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金称帝

道德金称帝

发布时间: 2022-05-13 15:46:52

❶ 唐朝时说老子是皇帝

唐代,唐高祖、唐太宗认老子为先祖,封其为“祖神”、“族神”。在乾封元年,唐高宗亲至亳州(今安徽省亳县)“老君庙”祭拜,追号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仪夙三年,高宗诏《道德经》为“上经”,规定百官皆要习诵《道德经》,并作为考选官员的科目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诏令全国各地每户必备一部《道德经》,每年贡举人量减《尚书》、《论语》两策,加《老子》策;开元二十五年,诏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一所,并置“崇玄学”,令生徒诵习《道德经》、《南华经》(俗称《庄子》)等道家诸子;天宝元年,诏《汉书·古今人物表》玄元皇帝升入“上圣”(《旧唐书·礼仪志四》);天宝二年,追尊玄元皇帝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天宝八年,亲谒(yè)太清宫,册圣祖玄元皇帝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天宝十三年,亲朝献太清宫,上玄元皇帝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颁御注《老子》并义疏于天下;甚至还亲受道教法箓(lù),成了道士皇帝(《旧唐书·玄宗纪》)。老子成了“圣祖”—— 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老子》成了“圣典”——《道德真经》。

❷ 帛书道德经为何不避讳恒字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抄汉墓的挖掘过程中,考古学家在其中的三号墓中同时发现了两本《老子》的帛书。根据推测,这两本帛书《老子》,其中的甲本抄写时间在刘邦称帝之前,乙本的抄写时间也在汉文帝登基之前,距今两千多年,之所以能确定抄写年代,主要的证据就是邦和桓的避讳,帛书《老子》甲本中所有的“邦”和“恒”都保持原貌,乙本中的“邦”改成了“国”,而“恒”则保持了原貌,这也是历史学家推测其抄写年代的重要依据;

❸ 马王堆为什么出土了不一样的道德经

古时书籍都由人抄写,抄写过程中错漏在所难免,时间越早的抄本越接近原貌
另一方面,由于秦始皇焚书和秦末战乱,书籍损失很大,许多书籍都是由人背诵下来直到汉文帝以后才重新抄录,由于时间较久,记忆出错,错误脱漏难免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
乙本避刘邦讳,可以断定它是汉朝的抄写本无疑。甲本由于不避汉高祖刘邦的名讳,因此可推断它当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甲本帛书很有可能是直接从战国时期的竹简上转抄过来的,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保存最为完整、最接近原貌的古本《老子》版本。

两种《老子》抄本大体相同,但和今本(底版是三国时魏人王弼注的《道德经》)对照,在文字上和篇章次序上都有较大出入。

《老子》甲本卷后四篇古佚书,均无篇题,文献记栽也无可查考。第一篇共181行,约有5,400佘字。是有关儒家思想中的“慎独”、“性善”的内容。第二篇是有关伊尹论“九主”的内容,共52行,约1,500多字。文中讲到九种君主,特别肯定了“法君”。第三篇共48行,约1,500多字。是有关兵家论述攻战守御的内容。第四篇共13行,约400佘字。文字简短,综述了“五行
”和德、圣、智的关系。因后部残缺甚多,文意不明。《老子》乙本卷前四篇古佚书皆有篇题,为《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共抄有175行,约11,160多字。除少数几篇文字略有残缺外,其余保存的都很完整。
据整理者研究其成书年代当在战国或秦时。有的人认为这四篇佚书或即为《汉书·艺文志》中列在道家的《黄帝四经》,因汉文帝时祟尚黄老,所以把有关黄帝内容的四篇与《老子》合抄为一卷。有人认为第二篇《十大经》中记载黄帝初立,以及他的大臣如力黑(即力牧)、阉冉、果童、太山之稽(即大山稽)、高阳等人的事迹和相互间答之词,因此可能是《汉书·艺文志》中所列的《黄帝君臣》,或是列入兵阴阳类的《力牧》。

❹ 中国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为老子《道德经》做过注

史料记载有八位皇帝注释过《道德经》。这其中有四位皇帝的注本已佚失无法考证。注释作专品流传下来属的有四位皇帝。分别是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和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 唐玄宗李隆基第一个开御注《道德经》先河的皇帝《御注道德真经》。

  2. 宋徽宗于政和元年(1118)八月,下诏把他的《御解道德真经》颁行天下。

  3. 明太祖朱元璋《道德真经》。当皇帝的第六年亲注《道德经》颁布天下。

  4.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御注道德经》。


    另外4位皇帝和他们注本是:


    1.梁武帝《老子讲疏》、《老子义疏理纲》;

    2.梁简文帝《老子义》、《老子私记》;

    3.梁元帝《老子讲疏》;

    4.魏孝文帝《老子注》、《老子义疏》等,

    非常可惜的是原注本早已佚失。

❺ 《道德经》“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如何解释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天意想要让它收缩,一定是因为它不断扩张的缘故;天意想要削弱它,一定是因为它已经变得非常强大的缘故;天意想要废除它,一定是因为它过于兴盛了;天意想要去夺取、灭亡它,一定是它太不自量而越度。这些叫做隐蔽微妙的道理。柔弱就这样胜过刚强。鱼不能离开深渊——它的根本之地,国家的镇国重器绝对不能显示给人看。

所以说,老子提倡安守柔弱,因为柔弱是生机旺盛的;提倡“守雌”,“雌”就是柔顺安忍。要“处其实不居其华”,要“处其厚不居其薄”。这种明悟就叫做“微明”。说它是“微明”,是因为它是隐蔽而微妙的,是不容易为世人所发现、所领悟的。

柔弱为什么能胜刚强?就是因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是“生之徒”与“死之徒”的较量,时间会证明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这是包含“道”的慧眼所看到的世界的真相。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鱼为什么不能离开深渊?因为深渊是鱼的根本,是鱼的藏身之地,鱼躲在深渊里,可以自由自在,人不能发现它更加进一步地去想伤害它。如果鱼非得跳出来去显示自己的存在,那么鱼的灾难就开始了。

“国之利器”为什么不可以示人?因为“国之利器”是国家的根本。一旦有意地炫耀和无意的泄露之后,就会把“无形”的利器转化为“有形”,天下所有有形的东西都是可以破解的,这样,再好的“国之利器”也就形同虚设了,国家的灾难就要来了。

❻ 老子西出函谷关后去了哪里他真的得道成仙了吗

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玄妙王之女理氏在河边洗衣服,看到上游漂下来一个拳头大的黄梨子,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胎81年,生下一个男孩,白眉白发,白络腮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名“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指着院子的一颗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那么老子到底是不是神人呢?道教的创始人是被称为张天师的张陵,而老子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被尊为道教神仙中三清之一太上老君的化身,并将其《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作为宗教的主要经典。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唐代皇帝曾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加封号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其道教尊称名称为“太上老君”,亦被尊称为“混元皇帝”,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

❼ 道德经全文加上标点符号到底有多少字

据统计,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专,因此,在不断属地出现校订本,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目前,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帛书道德经,早王弼本400余年,近些年许多学者推崇帛书,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

现存《老子》的版本,以帛书甲、乙本为最早。甲本文字,不避汉高祖刘邦讳,可证它是刘邦称帝以前抄写的。乙本避刘邦讳,但不避惠帝刘盈、文帝刘恒讳,可知它是刘邦称帝以后,刘盈、刘恒为帝以前抄写的。甲、乙本皆分二篇,乙本篇末标出《德》3041字,《道》2426字,合计5467字。甲本尾题残缺不明。两本都不分章次。

❽ 历史上有哪四位皇帝御注过《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博大精深,震古烁今,历史上曾有四位皇帝(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诠注,史称“御注道德经”。现采其自序,以飨网友。
唐玄宗序
昔在元圣,强著玄言。权舆真宗,启迪来裔。遗文诚在,精义颇乖。樶其指归,虽蜀严而犹病;摘其章句,自河公而或略。其余浸微,固不足数。则我玄元妙旨,岂其将坠?朕诚寡薄,尝感斯文。猥承有后之庆,恐失无为之理。每因清宴,辄叩玄关。随所意得,遂为笺注。岂成一家之说,但备遗阙之文。今兹绝笔,是询于众。公卿臣庶,道释二门,有能起予,类于卜商针疾,同于左氏渴于纳善。
朕所虚怀,苟副斯言,必加厚赏。且如谀臣自圣,幸非此流。县(悬)市相矜,亦云小道。既其不讳,咸可直言。勿为来者所嗤,以重朕之不德。
宋徽宗序
《道经》: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心之所自得。道者,亘万世而无弊;德者,充一性之常存。老子当周之末,道降而德衰,故著书九九篇,以明道德之常,而谓之经。其辞简,其旨远,学者当蔽识而深造之。
《德经》:道无方体,德有成亏。合於道,则无德之可名;别於德,则有名之可彼辨。仁义礼智,随量而受,因时而施,是德而已。体道者异乎此,故列於下经。
明太祖序
朕本寒微,遭胡运之天更,值群雄之并起。不得自安于乡裏,遂从军而保命,几丧其身而免于是乎。受制不数年,脱他人之所制,获帅诸雄,固守江左,十有三年而即帝位,奉天以代元,统育黔黎。
自即位以来,罔知前代“哲王”之道,宵昼遑遑,虑穹苍之切,鉴于是,问“道”诸人。人皆我见,未达先贤。
壹日,试览群书,检间有《道德经》壹册,因便但观,见数章中尽皆明理。其文浅而意奥,莫知可通,罢观之。后旬日,又获他卷,注论不同。再寻较之,所注者人各异见。因有如是,朕悉视之,用神盘桓其书久之,以壹己之见,似乎颇识。意欲试注,以遗方来。恐今后人笑,于是弗果。
又久之,见本《经》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而惧之?”当是时,天下初定,民顽吏弊,虽朝有十人而弃市,暮有百人而仍为之。如此者,岂不应《经》之所云?朕乃罢“极刑”,而囚役之。
不逾年,而朕心灭恐,复以斯经。细睹其文之行用,若浓云霭群山之叠章,外“虚”而内“实”,貌态“仿佛”,其境又不然。架“空谷”以秀“奇峰”,使昔有嵬峦,倏态成于幽壑,若不知其意,如入混吨鸿蒙之中。方乃少知微旨,则又若皓月之沈澄渊,镜中之睹实象,虽形体之如,然探亲不可得而扪抚。况本《经》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以此思之,岂不明镜水月者乎?
朕在中宵,而深虑明镜水月,形体虽如,却乃虚而不实,非著象于他处,安有影耶?故仰天则水月象明,弃镜扪身则知已象之“不虚”。是谓物外求真,故能探其壹二之“旨微”。遂于洪武七年冬十二月甲午,著笔强为之辩论,未知后世果契高人之志欤?
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非金丹之术也。故悉朕之丹衷,尽其智虑,意利后人,是特注耳。
是月甲辰书成,因为之序。
清世祖序
朕闻:道者,先天地而为万物宗,生生化化,莫得而名者也。惟至人凝道於身,故其德为玄德,而其言为圣言。老子道贯天人,德超品汇,著书五千余言,明清净无为之旨。然其切於身心,明於伦物,世固鲜能知之也。
尝观其告孔子曰:“为人子者,无以有已;为人臣者,无以有已。”而仲尼答曾子之问礼,每曰“吾闻诸老耽”,岂非以人能清净无为,则忠孝油然而生,礼乐合同而化乎?犹龙之叹,良有以也。
自河上公而后,注者甚众。或以为修炼,或以为权谋,斯皆以小智窥测圣人,失其意矣。开元、洪武之注,虽各有发明,亦未彰全旨。朕以圣言玄远,末学多岐,苟不折以理衷,恐益滋伪误。用是博参众说,艾繁去支,厘为一注。理取其简而明,辞取其约而达。未知于经意果有合否。
然老子之书,原非虚无寂灭之说,权谋术数之谈。是注也,于日用常行之理,治心治国之道,或亦不相径庭也。爱序诸简端,以明大旨云。
顺治十有三年,岁次丙申仲春朔日序。

❾ 数千年家天下皇帝及统治阶级,按老子道德经划分,算是上士,中士,还是下士呢

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是以其得之愈厚,于道愈远,故为下士。

❿ 以下五位皇帝中,哪一位没有为《道德经》作过注

中国历史上有四位皇帝为《道德经》作过注,他们分别是:唐玄宗李隆基, 宋徽宗赵佶 , 明太祖朱元璋,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在先秦时竹简《文子》称《上?经》、《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汉景帝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
古代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道德经》这部神奇宝典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热点内容
房产律师事务所律师顾问 发布:2025-01-07 06:41:00 浏览:112
申请法律援助工资不得高于 发布:2025-01-07 06:15:47 浏览:935
驻检察室法院 发布:2025-01-07 06:14:22 浏览:674
司法考试论坛哪个好 发布:2025-01-07 05:52:44 浏览:796
金融律师咨询 发布:2025-01-07 05:47:45 浏览:99
安全事故电工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07 05:47:34 浏览:900
劳动法全文辞退 发布:2025-01-07 05:33:17 浏览:766
关于劳动法的书籍 发布:2025-01-07 05:17:59 浏览:476
浙江大学光华法律硕士非法学夏令营 发布:2025-01-07 04:41:28 浏览:713
中国法治之路 发布:2025-01-07 04:41:25 浏览: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