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道德风险
1. 什么是金融市场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一词是源于研究保险合同时提出的一个概念。简单地说,由于机会主义行为而带来更大风险的情形称为道德风险。
理论上讲道德风险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它一般存在于下列情况:由于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的、或者限制的合同使负有责 任的经济行为者不能承担全部损失(或利益),因而他们不承受他们的行动的全部后果;同样地,也不享有行动的所有好处。显而易见,这个定义包括许多不同的外部因素,可能导致不存在均衡状态的结果,或者,均衡状态即使存在,也是没有效率的(Y科托威茨Y.kotouitz)。如果从委托——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出发,“道德风险(MoralHazard)是指契约的甲方(通常是代理人)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采取契约的乙方(通常是委托人)所无法观测和监督的隐藏性行动或不行动,从而导致的(委托人)损失或(代理人)获利的可能性”。
2. 基金经理在管理运作证券基金中会产生哪些道德风险
开放式基金道德风险指基金的经理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出有损基金持有者利益的行为。产生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委托代理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使得基金经理人有足够的余地来满足自身的利益而置基民的利益于不顾。
3. 基金有没有风险呢
当然会有风险,看看如下文章就会加深理解:外部风险:基金品种本身的风险。股票型基金因为全部或大部分投资股票,在分享股票市场成长的成果时,同时也在分担着股票市场的巨大风险。基金虽然是由专业人士操盘,但在目前市场状况下,任何专业人士也难以完全避免股票市场机制不完善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一向被视为安全性极佳的投资品种,2003年两类基金收益均乏善可陈,不少甚至出现亏损。2004年通货膨胀预期加剧,银行利率亦摇摆不定,各种传言满天乱飞,情况可能会比2003年更加糟糕。
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道德风险。撇开基金经理的水平不说,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操守不佳所带来的道德风险是投资者难以掌控的。在利益驱动下,为了更多地发行,以便将盘子做大,更多地收取管理费、代理费、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等,基金公司及其销售代理不断地给投资者以脱离现实的承诺,夸大基金收益,将有关监管机构的禁令当成耳旁风。如果投资者听信这些宣传,难免误入歧途。
体制风险,主要是政策风险。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主要还是依靠政策调控,股市受政策影响严重的情况下,政府任何一个相关政策的出台,都会引起市场的剧烈波动,给投资带来风险。这是投资者所无法掌控的。
内部风险
主要是投资者对基金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和操作上的错误所带来的投资风险。
误区一:老基金只能办理赎回业务,不能再进行日常申购。开放式基金只要封闭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即90天)结束,是可以随时申购的。其代销银行、代销券商在交易所交易日(周一至周五)可随时办理。
误区二:嫌“贵”爱“贱”。认为新发基金(一般面值为1元)便宜,老基金由于净值高而显得贵,所以只买新基金,不买老基金。这与机构投资者恰恰相反。2004年第一季度新发基金规模将近600亿元,其中90%以上的新基金卖给了个人投资者。而老基金的申购则多来自于机构投资者。开放式基金不存在价格上的差异,可谓“一分钱一分货”。衡量一只开放式基金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依据应是其预期回报率,而预期回报率与基金单位的当前价位是无关的。如果投资者准备用10000元投资某只基金,预期一年后的收益率为20%,那么,这只基金目前面值是2元也好,是1元也好,不管它目前面值处于什么价位,一年后所获回报均是2000元。
误区三:将基金等同于股票,低买高卖,希望通过波段操作赚钱。开放式基金不存在价格与价值的差异,不像股票一样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对基金的持有还是卖出,应看基金的业绩。如果基金一直有较好的业绩,投资者就应作为一种长期的投资工具坚定持有。
误区四:买跌不买涨。道理同上。“物美价廉”的购物原则不适用于基金。
误区五:喜新厌旧。新基金尚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虽然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过去业绩甚佳,但其是否能够管理好新基金,亦需时间观察,所以,一般情况下,新基金风险高过老基金,建议投资者在选择基金品种时,应更多考虑那些业绩良好且稳定的老基金。
除了认识上的误区外,投资者,尤其是基金投资新人,在操作上也容易犯错误。晨星资讯有限公司基金研究中心的陈榕指出基金投资者容易犯的八大错误。
操作错误一:没有明确的投资目标。投资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忘记自己的投资目的。例如,股票型基金通常扮演资本增值的角色,而投资于债券型基金或者准货币市场基金往往是为了获得稳定的收益。你可以不追随成长型热门品种,增加其在你投资组合中的比重,但一定要清楚你持有组合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投资目标和投资需求的变化,确定其优先顺序,并据此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如果你的组合中某项投资妨碍了你实现自己的目标,你就应考虑更换它。
操作错误二:没有核心组合。如果你持有许多基金却不清楚当初为何选择它们,你的基金组合可能缺少核心组合。针对每项投资目标,你应选择3-4只业绩稳定的基金构成核心组合,其资产可以占到你整个组合的70-80%。国外投资者多选择大盘平衡型基金作为自己的核心组合。
操作错误三:非核心投资过多。核心组合外的非核心投资可增加你组合的收益,但同时也会给你的投资带来较大的风险,妨碍你投资目标的实现。
操作错误四:组合“失衡”。好的基金组合应是一个均衡的组合,即组合中各类资产的比例应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投资的表现各有高低,某些品种表现特别好或特别差,都会使整个组合“失衡”,你需要及时调整。例如,如果你的基金组合是债券型占25%,小盘成长型占10%,大盘平衡型占65%。假果小盘成长型大涨,则可能使你的组合中小盘成长型比重过高,你就应及时调整自己组合中的资产比例,使之恢复原定状态。
操作错误五:持有基金数目太多。持有基金数目过多,常常会使投资者眼花缭乱、不知所措。遇到这种情况,你不妨借助“该基金在你的整个投资组合中充当什么角色”的方法来进行筛选。你可以考虑这只基金是否可以充当你投资组合中的某个核心组合,如果答案是不可以,那你就要考虑这只基金在你的整个投资组合中所占比重是否过高。
操作错误六:同类基金选择失当。你持有的基金是什么风格?你是否持有过多同类风格的基金?你可将持有的基金按风格分类,并确定各类风格基金的比例。当某类风格基金的数目过多时,应考虑选择留下其中业绩排名较好的,而卖出业绩排名相对较差的。
操作错误七:费用水平过高。如果两只基金在风格、业绩等方面都相似,不妨选择费用较低的那一只。从较长时期看,年度运作费率为0.5%的基金和2%的基金在收益上会有很大差别。
操作错误八:没有设定卖出标准。投资者应设定卖出基金的量化标准。例如,当损失超过15%时,或当基金更换经理人时,将其卖出。你需要确定自己的风险承受水平,确定属于你自己的衡量基金表现的标准。当标准确立时,你需要严格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操作。
4. “声誉”在证券投资基金的道德风险中扮演什么角色
证券投资基金道德风险一般指一种无形的人为损害或危险。它也可以定义为从事证券投资基金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在发达国家,声誉就是信用和名声的代名词,它意味着巨大的机会成本,如果声誉败坏,意味着从此没有机会从事证券投资行业。而在中国由于监管不力,违法成本极低,为权利寻租和利益输送提供了疯长的土壤,“声誉”只不过是职业道德良心的看门人。
5. 基金有风险吗
1、基金也是随着股市、经济大势一同变化的。经济如果出现停滞,金融如果出现危机,世界上如果出现战乱、地震或者其他不安定因素,基金的收益肯定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2、基金是人在经营的,是人在经营就有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再严格的监管措施总有漏洞,更何况基金。在国际上每年都有基金公司破产的。
3、公司的经营理念,经理人的眼光和水平。索罗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包赚不赔的投资专家也不多,所以不同的基金公司业绩出入很大。经营越好,收益越高,资本利得也就越高。反之亦然。选择基金公司的经理人最好是经历过熊市震荡和牛市发展全过程的,也就是说见过大风大浪的。是投资就有风险,回报越高,风险越大。
(5)基金道德风险扩展阅读
购买基金的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的安排基金品种的比例。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基金,购买偏股型基金要设置投资上限。
二、要注意别买错“基金”。基金火爆引得一些伪劣产品“浑水摸鱼”,要注意鉴别。
三、要注意对自己的账户进行后期养护。基金虽然省心,但也不可扔着不管。经常关注基金网站新公告,以便更加全面及时地了解自己持有的基金。
四、要注意买基金别太在乎基金净值。其实基金的收益高低只与净值增长率有关。只要基金净值增长率保持领先,其收益就自然会高。
五、要注意不要“喜新厌旧”,不要盲目追捧新基金,新基金虽有价格优惠等先天优势,但老基金有长期运作的经验和较为合理的仓位,更值得关注与投资。
六、要注意不要片面追买分红基金。基金分红是对投资者前期收益的返还,尽量把分红方式改成“红利再投”更为合理。
七、要注意不以短期涨跌论英雄。以短期涨跌判断基金优劣显然不科学,对基金还是要多方面综合评估长期考察。
八、要注意灵活选择稳定省心的定投和实惠简便的红利转投等投资策略。
6. 国内有哪些关于基金道德风险监管的法规
第一、从法律上 公募有较为健全的法律——《证券投资基金法》以及证监会的各项管理办法,而私募目前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目前借助的是《合伙企业法》(为有限合伙制的私募做准备,目前该法尚未实施)、《信托法》(信托为私募提供了一个合法途径,这是我国私募基金的特有形式)《合同法》(这是契约型私募的主要法律依据)。 最初在制订《证券投资基金法》时,没能把私募基金作为调整对象,这是个遗憾。对于私募基金,尽管其投资灵活,不宜过细监管,但是最基本的准入资格应该是有的,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基金公司设立时应有最低资金限制,应该提取风险准备金。此外,投资人的门槛也应限制,我国一向视稳定为大局,如果投资人不够理性,把大部分身家全投资在风险大的基金品种上,造成的不稳定可想而知。可以参考国外的立法以及目前资金信托的法律,设最低门槛,并限制投资占家庭资产的比例,有效教育投资者。 第二、从监管上 公募由证监会监管。证监会定期不定期考察基金公司,包括文件考察、现场考察,证监会考察的范围,包括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的高管人员、基金从设立、销售到投资等。而私募,目前并无监管,私募基金公司,对于证监会来说,只是作为普通的机构投资者,甚至是自然人投资者的监管,只要想逃避这个监管,就有办法。私募的灵活是最大的优势,但是,适当的监管必须的,任何灵活,如果造成了扰乱市场、操纵股价,那就是违法。 公募基金在政府监管之外,还实行行业自律,证券业协会有会员管理的规章制度,并按需要提供培训,以提高管理和投资水平,增进法律理解。总之,公募有自己的组织,而私募则没有。 公募要求强制信息披露,私募则是基金公司与投资人协议披露。披露内容、披露周期、披露事项都由协议约定,私募并没有强制披露义务。 公募要求资金托管,必须将资金交与第三方(银行)托管,而私募除信托方式外,并无资金托管,这也导致私募风险较大。 第三、从投资限制上 公募有严格的投资限制,在投资品种、投资比例、投资与基金类型的匹配,以及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所有基金投资一家上市证券的比例上,甚至为了防止利益输送,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对同一证券,不得在当天一个买入,一个卖出。 而私募基金,在投资品种上,不限于国内证券,还可能涉及期货、黄金、外汇以及国外的证券、期货等,比公募广泛的多,投资限制完全由协议约定。即使是在国内证券的操作上,亦无公募基金所要求的严格限制,也难以监管。比如,目前最为规范的信托方式,信托型私募基金,如果在多家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则可能一个计划卖出某股票而另外的计划买入该股票,如果资金量足够大的话,则导致操纵股价。而契约型私募基金,因为不是在基金公司账户名下,则投资占一个股票的比例,难以监管,也可能造成操纵股价。 第四、从募集方式上 公募私募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我国在《证券法》上规定了证券公开发行的概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公开发行:(一)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的;(二)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二百人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发行行为。” 如果把私募理解为投资人累计不超过200人或不向不特定对象募集,那么,资金信托的法律修改,则与此矛盾,以前是一个资金信托计划的投资人限制在200人之内,现在对机构的数量已经不再限制。当然这是鼓励成熟投资者,是管理上的进步,但是,法律上的不吻合,使得公募私募并无严格界限。私募有一点确定的是,不得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及其他公共媒体推广,否则就构成了公开募集。 第五、从税收上 公募有明确的国家税收标准,有比较规范的管理,而私募,因为法律形式多样,避税甚至逃税手段多样,难以监管。 第六、基金的业绩报酬 公募基金不提取业绩报酬,只收取管理费。(即使这样,也已经赚的钵满瓢满了。)私募基金则必然收取业绩报酬,大多不收管理费,有些预收管理费后,再从业绩报酬中扣除。对公募基金经理来说,业绩是用来排名的,而对私募基金经理来说,业绩则是实实在在的分成,是直接的收益。 第七、投资人收益 因为私募的操作灵活,收益可能会比公募高,尤其在行情不好的时候,私募的操作灵活的优越性比较明显。但是,在行情好的情况下,两者相差并不太大(公募基金已经有很多3字头了),尤其是私募在提取了不菲的业绩报酬后,投资人得到的收益,不一定会比公募收益高。甚至,有些私募,在收益不如公募的情况下,还收取业绩报酬,则对投资人不合理。所以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投资人可与基金公司约定,投资收益率小于等于股指增长率时,基金公司不收取业绩报酬,只收取管理费。 第八、基金公司的规模和管理 私募基金的规模目前已经达到万亿,蔚为壮观。但是,说到基金公司的规模和规范管理,目前情况下,公募因为法律法规健全,有一批管理比较规范,重视风险控制,投资理念清晰的基金公司。而私募,备受大家推崇的的是一些从公募出来的明星基金经理,这靠的是个人品牌,尚未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公司,这是私募以后做大做强需要改进的。 金杉财富网这个网站上私募,集合理财等数据非常的及时,评论也很到位。你可以去看一下
7. 试分析基金管理者在基金销售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可能有哪些
(1)净值操控;(2)操纵市场;(3)关联交易;(4)内幕交易;(5)群体决策。
8. 私募基金风险有多大
私募基金风险大不大,具体有哪些风险
对广大私募基金投资者而言,最应该警惕的私募基金风险可以分为六大类:
第一信息不透明的风险,由于私募基金没有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因此信息不透明是最大的私募基金风险,凡是涉及投资运作及管理的过程,例如投资方案、资金转移及项目跟踪管理等过程,都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很大可能。
第二投资者抗风险能力较低。很多投资者之所以参与私募基金投资,都是看重了私募基金的高收益,但高收益的背后也对应着高风险,很多投资者并没有相应的抗风险能力,所以投资需重点关注此类私募基金风险。
第三基金管理人导致的私募基金风险。由于缺乏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基金经理门内的管理能力、行业地位及市场认同度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样的市场环境,一部分基金经理能够凭借精准的投资为投资者带去收益,而一部分基金经理则可能造成投资者的损失。
第四较高的道德风险。基金项目一般是以合伙形式成立的,但受到专业、地理及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投资者并不能有效的对项目进行监督与管理,所以道德风险也是投资者经常会遇到的私募基金风险。
第五项目融资缺乏专业度。项目融资一般需要很高的实务经验及专业能力等,但一些私募基金经理或管理团队能力不足,无法有效的监控、管理项目融资。
第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风险。部分私募基金会通过故意夸大收益、隐瞒项目等来吸引投资者参与投资,而这些私募有很大可能是在非法吸引公众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