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九
⑴ 刑事犯罪构成的四要件
犯罪构成的四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⑵ 1979年《刑法》第9条关于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从旧兼从轻的原则。从旧兼从轻的原则是怎样的原则
刑法的“从旧兼从轻”原则,用最简单的话理解就是:“有利于被告人”的准则。
刑法内的该规定主容要是针对我国1979年旧刑法和1997年现行刑法之间的矛盾问题,且主要是针对新刑法溯及力的问题。即新刑法对公布之前的行为是否认为是犯罪问题,以及如何适用等问题。
“从旧兼从轻”原则具体举例说明:
首先,当遇到一个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颁布以前,此时要考虑的是先适用旧刑法,即行为时的法律规定(从旧)。
其次考虑,如果是适用新的刑法更有利于被告人的话,如不认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处罚较轻的话,则应该对被告人使用新刑法。
其次,如果是适用旧法更有利于被告人的话,如旧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是旧法规定的刑罚更轻时则对被告人适用旧法。
最后,根据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适用旧法还新法,既所谓的“从旧兼从轻”原则。
“从旧兼从轻”原则是我国处理各种法律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除了刑法适用外,其他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也都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⑶ 对祖国有贡献的奖励属于刑法的第几条
一名为国家创造数百亿效益的科学家,因贪污被判入狱。公众对此热议,能否“法外开恩”对其减轻处罚或者不处罚,让他戴罪立功为国家多做贡献呢?今天,“四哥有法说”借助两个案例,让大家了解一下我国刑法中“法外开恩”规定。
一、案例:明星科学家因贪污科研经费被逮捕
今天讲的这个科学家,曾是中国最年轻的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宁。他是一位光环加身的“明星科学家”,获得国家级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和省部级二等奖2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成就奖一等奖……
2014年10月1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公布巡视整改情况。通报说,审计署审计发现5所大学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问题,其中涉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等人承担的由农业部牵头组织实施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有关课题。李宁等人被依法逮捕。2014年10月3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初步查明,李宁利用职务便利,以虚假发票和事项套取科研经费转入本人控制公司方式,先后涉嫌贪污公款2000余万元。
二、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犯罪,能否“法外开恩”?
在法院开庭审理过程中,李宁也曾以自己的贡献自辩:六次获得过国家科技大奖,为国家创造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至少也超过数百亿元。其意就是为罪开脱,希望司法机关看在他为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份上,从轻发落。
此案一出,受到了舆论、尤其是学术圈的广泛关注。公众对科学家犯罪也持宽容态度,不少人认为,让科学家坐牢属于浪费科研资源,应当“法外开恩”让他们不脱离工作岗位戴罪立功。但也有些人认为,李宁的身份不会左右法律的目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人能够抹煞李宁曾经做出的突出贡献,但是成绩不能成为对无罪的担保,更不会构成对罪行的冲抵。
2020年1月3日,吉林省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李宁及同案他人贪污一案,对被告人李宁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对贪污所得财物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三、我国法律有“法外开恩”条款,但很少适用
“法外开恩”并不只在影视作品中的封建社会出现,我国刑法也有类似规定。
《刑法》第六十三条【减轻处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
⑷ 中国刑法的目录
目录:
第一章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二章犯罪
第三章刑罚版
第四章刑罚的具权体运用
第五章其他规定
⑸ 刑法修正案九死刑罪行减少对诉讼实务有什么影响 1500字文章
继刑法修正案(八)减少13个死刑罪名、保留55个死刑罪名之后,历经三次审议、于8月29日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再减少9个死刑罪名。
“在执行少杀、慎杀、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的死刑政策方面,刑法修正案(九)又迈出坚实一步。”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赵秉志对刑法修正案(九)减少死刑罪名非常认同。
应进一步取消非暴力犯罪死刑
刑法修正案(九)取消了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伪造货币罪,集资诈骗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战时造谣惑众罪等9个死刑罪名。
1998年10月5日,我国签署《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公约对死刑的适用范围作了严格限制,只有“最严重的犯罪”才可以判处死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解释称,死刑要跟剥夺他人生命的暴力犯罪有关。有学者考证过,实践中最常用死刑的,分别是故意杀人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和毒品犯罪,而一些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少之又少。
“进一步削减非暴力犯罪的死刑,逐步将死刑只适用于那些侵犯公民、社会和国家重大利益的极其严重的犯罪,是慎用死刑政策内涵所决定的。即便是危害最严重的非暴力犯罪,也应基本归诸于不可杀、不宜杀之列,这才是少杀、慎杀刑事政策的真正体现。”赵秉志指出,慎杀少杀、可杀可不杀的坚决不杀、防止错杀是我国对待死刑的一贯立场。当然,受现实国情民意所影响,贪污罪、受贿罪和走私、贩卖、制造毒品犯罪等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现阶段尚不宜贸然废止,但也应显著提高其死刑的适用标准,以严格限制与减少死刑之适用,并根据社会发展状况作持续深入努力,力争在2020年左右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时能废止这部分犯罪的死刑。
“我国对死刑的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对死刑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接受了死刑存在负面问题的观点。相比其他国家的刑法,我国一些罪名被规定为死刑确实过重。”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指出,比如非暴力犯罪没有剥夺他人生命,但我国将其列入死刑。应罚当其罪,否则从公平上讲确实不合理。从预防上讲,没有证据证明,一类犯罪适用死刑对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有明显效果。比如法国在1980年废除死刑,废除死刑前后,犯罪变化波动并不明显;前苏联冻结死刑,冻结前后犯罪变化波动也不明显。我国的贪污罪最高可处死刑,但是每年还是有很多贪污犯被定罪量刑。可以说,实践证明,死刑并不能阻挡犯罪的发生,没有证据证明死刑对犯罪预防有明显效果。
老年人免死年龄应再放宽一些
2012年年初,出生于1940年3月的王伦业贩运4公斤毒品,因当时不满75周岁,在一审、二审判决时均被法院判处死刑。后因在死刑复核阶段其年满75岁,被最高人民法院直接改判为无期徒刑。被称为我国75岁死刑复核第一案。
赵秉志对此案十分关注,并指出此案具有参考意义。刑法修正案(八)中对此作了相关调整,也就是说不管犯罪时年龄多大,审判时已满75周岁,均不判处这些人死刑。出于我们传统和现代文明的考虑,给老年人一种人道关怀,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犯罪,给他们死刑之外的应有惩罚,已经足以罚当其罪。
“但应当注意的是,刑法修正案(九)对上次修正案中所创设的老年人免死制度并未进一步修改完善。目前的老年人免死制度不够彻底,而且75岁的年龄规定也过高。”赵秉志强调,立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希望未来死刑改革能够对这些方面加以补充完善。
完全废止死刑需经历漫长过程
“刑法修正案(九)再减少9个死刑罪名。但这仍然不够,我国目前还保留死刑的罪名有46个,而且死刑还包括了非暴力犯罪,显而易见是不太合理的,与国际死刑评价体系还有较大出入。”阮齐林说。
阮齐林指出,欧盟的价值理念是死刑本身就是一种不人道的刑罚,不应该适用于惩罚人类的方式,因此将死刑废除的同时还设置了一个限制条件,如果加入欧盟则必须无死刑。
“保留死刑的国家死刑的适用范围也很窄,仅限于暴力致命或毒品犯罪,并且实际执行的很少。比如美国是保留死刑的国家,一年判处死刑不到100人,审判程序十分漫长。日本一年真正执行死刑的数量几乎不超过10人。”阮齐林说。
据统计,在联合国现有的193个成员国中,已有近150个国家取消或者不再适用死刑。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国家保留死刑。
“因为死刑制度问题,我国在司法合作上也曾出现障碍,比如引渡。部分国家拒绝将犯人引渡给有死刑的国家,有死刑的国家必须承诺不判死刑才可以进行引渡。而若我国未经审判直接答应不判死刑,也十分不妥。”阮齐林称,当然,要完全废止死刑同样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⑹ 电大刑法学 刑法修正案草案在哪些方面作出了重要修改
刑法修正案( 九) 草案的七大变化:
参考人大网资料:http://www.npc.gov.cn/npc/zgrdzz/2014-12/02/content_1887853.htm
变化一:“少杀、慎杀”理念下,拟再减9个死刑罪名
此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草案,取消了9个死刑罪名: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伪造货币罪,集资诈骗罪,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战时造谣惑众罪。
变化二:加大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的惩治力度
草案增加了制作资料、散发资料、发布信息、当面讲授等方式或通过音视频、信息网络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犯罪,以暴力、胁迫等方式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着、佩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服饰标志的犯罪等规定。
变化三:出售或非法提供个人信息、网传虚假信息都将入刑
变化四:收买妇女、儿童的行为一律作出犯罪评价
修改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扩大适用范围,同时加大对情节恶劣情形的惩处力度。修改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对于收买妇女、儿童的行为一律作出犯罪评价。
变化五:反腐的“制度笼子”再扎紧
原则规定数额较大或者情节较重、数额巨大或者情节严重、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三种情况,相应规定三档刑罚,并对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保留适用死刑。
变化六:买卖、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护照,组织考试作弊将入罪
变化七:多种危险驾驶行为将追刑责,司法秩序进一步规范
⑺ 刑法修正案九会不会对今年司法考试、刑法学专业考研产生影响
您好,刑法修正案九还没有通过,司法考试大纲也没有公布,您现在准备司法考试,就按照独角兽网校老师的讲解复习,把基础知识掌握住,以后有变化后,再掌握变化的部分,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未来的变化谁也说不准。
⑻ 最新刑法修正案九对己判刑的可以申诉重审吗
我国刑法来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源从罪刑法定原则中必然引申出刑法不溯及既往的派生原则。因此,我国刑法原则上否认刑法具有溯及力。但从有利于被告
《刑法学》
的原则出发,对于那些旧法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重,而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行为,例外地承认刑法的溯及力。申言之,我国刑法关于刑法的溯及力,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我国刑法第1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⑼ 刑法马克昌高铭暄第六版和第七版有什么区别
您好,一般在第五版的前言部分会有此次修订的修改部分,您可以去仔细查看一下,
⑽ 刑法学的启蒙
陈兴良先生在刑法学界享有盛誉,他有一贯的独立的学术立场,有一个刑法学家必须具备的深邃的眼光。当前,注释法学在我国的刑法学界居于独尊的地位,刑法学理论被简单地归结为刑法教义学,分析法规范者众,探询规范背后的法律思想者寡。针对这一现象,陈先生百忙之余出版了他的又一力作——《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 2003年第2版),从而使得我辈有幸从刑法思想史的角度获取了关于刑法理论知识的新鲜空气。综观全局,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结构新颖,纵横有致
全书共分为十章,按历史顺序分别介绍了10位刑法先哲的刑法思想,从第二章开始,每一位思想家的思想都是对前人思想的继承与突破。就刑法思想发展的历程来说,其脉络清晰自然,没有生硬感。每一章又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大概介绍每一位刑法先哲的主要思想,使我们对该章内容有个总体的印象,紧接着作者又着重介绍了他们关于犯罪与刑法理论的独特见解,最后再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客观的总结,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这样,在纵向和横向结构上都显得非常紧凑与连贯。
二、 语言简练,力求平实
每一位刑法先哲的思想都是其毕生心血的凝结,要了解以及完全弄懂他们的刑法思想
并不容易。尤其是对广大学生来说,一本好书首先是要能够看明白,只有能够看明白,才有进一步深化理解的可能。目前,学界的许多著作,以翻译著作为甚,其生硬晦涩的程度,令研究该领域的专家学者都感到不知所云。无疑,《刑法的启蒙》在语言的运用方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举书中任一章的标题为例,如第七章“龙勃卢梭:遭遇基因”。我们都知道龙氏将实证的方法引入到犯罪现象的研究中,并因此第一个提出“天生犯罪人”这个概念,而其所要说的正是遗传因子——基因在导致犯罪结果中的作用这样一个道理。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把龙氏思想的精要概括出来,这一方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严谨的写作态度。
三、 引证精确,着眼原旨
由于该书的主体内容是列位刑法先哲的刑法思想的再现,因此怎样才能力保他们思想的
原旨是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为此,作者引经据典,大量引证与这些思想联系最密切的资料。例如,在第五章“康德:弘扬道义”中,作者引证了十四本书,其中九本为翻译过来的著作,而引用康德原创之作竟然有十四处之多,因此权威性较强,极具参考价值,也可以免去读者查资料之累。从这些可以看出,作者在有关资料的使用方面多么的煞费苦心,从中我们似乎也应有所启发。
四、 功底深厚、凸显品格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感动,该书虽是作者的随笔之作,但从书中我却能感受到
作者不仅有深厚的学术功底,而且其学术品格亦非常高尚。
先从作者的学术功底说起,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提到“没有深厚的文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术研究,这始终是我的一种信念”,没有真正用心去读完这本书的人,以为作者在说客套话。还是从著作的本身去看这个话题,该书是对刑法思想史上10位著名刑法学家的刑法思想的阐释,可以归为刑法思想史的范畴。自古至今,在刑法学领域内建树者浩繁。但显然,作者并不是随便罗列了10位刑法学家的思想来进行评述的:从刑事古典学派,到刑事人类学派,再到刑事社会学派;从贝卡尼亚的“罪行法定”,到龙勃卢梭的“天生犯罪人论”,再到李斯特的“关切目的”。作者在清晰地勾勒了刑法学的发展足迹的同时也印证了刑法学发展的艰辛历程。这样的选材,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使得读者在看该书的同时也从整体上把握了刑法思想发展的历史,对于读者刑法学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该书还可以凸现作者的学术品格,目前法学界的风气是书越写越厚,读的人却越来越少。而作者的这本书虽然只有区区20万字,但内容却十分丰富,读了令人回味,绝不是用以“取功名”的资本。此外,作者在这本书中坚持了自己独特的建构罪与刑为中心的刑法理论体系,其学术立场的坚定着实令人钦佩。
然而,一本好书并非指其完美无缺。对于书中刑法先哲们的刑法思想,作者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价值定位,书中并没有体现出作者太多的个人思想,对于受启蒙者来说,整本书犹如是资料的一种简单堆砌。另外,后一位的刑法学家的思想总是建立在对前人思想理性思辩的基础之上,这就在方法论上给我们提供了启示,但何为理性,书中涉及该词的地方很多,作者并没有给出详细的阐释,这也许是作者的疏漏。然就我个人看来,《刑法的启蒙》仍是一本难得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