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教师的道德人格

教师的道德人格

发布时间: 2022-05-21 09:24:28

❶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职业道德和其他职业道德相区别的根本所在,表现了其对职业所特有的最一般的道德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总纲,对教师的职业活动行为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和严格的约束性。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是教师职业中最根本、最具普遍的道德规则。教师在职业活动中,遵循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第一位的。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大都是由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派生出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具体化。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体主义原则
集体主义是指教师要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要求集体尊重和照顾个人的利益,使个人利益得以实现。集体主义原则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正确处理贡献和索取的关系。
(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人道主义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对方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在此基础上,主义发挥教育者作为过程主体的角色作用,严格要求自己,以人道主义原则协调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调动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过程中其他参与者的积极性。教育人道主义原则要求教师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真诚地与其他教育者合作。如对学生采取漠不关心、置之不理的态度教师违背了这一原则。
(三)教书育人原则
教书育人是指传授知识并培养人才。教书育人原则要求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努力教授学生学习知识,又要培育学生成人成才,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书育人反映了教师这一行业的本质特征,支出了教师这一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根本所在。如《礼记》中“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当代教育家徐特立认为教书育人包括“经师”和“人师”;第斯多惠认为“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四)乐教勤业原则
乐教勤业是指教师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努力地从事教育工作。爱岗敬业是乐教勤业的基础和动力来源。乐教勤业这是教师在对待自己职业方面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动力,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核心。它也是教师胜任教育工作,做好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是制约教师教育工作成效的主要内在因素。乐教勤业原则要求教师热爱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来追求,并能够勤业精业,勇于探索。
(五)教育民主原则
教育民主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发展。教育民主原则要求教师要营造一种使学生能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博爱、友善和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
(六)教育公正原则
教育公正是指通过合理的教育制度,恰当地分配教育资源,是每个人获得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满足个体的学习需要,使个体实现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公正的核心是对学生公正。教育公正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赏罚分明、因材施教。
(七)人格示范原则
人格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包括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两方面。研究表明,学生有强烈的向师性(学生尊重、崇敬教师,有乐于接受教师教导的自然倾向和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等特点)和模仿性,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人格示范性。人格示范原则要求教育者应当先受教育,那里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都体现了教师的人格示范。
(八)依法执教原则
依法执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依照法律制度从事教育活动,保证教育活动的额合法性、正确性,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依法执教原则要求教师做好奉公守法的模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纪律等,另外,能够做到廉洁自律,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如,能够拒收红包、不体罚学生等。
更多教师招聘教师职业道德考点,可查看中公教师网-教育学频道。

❷ 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两个显著区别是()A

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两个显著区别是“人格与师格的统一”和“较高的格位水平”。

1、人格与师格的统一

对于教师来说,人格是自己的本体价值的标志,师格作为教师教育活动的中介或工具发挥工具价值。人格与师格的统一,使得教师的道德人格既有本体价值,又有工具价值。

2、较高的格位水平

教师道德人格的高格位既是一种对教师的要求,又是教师岗位和教育事业具有崇高和神圣特性的原因或条件之一。成语中有“德高望重”之说。其实“德高”与“望重”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即前者是后者的原因或条件。所以对教师人格的高格位的特点,教师不能消极地认为仅仅是一种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当从要求中体味神圣与尊重,引以为荣,同时不断追求道德人格水平的提升。

(2)教师的道德人格扩展阅读:

教师的人格建设的基本角度是两个:

1、“在广泛意义上”将自己培养好;

2、在任何发挥人格的工具价值方面提高自己。

教师除了要确立人格榜样之外,特别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人格具有感化人的中介特性。

❸ 身为一名教师 应该要具备哪些品德

1、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的政治思想素质。教师们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代新人的远大理想与抱负,能够正确看待义与利。教师本人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等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牢固的法纪意识。作为教师应知法、懂法,认真学习贯彻各项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并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带头遵纪守法,严格履行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护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本身的正当权利。同时,教师还应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这也是现代社会对学生的一项的基本要求。

3、遵守社会公德,崇尚家庭美德。教师无论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还是在参与社会人际交往活动中,都应该有着端正的社会义务观、良心观,倡导健康的幸福观和爱情观,热心支持社会公益活动,自觉维护家庭和睦。社会公德心和家庭美德也是当代青少年学生所应注重培养的良好品格之一。

❹ 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两个显著区别是

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两个显著区别是“人格与师格的统一”和“较版高的格位水平”。权

1、人格与师格的统一

对于教师来说,人格是自己的本体价值的标志,师格作为教师教育活动的中介或工具发挥工具价值。人格与师格的统一,使得教师的道德人格既有本体价值,又有工具价值。

2、较高的格位水平

教师道德人格的高格位既是一种对教师的要求,又是教师岗位和教育事业具有崇高和神圣特性的原因或条件之一。成语中有“德高望重”之说。其实“德高”与“望重”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即前者是后者的原因或条件。所以对教师人格的高格位的特点,教师不能消极地认为仅仅是一种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当从要求中体味神圣与尊重,引以为荣,同时不断追求道德人格水平的提升。

(4)教师的道德人格扩展阅读:

教师的人格建设的基本角度是两个:

1、“在广泛意义上”将自己培养好;

2、在任何发挥人格的工具价值方面提高自己。

教师除了要确立人格榜样之外,特别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人格具有感化人的中介特性。

❺ 什么是教师的道德人格

教师职业道德人格,就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品质及道德修养等。人格问题乃“做人之道”。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在组织,它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以及体格和生理特点等心理物理个体性的多面综合,简单地说,就是指个体的差异,也可以叫人格的个性特征。
心理学上的人格解释至少在两个方面是与伦理问题相沟通的。第一,道德人格是人格的组成部分。能够正视环境与个人的责任,因而对自身、别人或所居处的环境,能够正确适应的所谓“健全人格”,如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亦可认定是一种道德人格。第二,人格的动力特征与道德问题相沟通,以某种行为方式行动或能以某种特定结构组合一系列外在行为表现的整合能力。由于中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更应着力关注对自身的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的内在系统的建构,加强人格修养。
我们要将中小学教师的人格修养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是因为在每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媒体是学习的源泉,有很大的社会化力量,在青少年生活的不同时期,这些社会媒体都有各自突出的作用,并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施加不同的影响,特别是中学教师的人格修养,甚至影响着学生们的终身,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带有社会责任,对学生人格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学校教育来看,教师的人格,体现着教师之间的个性差异,诸如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重的态度、积极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性等,可见,教师的人格与师德有着密切的关系。
历代教育家提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生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
慈爱和权威是为师的特质,因而也是人格感化的根本动力。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威信,没有威信就没有真正的爱。金子般的人格,能给学生们带来足够享用一生的“热量”,能还给教育一个更加深刻的内涵,既使父母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爱,青少年的身心也并不一定能够健康成长,来自师长的爱是无声的,但却是最有份量的,学生们在学校里最渴望的就是来自教师给予他们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爱。
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依赖的人,是学生的人格榜样,学生在教师那里获得信心和力量,学到高尚的思想品德。教师是学生情操的陶冶者,心灵的哺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道德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总的来说,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道德的进步和发展。
在教育领域,广大教师在工作中,把自己的学识、能力、宝贵时间无私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无私奉献的好教师。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行为与教师的基本道德大相径庭。
首先,缺乏学术诚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徳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教育史上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言行一致,处处事事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生在校学习,往往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板样。教师不仅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
其次,以教谋私,搞“有偿家教”。有些教师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开办各样的辅导班,此举本应无可厚非,但关键是本是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却变成了教师课外辅导获取经济收入的手段,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由此可见,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再次,缺乏爱岗敬业,进取之心。在市场经济大潮影响下,“跳槽热”“第二职业热”冲击着校园,教师不认真教学,教学成了次要的事。人民教师不但要在内心深处培养一种高尚的情操,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发扬奉献精神,但要教师发挥奉献精神决不意味着可以不认真地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相反的,只有真正做到尊师重教,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才能得到更好的激发,发扬奉献精神才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
第四,不尊重学生。有的教师高傲自大,目空一切,对犯有错误的学生,批评不顾场合,损害学生人格,伤害学生自尊心,不易被学生接受。
诸如此类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三、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
教育是根本,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教师的道德建设尤为重要。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和完善监控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对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二,创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建立抑恶扬善机制。在教师职业活动和生活中,如果善行得不到及时和应有的褒扬,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而逍遥自在,不受谴责,那么违规者会越来越放肆,还会引起其他一些职业道德自律意识不强的人起而仿效,以致恶性循环,污染社会风气。
第三,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要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把树立典型与培育优秀的教师群体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既抓典型又抓群体,以典型带群体,以群体育典型,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使整个教师队伍形成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新课堂中的道德体现。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能够适应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观念已逐渐被教师们认同。这种教学观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这种新观念下的课堂教学围绕学生主体来进行,必然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开放的课堂,进行更加灵活和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并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组织,常常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就是说,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首先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此为指导,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来理解,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当明晰地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体验和探究。三是教学中科学高效安排、监测、反馈、调控课堂行为,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效能。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什么

教师道德,简称“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教师的从业之德,是对教师这一行业者的道德要求。它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包括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范畴、道德修养、道德行为等内容。

师德是教师职业实践的产物,具有稳定性和继承性的特征,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就其内涵而言,师德通常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主要包括:(1)忠诚于教育事业。要求教师正确处理事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严谨治学、勤于进取。(2)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它要求教师践行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因材施教,诲人不倦。(3)团结协作。要求教师正确估价个人的作用,尊重他人的劳动,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彼此互勉共进;关心集体,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与荣誉。广义的师德包括对教师个人道德的全面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并不局限在课堂上,教师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都是一种教育。要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对自身的道德、人格要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教师不仅在教育工作中做到严于律己,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还要模范遵守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在各个方面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之所以要遵守职业道德,主要是因为,人民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

❼ 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7

1
一、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在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教师要具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志向,高尚的情操。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教师热爱学生,就是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栋梁之才。教师要有战略的高度,精心培养他们,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2
二、教师要具有较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所以,教师必须具有较渊博的科学知识,在文化修养上逐渐达到较高的水平。如果教师不求甚解,不钻研业务,只有勉强应付,那会误人子弟,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人才来,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有广播的文化科学知识,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较深的造诣,并有一定的研究,这样才能适应科学的进步和事业的发展。

3
三、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确保人才质量,教师必须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和运用教育规律,教师要学习普通心理学、教育学,通过学习掌握教育规律,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改革,不断研究新问题,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使教育改革结出丰硕的成果。

4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素质
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案中压缩了课时,但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依然在课堂上,因此如何把知识与能力最为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应是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教育从传统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创建适应信息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真正目的。因此每个教师都有责任探索授课的新模式,设计好每一堂课。努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创新的表达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短暂的课堂学习,学到知识,学到方法,开启思维。

5
五、教师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素质
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这是教育规律的体现。因此,只有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感情融洽,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由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学习各个领域的所有知识,因此在某些方面教师可能不如学生,尊重学生也是一名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6
六、教师要具有吸收科学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传递信息,通过传递信息,使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再按照规律改造世界。教师要有创新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获得新知识,扩充新知识的能力,包括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概念和原理的能力;善于提出尚未解决和多种答案的探索性能力;演算和阐述的能力;善于运用口头和笔头形式有效地交流和研究的能力;善于组织学生,使学生迅速地增长才干的能力,总之,具有这种综合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7
七、教师应向“创造型”的方向发展
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了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具创造性的人才,这需要有创造型的教育,即热爱创造活动,在课堂中,表现出创造性、灵活性、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❽ 教师职业道德特点是什么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版本一:鉴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教师职业道德相应地呈现出如下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具有高度的严格性

2.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强烈的自觉性

3.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具有独特的示范性

4.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具有潜在的深远性

5.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版本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意识水平高层性

2.道德境界高尚性

3.道德意识自觉性

4.行为举止示范性

5.道德影响深广性

6.道德内容先进性

版本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强烈的责任性;2.鲜明的继承性;3.独特的示范性;4.严格的标准性

版本四: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示范性;2.先进性;3.深广性;4.完整性

版本五: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针对性;2.导向性;3.性;4.自觉性;5.高层次性;6.时代性

版本六: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3.教师职业道德的性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8)教师的道德人格扩展阅读: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一)促进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调节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两种形式来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能够通过激发动力、评价优劣、调节行为来处理和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保证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圆满完成,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社会作用。促进功能分三种:分别是动力功能、调节功能、评价功能。

1.动力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动力功能,是指教师职业道德体现着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和作为教师应有的职业行为中,具有一种启动性的力量,激发、鼓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自我修养、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觉地做好教育工作。动力功能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激励行为,所以在做题的时候可以把握住。

2.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主要用来调节教师的言行举止,保证其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矛盾,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保证教育行为的正常进行。因此它对教师职业行为具有调节作用。调节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它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指向教师本身。它的关键词是应不应该做,同样在考题的时候可以把握住。

3.评价功能

评价就是带有对错性质的内涵了。教师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为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而对教师工作提出的道德要求,这些道德要求既是规范教师工作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准则,也是社会、学校和教师自己对教师工作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准则之一。同样,师德是教师劳动的底线,是可以一票否决的,这个知识点小伙伴们要把握住。

(二)教育功能

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对学生具有不同的教育作用,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现象具有教育功能。教师劳动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尽管青少年有自己的情感、意志和主观能动性,但是,由于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是非、善恶、美丑等还没有成熟的观念和切实体验,因此,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往往从教师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汲取是非、善恶观念。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体现在教师职业行为的示范性特点上。

(三)示范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为了做好教育工作,必然要与社会及家长打交道,以实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统一。当教师严格遵循教师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面貌出现在社会活动中时,他们的道德风貌、人格形象便会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都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四)引导功能

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自身修养来说起着指明方向、矫正行为、保证修养、目标实现的作用。社会对教师整体素质的要求高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和应用要求。在教师自身修养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引导功能。

❾ 教师职业道德24个字是什么

24个字分别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终身学习。记忆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爱国守法:遵纪守法,依法执教,热爱祖国。

爱岗敬业:热爱工作、乐于奉献,认真备课、批改作业。

关爱学生:关心学生(全体、个别),平等对待,尊重学生人格。

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激发创新精神、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

为人师表:内外兼修,廉洁从教,团结同事、尊重家长(平等沟通、相互协作)。

终身学习:参加培训、学习新知识、技能,注重学术研究,注重自我反思。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1、调节功能(最基本)

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两种形式来指导和纠正教师的职业行为,协调教师劳动中的各种关系。强调对各种关系的协调,包括家长、学生、同事等。

2、激励功能

使教师成为道德纯洁行为高尚、理想远大的人。强调对教师本身的作用。

3、教育功能

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教师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具有示范作用,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强调对教师本身与学生的促进作用。

4、促进功能

教师的道德风貌、人格形象便会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强调对整个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

❿ 身为一名教师 应该要具备哪些品德

1、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的政治思想素质。教师们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代新人的远大理想与抱负,能够正确看待义与利。教师本人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等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牢固的法纪意识。作为教师应知法、懂法,认真学习贯彻各项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并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带头遵纪守法,严格履行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护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本身的正当权利。同时,教师还应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这也是现代社会对学生的一项的基本要求。

3、遵守社会公德,崇尚家庭美德。教师无论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还是在参与社会人际交往活动中,都应该有着端正的社会义务观、良心观,倡导健康的幸福观和爱情观,热心支持社会公益活动,自觉维护家庭和睦。社会公德心和家庭美德也是当代青少年学生所应注重培养的良好品格之一。

热点内容
陕西三井律师 发布:2024-11-01 17:37:04 浏览:254
申请法律援助的范文 发布:2024-11-01 17:23:43 浏览:32
法与社会上海交通大学 发布:2024-11-01 17:15:20 浏览:413
人民法院网发公告 发布:2024-11-01 17:08:40 浏览:384
雷州郑法官 发布:2024-11-01 17:03:35 浏览:347
反恐条例视频 发布:2024-11-01 16:47:14 浏览:36
黄汝荣法官 发布:2024-11-01 16:47:06 浏览:136
制度分为规章制度和 发布:2024-11-01 15:51:14 浏览:461
东莞劳动法内容 发布:2024-11-01 15:02:46 浏览:968
欠条怎么写有法律效力样板 发布:2024-11-01 14:45:03 浏览: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