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温江

法治温江

发布时间: 2022-05-14 15:32:42

A. Gay是怎样产生的

高赞答案是个啥?

当然有天然产生的啊,在自然界除了人类其他动物也有这种行为。

一、GAY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答案:先天或后天都有可能。

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性恋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现象,属于人类正常恋爱的类型之一。实际上,不只是人类,自然界同性相爱的现象不胜枚举。在美国加州鸥里,其中14%是雌雌相恋;美国夏威夷群岛上,30%以上的雌信天翁都是同性恋,它们像异性伴侣一样,会抚养一个"孤儿",这种同性配偶关系会保持数年之久。而德国动物园两只雄性企鹅不仅相亲相爱,还成功领养了一枚被饲养员放在园中的企鹅蛋,并将其成功孵化,共同悉心照顾它,看起来它们与异性家庭中的"爸爸妈妈"并无多大分别。[1]

事实上,在自然界中,有近500种动物存在同性恋行为。哺乳动物的同性恋行为最多,尤以灵长目动物为甚。此外,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等,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同性恋现象。[2]

当然除了自然界的,后天也可能会有这样的现象。

科学家们研究表明,甲基汞可以使动物......成为所谓的“同性恋”[3]

当然关于人类同性恋行为的研究则更多,其中原因就很多。

其一是生理角度 ,学者们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因素 :遗传因素、大脑结构和激素水平。其二是心理社会角度 ,精神分析学说强调恋母情节导致了特殊的母子关系 ,从而引起性心理异常 ,形成同性恋。[4]

但是由于“人们把它视为禁区,讳莫如深”,就导致了“他们自卑、屈辱甚至绝望的心理”,因此人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同性恋者。[5]

需要注明的是,“同性恋已经不被视为精神障碍疾病,不是人类的异化。”[6]

二、允许GAY结婚是否值得鼓励?

答案:各抒己见,但个人认为应该鼓励。

引用1866年海德诉海德案判决的一句话:

婚姻是两个异性之间排他性的自愿终身在一起的结合。[7]

三、GAY对推动文明进程的作用?

文明是具有多样性的,而不是只能有一种意识的。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如同宇宙间不能只有一种色彩一样,世界上也不能只有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应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世界发展的活力恰恰在于这种多样性的共存。应本着平等、民主的精神,推动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以求共同进步。”[8]

当然如果具体说有哪些推动作用,那就是对法治与现代化的影响很大。[9][10]

最后,总结一下。

当人们的思想不能适应文化的发展的时候,就会出现不理解、不认同、甚至是反对的声音。而面对同性恋以及同性婚姻权利这样一个本应该属于同性恋群体权利的时候,就会引起激烈的争议。[10]

B. 请问谁知道成都市温江区征地补偿安置办法的具体规定

你的提问让人看不懂,你自己先详细了解一下。

征地补偿标准《土地管理法》里有详细规定,包括青苗、人口、土地补偿三项,其中青苗、人口补偿发放给农民,土地补偿发给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等),现在有些地方也开始拿出大部分发放给农民。

你说的3万一个人是劳动力补偿,是指18岁—60岁之间男村民和18岁—55岁之间女村民的补偿;另外18岁以前的小孩一般的地区也有补助,还有60岁以上男人和55岁以上女人也有老人保养费,标准都比3万元低。根据上面那个文件,你们那里应该人口补偿3万元和土地补偿是不发放给你们个人的,而是为被征地建立保障帐户,等到你们退休年龄按月发放生活补助费。

《土地管理法》虽有关于征地补偿的原则规定,但具体补偿标准是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有所不同,全国各地大概在1万元/亩到二十万元/亩之间吧,你要查找你们那个县或者市具体的征地拆迁补偿政策,里面有详细规定。这些政策是公开的,国土局、政府的网站上一般都有,也可以到国土局查询复印的。

上文中你还提到安置房1.2万/人,这是另一回事。征用土地时,如果地上有村民住宅,那就需对农民住宅实施拆迁,拆迁补偿款和征地补偿是彼此分开没有联系的。你再详细了解一下你们那里的拆迁政策,一般和征地政策在同一个文件中,里面有关于房屋、装潢、定附属物的详细补偿标准。

至于安置房又是拆迁后的事,许多地方为解决拆迁后的农民居住问题,都必须建设拆迁安置房(或者经济适用房)专门供应被拆迁户;或者就对农民原来的房子拆一个平方还一个平方,各地政策不一致。你说的是温江区不是县政府,那你就了解温江市的征地拆迁政策,全市统一的,里面有详细规定。

上文你们大队长说的显然不对,两个没有联系。

C. 成都市教育局的教育情况

一、关注民生 教育惠民 (一)公益性学前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新增公益性幼儿园138所,公益性幼儿园达到535所,公益性学前教育覆盖率50.4%。着力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对234所民办幼儿园进行了清理规范。全面提升保教质量,制定下发了《成都市幼儿园等级评定办法(试行)》、《成都市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的实施意见》、《成都市幼儿园膳食管理办法》。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幼儿园园长大会。(二)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公平就学成效明显。中心城区义务教育段择校率较2011年大致持平。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34.1万人(其中:中心城区接受20.2万人),占义教段学生总数的31.5%(其中:中心城区的比重为49%),较2011年增加了3%。制定印发《成都市新优质学校评价标准》,并对63所学校开展了验收工作。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以市政府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区(市)县域内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意见》(成办发〔2012〕35号),全面部署了推进成都义务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工作。(三)教育资助力度明显加大。教育资助总金额达到10.7亿元。继续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免费向符合条件的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和作业本,做到“应免尽免”;对约3.8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做到“应补尽补”;对5.2万名符合条件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及两类高中教育阶段城乡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困难家庭学生实施教育资助;对符合国家助学金资助条件的6万名普高生和9.6万名职高生,按人均150元/月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从9月开始,免除了13.5万名中职学校学生学费。各级政府对接收外来务工就业农业劳动者子女的学校给予5265万元专项资金补助。扩大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试点范围,在国家确定的邛崃市、大邑县基础上,扩至三圈层8个市(县),受益农村学生达26.1万,投入资金1.6亿元。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全市共建成特教学校(中心)21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4579人,实现“应进全进”目标。成功举办全国特殊教育学校生命教育研讨会。二、教育均衡化迈上新台阶 (一)试验区建设第一阶段取得丰硕成果。初步形成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六个一体化”工作机制。教育部已经批准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第二阶段总体方案。承担的1个国家级、3个省级以及82项市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都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工作专题会上书面交流。成都荣获全国第三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综合改革奖”,与上海市教委并列最高奖。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共建成都教育改革研究基地,成都经验将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二)城乡教育圈层融合创新推进。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三圈一体”战略,制定印发《深化教育互动发展促进教育圈层融合的意见》(成教发〔2012〕4号),突破县级行政区划和“中心城区、近郊、远郊”三个圈层界限,480所中小学校跨区域结对256对,覆盖了17.9%的公办幼儿园,覆盖了41.5%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覆盖了45.2%的普通高中。56所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加入11个专业职教集团,学校覆盖面60.2%。同时,进一步规范名校集团管理,完成了对全市105个名校集团的备案工作。“推进教育互动发展促进教育圈层融合”在2012年度市级部门年度创新目标考核中,得到7.63的高分(满分8分),位列第三。(三)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调整、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施行。统一城乡公办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分别提高到700元/生?年、初中900元/生?年。基本完成全市2.5万余间中小学教室的光环境改造,成都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实施教室光环境改造的城市,学生视力将得到有效保护。实施二、三圈层区(市)县首批共99所学校的运动场改造工作。投入2.27亿元提升青白江区等5个区(市)县的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四)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省级督导评估。全市19个区(市)县全部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省级督导评估,成都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第一个全域实现该目标的城市,开启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新局面。成都市教育督导团办公室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集体”。三、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2012年,全市幼儿园1848所,在园幼儿38.5万人(副省级城市第一),全市3-5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8.5%。全市中小学1114所,其中,全市义务教育段普通学校878所,在校生108.3万人(副省级城市第二,低于广州)。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9%。特教校19所,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在校生4535人,超额完成任务。全市普通高中126所,在校生21.5万人(副省级城市第一),普通高中高考本科上线率51.95%(四川省34.3%),专科上线率98.8%(四川省92.0%);全省文、理科前100名,我市分别占48.5%、50.9%;全省文理科第一名均在我市。全市中职学校90所,在校生23.9万人。(副省级城市第四,低于广州、西安、武汉)。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教职工14.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1.2万人。(二)素质教育有序推进。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完成心理辅导员C级证书培训的全部任务,荣获教育部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称号。成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排名位列省会、副省级城市第三名。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百姓故事会?道德故事讲堂”活动。全面普及阳光体育活动,成功举办成都市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第十一届艺术人才选拔大赛、“2010—2012年中小学科技教育暨科创发明成果展”。(三)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成都市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市中小学校园网覆盖率100%,多媒体到班率为1.7:1,师机比为1.4:1,生机比为12:1。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全市中小学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正式建成运行,共录入图书2049万册,对图书使用进行高效开发和有效监控,有力推动素质教育和校园阅读活动的广泛扎实开展。全市25所学校开办普通高中网班81个,较2011年新增10所学校,27个班。成都实验小学网校顺利开办,构建起从义务教育到普通高中的网校体系。(四)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与市委编办、市人社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教师“县管校用”工作的意见》(成教发〔2012〕12号),在青羊、温江、郫县、双流等区县先行试点,教育部以简报形式刊载成都经验,全市已有11293名教师纳入“县管”范畴,干部教师交流工作稳步推进。二是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组建35个“名师工作室”和12个“名校(园)长工作室”,评选产生成都市特级教师50名、特级校长15名,优秀青年教师100人、教坛新秀80人。选派186名优秀教师赴甘孜州支教。全面落实市政府建立的特级校长(教师)优待制度。成功举办“文翁大讲堂”10次。三是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探索教师培训新机制,全面实施教师培训计划。完成10976名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工作。对7699名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英语水平测试,制定了全市英语教师水平提升实施方案。选派87名职业学校优秀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四是深入实施“常青树”计划。在全市名优退休教师中选聘了4名学监、26名导师到边远农村学校任教,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五)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倍增”战略能力不断增强。成都大学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成职院、农职院扎实推进国家骨干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强化内涵提升,新建8个市级特色专业和40门精品课程。《成都市职业教育促进条例》通过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并正式实施,成都教育立法实现零的突破。成都市汽车职业技术学校等5所学校的8个专业成功创建省级重点专业。成都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等5所学校启动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工作,成功申报4所。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招生达到10.15万人。成功举办201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六)教育标准建设和监测评估工作扎实推进。继续大力推进“教育标准年”建设,从学校建设、教育质量、教师职业、学校运行和管理、区域教育办学水平评估、教育规范化服务等六个方面系统构建教育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成都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指标体系,首次构建成都市区(市)县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指标体系、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成都市区(市)县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等,积极开展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城乡教育一体化监测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业质量监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体能检测工作。与市统计局、市财政局共同建立了区(市)县教育经费投入监测及公告制度,并首次发布公告。全市建成55个普通高考标准化考点、2697个标准化考场和21个考务指挥平台,实现省、市、区、校互联互通。四、教育国际化亮点纷呈 (一)系统谋划、科学推进成都教育国际化。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关于开展教育国际化评价工作的通知》(成办函〔2012〕103号),配套印发了包括政策环境、资源配置、发展水平和社会贡献等四个方面评价指标体系。2月,制定下发了《成都教育充分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成教发〔2012〕3号)和《成都教育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方案》(成教办〔2012〕5号)。编制了《成都教育国际化发展专项规划(2012-2020年)》。(二)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成效明显。成功引进英国哈罗公学、加拿大谢尔顿学院、澳大利亚TAFE学院等12个中外知名教育机构和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建设成都普渡大学,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积极支持成都乐盟国际学校、爱思瑟国际学校、成都美国学校健康发展。成功举办了亚洲教育论坛、都江堰国际论坛研讨会、中美高中国际教育合作与发展高端会议,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教育官员、专家和学者齐聚成都,对话世界教育发展前沿的问题,交流和分享国际教育先进经验和方法。全市先后组织了66名教师参加国务院侨办汉语推广教师储备培训、“IPA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培训。新增11名教师被国家选派到美国、泰国等任教,外派教师数量和层次在副省级城市中均位居前列。2012年,成都大学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举办的孔子学院招收300余名美国学生。全市举办国外课程班(项目)35个,部分区(市)县的国际理解教育实现100%的满覆盖。全市应届高中毕业生被国外正规高校录取人数达836人,比2011年同期增长108%;市属高校招收外国留学生230人。(三)教师国际化培训取得新突破。全市组织教育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到海外参加培训及考察1266人次,比2011年增加287。组织全市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9966人次在境内参加国际化专题培训,比2011年增加160%。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聘外籍教师347名;全市与海外学校结对的中小学达到202个;海内外师生交流互访达14129人次,比2011年增加72.4%。 五、教育事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一)扎实开展党建和机关自身建设,教育行政效能取得新成效。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广泛开展“强组织、增活力,喜迎党代会,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专题实践活动,工作经验在全市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做书面交流。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工作责任制,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工作,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入推进教育行风建设。推动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个人建设,机关干部运用数据和标准,开展调研和教育管理的能力显著增强。大力加强机关信息化和档案规范化建设,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档案管理达省标一级。承办省、市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协提案103件,按时办结率、满意及基本满意率为100%。(二)教育管理和法制建设取得突破。制定下发了《成都市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推进“法治大讲堂”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制定下发了《成都市中小学校依法治校标准》,以此为核心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学校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的实施意见》(成教发〔2012〕10号)。指导成立成都市民办教育协会及专门委员会,完善工作制度和健全工作机构,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行业协调、维权、服务和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成都市培训市场进行专题调研,制定下发了《成都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着力规范文化教育类民办非学历培训市场秩序,成效明显。(三)教育科研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全年申报国家级课题15项、省级课题29项。《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为全省唯一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报告(2003-2010)》获得四川省第15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成都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获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一等奖。《成都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指标体系》获成都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研制发布《成都市2012年度教育科研课题选题指南》,新增决策类、调查类和名师课题研究等课题类别,优化课题研究格局。顺利完成首届全市优秀教学成果评选,选出优秀成果64项,构建市级行政层面的激励机制。(四)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加强“平安校园”建设,通过课堂教育、活动推进、学科渗透、实战演练等方式开展安全教育引导工作。荣获“2012年‘5.12’全省防灾救灾大演练工作先进集体”。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校车监管和校园周边环境整理力度。
(五)成都教育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成都日报》、《中国西部(教育)》、《教育家》等报刊杂志上开辟专栏,推介成都教育政策、经验、做法和名师名校长。各级媒体对成都教育报道4000余篇,其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100余篇,省级媒体1500余篇,市级媒体2400余篇,成都教育影响力不断提升。教育局官方微博荣获“2012年成都市十大最具影响力政务微博”。 (一)取消的职责。
1. 取消已由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2. 取消拟订并贯彻执行发展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的政策规定以及指导教育系统校办产业的职责。
3. 取消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指导“产学研”相结合的职责。
(二)加强的职责。
1.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 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3. 加强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完善民办教育宏观管理的政策措施,规范办学秩序,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根据以上职责调整,成都市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四川省、成都市有关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全市统筹城乡教育体制改革政策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全市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指导全市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
(三)承担全市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监督管理的责任;组织制定全市中小学入学、招生政策和计划;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统筹规划、管理全市民办教育;组织协调对口教育援助工作。
(四)制定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评估标准,并负责教育督导和评估;负责对区(市)县政府的教育工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五)指导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参与拟订师范毕业生就业政策和市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组织实施民族地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工作。
(六)负责本部门教育经费的统筹管理;参与拟订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的政策和措施,监督全市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负责治理全市中小学乱收费工作。
(七)负责全市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指导教师和教育干部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
(八)负责全市学校和教育事业单位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国防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综合治理工作;负责全市教育系统的行风建设。
(九)指导全市教育系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十)负责全市教育系统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发布工作;负责全市教育系统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协调处理应急突发事件。
(十一)承办市政府公布的有关行政审批事项。
(十二)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根据上述职责,市教育局设17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负责工作目标、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信息、安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后勤和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负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组织协调对口教育援助工作。
(二)政策法规处。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调查研究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指导全市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负责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推动教育系统校务公开;负责教育系统法制建设、依法治校和依法行政工作;指导教育类学会、协会等教育社团工作。
(三)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处。拟订全市教育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年度计划;拟订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和成都高新区公办普通高中、初中各校招生计划;拟订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综合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牵头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重大项目;负责局机关相关处室和区(市)县教育局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专项考核;负责教育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发布;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牵头开展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有关工作。
(四)计划基建财务处。编制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筹措教育经费政策;编制部门年度预决算,监督管理市级教育经费使用;监督直属学校、单位财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教育收费政策,指导和管理学校收费工作;指导学校基本建设和校舍维修;指导全市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建设、教育资助和教育基金会工作。
(五)学前教育处。拟订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并组织实施;拟订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指导学前教育教学改革及成果推广;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妇女儿童工作。
(六)普通教育一处(挂成都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牌子)。负责管理全市义务教育、特殊教育,拟订义务教育评估标准;负责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用书、电子音像制品和学具;拟订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政策;参与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工作;承担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七)普通教育二处。负责管理全市普通高中教育,统筹协调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指导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教材建设以及教育科研工作;参与拟订普通高中招生政策和计划;负责市属普通中学的教育行政和教学业务管理;负责普通高中民族教育工作;参与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工作。
(八)职业技术与成人教育处。参与拟订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政策;指导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标准,组织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和学校设置标准;负责全市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教学管理;指导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组织实施民族地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规划和指导成人继续教育工作;指导开展中小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社区教育、扫盲后巩固提高等工作。
(九)高等教育与师资培训处。负责市属高校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参与市属高校重大事务管理;参与拟订师范毕业生就业政策和市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指导市属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指导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十)教育督导团办公室。负责全市教育督导工作;拟订教育督导与评估制度、指导性文件和评估方案;负责对中等及以下学校(含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发布教育督导报告;承办市政府教育督导团的具体工作。
(十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负责学校体育、卫生、禁毒、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等工作;参与艺体特长生招生,负责艺体特长生加分审核工作;组织开展学生体育竞赛、艺术演出比赛活动。
(十二)宣传教育处。负责全市教育宣传工作;负责管理学校德育工作,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家庭教育和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指导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建设。
(十三)对外交流合作处。组织开展全市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负责出国留学、来蓉留学、中外合作办学和教育系统来蓉外籍教师、专家的有关管理工作,开展与港澳台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牵头开展区域教育合作。
(十四)学校安全管理处。拟订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牵头开展学校安全教育,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组织协调处理学校重大安全、稳定事故;监督直属学校、单位的安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十五)行政审批处。承担市政府公布的有关行政审批事项;统筹规划、管理全市民办教育。
(十六)人事处。负责局机关及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队伍建设、机构编制等工作;负责局机关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指导直属单位(学校)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规划、指导全市教师队伍、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和表彰奖励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工作;负责校长及教育行政干部的培训工作。
(十七)纪检监察处。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学校)的纪检监察工作;负责教育系统行风建设,治理全市中小学乱收费工作;负责局机关以及局直属学校、单位的审计工作。
机关党的组织按照党章和市委有关规定设置。 (一)市教育局机关配备行政编制85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4名,机关党委书记按市委规定配备,总督学(副局级)1名;正处级领导职数18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副处级领导职数19名。
(二)单列管理军队转业干部行政编制2名。
(三)机关后勤服务人员统一按成委发〔2010〕17号文的相关规定聘用和管理。 (一)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市教育局负责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公务员局)负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二)市教育局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D.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关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的基本原则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应当以是否形成较为固定的生产、生活,是否依赖于农村集体土地作为生活保障为基本条件,并结合是否具有依法登记的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常住户口,作为判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一般原则。

二、关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取得

1、父母双方均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或者父母一方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且依法登记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常住户口,则该父母之子女自出生时起认定取得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2、因合法的婚姻、收养关系,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生产、生活,并将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的人员,认定取得本集体组织成员资格。

3、因国防建设或者其他政策性原因,通过移民进入本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生产、生活,并将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的人员,认定取得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三、关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丧失

1、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死亡,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自死亡时起丧失。

2、取得其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自取得其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时起,其原有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丧失。

3、迁入本市各区县(自治县)所辖街道办事处或者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镇,转为非农业户口的,自取得非农业户口之日,其原有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丧失。

4、迁入第七条以外的其他城镇,转为非农业户口,且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或者事业单位编制的,其原有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丧失。

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丧失的确认,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未改变户籍性质和退出承包地之前,一般不宜认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丧失。

四、几类特殊人员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

1、农嫁女或入赘男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应当以是否在配偶对方形成较为固定的生产、生活,是否依赖于对方农村土地作为生活保障为基本判断标准。

(1)农女嫁出后,在男方较为固定生产、生活,并依赖于男方土地作为基本生活保障的,无论其户口是否从原集体经济组织迁出,均应认定具有嫁入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2)农女嫁出后,户口仍在原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地亦未收回,但本人或者与其配偶均外出务工,并未在男方较为固定的生产、生活,应认定具有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3)农女嫁到第八条所称的城镇,户口迁入男方,无论其在娘家生产、生活,还是在城镇生活,只要未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或者事业单位编制(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除外)的,应认定具有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4)农女嫁出后,因为离婚,又回原籍居住生活,但户口未迁回,应认定具有嫁入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但在原籍重新分得了承包地的,可以认定为具有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入赘男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参照上述精神确定。

2、外出就学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毕业后在城市形成较为固定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不依赖于农村集体土地之前,不应认定其丧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3、服兵役人员,应当保留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其中任干部的,或者按政策应当进行转业安置的士官,一般应认定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丧失。

4、劳改、劳教和服刑人员应当保留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5、非因生活需要,而是出于利益驱动或其他原因,仅将户口挂在集体经济组织的,不应认定具有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6、将非农业户口迁回原籍,成为农村户口,但不承包经营集体土地,而是以退休工资等其他稳定性收入作为基本生活保障的回乡退养人员,应认定为不具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4)法治温江扩展阅读: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概念:

虽然现有法律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却被大量的法律法规所使用。《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物权法》都有相关规定。从中可以看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以土地等集体所有财产为根本,以农业等生产经营为目的,以一定范围内的农民为其成员的经济合作组织,其有权对农村土地进行发包,组织生产经营、管理,进行收入分配。

在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般表现为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及村合作社等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之间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某些程度上类似于公司与股东的关系,只有具有成员资格,才享有相关成员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集体土地等财产的集体所有权,有将这些财产交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的义务,并享有土地承包、收益分配等权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以简要地定义为,具有该村合法村民资格在该集体经济组织所在的村、组居住生活,并以该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依法登记常住户籍并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权利义务关系的当事人。

参考资料:网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北大法律信息网-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问题的纪要

E. 四川成都古代叫什么

一、四川在古代的称呼是“巴蜀”。

二、据传,处于人类史前期的上古时期,中国分为九州岛,四川盆地及其周围地区称梁州。在这里生活着众多的民族,其中以东部的巴人与西部的蜀人数量最多。

三、“巴”的本义为捕鱼者,或以鱼为主食的人。“巴”作为一个部落集团,最初活动在四川盆地的东部、北部,包括秦岭山脉,鄂西、洞庭湖地区。“蜀”本义是高原之人。蜀族原是羌族的一支,活动在岷江上游的册木峡谷之中,以狩猎、垦殖为生。后来,其活动范围也顺岷江而下,进入成都平原。

四、至夏商周时代(约为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221年),蜀族部落发展成一个方国,蜀作为部落集团及方国名称,就此固定下来。巴、蜀两大部落在长期的演进中构成一个以地缘、血缘、文化传统为纽带的人文群体,他们生活的地区——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从此便以巴蜀作为地域的代称。

F. 成都市温江区开酒店会不会遇到地痞流氓

也许会遇到,但是不用怕,现在是法治社会,不像以前的旧社会,总的来说现在地痞流氓很少了,遇到了马上报警,但是遇到的机会很小。

G. 母亲河瓯江的水为什么这样浑浊

瓯江水黄是因为江水中的泥土胶体遇到海水中的盐产生沉淀,不可治理!
原来瓯江水黄到瓯江大桥,即梅岙一带,后因丽水建了紧水滩水库,导致瓯江水黄到双潮乡一带.
还有一个原因:
现在瓯江水浑浊,很重要的原因是青田一带挖沙造成的,瓯江上游挖沙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以前,瓯江上游还是非常漂亮的,现在日夜的挖沙,青田瓯江大溪和小溪两岸原始生态被严重破坏,真实非常的新心痛,另人揪心啊?严重后果是下游水流缓的地方开始淤积,比如自从60年代驿头栋(堤坝)被冲毁后,西洲岛的北流开始淤积,现在西洲岛落潮死基本上和永嘉桥头几乎是连在一起了,而这样的严重后果是,大水时,南流的水流将严重危及金温铁路和330国道的安全.
江面宽阔,由于江流海潮相互激荡,彼此消长,泥沙沉积,形成了西洲岛、江心屿、七都涂、灵昆岛四个江中沙洲.
温州人以前用的自来水就是瓯江上游的水,现在有了珊溪水库,自来水水质大大改善
一、探访温州瓯江的缘由:
早在两个月前,关于“温州地域环境对地方经济影响”的调研主题在我们心里折腾着,2012年7月19日,我和一位同仁搭乘长沙至温州的航班,计划到温州展开该主题的公益调研工作。在飞机上,偶遇人民日报主办的国际金融报的三位记者,交谈中,得知他们此次温州之行的目的,主要是实地采访关于温州瓯江受到严重污染的情况。瓯江也正是我们所要调研的课题即温州地域经济调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我兴趣大增,决定随人民日报国际金融报的三位记者到实地看个究竟。
2012年7月20日上午9点,我们和人民日报的记者一同到了温州青田县温溪镇温溪村老年协会,听老年协会的一些老人诉说瓯江被污染的情况。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字字真切,对瓯江的污染痛心疾首!据老人们介绍,10年前的瓯江清澈见底,鱼类丰富,鸥窎群欢。那时候的江水可以直饮,甜美纯清。青山绿水养一方人,长寿老人处处可见,瓯江确使温州儿女引以为豪。而今天的瓯江变得混浊不堪、水流暗黑,河水透出一股股令人掩鼻的腥臭味,沿江的居民见江心惧、见江心忧。污染的河水严重损害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健康,罹患癌症和其他疑难杂症者比过去大幅增多,至于直饮瓯江水在年轻居民看来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上午10点左右,中国法治调研中心两位同志和人民日报的两位记者,直接走访了污染源比较严重的亚太皮革有限公司,在一个小时的专访中,厂方人员一直滔滔不绝地讲他们排放的水如何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等等,但我们经多方了解,实际情形与厂方的介绍明显不符。
二、温州模式的奇迹起因于五宝:一山、二水、三庙、四海、五戏
我们在温州虽然只逗留短暂的几天,但是心中自有罗盘,这里的奇山异水培育了优秀的温州儿女。
山:此坡遥望对门岭,没有勤劳敢折松。多山的温州折射出人们起伏、波折、多难和勤劳的生活。勤劳的温州人在顽强、努力和拼搏中,不但培育了有如山松坡樟的精神气质,也在这本不属宜居之地的环境里构建了宜居的人文环境。
水:温州虽然内涵三大水系(瓯江、飞云江、鳌江),唯有瓯江展雄姿。瓯江之水乃温州金、经、精三宝,有这宽阔的水路,才有智者神鹿迁徙和守居瓯陆,才会打通族民脉络,才有今天温州的精气神。瓯江优美的水质便孕育了这里的瓯海文化。
庙:这里的庙堂和祠堂很多,证明这里的温州人就是东方中国的犹太人之说。庙堂使这里的人有敬畏心、真诚心、感恩心和团结心。祠堂使这里的人有爱心、孝心、亲情和乡情。他们潜意识的经咒、祈祷给了温州人智慧,也使温州人持恒守志。
海:孕育了温州人的海洋性格,让温州人飘洋出海变成平常事。
戏:南戏几时哼唱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南戏培育了温州精神,南戏也是温州人之间进行沟通的媒介;南戏还是激发温州创造力的重要精神资源。
三、而今“母亲”已病,儿女远行不知何时归?
如今,瓯江水质变差了、鱼虾不见了、鸥鹭不来了,连最喜欢亲水的小孩也躲避得远远的了!江水“死亡”,山、戏、庙、海也都少了往昔的精神气。虽然,温溪老年协会的投诉,看似丽水青田上流原因,实乃金华丽水养温州啊!据说古时候有一星宿神仙落脚于大微山,给这里留下了很多神奇的传说。神奇般的山有了神奇般的水,鸥江滋养了鹿城——今天的温州。
根据2008年丽水关于瓯江污染的调研报告得知:在丽水段统计的每度瓯江的污染情况:
工业废水排放量:6323万吨;氨氮排放量:7221万吨;生活污染625万吨。
我们特意驱车沿丽水到瓯江出海口走了一趟,行进中注意到在青田温溪和永嘉的桥头,正好是瓯江污染清晰可辨的分水区,青田往上游走水质渐渐清澈,往下游走则越来越混浊和腥臭。我们徘徊在温溪镇,看到有亚太皮革有限公司、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意尔康等大型污染源企业的排污情况。特别是亚太皮革有限公司附近,气味特别浓,江边水质特别差,肉眼可辨水色为暗黄,无法形容恶水袭人的感觉。据举报,这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厂内的污水处理系统只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摆看”。根据青田上下游的清澈度来看,水清程度大约是一比三的比例关系,年度污染为上游的三倍有余,即下游年度污染大约是:
工业废水排放量:18000万吨;氨氮排放量:21000万吨;生活污染1800万吨。瓯江污染情况之严重就可想而知了!
瓯江是温州、丽水的母亲河,“母亲”病了,但温州儿女还在远游!一条臭河难道就让温州世界各地的游子忘记了故土吗,一些在外闯荡多年的游子、因慢慢变老如今想落叶归根的游子、一些在外打拼有了积累想携带资金反哺家乡的游子,只因母亲河的污染使得心中有了无限的纠结……
四、瓯江难道真的没被污染吗?当地政府真的没能力治理瓯江吗?官方真的不知道瓯江被严重污染吗?
瓯江沿途的工业废水、化学物质、生活垃圾,直接造成了瓯江水的污染,而挖沙动基、大兴土木造成水土流失,也助长和加快了瓯江的污染。这其中,瓯江流域数十家皮革厂、水泥厂、电镀厂化工厂等带来的“三废”,是造成瓯江水污染的最大罪魁祸首。地方政府为了搞活经济、追求政绩,引来了一批污染企业,而落地的企业不顾良心谴责,逆天而行,只管捞钱,不考虑居民的死活。工业污染破了温州的风水,断了温州的龙脉,使温州昔日美好的瓯江时代成为一种回忆。这,成为了温州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瓯江的污染有目共睹,人人皆知。每一个有污染源的企业家和每一个政府官员心底里都很清楚,特别是当地的老百姓心如明镜-------
在瓯江的“身”边,伴她而行的是一条奇特而大气的高速公路——温丽高速,高速路基本上由十多座高架桥和几十个隧道组成,据说,这条高速路的造价,是平原高速路的5倍以上!我们不明白的是,当地政府有能力修一条如此高水平的高速路,为何没有能力治理母亲河——瓯江?
五、细品温州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全国首批1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是全国18个港口城市之一,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是中国综合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也是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试点城市之一。全市辖三区两市六县,陆地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人口750多万,其中市区人口190多万。瓯江(Ou River)因温州古称瓯而得名,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流,处浙江省东南部,古名为“慎江”,也曾称“永嘉江”或“温江”。发源于浙江省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百山祖锅帽尖。(浙闽边境洞宫山西北),东北流至丽水城郊附近折向东南,流经龙泉市、云和县、莲都区、青田县、永嘉县、鹿城区、龙湾区,从温州市流入东海。全长388公里,总落差1080米,流域面积1.79万平方公里。上下游落差1300米,平均年流量202亿立方米。
“东瓯名城”温州,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沿海九个港口之一,公元323年,著名学者郭璞选址始建温州城。相传建城时,有一只白鹿衔花跨城而过,所到之处一片鸟语花香、祥云腾飞,故又名“鹿城”。 “东瓯山水甲江南”,温州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的雁荡山,号称“天下第一江”的楠溪江,以及峰险洞幽的百丈漈三个国家级名胜风景区;有以“东方夏威夷”著称的南麂山列岛和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乌岩岭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温州还是改革开放较早的前沿城市,商业经济相当发达。温州人几乎家家户户经商,专业市场遍地开花。一方面,外资大量涌入温州,使其迅速发展成为科技先进、经济繁荣、文明富裕的现代化商贸港口城市;另一方面,温州人开办的公司遍布五洲四海。“温州模式”、“温州速度”、“温州商人”,享誉海内外。
温州,文化灿烂的东瓯名镇,公元前192年是东瓯王驺摇的都地。公元323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一周,故名鹿城。公元675年始称温州。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是青瓷发源地之一,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荣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之称。温州是南戏故乡,14世纪中叶温州著名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温州人杰地灵,代有名家,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江湖诗派,近现代的孙诒让、夏鼐、夏承焘、苏步青等,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科学史上都具有重大影响。
温州市场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曾以“小商品、大市场”闻名全国,是中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先发地区和股份合作经济的民祥地。曾被新闻界、理论界称为“温州模式”,也有叫“温州经济格局”、“温州发展路子”。经过20多年的演变,温州经济格局不断得到创新,更加凸现出自己的特色。
温州人凭借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第一个实行金融利率改革,第一个制定私营企业条例,第一个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一个实行国有土地有偿转让等。200余万温州人在全国、在世界各地建起了众多的温州城、温州街、温州村、温州店。走南闯北的温州人,把温州经济与全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联系在一起,这成为我国一个独特的经济现象,它不仅促进了温州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温州人的贡献。
温州追求:
——建设东南沿海大商港,包括交通枢纽港、商贸港、金融港、信息港,使温州成为区域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 ——建设国际性轻工城,使温州成为世界轻工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集散基地和创新基地;
——建设最具活力的开放城,使温州成为机制活、商机多、投资回报率高的创新之城、活力之市;
——建设滨海山水文化名城,实现温州城市发展由“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由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迈进,同时搞好生态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使温州成为宜居、宜商、宜创业的地方。
素称"鱼米之乡"的温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郡,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说明这里一直保持着宜居的环境。温州追求中“把建设建设滨海山水文化名城,同时搞好生态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使温州成为宜居、宜商、宜创业的地方”放在决策的主要位置。然而,瓯江的污染状况与决策极不符合!
六、中国法治调研中心关于瓯江治理的初步意见
1、我们中国法治调研中心将委派莫主任在瓯江流域继续收集一手资料。
2、进一步组织相关学者、环保机构和相关媒体进行深度调研,将调研的报告呈送国家有关部委、省市各职能机构。
3、曝光污染源特别严重的企业和单位,形成人人监督的态势,让污染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4、调动社会各级力量,坚决打击和阻止企业恶性排污行为,该整改的整改,该关闭的关闭。环境重于一切利益!
5、组织各地的温州商会、媒体和学术机构参与“瓯江治理”论证会,以此调整温州的风水,疏通温州的龙脉。同时,将国内外治理内河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引荐到温州和丽水,用温州人治理温州和治理天下的勇气来治理瓯江!

H. 北京或将征收交通拥堵费 网友:收费就能解“堵”吗

这一消息引发网友热议。 #久治不愈# [新闻解读] 分析 征收“交通拥堵费”应该慎之又慎 文/田方 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已成为非常突出的世界性难题。在过去的20年中,交通阻塞使美国人浪费时间、燃料和带来的损失增长了4倍以上;日本仅东京圈严重拥堵地点就达219处;在欧洲,法国采取建设完善巴黎的环状线,德国采取强化高速道路网等措施,但仍然无法缓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系统的需求。据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我国15座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财富。 交通拥堵已成“公害”,不仅浪费了我们的时间、金钱,败坏了我们的心情,伴随而来的大气污染加剧,更令每个人都有切肤之痛。但是,民众讨厌堵车,但更讨厌收费。窃以为,收取交通拥堵费与法治精神和国务院的规定相悖。《关于治理向机动车辆乱收费和整顿道路站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除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明文规定外,任何地方、部门和单位均不得再出台新的涉及机动车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集资和政府性基金项目”,“严禁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哪些城市政府有超越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的权力去制定收取“交通拥堵费”的政策呢?伦敦、新加坡等城市的路面交通,除了公交车外,基本上都是私家车和商务车;单位公车的比例非常少。而我国呢?所以,疏解交通“窘局”不能够把眼睛只盯在私家车上,而应先把公车的数量减下来,再来谈是否收取交通拥堵费。 征收交通拥堵费是一种很极端的手段,对控制交通流量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虽有伦敦收取“交通拥堵费”的“国际经验”,但旅英学者范慧勇亲身观察研究发现,尽管伦敦2003年刚开始收取拥堵费时车流量减少了15%~20%,但如今车流量已基本恢复到原来水平,拥堵照旧,甚至形成“越收越堵”的窘况。《大洋网》针对“交通拥堵费”的调查显示,94%的网友对收取拥堵费的治堵效果“不看好”。我以为,拥堵是因政府公共管理水平低,而“拥堵费”只是政府建“小金库”的一个名目。政府的失职不应该由老百姓来买单。如果政府试图通过收费缓解交通拥堵,那么,首先要给民众提供一个人们愿意选择的、高效的、能替代开车出行的公共交通方式。因为国外收取“交通拥堵费”无不是建立在拥有高度便利的城市公交系统的基础之上。 交通拥堵费征收不能单兵突进 文/温江桦 深圳、广州、上海、南京等城市早就有征收拥堵费的设想,为何迟迟不动?其中最大原因就是拥堵费不是一征了事,立马见效,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例如伦敦为了开征拥堵费,提前3年就开始对交通、道路、城市布局进行规划,强化公共交通,连接停车场与地铁、轻轨、公交巴士,以便及时分流人群。如今,调查数据都显示了,北京公共交通平均出行速度不到小汽车速度的一半,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的换乘还不能实现非常便捷。铁一样的事实摆着呢,拥堵费的征收怎么能单兵突进? 再说了,拥堵费征收和民众切身利益攸关,实在是一件大事儿,一不小心就把公平打破了。民众交了养路费,再交拥堵费,有双重收费的嫌疑,车主的负担可不轻。如何保证征收拥堵费的公益目的?如何保证收上来的钱返还至城市交通改善上?这都需要一个城市做足体制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城市收取拥堵费前,先要扪心自问有没有做好规划准备、体制准备、技术准备和法制准备。从目前消息看,北京环保局的这一计划,显然是想做好技术准备和体制准备。但是规划准备呢、法制准备呢?尤其是规划准备,拥堵费征收最重要的前提便是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伦敦公共交通分担率在65%以上,酝酿征收交通拥堵费的城市,你们的公共交通分担率是多少?能不能拿出来一个数字,让公众信服,让拥堵费征收站得住脚?

I. 成都在哪里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市名
成都市(英语:Cheng 拼音:Chéngdū Shì)英文旧译:chengtu。别称“蓉城”、“锦城”、“天府之国”。
经纬度

市中心位于北纬30.67度,东经104.06度。远眺市中心(点击查看大图)

辖区

19个。成都市共辖9个区、4个市、6个县。

主要领导

市委书记李春城,市长葛红林。

城市面积

12390平方公里(中国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第8名)。中心城区面积598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1418平方公里。

海拔

平均海拔500米。全市海拔最高处为大雪塘峰,海拔5364米。

人口

200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2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7万人。常住人口1270.6万人,增加12.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

民族

成都市拥有中国56个民族中的54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为汉族。少数民族总人口60538人。2/3的人居住在市区。

时间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成都市所在的时区为UTC+7。

邮政编码
610000

电话区号
028(+86)

汽车号牌
川A
市花
芙蓉
市标
太阳神鸟,从金沙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图样代表成都
市树
银杏
[编辑本段]气候

一、气候概况

成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较少。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6.2℃,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3℃,年极端最低气温为-5.9℃,最热月出现在7~8月,月平均气温为25.4和25.0℃,最冷月出现在1月, 月平均气温为5.6℃;年总降水量为918.2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月降雨量分别为225和229毫米,降雨最少月份为12和1月, 月降雨量分别为6毫米左右.暴雨期普遍出现在5~9月,常年暴雨出现的始终期分别在6月底7月初和8月下旬。

二、各季的主要气候特点

冬季:冬无严寒,对小春和畜牧生长有利,连续的多雾天气对交通航运影响较大,冬干、寡照比较明显。
春季:气温回升较早,对林木和小春作物生长有利,但忽升忽降不稳定,易出现持续低温或“倒春寒”,影响大春作物适时播种或造成烂种烂秧。
初夏:温度适中,日较差较大。
盛夏:夏热多雨、光照强
秋季:秋短阴凉多绵雨的天气和秋长秋高气爽的天气都有出现。
[编辑本段]简介
成都(Chéngdū)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成都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简称“蓉”,1921年设市。
1993年,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
2007年,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海滨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编辑本段]一、历史沿革

市名来历

解放前的成都
成都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得名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成都是中国城址未变、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前311年),仅次于江苏的苏州(建于前514年)。

历史沿革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但在21世纪出土的金沙遗址把成都的建制历史提前到(约前1200~前650)。已经超过苏州的建城时间。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洮、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文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宋朝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丝绸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朝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每年成都上交丝绸商品,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成都造纸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规定,国家图书馆的书必须用成都造的麻纸来抄写。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
宋元以后,成都为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明在四川设立布政使司,设所在成都。公元1654年,清顺治将四川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历史上正式出现。辛亥革命后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废除成都府设治所,改称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1921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筹备处,处以下设总处、文牍、法治、会计、调查、庶务六科。1922年,市政筹备处改名为市政公所。1928年,设市政公所为市政府,国民政府置成都市为省辖市和四川省省会。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为四川省省会。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

载入史册

世界第一:始建于公元前250年左右,历时2000多年一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公元前61年在临邛开采深井天然气,用于制盐、煮饭和照明;成都的蜀锦,又称“锦绣缎”,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锦缎丝织品,东汉(公元25-220年)年间的足踏织锦机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到汉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成都成为了世界漆器工艺的中心和茶文化的诞生地;到唐代,成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雕版印刷术,成都的卞家《陀罗尼经咒》、西川过姓金刚经残页、成都樊赏家历残页为世界现存最早的一批印刷品、北宋(公元960-1126年)年间这里的商人联合发行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官府在这里设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储蓄银行“交子务”。
中国第一:公元前250年左右李冰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这是中国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这里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堂“文翁石室”;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时的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杨雄、王褒奠定了汉赋的基础;后蜀主孟昶(公元943-965年)亲笔书写了中国第一幅春联“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公元355年之前,常璩编纂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华阳国志》;后蜀人赵崇祚编辑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花间集》;公元1082年前后北宋名医唐慎微撰写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典《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公元10世纪,成都画家黄筌开创了中国工笔花鸟画派先河,雅好丹青的后蜀主孟昶特创“翰林图画院”,成为中国最早的皇家画院;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早在汉代,成都的俳优百戏就很突出,在成都出土的汉代说唱俑,造型活泼,在中国同类文物中无出其右者。这是成都献给世界的珍贵礼物,也是成都文化的精华所在。
[编辑本段]二、地理环境

方位

成都市区图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中部。介于东经102度54分至104度53分,北纬30度05分至31度26分之间。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西南与雅安市相接,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与眉山市相连。东西最大横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6公里,辖区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98平方公里。现辖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温江区、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等9区6县,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4市。

地理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境内海拔387-5364米,东界龙泉山脉,西靠邛崃山。西部为纵贯南北的龙门山脉。平原面积占36.4%,丘陵面积占30.4%,山区面积占33.2%。平原地区西北高、东南低,平均坡降0.3%。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日照时数107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成都市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平均海拔约500米。成都平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位于岷江干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网呈扇形展开在广阔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编辑本段]三、行政区划
成都市共辖10个区、4个市、6个县。行政区划
青羊区
面积68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75.3万。邮政编码610031。区人民政府驻江汉路222号。辖太升路、草市街、西御河、汪家拐、黄瓦街、新华西路、草堂、府南、东坡、金沙、黄田坝、苏坡、文家14街道。
锦江区
面积62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67.4万。邮政编码610011。区人民政府驻书院南街。辖盐市口、春熙路、督院街、合江亭、龙舟路、莲新街、双桂路、沙河、书院街、水井坊、牛市口、东光街、狮子山、柳江、三圣、成龙路16街道。
金牛区
面积108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104.8万。邮政编码610036。区人民政府驻沙湾路65号。辖九里堤、驷马桥、黄忠、人民北路、西华、茶店子、抚琴、西安路、五块石、金泉、荷花池、营门口、凤凰山、沙河源、天回15街道。
武侯区
面积78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约90.7万。邮政编码610041。区人民政府驻武侯祠大街。辖浆洗街、望江路、玉林、跳伞塔、火车南站、双楠、晋阳、红牌楼、机投桥、金花桥、簇锦、簇桥、华兴13街道。
成华区
面积111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80.9余万。邮政编码610051人民政府驻一环路东二段。辖二仙桥、猛追湾、跳蹬河、新鸿路、万年场、双桥子、桃蹊路、双水碾、建设路、青龙、保和、圣灯、龙潭、府青路14街道。
高新区 辖芳草、肖家河、石羊场、桂溪、合作5街道。
龙泉驿区
面积555平方千米,2007年末户籍人口57.4万。邮政编码610100。区人民政府驻龙泉街道。辖龙泉、大面、十陵、同安4街道,洛带、西河、柏合、黄土、茶店、洪安、山泉7镇和万兴乡。
青白江区
面积392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38.5万。邮政编码610300。区人民政府驻大弯街道。辖大弯、红阳2街道,姚渡、龙王、弥牟、大同、城厢、清泉、祥福7镇,福洪、人和2乡。
新都区
面积481平方千米,2007年末户籍人口66.6万。邮政编码610500。区人民政府驻新都镇。辖大丰、三河、石板滩、新民、新都、新繁、泰兴、斑竹园、清流、马家、龙桥、木兰、军屯11街道。(同名镇和街道合署办公)。
温江区
面积277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39.3万。邮政编码611130。区人民政府驻柳城街道。辖柳城、天府、涌泉、公平4街道,永宁、永盛、寿安、和盛、万春、金马6镇。
崇州市
面积1090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65.5万。邮政编码611230。市人民政府驻崇阳镇。辖崇阳、怀远、元通、三江、三郎、廖家、街子、文井江、观胜、羊马、道明、王场、隆兴、江源、白头、大划、梓潼、崇平、桤泉19镇,鸡冠山、济协、集贤、锦江、公议、燎原6乡。
邛崃市
面积1377平方千米,2007年末户籍人口65.7万。邮政编码611530。市人民政府驻临邛镇。辖临邛、固驿、平乐、羊安、火井、夹关、水口、桑园、牟礼、冉义、回龙、高埂、前进、高何、临济、卧龙、天台山、宝林18镇,道佐、油榨、茶园、南宝、大同、孔明6乡。
都江堰市
又名:灌县,面积1208平方千米,2007年末户籍人口61.7万。邮政编码611830。市人民政府驻灌口镇。辖灌口、幸福、蒲阳、聚源、崇义、天马、石羊、柳街、玉堂、中兴、青城山、龙池、胥家、安龙、大观、紫坪铺、翠月湖17镇,向峨、虹口2乡。
彭州市
面积1420平方千米,2007年末常住人口78.6万。邮政编码611930。市人民政府驻天彭镇金彭东路8号。辖天彭、葛仙山、隆丰、敖平、九尺、蒙阳、新兴、通济、丽春、磁峰、桂花、军乐、三界、升平、红岩、致和、白鹿、龙门山、丹景山、小鱼洞20镇。
金堂县
面积1156平方千米,2007年末户籍人口87.3万。邮政编码610400。县人民政府驻赵镇。辖赵镇、淮口、五凤、竹篙、土桥、白果、三星、官仓、清江、隆盛、云合、广兴、高板、福兴、赵家、金龙、转龙、三溪、又新19镇,平桥、栖贤2乡。
双流县
面积1068平方千米,2006年末户籍人口93.5万。邮政编码610200。县人民政府驻东升街道。辖东升、西航港、华阳、中和4街道,太平、永兴、籍田、正兴、彭镇、大林、煎茶、黄龙溪、永安、九江、黄水、金桥、黄甲、公兴、胜利、新兴、兴隆、万安、白沙、三星、合江21镇。
郫县
面积437平方千米,2007年末户籍人口49.1万。邮政编码611730。县人民政府驻郫筒镇。辖郫筒、团结、犀浦、花园、唐昌、安德、三道堰、安靖、红光、新民场、德源、友爱、古城、唐元14街道(镇与街道合署办公)
大邑县
面积1548平方千米,2007年末户籍人口51.8万。邮政编码611330。县人民政府驻晋原镇。辖晋原、王泗、出江、西岭、斜源、董场、韩场、三岔、上安、苏家、新场、安仁、悦来、青霞、沙渠、蔡场、花水湾17镇,雾山、金星、鹤鸣3乡。
蒲江县
面积580平方千米,2007年末户籍人口26.6万。邮政编码611630。县人民政府驻鹤山镇。辖鹤山、大塘、寿安、西来、大兴、甘溪、朝阳湖、成佳8镇,复兴、白云、长秋、光明4乡。
新津县
面积332平方千米,2007年末户籍人口30.1万。邮政编码611430。县人民政府驻五津镇。辖五津、花桥、金华、兴义、安西、新平、永商、邓双、普兴、花源、方兴11镇和文井乡。
[编辑本段]四、国民经济
成都的奋斗目标是成为中国中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并致力于构建中国中西部英特尔位于成都的工厂的金融中心,欲执中西部“总部经济”之牛耳,目前共有130家世界500强在这里投资兴业,有上百家全球研发中心在这里为世界的改变和科技的进步做着贡献。成都目前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化学化工产业,家具和鞋业制造产业,动漫和传媒产业,会展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旅游业等取得巨大成就,稳步奠定了成都作为我国十大城市的地位和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
[2]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初步核定,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5.5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04.0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84.9亿元,增长13.6%。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7.1∶45.2∶47.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6527元(按2007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634美元),增长13.7%。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691.9亿元,增长21.2%,占GDP的比重为50.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7%,拉动GDP增长10.2个百分点。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687.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99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达360.17万人,增加50.08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6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7万人。失地农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11.0万人。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达158.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
[编辑本段]五、综合实力
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是内陆开放城市和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综盐市口商业区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1992年被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委员会评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第十一位,投资硬环境进入全国40强,在省会城市中第一个荣获国家卫生城市殊荣。《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3~2004)》成都综合实力大陆排第九位。

成都市的中央商务区

(CBD)北起新华大道、南至府南河,东起红星路、西达东城根街,总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中,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地区2.45平方公里,包括了春熙路、红星路、盐市口、骡马市、顺城街等传统主要商务、商业区域,全国唯一的品牌格子店“玛赛格”也坐落于此。今后,将以金融、商务、行政、办公、宾馆等为主。核心区之外的片区是中央商务区的外区,该区域3.05平方公里,将有少量的居住区域。据悉,整个中央商务区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300多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仅有130多万平方米。

金融、证券和保险

200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9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4%,其中企业存款2452亿元,增长33.2%;储蓄存款2466亿元,增长7.2%。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119亿元,增长23.8%。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74亿元,增长60.1%,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794亿元,增长64.6%。全年金融机构现金净回笼175亿元。

还有很多内容,是在是复制不了了

J. 如何看待“乘客集体跳闸逃票”的行为

这种集体逃票的行为太恶劣了,乃是冒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扎堆闯关地铁检票闸机,试图集体逃避惩罚。地铁票并不贵,一个人也就几块钱,任谁都承受的起,几十个人逃票也才百把块钱,对地铁公司的收入影响也不大。不过,逃票本身就是违法行为,集体逃票的性质更为恶劣,“吃相”太难看了,不为社会所接受,理应依照相关法规予以处罚,甚或可以考虑列入“黑名单”、个人信用污点等。

热点内容
合同法重难点 发布:2025-01-03 04:50:16 浏览:797
医保法律法规条例 发布:2025-01-03 04:17:41 浏览:241
2017刘凤科刑法视频 发布:2025-01-03 03:43:58 浏览:312
广安武胜法院 发布:2025-01-03 03:10:47 浏览:406
刑法规制边界 发布:2025-01-03 02:58:51 浏览:986
民法典2021年1月施行 发布:2025-01-03 02:58:12 浏览:46
法律服务工作者能发法律意见函 发布:2025-01-03 02:30:15 浏览:26
劳动法里的赔偿金 发布:2025-01-03 02:03:47 浏览:331
教会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发布:2025-01-03 01:51:01 浏览:141
劳动法疫情期间加班 发布:2025-01-03 01:47:03 浏览: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