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九课
㈠ 作文《职业道德》谁会写600字左右
记者,是为公众提供新闻和舆论监督的无冕之王。而如今,一些记者由原本的“发现新闻、提醒民众”改成了“利用民众制造新闻、加以报道”。
前一段时间,《羊城晚报》上出现了一则短讯:滂沱大雨中,广州市内某条街道的一个被偷去井盖的沙井口被积水完全覆盖,一位市民骑着自行车经过,车子前轮忽然掉入并卡在沙井口。这位市民腾空而起、向前扑去的一瞬间被一位记者拍了下来,附在短讯上方。
我和爸爸看到了这幅照片,在赞叹这位记者的抓拍技术之余,一个大大的疑问产生了:这位记者能够抓拍到这幅景象,显然早知那里有没了盖的沙井,那么,他为什么不在沙井前设立警示标志呢?要知道,上述的市民那样摔下去一定摔得不轻,而且极有可能因为后面的车来不及刹住而产生交通事故!
答案显而易见但引人深思——为了拍一张精彩的照片!
当记者得意洋洋的欣赏自己的杰作时,可曾想到过那为他当“免费模特”的市民也许正在痛苦呻吟?这一切他都已预见到并完全可以避免,但他却让其发生,仅仅为了一个自私的目的:一张精彩的新闻照片!
这是怎样的职业道德!
几天后,《羊城晚报》上也出现了一位和我们有相同想法的晚报读者的文章以及那位记者的辩解。读者的文章内容不必多说,记者的辩解才是关键。
那位记者振振有词地称,当时有一位市民告诉他路中间有一个没了井盖的沙井,他并不知道具体位置,出于职业本能,他架起了相机,而那位骑自行车的市民摔倒后,他立刻到附近的建筑工地找了一个警示牌立在沙井前。
即使他真的不知沙井在何处,他完全可以用警示牌到积水中探测查找;知情的记者无法找出沙井的具体位置,而无辜的市民却冒着生命的代价“轻易”地找到了;市民免费给他做“示范”动作,稍纵即逝,苦于找不到沙井具体位置的记者,却能在刹那间架好相机,调整恰当的光圈和高倍速的快门,对好焦距,选好角度,拍下构图精确——腾空而起的自行车主人正居画面中央——的照片,我们不得不惊叹,这位记者简直就是闪电超人。
这是中国的记者,这是羊城的记者。
让我们看看外国记者又是怎样的吧!
他——英国记者迪克里*卡特,因一幅反映苏丹大饥荒的新闻照片而荣获普利策奖。这本是件值得庆幸的事,却酿成悲剧——他自杀了。
1994年5月至6月,苏丹遭遇百年未见的大旱,滴雨未下,不少土地都干裂了。迪克里*卡特奉命到苏丹采访大饥荒的新闻。他发现一个绝好的场景:一只专吃死尸的秃鹫目光贪婪地盯着因饥饿而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等待她死去吃掉她。迪克里*卡特按动了相机的快门。这张题为《大饥荒》的一位照片公开发表后,他荣获普利策奖。
照片引起很大争议,许多读者质问摄影者迪克里*卡特:“危难时刻为何不向小女孩伸出援助之手?记者的良心何在?”
当时苏丹政府告知来苏丹的外国记者不准接触饥民,因为可能染上瘟疫。卡特拍完照后赶走了秃鹫,但这并不能使他借以自慰。他眼前始终闪现小女孩饥饿与渴望救助的眼神,深深感到内疚和自责:“我没有抱起那个面临饿死的小女孩回家抚养,终生后悔与痛心。!”
他获普利策奖后,父亲骂他见死不救,是小人;妻子骂他没人性,要离婚;女儿哭着说:“您自私!为了获奖不惜以苏丹小女孩的生命做代价,我不认您这个父亲!”卡特无地自容,撕掉那张获奖照片,于1994年7月27日自杀,时年33岁。
卡特做错了什么?造成苏丹小女孩面临饿死的不是他,他无法预见,也无法阻止这一切发生。拍完照,他赶走了秃鹫,没有抱走女孩是因为苏丹政府的要求。他做错了什么?他什么也没做错。但是,他为他没有做得更好而感到深深的愧疚和无地自容,最后选择自杀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相比之下,我们的记者又如何呢?照片确实反映记者希望唤起有关部门对道路安全的关注、对生命的关爱,然而拍照片的行为本身却与之背道而驰;面对良心的谴责,却百般辩解,企图用苍白无力的借口掩饰自己爱心和良知的缺失。
我们在对比着中外记者的同时,也在对比着两个社会。《大饥荒》发表后,不计其数的读者透过这张照片看出了迪克里那几乎不能称为错误的错误,而且他们并没把这当成一件小事,纷纷质问迪克里。而羊城记者的照片刊登后,只有一两位市民来稿提出质疑。两个城市居民的反映大相径庭。
两张照片,两个城市,两种反应,两种结果。迪克里在巨大的压力和自责中自杀的悲剧,社会应该反省,而我们记者的职业道德的缺失,更值得我们深思。
㈡ 每年的司法考试要考些什么科目
下面,笔者从考试这一环节具体谈一下如何落实司法考试的宗旨。这一环节主要包括:如何考、谁能考、考什么和如何落实等。
1.关于司法考试如何考、谁能考的问题。
关于司法考试如何考、谁能考的问题,事实上《办法》已做规定。其第6条规定,“国家司法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具体考试时间在举行考试3个月前向社会公布”。其第4章规定了报名条件。其中,第4章第3条第4项中把“符合《法官法》、《检察官法》和《律师法》规定的学历、专业条件”作为报名条件之一。《法官法》第9条第6项规定的担任法官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专业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专业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 《检察官法》第10条第6项规定的担任检察官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专业满二年,其中担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专业满一年,其中担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律师法》第6条规定,“具有高等院校法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同等专业水平,以及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经律师资格考试合格的,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授予律师资格”。 《律师法》第8条规定,可以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的条件之一就是“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透过上述规定,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1.《法官法》第9条第6项、《检察官法》第10条第6项规定的是担任法官和检察官的条件之一,那么,这一条件是否是报名条件?对于那些在校四年级的本科生及没有司法实践经验刚毕业的本科生能否报考?
2.《律师法》显然是将报名条件和执业条件分开的。报名的学历条件是具有高等院校法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同等专业水平,以及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按照《律师法》的报名条件,只要能报考法官、检察官就一定能报考律师,但是符合《律师法》的报名条件却不符合报考法官、检察官的条件。而设立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初衷之一正是在于“统一”,这样就违背了其初衷。
事实上,按照《办法》第13条规定的司法考试报名条件,就等于还是以前报考律师的条件。这样使得设立司法考试制度的宗旨落空。
那么如何解决怎么考,谁能考的问题呢?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真正明确设立司法考试制度的立法宗旨就是实现职业法律者选拔的精英化,找出精英职业法律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什么样的人,如何测试这些人才能测出这些素养。正如汉密尔顿所言,“由于人类弱点所产生的问题,种类繁多,案件浩如瀚海,必长期刻苦钻研者始能窥其堂奥。所以,社会上只能有少数人具有足够的法律知识,可以成为合格的法官。”2另外,法律职业又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职业,它要求司法者必须将抽象的深奥的法条变成生动的、具体的、现实的判例。这种从抽象到具体,从书面到个案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依赖于司法者贯彻和落实法律规范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求司法者具有丰富的司法经验和社会经验,具有优秀的人品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总之,职业法律者应是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和有道德的法律专业人才,应将司法考试设置为最难的考试从而对职业法律者进行筛选。
显然,要通过考试全面准确地测试出职业法律者应具备的法律知识、能力、司法经验、职业伦理绝非易事,同时更不是一次考试所能完成的。如果让一名刚毕业的本科生奢谈司法经验和司法职业道德,无疑是天方夜谭;如果司法考试不向所有学习法律并有志于从事法律职业者开放又显失社会公正(如一名专科法律毕业生),同时也不顾现实国情。在我国,本科教育暂时还未达到普及化,目前介于精英化向普及化的过渡阶段。另外,我国除了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以外还有大量其他从事与法律有关的职业,如警察、司法行政人员、法医、法院、检察院的书记员、人大、行政系列的法制办、银行、保险等金融系统的法律事务处(科),公司、企业的法律顾问室,即使是公务员亦应依法行政。如果把所有从事与法律有关的职业比作金字塔的话,那么法官、检察官、律师则是塔顶,其余则是塔基。因此既要有对塔顶的测试也应有对塔基的测试。由这二次测试构成统一的司法考试。设计二次考试亦非本人独创。大陆法系的日本和德国即如此。日本《司法考试法》规定,司法考试分为二次。第一次考试在每年1月举行。这次考试的目的是判断是否具有能够参加第二次考试的修养和大学毕业程度的一种预备考试。所以,只有第一次考试合格者才能参加第二考试。第二次考试以法律科目为中心,目的是判断希望成为法官、检察官、律师者是否具有必要的法律学识及应用能力。日本司法考试号称是全国最难的考试。3德国自1878年起,实行法官、律师从业资格一体化的国家考试制度,同时须经二次国家考试,才能授予资格。第一次国家考试是在大学法律专业学习三年半之后进行的,名曰取得“实习文官”资格的考试。第一次考试合格者,可以取得“实习文官”的资格,但不能充任律师。如充任律师,仍需参加两年半的实习(实习内容有律师、法官、检察官及公司、银行等业务),约经10个月的准备之后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名曰取得“候补文官”资格的考试。4 特别要指出的是日本的司法考试并没有学历要求,凡日本国民均可报考;德国国民在大学法学院学完七个学期以上的课程即可参加司法考试。很少有人为此批评这两个国家职业法律者的素质;相反,日本、德国当代法律职业者素质之高,世人有口皆碑。
我国国内亦有学者赞成二考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认为将整个考试分作两个部分,即侧重对大学期间所学基本知识进行考查的第一次考试和侧重运用法学知识与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第二次考试。5中国律师考务中心的夏露曾撰文认为,将律考分为二次进行,首次考试主要测试法学理论基础,合格后依照司法部或全国律协统一制定的培训计划参加实习,而后参加第二次考试,内容主要是法律实务方面的知识,及格后方可取得执业律师资格。
另外,笔者之所以主张采取“二考制”还有三点理由。
第一,出于考试本身技巧及考试公正考虑。对一名在校四年级的大学生,考查其司法实践能力及职业道德与对一名有三年司法实践经验的法律本科生相比显然不公平。前者对司法实践和经验及司法职业伦理几乎无从谈起。另外,让命题者既要测试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现行法律规定,还要测试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道德,要想全面准确地测试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实属不易。
第二,“二考制”还能缓解目前司法考试制度运作不成熟的问题。设立司法考试制度的意义和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巨大的,但由于来得急,在各方认识不到位、理解不全面和准备不充分情况下就必须实施,因此显得仓促应战。从极其简陋的《办法》即可看出这一点。现在先进行第一次考试,待各方讨论、理解司法考试制度透彻及准备充分后再进行第二次考试,就显得更为合理;因为第二次考试是终考,最关键。
第三,是现阶段司法人员实际情况的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不均衡。有些偏远地区的法院、检察院甚至还没有法律本科生。这些地区如果确需任命初任法官和检察官,可以第一次考试成绩为依据,任命那些已通过第一次考试的人员。
故此,笔者建议司法考试实行“二考制”。第一次重点考应试者所学的法学基本原理、法学基础知识和现行法律规定。第一次考试试题以客观题为主兼及主观测试题。第一次报考条件不受学历的限制。这样可鼓励那些自学法律成材者。第二次考试,主要考应试者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职业道德同时兼顾法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测试。第二次考试的试题既要有客观性试题更要有主观性试题。第二次考试报名条件的学历底线和司法实践经历严格限制在《法官法》第9条第6项及《检察官法》第10条第6项所规定的条件。
2.关于考什么的问题。
笔者之所以将考什么放在怎么考、谁能考之后,是因为只有确定了前者,才能解决好后者的问题,同时这两者如何实施均取决于从事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职业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事实上,考什么《办法》已有规定。《办法》第7条规定,“国家司法考试主要测试应试人员所应具备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国家司法考试的内容包括: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现行法律规定、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道德。”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因此既要对其进行学理解释,还有必要对其进行扩大解释。正如笔者前文所说,要实现司法考试的科学化,首先要分别找出法官、检察官、律师职业各自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然后再找出他们之间的共同点,重点测试其共同部分,同时兼顾各自不同之处。
根据《法官法》、《检察官法》和《律师法》的规定,可以认为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其主要职责是审判,包括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审判工作,但也包括立案、审监、执行等工作。检察官是依法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检察人员,其主要职责是依法进行法律监督,包括代表国家进行公诉,对自侦案件进行侦查,批准逮捕和监督判决、裁定的执行等等,但其最主要的工作是从事刑事检控工作。律师是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与法官、检察官不同的是其业务范围,既包括诉讼业务,更有非讼业务。其业务范围不仅涉及司法领域的刑事、民事、行政等法律问题,而且还涉及大量非诉讼的金融、房地产、企业顾问、谈判、知识产权等工作。可以说从他们的职责和业务范围看,律师、检察官、法官依次减少,但从职业和业务的要求看,对法律知识掌握的深度和运用的能力法官应高于检察官,检察官应高于律师。从职业和业务角色来看,检察官主要代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律师主要是为他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法律服务,同时具有有偿性,因此更倾向于顾及涉案当事人的利益;而法官主要是居中裁判,只听命于法律,消极、被动、中立、独立、超然、理性,而检察官和律师的工作更要求他们积极主动。下面笔者分述做好这三个职业需要的职业素养。
就法官来说,要做好一名名符其实的法官,他至少要具备这几方面的要求。一是较深的法律专业知识水平。二是职业能力。任何原理的学习均在于运用,法律是一门经世致用之学,它融合着人类的法律经历与法律经验,技术性是其中突出的内容。这种技术性主要体现为:(1)对法庭的驾御和指挥能力;(2)法律问题的分析、识别与判断能力;(3)法律渊源的识别能力;(4)法律注释和解释能力;(5)法律逻辑推理和说理能力;(6)书面语言表达能力;(7)法律漏洞的补救和均衡利益的能力。三是司法经验。四是职业道德。
就检察官而言,要做一名称职的检察官,其应具备以下素养。一是扎实的法律功底;二是丰富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三是迅速的反应和应变能力;四是较强的收集、判断和运用证据能力;五是对案件的整体把握能力;六是稳定的心理素质;七是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八是丰富的检察工作经验;九是高尚的检察职业道德。
就律师而言,一般来说,要做好律师的工作除了具备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外,也应有从业经验,遵守职业道德。就业务素质而言,一是律师应有比较丰富的法律知识,对有关法律、法规应比较熟悉,对基本部门法的概念、原则、制度应很好地掌握;二是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超强的纠错能力;三是善辩的口才和一定的应变能力;四是必要的写作水平;五是律师还应是一个杂家,要求其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包括经济、科技、外语等;六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律师还应有一个好的仪表和风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他们工作的范围和能力的要求,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所不同,但是他们要从事的职业,都离不开法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支撑,都要求他们熟练地掌握现行的法律法规,同时要求他们具有对法律原理的应用能力,对个案的过程的归纳、分析和判断能力,要求他们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丰富的从业经验,他们的终极目标都是为实现社会正义。
由此可见,如上文指出应将司法考试设为二次,第一次考试主要测试应试者对法律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法律法规掌握的广度兼顾深度及从事法律职业的潜在能力;第二次考试主要从法律职业的角度出发,要测试应试者对法律原理和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从事法律职业的基本能力(如,法律渊源的识别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法律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运用法学知识解决纠纷能力)另外还要考应试者的职业信仰和职业道德。
3.具体落实。
事实上,《办法》的制定为法制化地执行司法考试制度的宗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这个《办法》过于简单,操作性不强。就从考试环节落实国家司法考试制度而言,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好以下工作。
(1)成立一个国家司法考试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司法考试的中枢,对司法考试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指导,而不是“协商”(指《办法》第4条规定,司法部会同高法、高检组成考试协调委员会,就国家司法考试的重大事项进行协商。)这个做法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如日本设司法考试管理委员会,德国、法国设司法考试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一般由司法部、法院和检察院或律师机构和法学界指定或推荐的人员组成。
(2)设立一个命题委员会。选拔法律人才是司法考试最重要的功能。考试作为一种测试的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能否全面真实地反映出被测试者的学识水平和能力关键在于命题是否科学,这里的命题既包括内容也包括反映命题内容形式的题型。而承担这项职责的就是命题委员会。因此可以说,能否成立一个权威的高水平的命题委员会直接关系到司法考试能否取得成功。命题委员会成员不外乎来自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要吸收部分专门研究考试的专家。
(3)关于司法考试的科目及试卷组成
第一次考试主要测试应试者对法学基本原理、法学基础知识、现行法律、法规掌握的情况,同时测试应试者的认识论、方法论、世界观、职业信仰;第一次测试主测知识兼顾应用,突出知识面的广度兼顾深度和综合应用能力,第一次考试,可分五张试卷,满分500分,每卷100分。试卷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宪法、法学基础理论、国际法、国际私法、世界贸易法、职业信仰等。设置此份试卷的功能使考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具有法律职业信仰,也就是用这些世界观、职业信仰和理论法学指导应用法学;试卷二为民商法学包括民法、民诉法、合同法、婚姻法和知识产权法等。试卷三为刑事法学包括刑法、刑诉法及其有关刑事和刑事诉讼方面的单行法规和司法解释;试卷四为行政法学包括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等。之所以将行政法学设置为一份试卷,笔者认为,这一设置能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如果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刑法时代,资本主义社会是民商法时代的话,那么现代社会更强调依法行政,是行政法时代。故此,特设之。试卷五是综合考试,考应用法学,重点考民商法的应用,同时将实体法与实体法融合,程序法与程序法融合,实体法与程序法渗透,民事、刑事、行政交叉,突出综合考查。笔者之所以如此设计,是根据自身的体会。笔者曾亲手办理一件民事申诉案。申诉人因被绑架打下一张1万元的欠条给绑架者。事后绑架者根据此欠条告到法院,法院仅据此判决被绑架者败诉,偿还1万元人民币给绑架者。此案在社会影响极坏。假如承办人知道此案应属于刑事案件,应建议先以刑事案件立案,然后查明事实再进行处理,就不会做出上述错误的判决。司法实践中有时会遇到行政、刑事、民事交叉案件,如果只懂某个部门法则无法全面胜任办理案件的工作,尤其对从事审监部门的工作的人员来说更是如此。
第二次考试测试应试者对法学原理、法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即考其职业能力,同时还要考其职业道德,即从职业素养上考查,包括职业道德,考其深度,考其应用,考其综合,考其思维过程等。第二次考试试卷可采用4+X的办法,试卷一为民事法学;试卷二为刑事法学;试卷三为行政法学;试卷四为职业道德和职业实务;试卷五让考生任选一组科目,(如,第一组为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世界贸易法,第二组为婚姻法、继承法、劳动法,第三组为商事法学含公司法、票据法、破产法、金融、保险、证券等 ,第四组为知识产权法含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第五组为经济法学含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反倾销法等,第六组为环境和环境保护法,第七组为公证及基层法律实务,第八组为法医和司法鉴定业务,第九组为公安业务,第十组为法律英语)。笔者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应试者择业或选拔者挑选人才提供一个参考依据。比如一个人既通过了第二次考试又在试卷二刑事法学中得了高分,他可以选择检察官的职业。如果一名考生有志于从事律师职业并主打环保官司的话,他可以在试卷五中选择环保法。这样还有一大好处是节约考试成本,克服与法律有关职业资格考试过多的现象(如,公证员、证券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企业法律顾问、专利代理人、商标代理人等从而为这些资格找到了一个“平台”)。
(4)关于试题的设计
谈到关于试题设计的问题,不得不提及以往的律考试题。由于司法考试具体由司法部实施,加之继承的问题,以往律考试题的出题风格势必带着惯性影响者司法考试试题的设计。应该说,自1986年首开律考先河以来,历经12次的考试,试题的设计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成熟。主要表现为,试题的设计由分散到集中,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最初只考一条法规到一组法规直至跨部门法交叉)。试题题型基本成型,主要是单选、多选、不定向选择题、案例分析和法律文书制作题。但通观历届试题,尤其是近几年试题,仍存在以下问题要解决。
第一,过分考查记忆的内容,表现突出的是考司法解释过多。
第二,对考生文字表达能力、法律逻辑思维能力考查不够,特别是运用现有案情、证据,分析案情,运用证据说明事实的能力不够。
第三,当年考题内容未反映出法学研究的新成果,未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对法律职业提出的新要求,如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入世、司法国际化、环保、知识经济等。
第四,综合考查试题不够多。
第五,题型不健全。
针对上述问题,加之新的试题设计要反映出司法考试的新特点。笔者认为将司法考试设置为二次。根据这两次考试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试题的内容和相应的题型。具体如下:
第一次考试试题设计的原则应是:一是知识当先兼顾应用;二是覆盖面广综合考查;三是紧扣大纲基础为主;四是难度适中照顾多数;五是题型客观不贬主观。总之,试题的设计要反映出法学教育通材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应用的基本思路。7第一次考试的题型基本可承继律考的试题题型,以客观题和机器阅卷为主,同时可增加填空题以考查应试者对法学知识掌握的准确度。第二次考试的试题设计的原则是考理解、考应用、考能力、考综合(如,2000年试卷四第二题涉及的法律有《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商业银行法》,跨经济法学、商事法学和民事法学)、考倾向(即综合当前的各种情况决定命题的倾向,如,2002年试题的设计应有利于在职的法官和检察官,因为当前需要任命初任法官和检察官的数量较大;2003年应倾向于办理涉外案件人才的选拔,因为中国已入世)、考新内容(即当年大纲与前一年大纲不同之处)、考深度、考难度。关于考能力和应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卫东认为要加强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8题型设计以主观试题和客观试题平分秋色为易。 在客观试题中可承继律考的选择题。在不定项选择题中,既要有问题群,更要有问题域。如,1999年律考试卷二不定项选择题第(四)题通过4道不定项选择题考查了几乎涉及刑法第八节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的全部内容。主观试题除了承继律考的案例分析题和法律文书制作题以外,还可增加一种材料题。尽管这种材料题也有根据案情撰写法律文书的内容,但是它又不完全等同于法律文书制作题,它考查涉及的领域和内容更广更深。这种材料题可提供案情、证据、司法过程等,通过这些材料可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纠错能力、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运用证据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如,可根据此材料写出起诉书、公诉词、答辩状、判决书和出具法律意见书,可找出违反程序法的内容,还可找出证据的瑕疵等)。
(5)关于考生报名和录取
为杜绝考生替考现象,考生报名时务必有数码照相,这项技术目前已在研究生报名中使用。至于录取比例笔者认为第一次考试可在20%至30%。第二次考试录取比例必须控制在5%至10%。
最后,笔者特别强调的是在第一次与第二次考试之间要间隔2年,这2年要求初试合格者必须进入司法实际部门实习,获取司法实践经验。
㈢ 简述律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将“忠诚、为民、法治、正义、诚信、敬业”作为律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2、与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同步。建设法治中国,完善的法律制度只是一部分,而人永远是事业成败最重的砝码,尤其是作为法治建设核心力量的法律人。只有德才兼备的法律人队伍,才能坚定人们对法治中国的信心,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小人”只会让人们丧失对法治的信仰。
3、对法律人来讲,法治信仰是思想启蒙的第一课,没有法治信仰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法律人,律师当然也不例外。
(3)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九课扩展阅读
律师职业道德法律条文
第二章律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第四条律师应当忠于宪法和法律,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执业。
律师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维护国家法律与社会正义。
第五条律师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尽职尽责地维护委托人的合法利益。
第六条律师应当敬业勤业,努力钻研业务,掌握执业所应具备的法律知识和服务技能,不断提高执业水平。
第七条律师应当珍视和维护律师职业声誉,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注重陶冶品行和职业道德修养。
第八条律师应当严守国家机密,保守委托人的商业秘密及委托人的隐私。
第九条律师应当尊重同行,同业互助,公平竞争,共同提高执业水平。
第十条律师应当自觉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法律帮助。
第十一条律师应当遵守律师协会章程,切实履行会员义务。
第十二条律师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㈣ 怎样理解关爱学生这一教师道德规范内容
爱是师德的灵魂,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又该怎样去爱自己的学生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爱学生就要尊重、宽容学生 在社会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基本行为准则,而教师尊重、信任学生,也只不过是人对人应有的基本态度和行为罢了。缺乏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不仅是一个能不能做好教师工作的问题,还是有没有一个为人、为师应有的道德问题。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不尊重的任何态度和行为都是不恰当的。而尊重学生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并不是说我们就要放弃对学生的批评教育的责任;如果这样的话,那就成了放任。批评教育学生但不能污蔑学生,不能漠视学生应有的权利。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都会尽量去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教育学生之前,我总是会细细思索:是否会因为自己一次过激的言行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从而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不利的影响?我知道学生个性的发展很重要,因此我会尽量顺从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在一种尊重与宽容的班级环境中自由发展、健康成长。这样的一种爱,是润物细无声的爱
㈤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图书目录
导言
一、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什么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有什么用
三、职业道德与法律怎么学
第一单元 习礼仪讲文明
第一课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一、正确认识自己,提升人格魅力
二、学习个人礼仪,塑造良好形象
三、遵守交往礼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第二课 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一、学习职业礼仪,提高职业素养
二、践行职业礼仪,展示职业风采
第二单元 知荣辱有道德
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一、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
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第四课 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一、恪守职业道德
二、爱岗敬业、立足本职
三、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第五课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一、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二、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第三单元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一、增强法律意识,做好守法公民
二、依法治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一、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二、增强公民意识,依法行使权利
第八课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一、树立程序观念,崇尚程序正义
二、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依法律己,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二、学会自我保护,杜绝不良行为
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一、运用刑法制裁犯罪
二、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自觉防范职业腐败行为
第五单元 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第十一课 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一、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二、维护公民人身权利
三、保护公民财产权利
四、正确参加合同法律关系
五、维护在家庭中的权利与义务
第十二课 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
一、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依法规范企业经济行为
三、依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
㈥ 想报司法考试需要看哪些书
司考内容多科目多,司考的考试科目有:
卷一考试科目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法制史、宪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共九门;
卷二考试科目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共四门;
卷三考试科目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共三门;
卷四考试内容是前三卷主要科目的主观题。也就是说从大的方面讲,司考考察的科目就达到了16门之多。这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庞大的知识量了。
(6)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九课扩展阅读
国家司法考试主要测试内容包括: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现行法律规定、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道德。国家司法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和评卷,成绩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公布。国家司法考试的考试成绩一次有效。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统一颁发相关证书并可以从事律师、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的工作。
参考链接:司法考试-网络
㈦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主要功能
《17 教育教学培训(幼儿中小学高校)【103套】——亮亮图文旗舰店.rar》网络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kKnXiAbahdRzSjZiB62SZA
教育教学培训(幼儿中小学高校)
教育教学培训(幼儿中小学高校)
㈧ 论述我国职业教育法制的基本内容
答: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教育法和劳动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国家机关实施的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专门培训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第三条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制度。
第四条 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第五条 公民有依法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行业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
第七条 国家采取措施,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国家采取措施,帮助妇女接受职业教育,组织失业人员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扶持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八条 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
第九条 国家鼓励并组织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
第十条 国家对在职业教育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一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估。
第二章 职业教育体系
第十二条 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第十三条 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分别由初等、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其他学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可以实施同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
第十四条 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分别由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实施。
其他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办学能力,开展面向社会的、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第十五条 残疾人职业教育除由残疾人教育机构实施外,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纳残疾学生。
第十六条 普通中学可以因地制宜地开设职业教育的课程,或者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
第三章 职业教育的实施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举办发挥骨干和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对农村、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给予指导和扶持。
第十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农村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统筹发展的需要,举办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十九条 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应当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组织、协调、指导本行业的企业、事业组织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国家鼓励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展职业教育。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有计划地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
企业可以单独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也可以委托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
从事技术工种的职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从事特种作业的职工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第二十一条 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境外的组织和个人在中国境内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二条 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举办者应当签订联合办学合同。
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事业组织委托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的,应当签订委托合同。
第二十三条 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
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可以举办与职业教育有关的企业或者实习场所。
第二十四条 职业学校的设立,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合格的教师;
(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设施、设备;
(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职业培训机构的设立,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二)有与培训任务相适应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三)有与进行培训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
(四)有相应的经费。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接受职业学校教育的学生,经学校考核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学历证书。接受职业培训的学生,经培训的职业学校或者职业培训机构考核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培训证书。
学历证书、培训证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毕业生、结业生从业的凭证。
第四章 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
第二十六条 国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依法筹集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
第二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本部门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职业学校举办者应当按照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
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用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长。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克扣职业教育的经费。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承担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规定。
第二十九条 企业未按本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
第三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开征的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费,可以专项或者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将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适当用于农村职业培训。
第三十二条 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可以对接受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学生适当收取学费,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和残疾学生应当酌情减免。收费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国家支持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职业教育奖学金、贷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或者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
第三十三条 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举办企业和从事社会服务的收入应当主要用于发展职业教育。
第三十四条 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扶持发展职业教育。
第三十五条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对职业教育捐资助学,鼓励境外的组织和个人对职业教育提供资助和捐赠。提供的资助和捐赠,必须用于职业教育。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将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纳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保证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提供方便。
第三十七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以及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组织、公民个人,应当加强职业教育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
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对上岗实习的,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教材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在职业教育活动中违反教育法规定的,应当依照教育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十条 本法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
㈨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有那些
一、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严于律己、作风正派。 1、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幼儿认真负责,热爱尊重每一个幼儿;有良好 的敬业精神和献身精神,勇于吃苦,为了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能意识到自己的工 作与幼儿园、企业、国家的命运、前途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善于团结协作,妥善处理与周围同志之间关系:善于交流、化解矛盾;以集 体利益为重,与人为善、和谐;能意识到与他人合作的价值。 3、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乐于助人,能与他人分享教育经验和教育成果;模范遵 守社会公德;追求和创造愉快、健康、向上的氛围;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 二、衣着打扮符合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语言规范、健康、做事文明礼貌; 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为人师表。 1、着装:衣着活泼大方,大小得体,便于活动,颜色鲜艳,不同场合穿不同服 装,给孩子以美的熏陶。 2、仪容:精神饱满,健康向上,充满活力。 3、体态:姿态端正、大方、自然、规范。 4、语言:语速适中,态度温和,语言生动、有趣、儿童化。 三、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养和交往能力 1、做人以德为本,注重个人修养。 2、热爱生活,追求健康、愉快、的生活方式。 3、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 4、自信心强,能正确地对待成功与挫折、表扬与批评。 5、有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与家长、幼儿园、社区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6、注重与他人的情感沟通,妥善处理各种不利因素。 7、能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态度。 8、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同事和周围事情。 四、有不断更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技能。 1、及时捕捉、学习、充实新的教育观念,积极主动获取知识。 2、有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能放眼于世界大环境来教育幼儿;坚信每一个幼 儿都有无限发展的潜力;尊重幼儿和幼儿的个体差异。 3、善于吸收和丰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对幼儿感兴趣的知识有初步的常识; 对社会和各种文化有追求、喜欢和欣赏的态度和能力。 4、有勇于创新的观念和能力:乐于接受新事物,善于超越自己;敢于向权威挑战; 有超前意识、竞争意识。 5、有简单的英语会话基础,能与幼儿与家长简短对话。 6、会使用和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会使用电教手段;能自己设计制作多媒体教 学软件;会利用网络收集、积累、获取、传播信息。 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专业技能 1、好的唱、跳、画、做、说、弹的教学基本功,并在某方面有特长。 2、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技能;教育计划设计新颖、恰当;能将教育计划有效地转 化为教育实践;教学效率高、适用。 3、有观察、了解、分析、评价幼儿的能力:能及时发现幼儿的行为和现象的变 化;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善幼儿的生长发展;能及时准确进行个别教育,有因 材施教的能力。 4、有较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及时捕获教育契机进行恰当的教育;善于处理 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突发事件;能创设和设计最佳教育情境。 5、有利用时间、空间、材料进行教育的能力:能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能提 供、布置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物质环境;能利用环境资源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 6、语言能力突出:口语表达规范、清晰、准确,说普通话;指导幼儿的语言简 练、恰当;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善于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7、形成初步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至少在某方面有较 突出的教学实践。 8、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班级管理井然有序;能为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 和习惯;班级环境适合不同幼儿发展。 六、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1、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自我学习和提高。 2、掌握新的学习、研究方法,善于学习积累教育教学理论。 3、能及时广泛地吸收、借鉴、运用最新的教科研信息和成果在教育实践上。 4、善于不断总结、提炼、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 5、能积极开展、参与教科研活动,独立进行教科研课题研究,至少在某些方面有初步的研究成果。 6、有努力从知识型向科研性、专家型转变的自主意识
㈩ 大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课程开设的意义
职业道德教育对大学生有什么意义,
职业道德,是从事特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特殊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刘一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一员也应悟守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培育自身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
21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及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崛起,源于以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中的首要素质,其核心是学会做人,而职业道德素质则是学会做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不只在于学多少知识,而更在于学会认知;大学生不仅要学会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事和怎样做人的知识。知识经济又被称为智力经济。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人的智力的开发和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正确掌握和灵活运用上,体现在对时代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上。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强调人与人的合作,更强调团队精神。在知识经济社会,一个社会认同度高、人生价值评价高的人,必然是一个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人;必然是一个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办事公道,积极为社会为人民多做好事的人;必然是一个严于律己、防微杜渐,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侵蚀的人;必然是一个一心为公、甘于奉献,时刻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的人。一句话,必然是一个职业道德素质高的人。
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大学生学会更好地尊重人、理解人、宽容人,善于协调人际关系,用理智与恰当的方式处理那些不可避免的矛盾1 只夕和冲突,从而把自己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有利一学文化知识和创新开拓能力,有志有为的德才兼备的人。人的一生既是由社会决定的,也是由我们的自主选择和行动决定的。当代大学生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上,若要瞩目未来、立志高远、心胸博大、开阔视野、有益社会和建功立业,就应当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关注个人利益的同时更加关注民族利益和现代化大业,并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如果大学生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把握,而忽视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那么就很难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素质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摆正心态、自信自立,敢于和善于竞争的客观需要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教育的任务是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相当数量的高层次的拔尖创新专门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各级各类、各行各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的应用性、实用性、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还需要数以亿计的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如果说,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由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不同,在一定历史时期,大多数可以由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来培养;那么,拔尖创新人才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造就,就应由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等教育来承担。这就是为什么必须逐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