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兴衰的核心问题

法治兴衰的核心问题

发布时间: 2022-05-09 03:42:23

① 我国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是

国家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国家的治国纲领是依法治国。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核心问题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党的领导,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这个重大论断是对新中国成立6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6年以来法治建设基本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本质的深刻揭示,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关键,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政治共识、行动自觉和工作布局,逐步解决了中国要不要搞法治、搞什么样的法治、怎样搞法治这三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和发展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牢牢把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正确方向,切实做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一、要不要搞法治,这是关系我们党治国执政方式抉择的重大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们党领导人民迅速创建社会主义法制,努力构建以“五四”宪法为统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开辟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但是,1957年以后,随着“以阶级斗争为纲”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党内民主、法治思想逐渐淡薄,专断、人治倾向开始抬头,“造反”意识日趋盛行,直至最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导致整个国家和社会陷入了无法无天状态。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这一段历史教训,明确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成为这一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指针。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我们党开启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没有法治的规范和保障,就不可能有发达和成熟的市场经济。1997年,党的十五大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要,首次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载入宪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央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维护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改革和法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轮子,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第一次专门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描绘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总蓝图,作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部署,发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动员令。《决定》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历史性文献,在我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治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党和法治的关系始终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处理得不好,则法治衰。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一位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经过长期理论和实践探索,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才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多民族大国形成了依靠法治治国理政的政治共识和行动自觉。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提出,既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从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到领导人民执掌政权的历史选择,也集中反映了从封闭条件下实行计划经济到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要求,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解决了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和基本方式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核心精髓是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
1、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才会有可靠的政治保证;
2、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真正落实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的要求;

3、坚持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才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也才能有可靠的法律保障。
而三个至上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三者有机统一的必然要求。
1、坚持党的事业至上,就是要在法治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和维护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就是要在法治的具体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全面维护、实现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法治实践成效的重要标准;
3、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就是要把严格遵守宪法法律作为法治实践的基本要求,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执法和司法必须严格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特权,在全社会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执法与司法的公信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④ 法治社会,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法治有两个要义,一个是良法而治,二是普遍遵守。所以核心问题也有两个:第一是什么是良法。良善是一种主观假设还是一种客观事实?换言之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正义,有没有良好。如果没有良好没有正义,如果良好和正义只是人的主观假设,那么我为什么要去遵守法律呢?第二是普遍遵守啊,跟第一个问题相似,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良好没有正义,那么人们也很难做到普遍的遵守。人们总是觉得规则是针对弱者的,强者会跳出规则之外。所以核心问题是,第一有没有良好,第二,我们愿不愿意遵守规则。

⑤ 依法治理在当今社会是如何体现的

今年3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公布,提出到2022年,努力实现涉农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层执法质量明显提高,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6月15日,人民日报)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社会治理,促进改革稳定发展、化解矛盾风险挑战、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必须发挥法治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党的领导、明确政府责任的有效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坚持在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社会治理职能。在我国的社会治理体制中,党委领导是关键,各级政府是主导。强化党委领导,明确政府责,都要依法进行。治国先治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坚持党纪严于国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党风的好转带动和促进整个社会风气好转;要提高统筹协调能力,抓好社会治理重大工作的总体布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要全面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社会治理领域权力清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

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重要抓手。社会治理的主体,除了党委和政府外,还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等。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解决这些矛盾越需要多元治理主体参与合作。目前社会治理的困境之一,就是政府干了掌舵、划桨、服务等一揽子工作,其他治理主体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政府还存在职能越位、错位、缺位并存的现象,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合作的机制运行还不够顺畅。解决这些问题,助推社会多元治理,必须发挥法律的调节作用,约束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法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通过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等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奏响社会治理的大合唱。

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的必由之路。法治是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也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具有可预期性、可操作性、可救济性的优势,有利于疏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有利于公平化解社会矛盾,有利于公平配置社会资源。发挥法治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社会治理的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社会各方的利益诉求,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处理不同群体、个体的利益纷争,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共识,各个方面都能接受。要依法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保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法者,治之端也。只有把法治贯穿在社会治理各个方面,才能促进政府和社会各归其位,各担其责,实现社会善治。

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党和法、党和法治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根本问题,必须科学认知和正确把握。

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本质相同、目标一致,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宪法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既是宪法责任,更是历史担当。全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必须加快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实现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协同互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法的关系是政治和法治关系的集中反映。法治当中有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西方法学家也认为公法只是一种复杂的政治话语形态,公法领域内的争论只是政治争论的延伸。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

(6)法治兴衰的核心问题扩展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法治道路的选择也自然如此。独特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独特的法治道路。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依法治国行稳致远,大踏步向前迈进,法治建设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立足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⑦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内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执法必究。

⑧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是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胡锦涛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只有全面把握这一核心理念,才能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内涵。

(8)法治兴衰的核心问题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法治系统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借鉴国内外法治的思想精髓和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经验教训;

从现阶段基本国情出发,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现实结合,是科学、先进的理念。在内容构成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个科学的有机统一体。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这五大内容,从不同方面反映和规定了社会主义法治,明确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和根本保证,每个方面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科学有机的整体。

⑨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一: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也是先发确定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是发展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和本质要求,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思想体系、原则体系和制度体系的总成,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其中,宪法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宪法是法治的标志,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

(1)宪法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2)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部首侵犯,而宪法则是公民的权利保障书。

(3)"法律至上"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但是没有"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就难以实现。

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四、全面依法治国背景原因:依法治国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建国以后,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一度有过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左”的指导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设的良好势头急转直下,最终酿成十年“文革”的历史性悲剧。

“文革”的教训极为惨痛和深刻。邓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国记者如何避免类似“文革”那样的错误时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⑩ 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A,党和法治的关系B

()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
A.党和国家的关系
B.党和法治的关系
C.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D.立法与执法的关系
答案:C.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热点内容
法院存案年限 发布:2025-01-11 05:23:12 浏览:134
规章制度如何制定才能算有效 发布:2025-01-11 05:12:44 浏览:242
条令条例心得 发布:2025-01-11 04:31:28 浏览:907
劳动法规定补交社保吗 发布:2025-01-11 03:51:07 浏览:466
华东政法大学法硕非法学 发布:2025-01-11 03:49:02 浏览:934
道德教育画 发布:2025-01-11 03:47:29 浏览:413
高新开发区法院 发布:2025-01-11 03:30:11 浏览:485
保定法学王浩 发布:2025-01-11 03:05:09 浏览:773
济南市法院书记员的工资大约是多少 发布:2025-01-11 02:33:36 浏览:194
劳动法保安上班时间 发布:2025-01-11 02:23:00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