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身份认同
⑴ 身份认同危机是什么意思
身份认同危机就是当一个人从原来的身份改变成另外一个身份时,他就不清楚自己到底谁了。在经过内心的纠结之后,他会特别强调和认同他的新身份。所以,他会做出比平常表达要过激很多的行为。
大学生身份认同危机是大学生对自我的怀疑和否定,是自我在认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大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活本质的偏差理解,使得自我无方向性和目标性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感觉。表现出行为的盲从性、随意性和偏激性,是行为与内在的矛盾,行为与思想的剥离,是意义感和价值感的丧失。
身份认同危机的表现
自我归属感的迷茫与焦虑感的增强。归属感是认同程度的表现,对一个群体的高度认同一般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没有归属感就会感到孤独和无助,没有归属感也不会产生责任感。
自我意义感的缺乏与道德框架的分裂。社会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其一定的社会期待和价值意义,更是自我实现的途径。大学曾是世人向往的象牙塔,但是,当代大学生这种认同逐渐随着大学生人数的极大膨胀,以及大学生择业的困难,失去了过去的光环。
自我行为方向感的丧失与理想信念的虚化。大学生作为时代青年的代表,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去履行大学生的义务,但是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危机颠覆了对于大学生“应该”具有行为的认同。
⑵ 我想问一下有过从小在异乡长大的朋友,如何去处理身份认同,自卑的问题
身份认同包括两个方面: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自我认同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我是谁”有确定的答案,自我认同是摆脱孤独,得到精神寄托的重要因素;社会认同是他人对个体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的接纳和认可。
虽然《hello!树先生》的背景设置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但它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城市化进城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去大城市打工。然而这群现代都市人却无法在城市中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方面,他们生活在城市,享受着一切最先进的文明:酒吧、电影院、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地铁等便利的交通设施;他们去看演唱会、国际展览,他们出入高级商场买着昂贵的奢侈品;他们在这里有更多可以选择和拼搏的机会;他们深夜穿梭在灯火辉煌的街景里……另一方面,他们对城市而言,又显得甚是渺小,“我是谁”“我对这座城市而言是什么”,当他们直面自己的内心,思索这样的问题时,不免内心涌上巨大的虚无感、失落感。
我们都是无名之辈,我们都是“树先生”。
“树”的象征意义
影片中,王宝强饰演的角色叫“树”,但却省略了他的姓名,发疯后的他也常常坐在树上,他的大哥也是被父亲在家门口的树上吊死的(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哥犯了流氓罪,父亲嫌丢人,失手吊死了树先生的大哥)。然而,树,并不是一个随意取的称呼,而是编剧和导演的刻意为之。
在时代前进的洪流中,小人物该如何走出身份认同缺失的困境?
《hello!树先生》剧照
韩杰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其实我们的家庭就像一棵树。影片中有很多人际关系,但是这一切在现代化浪潮中都在发生着改变,家庭之树被连根拔起,传统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改变。父亲是那个时代权威的符号象征,一直在干扰树的生活,父亲对哥哥的残忍做法成为树精神上巨大的阴影。”
树,本是深深扎根于大地,依托于大地,从土壤中吸取养分,然后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然而对于树先生来说,他成长所附着的土壤里,所包含的成分是传统的伦理制度和道德体系:父亲是金字塔,父权是不可违逆的。从影片,树先生对父亲零零碎碎的片段回忆和幻想中,我们可以看出,树的父亲是非常严厉的,而且骨子里持守着传统的伦理观念:父在上,子在下,父亲对儿子有绝对的支配权。在这样的“土壤”中长起来的树,必然是不健康、容易被摧毁的。树,就像一叶浮萍,漂浮在这人世间。因此,树先生的悲剧,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他的家庭。
如同树先生一样,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在从农村到城市迁徙的过程中,我们生存所依托的土壤,或许也是崩塌、杂冗、贫瘠、不健全的。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生活的人们,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容易迷失自我。麻木地行走在其中时,人就像漂浮在半空,脚没有着地,也因此无法寻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⑶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名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吗
在21世纪的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名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任然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充分开发和利用本民族的道德资源,唯有如此,才能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中国特色。
1、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面临着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问题。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道德传统,能否坚持本民族的文化、道德传统,是各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否保持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道路的决定因素。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任何民族的现代化都不应该丢弃自身的文化、道德传统。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丢弃了自身的文化、道德传统,就会丧失历史基础和民族特色,就会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中国的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力,彰显中华民族道德建设的生机、优势和活力。
2、这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要求而产生的。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只有通过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进一步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才能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容,更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形式,彰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民族特色。从而,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扎根历史,适应时代,贴近国情,意蕴深厚,形式活泼,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3、这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人总是在一定的道德环境中成长的,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源和命脉,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核心和标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对个体道德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熏陶和润泽作用,对于个人价值选择和行为判断具有重要的参照佐证作用,对于个体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锤炼具有重要的激励鞭策作用,对于个体精神世界的丰富具有重要的滋养充实作用。可见,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作为中国的文化土壤和道德背景,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
⑷ 哪些营销活动是利用个人对道德身份认同动机进行策划与开展的
哪些营销活动是利用个人对道德身份认同动机进行策划与开展的?一切顺利?一定程度
⑸ 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我们应该:
一、将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
中华传统美德承载着中华伦理文化的基因,对应着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心理结构,具有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天然优势,对人们良好道德品行的养成能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重要来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二、站在党治国理政的高度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当前,我们应站在党治国理政的高度来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
三、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
要有战略眼光,从民族繁衍发展和复兴强盛的高度对待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发展。要脚踏实地,着眼现实需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把握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展的基本规律,健全体制机制,持续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发展。
(5)道德身份认同扩展阅读:
中国传统道德重要性: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如果离开对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就会失去历史的基础而难以更好地推进。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有利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也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
⑹ 心理学上, 责任感和什么有关
心理学上, 责任感和(身份认同)有关。
身份认同包括以下几点:
1、性别认同
《诗》单元里,章子怡饰演的母亲对哥哥说:家里就你一个男子汉了,你要照顾妹妹这就是唤起哥哥对男人这个性别的认同,从而认识到自己有照顾妹妹的责任。
2、关系认同
《乘风》单元里,乘风问吴京饰演的爸爸:你总是觉得我怕死是么?爸爸回答他,我就怕你不怕死。接下来他讲述了儿子参军时和妻子的对话,妻子说:你当岳飞精忠报国我不管,我儿子不能当岳云。这就是通过关系认同唤起他做父亲的责任心。
3、职业认同
《诗》单元歌颂了一对航天人夫妇为事业献身的事迹,在这个故事里,如何跟孩子解释自己的职业,是整个故事的焦点,在这个故事里,他们对自己职业的理解通过“诗”得到了升华。黄轩饰演的爸爸能够为自己的事业献身,体现出如此崇高的责任感,就是因为他对自己职业的高度认同。
4、民族认同
《乘风》单元,骑兵团面对日本机械化部队的围追堵截,毅然放弃了自己的速度优势,带着老百姓一起转移。他们不是没有纠结,但是把自己的同胞留给日本人,他们做不到。这就是民族认同带来的责任感,他们觉得自己有责任带上乡亲们一起走。
5、国家认同
《鸭先知》单元,徐峥饰演的爸爸,相信未来打电话是不用电话线的,相信浦东会盖起高楼,相信黄浦江上会修起大桥,这是对自己国家的国运有着强烈认同。所以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推动这些变革的发生,他也教育孩子要敢于做第一只下水的鸭子。这就是国家认同带来的责任感。
6、物种认同
在《少年行》这个单元,孩子有个未曾出场的爸爸,是个AI科学家。他强烈地认同将来AI可以自己学习,人类才是机器的主人,这是物种认同。他说要失败2000次才能成功,但是自己有责任去做。沈腾饰演的机器人有句台词,从机器人的角度揭示了这个单元的深度:他爸爸的理想是机器将来会学习,你却想让他变成学习的机器?……
本文来自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供参考。
⑺ 继承和弘扬中华名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
首先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有:
1.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2.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娇防矜~
3.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4.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弘扬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包括自身修养,精
神境界以及树立道德标准~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是千古流传下来,可以代表从古
至今中华大地人类社会文明道德的社会公认准则~要想成为一个人才,特别是复合型
的人才,这种社会道德是不能够缺少的~不然整个社会将会非常的没有生气~一个民族
的传统就是这个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有义务,也必须树立这样一个继
承中华优良传统的思想~孔孟的“仁爱”,墨家的“兼爱”,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说
已经过时了,并且有当时的社会局限性~但是千百年顺应历史潮流所流传至今的“道
教”所说的“上善若水”就没有脱离现实(这里给道教打下广告~~~)这种大爱的优
良道德传统在很大程度上集合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在以马列主义为
基础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这些有着本民族思想文化内涵,并且能够对自
身修养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的优良传统思想,当代大学生应该要做到传承与弘扬~
这些都是站在本民族的利益上的解释~“仁爱”,“礼让”,“诚信”这三种优良的
社会传统道德如今在这个社会是很缺失的~可以说,大半个社会的人的心理都在寻求
着这种缺失的道德思想,所以只要你有这些许多人缺失并在心里寻找的情感,特别是
在这个社会,那么你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受欢迎的程度也会相应的提高不少~
如果具备了~那么这在大学生成才的道路上犹如点亮了无数盏明灯,一直能够准确的
照亮道路~
大学生成才伴随着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有着中华传统道德的人,在求学的道路上
必定会有谦虚,好学的精神,而作为求学者,这样的态度在这个社会才是比较正常的
~对于精神境界的需求也会帮助大学生时时警醒,时时感悟,不断地以前人的经验结
合自己的经历去悟出人生哲理,这是不具备优良道德传统的大学生所做不到的~然而
真正内心拥有这种技能的大学生很少~这在现代看来是十分遗憾的~但是我们至少要相
信,大学生成才所不可缺少的一定是是这些优良的道德传统~
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对大学生成才成长
的重要意义
概要: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论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使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得到发展,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优良的民族道德传统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甚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其具体的内涵和修养的方法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道德传统,当代大学生,继承弘扬,意义
正文: 传统似江水之河,又似生命之流,他是一个民族时代积累下来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虽然其中也有落后保守的成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挑战,开拓前进的内在精神动力。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厚。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检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当今大学生应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传统。中国的伦理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对于中国人道德境界,理想人格的培养,对于中国家庭、社会的稳定,对于中华民族的延续、发展,都曾起过历史的积极作用。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法律政治逐步健全的今天,传承千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依旧不失去其对当代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影响力。 第一、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涵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般来说,是指以儒家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在中国历史的长期发展中,与墨家、道家、法家思想总是不断地相互影响,又相互吸收和相互融合。东汉以后,佛教传入中国,伦理叫想家们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佛学的影响。在 2000 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儒、墨、道、法各家伦理思想和佛学有关心性的理论,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传统。特别是儒家思想提倡的谦逊、诚信、仁义等,对大学生的成长及成才具有重大意义,不仅需要大学生继续传承,也需要将其发扬光大。
第二、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正确方法
1、强调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和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7、提倡人伦价值,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应尽的道德责任。
第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正确方法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
腐朽的东西,必学加以改造或剔除。1、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有两传统2、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影响3、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4、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作用当代大学生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的积极内容。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民族性。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是一块永不磨蚀的“胎记”。
第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意义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如果离开对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就会失去历史的基础而难以更好地推进。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更能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人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有利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也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
中华民族的种种优良道德传统,就今人而言,重在继承和发扬,同时也应当注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选择地吸收我们现时期真正有益的东西,是指更适合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铸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优良道德传统,这是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都应当更好的珍视和运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让社会文明的步伐迈得更快,让祖国的未来更加灿烂辉煌。
⑻ ( )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人总是在一定的道德环境之中成长的。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它像是一块永不会磨蚀的“胎记”,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有利于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成为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推进力量。
⑼ 什么是身份认同危机
何为身份认同危机:就是当一个人从原来的身份改变成另外一个身份时,他就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了。在经过内心的纠结之后,他会特别强调和认同他的新身份。所以,他会做出比平常表达要过激很多的行为。比如,有些侨胞在国内时生活特别苦,来到国外后,赚到钱就喜欢买豪宅名车,热衷于炫富,就是因为他们要努力显现自己有钱人的新身份,与原来那个穷困潦倒的旧身份彻底隔绝、区分开来。
身份认同 (Identity)是西方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受到新左派、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的特别青睐。其基本含义,是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这个词总爱追问:我 (现代人)是谁?从何而来?到何处去?
身份认同(identity)是对主体自身的一种认知和描述,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因此在更广泛的含义上,身份认同主要指某一文化主体在强势与弱势文化之间进行的集体身份选择,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震荡和巨大的精神磨难,其显著特征,可以概括为一种焦虑与希冀、痛苦与欣悦并存的主体体验。我们称此独特的身份认同状态为混合身份认同(Hybrid Identity)”。
例如:从文化角度讲,在个体认同过程中,文化机构的权力运作促使个体积极或消极地参与文化实践活动,以实现其身份认同”。“集体身份认同,是指文化主体在两个不同文化群体或亚群体之间进行抉择。因为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这个文化主体须将一种文化视为集体文化自我,而将另一种文化视为他者”。
⑽ 职业认同感和身份认同感有啥区别
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百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度。
职业知认同感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
职业认同感一般是在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对该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意道义,甚至对职业用语、工作方法、职业习惯与职业环境等都极为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版的。
职业认同感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随着职业的发展及对职业研究的深入,职业认同感的概念也愈来愈朝着社会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持续状态发展,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心理角权度。
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一、幼儿园教师职前职业认同感培养的意义
职业认同作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可视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是指幼儿教师对其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等所持有的看法和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期望的一致。它包括个体对幼教职业本身的特点、社会职能和社会地位等的认识和看法;对从事幼教职业应具备的素质的认识;个体乐于从教的意愿以及从教时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如自我实现与满足的心理表征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对幼教职业的认同是教师情感最持久的源动力,是从事幼教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
良好的职业认同感能够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前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能够有目的地为将来从事的职业做好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能够顺利地度过从业之初的适应阶段,尽快进入幼儿教师的角色,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加大职业认同的培养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培养,还应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坚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的培养,这样才能将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在校学习与就业相衔接,更好地体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那么,如何才能使这些学生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从事幼儿教育这一职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并从中找到乐趣、体验到职业幸福,形成良好的职业认同呢?
二、加强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教育途径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可以从专业教育、职业道德、课程设置及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地影响学生职业理念的形成,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1.加强专业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幼儿教师角色
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对学前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对于所学专业缺乏正确认识。例如,有的学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就是看孩子的,不学都会;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女孩子的职业,是吃青春饭的等。这些误解大多源自于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偏见,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研究表明,对幼儿教师角色的正确认识影响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幼师毕业后进入大专学院本专业学习的学生比高中毕业的学生更喜欢本专业。可见通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学生能够对于所学的专业有正确的认识,能够正确定位幼儿教师这个角色。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入学教育阶段,学校就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专业意识的培养,并且要贯穿在校学习的始终,让学生明白自己即将要担负的责任,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将要担任的角色,“应当使儿童感到温暖和有安全感,要安排一个适合每日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你得计划课程,教导儿童和他们建立关系并提供学习的来源,在一天之间,你既是个朋友,又是个母亲、同学、护士、管理人员和教师。”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幼儿教师还应该是家长的合作者,要积极引导、影响他们,并相互交流学习,使家庭教育能与幼教机构配合一致,共同担负起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此外,幼儿教师也应该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幼教改革的进程中,逐渐摒弃封闭式的班级教育,把家庭、社区融入教育的行列,通过积极的社会宣传,创造有利于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大环境。
2.增强专业情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1988~1992年间,美国有7%的幼儿教师由于没有得到基本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而离开了工作岗位。关注为什么同样条件下有些幼儿教师没有离开岗位的研究发现,这些没有离开岗位的幼教工作者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将这份工作视为“助人的专业”,对其怀有特殊的情感,并不单纯以金钱衡量其价值,而是能够从工作中享受到快乐。可见情感因素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对我国目前幼儿教师普遍工作量大、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不高、流动性强、离职率高的情况,学前教育专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修正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从单纯的关注经济收入过渡到职业上的自我发展,激发学生对于幼儿教师职业的热爱,不是把幼儿教师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当作一种事业来经营,树立起坚定的职业信念。公务员之家
职业价值观和信念的养成绝不是仅靠一些特定科目的学习就能够实现的,榜样的影响力至关重要。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在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专业思想观念,通过课堂内外的交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指导;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社会资源,邀请优秀幼儿教师、校友通过讲座、座谈等方式跟学生交流,以榜样的作用促进这些未来幼儿教师职业认同观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