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问题及解决
㈠ 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会计职业人员道德水平低下
(二)会计人员重职业操行不高
(三)会计外部环境弱化
(四)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机制弱化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平
(二)会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职业操行
(三)净化会计外部环境,以法治假
(四)建立健全的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机制
㈡ 小学生存在的最主要的道德问题
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1-02-06 12:17阅读:7,976
君君
博主很神秘,什么也没有留下~
关注
关键词:基础教育 德育教育 价值观 诚信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诚信、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良好的兴趣情操等错位的人生价值观都存在在中小学阶段。对于这些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发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积极展开德育教育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中小学阶段学生良好的德育观。
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往往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因为在接受中小学教育的时期正是一个人人品性格与心态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也尤为重要。可反观我国现实中小学在德育方面的一些表现往往并不乐观,这不禁引发了我们对现实的反思,我们德育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
在一些中小学生中都出现过诚信缺失、价值观错位这些不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观念。问题的出现和家庭、社会、学校以及我们的整个教育体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单一的应试的教育让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些人甚至有这样一种思想:只要成绩好能上一个好的大学就可以了,德育的培养则是无关紧要的。而正是由于在个体形成价值观的时候我们忽略了对孩子德育方面的培养也为以后他们的发展埋下了祸患。一个没有基本道德却拥有尖端科技与高等知识的人是可怕的。另一方面现代传播媒体如电视和电脑的普及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过早的接触到了一些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加之又缺乏一种健康的疏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与看待事物的方法。
德育,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向教育者传习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形成人们一定品德的行为”[1]。而中小学生诚信缺失就是一个德育方面的问题,小到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办不到与人交往爱说谎、平时抄作业大到考试作弊、偷窃行为等等,在这方面我们的社会和学校就没有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比如学校中普遍存在的评估和测评基本上就是学校串通学生和老师一起蒙骗检查 团,老师在做课时往往还会安排自己的学生做“托”把要回答的问题事先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学会了说谎与不诚信。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还是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诚信的大环境,另外老师和学校也要以身作则,不 作假不给学生作假的氛围。同时还要加强教师的素质修养,因为教师的人品道德往往会对学生造成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使同学们功利思想、拜金主义十分严重,独生子女只为自己着想、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奉贤只求索取。同时在学生之间缺乏高尚的文化道德情趣迷恋网络游戏、缺乏良好的偶像崇拜。都是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德育问题。如今这些问题迫在眉睫,急需我们解决。
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德育教育课程的地位。很多学校都存在德育课程被强占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德育课程不受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应试教育的直接反映,让老师和同学从心理上不重视德育课程。所以学校方面应该出台硬性的保障德育课程的措施,保证其可以正常进行德育课程的教学。同时重视起来德育工作还要将其从理论转化为实践,要“使教学跨越课堂,跨越校门,帮助学生实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的结合”,2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团委,政教处等德育专门机构的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让学生受到德育熏陶。比如:少先队可以组织“讲卫生”,“爱环保”“文明礼貌从我做起”等主题日活动;团委充分利用共青团员入团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政教处利用校会,各种比赛,操行评定等机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只有这些中小学德育机构真正运转起来,才能切实地保证德育工作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另一方面还要加快建设成一支有高素质的德育教育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应用到德育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能给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老师要多把工作重心放到学生身上能和他们打成一片,真心地关心爱护他们,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信任你,并且愿意你交流。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给他们一定的引导并且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规劝。并且作为教师要及时和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心理和思想动态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的作用。
中小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想要取得长足而有效的成就仅仅以上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是需要整个教育体制的革新与应试教育的改革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个方面的协助,所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可操之过急,只要对德育教育足够重视并渗透在日常教学辅导活动中
㈢ 关于小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要如何解决
关于小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要如何解决?
想要解决小学生存在的社会公德教育问题,那么首先要让孩子有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但孩子自己去感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其次可以在生活当中鼓励孩子去做正确的选择。通过知情,意,行的转换,让孩子能够遵守规则。作为老师,我们可以通过灌输,渗透,感染,实践强化等方式。作为家长,我们也需要多次提醒孩子。
三、公德教育
在公德教育层面,老师要花的时间长,由于孩子必须很长期的潜移默化,可是接到的实际效果却不一定好。此外,公德教育的反映实际效果都不一定会在日常中展现出去。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是在与学员交流的日常中开展正确引导,比如在产生争执的情况下,教育学员要明白互相谦让,创建标准讲出相互之间的建议。要多让学员接纳中华中华传统文化的陶冶,多对社会道德有自已的观点,不因最大社会道德规定自身,但也不必以最大社会道德规定他人。
㈣ 如何解决社会上出现的道德问题
摘要 当前经济的深入发展,道德失范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新阶段的道德失范,往往冲破社会道德底线,加剧道德行为与社会规范的错位,表现出对道德共识及基本规则的违背,造成社会整体道德意愿的贫乏和道德生活质量的下滑。
㈤ 现阶段的社会道德存在哪些问题
社会道德沦丧之根源
说起这个话题其实改讲讲中国古代的道德从何而来,我们的教科书上怎么得到的古人的5000年文明史,以及代代相传的礼仪道德,还有传为佳话的道德成语。古代也有古代的黑暗,古代也有古代的弱点,但是冷兵器时代国家法律只有这点好,那就是杀人偿命,关键就在于这个偿命上,因为那时法律认为如别人杀了自己的亲人的话自己是有权在政府抓到杀人者之前的任何时候杀死对方而无罪的。所以这就是一个社会公德的底线,不管贫富都要遵守这一底线,不遵守不行。虽然暴利些,但是从社会公平和道德公平意义上来说是国家法制的准绳,是对是对不良思想的人的一种法律之外的震慑,一种道德震慑,是法律公益的最大支持。而现时社会模糊了这个重要点,法律和道德相悖,甚至于杀人犯被政府抓了,受害者连在刑场手刃仇人的机会都没有,让很多人坏人有恃无恐,甚至于有钱人可以出钱了事。国家法律把人的耻辱和精神打击归纳到可以用钱来买,还有价格,这才是社会公德沦丧的关键点。每个人都知道尊严如果可以用钱来换的话就不是人类圣神的尊严了,那就等同于街边的垃圾了。一个尊严都没有的社会何来道德?何来管理?在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度内心憋着如此巨大的愤恨无法排解才是社会道德扭曲,人性泯灭的源头。金钱等于尊严,因为尊严可以用金钱买。这和在菜市场论斤称两买尊严有何区别?那这还叫尊严吗?这也从根本上说明国家和人,人在这个社会是处于什么状态。所以人命是有价格,每个人在头上可以插标论价的,只是卖人的地方是在法院而已。面对受害人没钱取得证据,没有钱请到律师帮助,没有钱和时间了解法律知识法律是如何保护善良但没钱的受害者的?然而这种人在社会的比例有多大?由此而论法律是不是只保护富人和坏人的道德公益而已。
㈥ 大学生都有哪些道德问题
近几年来,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随着媒体的介入,更使这一现象受到了广大的关注。作为社会骄子、时代精英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发展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其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趋势,这值得整个社会认真的去对待。其实,大学生成长过程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既需要主观的努力,更需要多种客观条件的配合。
近年来媒体大量的报道和有关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各种调查时时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其实纵观这所有的报道和调查,无非可以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降低。谈及诚信,这是一个从古到今的话题,诚信往往被人们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确保未来还是这样,所以在诚信面前任何人没有选择,只有诚受,何况是论及我们时代的精英们。但是目前的大学校园里,诚信实在是处于一个很微妙的位置,即被看得很神圣,同时也有可能被遗弃。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度降低的一个很好的见证,无论是国家级的考试还是学校的结业考试,都存在着作弊的现象,因为考试成绩都是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为了眼前的利益,诚信悄悄地被时代的精英们遗弃在灰暗的角落。
二、当代大学生道德目标自我化、标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为庸俗化。大学生的道德取向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可以说从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未来社会的发展,所以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标准应该是即符合自身健康成长,又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的。可是近年来却连续的出现了这样的在校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模式走向了目标自我化、标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为庸俗化,现代的大学生出现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二重性,许多的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为庸俗化,实在是令整个社会担心。
三、尊师的气氛在高校校园里慢慢的淡化。严格的讲,尊师是作为学子们的最重要的、也是必须严格恪守的。虽然今天的高效校园仍然和以往一样充满着活力和朝气,可是尊师的气氛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淡化。近几年的媒体报道中,也很多的谈到大学校园里尊师的问题,一些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连自己的任课老师的姓名都不知道,有的同学甚至都瞧不起老师,更何况谈及尊师了,这值得人们思考,因为无尊即无孝。
四、在理想与信念方面,对奋斗目标不甚确定,缺乏社会责任感,甚者走向思想空虚、人云亦云、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在生活态度方面,羡慕或者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者崇洋媚外、铺张浪费、情趣低俗、追求享乐。随着物质生活的多姿多彩及其巨大的诱惑力,使得当代的大学生中存在着很大一部分这样的青年,的确耐人寻味。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是当前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但是我们在看到问题的同时,应该摒弃这样的看法:不应把个别大学生的道德失范,当作大学生群体的道德问题;但同时也不应该掉以轻心或忽视,社会必须在分析清楚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最好的对策,以便于很好的解决这个社会性的问题。
根据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可以提出以下的对策来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必须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这是一个需要大学生群体自身主观的过程,这便要求在大学校园里应该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系统。把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新放到一个重要的地位,重视德育的考核,开展各种各样形式多变的群体活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取向。
二、希望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构建道德培养的良好氛围。由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取向和整个社会关系有很大的关系,社会环境剧烈变化,核心价值模糊,带来了思想和道德上的困惑使得大学生的道德取向发生偏差,所以我们必须要为当代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三,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和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大学大学生对待生活的一些不正确的态度,所以在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忠应该确实的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和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将改变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将提高大学生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由于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了解的不是很深,所以仅仅提出自己这很不成熟的看法,仅此而已。
所以,在大学校园里要重视大学生的科学技术教育,崇尚智力资源;同样,也应该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高扬人文价值。 青年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未来,肩负着继承和开创中华民族文明新纪元的重任。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因为人类需要用科学技术创造物质文明,但人类更需要用人文精神指引前进方向。
㈦ 针对专业技术人员道德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是什么
针对专业技术人员道德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是:针对专业技术人员道德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不选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学历水平。
技术人员存在道德问题原因是没有合理的规范制度和奖惩措施,另外,专业技能培训不够也有因素。
对于企业来说,技术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成长壮大的立足之本,所以企业对其也是很重视的。因此,如何招到适合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是各个公司HR面临的难题。而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受行业发展限制,类似岗位需求量不多,职位发布信息比较少,如何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也是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首先需要做的是扩大渠道,使招聘信息和求职信息有效的匹配起来,具体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业招聘网站,技术专场招聘会,熟人介绍,猎头服务,一览职通车等等。
㈧ 你认为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道德问题需要借助法治手段来解决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1、最典型的是将“常回家看看”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这是对老年人从家庭成员那里获得精神慰藉的权利的法律保障,它是宣示性条款,不具有强制执行性。对老年人获得精神慰藉权利的保护,就通过将这种道德义务法律化来实现的。
2、又如诚实守信原则、正当竞争原则、公平原则,这本来是道德范畴的,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一原则进入了世界各国的民法典,成为重要法律原则,当然也包括我国〈民法通则〉。
3、又如尊老爱幼原则、夫妻忠诚原则等,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也进入了我国的婚姻法。
4、又如酒驾入刑,本来酒后驾车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酒驾入刑后,就是一个法律问题了。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 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 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益。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 是法律的有益补充。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 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 觉遵守的。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 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 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
2、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 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 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 道德的培养,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 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 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 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 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 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 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 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㈨ 如何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社会道德焦虑问题
树立新型的道德观,与当代法律观念协调发展.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传统”的道德观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必须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在继承传统优秀的道德观念基础上,以当代法律观为参照,融合时代精神,树立新的道德观念。
第一,重塑平等、竞争观。利益是竞争的根源,市场经济通过竞争的手段来划分利益的数量和确定利益的归属。优胜劣汰决定了市场的主体必须打破平均主义的道德观,树立平等竞争的道德观。
第二,重塑公正、效率观。传统的道德观把社会公正放在首位,轻视效率,片面追求一种不讲效率的公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必须树立重效率兼顾公平的观念,以追求高效率为目标,以公正、公平原则为社会平衡的杠杆。
第三,重塑“公私观”。传统的“公私观”是重公轻私,把二者对立起来,这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要树立公私兼顾的观念,要同等对待。
第四,重塑“义利观”。义与利的选择历来是衡量人们道德水平的标尺之一,中国古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义利观对后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我们必须赋予它新的内容,要义利并举,义利有机地统一。一方面以利扶义,使义有物质依托,不至于成为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是以义取利,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追求正当的利。君子爱财,取之 有道。
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过程中,在整个社会的从传统向现代的融合过渡过程中,所谓传统的道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必定会失效,新的道德规范却尚未确立,这些会致使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空白和失范现象,这就急需我们建构新的道德规范体系。第一,吸收各方面精华,体现开放的时代精神。鲁迅先生说“拿来主义”正适合于我们此时的法制和道德建设。我们应当立足于现实,对古今中外的道德元素,吸收其精华,革除其糟粕。倡导符合时代的正义公平的社会精神。第二,注重道德标准的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结合。传统的道德观标准多以道德纯朴、民风淳厚、君子人格、仁义精神、利他主义等理性主义为核心,追求的是一种务虚而不务实的浪漫主义道德境界,结果往往是与现实生活相脱离,导致道德标准理想化,使人们可望而不可及。人们丧失了追求崇高道德境界的信心而产生了怀疑主义。因此,构建新的道德体系时一定要注重国情,创建一些切实可行的道德规范。第三,法制和道德体系应体现多元化和层次性的特点。所谓道德规范的多元化和层次性是指,根据社会和行为特征的不同、道德对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建立不同的道德规范,从而改变过去道德规范的笼统、抽象的状况。法治社会是符合现代社会精神的目标性社会,法治社会又是富有创造和效率的社会。如果一个社会仅仅以法律作为其控制和调节自身的唯一方法,那么就必然会丧失自我协调和自我完善的能力,社会生活的活力就会减退,这也正是目前西方(后现代)社会中显露出来的一个缺陷,弥补这一缺陷,有赖于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新定位。欲治愈道德与法制之间的矛盾,则法律和道德的建设必须要同步协调发展,同时这也是建设法治社会进而使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法律和道德的有机结合和和谐发展,才能使合理、合情、合法的和谐社会的建立成为可能。
㈩ 对于小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要如何解决
针对小学生存在的社会公德教育问题,我觉得还是要从教材和老师教育进行入手,同时对学生多加引导,否则很难从其他方面调整小孩子的公德问题。毕竟我们的社会环境并不是具备完善的公德,改变只能从自己入手。
一、所谓公德
所谓公德,可以理解为公共道德,对小学生来说,就是要遵守,红灯不过马路,绿灯才能过马路,不能乱吐口水,礼让老人,给老弱病残让座,不随意插队等等,这些都是在公共场合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当然,在校内也要遵守校规制度,礼让同学,不随意进行争抢,不随便欺负同学,遇到问题时要懂得商量,而不是一直争论争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