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填海造地的立法

填海造地的立法

发布时间: 2022-05-18 05:09:54

① [转载]填海造地土地使用权如何认定如何供应

这个问题涉及到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的衔接问题。海域使用权是使用特定海域的权利,因此,填海造地前应首先按规定取得相应海域的海域使用权,交纳海域使用费,但海域使用权只是用海的权利,填海造地海域变成陆地后,海域使用权自动灭失,所形成土地不再属于海域,方向不可逆,如何配置、如何使用等应按照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办理。 《海域使用法》第32条规定:填海项目竣工后形成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海域使用权人凭海域使用权证书提出土地登记申请,换发土地使用权证书。针对该条款,我们认为应当与相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结合起来理解。对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海域规划,应当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海域开展围海造地,属于政府供地前的国有土地来源问题(相当于政府供地前征用农民集体土地或收回其他土地使用权人使用的土地并进行前期开发),应当由政府组织实施,即政府取得海域使用权后组织实施填海造地,具体填海施工工程可由政府招标确定给具体单位和个人承担。围海造地形成土地后,应按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供应和使用。围海造陆形成的土地用途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应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土地用途为经营性用地的,应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土地。整个填海造地供应分三个阶段: 第一、围海造陆工程实施前的海域的使用和管理,适用《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域使用权人可依法有偿取得海域使用权。 第二,围海造陆工程实施阶段。对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海域开展围海造陆工程,属于政府组织实施的市政工程。政府作为围海造陆工程的实施主体,可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将施工任务确定给具体单位和个人承担。围海造陆工程所需资金,由政府支出。 第三,围海造陆形成土地,海域使用权自动灭失,所形成的土地供应和使用受《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土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整。具体来说,围海造陆形成的土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政府可以划拨方式供地,不符合的,应实行有偿使用,属于11号令规定的经营性用地范围的,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地。 总之,围海造陆工程实施前的海域使用、围海造陆的工程实施与围海造陆工程所形成的土地的使用管理,分属三个不同阶段,适用不同的法规政策,不可混淆。 此外,对于个别经政府批准,由单位或个人取得海域使用权后直接实施填海造地所形成的土地,可以视同该单位、个人具有填海所形成的土地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权益(填海造地费用类似征地拆迁费用,类似该单位和个人支付了征地拆迁费用后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权益)。土地用途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以协议方式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按市场价补缴出让金或租金,取得出让或承租土地使用权。

② 填海形成的土地如何纳入管理

我市一港口企业,经省海洋局批准围海造地。目前已围填4万平方米作为仓储使用。我局准备将填海形成的土地纳入管理。但该企业称:法律规定,在填海工程结束后3个月内,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次性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规定,填海造地项目海域使用权最高期限为50年,如果该企业没有具体的抛填结束期限,或者该企业填抛长达数年,很有可能造成海域管理与土地管理脱节,港口设施建设占用土地将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内游离于国家行政机构监督管理之外的情况。
由于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类似问题规定的不是很明确,我们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迫切需要一种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内的解决方法,以确保对填海形成的土地依法进行严格管理。
江苏省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连云分局 徐胜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关于颁发〈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的规定,企业填海造地审批权限是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规定,填海造地项目海域使用权最高期限为50年,海域使用权期限届满还可以经批准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填海项目竣工后形成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海域使用权人应当在填海项目竣工之日起3个月内,凭海域使用权证书,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确认土地使用权。该规定表明,填海项目竣工是指土地可以用于建设,此时,海域土地相应转变为陆域土地,管理部门由海洋管理部门相应转变为土地管理部门,为了保持衔接,两部门交叉管理期间不超过三个月。在本案中,土地管理部门介入管理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填海形成的土地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全部填平后再使用土地并办理土地使用手续;二是边填海边使用土地,不办理土地使用手续,最后一次性办理土地使用手续;三是边填海边使用土地,逐次办理土地使用手续。
对第一种处理方式,全部填平后再使用土地并办理土地使用手续。从实践上说,港口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尽快收回投资,一般都是边填海边使用土地进行建设。如果等到几十年以后全部填平后再进行规划建设,那是企业自己的事,土地管理部门不介入管理,但由于海域使用权有效期长达50多年,甚至更长,这样做将造成投资长期无法收回,企业难以承受,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在实践上也是无法操作的。
对第二种处理方式,如果边填海边使用土地进行建设,直到海域使用权有效期期满或全部填平后才一次性全部纳入土地管理范围,办理土地使用手续,这样势必造成海域管理与土地管理脱节,港口设施建设占用土地将在长达几十年期间内游离于国家行政机构监督管理之外,建筑物由于无土地使用证而成为违法建筑的情况。
只有第三种处理方式,边填边用,逐次使用逐次办理土地使用手续,这样既合法又合理。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填海项目竣工之日应当早于海域使用权期满之日,并非必须等到海域使用权有效期期满,在海域使用权有效期内任何时候都可以竣工。在海域使用权有效期内,填平的土地没有投入使用表明没有竣工,土地管理部门不介入管理。只要填平的土地投入预计使用用途就表明已经竣工,使用就标志着竣工,使用的部分就是竣工的部分,使用一块竣工一块,将海域使用权期限内已经填平并进行永久性建设的部分纳入土地管理范围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本意的。
填海工程主要是用于港口,而港口的主要作用是货物的吞吐,涉及到仓库租赁等业务,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对港口永久性设施建设占用的土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客观上也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可以像其他港口一样合法地使用土地出租仓库修建港口设施。
对永久性设施建设的界定可以从功能和用途两方面鉴别,一般说来,凡与填海施工工作无关、符合港口规划蓝图并服务于港口吞吐业务的港口设施建设属于永久性设施建设;凡与填海施工工作有关并与港口服务功能无关的建设不属于永久性设施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对提前竣工或中止使用海域的已缴纳海域使用金没有退回的规定,因此,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填海竣工进行永久性设施建设使用的土地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进行管理时不应当退回这部分土地的海域使用金。
由于对填海形成的国有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没有特别规定,在确定填海国有土地出让金时,如果采用招拍挂的形式,可能确定给填海单位以外的其他企业,显然不符合情理,可按照对企业使用的国有划拨土地进行出让的有关规定确定国有土地出让金。
需要说明的是,填海工程施工所使用的填平土地,从法律上说,还属于海域使用管理的范围,不宜按临时用地对待,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宜介入管理。
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 陈战杰

③ 填海造地会不会造成海平面升高 ,对未来海边城市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吗

给你转发个吧,打字实在是太长了。这是日本填海的经验与教训

类似于中国一个省级机构的兵库县,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区和港口区之一,其海岸线的许多地区工厂林立,且海岸都被砌成了高大笔直的混凝土大坝。

兵库县阪神南县民局的杉本博说:“濑户内海地区的兵库县境内建设了许多工厂,但是很多土地都是填海形成的,也就是说这些地方以前都是大海。”

填海助推工业发展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步入高速发展期,各种工厂和工业的大量涌现,使国土面积狭小的它陷入了困境。但岛国日本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约3.3万公里。其曲折的海岸除了形成众多优良港湾有利于海运业和对外经济的联系外,更便于沿岸填海造地。

兵库县闭锁性海域环境保护机构的石川润一郎说:“日本早在11世纪就有了填海造地的历史记录,当时一个名叫平清盛的将军就在神户填海建了一个人工码头。到了江户17世纪,幕府将军又在东京湾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造地。”

石川表示,二战结束后,日本全国大规模填海造地的情况更是愈演愈烈,从1974年至2004年,仅兵库县内就新形成0.2万公顷陆地(1平方公里为100公顷),整个濑户内海地区新形成1.28万公顷陆地,就连人口密度不大的冲绳县也在不断地围海造地,从海上滩涂争得0.1万公顷的土地。而据有关专家估计,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日本一共从海洋索取了1200万公顷的土地,日本沿海城市约有1/3的土地都是通过填海获取的。

杉本博说:“之所以形成这样大规模的填海行动,主要是因为日本二战后经济和人口增长迅速,但是可使用土地却非常少,特别在大城市里,这样的情况更加突出,所以向大海要地就成为一种应急办法。”他认为,日本国土小平地少人口多,要发展经济,最好选择在一些集中的区域,而且日本没有城乡差别限制,使很多工厂和人都集聚到东京、大阪和神户这样的大城市,各种巨大压力情况使得填海造地行为最终成为一种无奈选择。

“如此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在世界上是少有的。”杉本博说,“但是这些新陆地为日本工业的腾飞,提供了位置优越的建设用地。”

从1945至1975年,日本政府在临海填海造地11.8万公顷(相当于两个新加坡的面积),统一进行工业布局,将炼油、石油化工、钢铁和造船等资源消耗型联合企业配置于东京湾以南的沿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上,使原料码头与产品码头成为工厂的一部分,减少了中转运输费用,并据此调整工业布局,向临海集中。

日本有关专家指出,港口与工业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布局不仅使能源耗量多的钢铁、水泥、制铝、发电和汽车业等成本下降,促进了这些部门以及造船、机械和建筑等工业部门的发展,而且使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冶炼、石油化学、合成纤维、塑料制品和化学肥料等工业飞速发展。

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后,占日本全国总面积31%的临海地带,汇集了全国52%的人口和全国58%的工业产值,显示出临海工业区在日本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造地带来生态灾难

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大肆填海造地发展工业经济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后遗症。日本环境厅曾经发表的调查数字显示,自1945年到1978年,日本全国各地的沿海滩涂减少了约3.9万公顷,后来每年仍然以约2000公顷的速度消失。

“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海洋污染,很多靠近陆地的水域里已经没有了生物活动。”石川说,“由于海岸边都是工厂和砌着混凝土围墙,人们已经很难接近岸边,看不到海岸的情况了。”

杉本博说:“在得到大量新土地,经济获得发展的同时,日本也不得不面对大量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现在我们必须使用种种办法来改变和修复环境,国家也为此设立了专门的‘再生补助项目’。”

整个日本的近海海域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严重工业污染,尽管后来政府立法要求各种工厂和城市限制排污,情况得到了一些缓解,但是要恢复以前的情况已经非常困难。

在东京、大阪等港口地区,由于海岸线都被垂直建筑取代,使可以平衡海洋生态的海洋生物无法栖息在海岸边,这样的情况在日本全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石川说:“经过调查后我们发现,日本许多地方已经都没有了自然的海岸线,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混凝土挡墙和大坝;由于工厂和城市长期排放污染物使硫酸还原菌等细菌大量滋生,海底更是完全变了模样,不但生物不能生存,更大量出现了‘赤潮’的情况。”

现在,日本的各种海洋环保研究机构已经不断在进行各种实验,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恢复生态环境的好方法,这些实验包括人造海滩、人造海岸,人造海洋植物生存带等等。杉本博表示,经过把多种技术组合起来进行实验,现在看起来很有效,各种小鱼小虾贝类和海洋微生物已经出现在人造海滩、海岸周围,显示着环境的改善。与此同时,他们也不断把研究成果作为环保建议向政府提出,供政府参考。

“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这项工作的难度,这是一项非常漫长的工作,而且所需要的资金和各种投入也是非常巨大的。”杉本博说,“所以日本政府还邀请世界各地的海洋、环保学者,提供资金和设备供他们进行研究和实验。”

过度的填海还导致日本一些港湾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天然湿地减少,海岸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由于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日益恶化。杉本博他们每天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努力让已经被严重破坏的濑户内海地区环境得到恢复,尤其要恢复其自然海岸线和森林环境。“目标是要努力让这里的环境成为日本人的骄傲与自豪。”他说。

关于恢复环境的工作思路,杉本博表示充分考虑了树木、水和人三者的和谐,建造生物多样性的环境。20世纪80年代,地处神户地区的日本钢铁公司搬走后,兵库县及下辖尼崎市政府很快出钱把工厂空地买了下来,通过建设使其在20年后成为一块综合性绿地。具体方式上,考虑了多种树木,选择不同树种,在靠海的地方种长得比较高的树用来防风等方法。

在这些工作中,政府积极引导当地居民和企业参与,鼓励大家在自己的家周围和厂区种植植物。杉本博说:“所有的费用都是由政府提供,并且在树木种植之后政府还提供1/3的管理经费给一些民间公益组织,让其进行专门的管理。”

杉本博表示:“我们的工作已经得到了中央政府的理解和支持,这样使我们获得了足够的经费,我们的计划是用100年来彻底改变和恢复濑户内海地区的环境,而且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

禁止无序填海

在亚洲,陆地资源贫乏的沿海国家和地区,都很重视利用滩涂或海湾填海造地,像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和中国香港、澳门等,都在向大海要土地,一则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二是增加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用地。

按照日本现有的法律规定,如果要进行填海造地工程,地方政府首先要组织各方人员进行广泛调查,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了解填海将对周围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随后把报告提交给环境省审批,如果环境省同意就可以进行。

“以前这样的报告是很容易批准的,因为环境省清楚增加土地对于日本各地的重要性。”石川说,“但是最近环境省不会轻易同意了,原因是日本的经济增长已经明显放缓,人口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对土地的需求已经不如以前急迫,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已经意识到填海造地对于日本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太大,而且很可能得不偿失。”

据日本国内媒体报道,近年来,为了保护海洋资源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平衡,日本许多环保组织和渔业人士纷纷采取各种形式,反对填海造地。日本政府有关方面已制定的在东京湾上的“三番濑”、伊势湾上的“藤前”等滩涂造地的计划,都遭到了包括当地政府在内的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后者强烈要求有关方面停止填海计划,已经使一些项目被迫缩小规模或停止。

杉本博说:“现在日本国内要再申请新的填海工作,基本上是被禁止的,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城市垃圾的填埋,当然填埋垃圾前都需要由专家们进行环境调查和评估,包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填埋方式。”

随着日本进入大生产、大消费的时代,由此大量产生生活垃圾,由于垃圾处理的成本很高,所以东京将垃圾和泥沙作为填海造地的主要材料。目前,东京湾的二期垃圾填海工程还在进行。

日本有关专家指出,现在回头看,以前日本在海洋利用的环保问题解决上的确缺乏先期的规划和管制。石川说:“此中的损失和收益情况,日本至今还没有做过专门的比较,所以很难从数据上说清楚。但是日本国内已经有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即研究政府在进行公共投入时,对纳税人可以带来多大好处,是否可行等,这些工作也越来越引起日本国民的关注。”

现在,“综合性海域管理”已经成为世界学者都很重视和关注的课题,其中学者们最担忧的情况是世界各国对海洋的无序开发。杉本博说:“日本和一些国际学者已经注意到中国在填海造地方面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好的情况,结合到日本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我们很希望引起中国老百姓的关注和中国政府的重视,因为无序开发将给海洋环境带来难以估量的恶果。”

④ 填海的地方填海新规

《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3月1日就要施行,昨天,宣传贯彻该地方法规的工作会议在杭州举行。
新条例施行之前,在浙江想取得一块海域的使用权,多数靠向政府提出申请,审批通过后,缴纳海域使用金后即可用海,要么滩涂养殖,要么圈出海域网箱养鱼,要么填海造出一块新陆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说,用审批的方法出让海域使用权,海域作为国有稀缺资源的市场价值没能得到充分体现,海域利用率低下,还导致“圈海”等问题出现。
新条例规定,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其他经营性用海以及同一海域有两个以上相同海域使用方式的意向用海者的,应当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
在海里圈地,若是和陆地上拍地比出让价格,低得的确让人心动。浙江填海造地的海域使用金标准为每亩(1亩约等于667平方米)在2万-9万元之间,试点招拍挂时,拍卖价一般高出底价不超过10%-20%,比起动辄每平方米破万的城市住宅用地楼面价,填海造地可谓白菜价。不过,拿到海域使用权后,把海水变成土地还要花大钱。

⑤ 如何处置填海造地的土地使用权

【问题】

2007年12月,某公司计划填海造地,遂向当地海洋部门申请用海,经批准后,缴纳海域使用金,获取了海域使用权。后该公司向当地国土资源管理局申请土地登记,由于经营性用地必须实行招拍挂,国土资源局拒绝为该公司办理登记。

问:1.取得海域使用权是否意味着直接取得了对填海造地所造之地的土地使用权?

2.既已缴纳海域使用金,是否仍需要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分析】

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在一些沿海城市和地区,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填海造地的现象越来越多。填海造地,涉及多方面的法律问题。

(1)关于海域使用权问题。《物权法》规定,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填海造地的一般项目应当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特殊情况下或者占用海域过大的由国务院审批。《海域使用管理法》第十八条规定,“下列项目用海,应当报国务院审批:(一)填海五十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二)围海一百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填海项目竣工后形成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海域使用权人应当自填海项目竣工之日起三个月内,凭海域使用证书,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的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换发国有土地使用证书,确认土地使用权。”因此,海域使用权人并不因填海造地而自然取得土地使用权,仍需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确认登记程序,获得土地使用权。

《物权法》明确要求,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物权法》实际上是对《海域使用管理法》的修改,即使已经取得海域使用权,但根据《物权法》经营性土地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规定,海域使用权人并不当然获得填海造地的土地使用权。

(2)关于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问题。如果海域使用权人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取得了土地使用权,虽然海域使用权人在申请用海时,已经缴纳了海域使用金,在填海造地取得土地使用权时,仍要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因为海域使用金是一种对海洋资源利用的补偿金,填海造地完成后,改变了海域资源的自然属性,将海域变成了土地,成为国家土地资源的一部分,所以,应该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来进行管理。使用国有土地,应当缴纳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是《土地管理法》的要求,既然原来的国有海域资源已经变成了国有土地资源,土地使用权人当然应当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但因为填海造地的土地使用权人与单纯从国家获得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人多了一项填海的费用,笔者认为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缴纳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予以考虑土地使用权人已经缴纳了海域使用金的情况;如果海域使用权人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未获得填海所造土地的土地使用权,政府应当对海域使用权人给予适当的补偿。

⑥ 填海造地形成的土地使用权应当如何确定使用者、使用方式和价款

这个问题涉及到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的衔接问题。海域使用权是使用特定海域的权利,因此,填海造地前应首先按规定取得相应海域的海域使用权,交纳海域使用费,但海域使用权只是用海的权利,填海造地海域变成陆地后,海域使用权自动灭失,所形成土地不再属于海域,方向不可逆,如何配置、如何使用等应按照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办理。 《海域使用法》第32条规定:填海项目竣工后形成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海域使用权人凭海域使用权证书提出土地登记申请,换发土地使用权证书。针对该条款,我们认为应当与相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结合起来理解。对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海域规划,应当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海域开展围海造地,属于政府供地前的国有土地来源问题(相当于政府供地前征用农民集体土地或收回其他土地使用权人使用的土地并进行前期开发),应当由政府组织实施,具体填海施工工程可由政府招标确定给具体单位和个人承担。围海造地形成土地后,应按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供应和使用。围海造陆形成的土地用途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应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土地用途为经营性用地的,应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土地。整个填海造地供应分三个阶段: 第一、围海造陆工程实施前的海域的使用和管理,适用《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域使用权人可依法有偿取得海域使用权。 第二,围海造陆工程实施阶段。对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海域开展围海造陆工程,属于政府组织实施的市政工程。政府作为围海造陆工程的实施主体,可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将施工任务确定给具体单位和个人承担。围海造陆工程所需资金,由政府支出。 第三,围海造陆形成土地,海域使用权自动灭失,所形成的土地供应和使用受《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土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整。具体来说,围海造陆形成的土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政府可以划拨方式供地,不符合的,应实行有偿使用,属于11号令规定的经营性用地范围的,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地。 总之,围海造陆工程实施前的海域使用、围海造陆的工程实施与围海造陆工程所形成的土地的使用管理,分属三个不同阶段,适用不同的法规政策,不可混淆。

⑦ 填海造陆的原理。如何填海造陆。

填海造陆原理:吹沙填礁造岛。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岛速度快,规模大,效率高。 填海造地是把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通过人工技术手段转变为陆地的行为。对于山多地少的沿海城市,填海造地是一个为城市有限空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方法。

填海造陆工程进程主要有围垦前的滩涂人工促淤工程、拦潮堤坝、挡潮排涝水闸工程和垦区内的引水蓄淡排灌配套工程。人工促淤一般分为生物促淤和工程促淤两类:生物促淤是种植大米草、红树林等植物,促进泥沙沉积。工程促淤是采用人工水草、网坝等轻型促淤工程,以及抛石、筑丁坝等重型促淤工程。

(7)填海造地的立法扩展阅读:

填海造陆工程在我国很多地区已广泛实施,但由于人类对海洋认识的局限性,且填海造地规模大、范围广、涉及的专业多、情况复杂,使得填海造陆工程的风险管理仍旧面临较多问题。

填海造地项目季节性明显,水文条件复杂,建设过程受波浪、潮水、风浪、泥沙、降雨影响很大,在一些填海造陆工程中,工期内降雨天数超过70天,这种情况导致设计和施工单位都难以完全预测施工过程中环境变化带来的问题,由此引发的施工单位盲目抢工期现象,直接导致围堤失稳的发生。

⑧ 怎么看美人鱼

美人鱼》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星辉海外有限公司等出品的爱情喜剧专片,属由周星驰执导兼编剧,邓超、罗志祥、张雨绮、林允领衔主演[1]。

该片讲述了富豪刘轩与为了拯救同族前往刺杀他的美人鱼珊珊坠入爱河,谱写了一段人鱼爱情童话的故事。该片于2016年2月8日在中国内地、香港同步上映
富豪刘轩(邓超饰)的地产计划涉及填海工程,威胁靠海为生的居民。因为人类对大海及生态的破坏,美人鱼只能被赶到了一艘破船里艰难生存,背负家族秘密的珊珊(林允饰)被派遣前往阻止填海计划。刘轩是一个靠自己努力才取得成就的人,虽然表面有钱但实则空虚寂寞的他和美人鱼珊珊在交手过程中互生情愫。刘轩最终因为爱上珊珊而停止填海工作,但珊珊却因意外受伤而消失于大海

⑨ 填海造地先办什么手续

填海造地是属于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人工活动,主要适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部分省份还有相应专门的填海造地管理规定。

一般来说,对海域进行围填造地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 需要使用海域进行围填造地的单位和个人,先向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围填海造地使用海域的申请。
(二) 市、区(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围填海造地项目使用海域进行审查后,报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围填海造地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编报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由有审批围填海造地项目权限的人民政府的同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报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 围填海项目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海域使用权人应到填海成陆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
办理土地登记,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海域使用权证书备注栏注明“已换发国有土地使用证”字样,并将海域使用权证书移交原发证机关。


海域使用审批权限(单位:公顷)
审批部门 填海 围海 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
国务院 50以上 100以上 700以上
省政府 50以下 100以下 100-700
市政府 / / 50-100
区、县政府 / / 50以下

希望能帮到您!

⑩ 填海造地需要经过哪些审批

一般来说,对海域进行围填造地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 需要使用海域进行围填造地的单位和个人,先向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围填海造地使用海域的申请。
(二) 市、区(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围填海造地项目使用海域进行审查后,报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围填海造地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编报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由有审批围填海造地项目权限的人民政府的同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报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 围填海项目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海域使用权人应到填海成陆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
办理土地登记,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海域使用权证书备注栏注明“已换发国有土地使用证”字样,并将海域使用权证书移交原发证机关。


海域使用审批权限(单位:公顷)
审批部门 填海 围海 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
国务院 50以上 100以上 700以上
省政府 50以下 100以下 100-700
市政府 / / 50-100
区、县政府 / / 50以下

热点内容
交通法规简介中学生 发布:2024-12-26 02:06:29 浏览:828
部队婚姻法上户口 发布:2024-12-26 01:35:56 浏览:882
民法上的民事权利有 发布:2024-12-26 01:21:35 浏览:52
挂靠不给注册章有法律责任么 发布:2024-12-26 01:10:09 浏览:573
司法姜明 发布:2024-12-26 01:09:24 浏览:81
劳动法是否规定要加押金 发布:2024-12-26 00:46:50 浏览:780
法治精神与创新 发布:2024-12-26 00:11:43 浏览:973
财务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4-12-26 00:07:12 浏览:60
管理者道德的重要性 发布:2024-12-25 23:45:51 浏览:267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复试分数线 发布:2024-12-25 23:41:05 浏览: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