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第四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第四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发布时间: 2022-05-09 01:53:52

1. 广州增城市石滩镇有哪些村和社区

截止2019年,石滩镇辖47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分别是:

一、5个社区

三江社区、沙庄社区、前进社区、红荔社区、豪园社区

二、47个行政村

田桥、元美、葵湖、田心、元岗、上塘、下围、土江、龙地、吓岗、白江、石头、石吓、岳埔、凰埔、谢屋、桥头、灯孛、旧山吓、金兰寺、水龙、溪头。

郑田、塘头、仙塘、横岭、马修、岗贝、沙尾、田边、街心、顾屋、高门、新山吓、沙头、岗尾、四丰、初溪、大埔围、元洲、碧江、麻车、增塘、石湖、南孛、沙陇、塘口。

(1)第四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扩展阅读:

石滩镇新农村建设

2019年,石滩镇加织农村管理和基础建设,投入5100多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5万亩;发放基本农田保护区补贴资金2300万元;完成改造33户泥砖房;累计土地规模流转面积10426亩。

全年农村集体资产和工程建设进场交易181宗,交易金额6536万元。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管理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以下围村为试点,探索和实践了以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新模式,实施治村理社的变革与创新。

大力推行“民主商议、一事一议”制度,使村社干部的权力制度化、规范化,实现还权于民,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年内,下围村被评为第九批广州市文明示范村、成功创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并推荐申报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2. 小松镇的行政区划

[2008年代码]360735101:~001小松居委会 ~200小松村 ~201罗源村 ~202迳里村 ~203耸岗村 ~204石田村 ~205瑶上村 ~206蜀口村 ~207江口村 ~208丹溪村 ~209许坊村 ~210桐江村 ~211罗溪村 ~212新华村 ~213胜和村
小松村
为小松镇镇政府所在地,辖2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20亩,山地13200亩,水域260亩,人平耕地0.73亩,现有总人口3463人945户,2006年人平纯收入为1560元,主要农作物为传统水稻、白莲、烟叶,耕作方式比较落后。小松村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主战场之一,其指挥部就设在杨村德彩公祠堂内,井头祠堂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后方医院,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郑三生同志的出生地,1929年3月毛泽东同志曾在该村上街荷树庵居住并指挥石城北部阻击战,小松村为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罗源村
位于小松镇南部,东邻蜀口、瑶上两村,南接琴江镇长天村,西*迳里村,北界小松村,村部设江东坳村民小组,距镇政府2公里。全村总面积1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632亩,山地17040亩,水域200亩,人平耕地0.94亩。2003年辖24个村民小组,有总户数687户,总人中2790人,均为汉族。烟叶、白莲、脐橙是罗源村的主产,烟叶产量2500担,白莲产量14吨,脐橙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720元。现有村部建于2001年,为3层砖混结构建筑,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为第五批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迳里村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小松镇西南部,东邻小松、罗源两村,南接琴江镇的大源、下竹两村,西*宁都县田埠乡王沙排、东龙两村,北界罗溪村,村部驻禾塘里村民小组,距小松圩3公里。2003年9月与白家村合并后,全村总面积为1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33亩,山地12000亩,水域100亩,一平耕地1.04亩。2003年底辖23个村民小组,有总户数478户,总人口1813人,均系汉族。
耸冈村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小松镇东南部,东邻丰山乡的下坑、河田两村,南与琴江镇的湖下村相连,西与瑶上村相接,北与石田村相界。村部驻中门廊村民小组,距镇政府8.5公里。全村总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03亩,山地3810亩,水域810亩,人平耕地0.81亩。2003年辖13个村民小组,有总户数411户,总人中1487人。耸冈村素以水稻为主产,经济作物以烟叶、白莲为主。
石田村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小松镇东南部,东邻丰山乡的小琴、下坑两村,南接耸冈村,西*罗源村,北界蜀口村,村部设石田街上,距小松圩7.5公里。全村总面积8.3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1761。5亩,山地5955亩,水域675亩,人平耕地0。73亩。2003年底辖19个村民小组,有总户数589户,总人口2428人,均为汉族。石田村主种水稻,盛产烟叶、白莲。2003年,粮食总产量1427吨,烟叶产量1040担,白莲产量1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758元。
瑶上村
位于小松镇东南部,东与耸冈村隔河相望,南接琴江镇湖下村,西接罗源村,北接石田村。村部驻瑶上,距镇政府7.5公里。距县城10公里。全村总面积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56.9亩,山地6165亩,水域690亩,人平耕地0.77亩。2003年辖13个村民小组,有总户数420户,总人中1494人。该村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白莲为主。
蜀口村
位于小松镇东部,东邻木兰乡小琴村,南接石田村,西*小松村,北界丹溪村。村部设蜀口,距镇政府7.5公里,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25.7亩,山地15465亩,水域585亩,人平耕地0.83亩,2003年辖26个村民小组,有总户数830户,总人中3030人。
江口村
位于小松镇 东北部,东邻木兰乡田江村,南接蜀口村,西临丹溪村,北界广昌县驿前镇。村部设在禾中坪村民小组,距镇政府10公里。全村总面积1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67.4亩,山地13560亩,水域105亩,人平耕地0.9亩。2003年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有总户数567户,总人口1963人,烟、莲、稻是的主产。
丹溪村
位于小松镇东北部,东邻江口村,南接蜀口村,西*许坊村,北界广昌县驿前镇桐斜村,村部设在丹溪,距镇政府8公里。全村辖26个村民小组个自然村庄,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48.8亩,山地15555亩,水域230亩,人平耕地不足1亩,2003年总户数720户,总人口3059人,该村的农作物素以水稻为主,也盛产烟叶和白莲。
许坊村
位于小松镇北部,东邻丹溪村,南接小松村,西与桐江村相隔于206国道,北与广昌县驿前镇交界与分水,村委会设在许坊村新街,距小松镇政府4公里。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31亩,山地9675亩,水域270亩,全村426户,总人口1699人,人均占有耕地0.8亩。许坊村属小松镇的一个中等村,村民百分之五十分布在山区,经济以竹木、白莲、水稻为主,百分之五十分布在地势相对平坦的丘陵地带,经济以白莲、烟叶为主。全村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外出务工,这是村民经济收入的另一主要来源。许坊村交通便利,206国道与桐木公路交汇于村,村内商店、学校、幼儿园、医院、有线电视、通信等设施较为齐全。近年来,随着白莲、烟叶产业的不断壮大,村民的经济收入得到较大的提高,有力的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现在,全村有一半以上的村庄得到了整治,面貌焕然一新。
桐江村
位于小松镇北部,东邻许坊村,南接小松村,西靠罗溪村,北与新华、许坊两村交界,村部驻桐江街上,距镇政府5.5公里,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75.4亩,山地14715亩,水域260亩,人均耕地0.92亩,2003年总户数为420户,总人中1605人,该村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盛产烟叶和白莲。
罗溪村
位于小松镇的西北部,东邻桐江村,南接小松、迳里两村,西*宁都田埠乡的东龙、杉间两村,北界新华、胜和两村。村部设在新隔口村民小组,距镇政府10公里。全村辖2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2.58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2030.8亩,山地14780余亩,水域350亩,人均耕地0.98亩,2003年有总户数475户,总人口2063人,除4人为畲族外,其余均为汉族。该村素以栽种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白莲、烟叶、席草等。
新华村
位于小松镇西北部,东邻许坊村,南接罗溪村,西靠胜和村,北与广昌县驿前镇毗邻。村部设在茶壶坳村民小组,距镇政府15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9.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07亩,山地11805亩,水域150亩,人平耕地1.33亩,2003年有总户数150户,总人口608人。该村不宜栽种烟叶、白莲等经济作物,水稻亦以种植一季晚稻为主。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松、杉、竹等。
胜和村
位于小松镇西北部,东邻广昌县驿前镇,南接新华村,西*宁都县田埠乡,北与宁都县会同、堪田两乡毗邻。村部驻谢地村民小组,距镇政府20公里。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为15.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17亩,山地20910亩,水域325亩,人均耕地1.02亩,2003年有总户数185户,总人口803人。该村地处山区,光照不足,不适宜栽种白莲、烟叶等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亦以种植一季晚稻为主。森林资源相当丰富,主要有松、杉、毛竹等经济树木。

3. 培斜有什么习俗民间传说或历史人物故事

摘要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敬重他。

4. 改革开放人物的故事

1、王有德

王有德,男,回族,中共党员,1953年9月出生,宁夏灵武人,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原书记、局长。他带领职工大力推进防沙治沙,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有效阻止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呈现出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

探索形成“宽林带、多网络、多树种、高密度、乔灌混交”防沙治沙模式,实现了“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奋斗目标,为全国防沙治沙提供了宝贵经验。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治沙英雄”“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5. 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主题怎么开展公益活动 ,有哪些活动

结合机关、学校、企业、乡村、社区、单位的工作实际,明确标准,分类指导,规范推进,全力推进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按照省“法律六进”工作指导标准,全区今年每一进要建设1-2个示范点,并结合中期督导检查,加强对主题活动的监督检查和考评,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推进“法律六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一)深化“法律进机关”
1、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各项制度,推进机关干部学法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安排法律学习不少于2次。
2、把法制教育纳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理论学习规划。依托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和干部党员在线学习平台等阵地,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制课程建设,开发精品课程和案例,加大课时投入。
3、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组织实施全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分级考试(考核)工作的意见》,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组织开展全区公务员学法用法培训考试。与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廉相结合,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工作。
4、认真落实“4?27”公务员学法日制度。为每个机关公职人员配备岗位必备的法律书籍,运用学习论坛、法制讲座、文化沙龙等开展机关“读书学法”活动。
5、加强机关法治文化阵地、栏目和网站建设,营造浓厚的法制学习氛围,扩大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中的影响力。
(二)深化“法律进乡村”
1、加强农村法制宣传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等载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加强村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等对象的法制培训。村“两委”干部每年集中学法不少于4次,村民代表等骨干每年集中学法不少于2次。充分发挥基层法治促进员、“大学生村官”、“农村文化示范户”、基层志愿者队伍等人员优势,有步骤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2、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实现每个涉农街道(镇)设立一个法制辅导站,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法律顾问,建立一个法制学校、一个“法制宣传栏”和一个法律图书室(柜)。建立有组织、有计划、有教材、有师资、有场地、有考核的“六有”农村法制学校,经常性地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被确定为示范点的村需建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
3、广泛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结合农民群众需求,经常性组织文艺团体、法制宣传志愿者等深入基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活动。积极推进法治文化下乡,基层文艺单位每年要创作、排练、演出一批法治节目。
4、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认真总结“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创建工作程序,提升创建水平。进一步发挥农村法律顾问作用,逐步建立健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前法律顾问审核、村务法律体检等制度。
(三)深化“法律进社区”
1、加强社区法制宣传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发挥基层法治促进员、法制宣传志愿者作用,在每个社区建立一支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
2、加强社区工作者法制宣传教育。通过集中培(轮)训、法制讲座等方式,定期组织开展社区工作者的法律知识培训。社区工作人员集中学法,每年不少于4次;社区居民代表集中学法,每年不少于2次。
3、进一步加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每个社区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栏”、一个法制学校和一个法律图书室(柜)。被确定为示范点的社区需建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注重发挥社区报刊网站等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作用。
4、结合社区群众需求,通过现场法律咨询、举办法制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展出宣传图版和法制文艺演出等形式,经常性组织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活动,每季度不少于1次。
5、深化“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认真总结“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经验,进一步规范创建质量,提升创建水平。深入推进“律师进社区”活动。
(四)深化“法律进学校”
1、结合《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大力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积极推进学校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加强法制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机结合,完善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与体系,规范中小学法制教育教材,保证课时。将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课程、教材和师资“四落实”情况纳入学校综合考评内容,与教师育人职责考评机制相结合。
3、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队伍和机制建设,把法制教育作为中小学校长培训和任职的必修内容,有计划地培养专兼职结合的法制教师队伍,不断完善学生德育导师制、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开展中小学法制课教师培训工作。加强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指导,健全工作制度。
4、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各种学法用法活动。以“法在心中”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六五”普法校园行活动。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各种法治实践教学活动。
(五)深化“法律进企业”
1、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学法用法制度。落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机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法制培训、考试(考核)纳入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教育、考核。
2、加强企业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探索建立企业职工法律学校。充分借助“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等平台,发挥企业服务经理人作用,推动法制宣传教育进企业。
3、丰富企业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结合各种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形式,通过广播、宣传栏、电视、报刊、录像、网络等形式,定期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把法律知识送到职工群众手中。
4、深入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以“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为抓手,大力促进依法治企工作。加强企业法律顾问建设,保障法律顾问依法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5、切实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各类用工单位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的责任,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和餐饮、家政等服务业行业的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各个环节,开展与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六)深化“法律进单位”
1、加强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的法制培训,提高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
2、公园、市场、车站、渡口、文化娱乐等公共活动场所管理单位,要设立面向公众的法制宣传橱窗或宣传栏,通过公示牌、宣传册、触摸屏、开放日等形式,向社会宣传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定期开展宣传活动。依法治国主题活动启动,活动共分辅导学习、知识测试、知识竞赛、征文大赛(典型案例征集)四个部分开展.

6. 苏埠镇的新农村建设

苏埠镇苏南村不断拓宽发展思路,牢牢抓住成为全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契机,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村容村貌、产业发展、公益事业等均取得较大进展,具备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一、苏南村概况
苏南村紧靠苏埠城镇南侧和老淠河东岸,是典型的沿淠湾区。全村有8个村民组,1200多农户,4083人。区域总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1066亩,人均不足3分地。
村内有一条新建的特色商业街、一个占地153亩的木材大市场和一片500亩的意杨林场,现有豆制品、挂面加工户100多家。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砂石开采分成和木材大市场经营等。2006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4000元。
村两委班子始终保持团结协作,村工作体系和组织制度健全。2004年被国家民政部、司法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2005年被省委组织部定为“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2006年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二、苏南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1、抓好建设规划,分步组织实施。2006年5月份,该村聘请金安区土地勘测站对全村进行了一个星期的测量调查。同年6月份,聘请省建工学院专家到村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制订规划,刻制规划光盘和规划文本、图幅等。整套规划方案以苏横路、苏南大道、李白路、白家庵路、世纪星城、竹木大市场为骨架,以突出地方特色、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根本,对全村进行了全理布局调整。随后,该村把基础条件较好的李庄、白院两个村民组确定为新农村规划建设示范小区,从“三清四改”入手,着力打造“亮点”中的“亮点”,较好地发挥了先期示范效应。
2、明确产业定位,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木材业,以村集体投入为主,村民投资为辅,筹资100多万元,新建了木材大市场,上带锯30台(套),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了木材附加值,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餐饮业、加工业等三产的发展,解决了1000多人就业,市场年交易额达亿元以上,全村人均增收500多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0多万元。在老淠河荒滩栽植大面积意杨林,长势良好,预计成材后经济效益可达300多万元。做强传统手工业,鼓励农户利用当地天然的水资源和特有的制作技术,不断扩大豆制品、挂面加工生产,该村的豆制品和挂面产量占苏埠镇总量的95%以上,畅销六安,远销合肥等地。同时,该村对豆汁加工过程种产生的黄浆水采取集中排放、发酵制沼气,发展循环经济。
3、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结合实施“村村通”工程,投资200多万元新修水泥路8540米,实现了“村内水泥路网络化,组组通水泥路”目标;整修和清淤渠道3公里,新建排水渠2200米,加固老淠河堤防1800米,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新铺苏南大道彩砖人行道800米长、3.2米宽,栽香樟行道树620棵,建街头草坪花园420平方米,建标准化水冲式公厕两座,创造了优美环境;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李庄组进行综合整治,清理杂树2100多棵,平整粪窖25个、污水坑18口,整理通组路基2600米,初步实现了村容整洁。另外,投资5万元加强白家庵小学的办学硬件建设,投资5万余元建立了全区首批村级警务室等。
4、实行民主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村内的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重大事务,均依照民主程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最后做出科学决策。在各村民组分别选举产生村民理事会,自主协调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全程监督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发挥村治保委员会和民事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多年来一直无任何治安、刑事案件发生,无群体性上访案件发生。

7. 改革开放以来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与事件

1、王有德

王有德,男,回族,中共党员,1953年9月出生,宁夏灵武人,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原书记、局长。他带领职工大力推进防沙治沙,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有效阻止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呈现出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

探索形成“宽林带、多网络、多树种、高密度、乔灌混交”防沙治沙模式,实现了“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奋斗目标,为全国防沙治沙提供了宝贵经验。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治沙英雄”“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2、王伯祥

王伯祥,男,汉族,中共党员,1943年2月出生,山东寿光人,山东省潍坊市委原副书记、市长,原寿光县委书记。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他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富民强县为己任,立足寿光种植蔬菜的传统优势,全力扶持和推广寿光冬暖式蔬菜大棚试验,大力发展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创建了全国闻名、江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寿光蔬菜产业化模式推向全国,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大力推动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和工业股份制改造以及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潍坊经济繁荣贡献力量。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3、王宽诚

王宽诚,男,汉族,1907年6月出生,1986年12月去世,浙江宁波人,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创办人,香港中华总商会原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他是香港工商界爱国爱港的优秀代表,鼎力支持内地改革开放。

推动建立香港中华总商会中国“四化”服务委员会,宣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为香港工商界人士参与内地改革开放搭建平台,激发了港澳人士和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为他们回报祖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出资创立“王宽诚教育基金会”,支持国家选派留学生,培养高科技人才。坚决拥护“一国两制”方针,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工作。编号第465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王宽诚星”。

4、韦昌进,男,汉族,中共党员,1965年11月出生,江苏南京人,山东省枣庄军分区政治委员。

他参加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在弹片击中左眼、穿透右胸,全身22处负伤的情况下,高呼“为了祖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引导炮兵打退敌军8次反扑,独自坚守战位11个小时,由于伤势过重,昏迷7天7夜,左眼失明,为保卫改革开放和平环境作出巨大牺牲奉献。

从战场归来后,他始终不忘初心,义务作事迹报告和宣讲辅导500余场次,用自身经历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荣获“八一勋章”和“战斗英雄”“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5、韦焕能

韦焕能,男,壮族,中共党员,1942年4月出生,广西河池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屏南乡合寨村村委会原副主任。

1980年,他组织原合寨大队果作屯(自然村)村民冲破体制束缚,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直接差额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当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这是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率先实行村民自治。

村民委员会探索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如村规民约、选举方法、议事制度等做法,为建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了重要探索。合寨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8. 如何做好我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意见与建议

如何在法治新常态下探索、实践出法治宣传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纵深开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是当前摆在各级普法主管机关和广大普法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和现实问题。为此,笔者就余江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从中探寻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高位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保障机制比较完善
我县高度重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四套班子分管和联系的副县级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普法教育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各司其职,“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机制落实到位,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完善考评机制,把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纳入了综治考核体系,把普法“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精心打造了普法讲师团、普法联络员、法制副校长和法律服务团等四支普法队伍,形成了一支由人民调解员、村“两委”干部、老教师、老干部、大学生村官等组成的庞大农村法治宣传教育队伍,覆盖全县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网络体系形成。
(二)分类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初步显现
我县坚持以“法律六进”为载体,以普法重点对象为突破口,分类推进,整体推动“六五”普法规划实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在领导干部层面,建立健全了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和科级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知识纳入刚性学习和考试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和维护稳定的能力。在农村群众层面,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了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在各新农村建设点建成了一批法治文化墙、法治文化路和法治文化苑,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内涵和途径。在学校学生层面,全面建立和完善了法制副校长聘任制度,为全县34所中、小学校选聘了40名法制副校长,明确要求每名法制副校长为学校师生上法制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2堂(次)。同时,把法治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文化学习课程,逐步形成了法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在企业管理及务工人员层面,定期组织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者深入企业和工厂,为广大的经营管理和务工人员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律咨询服务,有效提升了管理人员依法经营和务工人员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营造了浓厚的企业法治文化;组建了县工商联(总商会)法律服务中心,为全县各企业提供“法律体检”服务,帮助预防和规避法律风险和漏洞,为企业健康、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突出特色,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亮点纷呈
近年来,我县以创建法治余江、平安余江为目标,结合县情和群众群众法律需求,积极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和载体,丰富法治宣传教育内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不断迈上新水平,2014年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工作先进县”称号。全方位打造法治文化阵地,在县城精心打造了一条百米法制宣传长廊,各乡(镇)30米以上法制宣传栏普遍建成;依托县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增添法治名言警句、古今中外法治故事宣传碑、法治雕塑和法治人物长廊,打造了集廉政、法治、休闲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公园;以农村普遍建成的农民书屋为平台,积极介入、指导农民书屋设立法律图书角,强化各类法律书籍的管理和分类,法律书屋工程建设逐步推进;在《余江报》开辟法治宣传专栏,搭建普法短信平台,宣传和推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亮点和特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采取“试点先行、培育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原则,在全县树立 “法治余江”建设示范点60个,覆盖乡镇、机关单位、学校、企业、村、社区等8钟不同类型单位,培育出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创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1个,命名表彰第一批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6个,依法治县和民主法治创建工作初见成效。
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今年已是“六五”普法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回首近30年来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问题也是仍然存在的,有长期以来沿袭的共性老问题,有随着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同时也有思想认识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无论是什么问题,都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
(一)思想认识上还有偏差
历经30余年遗留下来的“重经济建设、轻法治教育”的惯性思维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少数领导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缺乏自觉性,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了30来年,普及的法律法规已经够了,没有必要再开展下去了,再搞也是过形式,不会有什么效果;还有的学法、用法意识不强,这在普法考试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代考、替考现象普遍存在,考试纪律观念淡化;少数基层干部甚至存在错误思想倾向,认为群众学习的法律知识已经够多的了,如果学的太多,反而不利于基层工作的展开,群众工作将会越来越难做,所以送法、送政策的积极性不高,更多是敷衍了事。
(二)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
总体上来讲,在县级层面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保障机制还是比较健全完善的,但是具体到各乡镇、机关单位和部门,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是不同程度的存在,必要的保障机制和措施普遍缺乏。比如:有的普法经费落实不到位,印发法治宣传材料都没有钱;有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具体工作无人做;有的印发文件了事,不检查、不落实,工作流于形式,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持续和深入发展。另外,法治宣传教育考评机制还不够科学,往往是以开了多少会、开展了多少活动、做了多少资料为依据,对于形式与效果是否能达到有机统一,效能最大化的问题考虑欠缺。同时,在年度综治考评总分中所占分值过小,难以引起主要领导的重视,导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够。
(三)宣传模式还比较陈旧
当前我江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方式还比较落后,主要采取制作宣传栏、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传统媒介,必要的法治宣传设施配备还不够齐全,现代化和新型的宣传方式运用还不够广泛。在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学习上,主要是学习省、市编印的普法读本,其中多为法治理论知识,条条框框,空洞单调无味,不便于记忆、理解,学法的积极性不高,从领导干部和一般公务员来看,很多人甚至连“六五”普法普及哪些法律都不清楚,学习法律知识的时间少之又少;在农民工、外来务工和流动人员等特殊群众方面还缺乏有效的宣传方式,盲点和死角多,因不学法、不懂法而发生上访、群体性事件的案例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四)队伍力量还比较薄弱
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是全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机构,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由于其是一个临时性的组织机构,所以真正具体从事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只有县司法局法宣股工作人员,人员偏少,力量单薄,其指导、协调、检查和监督等职能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深陷“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处境。另外,从乡镇来看,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点多、面广,承担该项任务的基层司法所普遍面临人员不足,在11个基层司法所中,仍然有4个1人所,7个2人所,而且兼职过多,任务重、压力大,因此往往是疲于奔波、穷于应付,工作难以深入开展。从机关机关单位和部门来看,虽然大部分都有分管领导和联络员,但是基本没有专门从事法治宣传教育教育工作的人员,而且人员变动频繁,工作没有连续性,甚至少部分连分管领导和联络员都没有,遇到检查就手忙脚乱,临时抱佛脚,应付了事。从村、社区等基层组织来看,村(居)委干部室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主体,但由于基层事务繁琐,而且人数不多,精力有限,再加上自身法律素质不高,所以大部分基层干部都不愿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就是开展也只是过形式、走过场,收效甚微。
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工作理念,主动适应法治宣传教育新形势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由“法制”置换为 “法治”的这一重要表述,经历了3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将从法律知识普及向培育法治信仰迈进,法治宣传教育不仅要对法律体系和法律知识进行宣传,还要对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法治教育实践进行宣传,更要加强对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育,突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上街咨询、发放材料、设立展板等过于陈旧的“老三样”宣传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法治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要转变工作理念,在深刻理解法治宣传教育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的职责和使命,注重以人为本,从维护好、保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拓展到全县执法、司法和守法的全过程,创造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弘扬法治精神,提升全民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 更好地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法治宣传教育保障机制
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败,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普法工作者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努力适应法治建设新常态。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二是要健全普法责任机制,扎实落实“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机制,推动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和律师以案释法制度。三是要明确纳入“一把手”工程,实行“一票否决”,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经费和人员落实到位。四是要强化考核评估机制,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纳入年度个人考核内容,对普法考试连续两年未达到合格以上的不得提拔重用;建立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公务员专业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方式方法,提升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普遍提升,现有的法治宣传教育手段和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要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推陈出新,打造精品、树立品牌,探索出一条适合县情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子。一是要积极拓展新型载体。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是当前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可以在这些新型媒介上开辟法制宣传专栏,办成系列、办出特色,把单向式的灌输过程变为互动式的融合过程。比如:在《余江报》开辟法治专栏,定期刊发全县各地、各单位、各部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动态;在余江电视台开办法治讲座栏目,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进行教育警示;开通普法手机短信平台,定期编撰法治小信息向全县广大手机用户发送,等等。二是要巩固深化基础阵地。发挥好法治宣传栏、橱窗、LED显示屏、法治文化公园和法律图书角等传统型基础阵地作用,营造出浓厚的法治氛围;创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把法治纳入文化教育的必修课成,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长效机制;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点总体规划,在各新农村建设点普遍建立法治文化路、法治文化墙,寓法治宣传教育于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三是要注重群众法律需求。在坚持开展各类法律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的同时,积极深入基层一线,注重听取群众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意见和了解群众对法律的需求,落实“菜单式普法”模式,群众需要什么法律就宣传什么法律,做到有的放矢,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要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要把着力推进法治余江创建工作作为深化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途径,积极构建法治余江的综合评价体系,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以及法治环境、法治意识和民生保障等内容纳入考核内容,开展“法治单位”、“法治乡镇”、“法治村(社区)”、“法治学校”、“诚信守法企业”等“法治细胞”创建,加快法治余江建设进程。
(四)坚持固本强基,持续强化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
法治宣传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工作难度大。因此必须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不断壮大法治宣传教育队伍,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为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人才支撑。一是要打造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队伍,比如普法讲师团、普法联络元队伍、法制副校长队伍、法律服务团,等等,充分发挥这些人员的专业法律优势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法律讲座和法治培训等活动,把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运用参透到经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要提升法治宣传教育队伍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创造性地把法治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执法司法和文化建设等相结合,全面占领法治宣传阵地,引导法治舆论导向,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和渗透力。三是要加强执法、司法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改善执法、司法环境,传递社会法治正能量,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法治阳光的温暖,自觉做到学法、守法、用法。

9. 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政府应该处理好哪些关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13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将推进法治建设、建设法治中国作为一项重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抓好这项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云梦县作为法治湖北建设试点县,法治建设工作起步较早,行动较快,通过先行先试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推进法治建设,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传统思维和工作理念的关系
推进法治建设,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思想认识不深入、不到位,工作效果自然会打折扣。要通过创新理念、打破旧局、理顺关系、重建机制,为法治建设注入强大的工作动力。
一是要摒弃问题。以前,我们抓法治建设,形成了这么几种思维定势:习惯认为法治建设是政府的事,而忽略了党委依法执政这一块,在实际工作中,县政府法制办抓依法行政,法治建设的日常工作主要交由职能较弱的司法局承担下来,造成工作力度不够、难度很大;法治建设是一件看不见、摸不着的软性工作,既不容易操作落实,也难以立竿见影;经济建设是第一要务,平安建设是第一责任,法治建设说起来重要,落实起来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构建和谐社会,许多矛盾往往一调了之,有时严格按法治来,现阶段一些实际问题还没办法解决等等。这些不合时宜的认识和观点要坚决摒弃,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法治上升到地方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发展环境、城市精神重要内涵等高度来理解认识。
二是要传承发展。虽然我们传统思维上推进法治建设也有不少积极的东西,也出了不少实实在在的经验作法,特别是创造了一些难能可贵的法治品牌,一定要传承发扬,打造亮点。我们在原来全省颇有名气的云梦县“阿玲热线”普法宣传品牌、“全国优秀公安局”政法品牌等基础上,成功建树了云梦网友义务巡逻队、“眼镜哥”李志宇、90年好青年邹小彪等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法治标杆,扩大了全县法治建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要开拓创新。2013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法治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鄂发[2013]9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法治湖北建设推进方案》(鄂办文[2013]22号)等文件后,我们创新工作格局,按照归口管理、整合力量的思路,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县委政法委、县政府法制办、县司法局“三位一体”,套起“三驾马车”拉起法治大车。注重学习借鉴,积极联系汇报,采取上情、外情、内情“三情”结合,高度重视顶层设计,由县委政法委牵头抓总,统揽法治建设工作全局。奋力推动争先进位,云梦县被确定为法治湖北建设试点县,作为全省县市区唯一代表在法治湖北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发言,撰写的法治建设调研文章被省《法治政府》季刊刊载,法治建设“五法五最”作法被省政府法制网采用。
二、要处理好法治建设与平安建设的关系
法治是平安的手段,平安是法治的目的。法治建设为平安建设提供保障,平安建设是法治建设成效的显现,长治久安靠法治。云梦县坚持“三个统筹”,实施总体布局,全面理清法治建设与平安建设的关系,进行科学谋划、整体统筹、捆绑推进,努力使法治建设与平安建设在建设幸福云梦的过程中相得益彰。
一是要统筹组织领导。成立了平安法治领导小组,实行两项工作一套班子、一个声音。领导小组下设依法执政和基层民主建设指导组、依法行政和经济法治指导组、公正司法和社会管理指导组、法治文化建设和法律服务指导组、科学立法和依法监督指导组5个专项工作组,逐一明确每个工作组组成人员、正副组长及主要职责、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指导协调机制。
二是要统筹目标管理。按照“大平安” 、“大法治”的要求,将平安、法治建设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部门,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制定实施细则和落实措施,深入开展平安法治乡镇、平安法治单位、平安法治社区(村)等创建活动。采取以点带面和分层分类推进,抓紧开展平安、法治试点行动,边实践边完善边总结,通过努力争取尽快通过全省最佳平安县、全省法治建设先进县检查验收。
三是要统筹工作推进。县委将平安、法治建设工作一起研究、一并决策,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平安云梦建设的意见》、《关于法治云梦建设推进方案》、《云梦县平安、法治建设责任目标管理办法》等重要文件,召开了动员会、现场推进会、督办会等,进行半年考评、年度考评,做到两项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
三、要处理好长远规划与短期安排的关系
按照《法治湖北建设纲要》和《推进法治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法治建设远期有目标,中期有规划,年度有工作计划、方案、推进措施。要遵循统分结合、条块结合的思路,分年度、分步骤、分领域大力推进法治云梦建设,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要远近结合。精心编制好法治建设长远规划、中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有效衔接、综合配套。法治建设长远规划以5至8年为宜,在进行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的目标、行动进程、工作步骤、措施办法、组织领导等,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法治建设实施意见,力争到2020年左右,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法治化。中期目标是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全县各乡镇和各行业法治建设全面开展;依法决策水平明显提升;各级政府职能依法实现转变,做到严格依法行政;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领导干部基本养成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的习惯;人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明显提高,科学发展的软环境进一步改善。而年度工作计划,任务和目标就更加明确,措施和要求就更加具体,指导性和操作性更强,直接实行挂图作战。
二是要软硬结合。按照时间节点,分别列出工作计划,对号入座,逐步推进落实。在软件方面,该出台的文件要出台,该制定的方案要制定,该整理的资料要整理,更好地体现顶层设计的思路框架。在硬件方面,在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要建树一批法治建设的示范点,推动法治建设工程化、项目化,加强硬性投入,落实经费保障,建设高标准的法治示范一条街,建设一批法治宣传长廊、法治宣传橱窗、法治宣传专栏等法治宣传阵地和法治建设样板点。
三是要条块结合。要站在更高的视野谋划法治建设,保持工作的整体性、连贯性和一致性,承前启后,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通过打基础、抓巩固、促提高,使各乡镇、各行业法治建设水平稳步提高,逐步实现各项工作的法治化,步入法治的轨道运行。我们研究制定《法治云梦建设2013年行动方案》,一共有法治建设考评体系建设行动、法治建设试点行动、依法决策推进行动、司法公信力提升行动、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养成行动、法治建设品牌创建行动、全民学法守法用法教育行动“七大行动”,这“七大行动”密不可分、相辅相承,保证了法治建设多头联动、整体推进。
四、要处理好外在形式与实质内容的关系
法治建设事关根本性制度建设,涉及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五位一体”建设法治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习惯养成、全民法治意识提高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复杂、艰巨的工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依托一定的形式和载体,助推和加速法治建设进程,反映法治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工作面貌。
一是试点引领,提升法治水平。云梦县选择县直政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国土资源、卫生、教育、环保、食品药品、民政、交通、城管、城建等行业开展法治云梦建设行业试点,确立了“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社区”、“法治学校”、“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公正司法示范单位”、“诚信守法企业”、“法治乡镇”共30个县级试点,同时,12个乡镇1个开发区确定了65个试点,每个试点都做到“十有”,即有法治展牌、有固定标语、有电子显示屏、有宣传阵地、有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有活动记录、有台账资料、有特色介绍、有依法治理案例、有以法治促发展思路,积极开展评选民主法治村(社区)、法治文明户、遵纪守法户、诚信守法企业(经营户)等活动,形成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法治建设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宣传,弘扬法治文化。在城区繁华地段打造“法治文化一条街”,在全县所有的单位都建设了“法治文化墙”,在所有的学校都建设了“法律教育栏”,广泛开展电视宣传、学校宣传、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学法、尊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氛围。结合地方文化建设,组织专家整理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法治名人故事、法治典故、法治警言,以形象生动的碑刻、石刻、雕塑、标志牌,点缀布置法治文化阵地,培育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
三是开展活动,促进法治惠民。坚持把法治建设融入各乡镇、各部门工作的方方面面,狠抓工作结合,举办系列活动,务求实效。组织开展执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突出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各级各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促进提能善政。开展法律援助和法律维权活动,突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努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开展社会管理创新活动,突出基层民主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三个“1+X”的模式,在全县所有乡、村都建设党员活动中心、群众服务中心、信访维稳中心。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城乡网格化管理,积极开展“法治进社区,服务进网格”活动,推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对接”,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组织开展打击“四霸六强”、优化法治环境专项行动,用足用活法律武器,依法快侦快办、快捕快诉、快审快判,为企业健康发展和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法律保障。逐步形成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工作机制。
来源:云梦县委

10. 常熟有好玩的地方吗

1、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 AAAAA国家级湿地公园
推荐1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以江南山水文化为依托,融人文、生态、休闲为一体。虞山是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尚湖与虞山相依,湖内湿地遍布,为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湖泊。沙家浜的红色教育游、绿色生态游、金色美食游、影视文化游享誉国内外。2013年4月11日,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家浜风景区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交通便捷,北离常熟市区10余公里,南达沪宁高速苏州、无锡互通40和50公里,东接常昆线至上海85公里,2003年建成的苏嘉杭高速公路在境内互通,205省道复线和锡太路与之相接,成为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全区以“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之独特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崛起于旅游市场。交通便捷,东接常昆线至上海八十公里,南达沪宁高速苏州互通40公里。2003年10月建成的苏嘉杭高速、205省道复线和即将建设的锡太路交汇互通于景区边侧,成为长江三角洲公路交通网的一个重要节点。芦苇荡风景区占地2500亩,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崇尚自然,返朴归真为建区理念。以浩荡的芦苇、宽阔的水域和茂密的绿化构筑成江南水乡大自然绿色生态景区主调。以京剧《沙家浜》……[详细]
2、常熟虞山公园 国家级森林公园
推荐2
常熟虞山公园
虞山公园位于常熟城北虞山山麓。依山傍城,秀木拥翠;亭、榭、桥、廊,各得其所;池、泉、石、径,曲尽其妙。山野风光,匠心建筑。是江南独具城市山林优势之综合性公园。正门临北门大街,为旧时半巢居及陈家山门处。民国20年(1931年)建园,初名常熟公园。其时城西隅尚有逍遥游公园,原为明嘉靖年间大学士严讷读书处,曾一度改名为虞山公园,后渐衰落而不存。常熟公园俗称为新公园以示区别。此园倚山并沿城墙构筑,紧靠虞山东麓。景观随地形起伏跌宕,建筑物错落层叠,间以林木泉石,自然风光与人工点缀浑为一体。全园分前、中、后三部。前部有景点倚晴楼、栗里茶室和卷云石;中部以水面为中心,是全园景色精华,亭、榭、曲桥四布,富有江南园林特色;后部虞山亘绵,秀木拥翠,以自然山石为主,山野韵味甚浓。1948年汪青萍《常熟手册》曰:“公园在旱北门内,依山傍城而筑,风景具天然之胜。亭榭点缀,栗里环翠,茶居遥对,游人憩息所也。”旧时景点主要有中山厅、民众教育馆、北廊草堂、湖心亭、九曲桥、双茆亭、挹秀山房、新亭、栗里、环翠小筑、饮绿轩等。至解放前夕,园景荒芜已甚。1950年更名为人民公园,此后陆续整修湖心亭、九曲桥、双茆亭,重建公园大……[详细]

3、蒋巷乡村旅游景区 AAAA
推荐3
蒋巷乡村旅游景区
蒋巷村,江南水乡一颗璀璨明珠,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的东南,紧邻沙家浜红色旅游风景区,处于苏嘉杭、沿江、苏州绕城等高速公路的环抱之中,3分钟可上高速公路,204国道、锡太一级公路交叉经过镇区,旅游交通条件十分便捷。2017年12月,荣获2017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2019年7月28日,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蒋巷村位于常、昆、太三市交界的阳澄水网地区的沙家浜水乡,东濒上海、南临昆山、西接苏州、北依常熟。全村186户,800多人,村辖面积约3平方公里。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先进村、十佳小康建设红旗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卫生村、百佳生态村、循环经济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人居环境范例奖。

热点内容
2017劳动法流产假 发布:2024-11-05 14:20:40 浏览:255
顶级律师年薪 发布:2024-11-05 13:45:14 浏览: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诵2017 发布:2024-11-05 13:12:32 浏览:68
上诉法院流程 发布:2024-11-05 11:37:58 浏览:440
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发布:2024-11-05 11:21:00 浏览:701
桂平法院在哪 发布:2024-11-05 11:20:50 浏览:365
法律硕士刑法总则 发布:2024-11-05 11:20:39 浏览:324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和联系 发布:2024-11-05 10:41:29 浏览:421
法律责任名言美文网 发布:2024-11-05 09:02:00 浏览:605
工商核名条例 发布:2024-11-05 08:18:31 浏览: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