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目标

法治目标

发布时间: 2022-05-18 19:42:40

法治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1、目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2、要求: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3、任务: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4、强调: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中国法治建设的最高目标:

中国法治建设的最高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⑵ 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是什么

法律分析: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目标。法治有两项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有制订得良好的法律,二是这种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所谓“良好的法律”,就是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法律。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随着市场 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高度重视、科学分析、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减少社会风险和动荡,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 第五条 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开展工作,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推动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强过硬队伍建设,深化智能化建设,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要职责,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⑶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什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法治目标扩展阅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下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⑷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

(4)法治目标扩展阅读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在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治。

法治中国建设推进得越持久、越深入,其成效就会成倍放大。政法机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执法司法力量,行使的是国家权力,服务的是人民群众,在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进程中发挥着特殊重要作用。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动摇,紧紧围绕建设法治中国的总目标,以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重点,切实将加强法治建设贯穿于政法工作全过程,带头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肩负起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者、实践者的重任。

要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作为基本要求,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要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作为灵魂,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诉讼法律制度,规范执法司法行为,进一步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

要把促进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作为重要目标,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全面依法治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治中国

⑸ 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

1、依法治国,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2、执法为民,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执法为民的内涵: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文明执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公平正义,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其内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合法合理,这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和载体;及时高效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尺度。

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要求政法干警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4、服务大局,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围绕大局,立足本职。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5、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5)法治目标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核心精髓: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胡锦涛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这是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制建设的经验,借鉴现代法治理论合理成份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理念。我们只有全面把握这一核心理念,才能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内涵。

⑹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是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

⑺ 法制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实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部纳入法治轨道,各项事业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

法制建设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我们伟大的党领导人对我国三十年民主法制建设中存在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后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保证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法制建设注意事项

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就是要求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切实把党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有机结合起来,使各项工作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党和国家的团结统一。

各级党组织要发挥好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的组织保证作用和领导核心作用,健全重要会议、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法治建设的关键所在、网络-法治建设

⑻ 党的十九大明确法治的目标是什么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02

⑼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9)法治目标扩展阅读:

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我们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则为我们绘制出路线图,指明了具体路径。只有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基础和前提条件。

⑽ 法治社会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依法治国根本目标是建立法治秩序。

法治内在包含着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诉求。实现公平正义,立法要公平地配置人们的权利义务关系,规范人们的行为,对公权予以规范和监督,对个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进行充分保障,对遭受侵害的权利给予充分救济。执法和司法要以公平正义为基本的理念。

无私谓之公,无偏谓之正,要使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裁判中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法治真正的精髓在于追求正义的实现。因此要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法治就是当然的追求目标。

法治的意义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要求善于运用法治的权利义务机制和权力责任机制,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规范各种利益关系、社会关系。

在法治框架内、在法治轨道上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使社会成员既依法充分享有权利、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又依法切实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做到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相统一。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法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人大新闻网-坚持依法治国

热点内容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ppt 发布:2024-12-25 14:52:27 浏览:279
三益刑法 发布:2024-12-25 14:51:03 浏览:866
最高人民法院处长 发布:2024-12-25 14:42:23 浏览:264
东丽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4-12-25 14:34:15 浏览:42
美国劳动法工作时间 发布:2024-12-25 14:15:32 浏览:376
志愿者宣传民法典 发布:2024-12-25 13:31:52 浏览:760
宅基地红本法律效力 发布:2024-12-25 13:29:41 浏览:635
2最新公司法 发布:2024-12-25 13:29:32 浏览:947
2020初级会计经济法30下午 发布:2024-12-25 13:06:51 浏览:329
交通法规实施细则 发布:2024-12-25 12:57:50 浏览: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