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道德经
1. 道德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老子(春秋生卒年不详)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著名哲学家尼采
老子,春秋时期颇有声望的思想家、哲学家。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并称他像龙一样高深莫测。他所著的《道德经》,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道德经》一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数千年来,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乃至普通平民,纷纷从《道德经》中汲取智慧。因而,《道德经》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开宗典籍,同时又是中国传统宗教道教的基本经典,对后世影响深远。老子首先提出了“道”这一最高的哲学概念,以“道”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自然”、“无为”等概念也都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道德经》的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精神世界。
《道德经》比《论语》更具抽象思维特质,老子哲学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遗产,在中国人哲学、政治、人生诸方面,都曾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另外,作为最早流传至西方的中国经典之一,《道德经》还享有世界级的声誉。许多外国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都对老子的思想深感兴趣,并从中受到启发。当代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等,都研读过老子的《道德经》。因此,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道德经》是一本必读的书。
2. 《道德经》讲了什么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版仅是宇宙之权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3. 老子《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由于老子其人及其著作,历来即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所以在开始介绍这个问题之前,先必须交待一下我们将采用那种观点作为我们的立论依据。这里,我们不准备详细地去介绍各种不同的分歧意见了,因为任继愈先生在1985年3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修订版《老子新译》一书的“绪论”中,已经对有关各种不同的分歧意见,作了非常详细的系统归纳和分析,并在归纳分析各种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很好的看法,也可以说是对这些争论问题作了一个很好的总结,他肯定了老子是春秋晚期的人,与孔子同时而略早,是孔子的老师;《道德经》五千言基本上是老子本人的著作,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者农民群众的愿望。他的这些观点也正是本文立论的依据之一。此外,张松辉教授在2006年8月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老子研究》一书中,又在任继愈先生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对老子的身世及其思想,作了更为详尽的考辨,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考辨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老子为首的道家文化,乃是批判继承了以西周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的产物,“老子思想是属于中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本书第108页),并在论证老子对儒、佛两家均有极为重要影响的同时,还特别强调其和道教的密切关系,认为老子是道家文化的创始人,又是道教所尊奉的教祖,其著作《老子》一书,被道教尊奉为主要经典,称之为《道德尊经》;其基本思想,为历代高道们所继承和发展。所以,他认为道家与道教是密不可分的,如果离开道教而谈论道家,这个道家就是有头而无尾;相反,如果离开道家而谈道教,这个道教就是有尾而无头,他的结论是:“应把道家和道教视为一体”并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证(本书第406-412页)。他的这种看法,我们是基本赞同的。我想,也许这正是我们这次召开的“国际道德经论坛”,既邀集了海内外的道教领袖,又同时邀集了世界范围内的专家学者以及文化、经济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一起共同参加研讨《道德经》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理解,老子的学说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他否定人对自然的反作用,认为应当顺天道,核心是无为。现在评价老子学说,不应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而应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有一个积累和过程和不断扬弃的过程,我们能做的,是吸收其精华,扬弃其糟粕。
4. 道德经,名词解释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4)哲学道德经扩展阅读:
《道德经》价值影响: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5. 《道德经》是什么哲学思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简介道家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秦汉之际演变成独具中国本土特色的教派--道教。
道家哲学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先秦道家、 秦汉黄老之学、 魏晋玄学、 隋唐重玄学与宋元内丹生命学等五种历史形态(以及现代正在酝酿构建的新道家)。
6. 《道德经》的主要哲学思想和意义
,《道德经》首先应是抄一部哲学著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老子的思想产生于春秋末期,此时社会正处于奴隶所有制向封建所有制变革过渡阶段。政治上周天子已经失去统治天下的权势,出现了不贵而富的新兴阶级;经济上赋税制度改变,刑书、刑鼎等一类反映阶级利益的法律随之出现;生活上的尊卑有序的观念、准则和伦常等也发生变化并开始走向破裂;特别是由于阶级斗争、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大的变动和变革,迫使一些先哲贤达,开始了先注意“身外之物”,然后再认识自己的有利本阶级利益的哲学思考。古今中外,哲学的产生发展,大都是从“天道观”开始,而后“天人合一”,各抒己见,导致各种学派林立,争斗也十分尖锐。从老子的“天道观”来看,也客观说明了万物起源产生、运动争斗、变化更新以及万物相互转化等一系列哲学的基本问题,应该说是沉重打击了“天道有知”的神鬼迷信思想的,这也就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本原、基石即“道”。我以为,老子的“道”和“德”同属于哲学范畴,
7. 《道德经》是不是哲学
骆亦柳 :你好。
《道德经》作为一部哲学著作,这在几千年的历史上没有太大的专争论。当然也有学属者认为学者认为此书是《兵书》。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写道:“《道德经》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又是一部兵书。”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所著《宋论 神宗》中所写的文字来来看,我们也不能确认《道德经》就是一部兵书。王夫之的原文是这样写的:“老氏之言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道德经》是哲学著作、是兵书。对于我们读者来说:阅读经典,是为了明道。古人曰:欲明道者,先通经。欲通经者,先识字。所以我们先把《道德经》通读几遍。是粮,就能养命,是水,就能解渴。
8. 《道德经》老子为何能名留青史呢
老子的“道德经”只有5000字以上,却创造了特别的中国,特别是东洋的哲学体系。这是老子对中国哲学、东方哲学乃至世界哲学做出的最辉煌的贡献。
老子的“道德经”只有5000字以上,但却包含着丰富而丰富的知识体系。老子的哲学是自然哲学,是政治哲学,更是人生哲学。
第三,在从老子矛盾中相互转化的方法论中,可以自然地导出弱者和强者的人生观。因为,一个人的事情,如果太强的话,就遵循矛盾发展的规律,发展到定点,它坚韧而容易折断,从而走向死亡,软弱的东西,可以战胜坚韧。
所以老子特别崇尚弱者,比如水,所以老子叫上善若水。所以,老子的人生观是追求软弱,以退缩为前进,以无为取得成功,而不是一味地勇敢奋斗。
第四,在政治哲学中,老子崇尚是无为的。使用最大的无为,来交换最大的有为。老子说可以治理大国。如果要做小鲜料理的话,就不能乱折腾。请用自然的方法管理人民。这样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就可以达到淳朴自然的小国未民的境界。
老子的道德经无论是自然哲学、政治哲学、价值观、方法论,都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所以,他和道德经也能名垂青史。成为永远的经典。
9. 关于《道德经》是不是哲学
《道德经》算哲学。
《道德经》等,中国古代的一些学说,最突出的一个问题版,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概权念在其中的表现,它是将自己置身于万物之外,以“旁观者”来看待万物,所以一个起初的想像力,最终又回到了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概念里,没有去做一个延伸的触摸——事物的本质。就道德经来说,我们现在的解读很多是结合了现代文明因素,通俗地说,我们的解读使它比以前显得更深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