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教育认知模式

道德教育认知模式

发布时间: 2022-05-11 02:59:29

㈠ 当代西方德育理论与模式有哪三种

西方学校的德育模式。
(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等,认为道德教育的关键是发展儿童认知 判断的能力,他们把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道德教育只有遵循阶段发展的规律,才 能获得成功。
(2)社会学习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班杜拉、米切尔等人。认为品德发展是社会实际影响作用的结 果,因而十分注重社会榜样、观察学习等在激发动机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
(3)人本主义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罗杰斯、马斯洛等,认为人生来具有自我实现的内在趋向, 只有尊重人的发展,施以合理的教育,人就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成为健全有效能的人。
(4)价值澄清模式,代表人物为美国拉斯、哈明、西蒙等人,认为社会是变化发展着的,不能仅传授某种 固定的价值观点,而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善于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作出明智的抉择。
(5)体谅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麦克菲尔等,认为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发展、关心、体谅别人 ,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人的观点和立场出来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
(6)理论基础建构模式,代表人物是詹姆斯·谢弗,谢弗对教师如何作出道德决定的关注超过考察学生是 如何进行同样的决定,它的模式可以为那些愿意开始实施道德教育计划教师提供指导和鼓舞。
(7)价值分析模式,代表人物是罗尔德·库姆斯、米而顿·穆克斯、詹姆斯·查德威克等人,该模式在于 帮助学生学习社会,学会以一种高度系统循序渐进的方法来作出道德决定,准确估计道德价值。他们提出价值 分析更注重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处理解决价值问题,安排了分步程序。
(8)品德教育教程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威尔逊等,针对学生不具备一般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问题,强 调发展正规教程的品德教育。
(9)社会行动德育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纽暑,他提出了为了公民的行动而改变课程的主要注 意中心,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发现、探索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建议学生既要学习有关课程也要参加社会 活动。
(10)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认为人的道德行为是由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行动三大要素构成的,只 有个体同时具备这三种内在一致的要素,融为一体,他的行为才能是道德的。为此,德育要根据这三个要素设 计完整的教育规划,研究防止各种不利影响,使道德知识教学与个体的道德行动相一致。
(11)四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提出,必须从知、情、意、行道德的完整本质出发,强调德育工作的整体性, 把学校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即既注重道德知识教学,也重视通过各科教学进行;既注重知识 的领会,情感的培养,更应注重具体的行为表现。

㈡ 德育模式有哪些

一、认知模式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认知模式的特色在于:一是提出以公正观发展为主线的德育发展阶段理论;二是建构了较为科学的道德发展观,提出智力与道德判断力关系的一般观点;三是通过实验建立了崭新的学校德育模式。

二、体谅模式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

体谅模式的特色在于: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一社会问题的各种可能反应;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一社会问题时可能遭到的种种困难,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关心;它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反应,教师能够根据它们指导学生围绕大家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讲座或角色扮演的主题。

三、社会模仿模式

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该模式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能对刺激作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情境。

社会模仿模式可资借鉴的地方在于:在探讨道德教育与行为形成方面,社会学习理论的许多成果值得借鉴,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强调自我效能,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

四、价值澄清模式

价值澄清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拉斯、哈明、西蒙等人。这种模式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其目的是通过选择、赞扬和实践过程来增进赋予理智的价值选择。

价值澄清模式认为,人们的价值观并不是一种固定的观点或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建立在个体亲身经历的社会经验基础上的一种指南。因此,要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就必须经过选择、评价和按这些价值观行动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中,利用专门设计的方法和练习,通过创造一种没有威胁的、非强制的、“柔和”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运用到现存的理念和行动中,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

五、发展模式

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柯尔伯格。他反对相对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主张建立普遍的道德价值。道德判断的重要假设:

①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道德判断有内容与形式之别。所谓道德判断内容就是对道德问题所作的“该”或“不该”、“对”或“错”的回答;所谓道德判断形式指的是判断的理由以及说明过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后者反映个体的道德判断水平。

②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他设计了“两难故事法”用以测定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阶段,并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学说,即: 前习俗道德水平(阶段1—— 惩罚与服从, 阶段2——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换) 。

习俗道德水平(阶段3—— 相互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 阶段4——社会制度和良心维持);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5——至上的权力、社会契约或功利, 阶段6——普遍性伦理原则)。

㈢ 德育模式的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柯尔伯格。他反对相对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主张建立普遍的道德价值。 道德判断的重要假设①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道德判断有内容与形式之别。所谓道德判断内容就是对道德问题所作的“该”或“不该”、“对”或“错”的回答;所谓道德判断形式指的是判断的理由以及说明过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后者反映个体的道德判断水平。②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他设计了“两难故事法”用以测定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阶段,并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学说,即: 前习俗道德水平(阶段1—— 惩罚与服从, 阶段2——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换) ; 习俗道德水平(阶段3—— 相互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 阶段4——社会制度和良心维持);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5——至上的权力、社会契约或功利, 阶段6——普遍性伦理原则)。

㈣ 如何根据孩子道德认知发展开展道德教育认知活动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28

㈤ 我国的主要的德育模式有哪些方面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的方面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 。这个定义包含着理论指导、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操作要领等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 。

㈥ 教师对小学生的不良表现进行指导和教育这说明德育具有什么功能

摘要 认知模式功能

㈦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的介绍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是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其一个阶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道德判断水平。

㈧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是怎么回事

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柯尔伯格。他反对相对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主张建立普遍的道德价值。


①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

道德判断有内容与形式之别。所谓道德判断内容就是对道德问题所作的“该”或“不该”、“对”或“错”的回答;所谓道德判断形式指的是判断的理由以及说明过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后者反映个体的道德判断水平。


②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他设计了“两难故事法”用以测定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阶段,并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学说,即: 前习俗道德水平(阶段1—— 惩罚与服从,
阶段2——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换) ; 习俗道德水平(阶段3—— 相互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 阶段4——社会制度和良心维持)
;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5——至上的权力、社会契约或功利, 阶段6——普遍性伦理原则)。

个体的道德判断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经历性质不同但有相互关联的三种水平和六个阶段;上述三种水平和六个阶段按照不变的顺序由低到高逐步展开;更高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能兼容更低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反之,则不能。


③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第一,道德的发展是学习结果,这种学习不同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第二,道德的发展有赖于个体的道德自主性。道德不可能从外部强加于人,而是个体内部状态与外界交互作用的产物。

第三,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㈨ 2020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德育中的重要模式

德育模式这部分知识是微观教育学部分中的内容。这部分知识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一般来说以客观题方式进行考查,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不太好理解,且有可能考的知识会比较偏,所以就需要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并加以识记。在本文中,将结合常见的考题以及历年试题,带领大家对认知模式以及体谅模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个德育模式--认知模式。在认知模式中主要考察四点:

1.认知模式的地位: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的德育模式,同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学说(地位可能考查单选题);2.认知模式的代表人物:皮亚杰、科尔伯格(可能考查单选题,要求人物与模式相对应);3.此模式的核心观点:皮亚杰和科尔伯格在研究人的道德发情况时分别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而二者都是假定了人的道德判断力不断发展、不断进步进而得出发展阶段理论的。所以认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在德育中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即道德认识。换句话说,就是要将道德认识作为德育的核心;4.要了解认知模式是主动性德育模式。该模式,在提出时做出假设:学生是德育的主体,所以要在德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培养学生能动性的德育人格。

第二个德育模式--体谅模式。在体谅模式中主要考察三点:

1.体谅模式的代表人物:麦克费尔(可能考查单选题,要求人物与模式相对应);2.模式的核心观点:麦克费尔在提出此模式时也做出了一个基本假设,人存在一种基本需要--社交需要的,要想满足这种社交需要,就要求学生要和他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如何构建呢,就是要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他人,而在教授这一内容时就需要学生提高相应的道德情况,来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所以,体谅模式是一种把提高道德情感置于中心地位的模式。3.体谅模式的特征:(1)坚持坚持性善论;(2)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3)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4)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可能考查多选题,也可能单选题,要求相似理论的特征相对应)。

结合常见的考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进行相应的巩固。例如:

1.中小学德育倡导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理念,这体现了德育( )的观点。

A.体谅模式 B.集体教育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认知模式

1.【答案】A。解析:体谅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彼得·麦克费尔,其主要主张: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集体教育模式的核心内容是道德的形成主要在集体环境中进行,集体的荣誉靠大家创造,公共秩序靠大家维护;价值澄清模式是指在德育时进行价值观教育;认知模式是指在德育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故本题选择A。

【核心考点】教育学——德育——德育模式——体谅模式

【难度等级】

2.认知模式的代表人物有( )和科尔伯格。

A.麦克菲尔 B.皮亚杰 C.班杜拉 D.拉斯

2.【答案】B。解析:A是体谅模式的代表人物;B是认知模式的代表人物;C是社会模仿模式;D是价值澄清模式。故本题选择B。

【核心考点】教育学——德育——德育模式——认知模式

【难度等级】

㈩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

正确答案:B
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柯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热点内容
经济法本科属于什么学科门类 发布:2025-01-10 13:31:54 浏览:969
裁定书发生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0 13:22:08 浏览:623
合同法设备修理保修期 发布:2025-01-10 12:21:32 浏览:169
关于道德的俗语 发布:2025-01-10 12:10:18 浏览:798
厨柜售后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0 11:54:42 浏览:865
劳动合同法五金一险 发布:2025-01-10 11:54:02 浏览:1000
法院党建工作问题 发布:2025-01-10 11:44:39 浏览:131
行政法公众号 发布:2025-01-10 11:31:57 浏览:773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经济法大纲 发布:2025-01-10 11:17:01 浏览:652
陕西路政条例 发布:2025-01-10 10:51:08 浏览: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