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绑架法

道德绑架法

发布时间: 2022-05-10 10:28:52

『壹』 道德绑架有法律管制吗

首先,道德绑架之所以被称作“道德”绑架,就是因为法律“绑架”不了,才用道德来绑架的。我们经常说“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虽然这句话有争议,很多人也不认可,但是个人认为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不违背法律法规,谁也管不了你,在法律准绳下你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这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要用“道德”去绑架你的时候,说明你没有任何违法的地方,而且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去说服你,只能站到道德高地,用道德去绑架你,想要利用舆论去压迫你,让你按照他们的意愿去行事,我个人也是极其反对道德绑架的。

最后,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反治喜欢道德绑架的人,那么对这样的人敬而远之吧。其实我遇到这样的人也不太会处理,示弱、绿茶、阴阳怪气……这些方法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还是很难的,如果情商不高,手段不到位,用这些方法还有可能东施效颦,让自己陷入一个不利的境地,所以最简单的方法,还是遇到喜欢道德绑架的人就敬而远之吧,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贰』 道德绑架是什么意思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对于“道德绑架”的理解,社会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分别代表了“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观点一(保守主义):但是,如果一个人连道德底线都没达到,连道德义务都没尽到,用道德底线的标准、尽道德义务的要求对他进行道德判断就不仅不是道德绑架,相反是在捍卫作为一种“公共善”的道德。

观点二(自由主义):“道德”一词的存在,目的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宽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对模糊的“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且不论社会对“道德底线”和“道德临界点”的所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线” 一词本身概念极其模糊,哪怕一个人跨越了“道德底线”,但凡他的行为还在法律范畴允许之内,其行为就可以被接纳和理解。仅有对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社会才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其行为为“错误”。但在一般情况下用“个人道德标准”或是毫无明确定性的所谓的“社会道德标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线论”对没有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对“不给老弱病残让座”进行批判),从根本上即是“道德绑架”。所以,正因为“道德”本身并不存在“义务”属性,“道德义务”一词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本身不应存在。

『叁』 道德绑架啥意思,举个例子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回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答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对于“道德绑架”的理解,社会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分别代表了“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案例

一、刘福成为了筹钱给女儿治病而向国内六位富豪求助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久,被求助的富豪中有两位表示愿意捐助。

二、网友呼吁大奖得主捐钱。广东省电白县18岁女孩蔡燕梅患有尿毒症。蔡家已花掉10多万元,负债累累。如果彻底康复,蔡燕梅必须换肾,手术费用逾20万元。

(3)道德绑架法扩展阅读:

道德绑架的实质是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结果一般是做了的也少有自豪感,不做的则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忐忑不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社会是经常发生的。比如半强迫性的捐款、本不该进行的道歉等等。

道德绑架之所以容易得手,是因为在强调群体和统一价值观的社会中,舆论具有足以杀人的功能。因而就出现了不自愿的捐款和满含委屈的道歉。

中国是一个道德社会,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对道德力量的恐惧有时候甚于对法的力量的恐惧。应该说具有西方现代文化理念的人,与传统的道德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肆』 什么叫做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就是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
比如要求年轻人给年岁大的人让座。
“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无论对方是有难处或者压根没有礼让的意识,他们都没有必须让座的义务,不给老人让座或许是不道德的行为,但是作为当事人不能以此为借口要挟他人。毕竟,道德没有强制执行性,强迫他人做“有道德”的事情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道德不像法律一样,有明确条款,因此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所以我们也不能排除一些人将道德作为牟利的工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约束、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这种行为被称为“道德绑架”。

『伍』 什么是“道德绑架”!

简单来说,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基本特征:在用圣人或超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
根源:群体思想觉悟低,资源分配不均匀所产生的不平衡心理。
具体原因:对方道德水平不高;争取资源利益;落差、心理不平衡;故意恶心……等。
人群范围:常见于亲戚、朋友、周边陌生人之间。
具体要素表现:亲情、孝道、对你好的善意、朋友标准、公共美德、个人付出回报不对等、个人愿望喜好、同辈群体对比(类似邻居家的父母、孩子)、假装弱势群体(小孩、老人、孕妇、残疾)、用集体利益(公共善)压制个体、用社会恶的反例压迫对方。
道德绑架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插队,吐痰,乞讨的要钱,这类行为本身道德低下,人们本能会拒绝,但他们会以“急事儿”“弱势群体”“公德心”“别人都这样”等反驳,插队这个事,其实可大可小,大的话就是它侵犯的不是你个人的权利,而是集体的权利,道德就这个时候,就应该站出来,把不道德揪出来,公示于人。
道德绑架的两种界定:
一、如果对方道德水平低下,行为上触碰了道德底线,违背了道德标准(比如破坏公物,殴打老人欺负弱小,公共场合抽烟,违法行为等),损害了他人利益,这时候正义的人们应该理直气壮用道德批判、审判他,这种不是道德绑架,而是捍卫道德,让正义发光。
二、如果对方在道德标准范围之内,没有违背法律,也不损害他人利益或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的情况下的不作为,可以被理解和接纳(比如不让座、不下水救人等),但是应该在自我良心上受到谴责。
道德绑架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用正义、道德、集体的力量“压制”个体,他的出发点无论对错,代表的都是正义的大多数,所以,一般个体在正面反驳时比较困难,只能默认、忍气吞声,进而失去辩解的机会和期望。
认清道德和道德绑架的本质——
道德是一种修养,它是对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不同于并高于法律,它本身不具备“责任”“义务”的属性,它只是一种评价标准,更多用来自律他律,不像法律一样具有审判功能和强制性质。在不违背法律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道德不必提供任何“义务”,不用担负任何“责任”,妄图用道德要求对方做点什么,犯了逻辑错误:道德是评判的,不是用来做点什么的。
道德绑架的几种混乱逻辑——
,强制一种因果关系,即道德就是义务,你就应该去做,去执行。
,用集体给人套上一层枷锁,这样就成了多数人对付少数人,而被绑架者往往会有口难辩。
,扣上罪恶或不道德的帽子,绑架者往往会利用这点,给当事人扣上“你这个人很坏,没道德,没素质,没同情心”等帽子。
那些擅长道德绑架的人对于不让座者或落水不救者,其态度就是:你不让座就是没道德,就是个大恶人,就应该受到集体的批判和社会的惩罚。其实每个人都愿意在力所能及范围内遵守道德或社会公德,让我们气愤的是那些拿道德做挡箭牌,攻击别人人格绑架别人道德的人。他们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可耻可恨。
如何应对道德绑架?
,转移矛盾
如果有人对你进行道德绑架,你可以把矛盾或事件的焦点转移,比如把道德绑架者、事件的纠结之处引到其他人物或其他事件上,最好是无关轻重的小事上,以减少矛盾的激化程度,减低人们对自身的过度关注。
比如,不想让座可以装睡,可以拿行李做武装,这些是逃避战术。如果有人问,你咋不让座?我会反击说:整车该让座的人那么多,干嘛让我让?把矛盾转到整车人,以整体压制对方。还有就是父母逼婚,这种事父母往往会有孝道压制,干涉子女情感生活,如果你直接拒绝就会被认为是不孝,这种情况应该把矛盾点转移掉,不要纠结于孝顺与否,结婚与否与孝顺没有必然逻辑,只要绕过孝顺这个矛盾,很多问题就好解决了。再有就是朋友借钱(这个话题,哲学诗画一想到就一肚子苦水,算了,还是不说了),直接反驳
生活中我们不能把所有人都想成好人,那是很愚蠢的。对待道德绑架和恶意攻击,你要学会说no,最好是当场严词拒绝,然后绝地反击,拿犀利的语言和事实的铁证暴击对方,当场戳穿对方的那点伎俩,让他不攻自破的同时,还能使其感到无地自容,害怕你(有些人就得给点教训,不然他的欺软怕硬的性格就会冒出)。
比如,有些人插队,你说他时他反而说有急事,这种情况你就可以直接反驳说,大家都很忙谁不急呀!再比如,过年时有些亲戚总爱打听你的收入,你就可以直接说,最近闲着呢,没上班,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然后反问他或她:你有自己的追求或喜欢的事吗?如果他(她)说有,话题就岔开了,如果他(她)说没,那就给他(她)讲讲理想或梦想是什么样的。
,条件限制
有些情境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单线问题,答案只有是与否,这时候可以尝试条件限制法。就是在是与否之外加上限定条件,看看有没有其它可能性、替代性、限制性,具体做法是:我不马上回答,先给这个问题限制一些条件,满足为是,不满足为否,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目的是为了抢先占领道德制高点。
比如,你正在充电,对方跟你借数据线,此情景,只有借与不借两种。不借对方说你小气,借吧,不知道对方啥时候还,如果提前要回来,对方仍可能说你小气,这时就要进行条件限制,以便有效遏制道德绑架。比如告诉他,我可以借给你,但只能借20分钟,或者让你充20%的电,能用就行等等。条件提前给他限制好,让他先有心理预期,有了这些,后续就会变得简单。

『陆』 道德绑架是什么意思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对于道德绑架的理解,社会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分别代表了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

观点一(保守主义):但是,如果一个人连道德底线都没达到,连道德义务都没尽到,用道德底线的标准、尽道德义务的要求对他进行道德判断就不仅不是道德绑架,相反是在捍卫作为一种公共善的道德。那些把什么都称之为道德绑架的人,等于连这样的道德底线和道德义务都要取消。

观点二(自由主义):道德一词的存在目的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宽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对模糊的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

且不论社会对道德底线和道德临界点的所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线一词本身概念极其模糊,哪怕一个人跨越了道德底线,但凡他的行为还在法律范畴允许之内,其行为就可以被接纳和理解。仅有对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社会才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其行为为错误。

但在一般情况下用个人道德标准或是毫无明确定性的,所谓的社会道德标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线论对没有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对不给老弱病残让座进行批判,从根本上即是道德绑架。所以,正因为道德本身并不存在义务属性,道德义务一词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本身不应存在。

『柒』 道德绑架犯不犯法

法律分析:道德绑架并不是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只是对他人进行在道德上施加一定的压力,希望他人做出与施压人希望的行为的一种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捌』 道德绑架的定义

道德绑架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插队,吐痰,乞讨的要钱,这类行为本身道德低下,人们本能会拒绝,但他们会以“急事儿”“弱势群体”“公德心”“别人都这样”等反驳,插队这个事,其实可大可小,大的话就是它侵犯的不是你个人的权利,而是集体的权利,道德就这个时候,就应该站出来,把不道德揪出来,公示于人。

道德绑架的两种界定:
一、如果对方道德水平低下,行为上触碰了道德底线,违背了道德标准(比如破坏公物,殴打老人欺负弱小,公共场合抽烟,违法行为等),损害了他人利益,这时候正义的人们应该理直气壮用道德批判、审判他,这种不是道德绑架,而是捍卫道德,让正义发光。
二、如果对方在道德标准范围之内,没有违背法律,也不损害他人利益或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的情况下的不作为,可以被理解和接纳(比如不让座、不下水救人等),但是应该在自我良心上受到谴责。
道德绑架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用正义、道德、集体的力量“压制”个体,他的出发点无论对错,代表的都是正义的大多数,所以,一般个体在正面反驳时比较困难,只能默认、忍气吞声,进而失去辩解的机会和期望。

认清道德和道德绑架的本质——
道德是一种修养,它是对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不同于并高于法律,它本身不具备“责任”“义务”的属性,它只是一种评价标准,更多用来自律他律,不像法律一样具有审判功能和强制性质。在不违背法律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道德不必提供任何“义务”,不用担负任何“责任”,妄图用道德要求对方做点什么,犯了逻辑错误:道德是评判的,不是用来做点什么的。

『玖』 道德绑架受法律的管制吗

在现在这个充满素质的社会,很少有人会进行道德绑架的。而且道德绑架或多或少都会让别人感觉到不舒服,甚至感觉到威胁到了别人的自尊,那么道德绑架受法律的管制吗?其实法律没有关于道德绑架的具体法规,但是如果道德绑架构成别人的财产,或者一些权利的损失,则是可以起诉。

三、法律跟道德是离不开的

对于专业从事法律的人们都知道法律跟道德是离不开的,法律就是根据些道德才建立的。如果当你受到道德绑架时,并且自己觉得非常受到伤害,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法律来维权,因为法律才是最公平的制裁。如果真的面临道德绑架时,一定不要担心,因为还有法律可以用来帮助受害者,所以道德绑架是可以受到法律的制管的。

『拾』 道德绑架违法吗

法律分析:道德绑架并不是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只是对他人进行在道德上施加一定的压力,希望他人做出与施压人希望的行为的一种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热点内容
中政律师 发布:2025-01-10 19:29:49 浏览:247
民法59条 发布:2025-01-10 19:24:10 浏览:850
民法典有几个编 发布:2025-01-10 19:19:47 浏览:134
法院延期开庭申请书 发布:2025-01-10 18:27:13 浏览:688
法学专业实习日志 发布:2025-01-10 18:20:31 浏览:726
法律法规和规章三者的区别 发布:2025-01-10 17:27:28 浏览:79
自考经济法分章试题 发布:2025-01-10 17:26:46 浏览:416
奴隶制社会军事经济法的特点 发布:2025-01-10 17:26:43 浏览:706
16岁具备法律责任么 发布:2025-01-10 17:05:58 浏览:270
14岁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0 17:05:52 浏览: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