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行为的内容

道德行为的内容

发布时间: 2022-05-20 20:26:30

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从形式来看,道德包括一个人的言论和行为两大方面;从内容来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

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1)道德行为的内容扩展阅读:

表征个人道德的总体特点的范畴。简称品德。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并具有稳定性倾向的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特点。道德品质表现在——

①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二者综合构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状况。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到“日三省吾身”:

第一应当分得清先与后,该先的一马当先,该后的甘居最后。先进性最重要的特点是“先”,即走在前列,一是走在群众的前列,带领群众;

第二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时代潮流。共产党员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把党的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群众,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

再次,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优良品质,艰巨任务抢在先,危难之际冲在先,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攻关克难的急先锋。生活享受往后靠,物质待遇不与人攀比,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人、带动人。

第三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执行党的决议率先垂范,完成党的任务身先士卒,不落在群众后面。

㈡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回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答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稿源: 编辑: 陈楠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㈢ 什么是职业道德行为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的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行为。它是衡量从业者职业道德水平高低、职业道德品质好坏的客观标志。衡量一个从业者是否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关键就是看他是否能自觉地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自己职业道德实践中去,是否能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加强职业道德行为修养的基本途径,就是从业者自觉地把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转化为坚强的道德意志,并在这种意志的支配下,始终如一地实践职业道德行为,保持高度的自觉性,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职业道德行为的修养,还必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技能,从业者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才能有用武之地,才能转化为具体的职业道德行为,并使这种行为得到充分展现,取得良好效果,达到理想目标。如果仅仅具有履行职业道德责任、义务,执行职业道德原则、规范的良好愿望,而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去实现这一愿望,职业道德的履行就成了一句空话。从业者应把职业道德行为的修养,作为自己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内容,切实抓紧抓好,丝毫放松不得。

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应充分认识上述四个方面主要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把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职业道德品质,达到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

㈣ 个人品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个人品德是表现在个体处理一切问题时的行为活动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成了习惯的道德素质,是行为者个人的道德属性。

二、个人品德既包括个人主观上对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也包括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是个人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

三、个人品德实际上也是社会上存在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集中反映。

四、个人品德是个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内心状态,是一个人在进行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

五、个人品德是有个人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包括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方面。



(4)道德行为的内容扩展阅读:

“知荣辱”,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生活中严格区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自觉遵纪守法;在岗位,艰苦奋斗,辛勤劳动,多做对国家、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事。

“懂感恩”,即感恩父母养育、师长培养、同时支持、组织信任和他人帮助,引导人们从小事入手,从身边的事做起,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自身、他人、工作、社会,提升自我、多行善举、济危救困、助人为乐,建立健康融洽愉悦的人际关系。

“尽责任”,即培养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明确在家庭、岗位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断增强履职尽责、回报社会的本领和能力,爱岗敬业、干事创业、积极进取,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㈤ 品德行为方面有哪些

品德行为方面有:

1、品貌:虽则人不可看貌相,但一般的来讲,品貌也是属于品德里的。

2、品行:指人的行为和作风,主要是看你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作用是否正派。

3、品德:指人的道德和思想,主要是指你的品质是否优良,思想是否上进。

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

行为品德包括一个人的德行,行为举止,文雅的说话。

提高品德行为的措施: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有许多道德品质可以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以后再给予意义。从行为习惯入手,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的途径。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平时的学校教育中,家风体现在孩子的言行之中,家教也是一个家风的体现,它是通过孩子的言行表现出来。在为人处事方面,对别人要做到宽容、和善、认真地对待;在生活上,做到细心,对每件事都坚持认真地去处理。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爱国主义是几千年来巩固其祖国的最深切感受。这是一个永久性的问题,但在第一次教育和第一次研究的影响下,我们经常忽略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从小就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4、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在这个混乱的社会中,让学生区分是非,知道什么是守法,什么是非法,教育学生有关法律知识,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许多学生都是法律知识的宣传者,他们通过法律等活动进入课堂,使学生从小就能树立法律意识。

5、加强人情教育。

应该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教育。在“朋友之间”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解释朋友之间的良好帮助外,学生还会背诵朋友的诗,加深他们对朋友的了解,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家庭,老师,学生,友谊。

㈥ 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和各行各业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会公德主要是指人们在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中或与陌生的他者相处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社会公德作为公共生活准则,是社会道德在人类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特殊表现,是全民性的道德,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在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交往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个人品德主要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及价值趋向,是个人道德自觉的结晶,也是社会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在个人身上的综合体现,它涵盖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等各个方面。良好的个人品德形成是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基础,有利于奠定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
从人类的生存发展来看,社会公德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在传统的以家族、氏族为特征的共同体时代,缺少一个独立的、广泛的社会生活公共空间,社会秩序的实现更多地由个人品德修养来决定。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特别是经济活动市场化、职业多样化、利益多元化、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的普遍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人们既在私人领域里享有其独特的私人生活,又在公共领域里享有与人共有的公共生活,相应地社会公德也就逐渐形成了。
个人品德形成一般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学习。学习是个人品德形成的起点和基础,它包括道德知识、道德典范、道德经验的学习。人通过学习不断增强道德认识,提升道德境界。二是自省。反省是外在道德规范内化的必经之路。一个具备了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会努力去促使自己按照社会公共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去行动,并能随时警醒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整以保证正确的方向,学会自省是道德主体成熟的表现。三是践履。人的道德修养并不是脱离具体实现的“闭门造车”的结果,只有在丰富社会实践中,才能锻造出高尚的人格。当一个人具有了道德认知,就会在实践中躬行。
都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又不可或缺、相辅相成。

㈦ 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是什么

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它不仅体现了道德的先进性与道德的广泛性的统一,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道德的统一。

1、"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

2、"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3、"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

4、"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

5、"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服务社会。

(7)道德行为的内容扩展阅读

关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举措

1、大力加强基层的公民道德教育,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个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使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成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行为规范。

2、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道德建设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是道德建设的直接受惠者。要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在各种类型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们在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3、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坚决批评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和观念,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

4、要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㈧ 公民道德行为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是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㈨ 思想道德品质包括什么内容

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实现执行转化的催化剂。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9)道德行为的内容扩展阅读

思想道德品质的价值: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㈩ 道德行为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对道德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各种文化中的道德观
相较于西方文化自古希腊以来把道德视为一个独立分离的单元(哲学中的伦理学),中国古代并没有特别把道德领域(Moral)跟非道德领域(Amoral,异于指不道德的Immoral)切割开来(中文道与德两字经常并用,对真善美三者亦无明显区隔):两者之间界线模糊又经常融为一体(儒家理想的天下观即为一例,文史哲不分亦为一例,大体上是受到阴阳五行及天人合一思路的影响);希伯来、伊斯兰和印度文化中,道德附属于宗教,例如耶和华或安拉或法 (印度哲学),并不是独立的单元;原始部落中(非洲人、印地安人、澳洲土著、台湾原住民等),道德通常附属于传统习俗,亦非独立单元。
从形式来看,道德包括一个人的言论和行为两大方面;从内容来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 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热点内容
民法通则还 发布:2024-12-26 15:31:44 浏览:439
房地产行业法律法规 发布:2024-12-26 15:31:44 浏览:857
无锡市汇恒法律咨询有限公司 发布:2024-12-26 15:18:23 浏览:172
微信聊天记录有法律效力么 发布:2024-12-26 14:52:36 浏览:288
他人代签合同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2-26 13:19:42 浏览:487
醉驾撞死人同车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4-12-26 12:28:10 浏览:193
和平法治公正 发布:2024-12-26 12:05:35 浏览:841
新源公司法人 发布:2024-12-26 12:02:41 浏览:561
电子版offer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2-26 11:56:54 浏览:593
有关于经济法搜题的公众号 发布:2024-12-26 11:47:20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