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制度与道德作文

制度与道德作文

发布时间: 2022-05-09 01:40:44

『壹』 作文:让制度更有人情味

最近,一位法学硕士的遭遇,为此提供了新的注脚。他连续拿下某地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和面试第一,却因通知体检时身份证丢失,与梦想失之交臂。尽管他拿出护照、户籍等证件,却都无法证明“自己是自己”。面对突发情况,该不该让他参与体检?是严格按规定执行,还是从实际出发允许体检?

事实上,这涉及的正是制度的刚性与柔性问题。一方面,制度是刚性的,普遍适用的,制度面前不能搞特殊化、人情化。另一方面,制度运行的现实环境在不断变化,任何制度设计都不可能预判所有可能的情境。正因此,制度的执行往往被赋予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使制度更好地切合实际,更富有生命力。这就是制度的柔性一面。也即是说,制度不能人情化,但应是人性化的,理应充满人性温度。

『贰』 道德与规则作文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道德就是人们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作文 让道德与规则并行.与此相反,西方国家却用规则作为人们与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历史的列车运转到了今日,我认为,应让道德与规则并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都是以道德着称的文明国度.古时的君子不乘人之危君子不夺他人之爱和今天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都是很好的道德信条,正因如此,中国才被称为礼仪之邦.西方文明虽不及中国文明博大精深,但其规则意识则为世人所褒扬.有些西方国家在建国之初,就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规定和许多法律规则,西方人也形成了浓厚的遵守法规的氛围.
一次,几名中国学生到加拿大体验生活.当他们同加拿大同学一起去餐厅吃饭时,中国学生看到学生打饭窗口前拍着长长的队伍,而教师打饭窗口前却空无一人,初中一年级作文《作文 让道德与规则并行》.于是,他们很快跑到了教师打饭窗口前,早早的盛到了饭,而加拿大学生却仍排着队等待.有人问加拿大学生为什么不到教室窗口盛饭,加拿大学生说是学校校规有规定,学生不能到教室窗口去打饭.在他们看来,规则就是用来遵守的,没有规则就没有道德.
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藏书几十万,学校规定学生只能在图书馆里看书,不得外借,若违反规定,一律开除.一名学生曾偷偷把一本书偷偷带出了图书馆.后来一场大火把图书馆的藏书都烧毁了,那名学生意识到他手中的书本是唯一的幸存品,于是他把它交给了学校.学校非常感谢他,接受了书本,却把他开除了.因为他违反了校规.他们大规则看得高于一切,违反了校规就是失去了道德.
由此看来,我们在保留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同时,还要接受西方文明的规则意识.其实,在现实社会中,道德与规则是紧密相联的.如果说规则是人的骨骼,那么道德就是血和肉,这二者合一才能构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没有规则的社会,将十分混乱;没有道德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信任,整个社会将失去安全感.道德与规则是密不可分的,有了道德,才会遵守规则;遵守了规则,才会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让道德与规则并行吧!

『叁』 作文规则让我们的生活更和谐800字作文

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如:道德、法律、和各团体、教派和职业中的一切规定,都叫做规则,只不过它们的范围和约束力不同罢了。

规则起来什么作用呢?它规定了人们的一切行为。在一些人眼中看来,规则是束缚了自由。这句话看似有些道理,它虽然是束缚了自由,但它使我们的生活不比“自由”的生活差。因为有些人打着“自由”的牌子到处做坏事,让很多人生活在这种“自由”下并不快乐。但规则禁止这种“自由”,使更多的人生活在一个安定、幸福的环境下。

规则如果光是写在纸上,那么规则没有任何作用。如果人们都把规则装在心里,把规则放在事物的前面,规则才能起到作用。 有一个故事中说:从前有个技术高超的老锁匠,他打算把他的家业继承给两个徒弟的其中一个。便进行一个测试:让两个徒弟开保险柜,再决定将家业继承给谁。因为老锁匠非常有名,所以在测试时有许多人来观看。在开锁前,老锁匠先让他们从小孔中看看有什么,然后再开开。他们看完后,大徒弟只用5分钟就将保险柜打开,而二徒弟却花了多一半的时间才开开。正当人们觉得大徒弟胜利时,老锁匠却问道:“你们俩都分别看见里面有什么吗?”大徒弟说:“师父,我看见里面有许多钱。”二徒弟说:“我什么都没看见,只是您让我开我才开。”老锁匠听完后便说:“我决定将家业继承给二徒弟!”众人愕然,为什么是用时最长的二徒弟呢?老锁匠解释说:“我们锁匠可以打开任何一把锁,但心中有一把锁是不能打开,这把锁锁的是人们的贪婪。”

『肆』 制度替代人性,作文800字

制度替代人性
近日,在郑州市某家属院,一名男子持刀致人一死一伤后自残,被送到医院后危在旦夕,但嫌犯亲属、公安机关以及民政部门都拒绝救助。危机关头河南商报记者白润岱出资2000元救助嫌犯使其保住性命。
不过,此举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义举,而不少人却指责这是作秀。(《新京报》)
姑且不论当事人的动机何在,至少在这一事件中,任何的道德评判首先都要让位于最基本的法律判断,即嫌犯是否应当得到必要的救助而不至于因伤丧命。
毋庸置疑的是,出资的记者并没有救助嫌犯的法定义务,否则他的举动就不过是正常的履行职责行为,根本不具有任何道德上的可褒扬性。如果救助包括嫌犯在内的所有“困难人群”,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伦理和法律底线的话,那么,没有履行救助义务的相关政府机关当然难辞其咎,但这是否意味着没有法定职责的个体,其所进行的救助行为就具有先验的不正当性?
事实上,在救助弱者的问题,政府部门法定职责的“缺位”,并不必然导致出于天理良心的个体“越俎代庖”行为的“越位”,因为两者并非一个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判断。虽说法治社会的建构,需要的是尽可能地厘清法律和道德界线,力戒以道德评判法律的做法,但对于私人的自主选择这是不适用的。
就记者出资救助嫌犯而言,这仅仅是道德高尚者一次践行内心道德准则的行为,对于这样的举动,不仅属于当事人自由的范畴,更应该是为社会所鼓励的“多多益善”的举动。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指责一个挽救了生命的个体。任何社会的道德批判,以动机评判个体的做法无疑都是一种可怕的“诛心论”。事实上,“救人的结果”就是最真实的动机,也是最无可辩驳的事实。
法律中有一个基本的信条是,人永远是目的,而制度不过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可在这次闪耀着人性光芒的“道德救赎”中,当事人却遭遇了赤裸裸的制度绑架。之所以有论者要指责当事人在作秀,一个最重要的理由在于,个体的义举难救制度之弊,无疑从理论上讲这是正确的,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在制度存在弊端或者制度的执行者没有履行职责时,那些主动伸出善良援助之手的个体就应当为“制度的弊端”背黑锅?
制度的完善的确是人人向往的胜境,但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是,世界上永远都不会存在十全十美的制度,更何况即便存在,还有人的操作过程这一必然的过程误差。既然我们都可以为“制度之弊不能免除个人责任”而鼓与呼,那么为什么对那些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救赎制度弊端所造成结果的个体来说,哪怕是微薄的支持与鼓励,都是一种奢望呢?
无论如何,制度建构的目的都是为了温暖人心,而不是泯灭人性中善的火种。可惜的是,在太多人自以为是的“制度绑架”中,所能看到的不过是拿所谓的“制度”去为冰冷人心张目的伪道德,相比于热情的“道德救赎”所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辉,它们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和猥琐。
请先把自己还原为一个“人”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担负什么工作职责,都该首先把自己还原为一个“人”,并以最基本的人性来衡量和审视自己“职务行为”可为不可为。
8月30日,一位重庆商场保安因一名“棒棒”(重庆当地对临时搬运工的俗称)衣衫不整在商场外纳凉而对其大打出手———这一暴力行径被网友以图文形式记录,并被上传网络乃至出现在平面媒体上,格外醒目地跃入人们的眼帘(据《南方都市报》)。如此冷酷的一幕,刺激人们的心灵,烧灼大众的神经。而在此之前,类似的“冷血案例”还有陕西宁陕县民政干部谌太林和北京通州某派出所两位民警如出一辙的“扔人”事件……
在人心向善、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出现此类冷血行径,不禁让人发问,这些原本藉以为民服务者的人性良知何以沦丧至此?
通州民警为自己“扔人”行为辩解说是“执行上级(值班领导)命令”,民政干部谌太林“扔人”则是为了迎接卫生检查而执行的“紧急任务”,而那个重庆保安似乎也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是在维护市容市貌的“整洁美观”……而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冷血举动是以政府官员、警察、保安等职务或职业身份执行的职务行为。
但在这些所谓的“职务行为”下,他们非但没有展现出其应有的职业素养以及诸如“善意”、“同情”、“怜悯”等人性美好的一面,取而代之的是麻木不仁、冷酷无情的“职务暴行”,而更让人愤慨的是他们对于这些泯灭人性的所谓“职务行为”的习以为常———事后他们缺乏起码的扪心自问和自我谴责。比如,陕西宁陕县一位知情人则透露,陕县和邻县将流浪汉彼此扔来扔去,已经成了当地民政部门的“保留节目”。
孟子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如果以此作为判断人与非人的标准,那么以上的那些职能人士无疑已经是“非人”了,因为他们失去人性之中应有的“恻隐之心”。
从更深的意义上说,这种因无意识而产生的“习以为常”和“麻木不仁”才是真正让人感到可怕的,因为它展示出来的是人性的异化和迷失。如果听之任之,那么在社会其他更广泛领域内都可能出现类似这种只顾履行职业职责,而枉顾自身人性善恶底线的“职务暴行”。
职责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护“人”的权利和自由,机械、不加反省地一味遵从“上司”的“命令”,其实是对职责的误读,即使在《公务员法》中,也有上级错误命令下级有权拒绝的规定。一个人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工作职责可能千变万化,但撇开社会角色、职责的区别,究其本源,我们首先都是一个“人”———一个有肉有血,有情有感的个体的“人”,还应具有诸如善良、温情、怜悯、恻隐之心、羞耻之心等普遍的美好的人性。
这些冷血案例应当引起每个人思考的是,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担负什么工作职责,都应首先把自己还原为一个“人”,并以这些最基本的人性来衡量和审视自己“职务行为”可为不可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在履行形形色色的工作职责中丧失作为“人”的本性,从而避免自己在不自觉地成为以“职责”的名义滥施“职务暴行”的施虐者。
社会中那些庸常的恶
求职者苏某被深圳宝安区福永一家职介所骗走二百元钱,多次讨要无果后,一怒之下买来汽油,烧伤职介经理。(《晶报》)
——这几十个字的漫不经心的简略叙述,就简略了两人命运的痛苦转折:经理全身烧伤面积90%,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苏某体表45%的部位也被烧伤,而此时,他的身份也由受骗的求职者变成了纵火嫌疑人。
类似的案例并不鲜见。几年前,一位“英雄”的事迹让我感觉像吃了一只苍蝇:一位挑担卖水果的“走鬼”(南方方言对小贩的歧视称呼),在经过市中心区时,被一幢大厦的保安拦住,不由分说没收了那担水果。“走鬼”磕头、下跪、哀求,保安就是不还。第二天又来,还是不还。第三天再来,不仅不还,还恶语相加,仅回了一句嘴,就被野蛮地殴打,“走鬼”忍无可忍,拿起水果刀一刀捅向保安,就这一瞬,年仅二十岁的保安的生命就戛然而止。这名保安后来被塑造成了英勇殉职的英雄,有关方面还向其家属发放了巨额抚恤金。
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无论他是求职者还是经理,是保安还是“走鬼”;同样,所有的罪恶都不应原谅,无论这罪恶是纵火、杀人,还是掠夺看起来是多么不起眼的二百元人民币或一担水果。
在中国,有些在农村难以谋生的农民卖掉家里的猪、鸭,再向亲朋好友们东挪西借,才凑足路费奔向城市。他们在城市里,或者当无根的“走鬼”,或者寄希望于找一份工作,而他们进入城市的所有家当,就是那被没收的一担水果或者被骗走的二百元人民币。他们就指望这些城里人不屑一顾的家当,鸡生蛋然后蛋生鸡,艰难地在城市生根、发芽,为家里的老父母赚一点医药费,为孩子凑一点学费……这是他们的希望和生命。
——同情和愤怒相互交织,让我们唏嘘不已。
二百元钱或一担水果或许是悲剧的起因,但根源还在于事件中受害者的邪恶。而这邪恶,在一般人甚至公共管理机构看来又不是什么大恶,但这并非大恶的邪恶却超过了嫌疑人的承载能力,那恶挤压着忍受的底线,点燃了人性扭曲的复仇怒火。
我将这类看起来并非大恶的邪恶,称为社会中庸常的恶。类似的还有:一年轻人摸了宠物狗一下,就被狗主人以狗受惊吓为由,逼着当街下跪;一农民损坏了一县建设局长家墙壁上的一块瓷砖,就被局长大人串通当地交警部门开出巨额罚单;酒吧里一人看了另一人一眼,就被打成重伤等等。这类庸常的恶,往往会引起更大的冲突,引来暴力和血腥。一旦发生悲剧,我们人性中的怜悯和同情真的很难找到挥洒的方向。
而更令我悲哀的是,这类恶的主角有的是如那位县建设局局长那样的强势;有的其实也是社会的底层,如保安、收费员、治安员等。他们在城市里同样无根,相比于一般的市民而言,他们是无产者;但他们相比于“走鬼”、“垃圾虫”(南方方言中对拾荒人的又一带歧视的称呼)而言,他们却找到了优越感。于是,将平时所感受到的屈辱、将萦绕在心间挥之不去的被剥夺感,毫无保留地强加给比他们更低的群体。
当社会经常出现这类事件的时候,当然相关的制度应该首先检讨,如户籍制度,如城乡、地区差异,还有起点公平、教育等,都应受到责问。但是,我这里想着重指出舆论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
近来有一种滥用同情心的倾向。打工者杀了主管,媒体着重将打工者塑造成社会制度的受害者,而主管被谋害的生命及其家人的悲伤则被轻描淡写,如深圳的阿星杀人事件;再则,一年轻人将一小女孩从桥上扔下,媒体进一步追问后推论,这个年轻人因钱被骗,才将怨气发泄到无辜的小女孩身上,最后还是归咎于社会治安问题,如广州的小湘女被害事件。
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要归咎于社会制度,归咎于贫富差距。如果类似阿星杀人的罪恶在归咎于社会之后得到同情,类似残害小湘女无辜生命的罪恶得到原谅,那么,那些在同一社会制度下与阿星们同样境遇的人们,他们的善良、包容、坚毅、忍让、韧性等美德,则会被矮化甚至受到亵渎。
悲剧令人同情,但庸常的恶导致的悲剧如果被不加区分地同情,那么,就有可能传递这样的信息:恶中有暴力美学。阿星代表着典型的暴力美学,据说有个打工妹看了报道后就爱上了他,并写了一封又一封情意款款的情书。
当社会将暴力渲染成美学的时候,那些庸常的恶看起来往往就更加微不足道。有一点还要交待,纵火嫌疑人苏某在发现被骗后报过警,找过当地的劳动站,但都说管不了。苏某真的是走投无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才出此下策。这里,当地有关部门应该反省,面对这价值二百元钱的庸常的恶,究竟是无能为力,还是另有隐情?
人内心深处潜藏着暴力的魔鬼和邪恶的冲动,在被庸常的恶所激怒、所唤醒后,往往会燃烧成愤怒的熊熊大火。所以,庸常的恶也是恶,如果熟视无睹、漠然视之,那才是另一个更大的社会毒瘤,才是另一种悲哀!
在冰冷的社会面前人性就是最后的坚守
在一个普遍的“仇穷”氛围下,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忏悔基因的国度,许多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把自身的恶归结于制度,但却既不见对制度的控诉,也不见对自身的忏悔。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一切都那么心安理得,一切都顺着强势、强权的逻辑和话语定势:一位重庆商场保安因一名“棒棒”(重庆当地对临时搬运工的俗称)劳累后衣衫不整在商场外暂歇纳凉而对其大打出手,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是在维护市容市貌的“整洁美观”;通州民警为自己“扔人”行为辩解说是“执行上级(值班领导)命令”,民政干部谌太林“扔人”则是为了迎接卫生检查而执行的“紧急任务”,深圳的放火当然既是执行上级命令也是为了“保护水源”……他们对于这些泯灭人性的所谓“职务行为”习以为常,人性的异化和迷失竟至于此。
李鸿文先生曾在本报(《中国保险报》)发过他的名篇《社会中那些庸常的恶》:一位挑担卖水果的“走鬼”(南方方言对小贩的歧视称呼),在经过市中心区时,被一幢大厦的保安拦住,不由分说没收了那担水果。“走鬼”磕头、下跪、哀求,保安就是不还。第二天又来,还是不还。第三天再来,不仅不还,还恶语相加,仅回了一句嘴,就被野蛮地殴打,“走鬼”忍无可忍,拿起水果刀一刀捅向保安,就这一瞬,年仅二十岁的保安的生命就戛然而止;一年轻人摸了宠物狗一下,就被狗主人以狗受惊吓为由,逼着当街下跪;一农民损坏了一县建设局长家墙壁上的一块瓷砖,就被局长大人串通当地交警部门开出巨额罚单等等。这类恶的主角有的是如那位县建设局局长那样的强势;有的其实也是社会的底层,如保安、收费员、治安员等。他们在城市里同样无根,相比于一般的市民而言,他们是无产者;但他们相比于“走鬼”、“垃圾虫”(南方方言中对拾荒人的又一带歧视的称呼)而言,他们却找到了优越感。于是,将平时所感受到的屈辱、将萦绕在心间挥之不去的被剥夺感,毫无保留地强加给比他们更低的群体。
是的,在一个普遍的仇穷、欺穷氛围下,人与人之间的层层加压互相践踏似乎不可避免:被人践踏随时都可以成为践踏别人的理由,只要稍有践踏别人的“资本”!
但我们能因此而稍微减轻自身的罪恶感羞耻心吗?不!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归咎于社会制度。人之所以为人,首先如孟子说的要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这是人与非人的分水岭,亦即衡量其人够不够人“格”的最低标准。2007年9月10日《新京报》文章《请先把自己还原为一个“人”》(作者:大路)写得多好:一个人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工作职责可能千变万化,但撇开社会角色、职责的区别,究其本源,我们首先都是一个“人”。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担负什么工作职责,都应首先把自己还原为一个“人”,并以这些最基本的人性来衡量和审视自己“职务行为”可为不可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在履行形形色色的工作职责中丧失作为“人”的本性,从而避免自己在不自觉地成为以“职责”的名义滥施“职务暴行”的施虐者。
像火烧贫民窟这种明显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的行为,即使是“职务行为”,也是不应该免除个人责任的。更何况,即使在《公务员法》中,也有上级错误命令下级有权拒绝的规定。而这只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低境界。人之所以为人,还在于其举手投足、待人接物之间表现出的强烈的平等意识、尊严意识和人道主义倾向。如果说恻隐之心还只是相对强者对遭受苦难者的同情,那么,强烈的平等意识和尊严意识才是人顶天立地的根基。一千多年前,官居总理(宰相)要职的苏东坡把自身快乐的源泉归结于“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五十多年前,以晏阳初为首的中国大批知识分子,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主动“上山下乡”,和农民打成一片,推行他们的乡村教育和民主建设,并把它推向全国,推广到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眼里,何曾以贫富取人?在“平等众生”的知识分子后面,还有开明乡绅、军阀、政府要员的支持甚至“附庸”。更令人称奇的是曾任国务总理的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女士也主动辞去了全国妇女联合会会长、全国妇女红十字会会长之职,把余下的一生全部献给了穷人,献给了平民教育事业,四处游说,直至辞世。直到十多年前辞世前,印度的特蕾莎修女仍在穷人间四处奔走,穷尽其一生的光辉温暖穷人,还穷人以人的归宿感和尊严感。相形之下,今天的中国不论较之于贫穷的印度还是较之于我们自己的五十年前,在人性、人伦问题上都已然退步不少。一个制度排斥加人性排斥型的社会特征异常典型。
即使在最严酷的环境下,强烈的平等和尊严意识也是冷酷制度的必要缓冲和社会安全软着陆的根本依据。在过去,一个人受到权力的排斥、敌视或迫害,几乎马上就要从社会结构和伦理关系中开除出去,妻离子散,家人也都和你断绝关系。所幸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权力嫌贫爱富的惯性却无时无处不在!那么,就从人性的抵抗开始吧,也许我们一时半会儿无法一下改变权力的惯性,但却可以改变我们自己,从做一个平等众生、做一个有恻隐之心的人开始!

『伍』 制度规范行为的800字作文

我们怀着一份憧憬迈进校园,在老师的带领下细细领悟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第一次读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就感到做好一个初中生、一个优秀的初中生并不是那么简单,但又是极其重要的.规范上告诉我们要“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尊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这些,我们都做到了吗,显然没有,这就需要我们再次熟悉、感受《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了.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记载了我们每个中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活动各个方面应当遵守的一些基本的做人准则和行为规范,是我们青少年学生迈好青春第一步的生活坐标,也是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对我们树立真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使我们成为社会上的好公民,学校里的好学生,家庭中的好孩子.
这一次读完后,我更是对几条规范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现在的中学生,好多为了追求时尚,似乎失去了学生的样子,这样不但会分散自己的学习经历,还会影响别人的听课效率,也会使老师失去了讲课的激情,一个中学生,应该要“穿戴整洁、朴素大方”,既不能破破烂烂,也不能一味追求“另类”,应该把握好初中的学习时光,健康成长.
“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收放整齐.”为了孩子更好的学习,许多家长为孩子料理好了一切,学生逐渐失去了自主的能力,其实学生应该适当离开家长的怀抱,自己去料理自己,因为雏鹰总有自己展翅翱翔天际的那一天啊.
“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现在,说脏话、骂人、打架的现象在校园里还少见吗,我们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带领下,净化学习环境,健康成长.
当然,《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告诉我们的不止这些,还有许多许多需要我们去感悟与接受,我们一定要努力成为优秀的中学生,为国家增添光彩!

『陆』 关于制度和道德800字作文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道德就是人们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与此相反,西方国家却用规则作为人们与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历史的列车运转到了今日,我认为,应让道德与规则并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都是以道德着称的文明国度。古时的“君子不乘人之危”“君子不夺他人之爱”和今天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都是很好的道德信条,正因如此,中国才被称为礼仪之邦。西方文明虽不及中国文明博大精深,但其规则意识则为世人所褒扬。有些西方国家在建国之初,就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规定和许多法律规则,西方人也形成了浓厚的遵守法规的氛围。一次,几名中国学生到加拿大体验生活。当他们同加拿大同学一起去餐厅吃饭时,中国学生看到学生打饭窗口前拍着长长的队伍,而教师打饭窗口前却空无一人。于是,他们很快跑到了教师打饭窗口前,早早的盛到了饭,而加拿大学生却仍排着队等待。有人问加拿大学生为什么不到教室窗口盛饭,加拿大学生说是学校校规有规定,学生不能到教室窗口去打饭。在他们看来,规则就是用来遵守的,没有规则就没有道德。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藏书几十万,学校规定学生只能在图书馆里看书,不得外借,若违反规定,一律开除。一名学生曾偷偷把一本书偷偷带出了图书馆。后来一场大火把图书馆的藏书都烧毁了,那名学生意识到他手中的书本是唯一的幸存品,于是他把它交给了学校。学校非常感谢他,接受了书本,却把他开除了。因为他违反了校规。他们大规则看得高于一切,违反了校规就是失去了道德。由此看来,我们在保留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同时,还要接受西方文明的规则意识。其实,在现实社会中,道德与规则是紧密相联的。如果说规则是人的骨骼,那么道德就是血和肉,这二者合一才能构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没有规则的社会,将十分混乱;没有道德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信任,整个社会将失去安全感。道德与规则是密不可分的,有了道德,才会遵守规则;遵守了规则,才会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让道德与规则并行吧!

『柒』 法治与道德的作文(400字)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这个社会中,有许多行为规范约束着我们的一言一行,这就是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有一次,我和妈妈到银行存钱,银行里人头攒动,我和妈妈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伍才轮到我们.就在我们走向柜台时,一位70多岁的老人忽然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我开始还认为他是有什么东西丢在那里要拿回去,可他还没站稳,就发话了:“请问一下养老保险怎么取?”
我可不高兴了,明明是我们先来了,怎么让他先办起业务呢?而且这么大人了,先来后到这点道理不懂吗?可妈妈却好像让着他一样,什么话也没说,而且还把身子往一边让了让.妈妈的举动,更让我惊讶和气愤,难道妈妈也不懂这点道理吗?妈妈好象看见了我表情的变化,就悄悄把我拉到一边,微笑着对我说:“你是不是有点不高兴啊?”我用劲地点了点头,气愤地说出了我的想法.妈妈的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对我说:“你这就不对了.虽然先来后到是规矩,但是他毕竟是位老人啊!而且他跌跌撞撞,必然有重要的事情.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道德的表现,所以我们必须要让着他,尊敬他.”我这才点了点头.妈妈的表情终于由严肃化为轻松,“如果你也是一位老人,你愿意为这么一件小事而和别人争吵吗?”我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这是,那位老人的事已经办好了,正招呼我们过去.他这时向我们解释:“刚才真对不起,我有点急事,让你们久等了!”我笑着说:“没关系!这不算什么!” 同时,我也看见了妈妈赞许的目光.
可见,道德还能让社会更加和谐,幸福,美满.
但是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最近,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许多人为次慷慨解囊.但是,我在报纸上看见一条反面的新闻:“某地区奥运火炬手在绕过捐款箱后,把一只空的手放在箱子边,什么也没捐.” 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没有错,他们已经捐过了钱,只是几位记者没拍到照片,就让他们空大波,指责声,叫喊声,责骂声,不绝于耳.经事后调查,火炬手并着手再走了一边.这件事让火炬手很郁闷,人民很纳闷,也让社会充满了疑问,这记者怎么这样呢!我则感到很气愤,媒体本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更加了解社会,却报道出这么一条消息,又和报假新闻有什么区别呢!这是拿灾区人们的利益开玩笑,是对火炬手的不尊重,是对社会的形象的严重损害!实事求是道德的基本表现,而这家媒体却连这点道德都做不到,还怎么再谈自己的信誉呢?
这是道德负面的例子,通过这件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是道德的基本表现,我们要遵循它.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我们要捍卫道德,宣传道德,实践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捌』 有关法律和道德在社会文明发展中的作用1000字左右作文

前记:在生活水平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丰裕了,社会文化繁荣了,然后,人们的道德水平却大大降低了,似乎日渐忘却了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等道德品质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希望通过这一篇文章来呼吁人们提高道德水平,关爱他人!

纵观华夏历史,中华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美德之邦,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道德品质却日益沦丧。翻看一页页新闻杂志,那么多关于“冷漠”、“道德缺失”“食品问题”等字眼进入了眼球,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着中国人的道德心怎么了?我想,“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中国人应该拾起一个友爱的心灵,建设一个有道德的世界。

众所周知,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就犹如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一个不懂得尊重生命的人就犹如一个不经洗礼的心灵。康德曾说过:“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然而,最近一些火热的新闻事件警醒了我,案件一是这样的:06年,彭宇出于见义勇为将跌倒的徐老太太扶起,却无奈被徐老太指认是撞人者,并告上法庭,索赔13万多。时至五年之后,案情才终于水落石出,彭宇也洗清了自己无辜的罪名。案件二是这样的:2011年10月13日,在佛山南海黄岐,两岁女童小悦悦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货柜车碾过。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对此不闻不问。最后,被捡垃圾的陈贤妹抱起并送医院,但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去世了。留下了人们无止息的悲伤,也让国人对中国社会道德的反省。

纵观上述案件,这让我们看见了在中国的法治发展不断挑战着道德的进步,日益进步的法治文明换来了道德的忽视,换来了人们见义勇为的淡化,换来了对生命权利的漠然。道德滑坡五十年的噩耗,不得不要求我们重拾那份友好互助的美德,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让冷漠远离人们,让助人为乐成为美德。

实践贵于理论,中国人一定要重新树立一份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心灵,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首先,学会尊重和善待生命。世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我们没有理由漠视他/她,小悦悦的悲剧是国人对生命的践踏,活在世界的人们,要手把手、心连心的相互支持。其次,学习传统美德,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健全人格。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祥林嫂,再到如今的彭宇被控告,小悦悦被碾压,他们的悲剧,从侧面反射出了国人人性扭曲、美德退却的现状,所以,必须以道德教育来匡正人们的道德,去净化人们的灵魂。最后,牢记法律制度,树立良好道德观,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疑问困扰着人们,拿起法律的手段去行善,规范的助人,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总而言之,接二连三的社会道德问题还在继续,“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人造蛋”等一例例震撼人心的案件拷问着人们的良知,匡正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中华美德要历代传承,礼仪之邦的优良美德却在21世纪被践踏。呼唤着退却的美德,谈论着中国的社会道德,扪心自问自己的道德良知。才发现,美德对于社会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拾起迂腐不堪的浑浊人性,抛出不法的道德行为,诚心举起灵魂的标尺来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事物。让我们呼唤退却的美德,让我们的社会、我们活着的中国多一些阳光多一些和谐吧!

后记:这是一篇针对当下一些社会问题而写的文章,本文主要侧重谈论了关于中国人社会道德退却,道德心冷漠的现状,目的是为了呼吁更多的中国人拾起道德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热点内容
法院存案年限 发布:2025-01-11 05:23:12 浏览:134
规章制度如何制定才能算有效 发布:2025-01-11 05:12:44 浏览:242
条令条例心得 发布:2025-01-11 04:31:28 浏览:907
劳动法规定补交社保吗 发布:2025-01-11 03:51:07 浏览:466
华东政法大学法硕非法学 发布:2025-01-11 03:49:02 浏览:934
道德教育画 发布:2025-01-11 03:47:29 浏览:413
高新开发区法院 发布:2025-01-11 03:30:11 浏览:485
保定法学王浩 发布:2025-01-11 03:05:09 浏览:773
济南市法院书记员的工资大约是多少 发布:2025-01-11 02:33:36 浏览:194
劳动法保安上班时间 发布:2025-01-11 02:23:00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