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研究报告

立法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 2022-05-17 11:16:37

A. 法律研究报告怎么写

是案情分析报告,给个真实的案例你删减

案情分析报告

第一联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诉 南京分析仪器厂与南京江南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情分析报告

案情简介:

1999年3月18日,贷款人中国工商银行南京市分行(下称南京分行)与借款人南京分析仪器厂(下称南分厂)签订《人民币短期借款合同》,合同约定:南分厂向南京分行贷款人民币1350万元;借款用途:购原料;借款期限:自1999年3月18日至2000年3月16日;贷款利率:月息5.856‰;同时由保证人南京江南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南公司)为南分厂的上述贷款提供了连带责任担保并与南京分行签订了《保证合同》,保证期限为两年,自借款人不履行债务之日起计算。

借款合同签订后,南京分行向南分厂依约放贷人民币1350万元。南分厂借款后一直未按照合同期限偿还本息。

2000年4月28日(推定日期),南京分行将截止于2000年4月28日的该1350万元的债权连同利息2359097.29元以《债权转让协议》的形式转让给了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南京办事处](下称华融资产),该转让协议分别由南京分行、华融资产、南分厂签字并盖章,而江南公司却没有在该转让协议上没有签字盖章。

2000年11月29日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在《江苏法制报》上刊登了名为《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向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南京办事处转让债权的公告》(下称转让债权公告),该债权转让公告列明了债权人南分厂,贷款本金1850万以及保证单位江南公司担保1350万的内容,同时作了相关声明(声明内容1、债权转让后,原借款合同内容不变。债务人应向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南京办事处履行原借款合同项下的全部义务。2、债权转让后,原签定的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内容不变。原借款合同项下的担保人根据原担保合同向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南京办事处履行担保责任。3、债务人如对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债权有异议,应于公告之日起30日内,向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书面提出。公告期限届满未提出异议的视为认可债权转让成立。)。

2002年3月25日,华融公司在《江苏法制报》上刊登了名为《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南京办事处催收公告》(下称催收公告),该催收公告列明了债务人南分厂,贷款本金1850万元,保证单位江南公司的内容,同时作了相关声明[声明内容:1、本公告发布后,原借款合同内容不变。债务人应向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南京办事处立即履行原借款合同项下的全部还款义务(含全部本息)。2、本公告发布后,原签订的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的内容不变。原借款合同项下的担保人应当根据原担保合同向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南京办事处立即履行担保责任(含全部本息),清偿债务。]。

2003年7月7日,南京市第三公证处出具了编号为(2003)宁三证经字第13399号和13398号两份《公证书》(13399号《公证书》下称《公证99》,13398号《公证书》下称《公证98》)。《公证99》的大体内容如下:申请人为华融资产,公证事项:保全行为,主要是送达名为《致[南京分析仪器厂]的转让通知》的全部送达过程;《公证98》的申请人为华融资产,公证事项:保全行为,主要是送达名为《致[南京江南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转让通知》。上述转让通知的大体内容如下: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和第一联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第一联合”:一家由华融和China One Financial Ltd.共同组建的中外合作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特此正式通知贵方:华融在本通知附件一中所列贷款(包括附件一中列明的相关担保)项下的所有权利已于2003年3月13日正式转让给“第一联合”。同时指明北京凯利资产服务有限公司为“贷款”经理。代为接受债务人的还款行为。

2004年3月15日(推定日期),第一联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原告的身份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本案中南分厂为第一被告,江南公司为第二被告。案由:借款合同纠纷。诉讼请求:要求被告南分厂立即偿还本金1350万元,被告江南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本案证据:

本案中,对上述事实,原告均提供了相应的证据材料予以证实。主要证据如下:

1、《人民币短期借款合同》。

2、《借款借据》。

3、《保证合同》。

4、《债权转让协议》。

5、《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向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南京办事处转让债权公告》。(下称转让债权公告)

6、《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南京办事处催收公告》。(下称催收公告)

7、《公证书》13399号及其所含附件。

8、《公证书》13398号及其所含附件。

证据分析:

一、证据1《人民币短期借款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不容质疑。

该证据的效力体现如下:

1、确认了南京分行与被告南分厂的借款行为。

2、确认了借款的金额。

3、确认了被告江南公司保证人的性质地位。

4、确认了保证范围。

二、证据2《借款借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不容质疑。

该证据的效力体现如下:

1、进一步确认了价款金额。

2、表明南京分行已经履行借款义务的事实。

三、证据3《保证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不容质疑。

该证据的效力体现如下:

1、进一步明确了江南公司作为连带责任保证人的性质地位。

2、明确了江南公司所保证(担保)南分厂债务的本息金额。

3、明确了江南公司的保证期间为自南分厂不履行债务之日起两年。

4、明确了江南公司的其他权利义务内容。具体体现在该合同第七条和第八条的具体内容。第七条内容为:在本合同有效期间,甲、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本合同,任何一方需变更合同时,应经双方协商同意,达成书面协议。

第八条内容为:在本合同履行期间,被保证方与乙方协议变更借款合同的,应征得甲方同意;未经甲方同意,甲方只在本合同规定的保证范围和期限内承担责任。(注:甲方为江南公司,乙方为南京分行,被保证方为南分厂。)

四、证据4《债权转让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一般情况下不会有虚假成分,其形成的时间根据协议有关内容可以初步推定为2000年4月28日。

该证据的效力体现如下:

1、债权转让具有三方性,即:南京分行、华融公司、南分厂。

2、债权转让日期以及本息截止日期为2000年4月28日。

3、债权转让本金为1350万元,利息为2359097.29元

4、债权转让协议中有担保条款但无保证人的任何签字盖章行为。

5、债权转让协议没有保证人(担保人)对转让行为的任何确认。

6、债权转让协议没有保证人(担保人)对转让本息金额的任何确认。

上述证据不能证明:

1、不能证明江南公司对该债权转让协议行为以及内容作出任何确认。

2、不能证明债权人对保证人江南公司主张权利。

五、证据5《转让债权公告》的真实性、合法性一般没有问题。

该证据的效力体现如下:

1、确认公告行为系在省级有影响的报纸上发布的债权转让公告以及有一定的催告内容。旨在证明该行为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资产管理司法解释)(法释[2001]12号)第十条的规定,即该公告可以作为诉讼时效中断证据。

2、该公告(通知)行为基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条第一款的规定。

3、该公告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即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即: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债权同时转让,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对受让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是,保证人与债权人事先约定仅对特定的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或者禁止转让债权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4、旨在证明该证据行为具有连环性(连续性)。

该证据缺陷,即公告行为在司法解释之前发生,司法解释不具有溯及力。

六、证据6《催收公告》的真实性、合法性一般也不存在多大问题。

该证据的效力体现如下:

1、证明华融资产(办事处)具有诉讼主体资格。

2、该《催收公告》符合资产管理司法解释第十条的规定,即诉讼时效中断。

3、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即转让通知的的效力及于债务人南分厂。

4、旨在证明该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二以及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二十条的规定。

5、旨在证明该证据行为具有连环性(连续性)。

该证据缺陷;

1、不能直接证明原告第一联合具有当然诉讼主体资格。

七、《公证书》13399号及其所含附件的真实性一般不容质疑;合法性一般也不存在问题。

该证据效力体现在:

1、旨在证明或说明原告第一联合已经合法取得华融资产对南分厂的债权。

2、旨在原告或说明原告第一联合的合法债权人身份。

3、旨在证明原告第一联合已经对被告南分厂履行了通知行为并已经对该行为进行了证据保全。

4、旨在证明原告第一联合具备资产管理司法解释的诉讼主体资格。

5、旨在证明原告第一联合享有原华融资产所具有的相应债权。

6旨在证明或说明人民法院应当对原告第一联合如同华融资产一样的司法保护。

7、旨在证明或说明诉讼时效中断。

八、证据8《公证书》13399号及其附件真实性一般不存在问题,合法性亦然。

该证据效力体现基本如同《公证书》13399号及其附件。

本案可能存在的争议焦点:

一、原告第一联合的与诉讼主体相关系列问题。具体体现在原告第一联合是否为被告江南公司的债权人。

二、原告第一联合所主张的债权(保证债权)是否存在诉讼时效问题。

三、资产管理司法解释能否适用于本案。

四、《担保法》的理解与适用问题。

五、担保法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问题。

六、江南公司是否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律师意见:

我们认为,江南公司不应承担保证责任。理由如下:

1999年的《人民币短期借款合同》以及《保证合同》明确了江南公司为南分厂借款的连带责任保证人的法律性质与地位。该保证人的保证期限为南分厂不履行债务之日起两年。也就是说,在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后两年以内的该段时间就是保证期间。根据《担保法》及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规定,保证期间从性质上属于一种除斥期间,在上述情况下,本案在现阶段的除斥期间即为2000年3月17日至2002年3月16日。

关于南京分行、华融资产于2000年11月29日在《江苏法制报》刊登《转让债权公告》行为的性质可以有两种理解。一、该行为具有要求主债务人和保证人承担责任的内容,则该行为就应理解为权利主张。根据这一点理解,就会引起两个法律后果的发生,一是原保证责任期间消灭;二是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开始起算,起算点为2000年11月30日,截止日为2002年11月29日。在此两年的诉讼时效内,华融资产就应当在该期间内以提起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而不是在此保证期间发什么催收公告。这么说的理由很简单,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中断”的规定即可得出结论。需要说明的是,华融资产的《催收公告》虽然可以引起主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但并不必然引起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尽管本案主债权的诉讼时效也发生了多次中断的情形,即2000年4月28日,南分厂、南京分行、华融资产签订的《债权转让协议》的行为应当视为诉讼时效司法解释规定的诉讼时效的中断;华融资产于2002年3月25日的《催收公告》依据资产管理司法解释第十条的规定属于主张权利,此时可以认定主债务诉讼时效再次中断;再有2003年6月30日的公证保全以及通知送达转让通知书的行为均可以视为主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但上述情形依据均不能必然导致保证责任诉讼时效的中断。

换言之,对于2000年11月29日的《转让债权公告》也会存在第二种理解,即该《转让债权公告》不被理解或解释为债权人对其权利的主张。该种理解存在理由在于资产管理司法解释是于2001年4月23日开始施行的,《转让债权公告》系在此之前发生,故该《转让债权公告》并不具有为资产管理司法解释所规定的可以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的法律后果。理由非常明确,主要是因为资产管理司法解释对该行为不具有溯及力。既然不具有溯及力,那么《转让债权公告》的发布就没有任何法律意义,也就不具有主张权利的性质。如此,本案的保证期间仍应确定为2000年3月17日至2002年3月16日,并且没有任何引起该保证期间归于消灭的法律事实。华融资产是在2002年3月25日发布的《催收公告》显属是在保证期间以外的行为,如此一来,华融资产就置于在保证期间没有行使债权权利的行为之地。根据《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江南公司此时已经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案原告第一联合不适用资产管理司法解释。因为原告第一联合不是该司法解释规定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理由也很简单,根据国务院《金融资产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指经国务院决定设立的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国有独资非金融机构。而本案原告是中外合作公司,第一联合肯定不属于真正法律意义上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上述初步分析意见,仅供参考,不作为决定意见。

*******律师事务所 王迎庆 律师

2009年3月6日

B. 肖国兴的主要著作与获奖情况

1.《我国煤炭法立法基础理论研究报告》(主持并完成原能源部国家立法研究项目),获1990-1992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4)
2.《中国石油法立法研究报告》(主持并完成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国家立法研究项目),获1995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一等奖。(1996)
3.《能源法》(与肖乾刚合著,执笔人),获1996年度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一等奖(1997)、1996-1997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
4.《自然资源法》(与肖乾刚合著,执笔人),获1999-2000年度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一等奖(2000)、1999-200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0)
5.《河南省矿业法律制度研究报告》(主持并完成河南省95规划项目),经河南省规划办鉴定结项。(1999)

C. 如何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研究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普及法律常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与过去相比,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众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识,对如何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有关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有了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觉悟,人们的法制观念初步形成。但是,这些成绩与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识仍然处在较低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仍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
一、我国现阶段公民意识欠缺的原因
公民意识在建构法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还不是很强,还存在一些影响公民意识形成的消极因素,究其根源主要有:
(一)臣民意识的影响。从历史上看,古代中国的基本政体形态是君主专制,维护皇帝的权力、地位和尊严,树立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乃是中国古代社会一切法律制度的出发点。而且法律的至高无上性也被皇权的绝对神圣所代替,皇帝一言可以立法,一言也可以废法,使古代中国形成了系统严密的官僚体制,这种封建专制制度培育出的是适应封建政治文化发展的臣民意识。近代以来,中国曾经有过几次思想启蒙运动,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都是昙花一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人权观念、自由与平等、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念统统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东西而抛弃,而许多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封建主义的东西,其中就包括臣民意识却一直存在了下来。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较大的解放,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家长制、特权思想、臣民意识在一部分人的大脑中仍然根深蒂固。
(二)权利意识的淡薄。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但在古代中国,民众的权利意识极其淡薄。这主要是由于:1.客观上由于自然经济、宗法家族和集权专制三位一体的社会存在形式,导致商品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与之相联系的权利、自由、平等等观念无法正常发育与成长。这是传统社会民众缺乏权利意识的客观原因。2.主观上由于儒家思想一向推崇重义轻利。受其影响,时至今日部分公民依然羞于言利,当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居然会因打官司有贪利嫌而不愿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这就不是现代公民应有的意识和行为。
(三)公民教育的滞后。市场经济的发展证明,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实践要求有现代法治观念和伦理精神的支撑,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理念和运作体系。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那一套教育模式,而没有及时转变思路。转变到提高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平上来。这也是导致公民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
(四)社会转型期制度的不完善。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进程中,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主要表现为:1.存在着制度空场和制度冲突。所谓制度空场,就是制度的供给滞后、不到位,人们有了新的活动却无相应的活动规则。所谓制度冲突,就是不同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比如在法律、法规方面,有些人钻法律的空子,干着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勾当。2.现存制度的效率不高或无效。制度的效率是指制度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的大小。如果制度对人们行为没有约束力,则是无效。如制度对公款吃喝、公款消费等行为的规定,基本上是无效的。如果制度对人们行为有一定约束力,但没有达到制定制度时的预期效果,则是效率不高。如制度对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行为的规定。现阶段,社会制度失效或效率不高的现象大量存在,甚至出现了诸如打假者被打、索赔者索不到赔、纳税人竞争不过高逃税等现象。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国家社会的正常运转,对公民意识的形成起着抑制作用。
二、提高法律意识的途径及方法
培养和提高我国公民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责任,也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认为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必须创造适宜于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所谓外部环境,主要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方面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因为现代法律意识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政治环境方面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民主体、政治活动程序和政治观念的科学化。因为法制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法律意识是在民主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化环境方面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组成部分的法律意识必然要受到精神文明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公民法律意识的完善和提高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完善和发展。所谓内部环境,主要是指法制自身状况。包括两方面,
一是建立和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针;二是努力形成知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二)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法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识的体现。其创制和实施都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参与。但是,广大人民群众法律知识的掌握、法制观念的增强、正确法律观点的确立,都需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来完成。从1985年开始,经过几次普及法律常识的活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这对进一步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坚定不移地实行依法治国、严格执法。认识来源于实践。社会上日常的法制实践活动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具有巨大的、现实的影响作用。如果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能严格地依法行政,依法办案,就能真正显示出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和力量。显示出法制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并得到他们的信任。经过长期的重复实践,就会形成固定的习惯和观念,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四)重视法学教育,开展法学研究。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发达与否,与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是否繁荣有直接的关系。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法律人才又是宣传、传播、深化法律意识的使者,法学研究是培养健全的法律意识的重要条件。社会在不断发展,法律也需要发展,人们在运用法律来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在法律实践中,一些新经验、新思想也需要及时总结、推广,这些都离不开法学研究。而研究的成果,又通过法学教育使一部分人先行接受,然后又通过这些受教育者用各种方式向社会传播、推广并付诸实践,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法律意识的不断更新和提高。
(五)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是一种涉及面最广、运用最多、影响最大的途径。所谓大众传播就是通过某种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等)向众多对象传递思想和观点的过程。大众传播具有信息来源的普遍性、强烈的时效性和敏感性、广泛的普及性以及公众教育机能等特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传播工具的普及率已大大提高。只要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就能产生迅速广泛的影响,同时极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和氛围,使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六)强化或树立具体的法律观念。1.权利观念。树立公民的权利观念,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义务本质”反思的结果,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的需要。强化权利观念,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原则得以真正体现,在广泛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充分地适用权利,发挥其创造性,同时尊重维护他人的权利。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应当包括对权利概念、性质、来源的正确认识;行使权利的自主意识和自觉性;权利行使时的求实态度与自律观念;建立和完善权利行使机制的使命感和创造精神等。这种权利观首先是公民的,与以往只重视国家权力(利)是不同的,它是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在法律上的具体表现。2.契约观念。商品经济的交换活动是通过契约的形式连接起来的。而契约具有平等、自主、自愿、互利、互相制约等特点。树立契约观念能够减少交换过程中的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其法律含义在于通过明确契约双方的权利义务,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担任的法律角色,从而有效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契约观念的普遍化,是指这种观念延伸到更广泛的政治社会领域,使整个社会活动既充满活力,又有必要的约束,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有序状态。3.正确的诉讼观念。程序法是对实体法的保护手段。诉讼是适用法律的必要方式,是解决矛盾和纠纷的正当途径。由于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人们群众对诉讼抱有一种深深的偏见。不管有理与否,都认为是很不光彩的事情。并往往把诉讼与受惩罚联系在一起。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们不是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而是寻求法律以外的方式,这样就不能运用法律对其权利和利益进行有力保护。社会秩序是一种法律秩序,社会矛盾和纠纷如果只通过非正当途径解决,往往造成对正常法律秩序的破坏。因此,树立正确的诉讼观念,既是维护个人权益的需要,也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需要。
三、结语
人们的法律意识状态是受其物质生活条件和其他社会意识制约和影响的。社会生活的变化必然引起法律意识的变化。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人们的法律意识尤其显得复杂。因此,从实践需要出发,深入到社会生活中,调查、了解、把握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和个体法律意识的状况,分析、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各种有益的看法、主张,对于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推进现阶段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D. 关于 法律专题研究报告

这是由一次听政法人文讲座做的笔记整理来的,仅做参考,你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关于传统知识资源国际法保护的研究
自1998年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已经为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及遗传资源的保护召集了一系列国际会议与研讨。200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大会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政府间委员会,即“知识产权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及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政府间委员会”。 保护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及遗传资源,就是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要为那些作为创新基础的资源及其拥有者提供适当的保护。
“传统知识” 包括土著知识、土著群落、人种与种族、传统医药、传统知识、革新与习惯、传统与地方知识、技术、诀窍与惯例等,基本上可以分为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及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三类。这三种共同遗产中核心的要素都已处于公有领域,属于人人都可自由使用的对象,成为新的创造性成果赖以产生的基础,从而给使用这些要素者带来“知识产权”问题。
传统知识是现代技术与知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保护传统知识就是要为那些作为创新基础的传统资源及其拥有者提供适当的保护。通过完善知识产权的授权体系,防止那些本应属于全体社会公众的知识与资源被少数人通过知识产权而垄断。这样既可以维持人类传统资源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又能使作为传统资源保有者的弱者和其他利用传统资源者之间的利益安排和分配。在这方面的国际法律文件主要有:保护生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具体规定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并公正和公平分享通过其利用所产生的惠益的波恩准则》等国际法律文件。
由于传统知识的地域性和客体的不确定性,应对传统知识进行登记和注册。由于其具有地域性,和一定社区、民族和群体的生存方式、文化习惯、传统风俗等具有历史的紧密联系,这是其他的地区和群体所不具有的,因此可以对其进行确认和登记。传统知识还具有不确定性,所保护的资源散布于各个地区,并且不具有一定的物质载体和流传形式,有效的登记、保存、注册有利于对这些传统资源的确定化和规范化;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权利主体上的确定性。对传统资源的登记和确认是其进行法律上的保护、进而实现其资源拥有者权益的前提,是实现法律定份止争、防止和减少权利冲突、发挥资源保护激励机制的功能。
由于传统知识资源不具有时间性,因而对其所确定的法律权利也是无期限限制的,法律应致力于保护该权利的永续性和价值性,而不能规定一定的保护期。但是对这些权利的实施及监督状况、资源的适当保护和利用的法律措施,应当按期限、事项等经常的进行。
由于传统知识资源具有垄断性和地域性,这就决定了基于传统知识资源的权利的专有性。因而在权利的保护和防止侵犯时,在归责原则上应采取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在权利主体主张其对传统知识所具有的权利在不知情或保护不利的情况下被侵害时,应当由被控告的一方负责举证,证明其对所使用的知识资源具有合法、有效的权利,其权利来源和权利本身是没有法律瑕疵的。否则就构成了对传统知识资源权利的侵犯,应当承担法律上的侵权责任。
传统知识的权利主体和客体具有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其在维持、保护、利用和发展方面,具有任意性,这和法律保护权利的确定性是不符的。这就要求权利的主体、实施者、授权利用者等承担相应的传统知识资源的保护义务。同时对传统资源的利用而获得的收益,应当首先运用到传统知识资源的保护、维持和发展方面,传统知识资源的权利收益也属于特定的群体、组织、民族和社区等,而非由某个人或组织机构所有。因而应对某项传统知识资源的利用所得的收益建立相应的基金,以促使对传统知识保护功能的实现,尤其是对传统知识资源为群体外的其他人所获取、进行惠益分享的制度安排、实现传统知识资源的产业化和技术化应用等方面,是良好的制度保障。
纵然传统知识资源是属于某特定的群体、社区、民族和地区的,也是有相应的制度进行保障的。但是对传统知识的保护、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措施是需要由相关部门来监督的。而在对外方面,传统知识资源的利用和与国外相关机构、法人组织的建立和具体实施惠益分享制度时,所确定的制度安排、具体的分享机制、教育培训、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方面,也是需要相关部门的批准、认可的。因此,还必须确立的相关的政府机构,来履行相应的保户传统知识资源的职能。
目前国际条约及协定所侧重的都是关于传统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即使关于传统资源的保护和维持方面的规定,也都非常的原则和宽泛,缺乏具体的执行措施和保护方法,因而这些具体管理和执行方面的计划、方法和步骤不仅成了相关国际组织及各国继续进行开展工作的事项,也成了作为传统资源国的发展中国家和利用传统资源进行产业化应用的技术发达国家之间争论话题。
我国拥有相对丰富的传统资源。强调传统资源的保护,不仅可以延缓甚至阻止各种传统资源的消逝,而且可以使那些弱势人群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获得合理的利益。为此,我国应当建立自己的传统知识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机制,并积极地通过传统资源的惠益分享制度与更多的用于传统知识资源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先进技术的发达国家建立相应的传统知识的保护和利用协议。我国应当积极应对当今一些发达国家无视资源国主权的情势,在传统知识资源的对内对外保护方面,都应当加强立法和技术措施,主动行使自己的资源主权和对传统知识资源的管理和支配权。

E.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作品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立法研究报告第一,关于法律的名称第二,关于欧盟与美国两种立法模式问题第三,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意义与必要性第四,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现状第五,关于权利的性质与立法的依据第六,关于法律的适用范围第七,关于法律的适用例外及其规定方式第八,关于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本原则第九,关于本法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关系第十,关于对政府机关与其他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不同规制方式及其效果第十一,关于协调个人信息保护与促进信息自由流动的关系第十二,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法在特定行业的法律适用问题第十三,关于敏感个人信息问题

F. 李欲晓的主要成就

社会职务包括科技部国际合作同行专家、文化部网络游戏审查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教育网络联盟顾问、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网络治理负责人、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丛书总负责人、北京市通信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数字娱乐产业基地顾问、海淀区科技委评审专家等。
李欲晓教授长期从事互联网行业工作,于2000-2001年参与组建成立了中国互联网协会,并长期担任协会秘书处的领导工作,起草公布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2002-2005年负责组织编撰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04年主持起草了《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共电子邮件服务规范》,成为国内互联网应用领域的第一个行业规范;主持撰写的“反垃圾邮件立法研究报告”推动了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2005-2006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做网络法、知识产权与网络治理方面的研究,回国后负责网站备案管理系统的建设。
2008年到北京邮电大学工作,担任人文学院院长,2009年成立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四十余项,涉及网路治理、网路法律、网络空间战略研究以及网络舆情、社交网络、新媒体、网络融合、网络应用与创新等多个领域;主持网络治理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的建设。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建设了一支覆盖法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的多学科、多领域的复合型研究队伍,在网络法律与公共政策及新媒体的研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李欲晓教授长期从事于互联网治理和网络法律的研究,对互联网的发展和服务社会有着深刻而敏锐的感触,他的科研成果为国家有关部门的互联网治理和法律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打造开放式的学术研究平台同时,他也着力于构建中外网络安全与法律方面的民间沟通平台,并先后在2009-2011年召开三次互联网治理与法律论坛,邀请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热点问题,其中2011年10月18日,由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政策所、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协办,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理事会支持的“第一届网络空间国际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互联网治理与法律论坛”召开,到会嘉宾120多人,其中来自国外的专家学者就将近50人。他还开展了和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多次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华交流奖学,对提升我国互联网法律研究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李欲晓教授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积极支持大学英语的改革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扩展。在他的推动下,人文学院语言实验室申报成为国家级语言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邮电大学与斐济南太平洋大学共同建设的斐济南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也成功创办;他还牵头组建了北京邮电大学孔子学院学术委员会,支持南太平洋大学成功将汉语设为学分课程。担任国际学院院长以来,他重视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先后与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和兄弟院校就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并结合国际学院的特点组织召开了教学质量研讨会,设立了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教改项目,为保持和提升北邮的国际合作办学水平和未来发展空间发动全院力量进行全方位的筹划和准备。
李欲晓院长曾多次代表中国互联网行业参与国际互联网会议,阐述中国的互联网政策和治理理念,受到中外互联网学术界所关注。他是中美互联网论坛、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新型国家互联网圆桌会议和中韩互联网圆桌会议以及中德法制国家对话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国内主要媒体均对其进行过专访。2012年12月19-20日,李欲晓教授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栏目组采访,对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及立法进行了重点分析,并撰写文章,阐述中国网络立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6年3月25日,李欲晓教授当选为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秘书长。

G. 高富平的近期著作

物权法 高富平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04月
英美不动产法:兼与大陆法比较 高富平,吴一鸣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02月
物权法专论 高富平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
公民自助法律指南 高富平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08月
民法学 高富平 主编 法律出版社 2005年07月
电子合同与电子签名法研究报告——电子商务法论丛 高富平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04月
在线交易法律规制研究报告——电子商务法论丛 高富平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04月
中国物权法:制度设计和创新 高富平 著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03月
电子商务法:第2版——21世纪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高富平,张楚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
房地产法新论——现代法学教材 高富平,黄武双 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年07月
网络对社会的挑战与立法政策选择:电子商务立法研究报告——网络?商务?法律 高富平 主编 法律出版社 2004年03月
电子商务法律指南 高富平 著 法律出版社 2003年 03月
房地产法学 高富平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电子商务法 高富平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物业权属与物业管理 高富平,黄武双 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年09月
土地使用权和用益物权:我国不动产物权体系研究——法学研究文集 高富平 著 法律出版社 2001年12月
物权法原论:中国物权立法基本问题研究(上、中、下卷) 高富平 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年09月

H.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是社专科院法学所“个属人信息保护研究丛书”(三卷本)项目中的第三本。2003年初,国务院信息办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个人数据保护法研究课题组承担《个人数据保护法》比较研究课题及草拟一份专家建议稿,由周汉华研究员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经过课题组成员近2年的工作,分别形成了中期与最终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也就是整个项目的精华。

热点内容
简述我国商法的渊源 发布:2024-11-02 06:32:02 浏览:948
按劳动法休息日加班12小时怎么算 发布:2024-11-02 06:21:00 浏览:375
初级法院徇私 发布:2024-11-02 06:11:20 浏览:83
城建科规章制度 发布:2024-11-02 05:50:29 浏览:601
寻法律顾问上海 发布:2024-11-02 05:46:10 浏览:696
劳动法旷工的解释 发布:2024-11-02 05:41:56 浏览:534
湛存道德经 发布:2024-11-02 04:54:19 浏览:661
社会学中观察法的特点有 发布:2024-11-02 04:54:18 浏览:626
房屋上空边界法律知识 发布:2024-11-02 04:44:34 浏览:944
司法鉴定执业证 发布:2024-11-02 03:41:30 浏览: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