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献血立法目的

献血立法目的

发布时间: 2022-05-16 01:41:11

Ⅰ 红十字会的由来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5月29日。这年2月,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地区爆发,当地人民受尽苦难。上海各界知名人士联合筹组国际红十字会上海分会,这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分会一经成立即组派救护队赴东北救出难民3万余人,救济难民2万余人,医疗伤病人员2千余人,留养妇孺1万余人,资遣难民回籍13万余人,训练救护人员数千人。1906年,清政府派驻英公使前往日内瓦签订日内瓦公约。次年,上海分会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1912年 1月15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通报各国红十字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为国际红十字正式成员。红十字会协会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于1919年7月8日加入协会。

1912年2月29日,中国红十字会举行第一次会员大会,通过会章,选举产生领导机构,在全国不少地方相继开展了救灾和救济活动。到1937年,地方分会达469处,医疗机构262处,会员13万8千余人。

1938年,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在汉口成立(后迁到贵阳),由37个队发展到150个队,医护工作人员3420人,救护活动遍及全国各个抗日战区。1938年1月到1945年9月,各救护队共进行手术11万9千余例,骨折复位3万5千人次,敷伤875万人次,收住院病人214万多人次,门诊1038万人次,预防接种460万人次。会员人数发展到22万多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部分总会工作人员留在大陆。1950年8月2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协商改组中国红十字会,讨论通过章程和领导人员名单,报经政务院批准。1950年10月,在红十字会协会第21届理事会上中国红十字会当选为协会执委。1952年,外交部长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承认四个日内瓦公约。同年7月,中国政府和红十字会两个代表团参加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第18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唯一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

在改组后的16年中,中国红十字会不仅在国际间开展了广泛的交往,而且使国内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66年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干扰,中国红十字会被迫停止国内工作,各地红十字组织被撤销,人员被遣散。国际活动则从未中断。

1978年,中国红十字会恢复国内工作,地方红十字会先后开始重建并恢复工作。1985年6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红十字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修改通过的章程明确提出“中国红十字会以实行人道主义为宗旨”,是“全国性的人民卫生救护、社会福利团体”。1988年,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恢复和建立了红十字会,相当大的一批地、市、县也相继恢复和建立了红十字会,全国的红十字会基层组织达6万多个,会员人数达到600多万人。

以宣传人道主义和卫生救护、输血献血知识为主要任务的《中国红十字》杂志创刊于1913年。1950年 9月,中国红十字会改组后在北京复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机关报《中国红十字报》于1986年10月创刊,为半月报,国内外公开发行。

台湾也有红十字会组织。

红十字历史

19世纪中期,欧洲商业经济日益繁荣的各国,为了争夺市场,不断以兵戎相见,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各国的陆军医疗部门无力单独解决战地伤病兵员的救护和治疗问题。因此,一场血战之后,往往陈尸遍野,呻吟呼号,悲惨万状,不忍卒暗。有个名叫让.亨利.杜南(1828-19lO)的瑞士人,1859年6月25日在前往晋见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途中,抵达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此时拿破仑皇帝正率法军和撤丁军为一方与奥地利陆军为另一方,为争夺伦巴第地区相继在马根塔和索尔弗利诺两地血战。索尔弗利诺之战,双方资亡四万多人,大批伤兵被遗弃在战场上,烈日蒸晒,无人救护,状况十分凄惨。杜南目睹这一情景,出于对人的同情和怜悯,当即号召该地居民,同他一道组织起来,不分国籍的抢救和看护被遗弃的伤兵,前后达八天之久。
杜南回到日内瓦后,向公众讲述了他在索尔弗利诺战地的经历。人们鼓励他写书激励世人的良知。事隔三年之后,杜南于1862年11月在日内瓦发表他的名著《索尔弗利诺回忆》一书。杜南在书中追述了他在索尔弗利诺的所见所闻和救护伤兵的故事。在书的结尾中他建议;(1)在各国成立伤兵救护组织;(2)召开一次国际会议,研究制定一项保护伤兵和伤兵救护组织权益的国际公约。他积极向德、奥诸国的统治者进行游说,他的倡议获得了欧洲各国上层社会的热烈支持。于是,1863年2月9日,杜南和杜福尔将军、莫瓦尼埃律师、阿皮亚和莫诺瓦两医生等一道,在日内瓦公共福利会辖下组成了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即人们常说的五入委员会;它的首任主席由杜福尔将军担任,社南是该国际委员会的秘书,红十字会就这样诞生了。到1880年,五人委员会正式易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在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的倡议和敦促下,1863年10月26日到29日在日内瓦召开了有16个国家的36名代表参加的一次名叫预备会议的国际会议。会议通过十项决议和三项建议,特别主张:
(1)在每个国家成立救护委员会,以便在战时协助'陆军’医疗队进行工作;
(2)平时开展训练男护士的工作;
(3)救护车、陆军医院和医护人员中立化;
(4)采用统一的识别标志,即白底红十字旗帜和臂章。
五人委员会特别是杜南坚持不懈地工作,说服欧洲各国派代表到日内瓦研究制定一项保护伤兵和伤兵救护团体权益的国际公约。由瑞士联邦委员会和法国政府出面,于1864年8月8日到22日之间在日内瓦召开了有12位全权代表参加的外交会议。会议几乎未加修改就通过了五人委员会提出的公约草案,于8月22日正式签定《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即第一次日内瓦公约。公约仅有十条条文,概括地将1863年预备会议通过的决议用国际公约的形式从法律上肯定了下来,也为关于战争的国际人道主义法树立了一个规范性的模式。国际红十字运动和其在武装冲突中的特殊作用,从此正式得到国际公约的承认。
随后,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欧、亚、美三洲的主要国家相继成立了43个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也于1904年5月29日在上海诞生。到1987年4月已有145个国家的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正式加入了这个国际红十字运动。

红十字标志的由来、类别和使用

现行的1949年8月12日四项日内瓦公约,正式承认三种战地救护识别标志,即红十字、红新月、红狮与太阳。1982年,红狮与太阳标准被取消。武装部队医疗部门,在战地服务过程中,使用这类标志标明所属的医疗器材、人员、车辆、船只、飞行器、房舍等,都受到日内瓦公约的保护,不得随意受攻击。现将有关情况分述如下:
一、红十字标志的由来和类别
红十字作为救护团体(即红十字会)识别标志,始于1863年10月,采用“白底红十字的臂章体为伤兵救护团体志愿人员的识别标志”。随后的日内瓦公约更以具体化,明文指出红十字标志系掉转瑞士国旗的颜色而成。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对瑞士表示敬意,因为瑞士的日内瓦是红十字会的发祥地。由此可见,红十字标志与宗教迷信没有任何联系。
红十字标志通常是由五个大小相等的红色正方形拼合成。国际红十字的规章,对红十字标志本身的大小、比例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说明两条红色长方条成垂直相交,中心至各端的长短相等就行了。我们常见的红十字标志,因人地而异,规格不尽统一,原因就在于此。当然,最好还是前述五个正方形投合的方式制作,比较合乎大家都赞同的标准。
1876年,正在同沙俄交战的土耳其政府通知瑞士联邦委会说,“红十字标志冒犯了该国土兵的宗教信仰,”该国陆军已采用红新月标志代替红十字标志标明他们所使用的救护车。土耳其的体法,随后为一些阿拉伯和伊斯兰教占优势的国家历仿效,它们也相继采用了红新月标志。
为什么红十字标志冒犯了土耳其士兵的宗教信仰呢?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简略地回顾一小段世界史。在11世纪至13世纪之间,西欧信奉基督教,各国的王公、贵族、传教士企图从回教徒手中夺回圣城耶路撒冷和基督圣地,曾多次纠集教徒,前仆后继,进行十字军东征(最著名的有8次之多),当时他仍所使用的旗帜就是以耶酥基督受刑的十字架作为标志。十字军东征虽以失败而告终,但自此以后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即视十字架为禁物,忌讳使用。这种思想情绪,自然而然地就反映在红十字标志的使用上来了。可是,象黎巴嫩、印度尼西亚、孟加拉这样一些伊斯兰教影响较强的国家,却没有采用红新月标志,仍沿用多数国家所使用的红十字标志。
红新月标志,有向左和向右弯曲两种形式,国际红十字一般采用向右弯曲的红新月。至于标志的大小规格,跟红十字标志一样,迄今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可以遵循。
伊朗从1923年起采用红狮与太阳作为该国红十字组织的标志。但伊朗革命后,于1980年7月4日正式通告国际红十字会,放弃使用红狮与太阳标志,改用红新月标志。因此,到1980年7月,1949年四项日内瓦公约所承认的三种红十字标志,实际上只存在红十字与红新月两种了。在报刊文章里,有时我们还见到“红十字组织使用三种不同标志”的说法,显然由于信息闭塞,已与事实不符了。
目前,在各国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标联合会协会的144个成员中,使用红十字标志的有119个,使用红新月标志的有24个,余下前苏联是同时使用两种标志的唯一红十字组织。
二、红十字标志的使用
按照1949年8月12日第一项日内瓦公约第44条的规定,红十字标志(红新月标志同样适用)具有保护和说明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前者指使用标志的人员、器材、车辆、机构等,是受到公约有关条款的保护;后者只是说明或表明使用标志的人员或某种东西,只是与红十字会有关系,或从属于红十字会,并不受公约的保护。红十字标志的使用,首先是军事当局的权限,特别是武装部队医疗部门的权限。据此,红十字标志的使用,一般应由有关军事当局授权,不得使用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在战时,这种受权特别给予从事救护伤病员的军队医疗队,即它的人员在战地救护过程中可以佩戴红十字臂章;它的救护车、医院船、医疗飞机、医院等可以悬挂红十字旗帜;它的医疗器材可以贴上红十字标志;等等。交战双方应按公约给予保护,不得有违。但是,这些人员、器材、设施、机构等,一旦不再为战地伤病员服务,就不再受公约的保护;医院、救护车等如用于掩护或运送作战部队,那就构成违犯公约的行为了。
日内瓦公约参加国,根据公约的要求制定了严格的国内立法,明确规定了红十字标志的使用方法。一般讲来,红十字会无权使用保护性质的标志,但在和平时期它可以根据国内立法的规定,使用红十字标志,当然这种使用不含有任何保护意义。国际红十字规定,各国红十字会会员、青少年会员、红十字会训练的急救员、卫生员等,均可佩戴红十字证章、肩章、领章、胸章、帽徽、别针等,最好在这类证章等的红十字标志周围镶饰些花纹,或铸刻上佩戴人员类别字样。标忠尤应尽量小些,不宜过大。红十字会全部占用的房舍,也可涂有红十字标志,或悬挂红十字旗帜;一部分占用的,只在占用部分的办公室悬挂红十字标志;如属红十字会所有而未占用的房舍,只能悬挂不带标志的会牌。其他如救护车、急救站等,如系红十字会所有并由红十字会在使用,也可涂上有或悬挂红十字标志。红十字会的出版物,或募捐时出售的物品,也可印上红十字标志。向灾民免费散发的救济品,也可印上红十字标志。运往国外的救济物资,贴上红十字标志,还可以得到减免运输费的优惠待遇,特别是紧急救济物资还能优先抢运。非红十字组织使用标志,事先须得到有关当局和红十字会的同意,不得自行其是。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成员。

中国红十字会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1950年进行了改组,成为新中国红十字会。建国后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红十字事业有了很大发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的颁布实行,使我国红十字事业走上法制轨道。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中国红十字会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认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并缴纳会费的,可以自愿参加红十字会。全国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红十字会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分会,82847个基层组织,2026万会员。

中国红十字会使用金黄色的橄榄枝环绕白底红十字标志作为会徽。会长彭佩云,名誉会长胡锦涛中国红十字会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循国际红十字运动确立的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的基本原则,依照中国参加的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中国红十字会作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成员,积极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两个国际组织及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红十字事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各级各地红十字会迅速恢复和建立。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有31个省级分会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分会,7万多个基层组织,近2000万会员。在人道领域里的工作不断开展,并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备灾救灾网络已初具规模,中国红十字会在开展自然灾害的救H力工作中,募集了价值20多亿元人民币的救灾款物,为保障受灾群众的健康、保护受灾群众的生命作出了贡献。1982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协助政府倡导和推进公民无偿献血事业。中国红十字会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和许多国家红十字会有着良好关系与合作,也积极援助姊妹国家红十字会。1985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曾三次担任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领导委员会成员,并担任副主席。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使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有了法律保障。

2004年中国红十字会召开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是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聘请国家主席胡锦涛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选举彭佩云继续担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通过了《中国红十字事业2005—2009年发展规划》。

在新的世纪里,中国红十字会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突出抓好备灾救灾、卫生救护知识培训、社会服务、传播国际人道法及红十字运动基础知识、推动无偿献血和红十字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预防艾滋病等主要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向社会宣传和多渠道筹集资金等工作,配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红十字事业。

Ⅱ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我国实行的制度有哪些

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条 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献血工作,统一规划并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献血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献血工作。各级红十字会依法参与、推动献血工作。

(2)献血立法目的扩展阅读

实施无偿献血原因:

无偿献血是指公民向血站自愿、无报酬地提供自身血液的行为。无偿献血是国际红十字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从本世纪30年代建议和提倡的。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从过去的有偿献血,逐步向无偿献血过渡,最终实现了公民无偿献血。如德国、日本、瑞士、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先后全部或基本上实现了公民无偿献血。

1984年,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全国倡导无偿献血,深圳市、海南省已率先通过地方立法确立了无偿献血制度。经过大力宣传,1996年深圳市无偿献血已达到医疗临床用血的42%。无偿献血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制度。

但是,由于观念的影响,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在我国还没有普遍形成,医疗临床用血还主要靠个体供血和义务献血。国家通过立法确立无偿献血制度,推动我国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Ⅲ 国家提倡献血的目的

无偿献血是指为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身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近半世纪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会一直向世界各国呼吁“医疗用血采用无偿献血”的原则。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为保证献血的充足,有专家呼吁放宽至17-60周岁。

献血益处编辑
可预防、缓解高粘血症
科学家们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青岛一位专家曾对127名多次献血者、87例高血压者、60例缺血性中风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献血者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芬兰一研究小组对278名42-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献过血的人5年后患冠心病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少86%;另一组研究,对献血l-2次的1532人进行追踪观察,结果仅一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 0.043%,同期未献血的2306人中,有226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9.8%,明显高于献血组;美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 1/2。
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
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提高,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该文还提到,女性因月经周期失血损失了一定量的铁质,故未发现女性的铁含量与癌症发生有明显关系。
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要素。
可延年益寿
国外也曾有学者对66岁以上的332人(献血者)与同年龄、性别的399人(未献血者)作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献血组平均寿命为70.1岁,高于未献血组的平均67.5岁;
献血组的存活率为67%,高于未献血组的40%;
献血组的死亡率为33%,低于未献血组的60%。
献血能净化人的心灵
无偿献血者用自己的献血延续、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使心灵得到慰藉,使人生更加充实。
献血者可获得一定奖励
中国政府对无偿献血者给予以下三种奖励
无偿献血奉献奖:分为金、银、铜奖,分别奖励自愿无偿献血达四十次、三十次、二十次的无偿献血者。(献全血200ml按1次计算,400ml按2次计算;机采血小板每1个治疗单位按1次,2个治疗单位按2次计算。)
无偿献血促进奖:用以奖励为无偿献血事业捐赠款项人民币50万元以上或捐赠采血车、采血设备价值人民币50万元以上的单位;捐款30万元以上或捐赠采血设备价值人民币30万元以上的个人;长年为无偿献血事业提供公益性服务和宣传的单位及个人;以其它形式为推动我国无偿献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界人士及部门。
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奖励临床供血达到100%由无偿献血者提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市)。
北京街头的无偿献血车根据北京市政府的相关政策,参加北京市无偿献血的公民,自献血之日起5年内免费使用献血量5倍的血液;5年之后免费使用献血量等量的血液。参加北京市无偿献血公民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不符合献血条件的,自公民献血之日起5年内免费使用献血量等量的血液。
又如《福建省公民献血条例》规定:献血者累计献血800毫升以下的,自献血之日起5年内临床用血,可以累计按其献血量的3倍免费用血;自献血之日起5年后临床用血,可以累计按其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献血者累计献血800毫升以上的,可以终生免费临床用血。除献血者本人按上款规定享受的用血优惠外,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可以累计按献血者的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

———————————————分割线——————————————————

满意请采纳(⊙o⊙),以上是软硬谦施团队为你带来的回答。
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追问,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提问或者向我的团队提问。(*^__^*) 嘻嘻……

Ⅳ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什么时候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十四条 本法自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献血工作,统一规划并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献血工作。

(4)献血立法目的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八条 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设立血站向公民采集血液,必需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血站应当为献血者提供各种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血站的设立条件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九条 血站对献血者必须免费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身体状况不符合献血条件的,血站应当向其说明情况,不得采集血液。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条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得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六个月。严格禁止血站违反前款规定对献血者超量、频繁采集血液。

Ⅳ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无偿献血是国际红十字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从本世纪30年代建议和提倡的,我国沿用这个制度。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从过去的有偿献血,逐步向无偿献血过渡,最终实现了公民无偿献血。如德国、日本、瑞士、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先后全部或基本上实现了公民无偿献血。1984年,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全国倡导无偿献血,深圳市、海南省已率先通过地方立法确立了无偿献血制度。

经过大力宣传,1996年深圳市无偿献血已达到医疗临床用血的42%。无偿献血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制度。但是,由于观念的影响,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在我国还没有普遍形成,医疗临床用血还主要靠个体供血和义务献血。国家通过立法确立无偿献血制度,推动我国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5)献血立法目的扩展阅读:

献血的主要意义

病人:外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严重烧伤、各种血液病以及实行外科手术的伤员,需要靠输血来救治。

由于血液不能人工制造或是用其它的物质所代替,只有靠广大健康的、适龄的公民献血来获取。所以,无偿献血就意味着帮助了需要血液的病人。

Ⅵ 无偿献血的发展历程

1998年10月1日,我国实施《献血法》,确立了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标志着我国无偿献血工作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 法律法规标准不断完善,血站管理逐步规范。为深入贯彻落实《献血法》,卫生部先后发布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基本标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加强血站建设,提高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保障血液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完善采供血服务体系,血液供应得到保障。国家在“十五”期间投入22.5亿元加强中西部血站建设,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采供血服务体系。截止至2012年,我国共有血站452个,其中设在省会城市的血液中心32个,设在地级市的中心血站321个,设在县级的中心血库99个,采供血服务基本满足了临床用血需求。
(三)强化地方政府主导,形成多部门协作机制。无偿献血是社会性工作,需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多年来,各省级人民政府深入贯彻《献血法》,通过完善地方立法,切实履行政府职责,把无偿献血作为保护群众健康、提高公民素质、提升城市和地区形象、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与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城市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中央国家机关及很多省市领导同志都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四)无偿献血队伍不断扩大,献血量持续增加。1998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仅为5万,2011年已达1232万;1998年,全国献血总量不足1000吨,2011年已达4164吨。2012年第一季度,采血量和献血人次比2011年同期分别增长6.1%和6.6%。同时,自1988年起,卫生部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总后勤部卫生部共同开展11次国家级无偿献血表彰,受到表彰的个人和城市不断增加,其中个人奖获得者从1988年的7人,增加到2009年的11万余人。2012年6月14日是第9个世界献血者日,主题是“每个献血者都是英雄”。全世界将举办各种活动,以感谢献血者的无偿奉献,弘扬献血助人的美德和精神。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支持和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
(五)血液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各地形成了以公民自愿无偿献血为基础,社会团体和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为补充的应急血液保障机制。在严重灾害的医疗救治和重大灾难事故血液保障工作中,确保应急事件临床急救用血的需求和安全,也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和“血浓于水”的友爱温情。 《献血法》颁布实施后,我国无偿献血和血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在采供血服务体系建设以及血液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成效显著,但是,在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血液工作面临着挑战。
(一)部分地区出现血液供应紧张状况。2010年底以来,一些地市出现血液供应紧张情况,个别地方呈现常态化趋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临床血液需求的快速增长。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能力的加强,使血液供应面临着新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2011年全国诊疗人次达62.7亿人次,入院人数为15298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4.3亿人次和1124万人。2010年与2009年相比,手术人次增长18.6%,而采血量增长只有7.7%。二是无偿献血基础薄弱。我国大陆人口献血率只有9‰。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只有一个国家的人口献血率达到10-30‰的水平,才能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截至至2012年,香港和澳门的人口献血率分别为30‰和23‰,高收入国家为45.4‰。三是医疗资源集中的地区血液供应紧张情况不易缓解。大量患者集中于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和地区,导致这些地方用血量大,血液缺口明显,血液供应紧张情况不易缓解。
(二)无偿献血需要更多的公众参与和支持。血液的唯一来源是人体,并要在有效期内储存,采供血工作每天都要从“零”开始,周而复始,因此,血液供应工作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和长期支持。按2011年1232万人次献血计算,每天大约需要4-5万人献血。推动无偿献血工作迫在眉睫,需要政府的有力领导、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国际上无偿献血工作开展好的国家也都基于公众对无偿献血的正确认知和积极参与以及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无偿献血良好氛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营造。当前社会存在对无偿献血工作的认识误区,影响全民参与无偿献血的热情。而事实上,献血无害身体健康,更不会造成传染病的传播;血站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及支出均由政府财政安排。因此,应当更为广泛地普及无偿献血及采供血服务相关的知识和政策,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认识,以鼓励和动员更多的群众参与无偿献血,不断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 无偿献血工作的目标是要保证无偿献血的发展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相适应,采供血服务水平与医疗服务需求增长幅度相适应。血液工作应当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开展工作。其中“开源”指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增加献血量,“节流”指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有效利用血液资源,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
(一)落实《献血法》,扎实推进无偿献血工作
《献血法》确立了无偿献血制度,在立法思想上倡导教育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参加无偿献血,并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形成多部门协作机制。因此,要通过发挥地方各级政府充分的主导作用,建立多部门协作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协调机制,通过大力开展表彰活动和提高对献血者服务水平等措施,健全招募和激励献血者机制,逐步完善固定献血者、成分献血者、稀有血型献血者和应急献血者队伍建设,切实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
(二)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无偿献血是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具体体现,是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要进一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桥梁和传播作用,加强公益宣传,把无偿献血工作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列为公益宣传的重点内容之一,强化舆论导向,营造良好氛围,号召更多健康适龄群众参加无偿献血,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无偿献血氛围。2012年6月14日是第9个世界献血者日,活动主题是“每个献血者都是英雄”,我部将在西单文化广场举办献血者日主题庆祝活动,并要求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三)提高采供血服务水平,赢得群众信任与支持
卫生部已将“三好一满意”(服务化、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扩大到采供血机构,要求血站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贯彻落实《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拉近血站与公众的距离,卫生部颁布了《卫生部关于加强血站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开展血站信息公开工作,方便人民群众了解采供血工作。为保证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在异地用血时享受便捷的报销服务,卫生部颁布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方便无偿献血者及相关人员异地用血工作的通知》,要求9月1日起在省级行政区域内开展方便无偿献血者异地用血报销工作。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为广大无偿献血者和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近日,我部出台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以卫生部第85号令形式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办法》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为宗旨,以“科学、合理利用血液资源,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为目标,在加强管理组织建设和明确职能的基础上,以健全管理制度为切入点,贯穿“构建临床用血管理组织体系”和“对临床用血全过程的管理”两条主线,提出要求。
核报销。

Ⅶ 求 一篇关于献血的文章。内容主要为对献血的认识,建议,感想。语言朴实就行。

我把我写的一篇文章中关于对无偿献血再认识的部分摘出来,供你参考。

一、无偿献血再认识,就是考虑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的长期效应,为促进无偿献血的可持续发展,更新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从而在宣传和招募中更加科学的宣传无偿献血,逐渐提高市民对无偿献血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施行初期,市民对无偿献血基本没有认知,加上之前义务献血有营养费,而且自愿参加义务献血的基本都是特定人群,造成普通市民对献血存在一些误区,主要集中表现在献血损害身体的观点大行其道,究其原因就有义务献血的营养费起到的负面暗示作用。在那个阶段,为了打消广大市民的顾虑,宣传无偿献血主要集中在献血的“好处”上,主要包括:献血有益健康、献血后可以免费用血、献血可以免费体检等一些对无偿献血者自身有益的内容。这种情况下,对无偿献血形成的认识是有所偏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做一个深入探讨。
献血是否有益健康?到目前为止,两种观点仍在争论不休,如果展开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个争论其实毫无必要。身体的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活环境、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的心态和适当的锻炼,献血只是偶尔为之,不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微乎其微,就算有益,作用极其微小?这是不言而喻的。一味宣传“献血有益健康”,实际上有误导的成分。无偿献血对健康有何影响?更合适的说法应该是献血无损健康,基于这种认识,又该如何宣传无偿献血献血呢?这就要从无偿献血的目的入手了:当血液病患者急需血液来延长生命,当失血过多的患者(比如大出血的产妇、手术中失血过多的患者)急需血液来保障生命,无偿献血者捐出的一袋鲜血就能给他们一个机会,而捐出这一袋鲜血不会对无偿献血者带来伤害。这样宣传可以让市民在打消对身体有害的顾虑同时,真正理解了无偿献血的意义,更有利于无偿献血的可持续发展。
无偿献血后可以免费用血,这是千真万确的,但是又该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呢?《献血法》为了鼓励市民积极参加无偿献血,规定了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可以免除用血费用的内容,其立法本意是为了鼓励参加无偿献血,并不是把免费用血当做权属(像物权、专利权等)作为无偿献血的目的。但以往的宣传中,往往把免费用血当做宣传无偿献血好处的重点,最常见的就是把无偿献血比喻成血液银行,现在“存”进去,以后需要时“取”出来,以致出现了无偿献血者过世后,继承人继承无偿献血证所享有的免费用血的荒唐提法,之所以提出这样荒唐的要求,就是把无偿献血证当做血液银行的“存折”了,既然免费用血是血液银行存的财产,后代自然是有权继承的,荒唐居然还可以找出依据,从此不难看出,对免费用血认识不当造成的后果了。
无偿献血的目的是为临床医疗提供安全的血液,不是为了免费用血,过度强调免费用血是舍本逐末,特别是无偿献血的宣传中,更应该淡化甚至放弃免费用血这样的内容,避免造成无偿献血就是为了以后免费用血的看法,特别是血液银行这样的比喻更是可以休矣。
无偿献血可以免费体检吗?这个观点其实是错误的,血液检测一共七项,这些检测只是为了血液安全,远远达不到健康体检的标准,而且无偿献血过程中健康征询的关键是无偿献血者本人填写的相关表格,那里面包括的项目都是献血者自身承诺和保证的,怎么又能算得上体检呢?以往为了吸引更多市民参加无偿献血,宣传无偿献血可以免费体检的内容很常见,这种宣传误导无偿献血者事小,但是带来的隐患却很大。
有人看到无偿献血可以免费体检的宣传,正在发愁找不到地方检查自己是否感染某些血液传染病,于是为了免费体检参加了无偿献血,献血后检查结果正常,但是有些血液传染病是有窗口期的,在窗口期无法检测到抗体,但是有传染性,最终输注这份血的患者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这就给血液安全带来很大问题。目前这种情况很常见,一些问题求助网站经常可以看到匿名询问:高危XX日,献血合格,能否排除HIV感染?这就给我们的宣传敲响了警钟,无偿献血的目的是为了给临床医疗提供安全的血液,而我们的宣传却带来了不安全因素,根本原因就是对无偿献血认识的误区。
由此可见,对无偿献血再认识是很有必要的,无偿献血目的是为临床医疗提供安全的血液,无偿献血是不影响自身健康就可以完成的爱心奉献,无偿献血是一种社会责任,只有把这种正确的认识作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基础,对无偿献血的发展才能起到更大促进作用。不可否认,以往关于无偿献血的功利性宣传,的确对推动无偿献血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也造成这些功利性观念在一些无偿献血者思想里面的根深蒂固。但是,无偿献血发展到今天,社会环境有了很大的转变,已经具备改变这些陈旧的认识的条件,作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者,首先要自己更新认识,在提高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力宣传“捐血救人,奉献爱心”的理念,把无偿献血的目的是救死扶伤,提供安全血液作为宣传重点,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最终实现市民对无偿献血的再认识。

Ⅷ 卫生部卫医发[1999]第584号

关于医疗机构擅自变更执业地址问题的批复

卫医发〔1999〕第584号

湖南省卫生厅:

你厅《关于对擅自变更执业地址的医疗机构适用处罚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在登记注册的执业地址执业。对违反《条例》规定,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擅自变更执业地址的,可根据具体情况,依照《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予以处罚。
此复。

卫 生 部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卫生部关于对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中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
2004年7月6日卫政法发[2004]2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根据国务院部署,卫生部和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开展对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非法行医的专项整治工作。最近,一些地方就打击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非法行医等违法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提出请示。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予以处罚:
(一)使用通过买卖、转让、租借等非法手段获取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的;
(二)使用伪造、变造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的;
(三)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药品经营机构开展诊疗活动的;
(四)医疗机构未经批准在登记的执业地点以外开展诊疗活动的;
(五)非本医疗机构人员或者其他机构承包、承租医疗机构科室或房屋并以该医疗机构名义开展诊疗活动的。
二、医疗机构将科室或房屋承包、出租给非本医疗机构人员或者其他机构并以本医疗机构名义开展诊疗活动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予以处罚。
三、《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二款“划定区域内的供血浆者”,是指划定区域内的具有当地户籍的供血浆人员。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情节严重”予以处罚:
(一)有第三十五条所列违法行为,经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而拒不改正的;
(二)12个月内两次发生第三十五条所列违法行为的;
(三)同时有三项以上第三十五条所列违法行为的;
(四)因第三十五条所列违法行为造成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传播或者有传播危险的;
(五)造成第(四)项以外人身伤害后果的。
五、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九条规定,擅自采集血液用于临床的,视为非法采集血液,按照《献血法》第十八条和第二十二条规定予以处罚。
此复。

Ⅸ 卫生法律法规有什么作用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抄的卫生法,只有以公共卫生与医政管理为主的单个法律法规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卫生法体系。 医疗方面主要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献血法》等法律法规构成。

卫生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关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医疗事故的处理、卫生防疫、药品药械管理、从业资格、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属于特殊行政法。卫生法是国内法,是调控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调整卫生行政机关与相对人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卫生法调整的是一种纵向的,以命令与服从为基本内容、以隶属性为基本特征的卫生行政关系;立法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地位,及时有效地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维护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Ⅹ 献血是不是公民的义务

根据献血法的规定我国实行的是无偿献血制,这种"无偿"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不能强制。但是除了“提倡”、“鼓励”这些献血法上规定的动员方式外,我们还有什么更有效的手段来督促公民自愿献血呢?显然我们没有这 方面的规定,除了道德的指责,似乎无法给不自愿者加以更多的“罪名”。那么,无偿献血在困境中又究竟能走多远?———主持人的话
■新闻回放 《京华时报》消息,11月12日,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与美术学院部分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停课义务献血。活动中,凡是称自己“来例假”的女生都必须在校医院内脱衣检查,以决定是否献血。负责学校献血活动的保健科周大夫称,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有些学生谎称“来例假”逃避献血。周大夫表示,每个学校都有献血任务,完不成任务学校要受到批评。为了避免一些女生因为不想献血而谎称自己“来例假”,校医院专门安排了一名妇科医生来把关。
正确对待法律规则
吕廷君

首都师范大学的做法显然侵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和隐私权,但是,我们更应当关注的是这种侵害背后隐含的人们对待法律规则的态度。因为规则是法律的主要构成要素,如果公民和组织不能正确对待法律规则,具体法制就难以成就。首都师范大学的献血事件折射出人们对待法律规则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不能把“无偿献血"混同于“义务献血"。有些地方在宣传献血法时竟然打出“无偿献血是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义务"这样的标语,实在是对“无偿献血"的莫大误解。因为法律上的义务是指人必须行为(或不行为)的命令性规范,具有强制性。如果说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就意味着公民必须无偿献血。以此推理,首都师范大学的做法显然就是于法有据的。其实,我国献血法规定献血是“无偿的",从法律角度看,“无偿"的意思仅仅是与一般的“等价有偿"相反,指献血者得不到等价回报,而不是法律意义上具有强制性特点的义务。
其次,不能把“指导性规则"混同于“强行性规则"。“指导性规则"是指法律规定的行为人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按照规则指定的行为行事的规则,这类规则只具有指导意义而不具有强制性。“强行性规则"是指法律规定的行为人必须行为(或者不行为)的规则,这类规则具有命令性、强制性特点。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和“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就是典型的指导性规则。这两个规则使用了“提倡"和“鼓励"两个行为指导性动词,而不是“必须"和“应当"之类的命令性词语,充分说明了我国无偿献血的立法目的和价值趋向。同时,我们应当看到,献血法第六条“国家机关、军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动员和组织本单位或者本居住区的适龄公民参加献血"这个规定则属于强制性规则,从这个规定看,首都师范大学具有“动员和组织"本校教职工和学生无偿献血的义务。
第三,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不能转嫁。未尽法律义务就产生法律责任,责任主体不能以任何非法的理由和形式转嫁属于自己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从献血法第六条规定看,首都师范大学具有“动员和组织无偿献血"的义务,如果不能履行这个法律义务就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正如该校保健科的一位大夫所说:“每个学校都有献血任务,完不成任务学校要受到批评"。问题是,作为义务主体的学校不能简单地把义务转嫁到学生头上,使法律的“指导性规则”变成“强行性规则",其结果必然是强势的校方不惜用侵权的行为方式来把本属于自己的法律义务转嫁到弱势的学生头上,从而摆脱自己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当然,献血法立法是否足以考虑到:在一个整体性行为中赋予不同法律主体以性质相异的“指导性规则"和“强行性规则"容易导致规则冲突和权益矛盾,是另外一个需要讨论的法理问题。毕竟,从具体法治看,当面对已经生效的国家法律时,我们的态度应当是认真对待规则,而不是逃避它。

热点内容
法治文化手抄报内容 发布:2024-11-02 12:03:19 浏览:333
2016期货法律法规重点 发布:2024-11-02 11:41:03 浏览:376
教育政策法规填空题 发布:2024-11-02 10:43:02 浏览:1
美女刑法视频 发布:2024-11-02 10:11:34 浏览:870
合同法探亲假 发布:2024-11-02 08:26:53 浏览:979
司法部疫情令 发布:2024-11-02 08:26:50 浏览:885
立法是谁做的 发布:2024-11-02 06:47:11 浏览:354
简述我国商法的渊源 发布:2024-11-02 06:32:02 浏览:948
按劳动法休息日加班12小时怎么算 发布:2024-11-02 06:21:00 浏览:375
初级法院徇私 发布:2024-11-02 06:11:20 浏览: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