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悖论电车

道德悖论电车

发布时间: 2022-05-15 00:12:26

A. 电车悖论法律上应该扳动铁轨吗

不合理。
这个问题可以转换成 你应不应该把一个人推到铁轨上逼停火车。这个人会死,另外五个人会得救。
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去推。
事实上法律也没有赋予你牺牲他人生命的权利。
牺牲只有自愿,不能强制。
即使你这样做了,你余生也很会忘记那个因你而死的人。
所以,不应该,也不合理。

B. 道德悖论的十大经典思想悖论

没有比所谓的“缸中的大脑”假说更有影响力的思想实验了。这个思想实验涵盖了从认知学到哲学到流行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个实验的内容是:想象有一个疯狂科学家把你的大脑从你的体内取出,放在某种生命维持液体中。大脑上插着电极,电极连到一台能产生图像和感官信号的电脑上。因为你获取的所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都是通过你的大脑来处理的,这台电脑就有能力模拟你的日常体验。如果这确实可能的话,你要如何来证明你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由一台电脑产生的某种模拟环境?
解读:
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很像《黑客帝国》,那么你说对了。这部电影以及其他一些科幻作品,都是在这个思想实验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让人们质疑自身经历的本质,并思考作为一个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个实验的最初原型可以一直追溯至笛卡尔。在他的《Meditations on the First Philosophy》一书中,笛卡尔提出了能否证明他所有的感官体验都是他自己的,而不是由某个“邪恶的魔鬼”产生的这样的疑问。笛卡尔用他的经典名言 “我思故我在”来回答这个问题。不幸的是,“缸中的大脑”实验更为复杂,因为连接着电极的大脑仍然可以思考。这个实验被广泛的讨论着,有许多对于此实验前提的反驳,但仍没有人能有力的回应其核心问题:你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实? 薛定锷的猫最早由物理学家薛定锷提出,是量子力学领域中的一个悖论。其内容是:一只猫、一些放射性元素和一瓶毒气一起被封闭在一个盒子里一个小时。在一个小时内,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几率为50%。如果衰变,那么一个连接在盖革计数器上的锤子就会被触发,并打碎瓶子,释放毒气,杀死猫。因为这件事会否发生的概率相等,薛定锷认为在盒子被打开前,盒子中的猫被认为是既死又活的。
解读:
简而言之,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因为事件发生时不存在观察者,盒子里的猫同时存在在其所有可能的状态中(既死又活)。薛定锷最早提出这个实验是在回复一篇讨论量子态叠加的文章时。薛定锷的猫同时也说明了量子力学的理论是多么令人无法理解。这个思想实验因其复杂性而臭名昭著,同时也启发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最奇异的就属 “多重世界”假说,这个假说表示有一只死猫和一只活猫,两只猫存在在不同的宇宙之中,并且永远不会有交集。 “中文房间”最早由美国哲学家John 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这个实验要求你想象一位只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房间之中,这间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闭的。他随身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被送入房间中。根据Searle的理论,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书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复。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Searle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
解读:
Searle 创造了“中文房间”思想实验来反驳电脑和其他人工智能能够真正思考的观点。房间里的人不会说中文;他不能够用中文思考。但因为他拥有某些特定的工具,他甚至可以让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以为他能流利的说中文。根据Searle,电脑就是这样工作的。它们无法真正的理解接收到的信息,但它们可以运行一个程序,处理信息,然后给出一个智能的印象。 另一个在流行文化中占了很大分量的思想实验是“无限猴子定理”,也叫做“猴子和打字机”实验。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猴子和打字机的设想在20世纪初被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推广,但其基本思想(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
解读:
简单来说,“猴子和打字机”定理是用来描述无限的本质的最好方法之一。人的大脑很难想象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无限猴子定理可以帮助理解这些概念可以达到的宽度。猴子能碰巧写出《哈姆雷特》这看上去似乎是违反直觉,但实际上在数学上是可以证明的。这个定理本身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重现的,但这并没有阻止某些人的尝试:2003年,一家英国动物园的科学家们“试验”了无限猴子定理,他们把一台电脑和一个键盘放进灵长类园区。可惜的是,猴子们并没有打出什么十四行诗。根据研究者,它们只打出了5页几乎完全是字母“s”的纸。 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理论,伽利略构造了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如果一个轻的物体和一个重的物体绑在一起然后从塔上丢下来,那么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两个物体之间的绳子会被拉直。这时轻的物体对重物会产生一个阻力,使得下落速度变慢。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两个物体绑在一起以后的质量应该比任意一个单独的物体都大,那么整个系统下落的速度应该最快。这个矛盾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解读:
这个思想实验帮助证明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无论物体的质量,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自由落体的速率都是一样的。 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Thomas Hobbes后来对此进来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解读:
对于哲学家,特修斯之船被用来研究身份的本质。特别是讨论一个物体是否仅仅等于其组成部件之和。一个更现代的例子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乐队,直到某一阶段乐队成员中没有任何一个原始成员。这个问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企业,在不断并购和更换东家后仍然保持原来的名字。对于人体,人体不间断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迫人们去反思身份仅仅局限在实际物体和现象中这一常识。 爱因斯坦著名的狭义相对论是受启于他16岁做的思想实验。在他的自传中,爱因斯坦回忆道他当时幻想在宇宙中追寻一道光线。他推理说,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到光线成为“在空间上不断振荡但停滞不前的电磁场”。对于爱因斯坦,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对于这个虚拟的观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应该和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
解读:
事实上,没人确切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科学家一直都在争论一个如此简单的思想实验是如此帮助爱因斯坦完成到狭义相对论这如此巨大的飞跃的。他经过了好多年才证明了自己是正确的。 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
解读: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 Edmund 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在这个实验中,农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证词和他自己对于空地上的黑白相间物的观察所证实。而且经过送奶工后来的证实,这件事也是真实的。尽管如此,农民并没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儿,因为他认为奶牛在那儿的推导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这个实验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释了将知识定义为JTB的理论需要修正。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如果你关注近几年的政治时事,或者看过动作电影,那么你对于“定时炸弹”思想实验肯定很熟悉。它要求你想象一个炸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马上就到零了。在羁押中有一个知情者,他知道炸弹的埋藏点。你是否会使用酷刑来获取情报?
解读:
与电车难题类似,定时炸弹情景也是强迫一个人从两个不道德行径中选择的伦理问题。它一般被用作对那些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酷刑的反驳。它也被用作在极端形势下法律——就像美国的严禁虐囚的法律——可以被放在第二位的例子。归功于像《24小时》的电视节目和各种政治辩论,定时炸弹情景已成为最常引用的思想实验之一。一份英国报纸提出了更为极端的看法。这份报纸提议说,如果那个恐怖分子对酷刑毫无反应,那么当局者是否愿意拷打他的妻子儿女来获取情报。

C. 十大思想实验的电车难题

(The Trolley Problem)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D. 1、什么是道德悖论 2、什么是德行伦理

近几年来,在国内伦理学界“道德悖论”一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使用,如“市场经济的道德悖论”、“职业道德悖论”等,也有学者致力于“道德悖论”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建设,在“道德悖论”的概念、“道德悖论”的现象分析,“道德悖论”的解悖之道,“道德悖论”的矛盾属性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而笔者认为,截止到目前为止,有关“道德悖论”概念的定义与使用还存在着问题。概念的清晰与正确是一个词语存在的基础与灵魂,对“道德悖论”概念的使用决不能马虎认可轻率使用。但在目前“道德悖论”研究领域内,对此概念的定义并不统一,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存在:有学者认为“道德悖论”存在于道德实践的领域,存在于现实的道德生活中;有学者认为“道德悖论”有理论型与实践型之分;也有学者认为除了以上两种,还有道义悖论,即“道德悖论”总共分为三种。除此之外,对“道德悖论”定义的语词描述也欠严谨,甚至有同一位学者的论证出现前后矛盾的表达。从形式上说,“道德悖论”借用了逻辑悖论的三要素这一点在关于它的研究中是被公认的,但经深入的分析研究即可发现“公认正确的道德观念与原则”很难被“公认”、“合乎逻辑规则的推导”这一推导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到目前为止
一、前言:当代伦理学理论的挑战 前言:
(二)Edmund Pincoffs的批评:
(1)困境伦理学(quandary ethics):当代伦理学理 论把伦理学主要工作当成处理「问题」。而传统伦 理学关心的是道德启蒙、教育、价值。 (2)困境伦理学的不足: a)个人的理想在道德上是相关的; b)困境伦理学只重视正直(conscientiousness) 这个品格。
一、前言:当代伦理学理论的挑战 前言:
(三)当代伦理学和德行伦理学的对比: (1)当代伦理学的重心是提供行为的指引, 强调的是义务或责任、应该或不应该、对 或错,所以可以称为义务伦理学(ethics of ty)或行为伦理学(act-ethics)。 德行伦理学认为道德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 的品格,所以比较重视行为者,因此可以 称为行为者伦理学(agent-ethics)。
一、前言:当代伦理学理论的挑战 前言:
(2)当代伦理学强调行为者应该「做」(doing) 什麼;德行伦理学重视「我应该是(being)什 麼样的人?」,强调的不是「做」什麼,而是 「是」什麼。
二、亚里斯多德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生平简介 (二)伦理学的主旨: 我们生命的目标是什 麼?什麼样的东西使 生命值得活?
Aristotle (384-322 B.C.E.)
二、亚里斯多德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三)最高善(the highest good)—幸福(eudaimonia) (1)英文将eudaimonia译成 happiness会误导, 因为它指的是:一个人潜力的完全发挥,是 一种满意的人生,所以它不只是一个情感, 然而happiness这个字通常指一种情感,满 足、喜悦、快乐感。因此有学者译为 fulfillment 或 well-being。 (2)目的论:所有的行为都具有目的倾向;而且 每一个行为都追求某些善。
二、亚里斯多德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四)政治学: (1)研究最高善的学科,探讨社群应该如何 组成;规定城邦应研究哪些学科;立法规 定哪些行为是可以做,哪些被禁止。政治 学的目的涵盖其它学科的目的。 (2)伦理学探讨个人应如何活,而政治学则 研究公民应如何活。这两者关心的都是对 我们生活最重要的,伦理从个人的观点, 而政治则从整个社群的观点。
二、亚里斯多德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五)学习伦理学者的条件: (1)要成为某一个领域中良好的判断者,必须 在该领域受过良好的教养。因此对缺乏实际 经验及容易受情感引导的人,研究伦理学并 无价值。 (2)亚里斯多德的目的不只要教人们理论,而 是要使人们变成好人。有教养的人学习伦理 学,是为了知道为何要有这样的教养。
三、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
(一)一般错误的见解:一般人将幸福等同於明 显可见的东西,譬如:快乐、财富或荣耀。 (二)幸福的性质: (1)究极的(ultimate):为幸福而幸福,追求 幸福从来都不是为了其它东西之故。 (2)自足的(self-sufficient):幸福不缺任何东 西。 (3)它是所有实践活动的目的或目标。
三、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
(三)功能论证(function argument): (1)对任何一个事物好坏的评断,依据它是 否能适当执行其功能。 (2)有机体(生物)和无生物最大差别在於 前者具有灵魂(soul),即有机体内部具有 内建的自然目标。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 的灵魂,造成其具有不同的功能,而生 物的特点就是由其特殊功能加以定义。
三、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
(3)人的功能:由人不 同於其它生物的特点, 定义人的功能,此一特 点就是「理性」,因此 表达理性或遵守理性的 心灵活动,就是人的功 能。
三、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
(4)好人就是充分发挥人的功能、具有实用 智慧(practical wisdom)的人,依据最完 满德行(virtue)而积极运用其能力的人。 这也是幸福的定义。 (5)德行:卓越(excellence)表现,在任 何一方面表现良好,都可以称具有德行。 因此它可以指道德意义,也可以指非道德 意义的行为表现。
四、德行是幸福的稳定元素
(一)根据亚里斯多德的主张,一个值得过的、 理想的或幸福的生活,就是依据最完满的德行 而活。但是一般想法认为,幸福生活还需要其 它条件配合。
四、德行是幸福的稳定元素
(二)幸福的其它条件: (1)一个人一生是否幸福,是以其完整一生 评估。 (2)幸福是一种活动,必须积极将品格在实 际行动中展现。 (3)德行是内在善,幸福也需要外在善。
四、德行是幸福的稳定元素
(三)德行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但却是稳定的必 要条件,因为外在善的获得需要运气。所以幸 福主要是由符合德行的活动所决定。 (四)真正善良有智慧的人即使运气不好,也会采 取最适当的行为,应付恶运。 (五)人生祸福虽然不是操之在己,但绝大部分的 生活决定,都是出自人们自己的选择,所以在 人类范围之内幸福的最佳保障就是德行,因此 德行是实现幸福最稳定且具宰制性的成分。
四、德行是幸福的稳定元素
(六)幸福的完整定义: 一个幸福的人是一个投入德行的活动,适当地拥 有外在善,而且要持续其完整的生命过这样的生 活,并且以此结束其一生的人。 (七)补充:虽然快乐不等於幸福,但是幸福包含 快乐,积极过德行生活的人一定是快乐的,因为 当一个人被描述为某某的「爱好者」,表示这些 东西会给他带来快乐。快乐不是幸福的副产品, 幸福生活本身就包含快乐。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品格德行
(一)三种德行: (1)身体德行:面貌姣好、身体健康等; (2)知性德行(intellectual virtue):善於规 划、易於掌握问题重点等; (3)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简称 品德,也有学者称此为道德德行(moral virtue),勇敢、仁慈、慷慨等。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品格德行
(二)灵魂三部分:灵魂可以分为理性和非理性 两部分,而非理性部分又可以分为(1)对 理性有所反应;(2)对理性没有反应。这 三部分对应前述三种德行。理性部分的卓越 对应知性德行,而非理性部分听行理性的卓 越表现,则对应於品德。 (三)知性德行如何获得?良好的思考能力是经 由教育,最後靠经验和时间获得。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品格德行
(四)亚里斯多德对品德的看法: (1)品德像技能一样,是经由後天训练、靠 养成习惯而获得。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品格德行
(2)品德不同於技能,技能优劣完全由其产品 决定,但品德的好坏不是完全由其表现的行 为决定。优良品德的展现,行为者必须处於 适当的心灵状态,这包括三个条件: (a)他知道自己所从事的行为是正当的; (b)他完全基於行为本身而这样做; (c)他必须在一个稳定和不变的状态下从 事这样的行为。技能只和第一个条件相关, 但第二和第三条件对品德更为重要。
五、品格德行(virtue of character) 品格德行
(3)品格和行为的关系:经常说谎的人,我 们很难说他具有诚信的品格,因此品格的好 坏由行为的对错决定。然而一个错误的行为, 不能就此断定行为者缺乏相关的品德。 (4)品格是习惯养成,成为人的第二天性, 因此展现品德是一件很容易自然的事,所以 卓越的品格不只决定於「做了什麼」,而且 也决定行为者是否「喜欢这样做」。
六、品德的标准:中庸(mean) 品德的标准:中庸
(一)品德是灵魂非理性的部分听从理性,非理 性部分包括欲望、情感、兴趣、偏好,这表示 适当呈现情感或欲望等非理性因素的行为,就 是品德。「适当」的标准是什麼?
六、品德的标准:中庸(mean) 品德的标准:中庸
(二)品德的成分: (1)人在从事决定时的一种气质倾向 (disposition); (2)由中庸构成,中庸的标准是相对於行为 者; (3)中庸由理性定义,而理性由实用智慧者 定义。
六、品德的标准:中庸(mean) 品德的标准:中庸
(三)达成中庸之道的实用原则: (1)远离和中庸最对立的那个极端; (2)注意自己最容易犯错的那个极端; (3)对快乐的事要格外小心。
七、实用智慧
(一)理性也可以分为两部分: (1)针对的主题是科学,即研究的对象是必 然发生、必然维持其原状的东西。对於科 学主题具有良好思考能力的人,亚里斯多 德称他们是拥有智慧(sophia)。 (2)针对的主题是实用事物,对於实用事物 具有良好思考能力,就是具有实用智慧, 也就是在应用面推理能力的卓越表现。
七、实用智慧
(二)实用智慧是一种知性德行,但是它和纯粹 智慧不同,後者关心的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而前者则是使行为的决定正确。因此实用智 慧决定的行为就是正当的行为,属於道德的 内容。
七、实用智慧
(三)实用智慧的特点: (1)慎思(deliberation)的能力:有助於 实现想要达成的目的,而且这个目的必 须是善的。 (2)理解(understanding)的能力:对处 境综合评估,及知道如何依此行动。 (3)判断力。 (4)执行力。
七、实用智慧
(四)问题:如果实用智慧是知性德行,理性的 行为怎麼可能和道德永远一致?亚里斯多德可 能的回答是: (1)只用聪明和判断能力,即一个从事不道 德行为的人,即使头脑清楚、精明能干,也不 是具有实用智慧的人,因为实用智慧必须包括 行为或欲望所追求的目标是善的。
七、实用智慧
(2)实用智慧也包含理解和经验,不道德的行 为即使短期对自己有利,长期不必然。因此理 性卓越者最後决定的行为,不会抵触一般道德。
八、「幸福」是单一目的? 、「幸福」是单一目的? 幸福
(一)问题:亚里斯多德对於「幸福」的论述, 引发最大争议的就是:「幸福」是否为单一目 的?
八、「幸福」是单一目的? 、「幸福」是单一目的? 幸福
(二)这个争论主要分两大阵营: (1)单一论(dominant view):幸福是人 类从事所有其它活动的最终目的,它是单一的 目的。 (2)包含论(inclusive view):行为的最 终目的有几多个,这些目的本身就是目的,而 「幸福」则是由这些目的组合而成。
八、「幸福」是单一目的? 、「幸福」是单一目的? 幸福
(三)包含论的理由和困难: (1)支持包含论的证据: a)亚里斯多德承认,有许多目的本身就是目 的,所以最终目的是多而不是一。 b)包含论最可以解释为何「幸福」是自足且 完满无缺,因为它包含所有本身就是有价值 的东西,它是快乐、健康、智慧、财富、荣 耀、爱情、朋友、美好家庭等组合而成。这 符合一般人的观点。
八、「幸福」是单一目的? 、「幸福」是单一目的? 幸福
(2)包含论的难题: a)价值冲突需要单一解答:人类有价值的东 西非常多,幸福生活不可能只是全心全力追 求其中的一样,所以面临价值冲突时,具有 实用智慧者似乎对「如何才是幸福」有一个 单一的答案。 b)亚里斯多德的功能论强调,幸福是最完满 德行的实践,而「最完满德行」似乎是一而 不是多。
八、「幸福」是单一目的? 、「幸福」是单一目的? 幸福
(四)单一论的证据和困难: (1)单一论的理由: a)功能论证是最佳证据,亚里斯多德以理性 说明人类的独特功能,而且强调幸福是最完满德 行的实践,因此知性德行才是人类的最佳表现, 沈思的生活才是幸福。 b)实用智慧并不是最高智慧,理性的卓越才 是最高型态的知识,超越现实人生的关怀、关注比自己还要高贵的事物,才是人类独特之处。
八、「幸福」是单一目的? 、「幸福」是单一目的? 幸福
(2)单一论的困难: a)把纯理性生活当成人类最终目的,和一 般人的幸福观有所出入。 b)尽管理性是人的神圣成分,但是只有少 数菁英分子才能过纯粹理性思辨的生活。 所以亚里斯多德主张把自己实际人生处理 得好,也是另一种方式的幸福。
八、「幸福」是单一目的? 、「幸福」是单一目的? 幸福
(五)调和论的见解: (1)单一论的缺点是:无法解释何以我们所有 的行为都是为了理性思辨?而包含论的缺点 则是:没有凸显理性思辨在亚里斯多德学说 中的特殊地位。 (2)比较可信的解释是:人的幸福生活确实需 要追求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实际生活中 的追求,都必须以理性思辨的结论作为指引。

E. 电影《天空之眼》是道德悖论,还是功利主义

这部影片最大的优点就是通过细节和心理描写将每个人物都表现的非常的立体化,不仅专是有血有肉的人属,同时传递着不同价值观和理念。电影刚开始被繁琐且冗长的程序所不解,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和推进,我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人性关怀正是在这些程序的庇护之下才得以喘息,真是这些程序正义才让少数人的生命在多数人的利益面前得到了捍卫守护。

F. 道德悖论:要不要杀死童年希特勒

如果杀死了童年希特勒,你便不会再在现在杀死希特勒,那么童年希特勒便依旧活着,所以无法杀死他,所以推出过去的事物无法被发生改变。

G. 无人驾驶的首条道德准则是什么

无人驾驶在推动一个产业成长的同时,对于无人驾驶如何进入人类社会正在成为一个变得迫切的问题,日前无人驾驶的首条道德准则出炉。

准则规定无人驾驶汽车的系统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的考虑把人的生命放在首位,自驾系统不得以任何年龄、性别、种族、是否残疾等条件,作为“牺牲”和“获救”的判断选择标准。也就是说当事故已经无法避免时,无人驾驶汽车可能就要选择撞向建筑等障碍物。

希望自动驾驶的相关问题早日被解决!

H. 有哪些好看到炸裂的电影值得推荐

全球每年电影工业产量十分巨大。虽然中国市场不容小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许多精彩的影片并未能在中国的大银幕上和我们见面,甚是可惜。下面小编就来分享了5部好看到炸裂的电影:

英国电影《王牌贱谍:格林斯比》

5. 英国电影《王牌贱谍:格林斯比》

本片没有什么好剧透,因为情节非常简单。作为一个以污为最主要特色的影片,污而不huang这是本片最大的优点,很多污片,难免带上黄,这部真的不huang哦,只是污,只是污!!本片所有的情节设计都是为了表现“污”和兄弟激情!兄弟情义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兄弟之情感天撼地,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虽污,其实很佩服。对拜伦的膜拜,对恶搞精神的热爱,以及对污物的喜欢,就像你永远不知道斯派克·琼斯会对《蠢蛋搞怪秀》情有独钟一样,永远充满惊喜和意外。

影片的最后调侃了唐纳德·特朗普、丹尼尔·拉德克里夫、范·迪塞尔、连恩·盖勒格等人。啥都不说了,你们看了就懂了……

上面5部电影,真的不容错过,好不好看,只有你看了才知道哦……

I. 道德悖论的定义

05年定义:所谓的道德悖论,就是同一道德价值实现的行为中出现两种结果,这个结果既是道德的、又是不道德的。
06定义:所谓道德悖论是这样一种自相矛盾,它反映的是一个道德行为选择和价值实现结果中同时出现善恶两种现象的对立。

热点内容
如何在工作中贯彻政法工作条例 发布:2025-01-01 16:15:06 浏览:519
政府文件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01 16:09:03 浏览:61
民商法好难记 发布:2025-01-01 16:08:24 浏览:85
司法引渡 发布:2025-01-01 15:51:16 浏览:553
外交衔条例 发布:2025-01-01 15:22:48 浏览:833
潍坊寿光律师 发布:2025-01-01 15:22:10 浏览:648
往来询证函是否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01 14:49:09 浏览:277
辽宁法律援助24小时免费咨询 发布:2025-01-01 14:25:45 浏览:574
合同法中甲乙能否同一人 发布:2025-01-01 14:14:54 浏览:503
合同上手写备注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01 13:54:19 浏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