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立法指导思想
① 秦代法治的指导思想
秦朝建立后,继续推行商鞅变法以来的法家思想和政策。其中韩非的以法治为中心回 ,法、术 、势相结合答的思想,对秦始皇政权和法制活动影响极大,成为其指导思想。秦朝的法制指导 思想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法令由一统
这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全国都要实行统一的法律令;其二是最高立法 权属于皇帝。
(二)事皆决于法
秦始皇规定以吏为师,事皆决于法。这本来是战国时新兴地主阶级 “ 以法治国 ” 的主张。秦朝建立后,仍以此做指导,加强立法,做到凡事 “ 皆有法式 ” 。
(三)以刑杀为威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网严密,以致人们动辄触犯刑律;二是严刑 重罚。这是商鞅轻罪重刑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② 哪个政权以法家为立法指导思想
一、秦朝以法家为立法指导思想。
二、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法”“术”“势”。
具体来说:
1、所谓势,指权力与威势,一个领导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就是“势”。势就是绝对的权威,是不必经过任何询问和论证就必须承认和服从的绝对的权威。
2、所谓术,指政治权术,皇帝驾驭人时,神出鬼没,这就是“术”。势是目的,术是手段,在过去来说,术就是皇帝统治、防备、监督和刺探臣下以及百姓的隐秘的具体的权术和方法。
3、所谓法,指法律和规章制度,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绩效评估,说话算数。
三、秦朝建立后,采用的便是韩非的以法治为中心 ,法、术 、势相结合的思想,。秦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法令由一统
这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全国都要实行统一的法律令;其二是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
2、事皆决于法
秦始皇规定以吏为师,事皆决于法。这本来是战国时新兴地主阶级 “ 以法治国 ” 的主张。秦朝建立后,仍以此做指导,加强立法,做到凡事 “ 皆有法式 ” 。
3、以刑杀为威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网严密,以致人们动辄触犯刑律;二是严刑 重罚。这是商鞅轻罪重刑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四、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导致暴政,二世而亡。汉代吸取秦朝灭亡教训,采用了外儒内法的指导思想,后世沿用。
③ 秦朝的法律制度是什么样的
你好。
1.秦国立法指导思想
(一)法令由一统:两层含义,一是全国实行统一的法律,这个统一的法律就是在战国时秦国法律基础上制定的秦律。第二层含义是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这个思想的确立,一方面体现了封建统治的专制与独裁,一方面对于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制起了重大作用。
(二)事皆决于法:法律具有赏功罚罪、定分止争、统一人民言行的作用,所以要有法可依。以此作为指导思想,加强封建立法,做到凡事皆有法式,制定了各种法律。
(三)以刑杀为威:主张严刑峻法,轻罪重罚,以刑去刑。表现在:1.法网严密。2.严刑重罚。3.滥施刑罚。
2.法律形式
(一)律:成为秦最基本的法律形式,为后世的法典化奠定了基础。(二)令:皇帝的命令,效力往往高于律。(三)式:关于案件的调查、勘验、审讯等的程序、文书程序以及对司法官员审理案件的要求。(四)法律答问:国家官吏统一用问答形式对秦律的条文、术语以及立法意图所做的解释。(五)廷行事:司法机关的判例,已行的成例。
3.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除了皇帝之外的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掌管天下行政。太尉:由战国的国尉发展而来,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负责 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下面有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御史分工。
九卿:三公之下有九卿,作为中央行政机关分掌具体的行政事务,如祭祀、礼仪、军事等。
九卿包括: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九卿中的廷尉是中央司法机关。
4.职官管理
(一)选任:三重选官法:一重客士,即重用其它诸侯国的贤人能人;二重军功,起用有军事才能的人;三重法律,选用懂得法律的人做官。具体的选任方式:荐举、征召、任子。
(二)考课与奖惩:有五善和五失。P93。
5.定罪量刑的原则
(一)责任年龄:秦律规定身高六尺责任能力的标准。(二)区分有无犯罪意思。(三)区分故意和过失。(四)数罪并罚:对一个人所犯数罪进行合并处罚。(五)共犯加重:注意构成共犯的条件,五个人以上犯群盗罪,共犯中不分首从,一律加重处罚。(六)自首减刑。(七)诬告反坐,对故意诬告他人和过失地控告他人犯罪进行区分处理。
6.刑名
(一)死刑:死刑除了原先有的戮、腰斩、弃市等等之外,还有一些新的死刑方法。
1.具五刑:五种刑罚并用,把肉刑和死刑结合起来。丞相李斯就是具五刑而死的。
2.族诛:相当于商朝的劓殄,一人犯罪诛灭全族。
3.定杀:投入水中淹死的一种刑罚,定杀是对特定的犯罪人适用的刑罚,专门对有麻风病的犯罪人适用。
4.坑:活埋的方法,焚书坑儒中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处罚那些借古非今的儒生的。
5.磔:肢解身体的死刑,就是商时代的辜,西周叫刳。后来凌迟处死的萌芽形式。
(二)肉刑:
1.黥:也就是墨刑,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作为附加刑与徒刑结合起来适用。如黥为城旦,就是在脸上刺字涂黑后罚作筑城的劳役。2.劓:可以和黥或徒刑结合适用。3.斩左趾,刖刑的一种。还有斩右趾。4.宫刑。
(三)徒刑:注意这里面对男犯和女犯所适用的徒刑是不一样的。
1.城旦、舂;2.鬼薪、白粲;3.司寇、作为司寇;4.罚作、复作。
(一) 迁刑
(二) 赀:处罚犯人缴纳一定的财物或服一定的劳役的刑罚。缴纳的财物有赀甲、赀盾、赀布等,服劳役的有赀戌、赀徭、赀旬等。
(三) 谇:申斥、训诫,针对有罪的官吏适用的。
7.罪名
1.不敬皇帝罪。2.诽谤与谣言罪。3.以古非今罪。4.妄言罪。5.非所宜言罪。6.盗徙封罪,偷移田界标志而侵犯土地所有权的行为。7.逋事与乏徭罪:逋事,应服徭役并已得到征集的通知,但不去报到的。乏徭,已经到达服役的地方又逃跑的。对于官员失职而导致逋事或乏徭的,也要处罚。8.投书罪,就是投匿名信的罪名。9.不得兼方,只能专心炼一种药方。
8.诉讼制度
起诉的形式:官纠、民举。还有自告(自首),可以减刑或免刑。
受诉案件的类型:案件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前者受诉后者不受理。公室告是对于侵犯家庭以外的其它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公共利益的案件。非公室告则是家庭成员之间侵犯人身财产方面的案件,包括主人对奴隶的侵犯的。
判决与上诉:和西周的相似,同样有读鞠和乞鞠。
监狱:囹圄,当时有中央监狱也有地方监狱。创立了管理制度:
刑犯分不同身份执行刑罚有所区别;根据囚犯的种类和劳役的不同,供应不同的衣食。轻犯监领重犯。
④ “一断于法”是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吗
秦朝立法指抄导思想
(1)缘法袭而治:强调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根据封建法律规定治理国家和社会。
(2)法令由一统:强调法律统一,维护君主的最高立法权。
(3)严刑重罚:主张严刑重罚,达到巩固专制统治的目的。
⑤ 秦朝法律立法的指导思想是
秦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一)立法指导思想
(1)缘法而治:强调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根据封建法律规定治理国家和社会。
(2)法令由一统:强调法律统一,维护君主的最高立法权。
(3)严刑重罚:主张严刑重罚,达到巩固专制统治的目的。
(二)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法律问答、封诊式、廷行事、云梦秦简。
二、刑事立法
(一)定罪量刑主要原则:
(1)规定刑事责任年龄;
(2)区分故意与过失;
(3)盗窃按赃值定罪;
(4)共同犯罪与集团犯罪加重处罚;
(5)累犯加重;
(6)教唆犯加重处罚;
(7)自首减轻处罚;
(8)诬告反坐。
(二)主要刑名:死刑、肉刑、徒刑、笞刑、赀刑、赎刑、耻辱刑。
三、经济立法
(一)农业管理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
(二)官营手工业管理立法
(三)市场与货币管理立法
四、司法制度
(一)中央司法机关:皇帝、廷尉、御史大夫与监察御史。
(二)诉讼程序:
(1)起诉;
(2)纠举与自首。
(三)审判制度:秦朝重视审判工作,把讯问被告和庭审案件作了明确区分,凡讯问被告被称为“讯狱”,庭审案件被称为“治狱”。
⑥ 试述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秦朝立法指导思想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第一个方面-重刑
秦朝自商鞅变法之后逐步开始使用一系列严酷的刑法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到了秦王朝建立之后,秦始皇手下的秦朝更加把严厉的刑法发展到了最为极端的地步。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秦朝对于凶杀以及偷盗等社会治安事件上面的审理无比严格,举个例子来讲,如果超过5个人前去偷窃且获得财务超过一钱就要砍去这5个人的左脚,同时负责这5个人偷盗地区的官吏也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第二个方面-法律一统
所谓立法权的一统,我们大致可以理解为即全国法律的制定以及使用规则全部掌握在秦朝统治者手中(即秦朝皇帝),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干预秦朝法律的制定以及实施;而全国法律的统一便使得秦朝法律在秦朝国内大面积的进行使用,真正意义上可以做到“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李斯语)法令的统一为一系列政策在全国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朝也由此首次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法律混乱的状态;所谓司法的统一便是秦国每年都要重新统一法令,防止法令在传抄中出现失误。其最为重要的体现便是各地的执法官员每个月都要到保存法令的有关部门进行法律等重新核查,一旦有法律出现抄写失误,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严重的将会被执行死刑。
第三个方面-大事小事均以法为据
秦始皇建国后明确规定“事皆决于法”,简而言之就是大事小事都由法律进行直接决定。这种规定极大增强了全国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可实施性,不过也同时导致秦朝法律过多,后人对这一情况有这样的评价:“秦法繁于秋茶,而网密于凝脂。”(出自汉·桓宽《盐铁论·刑德》)
⑦ 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什么
秦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一)立法指导思想
(1)缘法而治:强调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根据封建法律规定治理国家和社会。
(2)法令由一统:强调法律统一,维护君主的最高立法权。
(3)严刑重罚:主张严刑重罚,达到巩固专制统治的目的。
(二)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法律问答、封诊式、廷行事、云梦秦简。
二、刑事立法
(一)定罪量刑主要原则:
(1)规定刑事责任年龄;
(2)区分故意与过失;
(3)盗窃按赃值定罪;
(4)共同犯罪与集团犯罪加重处罚;
(5)累犯加重;
(6)教唆犯加重处罚;
(7)自首减轻处罚;
(8)诬告反坐。
(二)主要刑名:死刑、肉刑、徒刑、笞刑、赀刑、赎刑、耻辱刑。
三、经济立法
(一)农业管理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
(二)官营手工业管理立法
(三)市场与货币管理立法
四、司法制度
(一)中央司法机关:皇帝、廷尉、御史大夫与监察御史。
(二)诉讼程序:
(1)起诉;
(2)纠举与自首。
(三)审判制度:秦朝重视审判工作,把讯问被告和庭审案件作了明确区分,凡讯问被告被称为“讯狱”,庭审案件被称为“治狱”。
⑧ 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根据哪个学派的学说
秦朝立法思想主要以韩非子法家思想学派为指导,商鞅确定的细则制度。
⑨ 秦朝法制的指导思想产生的背景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集权专制表现在政回治上,就是实答行君主领导下的封建官僚体制和郡县制行政区划;在经济上实行小农式土地私有化和重农轻商;在法律上实行依“法”治国,建立一体化的司法体制。以法(法律)、势(赏罚)、术(君主控制大臣的技术)为主要思想的法家学说对秦朝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法治”方面,秦实行皇帝主导立法的“法令由一统”和“事皆绝于法”的指导思想。但必须指出的是,它所指的“法治”,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法治,而实际上是“罚治”,即以刑罚治国。 由于秦律早已散失,《云梦秦简》收录的虽不是秦法律法规的全部,但它成为后人研究秦朝法制的珍贵历史材料。
⑩ 秦朝的法制指导思想是什么
秦朝统治者奉行法家学说,自商鞅变法以来,法家的政治理论和法律思想,一直在秦国的实际政治和法制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商鞅变法的成功和秦国的迅速繁荣,更加巩固了法家理论在秦国上层建筑中的地位。无论是在统一前还是在统一后,法家的法治主张和重刑策略都是秦统治者基本的法制指导思想。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秦统治者把法家的一般理论运用到实际政治中,形成了一系列法制建设的指导性方针。
第一,强制法律的统一适用。
秦统一后,秦始皇强调法律的统一适用,借以建立新制度,推行新政令。如同李斯所说:“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有,五帝所不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为了保证法律的统一适用,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规定只有国家官吏才有权解释法律,庶民如要学习法律,必须“以吏为师”。秦始皇这种法律思想,也反映在他巡视天下、刻石颂功的活动中。如二十八年泰山刻石:“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云梦秦简》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秦朝从经济到政治、从生产到生活、从人到牛马莫不“皆有法式”。但汉人对秦法之繁密颇多批判,《盐铁论·刑德》说:“秦法繁于秋茶,而网密于凝脂”。这从另一个方面看恰恰反映了秦统一后厉行法治的治国方略。
第二,推行政治与文化的专制。
秦统一后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专制主义政体,秦王自称始皇帝,总揽一切大权,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所谓“命为制,令为诏。”皇帝不仅垄断立法权,也垄断最高的司法权,史载秦始皇亲自断狱,“昼断狱,夜理书”。君主独揽大权,臣下多是摆设,有职无权,只有阿谀奉承而已。
第三,推行法家的法治和重刑主义。
“法治”和“重刑”是法家的基本主张,这两大原则从商鞅变法开始,就帮助秦国从贫弱到富强进而称霸天下。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进一步把“法治”和“重刑”原则作为基本策略推行全国,并走向极端。在“以法为本”、推崇法律的同时,秦统治者也把“重刑”的原则广泛地运用到实际政治之中,对全社会实行空前严酷的刑罚统治。在秦始皇统治期间,因施行劓刑,而“剧鼻成车”。从历史上看,秦王朝刑罚种类之繁多,行刑方法之残酷,处罚范围之广泛,都是首屈一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