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㈠ 发挥法治教育基地的作用
法治教育是加强民主与法治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版自党的十权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治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位置。首先从稳定局势看,需要深入普法,进行法治教育。当前,我们全国各地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是稳定的,社会治安也是基本稳定的,这是主流,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㈡ 青少年法制教育,需要怎样进行
加强普法教育、培养敬畏生命的意识、关注心理健康、形成教育合力等都是进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加强普法教育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第1步,从孩子进入幼儿园上小学开始,就要加强普法教育,要让孩子有法律意识,知道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要让青少年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小就让他养成知法守法的好习惯,绝不做那些触犯法律底线的事情。
三、形成教育合力
形成教育合力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效方法教育合力要以家庭学校社会为主力,三方共同努力,积极协作,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让他们了解相关法律,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家长要与学校积极配合支持学校的宣传教育工作,并给青少年以正确的引导者,这样青少年在走入社会以后,才能成为一个遵法守法的好公民。
㈢ 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优秀方案有哪些
三月雨专业策展顾问推介:
重庆彭水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位于彭水自治县民族中学科技楼二层,布展总面积约1600平方米。三月雨项目团队本着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切实提高法治教育质量和实效的原则,科学安排法治教育内容,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合理利用声光电技术和创新形式,着力打造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的现代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
彭水,是重庆市唯一的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方案融合了彭水“苗乡”的文化特点,以法治教育为主线,以道德教育为辅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打造独具特色的展厅。展厅内容分为序厅、点亮·青春迷途、慎触·青春警灯、珍惜·青春年华、呵护·青春航路、放飞·青春梦想、尾厅等七大部分。
良好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可以提升青少年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在法治社会建设中发挥着的作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彭水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将搭建起一个全新的法治教育空间,让更多的孩子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网络了解更多。
㈣ 法治实践怎么写
教育部日前印发的《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指出,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不断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素养和法治实践纳入学生考核评价中。
《规划》要求,切实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在中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发挥法治教育的课堂主渠道作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尊崇公序良俗,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平等意识、诚信观念和契约精神。积极探索法育的规律与特点,以宪法教育和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将规则教育、习惯养成与法治实践相结合,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安排教育内容、教育重点和方法途径,坚持落细落小落实,更多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方式,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注重发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网络文化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部门协调机制,充分利用整合各部门和社会的法治教育资源,建立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调配合开展法治教育的机制,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新格局。
《规划》提出,统筹推进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坚持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中小学设立道德与法治课,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开设法治教育相关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有关学科课程、学校活动和文化建设中有机融入法育理念和法治教育内容。在小学普及宪法基本常识,逐步使青少年树立宪法意识、巩固国家观念。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不断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素养和法治实践纳入学生考核评价中。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法治教育,重点加强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不断增强学生法治观念和参与法治实践的能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加强对学校法治教育的评价与考核。
《规划》指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到2020年,在各地统筹建设60所左右的国家级实践基地,各地争取在中等以上城市建立至少1 所符合标准的省级实践基地。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利用实践基地的资源,在中小学设立具备一定实践性、互动性教学功能的“法治教育教室”。
㈤ 如何做一名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中学生
1,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人民享受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的纪律约束自己。”“一个懂纪律的人必然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2,在强调个性发展时,必须用基本的社会道德和纪律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使大家和谐相处在一个有着广泛民主和自由的社会中。
3,遵纪守法的习惯需要从小养成,特别是学生一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模范。那么如何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学生呢?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风格,属于自己的个性。但同时,必须用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约束自已言行,在学校则用学生守则的要求约束自己言行。
4,常言道:“守法是公民的义务”,同样遵纪守法也是我们的义务,我们有责任遵守纪律,守护法则。简单的理解遵纪守法可以就是不做禁止不做的事,不做不提倡的事,做提倡的事和要求必须做的事。
5,小毛病发展到大错,从一般违法到陷入犯罪的泥潭,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争做讲文明、懂礼貌,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的好学生。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小公民。依靠法律这把双刃剑下平安、健康、茁壮成长。
(5)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扩展阅读
中学生学习法律的重要性:
作为中学生必须要认真学习宪法,崇尚宪法,牢固树立宪法至上、完全至尊的观念: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同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以宪法为自己最高行为准则,自觉做到凡是宪法提倡和鼓励去做的事,积极去做:凡是宪法要求必须做的事,就一定做到;凡是宪法禁止或否定的事坚决不做。
参考资料
人民网评:勿让青少年心中种下轻视法律的种子 人民网
㈥ 自觉学法用法,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容及效果
摘要 全面提高教师及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增强其自律自护的能力。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全民守法的重中之重,是全面提升法律素质的源头工程,也是培养、造就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工作,对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提高依法治国水平、培养青少年学生对法律的信仰、优化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环境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㈦ 在学校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有什么意义
当前,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也对培育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青少年是一个在社会上数量庞大、最为活跃的人群,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市委、市政府决定,围绕推行素质教育方针这一主题,加大社会实践类课程开发和实施力度,兴建德育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及社会实践基地项目,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外环境。
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及青少年创业文化实践基地位于宿迁市湖滨新城开发区内,合欢路与嶂山大道交叉口东南侧,总用地约15.16公顷(227亩)。西隔嶂山大道与新建高教园区、骆马湖风景区,北隔合欢路与嶂山森林公司相邻,东侧为规划彩塑路。
实践基地功能的总体定位是:青少年及未成年人学习实践的校园、集体生活的家园、快乐成长的乐园。突出参与性、体验性、实践性,活动性,把基地建设成集素质拓展,专题教育,科技实践和游学活动于一体具有开放性的文化园、生态园、科技园。
根据相关具体的设计要求以及内容不同的功能设置要求,总体是将基地分为以下功能区:培训教学区、生活区和室外拓展训练区。
基地辐射区则利用当地和周边丰富的自然,人文,革命历史教育等资源,包括:
1、科学考察区——晓店镇沙矿坑
2、农事劳作区——a、天宝玫瑰种植基地;b、葡萄科技园;
c、蝴蝶兰加工基地;d、花木种植园。
3、工业劳作区——a、木业加工;b、酿酒工艺流程制作。
4、社会调整区——a、骆马湖形貌;b、三庄汉墓;
c、下草湾,下相文化遗址;d、新农村建设;e、法制教育;f、环保考察。
5、文化游学区——a、项王故里;b、乾隆行宫;
c、戴场岛自然风光;d、穆墩岛渔家生活;
e、宿北大战纪念馆;f、泗洪烈士陵园;
g、雪枫公园.
6、野外拓展训练区——嶂山森林公园
7、野外生存训练体验区——马陵山
基地总用地15.16公顷(227亩),按开放性,生态性,发展性的规划要求,共分为三大区域:(1)生活区(2)室外拓展训练区(3)培训教学区及配套服务预留用地。除生活区外,其余两个区域相互独立,有各自的活动重点,同时两个区域也相互渗透,成为其他区域活动的延续。整个基地是以大景观大生态的概念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1、生活区
生活区位于基地西侧,紧邻嶂山大道和合欢路,是基地重要的建筑功能区。主要建筑包括:(1)食宿综合楼(2)保留集体宿舍(3)大门入口及活动广场。
生活区是未成年人来到基地后最主要的学习和生活的地方,营造一个开放而有序的空间对于刚刚离开校门,踏入基地进入一段新的生活的他们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里不是学校,但又有着学校的氛围,远离了家庭,但又加入了一个更大的家庭,再加上清新的空气,周围的绿水青山,一种置身大自然的本性回归油然而生。那么所有人都会难忘这一段记忆,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一段在他们成长中非常重要的日子,学到更多更广的知识。
生活区的大门朝西,面向嶂山大道,一进大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个开放性的广场空间。该广场空间采用引导性布局,正对入口中轴的是一个有着宿迁特色的巨鼎雕塑,四周布置喷泉,花圃,营造出一种热闹而有着蓬勃生机的气氛。
生活区的北侧为食宿综合楼,是由市政府先期投入建设的一期工程,现已全面竣工。食宿综合楼布局为“L”形,内设教师和学生宿舍、食堂、综合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主要为学生提供在基地的生活管理和部分教学内容。建筑内宿舍按可容纳600名学生和50名教师的住宿要求布置,同时食堂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L”形布局所形成的开放空间成为入口广场空间的扩充和延续,可为学生提供室外活动的场所。
生活区南侧为集体宿舍区,原区域内有两幢办公楼,规划中拟对北侧办公楼进行拆除,修建四面篮球场,形成一个开放的空间,此空间同样成为入口广场空间的扩充和延续。由于可面对位于其南侧的升旗台,可在此场地上进行开闭营仪式和队列操演等活动。整个生活区按开放式布局,既体现了基地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欢迎各地各校的未成年人来基地实践锻炼,同时也使基地的主要提供生活管理的建筑相对集中。四周建造通透式围墙,有利于学生管理。
2、室外拓展训练区。
通过对建设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目的性的思考,通过对现阶段
未成年人教育的反思,我们把基地项目建设的重点落在开展适宜未成年人特点的拓展训练上。
拓展训练是什么?“训练改变人的态度,态度改变人的行为,行为改变人的命运” ,这就是我们想说的。我们希望通过开展适宜未成年人特点的拓展训练,能够培养他们互信互赖、高效沟通的团队品质,知己知彼、知法善用的学习方法,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通过寓教于乐,融挑战性、教育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拓展训练,创造难以忘怀的学习体验。继而通过反思,超越体验,以加速所学知识的有效转换。从而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一代创业人才的目的。
整个室外拓展训练区主要以基地中部的湖面周围和基地南侧外围的湖面做文章,在尽可能保证湖面周围景观保持原生态不被破坏的前提下,结合景观要求,结合安全要求,对湖滨进行适当整治。保持原有生态体系的原貌,这是对“生态宿迁”最好的诠释。
在园区南侧,结合外围的湖面,在尽可能保证湖面周围原生态景观的要求下,将内湖和外湖间开挖沟渠,使之连通起来,并设置一些滨水的拓展活动项目和文化项目,如独木桥,轮胎桥,水上栈桥,生态奇石园等。其间,小路蜿蜒沿城墙而下,道路曲折,道旁鸟语花香,湖面水色淼淼,静谧祥和。最大空间的提供人们和大自然接触,感受到生活的惬意美妙。
在临近湖边改造出一个亲水的活动平台,并以此为中心布置阶梯形看台,坡草地等,供学生进行户外团体游艺活动。可举行各种才艺比赛,也可做各种集体游戏,到了晚上,还可组织到基地参加社会实践的未成年人举办篝火晚会,总之,是为了使大家能在集体的氛围里愉快地度过这段难忘的经历。
在邻近的坡地,以及基地中部景观湖面周围,结合绿化景观带的设置,建造多个生态植物园。植物园以乔木为主,辅以小块苗木花圃,引进适宜在当地生长的有一定观赏性的树种和花木成片成组种植。其间也可安排纪念林,供学生以班为单位植树纪念或刻石留念,以加深未成年人对在基地生活的留念。
沿各节点一路设置宣传栏,宣传石,不断将创业文化的内容刻在石上,板上,不断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以达到进行创业教育的目的。而在位于湖面西北侧,设置重大历史事件雕塑墙,重点介绍宿迁当地的重大历史事件,谈古论今,使革命英雄主义得以弘扬,达到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整个室外拓展训练区按开放式公园要求设计,开放式的设计可以使人在园区外围饱尝浓浓绿意给人带来的诱惑,感受园内朦胧水色和对各种趣味活动的向往。
射击区位于创业公园的南部,利用基地中部湖面和基地南部外侧的湖面之间的开阔地建造一座180米×60米的射击场,射击场周围用土坡和依照城墙做成的围墙围护,呈相对封闭状态。场地中央平坦可设置部分运动场地供青少年进行室外对抗性演练。
3、培训教学区及配套服务预留用地。
培训教学区及配套服务预留用地位于基地东侧,紧邻合欢路和彩塑路,是基地最重要的建筑功能区。该区同样采用开放式布局,预留有大片开放式硬地广场。
广场正中的是培训教学区区内最主要的一组建筑—培训教学综合楼。该建筑立面造型简洁大方,有亲和力。这里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科技活动教育的主要场所,内设创业文化展览馆、研究性学习教室、科普教室、阅览室及多个大型活动室以及室内体育馆。
创业文化展览馆内展示世界,中国及宿迁创业史料,现代生产工艺缩微模型,科技探索知识产业化的示例,提供基地和全国各地同行开展交流经验的平台,全面展示基地办学成果,宣扬宿迁创业文化的发展。
大型活动室作为创业文化室内体验区向未成年人展示有当地特点的创业体验,如酿酒,绢丝,杨木加工等生产工艺的展示及未成年人实践作品的完成(主要以杨木雕刻为主)。
培训教学综合楼建筑造型舒展,清新明快。建筑四周被跌落式水池环抱,大片玻璃墙体和顶部飞展的造型,显示出基地走出当地面、向全国的雄心,展现出新宿迁的胸怀。
临湖面东侧,是一组频水生态建筑。包括大棚式生物园区和生物实验室,承担部分实验功能,实验室设置一些青少年感兴趣的常规实验如蝴蝶标本制作、树脉标本制作、显微镜切片观察等,也可进行自助式实验。
合欢路和彩塑路交叉口规划设置一处创业文化广场,广场中间设创业文化主题雕塑,四周为背景墙,墙上用浮雕全面展示宿迁各支柱产业在创业文化中的作用。
本项目旨在建设江苏省宿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及青少年创业文化实践的优质实践基地,项目建设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符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所提出的要求,是对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积极贯彻与实践。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宿迁市的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设施,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课程,项目建设对推动我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新一代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接班人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培训食宿综合楼已经竣工,整个基地预计在明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㈧ 无锡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的课程内容丰富 活动精彩纷呈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坚持以创新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突出参与性、体验性、活动性、实践性,着力提高未成年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2002年11月投入使用以来,先后承接本市及周边地区6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成功承办了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联合组织的2005年、2006年“七彩的夏日——走进绿色,走近科学”夏令营活动和省教育厅组织的2007年“小太阳杯”江苏省幼儿棋类(象棋)比赛,接待了来自广东、浙江、安徽、新疆等地和本省20多批次考察团以及近百名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修学学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 一是准确定位,积极实施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立足于培养未成年人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自觉实践精神与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动脚、动脑中感悟、体验、升华。注重开发实践项目,实施渗透性教育。充分利用现有自然和人文资源,周密制定教学计划,设置教学课程,先后开发生活体验、实践创作、综合活动、农事劳作、拓展训练、科学考察、社会调查、文化游学、野外生存等实践区域,开发教学实践活动项目近100个,每一项实践活动都含有丰富的教育意蕴,体现在教中学、学中玩、玩中炼、炼中悟,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锤炼学生的意志品。注重推进课程改革,实施课程化管理。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综合社会实践的要求,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把参加基地综合实践列入高二年级课程,实行课程化管理,确保每位高二学生都能在基地参加为期一周的综合实践。为使实践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基地认真听取学校的意见要求,根据学生特点,实行菜单式服务,自主式选择,实行学分制管理,使各校的实践活动更贴近未成年的实际需要。注重加大参与力度,实施体验式教育。坚持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实践活动的原则,让学生动起来、做起来,在看、听、触、做、讲、写中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在集体生活和团体协作中做事、做人;在个体独立生活和野外生存训练中锻炼能力,磨练意志;在自己动手洗衣、做饭中感受父母平时的关爱;在田间劳作出力流汗中感悟农民的艰苦,领悟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一丝一缕物力唯艰,珍惜劳动成果,受到生活教育。 二是彰显特色,科学设置社会实践教学课程。基地按照主修课程和辅助课程两大类别,开设必修和选修科目,着重加强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开设八大主题性课程:一是以“洞”为主题,课程有洞文化鉴赏、善卷洞历史、喀斯特地形地貌考察、奇石文化鉴赏、宜兴矿石的属性和特质,标本采集制作、梁祝文化鉴赏等项目。二是以“竹”为主题,课程有竹文化鉴赏、竹子的功用、竹海生态考察、竹艺编织、竹器制作等项目。三是以“茶”为主题,课程有茶文化鉴赏、茶类辨析、茶道讲座、采茶劳动、制茶工艺、茶农调查等。四是以“陶”为主题,课程有陶文化鉴赏、陶艺制作、陶都博物馆参观、陶艺精品赏析等。五是以“社会考察”为主题,课程有巷头村工业市场调查、张渚镇乡镇经济调查、宜兴环保产业发展状况调查、善卷地区农民生活情况调查、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调查、法制教育基地宜兴监狱考察等。六是以“素质拓展”为主题,课程有野外生存训练、野营拉练、应急训练、攀岩活动、定向体育运动等。七是以“心理体验”为主题,课程有农事劳作专题体验活动、小组竞赛活动、多米诺竞赛、各类竞技、趣味游戏、团体协作活动等。八是以“文化游学”为主题,课程有参观考察潘汉年故居、徐悲鸿故居纪念馆、周培源故居、东坡书院、国山碑、宜兴名人馆等。 三是注重实效,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成效显著。获得了真实体验:一个班的学生参加基地食堂劳动,一个组的学生共搭多米诺骨牌,使大家在共同协作中学会处理好人与集体的关系;到部队、到农家、到厂矿企业调查研究,使大家进一步认识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考察喀斯特地形地貌,游览龙池山自然保护区,使大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受到了环保教育。到宜兴监狱听少年犯现身说法,看他们劳动改造,使大家上了一堂震撼心灵的法制教育课,等等,正如有的学生家长所说,他的孩子参加综合实践后,一下子懂得了许多,成熟了许多。磨炼了意志品质:学生在野营拉练和野外生存训练中懂得了吃苦耐劳;在攀岩比赛、消防安全训练中变得更加勇敢、果断、冷静、理智;在参加农田劳作、采茶制茶中领悟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在考察生态农业,学习果树栽培技艺中了解现代农业科技,增强科学精神,等等,户内户外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更加开朗、活泼、果敢、坚强。培养了多种素质:茶艺茶道活动,让学生不再简单地看待日常的饮茶喝水,而在心灵深处感悟“道”的深奥;考察梁祝文化,使学生对中国传统爱情的认识得到深化;玩捏泥巴,制作陶瓷作品,使学生领略到了自由创造的乐趣;篝火晚会上的才艺大比拼,使大家个性特长得到尽情展示;休闲类文体活动使大家放松身心,丰富业余生活。扩大了社会影响:2003年全国德育年会的170多名代表实地参观考察,听取基地介绍汇报;2004年港澳青少年内地考察团的450多名师生到基地参加实践活动,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基地被评为全国首批校外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和中央教科所的有关领导专程前来考察调研,提出了基地新一轮(发展)规划意见,省文明办、无锡市、宜兴市共同出资3500万元用于基地新一轮发展建设,届时将成为全国一流、省内示范、无锡窗口,成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骨干基地和无锡市学生实践基地群的龙头示范基地。
㈨ 论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高度,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形式内容等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精神,需要将法治教育放在国民教育的重要位置,大力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改革创新。要针对当前学校法治教育存在的法律知识传授为主、教学模式单一、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切实转变法治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形成以法治观念养成为中心,实践教学、探究学习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法治教育格局,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实践基地)建设,是适应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要求变化,创新、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重要举措;是整合社会法治教育资源,推进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三月雨专业策展顾问)