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社区创建法治型党总支

社区创建法治型党总支

发布时间: 2022-05-11 07:42:18

㈠ 社区党总支如何服务闵行一南一北发展战略

摘要 四、大力倡导互助关爱服务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㈡ 如何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探索推行“1234”工作法,进一步强化社区基层党建,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助推“双强六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1”即建强“一个核心”,突出社区党建龙头引领。“2”即依托党建带动社建、依托社工带动义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壮大志愿服务队伍。“3”即坚持民事民议,让群众由“普通听众”变为“议事主体”;坚持民事民办,让群众由“单纯业主”变为“自主管家”;坚持民事民评,让群众由“旁观看客”变为“大众评委”,社区基层民主自治管理不断深化。“4”即实现“四个提升”:创星级自治社区,提升群众参与度;创建文娱风尚社区,提升群众文明度;创建平安法治社区,提升社区和谐度;创建真情温暖社区,提升群众满意度。

㈢ 如何做好社区党建,社区治理,社区建设

社区是城市居民的家园,社区的安定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繁荣与稳定。创建“平安社区”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区域竞争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际行动。

我觉得,要做好社区综治工作和群防群治工作,必须从上至下,从领导到基层,从社区居委会到居民群众,都要得到共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创新理念,整合资源,专群结合,标本兼治,严厉打击犯罪活动,积极化解不稳定因素,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范体系,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力量。

一、落实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

从街道干部到各社区的专职工作人员,都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综治工作和群防群治工作抓好,切实负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治安防范,强化基础工作,着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维护社会稳定。针对新时期稳定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制定全年综治工作方针。

2、建立责任到位层层负责的工作网络。街与各居委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及时指导工作的开展。

3、以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为落脚点开展综治宣传,如一些机团单位较多的社区宣传阵地,可利用这些社区文化角、墙报,深入地宣传严打的重要性,普及综治以及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分发宣传材料,收集居民意见,在社区内也起到广泛宣传的作用、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和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激发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二、开展“安全创建”活动,推动防范措施的落实

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创建”活动,营造各社区范围内的治安稳定环境,是搞好安全防范和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途径。要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重点抓好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盗窃、抢劫等多发性案件的预防工作。

1、深入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和与驻街单位共建安全社区等工作,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

2、我们可以从居民中选出身体素质好、责任感强的同志充实到治安防范队伍当中,定期在社区的各个楼院当中巡逻,起到良好的镇慑作用。其次,与派出所、物业公司配合,由派出所指导物业公司保安人员在小区内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夜归人员实行护送制度,确保小区大楼的走道照明亮灯率达95%。

3、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和维护社会稳定长效机制。健全治安防范队伍,严密监控和重点路段、部位的治安动态,及时处置突发性治安事件,对全街道治安秩序进行有效的监控、防护和及时作出应急反应,健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维稳工作机制,能有效预防、发现、调处和化解不稳定因素。

4、开展治安乱点、盲点、治安混乱部位的整治活动。对一些主要街道的车辆停放秩序、小区治安秩序、出租屋、商铺、废旧物资回收业、娱乐行业和重点路段进行治安情况专项整治。

三、健全综治维稳工作长效机制

1、结合目前各社区实际,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和专区民警、居民群众的力量,健全防控网络,增设治安岗亭或警务室,加强边际治安联防,加强街巷、道路巡防,将治安巡逻覆盖街道整个区域。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新格局,增强治安防控能力。

2、建立暂住人口管理工作制度,全面加强暂住人口各项工作。积极发挥检查督促作用,配备暂住人口专管员,使暂住人口的管理、教育、服务、维权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教育,结合街道辖区内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培养吸收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团组织,组建若干由暂住人口组成的调解员队伍。二是加强管理,对出租房屋加强治安管理,督促和鼓励用工单位、出租房主与居委会做好暂住人口登记做证工作,深入排摸“三证合一”和暂住人口办证一站式服务,做好暂住人口治安、计生、劳动就业等工作。三是加强服务,推行暂住人口适度集中居住。四是要重视暂住人口的维权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努力维护外来民工合法权益。

3、大力倡导见义勇为,街道应每年评选、表彰奖励各社区涌现的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弘扬社会正气,营造全社会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浓厚氛围,同时要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努力减少青少年犯罪。

4、加强各社区工作人员责任心,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要把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重点排查化解那些可能导致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和可难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要耐心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发挥街道、企业治保会调委会作用,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信访问题,及时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努力减少集体访、重复访和越级访的发生。处置群体性事件坚持依法办事、坚持按政策办事,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决维护社会稳定。

四、构建党建工作载体,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

1、各社区应积极与驻地单位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帮助驻地单位搞好内部的环境卫生,落实解决下岗分流人员再就业,提供后勤服务等。结对共建单位也积极帮助社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推动社区党建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2、掌握居民和党员的专业特长,在社区中建立党员志愿者队伍,本着深入社区为民服务的宗旨,动员组织社区党员积极参加各种义务服务活动,如开展“党员义务奉献日”、义务劳动、法律援助、义诊、免费维修维护电脑、扶贫帮困等活动。

3、以建立为群众服务的组织,为居民排忧解难。关心下岗、失业、孤独、病残人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通过这些活动,使党员在社区作用得到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群防群治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我们要积极研究综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综治工作摆上议事日程,逐年推进并有新的突破,不断探索群防群治新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活动,把居民群众的心凝聚起来,使他们充分认识综治工作的重要性,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东风街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健康的文化环境、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公正的法治环境,进一步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社区居委会综治工作的开展。

㈣ 如何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


(4)社区创建法治型党总支扩展阅读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

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在社会基层,与人民群众有着直接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能够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思想的脉搏,了解群众的情绪,熟知群众的生产、工作、生活状况。因此,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重任。

一方面,它要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愿望、要求和呼声,为领导机关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它要向广大群众宣传解释党的主张和决定,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党的任务。如果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不起作用,党的意图就难以贯彻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也难以反映到党的领导机关中来,党就不可能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㈤ 如何将社区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安定祥和、稳定有序的社区环境是社区法治建设的目标之一。当前我国依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正随着社区功能的日益完善而同步向社区转嫁。在城市化进程中,由行政村自治组织向社区自治组织过渡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质量、人际关系、风俗习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加之社区内人员复杂、利益多元化的趋势致使社区矛盾日益突出,这些矛盾和纠纷呈现出突发性、群体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大多属“公安不能抓,法院不能判、政府难处理”。因此,如何加强社区法治建设,化解诸类疑难矛盾纠纷,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社区,是当前城郊社区建设中面临的新课题。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加强社区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建设规模逐步扩展至城市郊区、农村,导致城中村的相继出现,影响了新城发展步伐,以前的村居组织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而将被逐渐淘汰并取而代之,社区的建立强化了基层建设,开展社区普法与加强法治建设,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势在必行。“依法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使全社会法治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是“六五”普法教育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加快城市建设的关键。
尧化街道尧辰社区组建于2001年8月,由原尧辰村整建合并高庙居委会组建纯居社区,现有面积约2.0平方公里,居民1615户,常住人口1983人,流动人口2926人,社区涉及范围广、居住分散,有铁路老小区、老供销社职工宿舍、农行宿舍、教师公寓房,另有城中村蚕桑队、高庙等。由于历史及多方面原因,小区无物业,各项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人员结构复杂,难管理,居住人口性质以流动人口多、特殊群体多等特点。经历几次大规模拆迁后,形成了目前村居合一和高价商品房相交错的居住形式,居住人口不断增多。由此可见,城市郊区的社会结构已开始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呈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社区社会职能相应扩展。一部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移交社会,转移到社区。一部分原来由企业承担的管理和职能也逐渐剥离出来,大量的职工在提前退职、退养、工龄买断后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农村人”变成“城市居民”。因此,社区承接政府和企业分离的职能、事务日益繁重,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的压力成倍增加。同时,失业、下岗、待岗人员不断增多,社区在成为社会管理与发展的重要领域日益显得重要。
二是居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随着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法制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在不断增强,因此,要建立健全社区妇女维权岗、法律志愿者队伍、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队伍定期法律咨询等组织,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大规模的城镇拆迁和旧区改造,新城镇拓展和建设,外来人员不断增加,社会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辖区居住外来人口多,建筑项目多,造成人口结构复杂。
四是弱势群体不断增加。老龄人口呈上升趋势,下岗失业人员居高不下、妇女儿童在社区常住比例不断增加,这些群体更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因而需要社区具备相应的体系功能。
五是城区建设引起的拆迁、土地征用、安置补偿、归正人员就业等内部矛盾。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利益的调整,社区内出现的矛盾将呈现内容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原因复杂化的新特点,群体性纠纷呈上升趋势,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仅仅依靠民间调解方式远远不够。维护社会稳定,依法调处人民内部矛盾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这些重大变化,并且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强化社区法治建设,增强社区功能。特别是大力加强城郊社区建设,依靠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然而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要靠法制。只有把社区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以民主化、法治化促进社区建设和管理,才能维护社区社会稳定,保障社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顺利发展。
二、紧抓机遇,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社区”的创建活动
加强社区民主法治建设是新形势下社区管理自治的新课题。我们在充分认识加强社区民主法治建设重要性的同时,要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社区”的创建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调动社区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其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社区自治机制,对于规范社区事务管理,维护社区社会稳定,促进社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尧化街道尧辰社区十分重视创建活动的开展。首先,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是关键。成立社区民主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社区民主法治工作的领导。其次,虚心向友邻社区学习。结合本社区实际借鉴好的经验、提升社区管理的新方法。三是选聘人才,配强班子。社区工作好不好,班子建设很重要,为了加强社区队伍建设,社区选配了一支具有一定素质和协调办事能力,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工作者进入班子,让其更为充分的施展才能,使社区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为创建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摸索健全社区民主法治的新载体
构筑新载体是社区民主法治工作的有效抓手和途径。首先,构筑新的组织载体,是社区依法治理的立身之本。2011年4月,为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构建新的工作平台。尧化街道尧辰社区筹建社区“一站式”事务受理中心,它提供4项功能:一是行政事务受理功能。涉及计生妇联,代办相关行政性事务,提供法律、法规、政策、信息咨询服务,居民需要找政府反映和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个“一站式”窗口得到“一条龙”服务,密切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二是社会事务服务功能。可为居民办理申请低保、大病救助、残疾人服务、居家养老等;三是劳动社会保障功能。社区人员再就业登记、退休工人管理、职业介绍与指导等事务;四是社区综治民调。社区调委会在上级司法部门业务指导下,承担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职能,对辖区内的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综合调处和服务。
其次,构筑新的活动载体是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的立身之所。形式多样,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律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是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尧化街道尧辰社区以“五五”普法工作为基础,围绕“六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积极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即:利用法制宣传栏,针对性地宣传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建立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邀请政法战线和离退休人员,参与社区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人民调解,给社区工作的展开添上了翅膀;设立一只法律服务联系箱,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居民遇到法律问题,为其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开展法律进社区系列活动,为居民提供“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方便之钥。
第三,建立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网络。社区建立安帮组,在做好延伸帮教的同时,积极拓宽归正人员的就业渠道,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归正人员的重新违法犯罪。
四、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凸显的征地纠纷、拆迁纠纷、物业纠纷、改制纠纷、医患纠纷、劳资纠纷、污染纠纷、借贷纠纷以及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纠纷,这9类纠纷最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并很可能转化成社会风险。它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更加复杂、深层的根源,也因此成为中国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调查显示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医疗安全、生产安全与网路安全成为当今引发社会矛盾最敏感的导火线,而政府失去公信、社会失去诚信又成为隐藏在这些导火线背后的“炸药包”。由此,我们必须正视社会矛盾,通过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建立健全机制,让老百姓有“民意”可以与政府有效对接,有“民怨”可以与政府平等对话,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要正确解决和处理诸类纠纷矛盾,防止这些矛盾的发生甚至激化,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就要广泛开展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我们深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化解民事纠纷矛盾的处理方式,原因在于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时具有不伤感情、成本低、效率高的工作特色。同时作为基层调解员具有介入早、零距离、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方法灵活、容易执行等特点。栖霞区某项目建设中,因企业改制,有8名职工下岗代劳。因拆迁分歧,阻止拆迁,矛盾激化到出手伤人,出动警力,历时3年,未达成拆迁协议。为推进城市化建设,确保人性化拆迁工作顺利实施。尧化街道尧辰社区介入调解该项纠纷,社区调解员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排除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抓住主要矛盾,掌握人员的思想动态,根据群众现实环境和需求,对症下药,开展对当事人教育疏导,各个击破,顺利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该案例的成功调解得到尧化街道领导的高度赞扬,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为新尧新城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体现了基层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独到之处。同时可以看出,人民调解员植根基层、贴近群众,易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具有独特优势。因此,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创新,提高基层社区纠纷的监控率和快速处置反应能力,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保障,是新形势下创新基层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的好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小区居住人口不断增多,民众诉求呈多元化趋势,矛盾纠纷也将不断尖锐。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应当重视社区各项工作的建设,对社区建设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围绕“法律进社区”和加强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为社区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正确倾听群众诉求,及时化解基层社区矛盾纠纷,引导居民走法治化轨道,形成民众知法、守法,正确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法制氛围,才能促进小区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促进社区民主法治建设,从而达到促进社区社会安定和谐有序。

㈥ 如何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法治化中的核心作用

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最基本、专最直接、最有效的属力量。管长远要靠制度,要向制度要长效。必须把握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创新基层治理法治化制度,把法治建设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一要充分发挥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把基层党组织的多种优势转化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要资源,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制度创新。二要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基层法治建设,确立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制度,着力解决制约法治建设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法治化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三要健全基层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党建工作的引领指导和统筹协调制度,完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推动街道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等服务网络建设,形成开放式、综合性、互通式服务体制。健全党员干部宗旨教育、廉政教育和法治教育制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㈦ 从哪些方面着力来建设法治型党组织

建设法治型复党组织的主要措施:制要切实加强党组织依法执政和依法办事能力建设,加强党对法治苏州建设的领导,改进党委领导方式,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要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履职能力建设,牢固树立法治信念,加强法治学习培训,积极推动法治实践;要切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制度体系,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深入推进作风建设;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依法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引领保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法治型党组织引领下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机制、法治市场建设工作机制、法治社会建设工作机制。

㈧ 如何在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中 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社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水平,加快我市文明和谐社区建设进程,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要求,结合全市实际,现就在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提出如下意见:一、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1、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根据工作需要和社区党组织建设实际,在具备条件的社区建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实行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基本组织构架。加快在社区各类文体协会、社会团体中建立党支部,在居民小区建立地缘型、趣缘型、业缘型等功能型党小组。积极推进在商务楼宇、商业网点、专业市场和“两类”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2、健全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加强和改进居民委员会建设,选优配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健全其它群众自治组织,社区成立民主议事会,居民小区成立管理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根据小区规模,成立由党小组长、楼栋长以及卫生委员、治安委员、文体委员、物业管理员等“两长四员”组成的若干个管理小组。小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小区党支部书记担任,成员由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和综治维稳等相关责任人员组成。管理规范、服务半径较大的物业公司经理,规模较大的小区业主委员会负责人,可以通过民主程序担任居委会副主任。推行党建、民政、综治网格化统筹管理,进一步强化自治组织对社区的管理和服务。3、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根据发展需要,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培育、发展和壮大社会慈善组织、科普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各类社会组织,并为他们开展服务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到2015年,全市社区社会组织数量要达到800个。对新成立的社会组织要执行登记备案制度,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由社区党组织备案,符合登记条件后,再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4、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实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管理制度,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每个社区都要建立志愿者服务站,并按照居民总人口的5—10%比例吸纳志愿者,每个居民小区至少成立1支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干部和在社区居住的党员都要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力争到2015年社区志愿者注册率达到居民人口10%以上,有效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二、理顺社区党组织与相关组织的工作关系5、强化对居民委员会的领导。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改进工作方式,支持和保障居民委员会充分行使职权,及时帮助解决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领导、指导和督促居民委员会深入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民主自治实践活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实行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的相关制度,确保社区党建与和谐社区建设紧密结合,保证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6、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社区党组织要积极协调辖区内各类社会组织围绕服务居民等方面开展活动,并在组织运作、活动场地、服务设施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对参与社区管理服务作用突出、深受居民欢迎的社会组织,积极向政府争取“以奖代补”政策对其进行奖励或协调争取社会各界的赞助支持。引导社区各类志愿者广泛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既要组织好社区居民开展互助性服务,又要大力支持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使之成为推进社区工作的重要力量。7、加强对辖区内物业公司的指导和监督。赋予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内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职能,对辖区内的物业公司实行物业主管部门与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全面实行居民小区物业准入制度,凡物业公司进驻小区开展物业服务都要经社区党组织同意,有条件的街道社区党组织也可成立物业公司直接参与物业管理。社区党组织每年末要组织业主委员会或居民代表对物业公司的服务情况进行评议,群众满意率达不到50%的,依法解除物业服务合同。8、协调驻区单位共驻共建。积极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研究探索社区“大党委制”,选聘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深入落实“八联八共”机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重大事项通报等制度,加强社区党组织与区域内各单位基层党组织的沟通与联系,驻区单位要把服务性、公益性、社会性事业向社区开放,为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进一步强化驻区单位共驻共建责任,每年初由县(市、区)委组织部牵头,组织驻区单位与所在社区签订共建协议,作出共建承诺,并引导、督促驻区单位党员和职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探索建立驻区单位社区建设责任评价体系,推动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三、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9、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完善以市、县(市、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站(“一站式”服务大厅)为主体,各类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和“爱心超市”、平价超市为补充的社区服务网络,努力为社区不同需求的居民群众提供社会化服务。要把与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供水、供电、排水、电力、物业管理等职能整合到社区综合服务站,主管部门要委派专人驻区开展服务。社区党组织要指导和组织居委会和社区各类组织,广泛开展社区物业、就业、医疗、文体、治安等社区公共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全方位满足社区群众的多元化服务需求。10、活化社区服务载体。搭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平台,利用“民情直通车”、互联网社区博客等形式,着力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建立在职党员进社区制度,每名在职党员都要及时到社区报到,编入所居住小区党支部,过双重组织生活,有能力的在职党员都要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每年“七一”期间,社区党组织要集中评选表彰优秀在职党员。深入开展“三必到五必访”活动,组织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每人联系3-5户居民,做到居民有突发事情、有不满情绪、有家庭纠纷必到,对困难家庭、住院病人、下岗失业人员、劳教释放人员、孤寡老人必访。11、加强社区阵地建设。深入推进社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确保达到“六有”标准,即:有固定活动场所、有“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有现代化办公设施、有先进的电教远教设备、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有齐全的档案资料。“十二五”期间,全市符合“六有”标准的社区党组织要达到100%,达标社区(服务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精品社区(服务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示范社区(服务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建成数量要分别达到社区总数的30%、30%、40%。加大社区活动场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在社区服务半径2公里范围内至少有一处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室外休闲活动广场,在社区服务半径1公里范围内至少有一处体育健身路径,全面提升社区基础建设水平。12、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创新社区文化理念,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文化活动规划。搭建社区文化平台,满足社区居民读书看报、修身养性等文化服务需求,着力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养。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邻里互助、联谊联欢和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每个社区党组织至少要打造1个特色鲜明、影响力强的社区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文化资源,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居民联欢、秧歌赛、书画展以及节日民俗、文化娱乐、“邻居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四、加强社区干部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13、扩大社区干部队伍来源渠道。选好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与居委会主任、综合服务站站长“一肩挑”。注重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科级后备干部到社区担任党组织书记或居委会主任,选派退长当员处科级干部到社区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同时,注重从优秀的公益岗位人员、高校毕业生、大学生志愿者等社会人才中公开选拔社区干部,工资补贴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县(市、区)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行政事业编制解决社区干部身份问题,逐步实现社区干部队伍职业化。支持群团组织负责人、社区民警通过民主程序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居委会副主任。整合劳动、民政、计生、综治等公益岗位人员力量,由社区党组织统筹使用。基层党政部门要下派优秀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充实社区组织工作力量。注重发展居民党员,壮大居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每个社区每年至少发展1-2名居民党员,并把其作为社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14、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社区工作需要,制定培训规划,强化社区干部能力建设。依托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及时开展新当选或新任社区干部业务培训,每年社区干部要进行一次岗位轮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60小时。积极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到省内外高校进行社会工作、社区建设的专项培训。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干部特别是优秀后备干部进行社会工作职业能力教育,到2015年,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至少有3名社区干部取得社会工作本科学历。鼓励社区干部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的,聘任制的社区干部,其工资待遇按照取得相应的资格分别上浮5%、10%、15%,从财政拨付的社区工作经费中列支;财政开支的事业编制干部按照取得相应的资格兑现职称工资。15、关心社区干部成长进步。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可定为科级干部或上挂街道党政副职,特殊情况的可享受科级干部待遇。坚持把优秀居委会工作人员、社会组织成员、社区志愿者、物业公司员工培养发展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社区干部。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干部参与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选举,推荐为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加大从社区各类组织的优秀成员中选拔后备干部工作力度,特别优秀的可推荐为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对工作成绩突出、居民群众满意的社区干部及时给予宣传、表彰和奖励。16、提高社区干部待遇。现任社区党组织书记不是行政或事业编制的,要逐步给予解决。建立社区干部工资和生活补贴标准增长机制,到2015年,社区干部工资、补贴标准要达到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为现任社区干部足额缴纳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有条件的地方逐步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街道(办事处)每年要为社区干部进行一次体检,对生活困难或者家庭负担重的干部要及时给予帮助。五、加强社区党建和工作机制建设17、强化社区党建领导机制。要把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根据社区党建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领导和工作力量。实行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社区、县(市、区)直部门帮扶社区制度,把社区党建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和考核奖惩机制,强化经常性督办检查指导,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社区各类组织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考评,并抓好结果运用。18、建立社区矛盾调处机制。社区党组织要牵头组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矛盾调解工作站,依托民情在线网络及党员民情信息员队伍,掌握群众诉求,解决矛盾纠纷。按照“懂政治、懂法律、懂政策,会做群众工作”的“三懂一会”目标要求,从“五老”人员、在职党员以及退休的法官、检察官、警官当中选聘专兼职调解员,强化社区矛盾调处工作力量。要对社区党员干部进行化解医患、劳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物业管理等矛盾问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社区党组织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19、完善社区党组织监督机制。社区党组织要组织居民有序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听证活动,特别是通过民情在线、民情直通车、党代表工作室等形式对县(市、区)直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进行反馈,每年末组织群众对市政单位、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开展服务情况进行评议。城市拆迁、道路改建等事项须征得社区党组织同意。驻区单位评选先进,政府公务员及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拔使用、评选先优、晋职晋级需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20、健全社区党建和工作投入机制。要将社区工作经费、人员报酬以及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建立起稳步增长、保障有力的投入机制。按照每个社区每年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拨付社区工作经费,社区取暖费、水电费、基础设施维护费由县(市、区)财政另行据实报销。社区党建工作经费按照《黑龙江省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办法》(黑组通字〔2012〕49号)执行。县(市、区)委主管领导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对社区办公用房和公益性服务场所的用水、用电、用热和通信网络等设施,给予优先优惠安装,并执行居民生活收费标准。落实社区各项经费情况要纳入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实行重点考核督办。社区各项经费实行银行专户管理,分帐核算,定期向社区群众公开使用情况。普遍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凡依法应由社区组织协调的事项,要为社区组织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给社区组织办的有关服务事项,要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如何在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中 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㈨ 如何加强社区党支部建设和发挥党支部在社区的建设中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民主法制建设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工作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大量出现,对党提出了如何通过社区加强对这些组织的领导的新课题;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新体制,使社区在城市管理和基层政权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对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政权建设中担负政治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改革的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原来由机关、企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趋向社会化,人民群众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活动趋向多样化,社区工作已经成为党组织开展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社区已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密切党群关系、更好地体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新领域、新途径。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坚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的现实需要。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战略意义,切实增强做好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明确社区党建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一)主要目标:经过两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基本消除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空白点”,全面加强党对社区内各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克服党在基层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增强党的基层工作的有效性;拓展和延伸街道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和健全社区党建工作网络,积极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委会党支部为基础,街道辖区全体党员为主体,辖区内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新机制,增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真正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高质量的党内活动,开创城区党的基层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要求:
1、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各区要建立综合党委,各街道要建立综合党总支,配备专职人员,专门负责辖区内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社区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无主管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区、街道兴办的专业市场等新经济、新社会组织,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并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的,应单独建立党组织;不具备条件单独建立党组织的单位,要按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或明确挂靠党组织;对没有党员的单位,街道党工委要明确党组织、党员工作责任区,从街道机关和居委会党支部中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负责抓好这些单位的党的工作。各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专业市场的业务主管部门要对所属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专业市场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切实负起责任。
2、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要积极探索既符合党章的基本要求,又适应社区党建工作需要的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分类分层次建立和健全适应各类党员特点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街道党工委在落实正常的党内日常教育管理制度的同时,要通过街道机关党支部与居委会党支部结对共建、街道党员干部担任居委会党支部社区党建指导员等办法,充分发挥好街道党员在社区党建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要认真做好党员组织关系的转移工作。凡解除合同、企业内退、部队复员和大中专毕业后尚未就业的党员,国有、集体企业退休的中层干部以下的党员,区属企事业单位退休的党员,其党的组织关系由本人在原单位党组织开具党的组织关系介绍信,按规定程序到居住地所在区委组织部办理接转手续,转入居住地党组织。人户分离的退休党员,其党的组织关系一般应转到居住地党组织。在社区内经商务工的外来流动党员,工作时间在半年以内的,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所在单位党组织或指定的联合党支部的活动;工作时间在半年以上的,一般应将组织关系转到所在单位党组织,或由街道党工委将其编入一个支部。要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作用,明确党员在社区工作中的政治责任,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群众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要建立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组织活动的制度,探索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共同管理党员的新途径。居住在社区内的在职党员,要发挥好在社会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特别要参与社区的各种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活动。居委会党支部要为社区在职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舞台。要建立在职党员信息卡、联系册,可通过成立社区党员之家、志愿者服务队、党员责任区等形式,把居民区中的在职党员组织起来,经常性地开展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各类活动。居委会党支部要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建立联系制度,对在职党员在社区中发挥作用及表现情况,应及时向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沟通、反馈。对居民区中的退休党员,要在搞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工作的同时,做好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工作,使他们始终保持正确的理想信念,继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认真做好社区的发展党员工作。社区各类党组织要重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拓宽党的发展工作的视野,积极探索发展党员工作的新方法。要把社区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放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抓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通过教育、考察,及时把符合入党条件的各种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克服这些组织中党的力量相对薄弱的状况。受街道、居委会党组织委派到无党员单位担任党建工作联络员的党员要切实发挥作用,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应把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作为重点工作,为这些单位建立党组织积极创造条件。
4、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建设。区委、街道党工委是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核心,对社区党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负全面责任,要逐步探索和建立协调社区各类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机制。区委、街道党工委可分别与辖区内单位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指导和协调辖区内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的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定期开展活动,及时通报情况、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协调工作。社区内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是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对搞好社区建设和管理负有共同责任,要积极参与、自觉支持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两个文明建设。
5、切实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要按照加强管理与完善服务相结合、条管与块管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党对各类群团组织的领导,增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各类群团组织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按照各自的章程在社区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无主管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青联等组织。社区各类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群众工作的优势,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要通过党员担任群团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负责人等办法,实现党对这些组织的有效领导。在群众参与的各种健康文化、体育活动而自发组织的群体中,要通过其中的党员发挥骨干作用来增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
三、提高街道、居委会党组织领导社区党建工作的能力
1、加强街道党工委建设。街道党工委作为区委的派出机构,担负着领导、组织、协调社区工作的重要政治责任,必须通过选好配强、交流轮岗和加强培训等各种措施,不断优化街道党工委班子的结构,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随着社区党建工作任务的不断加重,可从实际需要出发,适当增加街道党务干部的比例和职数,明确社区党建工作的任务,落实社区党建工作的措施,更好地发挥街道党工委在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组织、协调和主导作用。
2、加强居委会党支部建设。针对自谋职业、解除合同、企业内退、部队复员和大中专毕业后还未就业的党员组织关系逐步转到社区,社区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工作量日益加大的新情况,要按照党章规定,本着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原则,适当调整居委会党组织设置。对新建的新村小区要及时建立居委会和居委会党组织。未建居委会的新村小区中,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且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的,要单独建立党支部;对不具备条件单独建立党支部的,要建立联合支部或明确挂靠党组织。要进一步配强居委会党组织负责人,并把居委会党组织领导成员的选配与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改善和提高居委会党组织成员的结构和素质。

㈩ 如何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在社区创建服务型党组织,要从每一名党员和社区干部抓起
对于每一名社区党员和干部,我们都要加强教育和培养。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帮助他们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通过提高他们的能力,促进党员服务意识的增强。并组织党员志愿者队伍,对社区内的孤寡五保、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帮扶。
除了社区党支部的党员,居住在社区内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也要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组织他们做好社区服务。主动帮助社区群众办理一些事情,方便群众办事,方便群众生活。
二、在社区创建服务型党组织,要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
社区党组织,都要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针对不同的情况,提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
社区党员干部要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耐心倾听群众的诉求,在职责范围内主动迅速解决。能够马上办的,绝不拖沓;不能立即办的,要耐心解释,并帮助群众尽快解决;不能够办的,要耐心细致的解释政策,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不仅仅要等待群众上门办事还要主动走入群众家中,特别是困难户家中主动上门服务。
三、在社区创建服务型党组织,要从各项服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抓起
社区基层党组织完善各项服务制度,例如代办员制度等。并抓好制度的执行和监督。通过完善的服务制度体系,主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办理各种事项,为群众。着重关心困难家庭,想办法主动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只要社区党组织坚定梳理群众观念,做好耐心细致的服务工作,每名党员都把自己当做人民的服务员,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一定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热点内容
法律责任故事 发布:2025-01-10 07:47:53 浏览:699
南京法官的 发布:2025-01-10 07:46:59 浏览:731
法院陈述词 发布:2025-01-10 07:26:44 浏览:951
四川师范大学非全日制法律硕士 发布:2025-01-10 07:25:19 浏览:508
补偿责任的法律规定 发布:2025-01-10 07:25:17 浏览:616
新劳动法十年工龄年假吗 发布:2025-01-10 07:23:43 浏览:89
18以后承担法律责任么 发布:2025-01-10 06:42:49 浏览:142
行政法中的授权理论 发布:2025-01-10 06:32:37 浏览:852
被告的妻子负连带责任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发布:2025-01-10 06:24:07 浏览:719
宜良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1-10 06:22:46 浏览: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