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和性

道德经和性

发布时间: 2022-05-20 00:22:54

㈠ 老子的道德经是怎样看待男女之间的性与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㈡ 老子《道德经》中是怎样批判人性的

道德经》所倡导的人性理念,包括由“心 性自然之道”决定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由“心性守 中之道”决定的人与人的和谐,以及由“谦卑柔慈 之道”决定的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相 处的伦理学基础,也许不像某些西方学者所说的, 取决于人类能否给予自然以伦理地位,这样的给 予,依然跳不出上帝主宰世界、人类主宰万物的逻 辑,而取决于人类是否真正意识到自身就是自然 造化的一项成就,不过分夸张地将自己想象成造 物主的宠儿,因此在自然造化面前保持必要的谦 逊。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理念,《道德经》的 “心性自然之道”所要阐发的,就是这种理念。
《道 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 气以为和”,不仅 揭示出人与万物一样是阴阳造化之和的道理,而 且提示人们要明白自己在阴阳造化中的地位。只 有明确意识到这种地位,使之成为我们面对自然 万物时的基本理念,人与自然才可能实现真正的 和谐。否则,人将自己看作自然造化的“异类”,就 必然与自然造化相互排斥,在理念上既与自然造 化不能相容,又怎么可能通过歧路上的努力最终 实现和谐? “心性守中之道”是《道德经》人性理念中倡 导人与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全过程中解决和处 理各个事物的“中庸观或中和观”。
《道德经》第五 章提到:“天地之间,其犹橐 乎?虚而不屈,动 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凡事登峰造极,不 是更能充分满足成功的意志吗?为什么要谨守在 中和的状态?这里面包含着《道德经》对人类自我 意志膨胀的深重忧虑。人类生活在天地之间,能够 完成其他万物万类所不能完成的创造,这当然是 人类的骄傲。但与自然造化比较起来,人类的创造 又确是第二义的,不仅人类创造本身就是自然造 化的一个小部分,而且从根本上说还是对自然造 化的模仿。然而,人类却因为这种创造能力使自我 意志膨胀起来,为了实施关于是非、善恶、美丑、 得失的许多偏见,做出许多予取予夺的事情,不仅 造成事物的失衡、不和,同时也造成了自我心性的失衡、不和,所以《道德经》说“不如守中”,意 即保持不偏不倚公正立场,站在自然造化宽容万 物的精神高度上,从容面对是非得失等等。这样的 “心性守中之道”,是处理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的 各类事务、解决各种矛盾时所采取的平衡折衷的 方法。唯其“中和”,社会才有可能实现和谐,任 何偏执偏好,对于实现社会和谐来说都是障碍。 “谦卑柔慈之道”的人性理念,是人提高修养, 完善自我的法宝。
《道德经》的许多篇章,都重点 阐释人性修养。例如以“江海善下之”来启示谦卑 待人,认为“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 之,是以能为百谷王。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 民,必以身后之”,认为“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 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 存。”《道德经》还以“水德”来赞叹柔弱之美,认 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 能,动善时”,“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 些柔弱的品性,蕴含着像道一样的因任万物、适应 万物的潜质潜能,因为不与万物相抵触、相对抗, 以一种大化无我的精神境界处理自我与外物的关 系,从而构成物我和谐,所以这样的柔弱最能够面 对刚强,最能够与各具特性的事物和谐共处。这样 的谦卑柔弱之道,既是一种品德,一种精神境界, 也是一种智慧。

㈢ 道德经中道体和道性分别指的是什么有是什么意思

道体是道的本体 用道德经的话来说就说 寂兮廖兮 独立而不改 听之不闻 视之不见。而道性呢,是说道虽然孤独存在,但不是一个死物,他还有作用,用道德经的话讲就是:周行而不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天地万物的始祖,归依,创造者。

㈣ 《道德经》里“全息性”是什么意思

1、全息性在道德经里的意思是:天人合一.。
2、现代的解释是:任何一事物,从时间到空间,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局部缩影的整体信息,这个客观规律就叫全息。
3、从阴阳整体看,它与由万事万物构成的宇宙整体全息。从万事万物的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程度分有阴阳来看,阴阳又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最小全息元。由“阴阳”最小的全息元开始,八卦、六十四卦及所有卦又都依次成为大小不同的宇宙万事万物的全息元。因为从阴阳开始,上至八卦及所有卦象所代表的基本元素都是宇宙万事万物之不同所代表的基本元素,都是宇宙万事万物之不同层次上的本原。都在一定层次上不同程度地决定着宇宙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变化。另外,既然每一事物都包含着“阴阳”“八卦” 就说明万事万物之间乃至万事万物同整体宇宙间存在着全息对应关系,而《周易》的高妙之所在,大概也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深刻而又朴素地把握了宇宙万事万物中的内在全息对应关系,直到今天,大学者们还皱着眉头钻研那深奥的易学文词,根由恐怕就在这里。说得简单些,易经中包含着直觉性的深刻的全息思想而这一思想还没有深入理解,这是值得深思的,我们不能不多问几个为什么?

㈤ 《道德经》讲了什么为什么它广受推崇

道德经广受推崇吗?虽说我是老子的信徒,不过没发现道德经广为流传,倒是孔门子弟春风得意。春秋末年,老子见王室衰败,决心西出函谷关隐居,在函谷关遇到了守关令尹喜,喜是老子的忠实信徒,于是求告老子:您要隐居了,能否写一部书以供我们后人学习呢?于是老子伏牛背七日七夜,写出了上下两卷道德经。道德经可谓人生瑰宝,至圣法门。这不是吹嘘,亦非言过其词,道德经真可谓堪破了宇宙的玄妙,真正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书。不论是否能吃透其中的玄机,都能受益匪浅。你读懂到那个程度,便有哪个程度的获益;有人说,老子是唯心主义的,这话其实完全不准确。老子的道德经,究其本源是阐述了天地间的法则与人世间的规律,正如其名:道德。道者,天道也;德者,人道也。能参透道德二字,大千世界行走无碍。
老子的能耐,坦言说是比仲尼高的。这话不是我说的,是仲尼自己说的:有日,仲尼登山去访老子问道,老子说,我这里没什么道可给你的,就送你两句话吧:第一,你终日醉心於声色,而这对人是没有好处的,你应当尽力摒除;第二,你总是崇古,而古人早已死了,连尸体都烂掉了,只剩下那么两句话,你不要抱得太死。仲尼下山后久久不语,他的弟子问他:师父,您去见老子,拿什么教导他呢?仲尼叹了口气:鱼,我知道它能游;鸟我知道它能飞;兽,我知道它能走,但龙,隐藏在云端,见首不见尾,完全参不透:“老子其犹龙耶”。此语典出《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老子》,因此老子又得称“犹龙”。(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㈥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1、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

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6)道德经和性扩展阅读

作品赏析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㈦ 《道德经》讲了什么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版仅是宇宙之权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㈧ 道德经里面讲男女关系的是哪一章

我认为是这一章,详情见下:(重点和你问题有关的地方,我已经为你做了标记,请参考!)
《老子·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具体所指其说非一,有天与地、鼻与口、上与下、父精与母血和肾、元神、黄庭中丹田、心之左右二窍等诸说。又有认为即玄关一窍,《悟真直指》:“谷神之动静,即玄牝之门也。这个门在人身为四大不着之处,天地之正中,虚悬一穴,开阖有时,动静自然,号之曰玄关一窍,又号之曰众妙之门。”参见“玄关一窍”条。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谷:山谷,意谓空虚。谷神:指由道质和道性所构成的大道,也可谓大自然。因道的状态类似虚无,所以称其为谷,因其蕴藏妙用并因应无穷,所以称之为谷神。谷神不死:因其从不失灭,所以说是谷神不死。
【玄:幽远微妙之意。牝:母性、雌性生殖机能的代名词,指女性生殖器。玄牝:微妙化生之意,是说道化生万物而不见其所以生,所以将道比作一个女性生殖器。以一个巨大深远的而不可见、却又神秘而可以生产万物的生殖器作为“道”的象征。】
玄牝之门:指道生万物,万物由是而出。
天地根:谓天地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天地万物都是由它而产生,它是宇宙万物的母体。作为宇宙本源的道,它永远存在。也就是说,事物生成演化所依循的法则及构成万物的基本粒子永不消亡,这可谓是谷神不死。
【老子把‘道’称作‘天下母’,又比之为女阴(‘玄牝之门’),某种意义上,老子是具有一定女性(或者说母性)崇拜的思想的。老子的思想贵柔守雌,他从“弱者道之用” 出发,强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柔弱胜刚强”。他所崇尚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就是以柔弱顺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在《老子》中,“负阴而抱阳”、“牝常以静胜牡”、“知其雄,守其雌”等这样贵柔崇阴的例子是很多的。】

㈨ 《道德经》中“和”的思想有哪些

用三个关键词概括《道德经》的思想体系:第一是“自然”,也就是事情本来回的那个样子,自然之性,天生的答。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生长,就达到了生命的最佳状态;第二是“无为”,不折腾,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事物的自然之性,这就是第三个词:“道”,“道”是规律,顺应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规律。

热点内容
公司行政规章制度的分类 发布:2024-11-01 21:53:40 浏览:727
饭店运行规章制度 发布:2024-11-01 21:51:19 浏览:475
三甲医院护理部规章制度 发布:2024-11-01 19:18:27 浏览:719
云南司法鉴定中心 发布:2024-11-01 19:05:34 浏览:322
劳动法是良法还是善法 发布:2024-11-01 18:47:11 浏览:680
陕西三井律师 发布:2024-11-01 17:37:04 浏览:254
申请法律援助的范文 发布:2024-11-01 17:23:43 浏览:32
法与社会上海交通大学 发布:2024-11-01 17:15:20 浏览:413
人民法院网发公告 发布:2024-11-01 17:08:40 浏览:384
雷州郑法官 发布:2024-11-01 17:03:35 浏览: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