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读道德经诗词

读道德经诗词

发布时间: 2022-05-14 17:01:07

Ⅰ 道家修心的诗句有哪些

道家修心的诗句有: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道德经》

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道德经》

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Ⅱ 描述道德品质诗句

描述道德品质的诗句:
《偶见吟 其一》

作者: 邵雍
富贵多傲人,人情有时移。道德不傲人,人情久益归。道德有常理,富贵无定期。蒿莱霜至萎,松柏雪更滋。...详情
《李伯阳赞 其二》

作者: 白玉蟾
道是太乙元君,又是河上丈人。渺渺太清之境,巍然道德之身。...详情
《李伯阳赞 其三》

作者: 白玉蟾
蓬莱三万里,道德五千言。一自青牛去,函关烟雨昏。...详情
《书邓先生石几》

作者: 项传
昔闻河上公,今见濠上翁。姓名氏时易,道德经解同。...详情
《散花词 其九》

作者: 宋徽宗
洞案炉烟起,无为道德香。同根无异气,喷鼻更芬芳。...详情
《提举太尉张求颂》

作者: 释如净
平生道德迈前贤,著汉衣冠拜汉天。自是名高闲不得,阿难依旧世尊前。...详情
《缘识 其八八》

作者: 宋太宗
冲和道德勿相违,圣事超凡好仗依。但有阴功存世界,何疑白日化身飞。...详情
《题李子高虞部园四首 其二》

作者: 范纯仁
脩鍊工夫合自然,河车潜引玉池泉。老君道德人难识,复见云孙达二篇。...详情
《力仙 其一》

作者: 徐积
崆峒道人良多识,易以真为难以力。岂无羣圣可相师,亦有一篇言道德。...详情
《董楼》

作者: 白玉蟾
文章道德今谁似,事业功名我不无。十载江湖一杯酒,夜深说与董归奴。...详情
《慧聚寺》

作者: 杨备
驻锡栖云石室中,楼台一片画屏风。禅师道德知多少,不尔山神肯助工。...详情
《老子像》

作者: 张良臣
函谷关头紫气浓,独教关尹喜相逢。如何道德五千字,不载周家藏室中。...详情
《缘识 其九○》

作者: 宋太宗
经到玄科大法中,先持道德济阴功。三清有路人难到,但守虚无一迳同。...详情
《又寄二阕 其二》

作者: 韩琦
到处园亭列画屏,四时如只在仙扃。归来便是无为乐,不必重笺道德经。...详情
《赐和蔡京》

作者: 宋徽宗
道德方今喜迭兴,万邦从化本天成。定知金帝来为主,不待春风便发生。...详情
《刘待诏老子出关图卷》

作者: 刘意
不驰骏马驾青牛,西度函关紫气浮。文字五千传道德,仅同释教让儒流。...详情
《崔祐甫》

作者: 徐钧
道德驰声满建中,岂无人可继馀风。最怜贞观开元治,付与奸邪蕞陋翁。...详情
《闲居述事 其六》

作者: 邵雍
花木四时分景致,经书千卷好生涯。有人若问闲居处,道德坊中第一家。...详情
《题顺宁壁 其六》

作者: 王遂
道德文章满足翁,曾将佳句咏茅峰。烧丹炼药非吾事,孝友神仙第一功。...详情
《金陵杂兴二百首 其三》

作者: 蘇泂
浪说思家不我听,萧斋闲对竹青青。若为解释妻儿念,读尽欒城道德经。...详情
《长城》

作者: 柴望
漠漠沙场万里遥,千夫一日起临洮。若无道德为干橹,更是秦人筑欠高。...详情
《颂古 其一九》

作者: 释慧空
百书不如一归家,千闻不如一见面。既归归见复何为,解道德山无佛殿。...详情
《东坡先生挽词 其一五》

作者: 释道潜
画图虽不上凌烟,道德芬芳满世间。辽鹤已归东海去,列仙风骨若为攀。...详情
《次韵李端叔题孔方平书斋壁 其九》

作者: 释道潜
仲尼道德高千古,老子微言冠百家。馀泽风流俱擅美,那云玉树倚兼葭。...详情
《仙迹巖题诗二十三首 演教堂》

Ⅲ 佛经道德经诗词易经忧郁而优美的诗词

十里长亭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影相守 只羡鸳鸯不羡仙 出自 倩女幽魂

Ⅳ 道家经典诗句

下面推荐一些我自己比较喜欢道家经典诗句:

1、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

出处:《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作者:丘处机(金朝)

释义:梨花的清高绝俗,不与群芳同伍。

2、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出处:《管子·白心》,作者:管子(先秦时期)

释义:太阳升到最高的时候,就开始向西偏落下去了,月亮到了最圆的时候,也就开始缺损了。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面转化。万物都是周流如环,走到某一极点,又会返回。

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出处:《老子》,作者:老子(春秋时期)

释义: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4、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出处:《庄子·让王》,作者:庄子(战国时期)

释义:逍遥自在在天地之间而心情悠然自得。

5、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出处:《列子·说符》,作者:列子(战国时期)

释义:能看清深潭中的游鱼的,不是吉祥的好事;能探知别人隐私的,定会招祸遭殃。指把聪明智慧用到窥探别人忌讳的暗事上,会招来不吉乃至祸殃。

(4)读道德经诗词扩展阅读:

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泰古二皇,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从此成为古往今来治国治家的至尊宝术。

以黄帝、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老子、文子、列子、庄子、管子、鹖冠子等等为主要代表,主张“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等等。尤其重要的是,道家虽有经典著作,可思想并不圈囿于著作之中。

道家思想的形成是以总结、发展、著典籍为主要路径,每一次思想的跳跃都经历了极其长时间的众人积累,这也再一次的凸显了道家的生命力。

道家经典:《道德经》、《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庄子》、 《列子》、 《六韬》

Ⅳ 关于道德经的诗

唐 白居易《读老子书》:
言者不如智者默,此语吾 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智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Ⅵ 《道德经》的经典语句

《道德经》的经典语句:

1、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是全书的开篇,也是所有阅读《道德经》的人最难以理解的一句话。一般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那反过来,如果不是一般的“道”,是不是就无法表述呢?

道,是悟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真有点“玄而又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其实,从全书来分析:道,指的是自然的规律,引申为事物的原则、方向等等。不管怎么样,遵循自然规律、把握事物的原则和方向总是没有错的。

2、道法自然。法,是效法、遵循的意思。道要效法自然。自然的伟大在于它按照自己的规律不偏不倚地运行着,没有一点私心。自盘古开天,一片混沌,天地分开孕育万物。日升日落有规律、打雷下雨有规律、生长凋零有规律、物种更替有规律,一切都按规律办事。

道,要效法自然,也就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违背事物运行的规则。如果不遵守这个原则,就会遭受报应。比如乱砍滥伐就是导致水土流失、胡乱排放就会污染环境导致疾病增多等等。所以,“道法自然”四个字价值连城,值得一生牢记。

3、上善若水。这四个字是书法作品中最多见的,也是很多人追求的一个境界。这四个字包含了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包容”及“不争”的思想。水,是柔弱的,没有石头的坚硬,却可以水滴石穿;

水,是不争的,遇阻就绕行,却能奔流不息;水,是低调的,专往低处走,却成就了“海纳百川”的奇观;水,是坚强的,可以仍受高温化为蒸气,可以忍受寒冷结为坚冰。水,几乎无所不在,高山平地都有水,植物需要水,动物需要水,人也需要水。

所以,人要向水学习,包容一切,因为不争而化育一切。懂得了这四个字,做人就不会那么多棱角,做事就会懂得迂回,人生就会懂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顺势而为。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的起源是什么?世界的精彩是如何演变过来的?世间万物总有个源头,但谁也说不清那个源头是什么。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万古的难题。

所以,老子姑且用“道”来代表万物的起源。道”,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道”的规律一步一步逐渐发展,于是有了精彩的世界。

三,代表着循环往复。正确的事情循环往复地做,就会出好的结果。错误的行为循环往复地做,就会带来坏的结果。比如:“事不过三”、“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等等。所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循环往复就造就了万物。

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阐明了不争的智慧,避免自己做“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人。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

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大,所以才能长久。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生活中,这句话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Ⅶ 道家哲理诗词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道德经》

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道德经》

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Ⅷ 关于道德的诗句名篇名言[八百里加急]

爱国篇
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国语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
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司马迁
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班固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范晔
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曹操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晔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其然。——崔颢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杜甫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杜甫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
赤心事上,忧国如家。——韩愈
以国家之务为己任。——韩愈
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林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专利国家,不为身谋。——司马光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胡宏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一寸赤心惟报国。——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辛弃疾
一身忧国心,千古敢言气。——楼钥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
尽忠报国。 ——脱脱
一寸山河一寸金。——脱脱
富贵倘来君莫问,丹心报国是男儿。——于谦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李梦阳
丈夫所志在经国。——海瑞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宋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张煌言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已。——顾炎武
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陈恭尹
富天下,强天下,安天下。——颜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
海水沸腾,耳中梦中,炮声隆隆。凡百君子,岂能无沦胥非类之悲乎?图避谤乎?闭户之士哉!——康有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梁启超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梁启超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秋瑾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拚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抖擞精神,唤起国魂,思独立,心如百炼金坚。把微躯为国捐,把微躯为国捐。羞偷生,怕神州瓦解难全。——黄遵宪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

守法篇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和民一众,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管子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
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
凡将举事,令必先行。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管子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
诛不避贵,赏不避贱。——晏子春秋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论语
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诈伪。——慎到
欲不得干时,爱不得犯法,贵不得逾亲,禄不得逾位。——慎到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李悝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商君书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船楫也。——商君书
夫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战国策
一天下者,令于天下则行,禁焉则止。——尸子
赏不行,则贤者不可得而进也;罚不行,则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荀子
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韩非子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韩非子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韩非子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不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
好以智矫法,时以私杂公,法禁变易,号令数下者,可亡也。——韩非子
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韩非子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
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礼记
矫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淮南子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司马迁
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司马迁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司马迁
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桓宽
曲木恶绳直,奸邪恶正法。——桓宽
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桓宽
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均刑殊则百姓惑。——班固
政令必行,宪禁必从而国不治者,未尝有也。——王符
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王符
赏毫厘之善,必有所劝;罚纤芥之恶,必有所阻。——桓范
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陈寿
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范晔
赏一劝百,罚一惩众。——王通
刑滥,则小人道长;赏谬,则君子道消。——吴兢
若甑生获免……有功之人,皆须犯法。——吴兢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吴兢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正曲直。——吴兢
赏妄行则善不劝,罚妄行则恶不惩。——魏征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刘昫
法者,国仰以安也;顺则治,逆则乱,甚乱者灭。——宋祁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欧阳修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欧阳修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国,则一国治。——王安石
执法而不求情,尽心而不求名。——苏洵
约之以礼,驱之以法。——苏洵
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天下不服,而求法之行,不可得也。——苏辙
赏而不诚不劝也,刑而不诚不戒也。——崔敦礼
法无宽严,清者斯贵。——徐祯稷
凡事不可轻疑,惟断狱不可不疑。——吕坤
赏及壬人,则善者不以赏为荣;罪及善者,则恶者不以罚为辱。——吕坤
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甚,政益乱。——王夫之
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毋贪,不可得也。——顾炎武
立法非难,守法为难;听谏非难,乐谏为难。——张廷玉
强人之所不能,法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魏源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

诚信篇
无信患作,失援必毙。——左传
信,国之宝也。——左传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左传
失信不立。——左传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左传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民无信不立。——论语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荀子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诚者,君子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
君子必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大学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礼记.大学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礼记•中庸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礼记•表记
君子不失口于人,故言足信也。——礼记•表记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内不自诬,外不诬人。——韩婴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司马迁
人先信而后求能。——刘安
诚无垢,思无辱。——刘向
布令信而不食言。——刘向
尧舜之时,不贵爵赏而民劝,不重刑罚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班固
夫高论而相欺,不诺忠论而诚实。——王符
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王符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待人,妻子疑之。——杨泉
开诚心,布公道。——陈寿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傅玄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范晔
巧伪不如拙诚。——颜之推
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颜之推
为国之本,在乎忠信;古人去食去兵,信不可失。国家兴废,莫不由之。——李廷寿
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王通
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交接有分矣,不诚则绝。——魏征
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败德,为下则危身。——吴兢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尽诚可以绝嫌猜,徇公可以弭馋诉。——刘禹锡
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林逋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林逋
齐斗堆金,难买丹诚一寸真。——晏几道
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周敦颐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保国。——司马光
不诚于前而曰诚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司马光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司马光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苏轼
成事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苏轼
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杨时
处己、事上、临下,皆当以诚为主。——薛瑄
诺而寡信,宁无诺。——彭汝让
轻诺者必寡信,与其寡信,不如勿诺。——申涵光
半句虚言,折尽平生之福。——唐彪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魏裔介
诚信相接,如坐人春风。——王晫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梁启超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

知礼篇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经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管子
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左传
礼之可以为国久矣,与天地养。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左传
富贵而骄,自遣其咎。——老子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
道之以致,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孟子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
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荀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权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荀子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辱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荀子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权力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由乎是,死由乎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荀子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荀子
水行者表深,使人无陷;治民者表乱,使人无私。礼者,表也。——荀子
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行,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易行。——韩婴
行德则兴,倍德则崩。——大戴礼记
忠信,礼之本也。忠信之人,可以学礼。——礼记
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礼记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
富润屋,德润身。——礼记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遇士无礼,不可以得贤。——刘安
不作威,不作福,靡有后羞。——司马迁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司马迁
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班固
在官唯明,莅事唯平,立身唯清。——马融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曹操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陆机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李百药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吴兢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韩愈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张籍
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林逋
求名莫如自修,善誉不能掩恶也。——欧阳修
礼贵从宜,事难泥古。——王安石
礼之始作也,难而易行;既行也,易而难久。——苏洵
民习礼义,易与为善,难与为非。——苏辙
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私,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陆游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杨万里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知耻是由内心以生。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朱熹
锄一恶,长十善。——脱脱
种树者必养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海瑞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顾炎武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朱柏庐
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张廷玉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陈弘谋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申居郧
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张潮

Ⅸ 得道经诗句

得道经诗句
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02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03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04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05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06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感悟】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07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感悟】 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08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09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感悟】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10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感悟】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老子《道德经》经典名言50句,句句经典,建议收藏,时常细读

热点内容
刑事诉讼法亲告罪 发布:2025-01-03 05:56:28 浏览:31
司法电子送达 发布:2025-01-03 05:35:43 浏览:586
公司合同法培训新闻 发布:2025-01-03 05:35:38 浏览:473
合同法重难点 发布:2025-01-03 04:50:16 浏览:797
医保法律法规条例 发布:2025-01-03 04:17:41 浏览:241
2017刘凤科刑法视频 发布:2025-01-03 03:43:58 浏览:312
广安武胜法院 发布:2025-01-03 03:10:47 浏览:406
刑法规制边界 发布:2025-01-03 02:58:51 浏览:986
民法典2021年1月施行 发布:2025-01-03 02:58:12 浏览:46
法律服务工作者能发法律意见函 发布:2025-01-03 02:30:15 浏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