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教育功能是

道德教育功能是

发布时间: 2022-05-12 01:20:46

❶ 思想道德教育,主要的作用有哪些

基本要素包含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实现执行转化的催化剂。

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❷ 求道德的教育功能不可能是A造成社会舆论B培养人的道德意识C树立道德典型D替代道德修养E提高人的道德境界

求道德的教育功能不可能是替代道德修养;因为道德修养还要看个人。

道德教育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实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任务:

从德育任务的角度说,德育包括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当代学校德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

道德判断力即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一定的事件或行为进行对与错、当与不当的判断的能力;道德敏感性即敏锐地感知、理解和体察自己、他人及社群的情感、需要和利益的能力。

(2)道德教育功能是扩展阅读:

在多数国家的学校德育限指道德教育,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政治教育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一定社会或集团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它是一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内在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教育

❸ 德育个体性功能包括哪些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主要是指德育对受教育者个体所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作用。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主要表现在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和享用等三个方面的影响作用上。

1、德育的个体生存功能

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予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等。这些观念、原则和规范看起来似乎是约束个体的东西,但正是这些东西却能使个体在社会性生活中顺利生存下去。德育使人的活动成为一种合规律、合道德的活动,使主体能够按照自己的目的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改造。

2、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德育对于个体的发展功能主要指的是对个体品德心理结构的不断改进,形成更高质量、更具丰富性的个体道德人格。

3、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是德育成为个体幸福生活的需要,接受德育的过程就是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个体因此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

德育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坊间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如果追溯,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❹ 道德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

1、认识功能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2、调节功能

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自己的同类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3、教育功能

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4、评价功能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评价社会现象,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

5、平衡功能

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

(4)道德教育功能是扩展阅读

道德的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它不仅体现了道德的先进性与道德的广泛性的统一,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道德的统一。

1、“爱国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最首要的道德义务。

公民应当热爱国家、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维护国家的尊严,保守国家的机密,敢于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行为作斗争,把对国家的一切义务和责任看成是自己的天职。

“守法”是公民道德的最低层次的要求。公民应当维护法律确定的最基本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尽法律所规定的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爱国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公民通过爱国守法去实践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2、“明礼诚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规范。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礼,关系到世界对国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评价,因此,“明礼”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它是公民道德人格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经济活动中要诚信,杜绝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诺言,忠诚待人。

3、“团结友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应当如何相处的基本规范。

每一个公民,不论民族、年龄、职业,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公民之间应该彼此团结,相互友,建立起一种和睦亲爱的关系。当然,团结友善必须是在正义原则之下的团结友善。

4、“勤俭自强”是公民对待生活、对待自身的道德规范。

“敬业奉献”是公民对待职业活动的道德规范。每一个公民都要从事一定的职业,职业是公民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对待职业或事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有益的贡献。

❺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一、功能分类
(一)社会性功能与个体性功能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活动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它是德育的衍生性功能或工具性。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活动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它是德育的固有功能或本体功能。
(二)正功能与负功能
正功能与负功能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功能分析维度。
正功能是指德育活动对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起到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负功能是指德育活动对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起到的消极影响和阻碍作用。
(三)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是指依照德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期望,德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隐性功能是指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
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一)品德形成功能
德育的品德形成功能即德育活动对个体思想品德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1、德育在个体道德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2、德育在个体道德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3、德育在个体道德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二)智慧发展功能
德育的智慧发展功能即德育对个体智慧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1 、德育影响着智慧发展的非智力因素
2、德育为认知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3、德育引导着智力发展的方向
(三)审美愉悦功能(享用功能)
德育通过提升个体的道德水平与精神境界,是个体达到一种道德自由的境界,从而实现个体的精神愉悦。这种审美方面的愉悦是一种精神生活而非物质生活方面的享用。
1、德育可以满足个体精神发展的需要
2、优良的德性是享受美好生活的工具
3、高尚的道德行为能使人感到快乐
4、高尚的道德意境能带来审美愉悦
三、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一)政治功能
1、政治(阶级)关系的再生产。
首先,通过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实现一种政治角色的认同。其次,通过公民道德教育,培养政治接班人。最后,通过树立一种宽容的道德观念,实现不同阶级(阶层)的政治融合
2、政治意识观念与政治舆论的生产、传播
3、对社会政治行动的引导
一方面,德育引导人们选择正确的政治目标;另一方面,德育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
(二)经济功能
1、德育对社会生产领域的影响
2、德育对社会消费领域的影响

❻ 德育的功能有哪些

一、认知模式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认知模式的特色在于:一是提出以公正观发展为主线的德育发展阶段理论;二是建构了较为科学的道德发展观,提出智力与道德判断力关系的一般观点;三是通过实验建立了崭新的学校德育模式。

二、体谅模式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

体谅模式的特色在于: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一社会问题的各种可能反应;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一社会问题时可能遭到的种种困难,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关心;它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反应,教师能够根据它们指导学生围绕大家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讲座或角色扮演的主题。

三、社会模仿模式

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该模式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能对刺激作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情境。

社会模仿模式可资借鉴的地方在于:在探讨道德教育与行为形成方面,社会学习理论的许多成果值得借鉴,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强调自我效能,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

四、价值澄清模式

价值澄清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拉斯、哈明、西蒙等人。这种模式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其目的是通过选择、赞扬和实践过程来增进赋予理智的价值选择。

价值澄清模式认为,人们的价值观并不是一种固定的观点或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建立在个体亲身经历的社会经验基础上的一种指南。因此,要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就必须经过选择、评价和按这些价值观行动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中,利用专门设计的方法和练习,通过创造一种没有威胁的、非强制的、“柔和”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运用到现存的理念和行动中,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

五、发展模式

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柯尔伯格。他反对相对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主张建立普遍的道德价值。道德判断的重要假设:

①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道德判断有内容与形式之别。所谓道德判断内容就是对道德问题所作的“该”或“不该”、“对”或“错”的回答;所谓道德判断形式指的是判断的理由以及说明过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后者反映个体的道德判断水平。

②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他设计了“两难故事法”用以测定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阶段,并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学说,即: 前习俗道德水平(阶段1—— 惩罚与服从, 阶段2——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换) 。

习俗道德水平(阶段3—— 相互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 阶段4——社会制度和良心维持);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5——至上的权力、社会契约或功利, 阶段6——普遍性伦理原则)。

❼ 教师的职业道德具有哪些教育功能

从伦理学上看,教师特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总和即构成了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在学校生活工作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1、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2、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3、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4、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http://www.teacher.com.cn/

❽ 德育目的的功能

德育目的的功能,主要是对教育过程的作用和对德育对象的品德成长的作用两个方面,即A,德育的教育功能,B德育的道德功能 A.德育目的有教育功能,具体说来,德育目的对教育过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①导向功能,德育目的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的道德品质,实际上就是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对具体德育活动具有引导和激励的功能。 ②调控功能,从宏观上说,德育目的对教育规划与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等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从微观上说,德育目的对具体道德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活动形式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术的选择等有支配、协调和控制、调节的作用。 ③评价功能,德育活动既然以德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检验德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也应是德育目的。 B.德育目的有道德功能,他对教师的道德教育和对学生的道德学习都具有一定作用,表现在: ①引导性功能,德育目的对德育对象来说就是一种人生的奋斗目标。德育目的所描绘的品德就是学生应当完成的理想人格。 ②规范性功能,指德育目的可以对德育对象的道德行为起规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预防与禁止两个方面。此外,需特别说明的是,德育的道德功能主要是“隐含性”、“观念性”的,直接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❾ 德育目的的功能有哪些

德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道德道德的品质,有哪些什么样的人,才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等等一系列的道德教育,让学生们从学校里,从小学开始就是哈尔滨教育找到了在社会有用处啊。

❿ 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什么方面可以体现

孩子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可塑性很强。是否重视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他们要求什么样的道德标准,培养什么样的是非观念和行为习惯,都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从小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有效性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很难用抽象的第一概念来掌握,而用儿童喜爱的艺术形象来教育儿童是相当重要的。

综上所述暗示法有以下优点:可接受性,孩子从小就不喜欢“赤裸裸”的教育形式,不想被教育和控制。言外之意让他们感到平等和尊重,暗示手段让孩子感到快乐和放松。通过暗示的手段,可以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情感意志和行为。暗示的方法包括语言暗示、实例暗示等。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暗示是姿势手势和表情。比如:孩子爱说话,大人噘嘴;孩子做小动作,大人招手;孩子打瞌睡,大人敲桌子等。

热点内容
物业管理人员罚款条例 发布:2024-11-02 21:59:17 浏览:251
四中全会依法治国认识 发布:2024-11-02 21:55:50 浏览:150
行政法讲课开场白 发布:2024-11-02 21:43:33 浏览:760
西城金华志法官 发布:2024-11-02 21:20:06 浏览:425
军事法规级别划分 发布:2024-11-02 20:49:09 浏览:348
民事诉讼法关于涉外的规定 发布:2024-11-02 20:47:06 浏览:866
财经法规实训自评 发布:2024-11-02 20:42:38 浏览:30
公司未注销的小股东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02 20:39:42 浏览:428
店务规章制度 发布:2024-11-02 20:27:44 浏览:336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发布:2024-11-02 20:02:54 浏览: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