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分析信访立法合理性

分析信访立法合理性

发布时间: 2022-05-13 08:19:59

㈠ 如何破解社会和谐稳定,信访矛盾问题献计献策

一、著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
(一)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性工作,更加注重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优先保障民生支出。针对土地徵用、房屋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全力推动落实。
(二)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完善决策机制和程序,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建立健全人民建议徵集制度,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献计献策。对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要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出台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对决策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化解处置预案。在评估中要充分听取信访、维稳、综治等部门的意见。健全决策纠错改正机制,实时跟踪决策实施情况,及时了解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适时决定是否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落实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肃追究决策者的党纪政纪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坚持依法办事。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强化各级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坚决纠正限制和干涉群众正常信访活动的错误做法。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防止以闹求解决、以访谋私利、无理缠访闹访等现象发生。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对于不作为、乱作为的,依法追究责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公平公正。建立健全冤假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实行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严肃查处刑讯逼供、暴力取证、隐匿伪造证据等违法行为,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四)改进工作作风。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总结推广干部进村入户、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记民情日记、建民情档案等做法,坚持与群众共同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做到联系群众而不脱离群众、服务群众而不损害群众、解决问题而不引发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五)健全公开透明的诉求表达和办理方式。完善民生热线、视频接访、绿色邮政、信访代理等做法,更加重视群众来信尤其是初次来信办理,引导群众更多以书信、电话、传真、视频、电子邮件等形式表达诉求,树立通过上述形式也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导向。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大力推行阳光信访,全面推进信访信息化建设,建立网下办理、网上流转的群众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实现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增强透明度和公正性;逐步推行信访事项办理群众满意度评价,把办理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提高信访公信力。
(六)突出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重点。把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作为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一项重要制度,与下基层调查研究、深入联系点、扶贫帮困等结合起来,提高工作实效性。省级领导干部每半年至少1天、市厅级领导干部每季度至少1天、县(市、区、旗)领导干部每月至少1天、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每周至少1天到信访接待场所,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接待群众来访,省、市及其工作部门领导干部一般不接待越级上访。在坚持定点接访的同时,更多采取重点约访、专题接访、带案下访、下基层接访、领导包案等方式,把行政资源集中用于解决重大疑难复杂问题、检验施政得失、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督查问效上。
(七)完善联合接访运行方式。按照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要求,在市、县两级全部实行联合接访,减少群众信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进驻联合接访场所责任部门的动态管理,做到信访问题突出的责任部门及时进驻,信访问题明显减少的责任部门有序退出;推行律师参与接访、心理咨询疏导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等第三方介入的方法,促进问题解决。
(八)引导群众依法逐级反映诉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信访条例》,加快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严格落实《信访条例》关于“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健全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积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逐级表达诉求,不支持、不受理越级上访。中央和国家机关来访接待部门对应到而未到省级职能部门反映诉求的,或者省级职能部门正在处理且未超出法定处理期限的,或者信访事项已经依法终结的,不予受理。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依法维护信访秩序,对信访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九)充分发挥法定诉求表达渠道作用。按照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严格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各级政府信访部门对涉法涉诉事项不予受理,引导信访人依照规定程序向有关政法机关提出,或者及时转同级政法机关依法办理。完善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机关信访事项受理办理制度,落实便民利民措施,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热情服务。完善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诉求表达方式,使合理合法诉求通过法律程序得到解决。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健全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工作机制
(十)完善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各级信访联席会议综合协调、组织推动、督导落实等职能作用,形成整合资源、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工作合力。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成员单位组成和专项工作小组设置,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特别注重从政策层面研究解决带有倾向性、普遍性和合理性的突出问题。
(十一)健全解决特殊疑难信访问题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疏导等办法,认真解决特殊疑难信访问题,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建立信访听证制度,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进行公开听证,促进息诉息访;规范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对已审核认定办结的信访事项不再受理;健全信访事项协商会办等制度,明确相关责任,加大化解“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力度。
(十二)健全统筹督查督办信访事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信访联席会议组织实施、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督查督办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解决和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的力度。对久拖不决、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疑难信访突出问题,列入党委和政府督查机构督查范围;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的跟踪督查和问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支持信访部门开展督查,重视信访部门提出的改进工作、完善政策、给予处分等建议。
(十三)健全科学合理的信访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改进和完善考核方式,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人口数量、地域特点、信访总量、诉求构成、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效率等因素,合理设置考核项目和指标,不简单以信访数量多少为标准进行考评,推动各地区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和解决问题上。坚持量化考核和综合评议、上级评议和群众评议、平时考核和阶段性考核相结合,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信度。
(十四)健全经常性教育疏导机制。认真研究把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确立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心理预期,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建立政务微博、民生微信、民情QQ群等方式,搭建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回应民意的新平台,提高互联网时代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全面夯实基层基础
(十五)健全基层组织网络。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创新党组织设置,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管理机制,落实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充分调动群众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十六)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完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组织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军人等参与解决和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相关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优势,做好组织引导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权益工作。制定扶持引导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办公场所等形式,发挥好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和激励机制,把群众工作触角延伸到家家户户;引导村(社区)制定符合国家法律的村规民约,运用道德、习俗、伦理的力量调节关系、化解纠纷。
(十七)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度。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重心从事後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信息汇集分析研判;推行民情分析会、民情恳谈会等做法,充分发挥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信息员、调解员的作用。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完善信访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十八)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信访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把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认真组织推动。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为解决和化解信访突出问题提供组织保障。加大问责力度,对损害群众利益、造成信访突出问题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推诿扯皮、不认真解决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责任。
(十九)强化舆论引导。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高度重视对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党委和政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取得的巨大成绩,大力推广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发出主流声音,树立正确导向;选择典型案例,向社会曝光无理缠访闹访、违法聚集滋事而依法受到处理的行为。
(二十)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和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根据形势任务需要,不断充实信访工作力量。完善後备干部、新提拔干部和中青年干部到信访部门、信访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制度;选拔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到信访部门工作,重视信访干部的使用,深入开展信访干部交流工作,增强信访干部队伍活力,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能力。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新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带著责任和感情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能力、提高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㈡ 如何落实上级信访工作

一、加强领导是前提 做好信访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是第一位的。一是领导要重视。党政“一把手”必须亲自抓,亲自安排部署信访工作,对分管领导压担子,对部门领导压责任,对乡镇领导压任务。定期召开信访联席会议,研究分析信访形势,在高规格层面探索解决信访问题的有效途径。二是领导要接访。领导接访是群众的要求和期盼。要进一步加大领导接访工作力度,切实推动信访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不断完善主要领导大接访工作的长效机制,党政一把手每月至少要安排1天时间专门接待群众来访,其余时间保证每个工作日都有1名县级领导现场接待群众。三是领导要包案。对于排查出来的重大社会矛盾纠纷及群众性事件,要真正按照“五包”即“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解决困难、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五个一”即: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交给有关领导,督促相关领导抓落实。事实证明,有领导包案的信访案件就解决得快,解决得好,解决得彻底。 二、心系群众是法宝 做好信访工作,必须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必须体现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执政要求。要做好信访工作,必须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站在维系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来对待信访群众,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来做信访工作,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才能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筑牢思想基础。 三、落实措施是关键 做好信访工作,关键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并抓好落实。一要重点把好“四关”:把好接待关,热情接待来访。信访部门工作人员要认真倾听信访人反映问题,推行一张笑脸、一声请坐、一句问候、一杯热水、一次性告知“五个一”服务,让信访群众“一吐为快”,充分表达诉求;把好告知关,对信访群众告知信访条例的相关规定、程序以及信访人的权利与义务,信访事项受理、办理时限要求,做到让信访人放心;把好解决关,及时将信访事项交办给相关部门单位,同时向联席会议第一召集人、分管领导做好汇报,争取领导重视;把好回访关,对群众的信访事项,采取实地走访、中国询问等方式对信访人进行回访,了解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单位。去年8月份,回龙圩管理区回龙圩镇八字桥居民反映,某开发公司在施工时挖断居民数十户安装用于抗旱抽水用的输水管道多处,要求修复输水管道。党委委员亲自包案,信访部门立即交办,经过区旅游局、回龙圩镇等单位的积极协调和沟通,并投入资金10余万元,输水管道的修复工作在旱期到来之前得到妥善解决,一起涉及人数较多的初访案件划上句号,群众十分满意。二要强化源头治理。信访问题的“根”在哪里?“源”何处?找到了问题的“根”和“源”,就打下了解决信访问题的基础。要注重源头治理,堵住信访问题之源,减少信访“流量”,必须坚持科学决策。对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的制定及重大项目的实施,在决策前,要多方位扩展渠道,想方设法深入各行业、农村社区采集第一手资料,并对进行认真分析研判和信访风险性评估,通过分析和评估,对项目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做出结论,不能通过评估的坚决不出台、不立项、不实施;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完善依法行政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有效防范行政权力的错用和滥用,杜绝因执法不严、执法不公以及乱执法、乱作为引发信访问题;必须坚持诉访分离。三要狠抓排查化解。要建立矛盾排查中国络,完善台账管理,构建“横到边、竖到底、层层有人负责”的组织中国络,确保问题能够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建立健全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县区层面每月定期开展集中排查,乡镇层面每半月进行集中排查,基层干部每天深入村、社区了解情况,开展排查,努力做到排查工作无死角、无缝隙,及时掌握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动态、信息和苗头。同时,坚持重点部位、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要时间节点定期与不定期的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突出抓早、抓小、抓苗头,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有效保证各相关单位提前介入相关问题的解决处理,促进相关问题的良性转化。乡村两级实行“一天三调度”制度,负责信访维稳工作的具体责任人,每天早、中、晚三次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重点人员进行滚动摸排,定时报告。 四要严格追究责任。一是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追责。建立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制造问题、谁承担责任、谁受到追究”的原则,凡是因决策不当、执法不公、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工作作风不实等导致群众利益受损、引起信访问题的,严格问责追责,发现一起、追究一起、查处一起,防止拍脑壳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决策和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情况无人追究。二是对信访人的追责。指的是对信访人无理取闹、寻畔滋事、恶意进京挂号、非法缠访闹访、扰乱公共秩序等行为,进行严格追责。 四、跟踪督查是手段 信访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信访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对每一项信访事项,要主动跟踪调查,了解后续情况,做好善后工作。一是早督。信访部门对苗头性问题提前介入,提前做群众工作,与信访群众及所在单位早联络、早沟通,用感情引导、教育信访人依政策法律提出诉求,帮助群众协调各相关部门,使其诉求得到妥善处理。二是勤督。充分发挥信访联席会议的作用,联席办、信访局针对矛盾排查化解情况、信访案件的办理情况、人员的稳控情况开展经常性督查督办,不厌其烦地利用中国督办和发函督办的方式,及时予以跟踪督促,随时掌握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直到工作措施得到落实、处理意见得到执行、信访事项办理终结。三是回督。信访事项办结后,还要对信访群众进行适时回访,了解信访案件的处理情况及信访人对办理情况的意见,督查信访问题是否案结事了,有效地防范信访问题的反弹。对于心中不满、口中不服的信访人,要进一步讲理释法,耐心疏导,打开其心结,防止二次信访、越级上访等情况发生。对于生活特别困难的信访群众,应与所在单位衔接,给予关心和慰问,让其感受到来自政府与社会的关爱

㈢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维稳工作

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有助于国家尽快地富强起来、人民平稳富裕起来、现代化宏伟建设顺利实施起来。当前,我们既面临大好机遇,也遭遇严峻挑战,要想创建新型和谐社会、营造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结合司法行政机关的实际情况、实践证明,司法行政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进农家,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做好事,化解信访维稳突出问题,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整合信访资源,统筹兼顾,才能在深入基层实践中接触生活、触动思想、增强党性,才能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司法行政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才能不断推动各项司法行政工作深入健康发展,才能早日实现富民强乡、创造和谐的目标。
坚持“认识上必须特别清醒,准备上必须特别充分,措施上必须特别有力”要求,以营造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为目标,认真研判信访工作形势,以“事要解决,人不出去”为核心,着重从四方面入手,超前筹划,周密排查,强化稳控,落实责任,从源头预防、处理并解决信访问题,积极有效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全力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钝化信访难题,着力消化老案存量,坚决控制和减少新增信访问题,确保“五个不发生”:不发生信访老户进京上访、不发生越级非访、不发生赴省市集体访、不发生有影响的个人极端事件、不发生因工作不当引起的负面炒作。
一、加大法律宣传,提前制定方案
(一)加大政策、法律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群众的政策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政策水平和法制观念,教育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树立大局意识、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遇有问题时,要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自己的合理要求,不能采取过激行为,严防别有用心的人操纵利用。
(二)防患于未然,提前制定周密计划才能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每月开展座谈会,围绕“五个不发生”的工作目标,认真分析发生过的各种情况并探索研判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总结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预案,从组织领导、责任分工、现场指挥、力量配备、处置措施等方面积极准备、改进,切实增强保障方案的针对牲、操作性和实战性。
二、落实领导责任,加强信访维稳接待
(一)提高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当前,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但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要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工作指导,搞好督促检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当前维稳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始终保持清醒的忧患意识,集中精力进行拉网排查,做到重点事项排查不漏项、重点人头排查不漏人,确保不留死角,毫不松懈的抓好落实信访维稳工作。
(二)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一岗双责”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自觉把信访稳定工作当作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一把手负总责,其他领导实行“一岗双责”具体协调。信访接待作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要明确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做到“四个清楚”:把群众诉求听清楚、把上访缘由问清楚、把政策法规讲清楚、把受理案件办清楚。主要负责同志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发挥推动作用。建立上级组织随机抽查、“一把手”专项述职的督查机制,实行“一把手”约谈和问责制,适时组织群众评议“一把手”,把“一把手”履行抓好信访维稳职责情况和参加信访维稳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继续推广领导接待日、领导包案制、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全力做到让上访群众“访到想访的人、说出想说的话、办成该办的事”,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处理群众的诉求,解决矛盾。对排查出的问题,要逐案落实领导包案和专人负责、逐案落实化解和加强稳控措施。对重点疑难信访问题,“一把手”要亲自挂帅,组织力量深入研究,集中攻关,综合施策,确保案结事了、息诉停访,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进京上访,减少到省市集访。
三、定期排查,建立和完善调处机制
(一)排查做到全方位。只有通过不断排查,才能不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既做到“眼观六路”,又达到“耳听八方”,做到全方位、多角度、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力求“面面俱到”。对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应注意从重点环节扎实细致地抓好。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及时合理解决,绝不允许推诿扯皮,麻木不仁;对信访积案和重大疑难案件,要逐案分析症结,研究解决办法,促使案件尽快解决;对处理结束的问题,要做好跟踪回访,核查处理意见落实情况和群众是否满意,杜绝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
(二)畅通信息接收渠道。只有建立了信息网络,进一步完善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机制,可能引发不稳定的苗头性因素才能得到及时反馈,才能早拿预案、早做处理、减少疏漏。要注意掌握组织串联到市去省进京上访的信息,对影响本地区、本部门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以及制造影响事件的信息,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对一些重大紧急信访信息,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坚决防止出现瞒报、漏报、错报、迟报等情况。要加强信息研判,认真分析、核查,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处理。
(三)排查工作制度化。排查工作不是突击行动,所以应形成定期排查的工作制度,层层明确责任,做到常抓不懈,切实将不稳定的因素排细排足,早做处理,不留隐患。坚持每周一次大排查,每天一小排查制度,并将排查情况报分管领导,特别是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切实掌握信访隐患动态。对排查出的信访隐患要逐一建立台帐,进行梳理分析,同时要把有上访苗头的重点人员逐一进行登记,做好人员监控,进一步明确包案责任,把化解稳控责任落实到人头,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为信访稳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依法、及时有效地处理群众信访问题
(一)任何信访问题的处理必须坚持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原则。对群众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反映的合法问题,要尽快解决,一时难以解决要说明情况,做好思想工作;对坚持要求过高的要做好政策疏导工作;对依法解决的,要做好法律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上访者走法律诉求渠道,通过法律解决;对少数串联、组织、煽动群众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的要给予批评教育,违反法律、法规的要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切实把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降到最低。
(二)加强值班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制定领导值班带班制度,按照值班安排表,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在值班时间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加强和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要以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和恪尽职守的责任意识,确保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上报准确、规范、及时,杜绝谎报、迟报、漏报和瞒报等现象发生。严格执行逐级上访和逐级受理制度,做到有来信来访登记簿、工作会议记录簿、信访机构花名登记簿、上级来文卷、上报材料卷、按时上报各种报表、材料。如遇到相关紧急情况,值班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予以妥善处理,实行信访信息每日“零报告”制度,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
总之,全面统一思想,加强完善措施,认真落实责任,明确坚持“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信访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的原则,紧紧围绕信访维稳工作这一重大任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把信访工作置于当前各项工作的第一位,实践党的宗旨、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重要载体,实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工作理念的客观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㈣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作为一项涉及民主参与、权利救济、纠纷解决、社会治理的综合性、系统性工作,需要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统筹运用各方资源力量,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形成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做好信访工作至关重要。

第一: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资源力量,增强信访工作联动性、协同性。树立互联网思维,增强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资源力量,形成联动协作、综合施策的局面。调动有关部门、单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形成信访联治、矛盾联调、工作联动的格局。要进一步落实职能部门源头预防和解决问题的责任,谁产生问题、谁化解矛盾,属于哪个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哪个部门就要负起责任,决不能推诿、敷衍、拖延。

第二:统筹运用专门队伍和社会力量,努力形成信访问题共治局面。新形势下,面对复杂多样的信访问题,既需要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内在活力,也需要运用好市场化、社会化机制,释放社会共治的巨大能量。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努力建设一支对党忠诚可靠、恪守为民之责、善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信访工作队伍,不断提高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破解信访工作难题的能力水平。

第三:统筹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形成共同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格局。研究新型矛盾纠纷规律特点,建立更多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及时有效化解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医疗卫生等领域矛盾纠纷。广泛推行微信调解、网上调解、电视调解等方式,加快建设类案检索、调解结果预判等信息系统,引导当事人对调解结果形成合理预期,提高调解质量和效率。

拓展资料:

信访工作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信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主要负责同志要当好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好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建立完善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信访工作责任体系,督促各有关部门、单位履行职责、做好工作,为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㈤ 如何发挥信访工作的优势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民政信访问题就是解决上访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新时期,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剧,民政信访工作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动向,应引起关注。因此,积极研究新时期民政信访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准确把握新时期民政信访工作的规律性
通过对这些信访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正步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民政信访工作的对象、内容、环境等也显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是信访对象随社会阶层结构深刻变化日趋增多。民政信访工作的主体由过去的贫困户、老弱病残为主,逐步扩大到城乡低保边缘户、军队退役人员、改制企业下岗职工、流浪困难人口、婚姻服务对象、危房改造户、社会组织法人以及对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不满意的村(居)民等。
二是信访诉求随利益格局深度调整日趋复杂。除了要求救济等传统诉求外,信访内容基本涵盖了基本民生的方方面面,如困难群众大病求助、优抚对象医疗难、退役士兵安置困难、村(居)民自治矛盾等,上访人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又强,处理起来感到难度比较大。有的上访群众要求解决问题,不达目的不罢休,行为激烈的闹访、缠访、突发信访时有发生。还有少数来访对象无理取闹、纠缠不休,更有甚者辱骂、威胁信访工作人员,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是信访压力随重要时点逼近日趋增大。在党和国家或省、市召开重大会议或举行重大活动的敏感时期,在春节、“八一”、国庆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临近之际,部分上访对象想借此时机引起政府、领导对上访问题的重视并以此施加压力,信访量较平时相对增加和集中。同时,春耕前或秋收后的农闲季节,信访量也相对增多。四是信访影响随网络传播日趋扩大。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全面普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访人实施上访和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少数信访人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信访信息,借以扩大它的影响面和范围,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二、切实增强新时期民政信访工作的针对性
对于存在的各类民政信访问题,必须分类处理,标本兼治。
一是针对弱势群体的普遍需求,增强民生保障覆盖面。群众来信来访主要原因还是少数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做好民政信访工作,必须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逐步建立基本公平和适度普惠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从制度上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条件,才能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信访,维护社会稳定。如积极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统筹考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和物价指数诸因素,适时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城乡低保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五保供养、流动困难人群救助管理制度,及时缓解困难群众突出性、暂时性困难。
二是针对特殊群体的特定诉求,提高政策落实执行力。涉军人员的信访问题一直是民政信访工作的重点,必须坚持把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优抚政策作为化解涉军信访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全面落实优抚对象抚恤优待政策,完善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随经济增长而同步提高。要认真落实残疾军人医疗待遇,全面建立残疾军人医疗保障办法,不断提高患重大疾病一次性补助、住院补助等补助标准。要认真落实复员退伍军人安置政策,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建立政策扶持就业、培训促进就业与重点安置、自谋职业、推荐就业相配套的城乡一体化退役士兵安置制度。要根据本地经济增长水平,适时提高自谋职业补助标准,促进退役士兵自主创业和市场就业,提高退役士兵的就业率。
三是针对个别人员的无理要求,把握依法照规的原则性。缠访和闹访虽然占信访总量不多,但一直是民政信访工作较为棘手的难题。解决好此类问题,必须严格执行信访工作程序,不断完善安抚和处罚机制。对一般缠访对象,要坚持依法按程序办事,因政策原因不能解决的,耐心细致做好解释疏导,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要求他们依照有关规定开展信访活动。对少数无理上访群众和个别人员无理要求,要坚持原则,做到不迁就、不违背政策、不乱开口子,适当采取公开咨询、陪访、邀请法律专业人士以及当事人近亲属参与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促使当事人息访。对个别上访人员的违纪违法和极端行为,要依法及时予以严肃处置,不能因为迁就少数人,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
四是针对重要时点的有意告求,保持防患未然的预警度。做好民政信访要立足预防信访,坚持把信访排查放在重要位置。要认真分析信访重点、特点和特殊时段,积极探索信访工作规律,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对重点时段、重点地方、重点人群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提前开展专项集中排查,及早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工作,力求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对赴省进京和有越级非正常上访苗头的人员,要重点防控,及时掌握动态情况,坚持做到严防死守,盯死看牢,尽可能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
三、突出提高新时期民政信访工作的实效性
新时期民政信访工作呈现出新的规律,担负着新的使命,必须转变观念、深化认识、创新思路。
一是要坚持以防为主,变被动接访为主动查访。要畅通信访渠道进行查访,通过开通信访电话、电子信箱、市长热线网络回复系统和手机短信平台,使普通群众可利用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进行即时信访,及时有效了解民政服务对象诉求,提高信访的便捷性和信访办理的透明性,减少群众来信来访时间和成本。要重心前移进行查访,开展经常性的“察民情、护民利、解民难”走访活动,对城乡孤老低保对象、老复员军人、企业残疾军人等重点信访对象定期进行走访慰问,对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困难,积极下功夫进行排解,努力化解他们生活、住房和治病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对一时解决不了的困难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政策,说明情况,赢得他们的理解,确保这部分人思想稳定。
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变群众上访为部门下访。群众来上访,都想找领导。针对来访群众的心理需求,要实行领导干部接访、普通干部下访制度,各级民政单位要坚持领导班子成员信访接待日制度,向社会公开信访接待日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接访领导,定期接待上访群众,批阅群众来信。对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和5人以上的群访时,要由局领导接自接访,受理群众诉求,充分发挥信访接待日的“窗口”作用。要积极开展基层调研活动,各级民政干部要主动到县区、乡镇和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分析,开展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督促乡镇、部门认真及时解决有关热点信访问题,降低上访率。
三是坚持以情服人,变一次结访为跟踪回访。本着“群众信访无小事”的原则,对于每位来访者,民政干部要做到换位思考,真正为来访者排忧解难。要加大初访调处力度,对来访者热情接待,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对合理的诉求要切实给予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讲清政策,对不合理的要搞好教育、疏导和说服,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初访。要加强跟踪回访力度,对经初访调解处理完结的信访案例,做好定期不定期跟踪回访,适时了解信访人的思想动态,防止重复上访,并建立信访档案,加强排查,防范未然。对由于种种原因一时解决不了的,如“三老”对象的“三难”问题,退伍军人安置遗留问题,在初访调处的基础上,定期实行回访,及进掌握信访人动态,听取反馈意见,做好解释工作。对转交给有关单位办理的信访案件也要及时跟踪、协调、催办,了解进展情况,促使问题得到真正解决。
四是坚持以事定责,变越级上访为属地息访。要强化信访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责任体系。各市县区民政局长和局属窗口单位“一把手”是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本单位的民政信访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逐级抓、逐级负责的工作机制。要严格责任追究。对调处信访问题不负责,处置不得力,群众不满意的相关负责人和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对因责任、措施不落实、渎职失职引发信访问题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做出处理。要加大信访督察的力度。对交办、转办给单位的重要信访事项,要按时回报结果,对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要集中力量,采取联合调处、个案督办等形式着力解决,推动信访突出问题的落实。

㈥ 信访制度来源、目的和意义

一、信访制度的来源:
我国的信访制度在成立之初就具备了作为行政性救济制度的特征。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政权初创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一些来信来访是由中央领导人亲自批阅和接待的,1938年,毛泽东还亲自处理了一起伤员要到延安集体上访的事件。1949年8月,中共中央正式成立了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负责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新中国刚成立时,来信来访很多,中央人民政府系统几乎同时成立了三个单位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和总理办公室。

二、信访制度的目的:
设计信访制度是为了设置更简便、高效率的申诉渠道。
我国《国务院信访条例》第二条规定,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这里的信访是一种行政性补充救济制度。
首先,这里的信访制度是一种补充救济制度。和一级政府庞杂的职能机构相比,信访机构本身简单的多,比如我国的国家信访局只有办公室、办信司、来访接待司、研究室、督察室等部门,并不具备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不是日常处理纠纷的机构。从信访制度本义上讲,当事人只有在对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满意的时候才会到信访机构提出意见、建议或者投诉,是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也是处理社会问题“余量”的制度安排。
其次,这里的信访救济是行政救济。信访人向行政机关提出意见、建议和投诉请求,通常由行政机关自己、上级部门或者专门机构负责处理,属于一种行政性的补充救济制度。它与正式的行政复议和司法救济不一样,通常而言,信访制度处理问题较司法程序更为简便快捷节约成本。
信访制度并非中国特有,作为一种行政性的补充救济制度,信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通常被称为申诉专员制度、公共监察专员制度和请愿制度等。
立法、司法、行政权力分权制衡的制度已经相当完备的国家和地区为什么还需要“信访”制度?香港申诉专员戴婉莹的解释理由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根据香港的司法制度,法官担当裁判的角色,法庭不会就案情进行调查,投诉方需要证据和法律支持,而且诉讼费用高昂,程序繁杂。经验表明,很多针对政府部门的投诉交由法院以外的机构处理,将能获得更迅速和适当的解决。其次,有些事件透过政治渠道提出投诉,也不一定是缓解不满的最佳方法。在大多数社会里,人民代表通常都肩负多项公职。与群众联络并处理群众对政府的投诉,固然是人民代表的职责,但他们很少有充分资源,详细调查政府的决策过程。由于上述情况,便有需要另设一些独立的、简便的、高效率的申诉渠道,处理一般市民的申诉。

三、研究信访制度的意义:
信访制度的创设,成为民意与政府间的反映沟通通道,及时将一些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信访制度的不断改进,解决了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信访制度的设置,及时将民意上达,解决了一部分信访案件,但并不能解决所有诉求,因为信访制度目前正面临着诸多的尴尬。信访制度创设后还需不断改革,包括信访制度的架构,信访结构的治理,民意诉求渠道的理顺,信访制度在立法、司法、执法的国家权力三个基本分支中所处地位,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等,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

㈦ 信访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按照正确的信访程序,就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㈧ 如何推进群众依法信访,依法维权,依法处置历史遗留问题

推进群众依法信访,依法维权,信访工作人员应遵循:感情原则;研究原则;及时原则;特殊原则;大局原则。

依法处置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做到:加强领导,落实领导责任,强化齐抓共管;完善信访公开听证评议机制;强化各级司法机关接受群众告诉、申诉及处理案件的责任和能力,由司法机关承办历史遗留问题,依法解决;依法规范历史遗留问题信访工作秩序;对反映的问题有理或部分有理,但以种种理由提出过高要求的,要明确告知政府政策底线、确保处置政策一致性,尽快打消其无理的念头;引入第三方介入化解机制。

㈨ 信访制度的代表建议

2014年1月8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指出,信访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当前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问题的意愿仍很强烈,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
2014年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怀化市长李晖向大会建议,加强信访工作的顶层设计,加快启动信访立法,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厘清信访制度与其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边界。
李晖介绍,目前信访工作主要依据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信访条例》来开展。《信访条例》只是一部行政法规,在法律体系中地位和等级较低,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信访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现行信访工作法规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的情况逐步显现,特别是信访工作的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比较零散,不便于执行和规范工作。

㈩ 信访立法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一)准确定位,规范信访秩序,实现信访工作理性回归
坚持规范信访事项和规范信访秩序相结合,规范信访事项是规范信访秩序的前提,要想规范信访秩序,必须规范信访事项。凡是明确有法律渠道和主管部门的诉求,都不应作为信访事项受理登记。
拓宽向群众宣传政策法律的渠道,告知其选择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关规定。如果把不是信访的问题引入信访渠道,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还误导了群众。在畅通信访出口上做实做强,使大量被误导进入信访渠道的上访人,通过教育引导、法律告知引导其退出信访渠道,选择法律途径解决诉求。
(二)强化法治,把信访事项导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
破解信访难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强法治建设,推进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逐步把信访事项导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依法解决问题。
具体来讲,一要依法解决问题,对法律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符合解决条件的,一定要做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二要依法教育疏导,综合运用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心理疏导、化访为诉、进入程序、依法处置等措施,把涉访人群导入法治框架内解决问题。三要依法惩戒处理,对无视法律权威的违法上访行为,要用法律方式依法处理;对把上访当成诬告、陷害、诽谤渠道的,要强化法律告知,依法追究责任,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四要依法终结信访,坚决维护三级终结的权威;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一律按法律规定,通过审判监督和检察监督、行政复议、国家赔偿程序处理,并结合各部门的纪检监察监督、法制工作监督,强化纠正错误,规范执法行为,坚决维护法制权威,维护法律尊严。
(三)正确引导舆论,淡化信访宣传误导,强化法制宣传教育
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对信访群众的导向作用,客观报道宣传信访政策法规,提高群众对信访的正确认识,引导信访群众依法信访。
淡化对信访特别是越级信访促进问题解决的宣传,不过分夸大和渲染信访的作用,大力营造依法解决问题的舆论氛围,从思想上消除涉访当事人对信访渠道过高的价值预期,引导其自觉选择司法解决途径,在法治程序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通过对处理违法信访行为等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以案析理、以案说法,有效震慑违法,努力营造依法、理性、有序信访的良好社会氛围。坚持把宣传政策法律和教育引导贯穿于依法治访的全过程,注重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强化法律告知、释疑解惑,教育警示群众防范违法犯罪,实现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四)强化源头治访,把涉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县级以下
信访问题的解决和防范关键在基层。要紧紧抓住县级以下有关部门这个解决问题的责任主体和防范源头:一是把矛盾发现在早、化解在小、解决在源头。二是增加县级以下有关部门化解矛盾、依法解决问题的层级,从村组、社区到乡镇、办事处、县区有关部门来真正了解实情、层层化解矛盾。三是对涉访违法行为也要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解决在县级以下。要坚持法制原则,以“合法”还是“违法”作为定性标准,不要纠结于是否为“上访人员”、“特殊群体”,防止违法行为的逐步升级。四是强化责任追究,及时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更好地从源头上发现和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热点内容
房产律师事务所律师顾问 发布:2025-01-07 06:41:00 浏览:112
申请法律援助工资不得高于 发布:2025-01-07 06:15:47 浏览:935
驻检察室法院 发布:2025-01-07 06:14:22 浏览:674
司法考试论坛哪个好 发布:2025-01-07 05:52:44 浏览:796
金融律师咨询 发布:2025-01-07 05:47:45 浏览:99
安全事故电工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07 05:47:34 浏览:900
劳动法全文辞退 发布:2025-01-07 05:33:17 浏览:766
关于劳动法的书籍 发布:2025-01-07 05:17:59 浏览:476
浙江大学光华法律硕士非法学夏令营 发布:2025-01-07 04:41:28 浏览:713
中国法治之路 发布:2025-01-07 04:41:25 浏览: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