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水山
『壹』 太上老君道场在什么地方
昆仑山是元始天尊道场,首阳山是太上老君道场,武当山是真武大帝道场。还有一种说法金山,西昆仑玉虚宫元始天尊道场。
木山,聚窟州七宝林准提道人道场(孙悟空他师父)。水山,流洲八德池西方教主道场。火山,大罗宫玄都洞太上老君道场。土山,碧游宫逍遥殿通天教主道场。
按《史记》记载,老子为周代史官,构建了独特的道论,创建了诸子百家之一的道家,被后世奉为道祖。这是历史上的老子。
老子《道德经》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方针和大量修行导引的内容。汉代形成了兼具政治理想和修身治身之说的黄老学,并在朝野产生巨大影响力。
黄老学除了作为政治理念之外,还兼具某些宗教意蕴。譬如《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中记载光武帝之子楚王刘英的事迹,称“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
又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可见此时黄老学已经是具有宗教功能的学说。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已经出现了对于老子的神格化。
(1)道德经水山扩展阅读
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神仙传》中谈及张道陵学道,称“忽有天人下,千乘万骑,金车羽盖,骖龙驾虎,不可胜数,或自称柱下史,或称东海小童,乃授陵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既然自称柱下史,那就必然是老子了。
老子所传经典《道德经》也为张道陵重新诠释,写为《老子想尔注》。《老子想尔注》中老子已经成为太上老君,是大道的化身,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化,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今布道诫教人,守诫不违,即为守一矣;不行其诫,即为夫一也”。
这一说法被后世道教继承,如唐代成玄英《老子义疏》疏释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时称,“太上,即是玄天教主太上大道君也。言道君在玉京之上金关之中,凝神遐想,为常应之处”。
同时,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疏称“即是太上之教废也”。如此,大道即是太上之教,道、教、太上三者一体。此处的大道乃是老子所述之道,即老子所教之道,老子即太上无疑。
『贰』 道德经怎样读
道德经要是“读”的话很简单,反复诵读、根据名家的解释来看,读一句看一下解释;但是道德经的内容不是仅仅靠读和看别人的解释就能理解的,经书中好多篇幅都是天、地、人、万物的认识及其相关规律等等,很多东西都是虚无看不到的,也可以说是用普通方法了解不到的,同时还要通过修道、练功等等来实际印证,由读经转化到实践经文内容,这才是最好的“读
『叁』 《道德经》怎样处处向老子学习,以大自然为师,见贤思齐呢
《道德经》怎样处处向老子学习,以大自然为师,见贤思齐呢?
答:我们现在进一步来探讨“怎么样以大自然为师”。我们说要见贤思齐,在《道德经》里面,老子处处都希望我们能够来到跟天地看齐学习。天地在跟我们示现,天地在老子的心目中就是真正圣贤的展现。老子到最后面就是跟天地在看齐学习。
我们现在进一步来看,那老子到底看到什么?为什么我同样都在看星、看云、看天空,为什么我没有开启老子那么高的智慧?为什么老子能够讲出那么深的哲理?到底老子是怎么看的?我们要了解!
你看,老子讲的就是大地风云经的精神、特征、特性,所以老子不会要你跟随他、追随他,老子不会要你把他当作偶像,然后学习他怎么吃饭、怎么走路、怎么穿衣服。他觉得“你们要看齐学习的是大地风云经、是天地,那个才是真正的伟大的德行!”所以老子展现出来的就是那么谦虚,但是又有那么高的智慧。
这就是八卦:八卦就是在解释整个天、地、风、雷、水、火、山、海,这整个世界对众生的孕育跟它的变化。它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宇宙运转法则?古圣先贤就透过他们无污染的心灵去看。看了之后,然后跟大家诠释宇宙的运转法则是怎么样,道的特征特性是怎么样,然后让我们可以法天则地。这些最高的智慧,古圣先贤毫无保留、毫无藏私,也没有跟我们收费。它超越世间的名利价值观,都是无价之宝!进一步把它弘传开来、利益更多的众生。我们要以身作则去做。从我们本身开始改变起,也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让我们的社会更温馨、更祥和。
『肆』 和《道德经》有关的山是哪个山
道德经中没有提到山的名字。
但是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与七十二福地。
十大洞天:小有清虚天、大有空明天、太玄总真天、三玄极真天、宝仙九室天、上玉清平山、朱明耀真天、金坛华阳天、左神幽虚天、成德隐玄天
三十六小洞天:第一霍林洞天、第二蓬玄洞天、第三朱陵洞天、第四仙林洞天、第五玄关洞天、第六司马洞天、第七虚陵洞天、第八洞灵真天、第九山赤水洞天、第十会极亢洞天、第十一玄德洞天、第十二天宝洞天、第十三生上洞天、第十四天司洞天、第十五玄真洞天、第十六真化洞天、第十七太乐洞天、第十八大玉洞天、第十九耀宝洞天、第二十宝玄洞天、第二十一秀乐洞天、第二十二玉宝洞天、第二十三阳观洞天、第二十四太元洞天、第二十五华妙洞天、第二十六金庭洞天、第二十七丹霞洞天、第二十八仙都洞天、第二十青田洞天、第三十朱日洞天、第三十一太生洞天、第三十二良常洞天、第三十三紫玄洞天、第三十四天盖洞天、第三十五白马洞天、第三十六金华洞天
七十二福地:地肺山、盖竹山、仙山、东仙源、西仙源、南田山、玉溜山、青屿山、郁木洞、丹霞山、君山、大若岩、焦源、灵墟、沃洲、天姥岭、若耶溪、金庭山、清远山、安山、马岭山、鹅羊山、洞真墟、青玉坛、光天坛、洞灵源、洞宫山、陶山、皇井、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泉源、金精山、阁皂山、始丰山、逍遥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萝山、虎溪山、彰龙山、抱福山、大面山、元晨山、马蹄山、德山、高溪蓝水山、蓝水、玉峰、天柱山、商谷山、张公洞、司马梅山、长在山、中条山、湖鱼澄洞、绵竹山、泸水、甘山、汉山、云山、庐山、东海山 。
『伍』 《道德经》讲了什么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版仅是宇宙之权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陆』 老子●《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句中前两个“道”分别作何解释
《道德经》是道家圣经,是天道文化的文字总结,圣人有云:道由经传,经由师教。“道可道,非常道”是《道德经》全文的开始与总纲。
第一个“道”是指:天道、真道,泛指宇宙的终极真理(以观其“妙”的妙),其无形,无象,无色,无味,无声,确是万物之母。第二个“道”可以指为:道路,道理,也可以称之为人类可以认识和理解的方式。第三个“道”要与“非常”联系的在一起,泛指有形,有象,有色,有味,有声的,可以被常人所认识的宇宙万物(以观其“檄”的檄)。
合在一起解释就是:道可以被人类所认识,是通过非常道。何谓非常道,山有山道,水有水道,人有人道,佛教有佛教之道,道教有道教之道,伊斯兰教有伊斯兰教之道,是谓非常道。也开宗明义的指出了,《道德经》是经,传道的经书,也是通过人类所能认识,所能理解的文字和引喻来解释“道”,真道必须通过真德为桥梁才能认识,真德必须通过“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来达到。
曾听一位老师讲,如果真的要讲“道可道,非常道”的话,可能1万个字也下不来。
相信只要假以时日,我们一定能够听到更优秀的解释。
『柒』 “水因善下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水因为总是向低洼处流淌终会形成海洋,山聚集到一起不必增高低自会有最高峰凸现.
『捌』 《道德经》中提及的管理四境界,你喜欢哪个境界
老子在《道德经》里有这样一段话: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从管理的角度看,这段话蕴藏了老子哲学里的四重管理境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谆谆告诫君王,依道而行,方能垂衣拱手而使天下太平。那么,老子认为的四重管理境界究竟是什么呢?下面让小编一一详细解读。
境界一:太上,不知有之。
释义: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
在老子的观念里,最好的统治者是“无为而治”的,君王隐身于背后,从来不干涉百姓的事情。百姓只知道有上面有个君王而已,从来不会有什么交际,个个依道而行,事情自然而然的推进。
如上所述,贤明的君王真的就是“无为”吗?什么也不用做吗?当然不是,在老子看来,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用做,而是要遵循规律,依道而行,不悖于道。
因此,贤明的君王在“无为”之前至少要制定一套可行的制度,这套制度就是“道”,百姓依道而行,井然有序。此外,君王还应做三件事:一是不会因为个人欲望破坏制度叨扰百姓;二对于偏道者予以纠正,但适可而止;三则是“功成而不居”。
历史上的隋炀帝就属于第四等管理者。在“道”的层面,隋炀帝昏庸无道,只为自己享受不为百姓谋福利。隋炀帝年年出巡,曾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在位十余年间征夫千万人次大兴土木,役死者过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在“德”的层面,隋炀帝荒淫无度,酗酒好色,为人所不齿。在“法”的层面,史书记载隋炀帝“受赏者莫见其功,为戮者不知其罪”,滥用法令,赏罚不公。道、德、法都做不到,其下侮之,所以隋炀帝最终众叛亲离,被自己的亲兵吊死,遗笑千古!
分享国学经典,学习古人智慧。《道德经》里的四重管理境界在今天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无为而治,道法自然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博学书院,卓越企业家国学智慧研修平台。通过与大家习阅这些国学经典,一起感受圣哲先贤思想和心灵的脉搏,助力个人和企业获得更大发展。
『玖』 试述老子的《道德经》所蕴含的自然观
呵呵,我写过一篇文章。
〈学老子——做人要像水一样〉作者:谷长杉
在这生生不息大自然中,最能体现自然之魂魄、奉献之精神的载体就是——水。它变化万千.柔韧无比,充满了强劲的生命力。然而,面对蕴涵无限丰富的水,我们该怎样解读出水所隐藏的大智慧呢?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说:“善良的最高境界就要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与它们争夺。有修养的人应该像水一样安静、温和,心境要像水一样容纳百川;处世要像水一样调剂融合,做事要像水一样及时而落;行为要像水一样甘居下地。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然而攻击坚强没有胜过水的。
九曲黄河,关山层叠;百转千回,万道隔阻。无论多少日夜,多少惊险,东流入海的意志却丝毫不曾动摇。依旧踏着浑厚豪迈的脚步,势如万马奔腾不息,声如虎吼雷鸣不止。浪击礁磐,一波一波前赴后继;一浪一浪奋勇冲击,硬将礁岩撞的千疮百孔、遍体鳞伤。崖头滴水,日复连年;锁定目标,不急不噪,终将顽石滴穿。这也许就是老子所说的柔之胜刚,弱之胜强的真理!
水最有爱心,它挥洒出“烟雨江南”的羞美;连接出“桂林山水”的灵秀,映衬出“荷塘月色”神韵;构造出“湘潇洞庭”的沉静……。水,亏损而不干竭,布施而不求回报。又具包容力,渗透力,亲和力。它养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壮,从不有所鄙偏,真可谓一视同仁、大公无私。
一杯水,杯子歪了水不歪,桌子斜了水不斜。水总是保持平衡的状态,所以称之为“水平”。这也是在建筑、制造以及其他领域中追求的境界。也是每一个人所向往“心如止水”的境界!
水善于治物,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极善用能,洗涤群秽,平准高下;以载则浮,以鉴则清。水善于处地,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这即是不争之德。也正因为水能甘居下地,才成就了浩淼宽广的大海。所以人们常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有一则故事,发生于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回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三尺,结果成了六尺巷。此后,两家在有困难时相互帮助、支持,相处的非常和睦。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所以为人处事,应当谦让、不争的胸怀。要知道凡事,“争则不足,让则有余。”
在古典著作中,善于拿水做比喻的还有孙武,他在《孙子兵法》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趋下,兵之形避实击虚;水因地制流,兵因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大意是说“为将者用兵应当像水一样,水的流向,是避开高而趋向下;兵的行动,是避开坚实击向虚弱。水因地的高低而选择流向,兵因了解敌人阵势而出奇制胜。所以用兵的法则要像水一样变幻无穷。”
水,的确变化多端,有着露的灵犀,雾的蒙胧;雨的迷离,雪的圣洁;冰的剔透,霜的严峻;雹的坚硬……虽然,现实中存在着污水,臭水,但水的本质是透明的,纯洁的。而水的意境是超越时空,超越极限。水化冰雪而登山峰,乘风云而上青天,绕泥石而入无间。试想,水是无限的逍遥自由。由水及人,明白水了的常规,可谓知晓了做人的道理。若心灵像水一样清净,则邪恶无;性情像水一样温和,则焦躁无;胸襟像水一样容忍,则是非无。所以说做人要像水一样,水滋养着天下万物,以及每一个人。而我们也应该,珍惜每一滴水。
『拾』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什么意思
原句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意思是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表达: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细细品味琢磨,实感哲理深刻,意味深远,真乃人生的经典写照。形象深刻的描述了人生历程不同的三个阶段:人之初,幼小单纯,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随着年龄渐渐长大,走进了山水之间,发现山水不是我原来想象中的山水,因此,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人到中年,通过自己多年的修炼,茅塞顿开,回归初心,做回自己,走出了山水之间,回头再看,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道德经》讲:”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意思是:含德深厚的人就如同出生的婴儿一样。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你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人生之初,就像一张白纸,在上面画山是山,画水是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春秋交替;寒来暑往。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历经了世事,渐渐变得不再那么单纯,而是,越来越成熟,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天下,有理寸却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
进入这个人生阶段,是激情的,不平的,焦虑的,困惑的,纠结的。你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了。在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感叹抱怨。山自然不再是那单纯的山,水自然也不再是那单纯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