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李一道德经

李一道德经

发布时间: 2022-05-18 09:38:42

A. 如何给小孩取名字才好姓李

取有意义的名字啊

B. 谁了解一些比较鲜闻的有关李小龙的资料~~~~~

是我自己写的 仅供参考。本人系小学时期就是龙迷(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在业余练习原本JKD...看过不少相关资料。就随笔一篇了,中间有不全的地方,及供参考。
李小龙本名李振藩。所谓“李小龙”,只是它的艺名,但广为一般民众所接受。因二战时期李氏为避战逃到美国,出生于美国旧金山,阴差阳错地获得美国国籍,成为“美籍华人”(美国国籍法规定为“属地主义”只要有人生在美国就是美国公民了)。后李全家迁回香港,李从小于香港长大。李于15周岁左右因为好“打架”而拜入当时佛山咏春名流叶问门下学拳,初习咏春,完全是为了校园江湖之战,因此在练习时候并不投入,特别是练习咏春拳的小念头等套路时(传统武术初学都有套路,连偏向实战的咏春也不例外)李颇感枯燥,因此没有几天便不再去拳馆...直到有一天和一个高年级同学动手,一开始很是被动,情急之下李胡乱地模仿自己在拳馆见过的“日字冲拳”的动作,连续垂击对手面部,竟然反败为胜,自此感觉咏春拳“非同一般”,便又回到拳馆专心训练,自此一直坚持两年于多,初由叶问教授,后有大师兄黄纯梁“代授”,叶问为总执导。
由于学业不济和惹事生非,李在香港的树敌众多,没少给家人惹麻烦。据说李小龙父亲有时一天会接到大量电话是关于其与别人斗殴而索赔的。因为此,警察局也介入过,并来过李家,告诫李海泉好好管教儿子,不要在惹事。但李小龙仍顽性不改。可以说,10几岁的李小龙就是一个“校霸”“公子爷”,由于自己的父亲为香港“名角”,自己更有恃无恐,用今天的观点看就是学校的“孩子王”一类的,阿飞。
最后,因为这个原因被送到了美国去“改造”。可以说,李的父母当时能做出如此抉择可见李小龙有多么“无可救药”,但鉴于李毕竟出生于美国,有其国籍,而且也确实想让孩子“磨练”磨练,“改掉身上那些毛病”,于是给了李小龙100美元,联系好了美国的亲戚之后,便将李小龙送往美国的亲戚家。李在港学咏春的生涯也到此结束。
李到达美国后,虽说寄宿在亲戚家,但在美国要想生存,必须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奋斗。于是一改既往(也是,在那种条件下只能“自力更生”了),勤工俭学,一边在新转入的爱迪生职业技术学校(高中)就读,一边做工,干过送报纸,刷盘子之类的服务生工作,同时亦有时间就自己继续练习功夫。可以说,美国是个很能锻炼人的社会,正是这一段时光,让李具备了奋斗的基本素质。
高中毕业后,李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主修哲学。(这在china简直不可能,中国是应试教育,每天有读不完的书,很难想象边“勤工练武”还能上大学的)李在大学的自由空间里面,一面积极联络学校武术方面的社团,一补自己的技击训练,同时对哲学(特别是中国古典哲学)产生浓厚兴趣,课余时间曾将“武术搏击”与“哲学”结合,用哲学来解释搏击现象,并撰文“中国武术之阴阳论”,深受学院好评,该文被院刊获载。
李小龙在美国上大学时期,也是其武术的发展时期。一方面,他积极与香港的黄淳梁师兄通信联系,将其所见所闻分享与其,并且继续共同探讨咏春拳的真谛和训练方法;另一方面,在当地不断接触美国武术界的一些搏击术,在武术上“开眼看世界”,集百家之所长。李发现,当时在美国的中国武术很没市场,究其原因,他认为一方面是中国近代国力较弱,导致西方人的鄙视;另一方面是中国人比较保守,不愿意把自己的武术传给外国人,因为中国人当时都认为把武术传给洋毛子,就是帮着洋毛子欺负自己人。
对比鲜明的是日本的空手道在当时美国很有市场,推广甚为成功。就是当时在美国武术界的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是xx空手道擂台赛冠军。此外,各地区包括学校,空手道和柔道的组织更是数不胜数。人们对于中国武术的理解几乎就是一问三不知。
鉴于此,李小龙发现了这个市场的缺口,便将自己基本学习入门的咏春拳传给洋人,企图和日本武术抢占武坛市场。当然,此过程李亦研习了日本空手道和柔道,并且观察了它们的经营方式。
最初李是在大学里以办“社团”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因为入社练习咏春功夫的都是学生,所以收费也很低廉。李的“学生”开始大多都是东方人,因为西方人当时对中国很有偏见,是不屑于学习中国武术的,相反他们更热衷于“空手道”。而很多东方人,有日本人和一些同为中国人的侨胞,倒是对他的“咏春”很感兴趣。
木村武之是李小龙结识的一个日本学员。木村美籍日本人。由于二战时期美国人对日本人有一种“愤青式”的憎恶,所以他们日裔的人在美国很受排挤,混的很难过。木村曾经一度失业,过着苦日子,因为美国人抵制日本潮流(二战时)到来时,他们是不会雇日本人来工作的。战后经济虽然恢复,但日本人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排挤,木村屡经波折终于靠自己双手经营了一个小杂货店,做些小本买卖,维持生活,此时已经37岁,他是抱着一种增强自信的态度以及对咏春的新鲜感来学习的。
由于李小龙在学习中非常善于鼓励学员,外加其富有哲学意味的教学语言,使木村颇为佩服。作为年长李小龙17岁的“老学员”,每次当木村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的时候,李小龙总会耐心地进行鼓励和劝导,因此和木村结成深厚友谊。
最终,木村卖掉自己的杂货店,用这笔钱帮助李小龙在大学的一角地下室租上一块地方,第一家“振藩国术馆”开张了,木村亦成为助教。
严静海亦是李结识的华人好友,因为都是华人,所以交谈较为亲切,由于严曾是举重冠军,肌肉较发达。而中国传统武术往往“不重视基本身体素质的训练”,因此严曾向李提出过建议,并将自己的肌肉训练法交给李,还曾为李亲自只做过健美器材,本来身体很瘦弱的李,在汲取西方健美的训练方法后,便常练不辍,终早就了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健美的肌肉。
李最终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是武术,而不是学术。于是,冒险做出一个常人望其项背的决定,辍学肄业--全心全力地经营自己的武术事业。这就是执着的力量。
后来,李小龙在美国武坛先后结识大量的武术名流,比如李俊九,罗礼士,肯尼拉贝尔等。并且虚心向他们学习。特别是肯尼拉贝尔,官方资料认为他为李小龙“最后的一位师傅”。肯尼拉贝尔是柔术名家,由于中国传统武术缺少地面技术,而只重踢打,所以柔术曾引起李的极端兴趣,很大一段时间,李小龙其实是在和肯尼拉贝尔训练的。另一方面,李小龙曾于两次参加过美国州内范围举行的“空手道比赛”,作为表演嘉宾亮场来推广中国功夫。由于其表演曾引起小范围的波动,让美国人民见识了中国功夫的神秘面目,所以其也曾被某些片商看中,在一些影视中作武术指导,或者客串一些小角色。
然而客串毕竟不是李小龙的心愿,李小龙曾一度向片商解释“自己曾经幼年时期也有过演戏经历”,意思是想出演一些主要角色,提高片酬机会,但是当时美国影界从未用过华人当主角,而当时在美国影视中出现的中国人形象大多都是“穿着怪衣服,梳着辫子,十分瘦弱”的模样,因此导演和身为华人的李合作时必须“保持距离”,李小龙发现华裔演员在美国如此受冷遇后,很是愤慨,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于是便将主要精力用在武术训练和经营上。
与此同时,美国唐人街的传统武术保守派亦和李小龙发生摩擦。首先是那些年过半百的“武林先辈”很不满李将他的武术馆命名为“国术馆”;第二是他们不满李将中国武术教授给外国人。于是就此曾以“中华武术海外分会”的名义向李提出警告,而李不仅不予理会,恰恰还认为中华武术之局面“不容乐观”,就是“因为传统武术保守之缘故。”于是,以此为缘由,最终爆发了一场代表国术先进派与保守派之间的“决斗比试”。
李最终获胜。并且将对手按到在地暴打,所谓的“裁判”喊停后,由于场面有些激烈,对手并未完全停止胡乱地抓击,李不慎被抓伤背部。但是自此,李对自己所学的传统“咏春”开始产生怀疑,特别是步法的灵活性产生怀疑,于是决定对自己的“振藩国术”,进行改良。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研究,并且大量总结自己的实战训练经验后(实战对练主要陪练为严静海,木村武之,一诺山度和黄锦铭等,后期黄锦铭为多),李将振藩国术改为“截拳道”,黑带杂志优先宣传。
截拳道与咏春拳相比,是继承的发展。李主要讲咏春那些蹩脚的步法(诸如二字钳羊马之类)完全改为西洋拳式的步法移动,同时摆桩由咏春所谓的“问手”“护手”之类的把式变为侧身的“警械式”--也适当地借鉴了西洋拳的因素。只不过,强调强手在前--原因是李认为徒手搏击和西洋击剑大同小异,借鉴了西洋击剑的经验。在进攻手法上,“日字冲锤”并无实质变化,还是强调肘底力,只不过侧身出拳又结合了西洋拳的腰力;而“勾锤”则为直接照搬西洋拳之技术。此二拳法为手法基本骨干,余下之“标指”,“挂锤”等等皆为咏春遗留技,但条件实战中所用甚少,更多用于现实打斗。
只是在防守技术上,依旧没有做出较大改变,仍然以咏春防御技术为蓝本,适当加入西洋拳的闪躲技法。
截拳道的提出同时结合李小龙常年研究的哲学精华,特别是和老子的道家学说结合甚密。后李提出“无法为有法”之说,以及“无为而治,其实都源于老子的古典著作“道德经”。至此,截拳道已不仅仅是一门具有有限技术形式的搏击术,而且更是一门开放式的技击术,一门“集百家之所长”的学问。亦可称之为武术中的“gong chan主义”。
李后来转向电影方面发展,干起了自己幼年时期的“老本行”,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一次是要发展“武术电影”,以图以电影的方式来宣传自己的功夫和“截拳道”,由于当时华人在美国影视行业受排挤,李毅然接受香港嘉禾公司老总邹文怀的邀请,回港拍片。先后拍摄下了具有个人武打风格的唐山大兄,精武门,由于李可谓将武术动作完美搬上银屏的第一人,所以很快引起轰动,李一时成为名人,身价暴增。尽管这两部电影今天看来不能算是动作片中的顶峰,但在当时电影拍摄的有限条件里,李在不用镜头剪接的前提下,将动作打的如此完美,实属罕见,不愧为“功夫之王”。
经过前两次的成功洗礼,李决定另起门户,在邹文怀的支持下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协和电影公司,并且下血本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完全属于自己的经典作品----猛龙过江。在拍戏前夕和拍戏过程中,李一直坚持武术训练,为的是在新作中更完美地展示自己的功夫。
剧组在李的指导下到达意大利去外景,这一时成为当时港片中的创举。由于李在影片中加入了许多幽默元素,将剧情设计的颠荡起伏,同时邀请自己在美好友、空手道高手罗礼士加盟演对手戏,因此影片一经播出获得了更大轰动,一时,李小龙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不仅是他的功夫,他的演技以及在香港电影史上的位置,从此获得奠基。
美国方面看到了这颗曾经的摇钱树,也开始考虑与李进行合作,让其“当主角”,在李的积极努力下,第一部由华人主演,在美国公映的电影--龙争虎斗诞生了,尽管在美国当时这部片子并未引起太大波澜,单作为华人第一部入好莱坞主演之影视,在香港电影界实属创举。
可惜好景不长,李于龙争虎斗上映前夕突然暴毙。死因不明。经过香港官方周密调查得出“死于不幸”的信息,而民间多信“死于谋害”之说。
2003年的中国大陆官方汇编的“中华武术家大辞典”,将李小龙收录在内。
李小龙是中国伟大的武术技击家,电影艺术家。其最大之贡献无疑是向洋人推广了国术,使得今天之美国的中国武术仍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大陆早期的信息较闭塞,外加中式传统文化易对事物进行“神话”“曲解”,因此早期传入大陆的李小龙资料多半为谬误;更有心怀叵测之徒,借李小龙之名来招摇撞骗......而截拳道由于是李在美国发展的产物,因此虽属“国术”,却在大陆没有根基,致使国内爱好者不能领悟其真谛而屡屡受小人之蒙蔽。这一现象,在近年来得到好转。
2008年起,随着奥运成为北京主办,李小龙徒弟黄锦铭,李凯,理查德等人先后于国内动态截拳道联盟及其分会建立合作关系,定期来华组织截拳道研讨会训练。北京方面,在截拳道先行教练史旭光的积极努力下,黄锦铭门徒汤米克鲁瑟斯(网友号称之为截拳道牛人)公开来华组织训练,并将北京Jkd小组并为其分部,以此来打开jkd在华的封闭局面。尽管这些训练会,研讨会都是小规模的,并且收费昂贵,但大陆的Jkd正本清源,已经开始...
与此同时,国内某些人对李小龙的认识趋于偏激,由最开始的“龙迷”成为“龙黑”,这些人本来是本着客观还原李之资料的态度,但由于个人曾因得不到正规训练而受挫,或者由于受过某些心怀叵测之人的招摇撞骗等等,而大受打击,对李之评价逐步不客观,常常用某些ufc mma擂台名将来打击李之格斗能力。这里要声明的是,每一个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如果割裂时代的局限来评价一个人,是没有意义的。李小龙如果来到现代,能打过他的人肯定不少。但在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没有UFC之时,恰恰是李小龙以超前的眼光,提出擂台比赛之局限,并且倡议开放式格斗之术--他的截拳道便是证明。而今天之ufc,mma也恰恰是李在美国留下的宝贵财富,美国ufc主席就此还高度评价过李小龙。因此,后期诞生的“龙黑”基本都沦为胡搅蛮缠式的愤青青年。
李小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对于今天中国武术之混乱现状,或许正是龙之武道的复兴之时。
(原创:不免带有个人观点色彩,仅供参考)
另外,你可以去维基网络查看,那里写的和评价是非常客观的。

C. 道家是如何修心和修心的~!

重庆缙云山白云观李一道长携弟子做客《天天向上》这是我上个星期六在湖南卫视看到的,看了感触很深,我才明白道士都是好大夫,说的话句句在理,白云观很出名好多名人都去那里,据说辟谷很厉害,好多人都去那里做。有下去你去看看,肯定有用!不吃饭几天不感觉饿,他们都能做到,正常人去在他们的开导下也可以,==太多了,不要忘了给分啊!!!很需要

D. 重庆的李一(人体导电是)一种杂技表演吗绍龙观是他的商业炒作吗

有一定炒作成分,但很多东西都说不清楚的,像他的辟谷术,就是平常人去缙云山,不吃饭整整半个月时间,不但饿不死,倒还让你精神焕发,连王菲 李亚鹏 都有去,你可以去看看 锵锵三人行,有一期专门讲他的 辟谷术。

E. 谁可称为当今道教第一人

张道祯(1966年-),出生在台湾,道教第六十四代嗣汉张天师。 道教门派正一道张天师家族第六十二代裔孙,为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第三子张嗣先的后裔,江西龙虎山天师世家及海内外各宗派人士,经血脉、道法传承等条件谨慎认定,认为居住台湾的张道祯是天师世家第62代裔孙,为唯一第64代天师袭位人选。 另一方面,对于张道祯的继位,龙虎山嗣汉天师府认为朝廷敕封的、道教界公认的天师已在六十三代中止,且公开否认任何自封“六十四代”或“六十五代”的天师。

F. 李一是什么人,

一个骗子,整天谈论道德经自称有成仙之道。 那些明星都去拜访他。其实就是骗财骗色。 Lj一个,玷污我三清道教。

G. 李一是道商吗,究竟什么是道商

道商的本质是商人,李一虽然有经营道观的商业行为,但是,他是属于宗教内人士,是道人而非商人。就像我们评论释永信一样,无论少林寺怎么商业化发展,释永信都不能称之为佛商。

道商的核心是身为商人,必须尊道贵德,遵循道的思想和规律去作为。反观李一的行为,他虽然有道的信仰,有道士的身份,但是他的某些行为并没有尊道贵德,崇尚术法哗众取宠给自己埋下祸根,号称弟子三万的宣传口号,更是偏离了大道“守虚若谷”、“不欲盈”的思想,物壮则老,终于引媒体之火而烧身。

李一既非商,更非道商。

H. 什么是李一现象

近段时间来,沸沸扬扬的“李一事件”,将曾经高高在上的缙云山“神仙”无情地贬落了凡间,随着李一内幕的不断曝光,杂技道法、双修丑闻、人生污点……众媒体如绿头苍蝇般欣喜若狂,嗡嗡作鸣。在大敌当前,美韩诸国开着航母挟着弹药,耀武扬威于中华门户海域之际,中国的无良文人和媒体们,不但通过李一事件顺利地完成了让老百姓 “掩护转移”的计划,还让人民群众茶余饭后多了些津津有味的聊资,真是功莫大焉!

李一算道商吗?

绍龙观的住持李一道长,曾被诸多光环笼罩:通晓绝技的神人、包治百病的神医、修身养生大师、道教精神领袖。

9月1日,新京报又给李一贴出了一道标签——道商。《新京报》称“李一既非神道,也非妖魔。他更像是一名商人,依托道家外衣而经营谋利的商人。翻看他的成长路径,会发现李一的“道”只是神功绝技的宗教包装。他靠人体通电等绝技起家,随后形成鲜明的商业逻辑:玄而又玄的绝技,必须通过寺庙道观才方便营销。“道商”李一通过所结识的官场人脉,排除阻力,将明朝寺庙改为“现代”道观———绍龙观。同时他运用各种资本手段,筹措到修建道观的资金,并躲避了900多万元的债务。随后在一些媒体和富商的“互捧”下,李一“成仙”了。……”

李一真的算道商吗?《新京报》错误理解并玷污了“道商”的真实涵义,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凡是打着“道”的旗号的商人与商业行为,都可以称为道商。事实上,真正的道商是“秉承道的思想与精神,运用道的规律与力量去经商创业,实现人生大成的智慧商人”。

道商秉承了“道”的什么思想与精神呢?那就是清静、守弱、处下、顺势;道商运用了道的什么规律与力量呢?那就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规律与力量。

相比之下,与其称李一为“道商”,我们倒不如说李一的失败,正是没有悟道、行道与得道的体现。如果李一真正领悟了《道德经》的智慧,懂得了“不欲盈”的守弱之道,今天的李一又会是另外一番境界。

成也媒体败也媒体

李一为什么会失败?是命中注定的咎由自取,还是太过招摇招人嫉恨?是经济问题,还是作风问题?还是另有问题?

李一在缙云山的传道布道,从其行为来看,大胆地开创了以现代商业模式弘扬道学道教的先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有其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的。谁规定了道教一定要墨守陈规、延续旧制呢?时空演易,大道循环。天道变,人亦当变,唯有变,方能合道而偕进。今日国教衰微,外族文化肆虐横行华夏大地,道教界当有大英雄出世,以振兴道脉,壮我中华。

然而,承担大任者却终非李一。从李一开始在缙云山酝酿和普及他的养生文化,祸根就已经深埋了,不管李一有没有情妇军团,不管曾经是不是老赖,这都无关。李一在大肆推广道教辟谷养生的时候,已经走上了一条危险的道路。

并不是说辟谷无效无用,作为道教养生的特色项目,辟谷可谓卖点鲜明。但是,个体体质却有不同差异,哪怕李一的辟谷学员成功了9999例,而因为某一例命本该绝,在辟谷过程中突发心脏病而一命呜呼,饿死缙云山上,这随时是一个定时炸弹。没有取得合法的行医资格而为人行医诊病,虽说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倘真有神效,亦可称功德无量,然而,终归是违法违规,小尾巴任人捏拿。

李一,为了养生推广的卖点性与奇效性,选择了一些足以哗众取宠却背离大道的项目,心急如焚地前行。

当被媒体过度炒作而“炒糊”了的李一,从“道长”变成了“非常道长”,狗仔队们惊喜地发现国人眼中的养生大师居然有着抹不去的原罪,有着“强奸”双修的绯闻,有着坑蒙拐骗的劣迹……而更让人兴奋的是,这个神仙李一,居然还曾经号称是马云、张纪中、王菲等名人明星的师父,这一下,新闻卖点就出来了。

刚刚借助明星的影响顺势腾飞,被媒体炒红的李一,呼啦之间又奇迹般地被媒体拉扯下云端。被欺骗的人们终于发现,原来,号称不食人间烟火的堂堂“神仙”,居然与现实中我们接触和理解到的人类一样肮脏,一样凡俗,甚至更胜一筹。

善良的人们,不怀好意的一类人们,忘记了打酱油的人们,围观着李一,那一番好打!

打翻李一,祸兮福兮

被拉下神坛满脸尘烟的李一,在声势浩大的打假运动中,终于请辞掉道教内部的一切职务,在“反思过去,修行未来”的箴言中,寂寞地选择了无限期的闭关。

其实,“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老子《道德经》的千古智慧名句。我不知道李一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去“闭关”,但是我相信他在闭关中如果深入地领悟《道德经》智慧,他或许可以真正地进入大道之门,转祸为福。

很多人替李一鸣不平,认为李一的这些被翻出来的问题,并不是问题。然而,善良的人们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李一号称弟子三万人,而这三万人中绝对不乏富商名流,庞大的李一门徒群体,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这是政府绝对不愿意看到的火热场面。李一太不懂政治了,太不懂清静之旨要了。

什么是政治?政治并不需要有一个所谓的政党名目出现,而是大部分人听你的话而不听我的话,这就产生了政治和路线。于是,有媒体找出了李一的问题,众弟子见到李一要口称“天尊慈悲”,甚至有记者说出了“他以神的旨意要求人们绝对服从”的话语。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被李一强行拉扯进来凑数的3万门徒,成了不但烫手甚至要命的“山芋”,李一注定是吃不来兜着走了。

从这层意义上来讲,李一的被打倒,这不是坏事,这对李一的修道经历有刻骨铭心的帮助与感悟的。“守弱用柔,如履薄冰”,我们也期待“闭关”中的李一,能够深研道家智慧经典,开始重新的悟道与真正的修行成就。

被打倒的李一,牵涉到的“利益”之争的方方面面。《新京报》称,被李一改建成道观的绍龙观与白云观,原本叫绍隆寺和白云寺。这两座寺庙都是温泉寺的附属寺庙,因年久失修,当时已无僧人居住。1997年,缙云山所在的北碚区政府称,要开发缙云山旅游,寺庙的断壁残垣影响旅游形象,需要修复或重建。当时,区政府开发办公室找到温泉寺监院普修大师,让温泉寺修,因为寺里没有人手没有资金,区开发办就表示他们招商引资来修这个庙。1998年初,北碚区民宗局和开发办领导找智宗谈话,表示绍隆寺将被改建为绍龙观,由李一负责的道教文化促进会来修建。智宗当时就急了。后来,智宗大师多次到区民宗局和市民宗委,要求收回庙改观的政府决策,北碚区民宗局的人告诉他,这是上级领导定的事,改变不了……

绍龙观与白云观,未来到底是归属佛门还是道门,疑云密布。

被打倒的“李一”,偏偏被打倒在美国及其走狗们在黄海海域耀武扬威,施压于中国之际,内忧外患之时,我们伟大的斗士方舟子先生,“该出手时就出手”地趁机“亮剑”,再一次欲置中国文化于死地,虽然我支持方舟子先生对李一的棒喝与教育,我也很钦佩他作为斗士的勇气。

但是,我极度怀疑方舟子这个代表西方文化的斗士的动机。为什么每一次,方舟子总是恰到好处地摇着尾巴迎合着西方列强的步伐,对着中华文化咆哮呢?

I. 当代道家可以称做活神仙的有谁,仍在世的

网上曾出现几个是有本事的人,但很快的走
原因是中国从毛开始就是无神论的国家,对于道教有本事的人,都是以打压为主,像天师府的后人张家的人,都去了台湾,永远不回来和儒家孔子后的人,因为说中国在文化时期,所做一切,所以也是永远不回来,并已经是公开声明了.
所以有本事的人,都是很底调,我这边有几个出马仙,能力还不错,但很少去帮人,毕竟这因果不是开玩笑
现在中国有本事都不敢说,没本事却很高调,像李一这种人.
修不修的出东西,不是污不污染的问题,以是人心,
现在社会物质纵流,高人都守不住啊,不底调是不行.
像现在几个人,年轻时还能定住.人老,名有,就定不住了
如果楼主修道,可以先读<道德经>和<清静经>,当然想真修还是找回一个明师比较好
是明师,不名师,是明白的明,不是有名的名
有名不代表明白

J. 李一的艺术年表

1957年
生于山东曲阜阙里;
1981年
绘画作品《工笔花鸟》获“山东省高等院校师生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团中央主办的“全国大学生首届书法竞赛”获奖;
1984年
加入山东省书法家协会;
1986年
任济宁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1987年
书法作品在日本展出,获日本“朝日新闻”大奖;
参加“新十年书法研讨会”;
1988年
书法作品在“牡丹杯”“海峡杯”“古象杯”等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
参加“全国青年首届书学研讨会”;
1989年
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
书法作品获“十一届亚运会体育艺术展”一等奖;
1991年
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
《书法与环境艺术》一文《新华文摘》全文转摘;
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美术史》撰写书法章节;
1994年
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著述《走向何处——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绘画》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1995年
任《中国古代画家画风丛书》副主编(重庆出版社);
1996年
完成博士论文,获博士学位;
分配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编辑《美术观察》,担任“美术家”栏目主持;
1997年
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主持“二十世纪花鸟画学术研讨会”;
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之邀为该系博士、硕士研究生开设学分课程“中国书画论”;
著述《中华书法》(与齐开义合著)及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8年
任《美术观察》副主编;
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古代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9年
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首届美术学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任中国艺术博览会艺术委员会委员;
2000年
《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
《中西美术批评比较》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1年
任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
书法作品集《李一楮墨编》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编辑父亲诗集《偶成集》;
2002年
“李一书法展”在烟台美术博物馆举行(5月);
“李一、相力书画展”在青岛美术馆举行(8月);
2003年
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研究室主任;
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理论委员会秘书长;
《绘画艺术馆》(与江继兰合著)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文质相辅——李一书法评论集》由香港天一艺术设计公司出版;
《中国书法家全集·八大山人》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主编《中国名画家研究丛书》;
主持《美术观察》创刊百期座谈会;
2004年
任《中国书法发展纲要》起草小组成员;
为国务院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主讲《书法鉴赏》;
《中国艺术报》开设“李一观察”专栏;
《中国文化报》开设《说书》专栏;
《中国书法家精品集·李一》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5年
当选第五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任中国美术长安论坛组委会委员、办公室主任,担任论坛学术主持(西安);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李一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2006年
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李一书法展”在江苏昆山侯北人美术馆举行;
2007年
任文化部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任《共和国书法大系》总主编;
任傅山书法研讨会论文评审委员;
参加中国美协第二届黄山论坛并担任论坛学术主持;
《李一诗草》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2008年
任《美术》杂志编委;
2009年
任《美术观察》杂志主编;
任中国美术奖评审委员;
任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论文评审委员;
任中国美术长安论坛组委会秘书长;
《共和国书法大系》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新中国书法六十年》(与刘宗超合著)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李一书章草书谱》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0年
当选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任“中国美术观重庆论坛”组委会主任;
主持第四届北京国际双年展学术研讨会;
《共和国书法大系》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中国书法兰亭奖;
2011年
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任中国书协“三名”(名篇、名家、名作)精品工程提名委员会委员。
任中国画学会理事;
“李一书法展”在威海美术馆举行;
书法作品应邀参加“第十届全国书法展览”;
“墨舞影幻——李一、东方涂钦作品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行。
《墨舞影幻——李一、东方涂钦作品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画沙绪语——李一书法集评》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2012年
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委;
任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项目评审委员;
任全国画院创作研究优秀项目评审委员;
任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理论奖评审委员;
任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委员;
任《中国书法》杂志编委;
任中国书法媒体联谊会副会长;
主持中国美协“为中国美术立言——美术理论与文化强国研讨会”;
筹备组织《美术观察》出刊200期活动;
参加纪念中日邦交四十周年中国书法家代表团赴日访问;
曲阜孔子美术馆“李一作品陈列室”对外开放;
《八大山人书法》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再版;
《李一章草道德经》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主编《博士五体书法》,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3年
当选第八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任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评审委员;
任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评审委员;
任中央文史馆《中华书画家》杂志编委;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艺舟双楫——李一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
参加“含英咀华——中国当代美术史论家文献墨迹展”(参展作者:李松、邵大箴、郎绍君、薛永年、刘曦林、陈绶祥、邓福星、陈传席、陈履生、李一);
沈鹏任主编、李一任副主编的《历代书法珍本集成》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艺舟双楫——李一书法展图录》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诗集《变鲁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2014年
任国家艺术基金评委;
任中国美术奖理论奖评审委员;
任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论文评审委员;
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
任《中国画学刊》编委;
主持“建构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座谈会”;
主持“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研讨会”;
主持第四届中国美术长安论坛;
主持中国书协“首届敦煌书法论坛”;
主持“翰墨青州高峰论坛”;
《艺舟双楫——李一书法展纪录》印制出版;
《李一自叙》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5年
当选第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委员会副秘书长;
任《中国大网络全书》第三版(网络版)美术卷书法学科主编;
任第二次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小组成员;
主持“建构当代中国美术评价体系研讨会”;
主持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翰墨载道——中国书法与儒释道思想研讨会”;
主持南宋书法学术论坛;
主持“当代中国画博士论坛”;
主持中国美术太行论坛;
“高山仰止——历代尊孔诗文书法展”在中国孔子研究院举行;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一以贯之——李一书法展”在浙江美术馆举行;
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导师博士联展;
《李一书迹》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高山仰止——历代尊孔诗文书法展作品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博导文丛《一画心源》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热点内容
处置未分割遗产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2-26 02:17:02 浏览:526
日结工受法律和劳动法保护吗 发布:2024-12-26 02:15:41 浏览:769
琉璃中刑法 发布:2024-12-26 02:15:35 浏览:259
交通法规简介中学生 发布:2024-12-26 02:06:29 浏览:828
部队婚姻法上户口 发布:2024-12-26 01:35:56 浏览:882
民法上的民事权利有 发布:2024-12-26 01:21:35 浏览:52
挂靠不给注册章有法律责任么 发布:2024-12-26 01:10:09 浏览:573
司法姜明 发布:2024-12-26 01:09:24 浏览:81
劳动法是否规定要加押金 发布:2024-12-26 00:46:50 浏览:780
法治精神与创新 发布:2024-12-26 00:11:43 浏览: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