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商业
A. 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的要点盖括
仅5000言的《道德经》是世界上创造名言最多的巨著;《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翻译成最多种语言、发行量最大的传世经典;儒、道、释是中华文明的三大根基,老子影响了中国2500年的历史;《道德经》是中国春秋战国以后大多数兵法的源头;
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道德经》,历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即使在民族暂处落后的年代,只要想到祖上曾有这样高的智慧,我们就不会自卑;
即使身处低谷,只要凭着书中思想,我们也终究会东山再起。
这不仅因为,它是畅销两千年的超级书籍,被誉为“万经之王”;
全书仅仅5126个字,古往今来却有孔子等诸多圣贤为它作注释,研究它的书籍少说也有5000万字。
《道德经》是宇宙级的认知方法论,所以,当你学了《道德经》之后,你有了这个宇宙级的认知方法论之后,你的行为、心态、情绪、格局会发生完全不同的改变,可以从三维的世界到十维的世界维度不一样,你看世界的角度就不一样。
那么《道德经》的本质是把宇宙起源、创造、甚至运行的法则都讲清楚。所以《道德经》博大精深的,如果你能学好《道德经》,你可以站在宇宙的高度认知世界,认知人类社会,认知商业社会,认知我们的政治科学,甚至医学各个学科。
所以,学习《道德经》就是要了解宇宙的运行法则和规则,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成为真正的赢家!
B. 外国人怎么看《道德经》
土豆系列0420 :你好。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出版第一多的是圣经第二多的是道德经,被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传!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巨大精神财富!20世纪,人类在科学技术和物质财富上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也造成了环境破坏、价值迷惘和心灵污染三大危机。面对这些社会危机,西方人开始从东方道学中寻求哲学智慧,以解决现实问题。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评述老子《道德经》时指出:“这本书虽然不到六千字,却包含着许多精神食粮。”荷兰莱顿大学教授施舟人肯定道学“对西方文化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使西方文化得以更新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高认为《道德经》“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德国人尤利斯噶尔指出:“老子,他是推动未来的能动力量,他比任何现代的都更加具有现代意义,他比任何生命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美国科学家威尔杜兰认为《道德经》“是最迷人的一部奇书”。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老子的《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美国学者蒲克明预言未来“《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它之所以受到世人如此重视、如此高的评价,因为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最系统的第一部“大成智慧学”。
在政治上,不少国家的领导人都指出,要想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必须善于从老子《道德经》中去寻找政治智慧。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大声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美国前总统里根援引《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国名言,以寻求其治国理念和方略。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建议全世界“遵循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教诲,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极力推崇老子的《道德经》,援引老子的“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名言,努力将这种不朽的哲学智慧应用到联合国工作中。
在经济上,要解决现代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从《道德经》中寻找发展经济的哲学智慧。英国哲学家克拉克认为“现代经济自由市场的原理就是源自《老子》的无为而治。”在世界范围内,已悄然地出现了一个经济文化群体“道商”。所谓“道商”,就是以道学的辩证思维和哲学智慧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商人。法国阿尔斯通总裁安南·博格先生声称:“在中国做生意,要懂《老子》。”曾担任财富五百强公司高级执行官的詹姆斯把《道德经》尊为新世纪的商业理论。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道家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的观点,就是他的自发秩序理论的经典表述。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根据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的思想,从事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美国GE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依据老子的“为道日损”的思想,提倡“无为式”的“简单的管理”。
在科技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可以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汲取灵感。英国科学家霍金在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思想启示下,提出了“宇宙创生于无”的理论。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的“质朴性原理”,与老子所谓“道”的质朴性是不谋而合的。美籍华人李政道发现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与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也有吻合之处。日本农学家福冈正信提出“自然农法”,并称自己“就是在老子‘道法自然’这一伟大命题的启发下提出来的。”
C. 大象无形,大爱无言,大道无名,大商无算 这四个词是什么意思想说明什么道理呢
1、大象无形: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远,越是大气度的往往越包容万物。
道理: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形的感觉。
2、大爱无言:伟大的爱都是默默无闻的。
道理:有水平的人都是默默无闻的,伟大的爱都不是说出来的。
3、大道无名:大道,道是至高无上的,没有形状的。
道理:无名,是指无形无象的混元大道,因无形无象,所以叫无名。
4、大商无算:生意做的很大的时候,就不能斤斤计较,过于计算利益上的得失。
道理:当生意规模比较小的时候,为了生存要经常对每一件事情计算得失,求取最大利益,谋求发展。
此文出自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
(3)道德经商业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出自《道德经》“大方无隅,大器免成,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中写着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
《老子》认为音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为的自然的音乐;一类是世俗的非自然的音乐。无为的自然的音乐为道的音乐,符合道的特征,是一切人为音乐之本,无所不在,无所不容。它是最美的,又是无声的,是音乐的最高境界。人为的音乐虽然是动听的,但这种有声之乐的美是世俗的、暂时的,会“令人耳聋”,所以不宜提倡。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
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在被推荐入周室效力之前,老子跟随常枞(商容)学习知识。
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老子因受权贵排挤,被甘简公免去守藏室史之职,出游鲁国。在鲁国巷党主持友人葬礼,孔子助葬。时孔丘17岁,问礼于老聃。公元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老子被甘平公召回仍任守藏室史。
公元前526年(周景王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26岁的孔子适周观光,拜访老子。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鲁昭公二十六年),老子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携至楚国,被罢免守藏室史一职,回故里居住。后去往秦国,确切年代不详。公元前501年(周敬王十九年、鲁定公九年),51岁的孔子南至老子故里向老子问学。
D. 《道德经》讲了什么为什么它广受推崇
作者:in nek
链接:http://www.hu.com/question/20393827/answer/3739122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道德经》讨论的问题本身其实很简单,但已经有成见的人很难明白。所以,在讨论所有的问题前,让我们首先做一个简单的思维游戏。
比如有个人,他出门走在路上,前面有个坑,他没有看见,一脚踩空,掉了下去,失足前,他说了一句:“我操”,然后他就摔死了。那么,现在我的问题是,他最后说“我操”是要操谁?
你不要觉得我在开玩笑,我是严肃的。他有很多可能:
他操修路的,把他坑了
他操天,让他运气这么不好
他操自己,怎么这都没有看见
他谁都没操,他只是发出了一个惊叹
无论如何吧,他不是赞美上帝,他说“我操”。他已经死了,这句话已经final(终结)了,你不能把他从棺材中拉出来,问他什么意思。而且就算他没死,你把他叫回来,问他什么意思。他说他的意思就是赞美上帝,不是CNM,你也不信呐。
我是什么意思呢?一句话说出来,其实可以有很多理解,文字并不具备精确传递信息的能力。除了程序员和律师等少数群体,很少人能保证自己说的东西能在一句话中被清晰传递的(程序员和律师看起来能做到这点,是因为他们严格限定了范围,说到底还是他们在其他讨论中和特定的人形成了共识),所以,单个句子的含义,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说,是没有任何保证的。有智慧的人写东西,一般不会在一两个字行间,包含天地之秘,因为这是做不到的,他要通过多次从多个角度反复,才能把一个概念说明白,所以,单拿一句话,一个词出来反复寻章摘句弄学问的,大部分时候不是在寻找一篇论文的真义(虽然纯粹进行语言研究也有其意义),而在原始词句中硬“加”出意思来的(为了逼近意思换角度解读是另一个问题),那已经不是作者原来的意思了,而是解读者自己的意思而已。
所以读者首先要建立这个概念:我在这里给你解释《道德经》在说什么,是为你找一个能和他的意思前后贯通的“表述含义”,让你找到(也许只是其中一个),理解这个文章指向的那个被讨论的问题的“重心”在什么地方,而不是给你证明“这就是老子本来的意思”,“老子本来的意思”是不可证明的。
同时,我不是不知道,有人在这里又出土了什么东西,那里又发现什么通假,避讳,恶意修正等种种问题,那些不重要。在我理解的道德经的含义中,老子也不在乎,老子看的是大势,而我解释的也是这种大势,是在各种历史大潮变幻以后,在我们现在看到的《道德经》的“表述含义”。也就是说,这整个文章,得有点正常人说话的样子。不能说这句话谈这个问题,转眼之间,那句话就谈另一个问题,就算你要"别有深意",你这个深意也得把表面上的意思说正常了才是说话啊。
举个例子,有人会跟我掰,说“道可道,非常道”,“常”字应该是“恒”字。这对我来说,就是腐儒之见。在这个表达中,常和恒有多大区别?在这个抽象层次中,描述的高手怎么可能用精确语义嘛,他们用的是“架构含义”,也就是说,这个字即使有一定程度的偏离,也不改变它要表达的意思的。如果你觉得改变这个意思会让整个上下文都发生变化,你抠一下这个还有点意思,否则不是在那里寻章摘句吗?我让你“早点回家吃饭”,你明明听明白了,但你非要说“这是让我回家吃饭,还是让‘早点’回家吃饭?”,老子一巴掌把你丫扇醒过来。
另外我也知道,把一个真诚直接的含义说出来,会踩到好多人的尾巴,因为很多人是靠着神神秘秘的曲解来树立自己的权威或者人生观的,这和偶像的作用其实没有太大区别,人家不学数学,不学物理,不学金融,就指着学这个“通四时之变”,你非要告诉他一个清楚的结果,清楚了他的梦就做不下去了,这叫“扰人清梦”。所以,“人家不接受清晰的,可以理解的解释”,那也是现实,这里不打算改变他们,我只是给真诚的,想确实通过阅读增长知识的人一个阅读的提示。大家不用尝试因为掌握了某个“真理”想去说服别人。我是一个程序员,我给大家说,写程序说到底是一种“说服”,只不过说服对象是“计算机”而已。而我们程序员去“说服”,那可都是要付钱的,那是一种成本,那要看你是不是要投资,好的程序员工资很高的哦。你掌握了真理不拿去用,天天免费给一台台旧计算机升级软件,你说你是不是闲得发慌?
E. 道德经怎么用在商业上呢
可以去了解一下《道商》的提出者李海波老师,他对《道德经》的商用智慧演绎与创新很有见地,而且又是师出名门正宗的道教修行者,在道教界、学术界、策划界都有影响力。网上关于他道商课程的视频很多,你可以去搜索一下,以下是关于他的介绍。
李海波是当代知名的商务策划实战权威专家之一,也是将高深莫测的黄老道学理论成功嫁接于商业领域,并率先提出系统性“道商——中国式经营智慧学”的道学学者、国学讲师、职业谋士。这是由他的独特经历、研究领域、国际见识、国内实践、智慧资源掌控等方面复合而成的。
他少年时代即投师道门,学习领悟《道德经》智慧;26岁初登北京大学百年纪念堂,作《道德经与策划大智慧》学术报告,30岁完成两部学术著作——《势》、《道商》,获得业内专家的高度赞誉,其中《势》被视为现代版“六韬”而广受好评,《道商》更是开启了“中国式经营智慧学”研究之先河。
作为道学学者,李海波的研究领域是道家谋略学与道家商业学,他是这个学科的领先者,是“中国式经营智慧学”的首倡者,是国内公开讲授黄老道学与商业实战智慧的第一人。第16届中央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委张文台上将为其亲笔题词勉励“商道兴国”;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亲笔为其题词赐封“中国道商”。
F. 商人要具备道德经里的哪些商业道德
《道德经》里是排斥“重利”,希望“小国寡民”,且“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没有什么“商业道德”方面的指导。
一定要强行联系一下的话,可以说:不要追求暴利,商品以朴素为主,薄利就多销且长久。
G. 道德经中关于商业的语句
摘要 第六+二章中,。。。。。。美言可以市。。。。。美丽的言辞可以拿来换钱,就是现代广告词的意思。广告公司的广告思想可以说从此发端
H. 如何从道德经体现商道等道的层面
老子非常注重于品牌的建设,在他看来,品牌的重要性就好象是“含回德之厚的赤子”一样,任答何危害都很难伤及它,在建设品牌时,一定要有长期的战略打算并不能脱离实际的冒进,“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道德经·第54章》),在营销策划中,还应该进行伏笔策划,危机策划,以“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第64章》)
老子的《道德经》思想,也是现代“竞合”理论的最早提出者,老子认为“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反对竞争而崇尚竞合,推崇双赢和多赢。因为“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从道的角度讲:商业竞争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有的,更多是合作、共赢!
I. 《道德经》中的投资哲学有哪些
这十二个字是“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这并不是《道德经》中最为人熟悉的一句,但在我看来却蕴含着深刻的投资哲学。
“道生之”讲的是一个优秀企业的根本。“道”指的是规律。只有有效掌握行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牛股。《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掌握了“道”的企业,无论其起始多么渺小卑微,最终都会长成参天大树,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打开可口可乐1896年的年报,你会发现这家公司的“道”在100多年以前就已经种下了。尽管那一年可口可乐收入仅有14.8万美元,其总裁Asa Candler说,“我们努力告诉全世界,可口可乐是一种平价的卓越商品,将给全人类带来健康和美好。”2012年,可口可乐的收入已经高达480亿美元。可以说,每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都必然是“道生之”的。
即便是一个有“道”企业,也需要注意,在行业和市场的演进中,“道”作为指导性的规律也会发展变化。一个例子是我们过去投资的苏宁电器(行情 股吧 买卖点) ,就是掌握了低成本这个规律,通过不断开店实现规模效应,成就了数十倍的回报,也成就了一个经典的成长股故事。但是近年来电商的兴起,以更低成本冲击了苏宁的“道”,逼迫其也不得不走电商之路甚至更名,去寻找新的“道”。无论苏宁的变革成功与否,其积极进取、断腕求“道”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我们日常投资中看到的很多企业,并非是“道生之”者,而是“势生之”者。往往是一个政策性的机遇,或者是一类产品的突发性需求,搞定了少数大客户,导致了某个企业迅速成长,使之赚了钱也上了市。特别是在中小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创业板(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中,这类企业为数较多。它们本身并没有掌握行业经济运行发展的规律,一旦势不在,就将昙花一现,最近频频出问题的光伏行业的多家企业就是很好的实例。因此,对于“势生之”的企业我们要非常小心。
“德蓄之”对于投资而言也至关重要。“道生之”之后,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商业道德,无论多大的企业,最终不能“蓄之”。特别是企业上市之后,季报年报的压力巨大,更可能会在经营管理中越出道德的底线。近几年美国发生的安然、泰科等过去都是大牛股,就是因为“德”上的问题,终不能持续,甚至破产清算。中国很好的例子就是乳品行业的几家公司,他们在发展初期就掌握了乳品行业的“道”,即通过常温奶和利乐包装解决了降低成本和运输半径的问题,迅速扩大市场,也在一段时间内为投资者收获了极高收益,但忽视了“德”之后,竟然导致了整个乳品行业信誉的全面失去。由此可见,在分析企业时,一定要对其“德”作充分的评估。
“物形之”,从选股投资的角度看,我认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企业的经营性因素,例如商业模式、行业特征等会形成企业业务的特定状态。例如,航空公司就是以重资产、产品(客座)过期快为特征的,因此盈利波动性大,这是其商业模式决定的。二是指企业的治理、机制、管理、文化等软性的制度性因素,也会对企业的成长状态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公司的治理,决定企业的管理者能否与企业的股东“在一条船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势成之”很容易理解,是指企业面临的形势和机遇。一家企业如果掌握了“道”,有“德”同时有很好的“形”,当“势”来的时候,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
必须要强调的是,“势”固然重要,但是并不是关键因素。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获取的信息绝大部分都是只是“势”。每天的信息轰炸,卖方研究员大量研究报告出炉,买方研究员挑灯夜读,关注的焦点往往是政策的变化、经济数据的公布、新产品的推出、产品的销售、项目的进展、报表的披露等,这一切都只是“势”!在投资中,仅关注“势”而忽视“道”、“德”和“物”,就如同一个园丁只关心什么时间下雨,而不关注种的是什么树,不关注阳光、土壤和水一样。
笔者有幸在国外读过MBA,也讨论过上千个公司和投资案例,我深感对于选股的指导,可能还是2500年前老子提出“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这十二字简单透彻。当然,《道德经》绵长深邃,其蕴含的深刻哲理远超我所能理解。
J. 学习道德经如何做人
道德经与做人,做人符合道德的标准,这是如何做人,如何按道德经的标准做人,而不是胡乱的拿经书套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