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驰而国
Ⅰ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这句古训表明
“法复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制弛则国乱国衰”。这句古训表明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故选择D。
分析: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的古训是说一个国家只有严格执法,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国家才能治理整顿好,才能兴旺繁荣。否则,如果法律松驰,无法执行,则国家一定会有动乱,国力也会越来越衰弱。可见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必须依法治国作为强大的后盾。
(1)法治驰而国扩展阅读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来,是党的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标志着我们国家的治国方针向法治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Ⅱ 法令行则国治 法令弛则国乱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法令得到执行,国家就能够安定;法令一旦废弛,国家就会出现动乱。
出自:东汉王符《潜夫论·述赦》:且夫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意思是:国家不会有永久的太平,也不会有永久的混乱。法令得到执行,国家就能够安定;法令一旦废弛,国家就会出现动乱。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必须担负法律实施的法定职责,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坚决整治以权谋私、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问题,严禁侵犯群众合法权益。”
(2)法治驰而国扩展阅读:
《述赦》篇为了论证“法令行则国治”的道理,举了一个鲜活的例子:东汉孝明帝时,荆州举茂才,明帝召对,问荆州有何异闻,茂才对曰有剧贼九人,刺史太守屡屡捉拿不果。明帝追问得知剧贼猖獗之处正是该茂才治下之郡,大为震怒:“贼发部中而不能擒,然材何以为茂?”
于是将该茂才杖捶数百,免其官并严厉追责刺史太守。十天之内,剧贼伏诛。王符在最后说道:“擒灭盗贼,在于明法,不在数赦。”消除盗贼,只能靠严明法令,不能靠屡屡赦免。中国有深远的法治历史与传统,即便是高扬仁义的儒家也不例外。
孔子说:“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是希望有适合的人把文王武王留下的良法善政予以执行和落实。
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这是强调要把善政良法通过适合的制度与人员,执行出来,落实下去。荀子也说“有治人无治法”,指出要获得适合的人员来把好的法律予以实施。
同一时代,在地球的另一端,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更明确地说:“所谓法治,首先意味着已经制定的法律获得执行和遵守,其次则意味着法律本身应当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当超越性的法治理念落实于具体的社会生活时,关键步骤有二:首先,已经制定的法律要被执行,得遵守;其次,要努力获得更好的法律。这是中西先哲的基本共识。
Ⅲ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的古训说明什么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说明了:一个国家只有严格执法,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国家才能治理整顿好,才能兴旺繁荣。否则,如果法律松驰,无法执行,则国家一定会有动乱,国力也会越来越衰弱。
(3)法治驰而国扩展阅读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二、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三、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六、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七、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Ⅳ “法令兴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这句话怎样理解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的古训是说一个国家只有严格执法,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国家才能治理整顿好,才能兴旺繁荣。否则,如果法律松驰,无法执行,则国家一定会有动乱,国力也会越来越衰弱。表明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最有效、最根本的保障。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Ⅳ ( )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法律内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必须担负法律实施的法定职责。
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坚决整治以权谋私、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问题,严禁侵犯群众合法权益。
(5)法治驰而国扩展阅读:
法治国家实现长治久安和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法容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要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如果一个国家法律健全,有法可依,依法办事,那么这个社会就能有序运行,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反之,如果一个国家令废弛,社会成员不按照法律 规则行事,整个社会秩序就容易陷入混乱,国家就很难得到有效治理。
Ⅵ 法治的名言
法律又是什么?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
一项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恶行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
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
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带来安定的是两种力量:法律和礼貌。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与其责骂罪恶,不如伸张正义。
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治民无常,唯法为冶。
Ⅶ 如何理解"法令兴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这句话
法令兴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法令兴则国治国兴:一个国版家要依法治国,不能权权大于法,要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只有依法治国,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法令驰则国乱国衰:以人治国,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那国家就动乱,就要亡国亡民。 所以,我们就要树立依法治国理念,首先,我们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3、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其次,我们要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维护法律权威,必须首先维护宪法权威。维护法律权威,必须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维护法律权威,必须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再次,我们要严格依法办事。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即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用权受监督。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是一切法治社会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违法受追究。
Ⅷ 关于法制的名言名句和诗
以规矩为方圆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以法教治民则安。
————《管子·形势解》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管子·法法》
凡国无法则众不知所为,无度则事无机。有法不正,有度不直, 则治辟。
————《管子·版法》
号令已出又易之,礼义已行又止之,度量已制又迁之,刑法已 措又移之,如是则庆赏虽重,民不劝也,杀戮虽繁,民不畏也。
————《管子》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韩非子·有度》
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诡使》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韩非子·问辩》
处多事之时,用寡事之器,非智者之备矣。
————《韩非子·八说》
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私:偏爱。讳:回避。)
————《战国策·秦策一》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商君书》
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 也。行刑,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轻者不止,则重者无从止矣,此谓治 之于其乱也。
————《商君书·说民》
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法立而 民乱,事剧而功寡。
————《商君书·算地》
有法者不用,与无法等。
————《淮南子·主术训》
法者,非天堕,非地生,发于人间,而反以自正。
————《淮南子·主术训》
万事皆归于一,网络皆准于法。
————《尹文子·大道上》
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 法?
————《吕览·察今》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 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之殇子矣。
————《吕览·察今》
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
————汉·桓宽《盐铁论·申韩》
公法行则轨乱绝。(轨:内乱。)
————汉·王符《潜夫论·潜叹》
法令行则国治,治令驰则国乱。
————汉·王符《潜夫论·述赦》
治官者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当公法则不阿亲戚。
————汉·刘向《说苑·至公》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
术以神隐为妙,法以明断为工。
————北齐·刘昼《刘子》
国以法教为治。
————北齐·刘昼《刘子·赏罚》
刑狱不滥则人寿,赋敛省则人富,法令有常则邦宁,赏罚中则 兵强。
————宋·欧阳修等《新唐书·李峤列传》
法者,天下之公器,唯善持法者,亲疏如一。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六》
因之乃不问其非,革之则并遗其是,前人失之东,后必西;前者 尚白,后必黑。矫枉过正不得中则一也,乌在其能济乎!
————宋·李季可《松窗百说》
不辩亲疏,不异贵贱,一致于法。
————宋·李觏《刑禁》
犯法者治之,当自贵人始;穷乏不给者救之,当自下始。
————明·宋谦《元史·布智儿列传》
不治其致疾之源,而好服药者未有不死者也;不能塞祸乱之 本,而好立法者未有不亡者也。
————明·方孝孺《深虑论》二
用法不可太宽,宽则人不知惧;施恩不可太过,过则人不知感。
————明·钱琦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 言之必效。
————明·张居正
令所以布信,数易则疑;法所以防奸,二三则玩。(二三:反复不 定。)
————明·张居正
情可以顺而不可徇,法宜严而不宜猛。
————明·张居正
善制法者如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型:模 具)
————明·庄元臣《叔苴子外篇》
立法非难,守法为难;听谏非难,乐谏为难。
————清·张延玉等《明史·张芹列传》
令数改则民疑,刑太繁则民玩。(玩:忽也,记不住。)
————张廷玉等《明史·解缙列传》
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诬今不可以为 治,诬古不可以语学。
————清·魏源《古微堂内集》
国之存也,存于法;人之生也,生于理。
————李大钊
法律在暴力面前是没有发言权的。
————[古罗马]西塞罗
法律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方便适用;但总的说来,如果它是有益 的,而且对大多数人有益,我们就应该满足。
————[古罗马]李维《罗马史》
任何势力都不应凌驾于法律之上。
————[古罗马]西塞罗
人人皆受制于法律。
————比克斯塔夫
王子不在法律之上,而法律却在王子之上。
————小普林尼
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应当受一定法规的制约。
————[俄]列夫·托尔斯泰
法律的制定不是为了处理某些具体案件,而是为了服务于人 民。
————[英]约翰逊
无视法律的人,必然毁于法律。
————[英]拜伦《关于攻占阿尔哈马的一首悲歌》
谁都不应凌驾于法律之上,谁也都不应受法律的欺凌;当我们 要求人们遵守法律时,无需征得他们的同意。
————[美]罗斯福
法律太松,守法的人就不多;法律太严,执法的人就不多。
————[美]富兰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