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道德国家
1. 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如何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治和德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版经济发展的社权会主义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律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1)法律道德国家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坚持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注重道德的法律化和规范功能。即通过科学立法把国家中大多数的政治道德、经济道德、社会道德、文化道德、生态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的普遍要求法律化,使之转变为国家意志,成为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
一般来讲,道德是法律正当性、合理性的基础,道德所要求或者禁止的,往往是法律做出相关规定的重要依据,因此大多数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社会行为的立法,都是道德法律化的结果。
2. 治理国家主要依靠法律还是道德
治理国家还是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以下为观点:
1.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这是大家都接受的,但请注意,法律只是道德的底线。这句话本身就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来规范每个人的大部分行为的靠的是道德,而不是法律。可以这样说,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人的95%以上的行为都是在道德观念约束下的自主决定,而不是靠满脑子装的法律条文,事实上,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绝大部分人是不熟悉具体法律条文的。人们是在社会道德体系中生活,只有超越道德底线时才要用到法律,所以,我说,道德是抓老鼠的实体的活猫,法律只是吓唬老鼠的猫的画像,而我们很多同学正好颠倒了这一关系。
2.法律需要道德来维持。对于这一点,我只想请大家看看近些年中国出现的一些法院高丶官犯法(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案件)和最近重庆打黑运动中全国著名辩护律师李庄等律师被逮捕等等现实的事件,你就会明白:法律不是万能的。不要“唯法律至上”,不要崇拜法律(当然也不可不要法律),法律自己只不是一个被人制定、参照和执行的工具。任何工具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和人发丶生丶关丶系,都存在一个道德伦理的问题,正如一把刀,作为工具,本身无所谓对人有利还是有害,但不同的人把他用在不同的场合,就会出现刀子切菜或者杀人的问题,有人因此而怪罪刀子是不道德的,是一个有害的东西,这是对刀子的冤枉。对待法律,我们不能贬低它的作用,也不可认为其是万能的。当法官和律师丧失道德约束时,再多的法律对他们也没有用,难道法官和律师还不懂法?也许有人会说,这些人最终还是靠法律来制裁的,是的,但前提是最终审判制裁这些人的另一些法官和律师必须是道德的,是有正义和良知的,否则徇私枉法还会无限循环。
3.法律永远不可能是完善的。任何法律都是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和某一方面的规定,但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何其多也,法律能对所有方面作出规定吗?法律需要对所有方面去作出规定吗?你上车要给老人孩子孕妇让座,法律要做出规定吗?你该怎么让座?你每天的一举一动都需要法律来规定吗?那法律专家非累死不可,而且即使累死他们也不可能让法律完善起来,任何法律只是道德的底线,法律只对人类生活中的极少一部分内容作出规定和约束,任何法律条文都存在司法解释权和自由裁量空间。我们怎么能够主要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和社会呢?
4.道德是内因,法律是外因。这一点也是公认的,法律是一种外在的强制约束力,道德是内在的自律,是内因(实际上道德也是来自外界而非天生的规范,但是道德素质一旦在人身上具备,就与自身溶于一体)。任何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法律的公平正义必须通过道德才能真正得以维护,所谓用权力制约权力,用法律维护丶法律,都只能说是片面的正确。
5.历史证明:完善的道德体系比完善的法律体系更重要。中国之所以能够维持几千年的封建秩序,汉唐宋元明清等等朝代一般都存在几百年的政权,统治者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见得有今天的现代化管理这么先进,但是在当时完善的道德体系下,政权和社会秩序能够长期维持,不能不令我们深思。即便是朝代更替,后一朝代一般也会沿袭前朝的伦理道德体系,即我们所说的封建道德孔孟之道,哪怕是元代的蒙古人和清朝的满族人也会学习汉丶人的道德伦理,至于今天的韩国、日丶本、新加坡,多少也是受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影响的国家(当然这些国家也接受了大量西方道德伦理和价值观)。
6.我们不可以只靠法制就能够治理好国家。这是我们今天必须深刻认识并加以澄清的观点。很多人已经被陷入“唯法律才能治国”的误区。试想,如果我们只对每个孩子从小进行法制教育,放弃对他们的道德教育,举全国之力去进行立法、执法和司法建设,我们的国家会治理好吗?何况依靠法律来处理好一件事情,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其费用、成本和代价是很高的(既包括请律师的费用成本,也包括从立案、取证、审判和执行的时间成本等等);而如果依靠道德来治理国家,协调社会秩序,不需要老百姓诉诸法律,是最为直接、便捷和低成本的。
只有法律和道德互相辅助紧密结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才能够真正和谐稳定。
3. 道德和法律对国家和社会治理各有什么优缺点
谈谈道德和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没有法律是不行的。没有法律的约束,这世界和各个社会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了。谁的法律维护谁的社会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置身于社会的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中。这意味着,从个体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到丰功伟业之创造,均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或法律技能。中国的地理条件,文化,伦理道德,就形成了中国的国家的性质。不能与其它国家等同!因此,法律在国家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人都是社会中的人,离开社会,人就无法生存。人一出生,便生活在家庭和社会里,便和别人发生这种或那种联系。“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句话,就说明了个人如果离开别人帮助就无法成长和生存。人来到世界上,总要和别人发生关系。在家里要处理好与父母、兄弟、姐妹及夫妻的关系,在学校要处理好和老师、同学、工友们的关系,参加工作后要处理好和单位领导、同事、客户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上要处理好和朋友、亲戚等的关系。这些关系里面就包含着许多复杂的道德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德的作用十分宽泛.它几乎无处不在.并长期起作用。
人类的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即善法之形成过程;法律道德化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
凡是法治不及之处,皆是德治用武之地,法治不可能完全取代德治。德治是指在社会治理中对道德自律、道德教育、道德建设的重视和适用。法治与德治在社会治理中应是相辅相成、相互呼应的,即法律与道德双管齐下、“综合治理”。所谓道德的法律化,主要侧重于立法过程,指的是立法者将一定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或道德规则借助于立法程序以法律的、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法律与道德是两种性质不同而有关系密切的社会现象。
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在法律的范畴内,来讲到底源是不合适的,在道德底线钱讲法律也是扯淡的,但是我觉得这两个东西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在我看来法律基本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我记得在法律中有一个规定就是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公利益的同时要维护良好的道德风尚,这是法律的一条基本原则。
总结:
从这个案子可以看到,就算是法律有时候也不是万能的,更多意义上来讲,法律只是道德的最低限度,那个法律的规定,只是给法律的一个圆场说法而已。
5. 法律和道德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在中国社会 法律完善 却无人实施 所以治理上没有起到多大效果 但还是要说 有进步的 最起码比清朝好了许多 道德对社会起很大作用 可惜现在没人讲道德
6. 论述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一、联系:
1、相互制约
法律是通过立法、实施并强制执行的, 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而道德则是通过科学、正确的评价, 推动法律的废除、修改以及实施等。制约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行为, 都不会超越社会基本秩序的许可范围。
2、在内容上相互渗透, 相互重叠
在法律规章制度中, 会存在一些道德条款, 同样的, 在道德规范中, 也会有一些具有法律性质的条款。
法律中的很多规章制度都是通过道德规范演变而来的, 其中蕴含着道德精神;同样的, 在道德规范中, 也存在着很多具有法律性质的条款。尤其是在价值层面上, 两者之间更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知, 两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重叠的。
3、在地位上相互转化, 相互吸收
法律和道德两者之间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 都是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体来说,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道德规范中所规定的, 在法律中也会有所体现, 这也就体现了道德法律化的结果, 可见, 两者是相互吸收的。
4、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作用
法律和道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的。在社会的发展中, 法律和道德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法律应是以道德为基础的, 切不可认为法律是万能的。因此, 只有将法律和道德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 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区别:
1、产生的时间不同
据史料记载, 法律最早产生于奴隶社会, 在当时, 人类经过不断地发展, 逐渐进入到了私有制经济时期, 统治阶级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就产生了不成熟的法律体系。道德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的产生, 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道德, 例如:最初的宗教等等。
2、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强制制定、实施并执行的, 具有严格的程序性, 从而就使得法律具有强烈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而道德则是社会在潜移默化的发展过程中悄然形成的, 道德并没有具体的表现, 它是通过一个人的内心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规范的。
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
法律是对人的行为规范进行调整、规定, 并不涉及人的思想限制。而道德则更加全面, 对人的行为规范、思想等方面均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 在这其中, 更加注重对人的思想方面进行调整, 进而调整人的行为。
4、作用机制不同
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实施的, 若人违法犯罪, 就会依法受到处罚。而道德则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谴责的。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怎么样, 和法律并不相关。
5、内容不同
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两者是相等的,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则不同, 道德更注重对义务的强调, 对于权利的涉及少之又少,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两者之间的内容是存在一定区别的。
(6)法律道德国家扩展阅读:
法律的门类
1、法律最初指国内法,只在一国主权范围内适用。随着国家间交流的频繁,国际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法和国内法常常发生冲突,也随着冲突逐渐彼此协调。
2、虽然所有的法律体系处理的议题通常都是很类似甚至是一样的,不同的国家对于各种法律的分类和命名上通常都会不同。
3、最一般的区分为与国家密切相关的“公法”(包括宪法、行政法和刑法)和规范私人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私法”(包括合同、侵权行为和物权法)。
4、在大陆法系中,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属于债法的一部分,信托法则在法令制度或国际公约下运作的。国际法、宪法、行政法、刑法、合同法、侵权行为法、物权法与信托法被视为“传统核心课题”,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可能更为重要的课题。
7. 道德和法律都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对吗
这句话是不对的哦,因为只有法律才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然而道德是人们自发的一种呢
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和认可,而且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法律意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纪律观念等在保证法律实施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而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①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②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8. 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律两者有什么区别
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二者的区别为:
1、产生的条件不同。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
4、作用机制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5、内容不同。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
9.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强制性吗
法律和道德都具来有源强制性。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道德没有国家强制性,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强制。
法的国家强制性,是法的重要属性之一,指法体现国家权力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属性。
如果没有国家权力,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法就不可能得到普遍的遵行,就丧失其独立存在的意义,也就不成其为法了。是否具有国家强制性,是法和其他社会规范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道德规范是一种道德层面的规则,无法律约束意义,只有舆论约束。是社会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的一些规则,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例如:当看到一个腿有残疾的人,不能叫他(她)瘸子,如果叫了不会被警察带走,因为没有犯法,只会被人们唾弃,被社会所不容。
(9)法律道德国家扩展阅读:
法律与道德,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
法律与道德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法律则是有国家制定的。
法律与道德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样,法律一般是当权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众在生活中的利益体现。
10. 道德和法律的定义
道德和法律的定义:
1、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三条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 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