学民商法专业吗 发布:2025-01-11 10:36:34 浏览:600
劳动法的发展 发布:2025-01-11 09:41:38 浏览:404
乌兰察布市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1 09:29:57 浏览:349
电影辩护人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11 09:27:57 浏览:56
学校办公室卫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1 09:27:04 浏览:425
法治防控疫情宣传 发布:2025-01-11 09:26:09 浏览:216
律师申请执业材料 发布:2025-01-11 09:14:28 浏览:551
衡量社会道德好坏 发布:2025-01-11 09:14:24 浏览:286
泾源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1 08:58:21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