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佛法治懒惰

佛法治懒惰

发布时间: 2022-05-21 04:46:33

A. 佛学是怎么催人积极向上的怎么克服懒惰

礼敬师兄先。
您打坐 都做什么?当您观察自己的念头 明白的时候 会知道懒惰 也只是个习气而已;我们常处的不是散乱就是昏沉 自当明白。
然后就是明察自己的心口意的状况,自行体察 你自认为的懒惰 原因是哪里 ?是习气 还是 身心没有真正调理好 而使休息成为了必然?如果是 身体虚弱 休息还是必要的 不可强为,该吃吃该睡睡 但是一定要觉知明了 方可,“好了很多”已经是 有受用的了 呵呵 贺喜师兄
佛弟子 当修持 六波罗蜜 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智慧,具足八万细行。您在这里帮我找找 消极向下 我看看..调心. 慢慢来..莫错解经意,但体悟 需要慢慢的过程 莫着急 ,几句话也说不完

B. 佛教 有去除懒惰的咒语或佛号吗

有啊。念阿弥陀佛佛号!有空就念,慢慢的业消智朗,障尽福崇。人就敦伦尽份,勤快能干了。
推荐印光大师十念法,念佛效果殊胜!

C. 佛法如何对治懒惰病,无恒心,无毅力病。

前几世的习气会带到今生,说明你前几世可能也有这样的毛病。不妨跪在佛像前发愿,希望菩萨为你加持,改正这种懒病,有护法菩萨做证,如果又偷懒,菩萨会在一旁“提醒”你的。其实人做事贵在有一股劲,你先试着去努力做成一件事,比如反复做题,反复念经,总之后劲上来了以后做什么都有动力了。

D. 为学佛教说懒惰是为什么解释

云何懈怠?谓精进所治,于诸善品心不勇进为性。能障勤修众善为业。——《佛说大乘广五蕴论》

以下是智敏上师对这句话的开示:
“云何懈怠”,那么,懈怠就跟到来了。什么叫懈怠?“谓精进所治”,精进的对立面,所对治的法。“于诸善品心不勇进为性”,对修善法,没有勇猛心,就是打败了,往后退了。精进是打胜仗。披甲精进,把盔甲披起来,拼命往前进,碰到一些小的困难也不退,前面讲过的,五个精进。那么,这个就是五个懈怠。他就是对修善法害怕,没有勇猛心,碰到一些困难就退掉了。“谓精进所治,于诸善品心不勇进为性”,对于修善法,没有勇敢心,总是困难,强调困难:“像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我是没有办法修了”,有几个结论就不修了,找了很多的理由。总的话,这个就是懈怠的作用。懈怠,对这个善法,他往前的这个修善的心已经没有了,那么只好是退了。“能障勤修众善为业”,修善法,精进修善的那个作用就没有了,把它障住了,就是退、退堕了。这个是懈怠。

E. 佛法有何法门能治懒散

佛陀这样来教育贪睡的人

转贴·贪睡的比丘

佛陀常教导弟子们在学习佛法时要认真,要用心,绝不能懈怠、懒惰。大多数弟子都遵从佛陀的吩咐,勤奋修行,很多弟子因此得了道,修成罗汉,消除许多烦恼和痛苦。但是有一个比丘,就是不肯用功,每当别人在打坐修行时,他却呼呼大睡。僧团里的师兄弟们劝了他好几次,他还是照样我行我素。

这个比丘最大的毛病就是嗜睡,每天吃饱就睡,睡觉时还将自己的房间关得死死的,一个人在房中蒙头大睡,别人怎么叫都叫不醒。

这天中午,嗜睡的比丘托钵乞食回来后,便回到自己的僧房倒头大睡。他这一睡就没有起来过,僧房中如雷的轩声一直持续到第二天。

第二天上午是佛陀为大众说法的日子。所有的弟子都来了,唯独缺那个嗜睡的比丘。

佛陀问:‘那个爱睡觉的弟子怎么没有来呢?’

一个弟子急忙站起身来回答:‘佛陀!他从昨天中午睡到现在还没有醒过来,我们怎么叫他都叫不醒。’

佛陀心中想起,这个爱睡觉的比丘从今天算起只剩下七天的寿命了,如果让他这样在昏睡中死去的话,他是得不到善终的。佛陀非常怜悯他,所以先让弟子们诵读经文,自己带著阿难前往贪睡比丘的僧房去。

佛陀和阿难还没到,远远就听见雷鸣般的轩声,一阵接著一阵,一阵高过一阵。推开房门后,轩声更大了,那位比丘依然蜷缩在床上,睡得正香。

阿难先叫了几声,可是比丘毫无反应,依然睡著。后来佛陀走到比丘床前,用手指轻轻摇了摇比丘的身体,这个熟睡的比丘马上醒了过来。

比丘见到佛陀正站在自己面前,慈爱的俯视著他,急忙起身向佛陀顶礼,说道:‘尊敬的佛陀,请原谅弟子无礼。’

佛陀告诉他说:‘你只剩下七天的寿命了,我不忍心见你在昏睡中死去而得不到正果,所以特地来叫醒你。’

这位比丘大吃一惊,他根本没想到自己只剩下七天的寿命,他又惊又怕,不知所措。

佛陀安慰他说:‘这是你命中注定的事。好几世以前,你出家做比丘,却只知道吃和睡,从来不思惟法义,也不遵守佛法戒律。因为没有种下任何福德,命终后灵魂投生成米虫,就这样过了五万年,然后又投生为田螺、蚌和树干中的蠹虫,前前后后各过了五万年。
你前身所投生过的生命都喜欢住在昏暗没有光亮的地方,而且非常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更特别的是这四种生命都喜欢睡觉,一睡就是一百多年,完全不懂得求上进。经历了二十万年,你才赎清前世的罪孽,所以今生能够投胎为人,并且出家做了比丘。既然做了比丘就应该勤苦修行,认真钻研。没想到你又像二十万年前一样贪吃贪睡,为什么你总是睡不够呢?可别忘了二十万年前你的前身的结果。’

比丘听了佛陀的话,羞惭得满脸通红,连忙向佛陀表示忏悔,就在他深深自责、忏悔的时候,一切杂念都随之消除了,并且在最后的生命里修得了阿罗汉果。

F. 佛教怎么看懒惰的人.

于断恶修善之事不尽力也。唯识百法随烦恼二十之一。俱舍七十五法,六大烦恼之一。唯识论六曰:“懈怠于善恶品修断事中懒惰为性,能障精进增染为业,谓懈怠者滋长染,故于诸染事而策励,亦名懈怠。”俱舍论四曰:“怠谓懈怠,心不勇悍,是前所说勤所对治。”菩萨本行经上曰:“夫懈怠者,众行之累。居家懈怠者,则衣食不供,产业不举。出家懈怠,则不能出离生死之苦。”

G. 佛教 有去除懒惰的咒语吗

未曾听闻有这样的咒语。
咒语,是佛菩萨的空性流露,至于懒惰,即使在佛教中,也是一大障碍,故佛告诉我们以精进来对治懒惰。
小孩子们不爱学习,是没有兴趣,只有兴趣才能让他们勤奋。

H. 念什么经或是诵哪个咒可以治疗懒惰的毛病啊

lz你好,希望帮到你
懒惰的毛病是心性的一种毛病,念咒子是向相应的佛祈求并得到加持。但是加持源自于我们的如法行持佛的教诲
佛法改变生命并不是完全靠咒和礼拜等等,关键是靠自己照着佛说的做,佛好比医生,法好比药。我们为了治病不停的向医生求助却不服用他的药,或者是听了法不去做好比拿了药不服用背在身上。是不会对我们的生命产生太大改变的。必须要认准目标。有恒心和毅力行善,改变过去的习气,此点是共同与世间法则,照着正确的方法去做。在得到佛的加持,定无不成之善愿。建议您可以看看。了凡四训
也同时建议您祈求观世音菩萨或者是文殊菩萨。持诵六字真言。都是很好的办法
希望帮到你

I. 佛法中如何指引我们克服虚荣和懒惰的毛病

六度: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可以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
六度(sad-paramita)
佛教教义。
又译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简译为度;音译波罗蜜、波罗蜜多、播罗弭多;梵汉并译六波罗蜜(多)。度即渡之意。
《大乘义音》卷十二:“波罗蜜者,是外国语,此翻为度,亦名到彼岸。”谓菩萨乘此六度船筏之法,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众生,从生死大海之此岸,度到涅盘究竟之彼岸。为大乘佛教最主要的中心教义。
1、施度(檀波罗蜜或檀那波罗蜜):总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谓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与众生利乐。
2、戒度(尸波罗蜜或尸罗蜜):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谓菩萨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断身口意一切恶业。
3、忍度(羼提波罗蜜):谓菩萨由修忍度,能忍受一切有情骂辱击打及外界一切寒热饥渴等之大行,即能断除瞋恚烦恼。
4、精进度(毗梨耶波罗蜜):谓菩萨精励身心,精修一切大行,能对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
5、禅度(禅度波罗蜜或禅那波罗蜜):止观双运名禅,亦名静虑、三昧、三摩地、定。谓思维真理,定止散乱,心一境性,调伏眼耳等诸根,会趣寂静妙境。有四禅、八定及一切三昧等。
6、慧度(般若波罗蜜):谓通达诸法体性本空之智。及断除烦恼证得真性之慧,能对治愚痴 昧无知(无明)。

J. 有没有哪部佛经是劝人戒懒惰的呢

共同外前行分四: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之因果。

1、人身难得:

应当思维暇满人身难得,若不思维暇满难得,则不生修持佛法之心,是故思维暇满难得具真实大利益。所谓难得之人身,是指具八闲暇十圆满之珍宝之身。十八种珍宝人身于密法中,以外、内、密三相圆满而讲授。“外相圆满”指已得到上师的摄受,此摄受之意非指仅于上师前获传承、摸顶、赐法名之类,而是上师把密意中的一切传承和解脱法皆传授于你,称为摄受;“内相圆满”指圆满六根,若盲,则不见善知识之相;若聋,则不闻教法之音;特别是若心识狂乱,则不知如何取舍善恶,不具修法之缘。如是六根无缺,则为“内相圆满”;“密相圆满”指具足出离心与信心。由了知六趣的痛苦而希求解脱之心为出离心。对善知识及无欺因果产生深信而进入修法为信心。此外、内、密三相圆满中已包含了八闲暇与十圆满。人身极难获得,其原因可通过因、喻、数三种方法而观察。

(1)观察难得之因:清净戒律是获得人身之根本(戒律包括小乘的别解脱戒、大乘的菩萨戒、密乘的誓言);行道中要圆满六度;发愿欲获此人身。若未具足三因,则难获此人身。

(2)观察难得之喻:佛经中曾言,假设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大海洋,海面上随波飘荡着一个带孔的木枙,海底有一只盲龟,百年上升海面一次,木枙之孔与盲龟之颈两者相遇极其困难。获得暇满人身比此更难。寂天菩萨云:“如海中盲龟,颈入木枙孔,人身更难得。”佛经亦云:“如于针尖堆豆, 一亦难留。”由如上之喻应当了知人身极为难得。

(3)观察难得之数:经云:“地狱众生如大地之微尘,饿鬼众生如恒河沙,傍生犹如酒糟,阿修罗如弥漫之大雪,人及天人仅如佛陀指甲上之微尘”。以数量相比,人道众生极为稀少,世间相信佛教进入修法者则更为稀少。如是观察,暇满人身极为难得。今生已获得此暇满人身,切莫虚度光阴,应精进修持佛法。后当观察寿命是常还是无常。

2、寿命无常:

人的生命由出生开始便趋向死亡,寿命唯减无增。死魔之主刹那逼近,所以,无法肯定何时死亡及死于何处,这是世间任何人都不能逃避之事实。有人言,死亡是大自然之规律,很正常,无有什么稀奇,但死亡一旦呈现于自身,所感极大痛苦则难以承受。百年之后,现今之人将无一存于世间,死亡极为肯定。已进入佛法之修行者,不具精进而懈怠度日之因,正是被“不可能死”之妄念所蒙骗,终日忙于无义之琐事,以致无暇修法,若能天天观修寿命无常,精进自然具足。

寿命是无常法,总有一天会成熟于自己眼前,只是时间长短而已。谁也不能肯定自己明年是否还在人间,明天是否就是来世?!一提及死亡,大家都认为不可能是我。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夜间死亡三十多万人,其中的所有男女老幼谁会想到明天自己会死去呢?但皆于“想不到”中显示无常。寿命无常非常可怕,死亡不在遥远之地,就在自己面前。若五十岁的人回忆一下从小至今的经历,好像刹那就到了今天,剩余时间亦是如此,刹那人生如电逝,此是真实不虚之事实。人道是唯一通过修法可以成佛之机缘,获此人身,其意义早已超胜如意宝,亦是千劫万劫修持善法之果报。已获此人身,无比庆幸,但由于无常迅猛,人身随时都会失去,真是难以接受。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之意即此。应于今生证得佛位。今生能否成就,根源就在于观修暇满难得与寿命无常之上。因为极其怖畏死亡的痛苦,才会舍弃一切而精进修持正法。经云:“精勤涅磐道,懈怠恶趣门。”故天天观想寿命无常,时时观修寿命无常,逐渐会对死亡产生极大恐怖,肯定随时地都会死去。世间一切美景无暇贪执,一切琐事无暇理会,极恐怖死亡将至,我将何以应对,思维现世一切所作无有一法于此时有利,内心激动,毛骨悚然,热泪之下唯求能度已之佛法,精进修法即成唯一所作。有人口言利益众生,但尚不能自利,焉能利他,于己无有悲心,岂能与人大悲,故首当怜悯自己,多多观想人身难得及寿命无常。

根本上师喇嘛阿秋仁波切于亚青寺树立无上大圆满教法实修法幢,每次传授显密共、不共法之前,都要讲解一遍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此二法不论于初学者还是修持多年之行者都极为重要!我本人一直把人生难得与寿命无常两种修法当作胜义见解来对待,因为由修此二法则可获得胜义见解之功德,若舍此二法,胜义见解无从证得。帕当巴格西曰:“若相续中生起此无常,初为入法因,中为精进鞭,最终能获得,光明法身也。”米拉日巴尊者曰:“吾初畏死入山中,数数修行死无定,已获无死本坚地,此时远离死畏惧。” 心中若能时时忆持无常,相续中不离怕死之念,则无空闲懈怠,自然生起趋向佛法之心。临终之时便无所畏惧,现世中证得殊胜功德亦无难处。观修寿命无常乃佛教之精华,无论钝根利根若能观修悉能解脱,此修法若不娴熟,则证量不生,故应恒时思维寿命无常。

3、轮回过患:

六道众生无论生于何处,都离不开痛苦本性,未曾超越痛苦之范围,犹如处于火坑。《念住经》云:“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受饥饿苦,傍生感受互食苦,人间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争斗苦,天界感受放逸苦。”三界之中即便有少许安乐,亦无丝毫实义。故此当从内心深处体会苦之本性,彻底断除对轮回之贪执,生起如是定解而修持。

4、业之因果:

六道众生由造善恶业因,而感受苦乐果报,转生恶趣善趣,唯由业力牵引,如是了知应无误取舍因果为要。

以上以简要方式讲述共同外前行毕。

热点内容
英语语法学习书籍 发布:2024-12-27 21:27:19 浏览:257
公司常年法律顾问可以免费吗 发布:2024-12-27 21:16:55 浏览:63
李学政律师 发布:2024-12-27 21:12:58 浏览:26
行政法种类越权 发布:2024-12-27 20:36:38 浏览:823
合同法习题及答案 发布:2024-12-27 20:13:53 浏览:720
此据签字生效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4-12-27 19:53:07 浏览:777
威尼斯商人的合同法 发布:2024-12-27 19:47:12 浏览:288
法律法规常识手抄报 发布:2024-12-27 19:32:25 浏览:112
妇女的司法解释 发布:2024-12-27 19:32:24 浏览:981
认定劳动关系司法解释 发布:2024-12-27 19:07:13 浏览: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