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道德
❶ 国学道德经典导读的内容简介
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中华民族丢失科学创造力源泉的原因,在于丢失专传统根属文化中的“慧性”教育,仅进行“智性”教育,从而残缺了重要的一半。
本书是国学名家熊先生近年来倾心于宏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根文化,着力于继承、研究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凝聚、提炼出道德文化精髓——“德慧智”三个字,形成了独创性的“德慧智”教育理念和经典诵读实践的科学方法论。本书以老子《德道经》为主纲,通览道学、易学、儒学精髓,创立了“一元四素论”、“三因论”等传统道德根文化的大系统论和方法论。
❷ 国学当中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指的是什么
五伦是父子、君臣以及夫妇、兄弟以及朋友。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四维就是礼、义、廉、耻,八德就是忠、孝以及仁、爱和信、义、和以及平。
我们都知道道德这个词,但要提到道德的实际意义和理解,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答案。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道是自然法则,指宇宙运行中的规律,世界无论怎么变化,天道运行的规律是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德指顺从自然的规则,人们按照此种运行的规律去做,你就能得道。古人理解德的方式和理解得的方式一样,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就会逆天而亡,必有祸患。礼,就是自己弯腰,则别人就会比自己高,对他人这样就是礼。因此敬人就是礼。只有结满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的要点在于曲这个字。智就是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东西。把平时的东西研究透了,了解宇宙之中运行的规律,了解人人之间的关系,这就叫做智。信就是人说的话,因为在远古时期没有纸的原因,经验技能都要依靠言传身教,别人用生命等极高的代价才换来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不信大人的教会,早晚要吃亏。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是这个道理。
四维就是礼、义、廉、耻,八德就是忠、孝以及仁、爱和信、义、和以及平。
❸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真的被蓄意篡改过吗
《道德经》真的是老子所写吗,到底有没有被蓄意篡改呢?
老子的《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传播度和影响力。曾经古老神秘的一本书,真正读进去,你会感觉奥妙无穷。
《道德经》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和法则,可贵的是,这样一本上古奇书,并没有多少生僻晦涩的古文字,整本书行文流畅,文字简练易懂,实属难得。
在《道德经》通行本风靡于世的同时,一种质疑的声音也出现了。那就是,有些人认为:现在通行本的《道德经》并非老子的原著,而是经过儒家蓄意篡改过的,甚至有人直接说现在通行的《道德经》就是一部伪经。
事实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如果说《道德经》通行本确实存在篡改,那么老子的原著又是什么样的呢?
要揭开事实真相,首先要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说起。
老子,春秋时期楚国,也就是今河南鹿邑人。
很多人认为老子的身份是一个谜,因为曾经有三个被称为老子的人:老聃,老莱子,周朝的太史儋。
其实这三个是同一人。先说老聃,聃就是大耳朵的意思,老和李上古时期发音相同,所以,老聃有个别名就是李耳。
至于老莱子,笔者认为他就是老聃。《史记·老子列传》记载:老莱子者,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修道家之用,修道而养寿也。并且孔子也曾经专门请教过老莱子,从这些资料看,很可能老莱子就是老聃,而郭店简本的《道德经》,就是老子这一时期所写。因为是老子在楚国时期写的,当时民风淳朴,仁爱之风盛行,所以当时的老子是并不反对仁义的,这就是为什么郭店简本没有通行本对于仁义的激烈反对的言辞。
而周朝太史儋,就是出函谷关,写五千言的那个老子。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断,因为所有的史料,对老子生平记载很少,而且大多是《神仙传》一类神乎其神的传说。唯一靠谱一点的《史记》,也是寥寥数语,语焉不详,并没有对老子的身份给个最终的说法。而且,当时老子出函谷关所写的五千言,是没有名字的,《道德经》这个名字是后人给起的。
所以,事实的真相很可能就是:郭店简本是老子也就是老莱子所写,五千言是老子也就是太史儋出函谷关所写。《道德经》并不是五千言,而是在五千言的基础上,后代道家学者整理而成,经马王堆的帛书本,发展到现在的通行本。
结论:《道德经》不存在蓄意篡改,它只是逐步完善。
《道德经》也不是伪经,无所谓篡改。《道德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包括很多的世界名人,政要,都对通行本《道德经》推崇备至,如果质疑通行本《道德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甚至是假经,真当那些风云人物是傻子?
有人会说,我要的就是老子原著,怎么可以修改呢?
老子原著是介于甲骨文和大篆的文字,像虫子一样形态各异,有的字体已经缺失,如果不修订,你确定看的懂?既然修订过,肯定就已经和原著有所不同,这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才会有版本的变化,可以说,现在的通行本就是最完美的,因为挑不出大毛病,而郭店简本,马王堆帛书,或多或少都有解释不通的地方。
既然《道德经》经过修改,那么是否是儒家所为,又是否蓄意呢?
肯定不是蓄意,因为动机不成立。说是儒家所为,郭店简本并没有针对儒家思想的言辞,而通行本是反对儒家仁义的,说儒家篡改,难道儒家神志不清,自己打自己?这显然说不通。
所以,有志于修道。或者对《道德经》以及道家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不要再纠结于版本的不同和差异,也不要再疑心重重,不管哪一个版本,都是在阐述道法自然这个核心,核心没有变,也就不要纠结于只言片语的差异。
很多事,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无从考证,变成谜一样的存在。如果我们在已经变成谜的事情上继续分辨执着,那就难免应了“夫人神好静而心扰之”,应该放下执念,内观其心,心无其心,这就是道,有道之人,看什么都是道,又岂是些许文字的改变所能左右的呢?
《道德经》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对那些义愤填膺,火冒三丈的指责《道德经》被蓄意篡改的朋友,我想送给你一句话:
其实《道德经》它就是一本书,不要把它看成神一样的存在,道可道非常道,即便是老子本人,一说出来就已经不是道,写出来更不是,被很多人传抄更改过就更加不是,《道德经》的意义就是给你一点启示,让你转变思想,转换思维,让你醒悟,学会变通,仅此而已。如果不能澄其心,遣其欲,学道又有什么意义呢?即便老子原话原文写给你,又有什么意义呢?
怎么学习《道德经》?怎样修道,悟道,证道?
很多人学习《道德经》,迷惑于众多的版本,不知道该从哪一个版本下手,我的建议是,以通行本为主,适当的可以参考下郭店简本和帛书本。
至于各家注解,可以参考,但不必盲从,包括那些大师级的人物,注解的也就那么回事,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都是一家之言。学《道德经》重要的还是要有自己的体会和领悟,并结合自身,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我在上面已经说过,《道德经》不是道,它只是给你指明方向,那么道究竟在哪里?
不用找了,道就在你自己身上,换言之,你自己就是道。
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道法自然。
道是恒常的主宰,周行不殆。道生万物,道法自然,就是说,道虽然化生万物,长养万物,但同时也藏于万物,一花一草,一尘一土皆有道。道的规律就是效法它自己,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是有道之人,但是并不能得道,为什么?被后天的欲望杂念淫灭了自性。
如果可以放空欲望,放空杂念,“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这样就可以明心,明心就可以体会到“观空亦空,空无所空”的真空境界,真空生妙有,妙有就是见性,也就是道的境界。
那么在日常生活里面怎么修道呢?
很简单,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八章给出了方法: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什么意思呢?
为道日损,就是要你放下。放下什么?
放下欲望重重,放下自私犹豫,放下急功近利,从此不再瞻前顾后,行事不再颠三倒四,错误百出。
只要是妄念,你就放下。一样一样的放下,一天一天的放下。这就是损之又损。
损之又损的结果会怎么样呢——以至于无为。无为就是道。
有人会说,我无为了,是不是就一无所有了?当然不是,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
凭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做到了无为,你的状态就是最正确的,你的行为就符合天道,符合本质规律,符合根本法则。你就能成事,你事成之后,应该得到的自然也就一样都不会少。
❹ 国学经典《道德经》真的被蓄意篡改过吗
个人认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道德经》肯定不是原版,至于是否被蓄意篡改,我内认为有一定的可能性。容
《道德经》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老子当时留下《道德经》的时候,肯定不是以现今的简体字留下的吧?在当时,老子书写《道德经》的时候肯定使用古文,无论是用石鼓文,金文,战国文字,还是别的古文,我们肯定是不认识的,并且,在那个时代,也没有断句一说,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道德经》是王弼所翻译注释的,不说别的,大家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都知道,有时候一个单字在不同的文章里都会有不同的意义,何况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文字所代表的意义跟后世理解的可能大不相同,如果一个字理解错了,可能整篇就理解错了,再加上断句,就有不同的寓意。
就像道可道,非常道,如果说是道可,道非,常道。是不是也可以说的通?
至于是否出现过蓄意篡改的现象,也许会有那种为了私心而篡改的吧。毕竟《道德经》包含的内容太多。
❺ 《国学》经学为什么是中国人的道德精神与理想追求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国学的概念源自日本,国内的国学是由章太炎先生(章炳麟)提出来的,他强调由小学(即音韵训诂,开启中国文化之门的钥匙)入经学,由经学(中国人的道德精神与理想追求)入史学,由史学(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坚持)入子学,由子学(中国人道德坚持下的生存智慧)入文学(中国人的道德教化与人生情怀)。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这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
今“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但是定义仍然需要学术商榷,未得到确定定义。
19世纪末,面对西学和“欧化主义”的刺激,日本学界从世界文化格局中反思和重识本国文化,发出了提倡“国粹”、“国学”的呼声,从此“国学”一词在近现代流行开来。这就自然感染并刺激了处境相似的中国学人。1902年秋,流亡海外的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在日本创办《国学报》。但黄主张先作“国学史”,使梁放弃了创办《国学报》的设想。而国粹派学者则趁机力倡“国学”。1904年,邓实在上海的《政艺通报》发表《国学保存论》,论述了保存“国学”的重要性。次年,邓实、黄节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保存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发行《政艺通报》、《国粹学报》,标志着“国学”在国内的立足。
❻ 为什么要以国学文化八德精神引领职业道德
国学文化是历史经验的深厚沉淀,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让人的内心变得平静和深邃 ,不浮躁。国学文化的精神引领职业道德,提点民族精神都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比如现阶段的新冠抗疫事件,民众万众一心凝成一种民族精神,这里就有深厚的国学文化的引领。
❼ 设计一个国学道德经典诵读方案!!!
一人舞太极剑,一人打太极拳,口诵道德经。
一人演五禽戏,口诵黄帝内经。
一人摇竹签而诵周易。
其他人长身捋下巴而诵《大学》、《中庸》、《论语》,一人半跪而诵》、《弟子规》、《三字经》
皆取名段皆可,
❽ 中国十大国学经典
1、司马迁《史记》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
2、《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3、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网络全书”。有说它是言哲思的,有说它是言智术的,有说它是言兵事的。但它总的是说如何“得道”的大道理,故《道德经》或可称《得道经》。《道德经》文约义丰,全书5千余言,81章,分上下两篇,上篇称《道经》,下篇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表达了宇宙和自然的总规律,《德经》说的是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进退之术,表达了人类的人生观和道德观。“道”是“德”的根本,“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道德经》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世情的洞察和精微的思索,内容涉及人性修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军事哲学,等等,老子思想根本上是经世致用之学。
4、司马光《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刘攽、刘怒、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略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
5、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6、孙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7、庄子《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 ,是道家经典。《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与人生观、政治观等等。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8、吴楚材《古文观止》
“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它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9、孔子《论语》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汉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与《易经》、《老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
10、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以来,广为流传,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教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❾ 四大国学经典是什么
《周易》、《论语》、《老子》、《孙子兵法》
1、《周易》由《易经》和《易传》组成。《周易》一书,并非仅仅为占卜之书,乃是借占卜学修身。每个卦都是修行中岔路,人身不正,处世即不正。
2、《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
3、《老子》又名《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来源请求],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4、《孙子兵法》是中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
资料扩展:
《周易》、《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四部著名国学经典,不仅在国内影响极其深远,而且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也非常之大。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阅读和研究它们,以便从中汲取营养并用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
❿ 国学经典有哪些呢
国学经典有:
1、司马迁《史记》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
2、《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
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3、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网络全书”。有说它是言哲思的,有说它是言智术的,有说它是言兵事的。但它总的是说如何“得道”的大道理,故《道德经》或可称《得道经》。
《道德经》文约义丰,全书5千余言,81章,分上下两篇,上篇称《道经》,下篇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表达了宇宙和自然的总规律。
《德经》说的是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进退之术,表达了人类的人生观和道德观。“道”是“德”的根本,“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
《道德经》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世情的洞察和精微的思索,内容涉及人性修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军事哲学,等等,老子思想根本上是经世致用之学。
4、司马光《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刘攽、刘怒、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
书中描绘了战略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
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
5、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6、孙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